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厌女》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厌女》读后感10篇

2018-07-11 05:09: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厌女》读后感10篇

  《厌女》是一本由上野千鹤子著作,上海三联书店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CNY 28.00,页数:260,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厌女》读后感(一):笔记

  厌女症--女性蔑视。男性表现:女性蔑视 女性表现:自我厌恶

  1.男性文学中的女人并非现实中的女人,而是“男人幻想中的女人” 代表:吉行淳之介 永井荷风 岛尾敏雄

  2.男人的价值是在男人世界里的霸权争斗决定的。在霸权争斗中获胜,作为奖励品,女人随后会自动跟来。男人之间的强有力纽带,称为“男性同性社会性欲望 male homosocial desire" what??--意即不带性爱关系的男人之间的纽带。

  3.由于这种纽带的存在,男人排斥同性恋。同性恋由于在性关系中“被女性化”,引发相互认可的纽带崩断,故此遭到男性排斥,恐同。

  4.性的双重标准:男人的好色肯定,女人则以对性的无知纯洁为善。女人被分为两个集团:圣女与荡妇、结婚对象与玩弄对象、妻子母亲与娼妓

  5.随着性市场自由化,产生性强者和性弱者分化,性弱者的男人越来越多。然而在这个分类中,女人中的“性弱者”却完全没有提及。丑陋的/残障的/老年的女人,被剥夺了作女人的资格,却极易成为性骚扰及强奸的受害者

  6.女人寻求关系,男人追求占有。女人的嫉妒指向夺去男人的别的女人,是围绕男人展开的竞争,而男人的嫉妒指向背叛自己的女人,是维护自尊和自我确认的争斗。男人拥有资源顺序暴力权力财力(社会属性),在丧失三者的情况下,男人寻求性支配来获得社会地位。例:“就因为我丁丁好用,这女人离不开我。”—在同性面前炫耀性能力色情制品皆是以满足男根崇拜中心结果

  7.女校文化的双重标准:作为个人的价值和 作为女人的价值。这二者之间有冲突,前者是自己的个人价值,后者是被(男人)赋予的价值。在“平等法”之后,必须要取得作为个人的成功和作为女人的成功,如若两者没都实现,就不能被视为一个完整成人女性。

  《厌女》读后感(二):我也是厌女症

  我也是个厌女症 在性别二元制的性别秩序里,深植于核心位置的,便是厌女症。在这个秩序之下,无论男人女人,无人能逃离厌女症的笼罩。厌女症弥漫在这个秩序体制之下,如同物体重力一般,因为太理所当然而使人几乎意识不到它的存在。 毕业在即,我听到最多的是财务女生很难找工作,有一个原因是二孩政策; 旅行的时候,我看到的是女厕门口长长的人龙和各种版本的防狼手册,防狼手册说的自保策略我可以理解,但是在媒体宣传如何自保而只字不提解决方案讨论,对公权力度监督,立法完善,这就让人细思极恐了:穿的多少,几点出门,不要***这些都不会降低被害的概率。出门增加陌生人强奸和伤害的概率,不出门增加熟人强奸和被害的概率。当要问责政府公安机关的时候,网友却在说“如何用一万种手段不要激怒你的老公/男朋友/陌生人”; 读理科时,物理老师说的最多的是“男生的物理思维要比女生好得多的多。”,那么也难怪Facebook的COO会成为新闻,《隐形人物》里的几名黑人性能影响整个NASA; 春晚上的奇怪小品的奇怪言论“从外貌歧视(矮的胖的)就业歧视(女领导靠性上位)到剩女歧视(POLICE叔叔操心四十岁嫁不出去)再到整个对女性认知的歧视(二十块就领走的二手货,跟挫男在一起最伟大)”; 乘风破浪莫名其妙歌词,赵雷《三十岁的女人》的谜一般的用词; 《青箱词谱致拾翠羽》讲的是另一个版本的牛郎织女反映拐卖妇女现象,让人们惊呼“仙女是上天犒劳老实人奖品吗?” 那么我是不是厌女症呢? 应该是吧。“当女性受到男性歧视时,女人会产生当女人真倒霉想法,进而延伸为自我厌恶,这就是女性的厌女症。”《厌女:日本的女性嫌恶》里说,厌女症之于女人即为自我厌恶,但女人也有可能不讲厌女症作为自我厌恶来体验,其方式就是把自己当做女人中的”例外“,将除自己以外的女人”他者化“,从而把厌女症转嫁出去。为此,有两种策略。一种是成为特权精英女人,被男人当做 “名誉男人”来对待,即成为 “女强人”的策略。另一种是自动退出 “女人”的范畴,从而逃脱被估价的女人身份,即 “丑女”政策。 我很早之前就接触过“男性凝视”这一个概念。这个概念反复出现在女性抑郁症饮食障碍等相关书籍上。所以当我看到《厌女:日本的女性嫌恶》时,这概念就在我头脑里闪过。我喜欢看这一类的书,因为在这个“人人都不大正常”的环境下,我经常“不正常”。男性凝视理论说,传统中把妇女定位于被看者、置于男性凝视的主控操纵,宣扬男性的凝视权力,将女性角色建构成男权社会所希冀的具有“女性气息”的角色。在凝视理论下,许多女性在独处时也不会获得“inner peace”, 她们很累,既要用自己的眼光看自己,还要用男权社会的标准继续审视自己。 意识到自己有厌女症,以及自己身处一个厌女症普遍存在的社会,并不是一个很愉快的经历

