跑步圣经读后感精选10篇
《跑步圣经》是一本由乔治·希恩著作,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CNY 59.90,页数:26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跑步圣经》读后感(一):kindle笔记
《跑步圣经:我跑故我在(35周年纪念版) (我跑故我在(35周年纪念版))》(乔治·希恩) 您在位置 #2377-2378的标注 2016-05-03 18:50:29
2. 我不是轻易上当的傻瓜,我可以让大多数读者,无论属于哪个年龄段,提前5分钟起跑,并保证其在20~30分钟左右追上其他人。我也有决胜法宝,那就是忍受痛苦。
《跑步圣经:我跑故我在(35周年纪念版) (我跑故我在(35周年纪念版))》(乔治·希恩) 您在位置 #2943-2945的标注 2016-05-03 19:14:44
3. 信念就是,布列塔尼的农民祈求降雨,然后在离开家门之前,随身带上一把伞。信念就是,我祖母的修女朋友不时地把三四十个孤儿召集到波基普西的一列火车上,并且身无分文地前往康尼岛。修女的座右铭是:“上帝会施予一切。”
《跑步圣经:我跑故我在(35周年纪念版) (我跑故我在(35周年纪念版))》(乔治·希恩) 您在位置 #3339-3341的标注 2016-05-03 19:32:03
4. 在15年的跑步生涯中,我在公路上度过了几千个小时,但却无法记起任何让我感到气愤的时刻;或者说,跑在路上,我的确从未想过报复、嫉妒或羡慕,从未想过要疏远任何人。相反,我也不记得自己曾关心过其他人。但是,不得不说我偶尔会对他们的想法产生兴趣。 无论你喜不喜欢,我的宗旨就是超越自己。
《跑步圣经:我跑故我在(35周年纪念版) (我跑故我在(35周年纪念版))》(乔治·希恩) 您在位置 #3544-3547的标注 2016-05-03 20:07:35
5. 我在自己的思想、想象和自我分析中倾注了全部的关爱、忍耐和力量。唯一让我禁不住诱惑的就是思想——纠结、跳跃的思想,这种快乐的感觉让我把冲破终点抛在脑后。我所面临的危险不是落后于对手(我确实落后了),不是让世界运转起来(我对此不感兴趣),而是我将无法超越极限,并接受上帝的裁决。 此时,我的身体成全了我。跑步使我意识觉醒,助我完美。除了跑步,我宁愿选择无所事事,无论是心理上的、精神上的还是身体上的。而正是这种纯粹的感觉和身体上的满足感使我对自己的想法失望透了;正是因为体验到身体的尽善尽美,我才无法接受思想的匮乏与欠缺。 既然思想达不到完美,我只能继续跑下去,并寻找超越爱与恨的真理。我接受悖论哲学家的观点:只有脱离爱人和朋友,才能见证和谐的存在。
《跑步圣经:我跑故我在(35周年纪念版) (我跑故我在(35周年纪念版))》(乔治·希恩) 您在位置 #3547-3554的标注 2016-05-03 20:08:58
6. 但是,直到脚踏实地跑在路上,我才意识到,我所放弃的不是舒适和温暖,不是亲密感和归属感,而是无时无刻不在召唤我的孤独感。 早在穿上跑鞋前,我就开始了解真实的寂寞、真实的孤立、真实的孤寂。早在我成为不合格的儿子、丈夫、父亲、医生、爱人和朋友之前,真实的孤独感就已然存在;早在我辜负爱人、事业、成功、胜利、高尚的生活之前,这种孤独感就已然存在。 没有人能够替我思考;没有人能够代替我死亡。当我认识到这一点时,令人难以忍受的孤独开始暴露出来,我无法指望任何人来帮助我。 于是,真正的孤独在于,我发觉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错的:内心空虚、陷入深渊、虚伪,我的行为、我的成就、我的睿智言语,以及我和我漫长孤独一生的假象。 就在我被这一切弄得不知所措时,我带着孤独来到了公路上,只是为了找到真实的自我,倾听内心的呼唤,并主宰自己的命运,尤其是为了见证必然和答案的存在,即使我永远都找不到答案。 听起来很熟悉?不错,我们对别人可能都不满意,但内心才是我们的终极敌人。“我永远都要受此折磨吗?”安德烈·纪德(Andrei Gide)写道,“我从早到晚都在担心,担心不知道自己会是谁。甚至,我都不知道自己应该是谁。”
