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侵蚀》的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侵蚀》的读后感10篇

2018-07-15 05:44: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侵蚀》的读后感10篇

  《侵蚀》是一本由残雪著作,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5,页数:272,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侵蚀》读后感(一):不一样小说体验

  评说残雪的小说,永远都不可能完成。它和任何一个批评模式都对不上锲。只能说,通过这个角度去读,或者换个角度去读。但换取了角度之后,它的意味就变掉了。

  每个读者都是在用自身的经验去读小说。这个经验包括自身的生活经验,也包括自身的知识结构。对残雪的评价,反而成了衡量自身具备多少货色的一把尺。

  以上。很老套。

  我们换个角度想。

  首先确立残雪的这本书是一本(件)正在发生艺术作品。这是前提。残雪是书写者。她写的是她的经验世界。按镜与灯。我们是读者。读者没读完,这件艺术作品就没有完成。所以,在这件艺术作品的完成过程中,我们是旁观者,也是参与者。我们也是整件艺术作品的构成之一。是我们和残雪一同完成了这件艺术作品。

  以上。还是很老套。

  可以换个角度读。把自己清空。像残雪写作时清空她的理性一样。然后任由文字画面在体内生长。直至故事结束。会看到什么?一个不一样的世界。

  当然。还是很老套。

  唯一能不老套的,可能是:先接纳这个故事,不去理性的逻辑评判。然后再用自身的经验和知识去解读。否则,容易陷入故事情节的逻辑圈套之中。

  这本小说,最容易读的是 星河,是 宠物。前者小清新,是面向天空之城的憧憬。后者很卡夫卡。读过卡夫卡的变形记,这篇可以忽略。

  我个人更喜欢 地图。那里有回不去的故乡,有寄存世间恩仇,有老着老着就老成了地图的诗意,还有世事无常人生的无根性。

  《侵蚀》读后感(二):残雪:意识旷野永恒的捕梦者

  采访者:李唐

  受访人:残雪

  “当今时代作家们‘混’的黄金时代”

  新浪读书:在我的周围,有许多80后、90后年轻的读者都对您的作品很喜欢。您认为您的作品中吸引年轻读者的因素是什么?

  残雪:我想,我的作品之所以吸引较年轻的读者,是因为作品中的想象力和冒险精神吧。要 想从事我这类文学,没有这两种能力不行的,但令人沮丧的是,中国青年当中看重精神追求的确实不太多。也许二十年后会多一点?

  新浪读书:近日五卷本的短篇小说集出版,您认为对中国文坛有什么意义?在文学愈来愈不景气的今天,为什么您的出版速度却愈来愈快?您会担心销量问题吗?

  残雪:我不关心这个五卷本对中国文坛的意义,它们对我自己来说是有意义的。如今的文坛跟黑帮团体差不多了,但也没见多少人敢说残雪的短篇小说质量下降了。像我这样保持作品质量不下降的作家已经很少了。我不担心销量,因为到现在为止还没出现销不动的情况

  新浪读书:可以说,当初与您一同出道的所谓“先锋作家”们,坚持到现在的只有您一个。您也曾经说很欣赏余华早期的作品。那么,您觉得促使其他先锋作家纷纷转向现实原因是什么?您却为什么能坚持文学实验到现在,且愈发精进

  残雪:这还不清楚吗?实验文学没法混,写不下去了嘛。许多作家都在文坛混,同那些所谓批评家抱成一团来欺骗读者。因为现在大多数读者还不够成熟,分不出作品的好坏。当今时代是作家们“混”的黄金时代。为掩饰自己才华耗尽,就把“混”称之为“转型”。

  .

  “门罗很好,但她的道德意味太浓了”

  新浪读书:听说最近您在写一部哲学方面的书。在此之前,您也出版了许多哲学、文学理论方面的作品。这些内容对您的文学创作有何影响?您觉得小说与哲学之间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

  残雪:哲学同我写的这种文学是一个硬币的两个面。其实我早就在写哲学了。我的一些文学评论和不少小说都是哲学,只是没有评论者看出来而已。中国的文学土壤贫瘠产生不了真正的批评家。80年代以来我们的比较好的文学作品都是因为吸收外国文学的营养。我这次要写的是一本哲学著作,批判萨特。因为萨特对我国学术界和文学界都产生了很不好的影响,不少人认为他代表西方哲学和文学。该书40多万字,由邓晓芒作序。