  《厌女》读后感(三):《厌女》男性的蔑视和女性的自我厌恶

  以龙凤胎的身份诞生在这个世界上,对于男女之间的差异是自小便深刻体会的。

  老一辈男孩极为喜爱情感,以及偏爱的细枝末节这里不一一详述,只是在我9岁时,从男孩的口中得知,我终将与他过上不一样的人生

  “你们女孩子长大以后会每个月都流血,还要被刀划破肚子小孩肠子都能看得见!”

  这确切事实成为混世魔王恐吓女孩工具,他们追着女孩四处奔跑,一路上狂傲笑声

  因为他们不用担心自己变成女人,所以可以肆无惮忌的将女人他者化以此嘲弄。

  这一心理也存在于目前男女生育关系,因为我是男人,70岁也可以有自己的小孩,而女人一旦超过30,岁,便是大打折扣

  他们坚信不疑,并且执着的维持男女之间微妙高低关系。

  高,当然是指男性相对于女性的一切,学识、地位、经历、收入身高等等。

  每一项似乎都能令他在女性面前自信一些,然而,但凡其中一项女性在他之上,便像沉重包袱令人耿耿于怀

  终究,男人只认可男性的成功。

  对于男性而言,最高评价是来自于同性的赞赏

  这代表在男性世界霸权争斗中他获得认可与崇敬,成为男人集团里一位正式成员

  作为获胜的奖励,他将会分配到更好的资源,与之相对应,女人随后会自动跟来。

  这都是成为男性厌女症的原因。

  相比男性的厌女症,女性的厌女症更显得麻烦,这是对自身的厌恶与否定

  随着社会的进步,在自身利益逐渐得到保障的情况下,也清晰的意识到男女之间难以逾越的两性差距

  为了在社会生存中争夺更多的性别红利,女性开始主动扮演男性眼中的理想女人,甚至为了对方愉悦心情,掩藏锋芒假装愚钝

  一方面想要成为独立坚韧强大女人,另一方面又不得扮演讨厌的角色。

  不过,更令人感到严峻的是女性权益在当前社会下迅速成长部分事件呈现成长过速失去理性状态,她们卸掉身上的责任,却固执的认为是枷锁

  (写这篇《厌女症》读后感令我十分吃力,因为我竭尽所能的尽量客观,但是我也清楚的知道,不管我再怎么努力字里行间必然是偏袒女性的。我们相比男性在社会上的确是要吃力很多,但是生存对于任何人来说都不是容易事情,互相依赖又如何?何苦分高低。)

  《厌女》读后感(四):读书摘要

  lt;第一章>

  恋物癖并非动物本能,而是高度的文化产物。p2

  实际上,读了吉行淳之介,也不懂女人。读了他的作品,懂得的只是男人的性幻想。p8

  “男作家随心所欲地在女人身寄托梦想,随心所欲地解释女人,正是他们所描写的梦想中的女人与真实的女人之间的巨大差异,才使男人的内心风景更为绚丽多彩。”——水田宗子《逃往女人与逃离女人》p11

  lt;第二章>

  称之为“第三性”是一种误导,他们不是位于男女之间的性别,而是从属于性别二元制之下的次等范畴。只有男人才能转为“第三性”,而女人却不能,这反过来证明了性别二元制是何等强固。p22