《跑步圣经:我跑故我在(35周年纪念版) (我跑故我在(35周年纪念版))》(乔治·希恩) 您在位置 #3700-3711的标注 2016-05-03 20:21:53
《跑步圣经》读后感(二):跑步圣经
作者是马拉松高手,但这本书明显缺乏超马那几位澎湃的热情以及对地球的热爱。我是从第12章 竞赛 才开始进入状态的,作者在此才停止了矫情的弗洛伊德。我喜欢有真实故事的体验,与世界互动的感受。而不是自己在那里絮絮叨叨哼哼唧唧不知道想要表达什么。
--------------以下是读书笔记-------------------------------------------
7 我们需要一些威胁来打破平淡的生活,让自己顿悟并时刻警醒。
16 《人类图集》ATLAS OF MEN,235型 体育型体质的瘦型体质
22 从表面上看来,跑者的世界似乎违背常理--跑步令身体疲惫,为了进步还需要控制食欲,而且也必须舍弃常人的一些欲望。
26 神话中东方之王的谋士们曾经指着摩西的画像说:者是一个残忍,贪婪,自私,虚伪的人。东方之王感到很困惑,于是与摩西谈及此事。摩西说:他们所说的弱点我完全具备,而且一直在与之进行不懈的斗争,这才是真正的我。
30 人类的完整与福祉就存在于把我们的生活转化为愉悦玩耍的过程之中。
100 我们不仅仅在寻求更多得享受和知识,还在寻找更多完善自我的途径。对人类,周围环境与宇宙的热爱也是我们完善内心的一种外在表现。
169 在比赛中作者的对手说: 不会在距离我100米之内跑步,还希望我不要在跑步时总喊上帝。
170
如果有什么能够拉开跑步者之间的距离的话,那就是有一定长度的陡峭的上坡,就是在路程快要结束时出现的山坡。不过,艰难的跋涉倒是会让跑步者们从心理上感觉彼此成了难兄难弟。
172
对抵抗空气阻力所消耗能量的情况进行了调查。他发现在中距离赛跑(400-1500)中,跑在前面的选手的能量消耗比为7.5%,以此为基础,如果在距其他选手1米的距离或者之后,那么这个选手的耗氧量就能减少80%,并且吸入氧气的最大利用率也会提高6%。
186
192
如今,没有人能在室内呆上一整天。只有经过两小时的户外运动,这一天才能安然度过。否则他们就片刻不得安宁,内心躁动不安。
193
有些观点:在到达32公里时,体内的糖分就会消耗殆尽。这时,人体必需切换到另一种形式的能量代谢。
196
运动把你的一生浓缩为短短几个小时,运动让你在方寸之间体会到人生的种种情绪:运动让一个在纽约市公园的10公里长的小径上遭遇痛苦,死亡,并获得重生。
197
而生活,就是在两场比赛之间消磨的时光。
201 传道书。。哀叹人生的虚无。
“无论你着手做什么,都要竭尽所能。它对生命的启示是,生命不是你做的那些琐事,而是如何按照上帝的旨意去做这些事。”
206
在马拉松最后10公里,参赛者的动态平衡及其内在环境的均衡开始遭到破坏,他们必须以一种医学无法解释的方法来完成这最后的10公里。从这个障碍开始,参赛选手要孤军奋战。
214
信念就是,布列塔尼的农民祈求降雨,然后在离开家门之前,随身带上一把伞。信念就是,我祖母的修女朋友不时地把三四十个孤儿召集到波基普西的一列火车上,并且身无分文地前往康尼岛。修女地座右铭是“上帝会施予一切。”信念是成年人履行意志的一种行为。
220
新天地。JOYCE CARLO OATES 我们必须学会表达和分享最令人惊奇,神秘和无以名状地经历,而不是将他们掩盖起来。
226
叔本华说:如果痛苦和厌倦是危及人类幸福的两大敌人,那么自然就是我们的保护神。我们可以用快乐来抵御痛苦,用才智来战胜厌倦。
《跑步圣经》读后感(三):跑步圣经
作者是马拉松高手,但这本书明显缺乏超马那几位澎湃的热情以及对地球的热爱。我是从第12章 竞赛 才开始进入状态的,作者在此才停止了矫情的弗洛伊德。我喜欢有真实故事的体验,与世界互动的感受。而不是自己在那里絮絮叨叨哼哼唧唧不知道想要表达什么。
--------------以下是读书笔记-------------------------------------------