  新浪读书:现在中国文坛的环境并不好,许多有才华、有实验性质的作品无法得到关注,甚至发表也很有困难。您是否关注过更年轻作家的作品?对于他们的遭遇,您有没有帮助一把的想法?因为毕竟您赶上了还算是一个文学的黄金时代,而现在许多年轻作者面临的环境却很糟糕

  残雪:现在的环境对实验文学来说确实很糟。青年作者得不到扶持国家每年拨两个亿,全部都给他们喜欢的人。再就是投桃报李似成了文坛常规。手里要有权。想搞有创造性的文学的青年们只能自生自灭。这是种另类腐败。我只能写点文章呼吁一下,还每次都被删掉。我是最受排挤的。

  新浪读书:2013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门罗,与您有许多相似之处:女性作家、写作时间长、质量稳定、大量写作短篇。当然,她与您的作品风格完全不同的。那么您是否喜欢门罗的风格呢?

  残雪:门罗很好呀。不过也不是每篇都好。我喜欢她的风格,但又觉得还不过瘾。她的道德意味太浓了,冲力不够。她还是比较平和的作家,应该是在那些没有风浪的国家里最受欢迎

  《侵蚀》读后感(三):【雨枫试读】 残雪的奇幻世界

  【雨枫试读】 残雪的奇幻世界

  有幸获得了残雪短篇小说集锦之一的侵蚀,让我更加深刻了解了作者以及笔下细腻和深蕴。

  今天的中国已进入一个市场化、世俗化时代,文学也大面积功利化、媚俗化了,众多的“先锋派”作家也早已回归现实主义麾下了。愈益敬佩那些至今还在恪守艺术探索的作家们,譬如残雪。在新时期文学中,残雪是最离经叛道标新立异的作家。甚至被外国评论家称为:“最反传统、最现代派的中国女作家。”她偏居南方城市,很少出头露面,见过她的作家、评论家称她是“神秘的女巫”。

  我曾读过她的《山上的小屋》《黄泥街》等中短篇小说,虽然没能完全理解她创作的世界,但却被她新异的思想和艺术所折服。现在独到这个集锦,再一次被她坚守的现代理念和营造的艺术境界震动。我细读数遍,自觉走进了她的艺术世界。如今的残雪,依然保持着她天才想象创造能力。她用自己的小说,揭示了红尘滚滚的现实社会严峻真相,显示了幽暗人性矛盾和再生的艰难历程

  这本书里面包含了犬叔,地图,母鼠等10篇短文小说。这些作品是首次整体结集出版。这些奇思异想的篇什,短则几千字,长则一万多字,大多描写底层人们充满怪诞的生活体验,细细品味,可以感悟到残雪文字中浓郁的先锋意味和独特的文学情怀。这本书看后,总体我觉得残雪的短篇是一个梦魇般的世界:都会有孤寂丑陋,充满谜团。有矛盾性,内省性和自由性。通过梦境潜意识)来展开自我的理解。是对荒谬现实的折射,并阐释哲学价值。而往往留下很多遐想空间,很难揣摩出深层的蕴含。

  下面我评论下本书前七篇,表达下自己的感觉见解

  《犬叔》一文有点穿越玄幻的感觉,讲述一个村子的故事,一下子说村民懒散突然对上山耕种情有独钟,一下子有拉回到讲述200年前,一会讲述村民的朴实生活,一会把我带到了近似于聊斋志异的玄幻世界,令我毛骨悚然。内容的深奥有些叫人难以看透。就我看来这是带来人梦想的追求,以及内心不同的映照。

  《地图》围绕小非奶奶画地图张开,把过往和梦想标记在黄褂上。彰显人性对梦的向往以及回忆的封留。世间很多时候需要经历才留下属于自己的篇章。《母鼠》都过第一视角哥哥家住了10年和他养一只母鼠的一些列过程的对比展示了每个人表面背后的内在感受和想法以及一个准则:正如他嫂子说的一样:“要适应这里的一切,不要对抗。”有些时候我们无力改变世界,我们却可以适应世界。