  女人的性器官,直接成为性行为代名词,表明女性性器官完全被歧视为男人欲望的客体,仿佛不是女人自己身体的一部分。p23

  “歧视需要三个人。”——佐藤裕《论歧视》(2005)p25

  担保一个男人为男人的,不是异性的女人,而是同性的男人。p26

  lt;第三章>

  他者化:把对方当做不可理解之物(异人/异物/异教徒),将之从“我们”之中放逐出去的方法。——萨义德《东方主义

  “东方主义”,就是关于东方是什么、应该是什么、希望它是什么的西洋人的幻想的别名。因此,无论知道了多少东方主义,对真正的“东方”还是一无所知,知道的不过是西洋人头脑中的东方。p29

  《厌女》读后感(五):笔记

  快速翻完了上野千鹤子的《厌女:日本的女性嫌恶》。这本书开初是在杂志上连载的随笔,后来集结成册,所以作者的吐槽相当直接尖锐。作者生于48年,这本书出版于2010年,中文译本于2015年出版,就是很新近的事,因此提到的不少事件和文艺作品的年代都比我预期的要近得多了。六十岁左右的作者,既带有过去的压抑时代所造就的沉重痕迹,又具有富于批判气质的女性所特有的无拘与明快,有一种奇妙年龄叠加感。

  虽说是随笔集,但使用了塞吉维克认为异性恋社会机制由male homosocial desire (男性同性间的社会性的欲望)- homophobia(恐同) - misogyn (厌女)三要素构成的分析作为理论框架,讨论种种不同社会成员的厌女症状。上野这个简单版的解释是:在这个社会中,男人是通过与其他男人的同化而成为男人的(而不是与女人的对偶关系),而让女人“成为女人”和证明一个女人“成了女人”的是男人(或男人的性欲-身体欲望)。厌女是男人的女性蔑视和女人的自我厌恶,但男人试图通过支配身体(自己的,与他人的)来证明自身的至高无上(如之前单行道的z所说,男人自以为是智慧体,不关注身体,将身体和女人划等号),反过来又造成了男性对自己身体的轻视和厌恶(导致各种作大死和短命精神痛苦)。她又说这个社会的厌女症之普遍,恐怕不存在完全不受其影响的女性。女性如果完全不存在厌女症,就没有必要成为女性主义者了(这里对女性主义的定义是“自我解放思想”)(另一种对Avyakta今天提到的“与其说耽美厌女,不如说女权在本质上厌女”的解释,乍一听可能比较awkward)

  反正这本书很多观点有意思的,男女,男男,女女,夫妻父女母女职场女性,日本皇室,女校文化,家暴,卖淫,强暴,慰安妇,恋童,宅男杀人案,日本春宫画,油腻男作家,变装皇后,女利主义者,单身还是结婚,爱情-婚姻-家庭三位一体后的现代异性恋婚姻,等等,都讲到了,虽然整体比较松散。日本和中国现状当然有很多共通之处,看这本书有些段落真的超好笑,有的段落又让人感到沉重。不过看下来感觉还是日本对女性的压抑感更强一些,另外有一部分则是代沟的关系。作为八十后的独生女,我自己的成长环境没有那么压抑,所以感觉也自然不同。

  我没有什么系统的想法,倒是觉得上野对父女关系的分析大概能用来参照当下父子年上文背后的一部分心理因素女儿既属于父亲但又是父亲不能碰触的异性,是延续了父亲价值观的“至高的恋人”,而女儿又拥有作为(被父亲制造出来的)诱惑者的特权。将性别转换后,父子关系又可以和古希腊少年爱相对应,少年向成年男子主动委身,用自身的客体化承认对方的尊严

  《厌女》读后感(六):夸张化女性歧视

  当初会选择这本书是因为它看起来像是一本相对比较容易读但又算是涉及研究的书。看完感觉也是如此。

  首先作者对于“厌女”从两种性别的角度去解析,尽管不敢苟同,但作者的观点还是讲得通的。1.男人为了成为性的主体而将对女人的蔑视深植于自我确认的核心,这就是厌女症;2.女性的厌女症是自我厌恶。