7 我们需要一些威胁来打破平淡的生活,让自己顿悟并时刻警醒。
16 《人类图集》ATLAS OF MEN,235型 体育型体质的瘦型体质
22 从表面上看来,跑者的世界似乎违背常理--跑步令身体疲惫,为了进步还需要控制食欲,而且也必须舍弃常人的一些欲望。
对于跑者而言,事情越少越好。生活本来就是一门朴素的艺术。
26 神话中东方之王的谋士们曾经指着摩西的画像说:者是一个残忍,贪婪,自私,虚伪的人。东方之王感到很困惑,于是与摩西谈及此事。摩西说:他们所说的弱点我完全具备,而且一直在与之进行不懈的斗争,这才是真正的我。
28 思想的离开是一种真正的自由。
30 人类的完整与福祉就存在于把我们的生活转化为愉悦玩耍的过程之中。
100 我们不仅仅在寻求更多得享受和知识,还在寻找更多完善自我的途径。对人类,周围环境与宇宙的热爱也是我们完善内心的一种外在表现。
162 更衣室中的味道让我开始跃跃欲试。
169 在比赛中作者的对手说: 不会在距离我100米之内跑步,还希望我不要在跑步时总喊上帝。
170
如果有什么能够拉开跑步者之间的距离的话,那就是有一定长度的陡峭的上坡,就是在路程快要结束时出现的山坡。不过,艰难的跋涉倒是会让跑步者们从心理上感觉彼此成了难兄难弟。
除了名的难爬的山的名字--撕心裂肺山。
172
常识战略
对抵抗空气阻力所消耗能量的情况进行了调查。他发现在中距离赛跑(400-1500)中,跑在前面的选手的能量消耗比为7.5%,以此为基础,如果在距其他选手1米的距离或者之后,那么这个选手的耗氧量就能减少80%,并且吸入氧气的最大利用率也会提高6%。
186
一张比罗马教皇还要让魔鬼生厌的忠实教徒的脸。
192
如今,没有人能在室内呆上一整天。只有经过两小时的户外运动,这一天才能安然度过。否则他们就片刻不得安宁,内心躁动不安。
193
有些观点:在到达32公里时,体内的糖分就会消耗殆尽。这时,人体必需切换到另一种形式的能量代谢。
196
运动把你的一生浓缩为短短几个小时,运动让你在方寸之间体会到人生的种种情绪:运动让一个在纽约市公园的10公里长的小径上遭遇痛苦,死亡,并获得重生。
197
而生活,就是在两场比赛之间消磨的时光。
201 传道书。。哀叹人生的虚无。
“无论你着手做什么,都要竭尽所能。它对生命的启示是,生命不是你做的那些琐事,而是如何按照上帝的旨意去做这些事。”
206
在马拉松最后10公里,参赛者的动态平衡及其内在环境的均衡开始遭到破坏,他们必须以一种医学无法解释的方法来完成这最后的10公里。从这个障碍开始,参赛选手要孤军奋战。
214
信念就是,布列塔尼的农民祈求降雨,然后在离开家门之前,随身带上一把伞。信念就是,我祖母的修女朋友不时地把三四十个孤儿召集到波基普西的一列火车上,并且身无分文地前往康尼岛。修女地座右铭是“上帝会施予一切。”信念是成年人履行意志的一种行为。
220
新天地。JOYCE CARLO OATES 我们必须学会表达和分享最令人惊奇,神秘和无以名状地经历,而不是将他们掩盖起来。
226
叔本华说:如果痛苦和厌倦是危及人类幸福的两大敌人,那么自然就是我们的保护神。我们可以用快乐来抵御痛苦,用才智来战胜厌倦。
《跑步圣经》读后感(四):重新翻译,重新出版的《跑步圣经》
说到《跑步圣经》跑圈里的人都太熟知了,国内80年代曾经出版过,许多跑者就是因为看到这本书开始了跑步。这次湛庐重新引进翻译的是35周年纪念版本。这本书首版于1978年,当时正是美国第一次跑步热潮,这本书一出版,就得到非常大的反响,盘踞纽约时报畅销榜14周。美国的众多公众人物都将他认为是一本开启跑步思想的书:克林顿特别写信给作者希恩。
这本书帮助许多跑者找到了跑步的意义。作者通过自身的经历,跑步是一次自我认知,坦承自我的过程,勇于面对自身。他回答了“为什么跑步”。 希恩,美国健身长跑的祖师爷之一,从1963年45岁开始跑步(当时他处于中年忧郁期)。那时他是一个成功的心脏科医生。开始时,他只敢在自家的后院里跑。后来到公路上跑,结果引来满街嘲笑,甚至司机冲他不停地鸣笛抗议。邻居纷纷问他的孩子:“你爸爸怎么穿个内裤每天在街上乱跑?”