  《恩师》讲述一个叫远蒲的老师,面对世界的一种独到的处理和见解。被小区和周围的人视为简答心中谜团的恩师,总能预测到将要发生的是,预测到每个疑虑人的心思解答方法。。然后后面写到远蒲老师是个孤儿最大愿望是知道自己生日年龄,一天他一切都变了。我觉篇告诉我们有时候我们太执着于某些东西,有时候太依赖一些东西。而世间万物都在冥冥变化之中。有些东西只有淡然才会获得前进。

  《女儿们》主要就是讲叙远文有两个女儿,一个懂事吃苦沉稳的阿莲,会有出息,一个想法多却拿不定主意的阿翠,很让他担心。保持心境平和的最有效办法就是把自己弄得像另外一个人一样。文章像是没有写完一般,留下了很多的想想空间。可以是小翠最后超过了她姐姐,也可能是别的结果。《星河》让我想起了宫崎骏的漫画,充满了想象和天马行空般的感受。星河也许就是但只村前的那条河流,伊珠,川口,感觉也像是描写的日本人。充满迷幻基调。而河的两岸是两个不同的世界。就如同《来自星星的你》里面的都教授一般。这篇是我本书最喜欢的一篇,短小而很精彩

  《侵蚀》是本书的主打篇章,那种奇幻梦一般的描述和情况叫我读着读着有些捉摸不透,困扰的是穿山甲还是别的事情。无论是感觉还是想象,真正理解这一虚幻现象的前提仍然是“人与自然”的关系。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大山母体,人就是大山之子,人把对大山的全部感知都纳入了自身,那么,人体就是一座山,大山也就被纳入了人体之内。那么,这种没有实体却有重量的东西,它不是天外来物,也不是什么古怪的东西,它就在人体内部,它是潜能,是活力,是精、气、神,或者是激情。当人与大山融为一体的时候,人就拥有了大山赋予的全部能量和活力。就像古希腊神话中的巨人安泰,只要他身体离开地面大地母亲就会赋予他巨大无比的力量。当“爹爹”说“我的魂其实一直在山里”时,其实他早已成为了“大山的灵魂”。他拥有了大山,大山就是他的身体,他砌墙洞把“穿山甲”引出来,就等于是从自身打开缺口释放能量。因此,“爹爹”才能干出“惊天动地”的事情,他能在地表下面引出那些小动物教“我”体验,他能发出强光就像天空中的闪电一样。母亲也拥有同样的能量,只是找不到宣泄的出口。终于,“爹爹”在一次意外事故中获得了解脱,这是一次爆炸性的彻底释放,母亲认为这是“爹爹”蓄谋已久的结果。“爹爹”是在挖水库工地上被“哑炮”炸断了腿,但他却心安理得接受了这一残酷事实。如果我们延续前面的逻辑推理,就比较容易理解这一事件。因为“爹爹”被炸掉的腿其实就是大山的一部分,就像是炸开了大山的一角,这一壮举无疑是生命力终极体验。母亲因不能亲身体验而懊恼,而“我”则在父亲教导下,逐步明白这一切之后,接替了父亲的工作

  《宠物》《求索》《神交》最后三篇我就不评论了,等待大家的细细品味。因为其中的道理韵味需要自我慢慢体味。

  最后我想说,解读残雪的小说是“冒险”的,但又是充满乐趣的。真正的现代派作品大抵是多义的,每个读者的解读或误读,都是对世界、社会、人性的有意义的“探险”。在今天浑浑噩噩的世俗社会中,我们多么需要残雪这样洞幽烛微的小说,来照亮我们的生活和人生,多么需要精读一些现代派作品,来提升我们的精神和审美境界。

  《侵蚀》读后感(四):午饭前关于残雪的对话

  :“喂,不是说做好饭等我来‘鉴定’吗?”

  M:“差不多做好了,就差两样东西,等我去买来。”

  :“一起去吧。差什么东西?”

  M:“炒菜用的酱和切菜用的刀。”

  :“你……让我想起最近在读的那位。残雪,很吃惊吧,她居然还在写新作品,把近十年的短篇小说一口气结了五本集子。”

  M:“呃,怎么会想到要读她?”

  :“编辑给寄来的,恰好前面看过的作家社短篇小说全集里收录的是她前二十年的短篇集,接上这几本基本就全了。说实在的我看得很震惊。”

  M:“你不会喜欢上她了吧?”