  才从这个角度去解释对于同性恋的歧视的话,可以理解为男同性恋者失去了人性的主体地位,因为他同样属于“被插入者”,属于性的客体。

  作者一再强调男人在证明自己是男人这一方面并不依靠女人来发挥作用,而是依靠男人。显然作者觉得在男性面前如果自己能够被承认为是男人,才算是真正意义上的资格认证。而女人在这一过程中无非是一个工具,又或者是事后的奖励。如果从这一角度去看待轮奸事件,那么轮奸在一定程度上确实是男人之间为了证明自己是个男人,而女性便只能沦为其实现这一愿望的工具。当轮奸的实施者一众人等其中一个发起意愿并在其他同伴前强奸女性,无论其他男人是受到性欲驱使又或者是被动加入轮奸行列,都算是一种证明自己是男人的行为。你想想,如果面对同伴都对女受害者进行强奸,其中一个男人只是观看而拒绝加入,即使同伴召唤也还是无动于衷,那会显得格格不入。很可能这时候他们就会更加丧心病狂地来一句“你是不是男人啊”。这么说并非是消费被轮奸的女受害者,纯粹只是在承认那群男人等同于禽兽毫无人性之后站在他们的角度上进行讨论而已。他们做出这样的事情也只能不把他们当人才能够予以评价了。

  书中有一小节是对于“女高男低”婚姻结局的看法,在传统的观点里,如果女人高攀男人就算是被冠以“拜金”的骂名,但其结局并不至于一定以悲剧收尾。而如果是凤凰男攀高枝,很可能看客会默认设定其为悲剧结局。男人在家庭里面如果处处低于妻子一等,那种从母系社会结束后延续至今的在血液中不停流淌男权主义,怎么可能让男人能够若无其事地接受女高男低的现状,他的自尊需要依靠女性处于较低的地位才得以实现,说实话这也挺可怜的。

  书中之后的章节讲了各种“厌女症”,总的来说,我承认有女性歧视这种现象的存在,但如果把它单独拿出来研究并将其说成好像这个世界上无论男人女人老人小孩都会存在的厌女症,个人觉得的确有点夸张化了。

  《厌女》读后感(七):厌女·厌男·厌人

  在这部书中,上野千鹤子将厌女症分置于两个层面进行考察:对于男人来说,厌女意味着蔑视女人;对女人来说,厌女意味着自我厌恶。她认为,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其本质都具有厌女症。在赛吉维克社会机制三分(男性同性社会性欲望、同性恋憎恶、厌女症)的基础上,上野将厌女症作为核心要素,从社会现象、文学作品和政治生活中的实例出发,基本上探讨了各种可能的厌女症及其成因。我认为,书中关于男性性的论述很大程度上深刻尖锐,对于理解现代女性的生存状况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但真正的问题——在父权制社会中,女性究竟如何自处,并没有给出令人满意的回答。

  据说有人在莎士比亚的作品中发现了厌男症,一些有共鸣的人甚至认为《红楼梦》也是一部具有厌男症情结的作品。我实在不敢苟同。厌女症这一概念能够成立的最基本的原因,是男性中心主义,是将男性作为性主体对客体的蛮横占有以及文化上的阉割。也就是说,男性的厌女,包括所有爱女色的男性,无论其最终的表现形式是娶妻生子做一个合格的父亲角色,还是流连花柳行为不轨等,从根本上都是把女性作为实现自己欲望的客体。女性对他们来说,从来都不是平等的,是低一级的客体。无论他们表现的多么正人君子。与此同时,他们通过对妻子进行文化上的阉割,使得作为母亲的女性将这种父权文化强加给作为女儿的女性,使得女性产生自我厌恶自我憎恨自我埋怨的厌女症,因此实现了与男权社会的共谋。因此,从这个层面出发,讨论厌男症是一件可笑的事情。有几位高尚的作家写过一些关爱同情甚至崇拜女性的作品,就被好事者诹出厌男症来与厌女症针锋相对,实在是居心不良。似乎通过提出这一概念,就有要求女性反省自身莫过嚣张的权利似的。厌男症作为一个概念,根本就没有存在立足的社会学根基,更不要说在哲学层面进行探讨了。

  厌人症是否真的存在我实在要画上一个大大的问号。这就相当于说一个人是绝对的怀疑主义者。这样的人在现实生活中首先遇到的问题就是:他根本无法行动。因为任何一个行动都是对自己属性的嘲讽。

  上野虽然尽可能全面的分析不同阶级不同种族不同性取向的各种人群的厌女症问题,但她似乎刻意避开了女性同性恋之间的厌女症问题。这个问题似乎并不很好回答,无论这种回避是无心之失还是刻意为之,我都觉得有必要有人认真处理一下。