50岁时,他创造了其年龄组1英里纪录4:47。在61岁时,取得了自己的最好成绩3小时零1分。
跑步后,希恩开始给报纸、杂志写专栏,这一写就是25年。他是《跑者世界》的医学编辑。在1968年奥林匹克上由hal higdon(《马拉松Marathon》作者,这本书湛庐也将会在下半年出版)介绍给当时《跑者世界》的总编。《跑步圣经》正是他多年的专栏文章精选成书的。在60岁的那一年,跑步15年后,他出版了这部《跑步圣经》。大部分人都是从健康考虑开始跑步,爱上跑步,这本书能帮助你找到跑步的意义,跑的更加笃定。
《跑步圣经》读后感(五):一本形散神散的跑步感悟
只能勉强给三星吧,出于以下三个原因:
一是《跑步圣经》这名字也太哗众取宠了,大大降低印象分。
二是翻译腔有点严重,读着读着就快读不下去了。
三是感觉作者陷入了唠唠叨叨的自言自语之中。尤其是前十几章,作者完全是随性而写,毫无结构系统可言,形散神又散,我读完一脸蒙蔽:“作者写了什么?噢,跑步?他写了跑步的什么?”这也不能全怪作者,跑步这东西就形式而言本来就很无聊,更多的是内在的思考和感受,自然不好描述,容易陷入自说自话的空洞之中。
不过,对于一名跑步爱好者而言,书中关于孤独、哲学与跑步之间的联系的思考,细细一想还是可以受用的。
《跑步圣经》读后感(六):《跑步圣经》
我跑故我在。
这本书的阅读是因为个人很喜欢跑步,然后图书漂流的时候见到,顺手拿了下。
初读,并无过多领悟。
书中讲述了一个59岁的老人开始爱上跑步之后的一切心路历程,特别是关于跑步的点滴经验,可谓详尽之致。
全书序言很多,有译序、有推荐序、还有引言,共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主题为你需要跑步吗?第二部分则是围绕一个跑者的世界是怎么样的而展开的。
记得村上春树说过一句话,当你跑步时你在想什么?很久没有去跑步了,不知道会是什么感受,但可以确定的一点是,当你跑步停下来的那一刻,你会变得异常的清醒与冷静,也会变得更加理智。书中聊了作者在参加很多类似马拉松长跑比赛时的心理感受,中途的煎熬有多难,以及不到最后一刻永远就永远体会不到那种冲刺的成就感。
经常会听到这样的一句话,人生就像一场马拉松,人们不会关注你的起点如何,只有当你走向终点的时候,人们才会去关注你,去在乎你的名次是否靠前。在追求胜利的道路上,你会遇见各种困难,数不尽的失败和挫折,只有当你经历了这一切,再次奔跑起来时你才会完成属于你的真正的蜕变。而且,你跑得越远,离自己的心就会更近,这才是一个跑者的追求。
冥想,在奔跑中,体验使人获得自由的秩序、规律、爱和真理。冥想是一件让人安静的事,一个正常人应该有的日常仪式。在冥想中,人们会更加清醒地看清眼前的一切,不论繁华与否,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做一个不悲不喜的恬静之人,保持自我的本心,才能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
除了大二那会坚持了半学期的跑步之外,很少有过很长时间的坚持,这之后只是断断续续地会跑起来,也体会不到这部圣经里的个中情趣,于是乎,观之甚浅,略略浏览,以上,只是寥寥所悟,仅此。
《跑步圣经》读后感(七):Running & Being. 这本书让我决心开始跑步
图文版完整分享点击链接。看起来会很舒服。公众号sharelife521
人不运动,会退化吧?
前阵子去推拿,痛得嗷嗷叫。恨不能把脑袋先卸掉,把身体捶打舒坦了再组装回去。问师傅怎么办好,师傅从头到尾都是淡淡地说:多运动,跑步、游泳都可以。
当时我想:
人类的身体好像已经走在了一条退化的路上;
锻炼这种日常的事,对很多懒人,比如我,就是最熟悉的陌生词。
两个星期依然没有行动。直到看到这本书——《跑步圣经》,我决心!开始坚持跑步!
真诚地说,这是我最近翻得最草率的一本书,真读不进去……
作为跑步书,并没有相关的实用内容;
作为个人感悟,啰嗦又混乱……
但是,作者的核心观点,刷新了我对跑步的认识和态度!
原作我估计大部分人和我一样读不进去。
所以这篇读后总结会写得比较详(luo)细(suo)。
希望你看完的收获,和我翻完书差不多~
《跑步圣经》
作者: 乔治·希恩
译者: 于嘉
出版社: 浙江人民出版社
原作名: Running and Being:The Total Experience
原作1978年初版,曾连续14周上《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版。目前在国内有两个翻译版本。 Running and Being,英文原名就是本书最核心的观点。
另外还有一本同名的《跑步圣经》,人家副标题是“最全面的跑步训练计划”,不同的作者,完全不同的两本书。
作者: 乔治·希恩
美国一位心脏病专家,45岁开始跑步生涯,取得了不少成绩。
克林顿评价他是“跑步界的导师和思想家”。
阅读中觉得,作者不算是一个可爱的人,很真实,但有点刻薄、孤高。
全书就是作者有关跑步的Total Experience,很个人化。从我的角度,撇开中心思想,没有多大意思。对于跑者来说,疲惫的时候读一两页,如同和前辈对话,可能能汲取一些信念和力量。
跑步,是身心灵合一的修行
作者触发我的几个观点:
★ 如果比赛按照你的节奏进行,那你就是胜利者。面对工作、生活、人生,你有踩着自己的节奏吗,还是盲从了他人?
★ 跑步能让我们的意识回到了身体,像土地、树或小动物一样,与大自然交流。
★ 坚持运动,会让我们看到,我们有巨大的潜力和精力。我们完全可以做回自己,做回你一直期待的那个人。
★ 跑步,蕴含着最简单朴实的生活哲学:
把握自己的节奏,专注于当下,感受身体与灵魂。学习诗人、运动员、孩童以及教徒,热情、投入地活在当下,只关心现在。不要过多地在意身外事,放松并微笑面对世界。
★ 看似机械重复无聊的运动,其实是身心灵合一的修行!是自我探索、自我身心重塑。
跑得越远,离自己越近。
★ 不要为了跑步而去跑步,那样的坚持往往辛苦而不长久。健康只是跑步的副产品。RUN FOR FUN!
在跑步中,慢慢找到安全感、自我认同感、人生的完整感,还有与周围的融合。
书摘
★ 每天若干小时的跑步,使他变成一个无拘无束的自由人,让他的生活变得更加简单,在奔跑中,他越来越接近他想要成为的人。跑步能帮助探索和找寻真正的自我,通过真正的自我影响自己的生活。
★ 运动员的榜样作用远远超过学者。他们使我们重新捡起普通人的生活常识,他们使古老的真理再次复苏,并教导我们要遵守长久以来形成的道德规范。他们是完整的人,并为我们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在追求高度完美的同时,他们还向我们展示了做回自己的方式。他们只是毫不做作地做着自己,但正是这一点在哲学、心理、生理以及精神方面给了我们深刻的启示。
★ 体育是对道德的长期追求,而不是一种暴力发泄。它是人类在竞技场上全力以赴争取胜利的状态,或者是异常表现人类勇气、耐力与专注的喜剧。在运动的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的关怀与帮助会尽显无疑,同时还让我们意识到自己原本拥有巨大的潜力与精力。
★ 当我在路上跑步,我感觉自己是一位圣人。
锻炼身体,锻炼的不仅仅是身体
书中作者讲到一个观点:跑步是一个发现自己,塑造自己的过程,一个人怎样去修炼自己的身体跟修炼自己的个性极其有关。
我在11年的时候,因为身体不适,比作者浅层地体会到,身体状态会影响情绪性格。后来在知乎上看到了类似感受的两则论述。
其实"性格好”“讲道理”往往是身体健康精力充沛的人才有资格表现的品质。