  《厌女》读后感(八):misogyny

  这本书描写的是日本社会对女性的歧视,作者抓住了厌女症的内核,不得不承认,我也处于厌女症的笼罩之下,这种厌女症导致了自我身份的迷失,我也曾有过“如果我是个男孩该有多好”的这种想法。“厌女症”根植于性别二元,这个词比“直男癌”更加深刻的一点是,它不仅包括了男性对女性的蔑视,也包括了女性的潜意识里面对女性自身的蔑视。 男人一方面追求女人,渴求拥有女人,但是另一方面却是把女人异化为他者,女性在某种程度上只是一个性欲符号。在性关系里,男人是主体,女人只是男人作为男人而存在的客体,用以证明他在男人集团的地位和社会联结。拥有女人,即为男人,因此,女人是男人成为性主体的条件。男性对于同性恋的态度比女性更为排斥,排斥源于他们惧怕性主体地位的丧失。为了处于性主体地位,一些男人甚至会选择控制力量最为弱小、最无力反抗的儿童。 虽然女性内部有“圣女”和“娼妓”的划分,但这种划分也是男性强加的,与男权制度下的社会分层有关,“圣女”作为男性的结婚对象,主要功能是生殖传宗接代,不必享受性的欢愉;而“娼妓”只是作为男性的泄欲工具。两种女人的分离,也便产生了女人内部的对立,这都是他者化的后果。 女人的厌女症另一方面也从母亲那里袭得,这样的厌女症隐藏在亲密的母女关系中。常说“养儿防老”,在传统观念看来,只有儿子能够继承家业,并且作为父母的养老保障。而女儿一旦出嫁便被驱逐出原生家庭,完全归属于夫家。但现在,女儿既要做好相夫教子的妻子,又更多地承担了照顾父母的责任。女儿其实生活在父权和夫权双重压迫的环境,她同时又会面临母亲的支配和控制。母亲对女儿一方面寄予期待,让她去追求自己未实现的欲求;另一方面则强加自己的人生于女儿身上,同时又会对她产生嫉妒。作者对于母女关系的分析很微妙,我有颇多感触,作为家里的独生女,我被母亲寄予了所有的期待,一方面她希望我可以接受更多的教育,出国留学创造自己的事业,但是另一方面她则希望我可以待在她的身边,回老家工作将来照顾她。这种想法是很分裂和矛盾的,以厌女症来分析母女关系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工作安稳和结婚生子是母亲所希望我能实现的,母亲想以人生经验教育我,按照她的设定,这样我才能获得幸福。现实是,这些都不是我追求的,并非是对母亲的反抗。女性的幸福并不是嫁作他人和生儿育女来定义,每个人都是自己的主宰,无需借助他者来界定自己的人生。 “女性主义者就是自觉意识到自身的厌女症而决意与之斗争的人”。这个改变正在我的身上发生。

  《厌女》读后感(九):Digest

  写在摘要之前:

  在男权社会中,女性与男性同为受害者。女性主义,毋宁说是性别平等主义。将男性从神坛上拉下来,与女性共为性别平等的主体。人们相互依赖,相互尊重,保护彼此共有的属于人类的脆弱的自尊和希望(发展的可能性和渴望得到爱和理解的情绪),一起搀扶着走到生命的终端。

  ---------------------------------------------------------------------------------------------------------------------------------

  性别甚至人种区分的不合理性:

  人类是一属一种,无论任何人,99%的DNA是相同的,却偏要制造出人种的概念,用肤色把人区别开来。在历史上,人种概念是与帝国主义支配世界的意识形态同时出现的。

  什么是厌女症?

  厌女症就是不将女人视为与自己同等的性的主体,而是将女人客体化、他者化。更直接地说,就是歧视,蔑视。圣女和娼妓,是压抑女性的两种形态,无疑都是他者化。

  直男癌对自己男性身份的认同:

  担保一个男人成为男人的,不是异性的女人,而是同性的男人。

  直男癌对女性的幻想:

  实际上,读了吉行,也不懂女人。读了他的作品,懂得的只是男人的性幻想,关于“女人是什么,应该是什么,希望她是什么“的幻想。这与”东方主义“极为相通。无论读了多少西方人写的关于东方的书,懂得的只是西方人头脑中的东方幻想而不是真正的东方。

  如果明明知道女人在苦恼,却有意无视,就是男人的自我中心。那个男人所珍惜的,并不是那个女人,他不过是在以身相殉一己之念而已。那位被连累的女人,应该说是倒了霉吧。把这种行为称为纯粹,浪漫,不过是脑子出了问题而已。

  他所说的好女人,翻译出来很容易,即对男人来说很便利舒适的女人。这种女人在20世纪80年代也许算趣味不差,但在今天已经面临绝迹的危机了。

  女性对直男癌幻想的回应:

  对男人来说,女人最重要的功能,是保护他的自尊心,无论哪个女人,都有讨男人喜欢的秘诀。那就是,绝不伤害男人的骄傲,一定要不厌其烦地倾听已经听过无数次的男人的自夸,把自己的脸倾斜四五度从下往上看着他,像唱催眠曲一样喃喃低语,你真行,你好了不起。如若不信,请诸位自己去试一试。女人用媚态操纵男人,被称为读鼻毛。

  女性性,本身就是抑郁的。被视为女人味的要素,节瑾,娴静等等,与忧伤何其相似。换言之,自我欲望的意识与实现,在出生之前就已受阻,这种存在就是”女人“。

  男人赋予女人的价值,女人自己无法控制。所以男人眼中的好女人,成为女人间羡慕怨叹的对象。而女人眼中的好女人,则不但与男人的视线有偏差,甚至隐含着”不受男人喜欢“的让女人安心地恶意评价。

  女性的自我觉醒:

  男人梦想女人,但女人们早早便从男人这个现实中觉醒过来了。她们逃往的去处,不是男人,而是女人,她们自身。水田轻松地得出结论,”近代女性文学的特征是男性幻想的稀薄“。就连在性幻想的构成中,性别也如此不对称。斋藤环有个独具慧眼的发现,他指出,”对偶幻想“是男人做的一个梦。当然,也许会有女人陷入男性的性幻想之中,愿与男人一起合作,扮演男人”梦想中的女人“。但今天的女人,已经不想再干那样的蠢事,她们已经开始退出男人的脚本了。

  一起过最好,只是对你们男人而言吧(特指直男癌)。

  女儿与父母的关系:

  随着少子化现象,女儿成了长者女人面孔的儿子。

  女人有两种价值。自己获取的和男人给予的。当今的女儿们,前一种价值和后一种价值都必须满足。有的母亲等着给结了婚的全职女儿带孩子

  只要母亲依然充当父权制的代理人,女儿与母亲的关系就不可能和谐;反之,如果母亲想忠于自己的欲望,女儿又会目睹她受到父权制社会的严厉制裁。母亲的解放和女儿的解放,密不可分。

  死者也会成长。女儿的母亲,存在于女儿的身体之中。在与她的反复对话中,我体内的母亲正在渐渐发生变化。

  这些少女大多出身于牧师、教师类家庭,父亲有权威性和压制性倾向。在父亲面前弱小无力的她们,通过自伤自罚来向父亲复仇。

  男人作为受害者之一:

  明明在恋爱,性爱,性等方面伤痕累累,却要装作什么痛感也没有说自己是无伤的加害者,一直就这么欺骗自己,以这种方式去适应社会构造。性弱者,不受女人喜欢,自闭,无业等所谓的男性问题,表现出的是对偏离男性集团规格的恐怖和痛苦。

  怎么办?与包括身体在内的自己和解。既不将他人视为支配控制的对象,也不视为威胁恐怖的源泉,而是完整地接受下来。

  其他:

  最不能定型化的关系,应该是朋友关系朋友之间,没有利害得失,角色分担不固定,不能期待从中获取直接利益,正因如此,没有比朋友关系更难维持的了。

  真正的交流沟通,并不是简单肤浅的同感,而是需要交付自己甚至不惜生死的互动。如果有人不愿意,只好请他退场。

  即使性欲望伴随的幻想是一种对恋爱关系的想象,因为欲望本身是在个体内部完结的,所以”我爱你与你毫无关系“的说法是成立的。在这个范围内,欲望和想象力一样,是自由的。

  将原因转嫁到被害者身上,是加害者的一贯做法。

  《厌女》读后感(十):百年来作为“他者”存在的女性

  百年来作为“他者”而存在的女性。

  被审视,被质疑,被苛责,被抹去,被畸形的审美加身,被荒谬的理论桎梏,最后再被架上作为妻子、母亲的伟大祭台,榨干最后一点剩余价值。

  百年前他们要女人裹足不前一步三摇,如今他们要女人魔鬼身材天使脸蛋。他们说那才是正常的,他们说那才是女人。

  他们说我帮你提包开门彬彬有礼,你作为女人占尽了便宜。所以职场政权上你得退居二线,你作为普通公民权益没有保障,作为职业人士工作不可同酬,作为家庭妇女付出不得承认,你为人女不得爱护,为人妻不得尊重,我还要逼着你承认“中国女权早就矫枉过正了”。

  这声音一天在,就一天不得放松警惕。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读者发表的读后感】

查看《厌女》读后感10篇的全部评论>>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