和人一起爬山,有人两步就嚷嚷累,不一定是他毫不在意出游的气氛,可能是他身体弱容易觉得累。这时有人接过他的包就扛在自己肩上,固然是此人慷慨相助,但也是他体力充沛,以至于不觉得帮人拿个包有什么了不起的。
我以前觉得只要努力,就可以意识集中,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可以温柔地对待任何自己想要温柔对待的人。但在身体状况不好的时候我发现,控制情绪的难易程度和身体状况是息息相关的,意志力能解决的问题比我想象中的少得多。人们眼中的奇葩可能很想成为让人们喜欢的人,只是没有办法。身心健康,身在心前。正在经受身体痛苦的人很难保持内心不扭曲。——知乎网友
世界上有身残志坚的人,但大部分人意志软弱和情绪化甚至智商问题的根源都在于缺乏一个良好的身体素质。这是楼主的亲身体验,楼主在锻炼身体后发现逐渐精力充沛、耐心冷静、心态平和,自信坚强了。其实保持一个良好的身体状态,大部分生活问题都能迎刃而解。楼主也是逼得没办法,之前发生了很伤心的事,楼主一想这事就坐立不安,只好出去跑步,做哑铃什么的,结果发现,身体逐渐恢复大学状态后,精力充沛,头脑清晰,就再也不害怕面对这些事了。毕竟,对一个男人来说,只要他对自己有底,平凡生活中究竟有什么能打倒他呢?希望大家一定要去试试。
——知乎网友
我想它会改变我
有一句经典台词说:听过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那些人,多半是没有身心合一去践行。
就像很多人知道自己需要运动,却迟迟懒于行动。
跑步这件事亦然,行动与坚持,才是最实际也是最重要最困难的。
但这本书的观点对我仍有意义。我看到了一个明确方向,一种可能,甚至是诱惑。跑步,从一件我需要去做的事情变成了我真心愿意去做、去体会的事情。
大概也因为前阵子读的那本《身体知道答案》,有一些观点是相通的,对身体和灵魂的麻木有所感触,所以这一次很能get到Running & Being的意味。
这也是我并不推荐这本书仍想把这些观点分享给你们的原因。
我自己还没有什么切身的跑步感受。朋友佳是我朋友里少数有跑步习惯的,很文气的一个姑娘。
她说,喜欢上跑步,貌似最初是为了减肥,二十开头的女孩儿,怎么看自己都觉着胖,讨厌脸上总是肉肉的样子,而运动坚持一段时间,总还是稍微有点儿效果。
后来似乎成为对抗生活中种种不顺心不舒服的一种方式了。心情再糟糕,跑得大汗淋漓之后似乎都会好一点儿。 有跟自己较劲儿的时候,跑着跑着,就不在觉着那么重要,许是累的。
暖和有风的夜晚感受是最棒的。条件允许,能绕着风景跑就很舒服,比如公园和林间的路。
跑步干货分享
最后放点跑步干货。来自可爱的小微分享,想跑步的女生可以参考:
1、跑步频率我是跑二歇一,所谓的跑三十分钟才开始燃脂都是忽悠,跑到自己爽了就好了,不用勉强,也别逞强。女生跑三到八公里比较多,还是看个人,但是最好一周有一次长距离慢跑,我选择的是每次五公里,一周跑一次十公里。一定要间歇跑,冲刺一段距离再慢跑一段,不要停保持跑 。
2、跑步姿势也不用较真,自在最好,也可以在网上看专业跑者的姿势,我比较笨模仿不来。关于前脚掌还是后脚掌先着地的问题争议多,后脚掌的多,比较顺,前脚掌先容易累,但是好像对脚踝的冲击小。跑前热身跑后拉伸很重要,说三遍。肌肉放松推荐泡沫轴。
3、跑步装备有个腰带就好了,放手机钥匙零钱,有钱也可以烧一个测试心率的手表。跑鞋和运动内衣很重要,亚瑟士和索康尼的比较推荐,我穿过,据说美津浓和brooks的也不错,四大跑鞋中的这三个都很专业,具体型号可以去美津浓的网站测试一下然后会推荐适合你的型号,支撑型和缓震型。运动内衣有moving comfort和ShockAbsorber,Nike好像很一般,具体型号看喜好,有肩带胸围可调等分类,功能大同小异,都很舒服。其他的装备感觉就是鸡肋了,不用准备太多。
4、平时不跑步可以用keep,换着来效果好。
《跑步圣经》读后感(八):BOOKMARK
1.结构决定功能。
2.上天给了我一个让我热爱的东西,那么我会把它贯穿于我的整个生命中,让他在我的生活中发光发热。
3.这是体验做好任何一件事情逃不开的莫斯:认真,敬业,魔怔。
4.去掌握自己的经历,而不要被经历掌握;去过自己的生活而不要被生活牵着鼻子走。也就是,及时地,成为你自己。
5. 进攻是场游戏,而放手则是任务。
6.如果你感到生活正在消失,或者变得更糟,那么你一定是在为别人而活。你仍然能够用行动证明专家是错误的。
7. 《人类价值的多样性》:自由性,反抗性-操纵并改变世界、佛性-控制资深的欲望。
8. 你可以把这个小孩子带到城外,但是你永远不能把他心中的城市抹去。总有一天,他会回归心中的城市。在那里生活能让我们的文明延续与传承。
9.寻求社交上的平衡以及内心的平静。
10. MAGIC SIX.
11. 取得最佳成绩----找到一个为你提速的人。之后,你只需要跟在他后面即可。直到最后的几十米,才是完全属于你的路程,这时就要看你自己的了。
12.对于任何需要技能、勤奋和才智的事情都不能掉以轻心,妄自尊大。换句话来说,就是要重视年龄的作用。
13.人的死亡不已经完全归咎与几名,他是死于自己的整个人生。
14. 我置身于那座最理想的伊甸园之中,梦中的伊甸园。危险再与,我将乐不思蜀,再也无法到达那座必然存在输或者赢得天堂。危险再与,我将停滞不前,再也得不到成长。
《跑步圣经》读后感(九):作者因为跑步突发心脏病死掉了??
前几天在这里看到有人提到Jim Fixx的Complete Book of Running。再说几句。
詹姆斯·菲克斯的经历非常有趣。他在35岁时才开始跑步。那时他体重110公斤每天抽2包烟,在跑步10年后,也就是他的第一本书出版后,他体重减轻30公斤,并且彻底戒烟。在1984年完成了他的一个日常跑步后,突然心脏病发作去世,去世时52岁。经过医生检查,他患有先天性的心脏疾病(他父亲就是因为心脏病去世的,去世时43岁),再加上35岁前的不良生活习惯,导致了他突发心脏病。
12年追踪1500人,跑步组竟比久坐组死亡率高!
近日,《每日邮报》报道,丹麦科学家做了一组长达12年、涉及近1500名研究对象的跟踪调研,结论是:每周最多跑3次,每次不能超过48分钟。如果超过了这个运动量,死亡率和从来不运动的人群一样。
《跑步圣经》读后感(十):美国作家乔治•希恩《跑步圣经:我跑故我在》
因为运动而选择这本书励志,也因为这本书更看重了运动。作者45岁穿上跑鞋,开始了跑步生涯,不论是作为年长的跑者,自身经历的运动奇迹;还是作为心脏病专家,自身具备的专业权威,本书所持观点都该是令人钦佩和信服的。 这本书并不是想象中的运动教学指导,而是一部运动哲学。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再到解决问题,逻辑十分清晰。前一部分阐述运动的观点,提出了一门新学科,叫体格心理学。不同体型适合不同运动,遵从自身人格,又塑造个人身体,确实存在一定的道理。可以思索自己到底适合从事什么样的运动,不必苛求。在运动中,可以掌控自己的速度、力度、时间和方向,成为自己的主人。在运动中,可以培养自己的情绪、独立、耐性和意志,成就自己的理想。当然,不要带有任何目的性,不必为了健康而运动,而是兴趣所向,把运动当成游戏,健康将随之即来~ 后一部分描绘跑者的世界,分享作者长跑中感悟的一些道理。从作者的经历中,感受到了马拉松的乐趣,享受到了突破极限的酣畅。但最近一篇文章中提到长跑并不适合所有人的体质,只有小部分人的身体可以承受得了,打消了我尝试马拉松的念头。但这种长途跋涉脱胎换骨般的轻快,真的让人特别向往~在运动中学习与自己独处,学习挑战极限,真的特别美妙! 作者从头到尾始终贯彻运动至上的观点,他认为运动员能够媲美哲学家、艺术家……认为专业运动员是最了不起的职业,这个与"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传统观点相悖,扭转了我对于运动员的看法。那些拥有坚忍不拔的意志、持之以恒的信念,勇于挑战自我、战胜自我的人,确实值得称道!跑得越远,离自己越近,能控制自己身体的感觉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