  :“瞎扯,一个六十多岁的老太太,没姿没色还一身巫婆气质……我是惊讶于她在作品里把一种让读者抓狂的风格整整延续三十年没什么进展居然还是如此自信。”

  M:“这话有点损啊。不过看看她哥的言行也不难理解她的‘狂野’风格。”

  :“你才是真损!她哥这人做学问的事不评价,但专门写书吹捧妹子文学史上的地位这种事就实在让人厌恶,当然疼惜妹子这一点是值得鼓励的,不过他妹子的作品似乎没到需要历史评价的程度吧?”

  M:“听你的意思不喜欢她,那为什么还要读?”

  :“我对这种偏执狂比较感兴趣,并且她是那种为了表示不合作态度练习不合作方式的另类。她不停地把批判之类的东西挂在嘴边,又刻意保持一种隐形受害者的深居简出姿态,结果由于始终没能把文章修炼得有头有尾具备获得广泛理解的可能,于是从逸士演化成了女巫。”

  M:“你的意思是她自己也不想写得这么不明觉厉?”

  :“她当然是故意的,但最大的原因是她写不出她所推崇的欧美文学的那种味道。拉美作品确实既魔幻又耐读,但它们中能留下来的都没抛弃现实。”

  M:“你觉得写这些怪力乱神的东西没有出路?”

  :“不不不,正相反,我一直很喜欢这些东西。往旧时候讲这叫怪力乱神,后来都成了糟粕毒草,再后来是实验文学,过了几十年到今天本该有实验成果了,可这些新作品看上去还是像半成品。”

  M:“当年她可是‘先锋文学’作家吧?”

  :“她自己讨厌这个说法,说她和少数几个人的东西属于‘实验文学’,其他人不是加入了‘黑帮’就是败下阵来再不发声。回到刚才说的,我觉得她真想用心突破倒应该回归根本一点,从陶渊明的“刑天舞干戚”,到洪迈的《夷坚志》,再到蒲松龄,他们很尊重鬼神信仰的传统,也重视收集挖掘,但骨子里都有现实主义的成分。而残雪的东西总是设置一个现实主义的情境,然后挖个虚无的大坑把读者扔到里面,连埋都不埋就不管了,幸好大都是短篇。说得文一点,她从现实主义的桎梏强行挣脱,跳进了不可知的泥潭。这不是阴谋家的陷害,而是属于自黑。”

  M:“可我记着她的书海外印了不少,好像挺受认可。”

  :“这其实是我最烦的事情。她说因为‘黑帮’封锁,导致她的绝大部分作品在海外的出版消息不被人了解,其实国际反响强烈。这个我查了一下,早期‘横空出世’的那几年有过几家尚知道名字的海外出版社出过她的书,后来那几家就都比较‘诡异’了。总之国际影响应该谈不上,‘因各种因素经常寻求海外出版’倒是真的。但她还把这个事情归结为国内读者的欣赏水平不高,这就有点荒诞了。如今不是三十年前了,她当作营养吸收甚至模仿的那些东西年轻人们也看得到,他们的比较能力并不弱于当年的她。要是他们那些都不愿意看,那即使欣赏了她的作品也得不到多大助益。”

  M:“总而言之你就是想黑她?”

  :“那倒没有。我倒是挺欣赏她这种特立独行的态度,不管她是不是装的。武侠小说里那些独来独往的大侠名士也是装的,但也能做出让人心潮澎湃的事情。不过作为一个小说家,她的东西不好看,并且拒绝为读者提供出口,反而怪罪整体欣赏水平不高,这很让人心烦。其实最初看到她的作品时想到过特立独行的画家……”

  M:“是达利吗?”

  :“不是,是博斯,尼德兰的博斯。他那一系列超现实主义的画作里的地狱天堂和人间图景让后来的诠释者几乎陷入了无限解析的死循环,五百年前的东西拿到现在看都惊世骇俗。这是钻牛角尖钻出了名堂。但是从残雪后来的作品看,至少到目前她不具备这种能力。”

  M:“说到底你不喜欢她。”

  :“可也不耽误继续看她的书,万一哪天突破了呢?不过她有时候说话虽然有故意引人注目的成分,但对于文坛的那段还挺带劲的:‘有些人一年四季这里聚会那里发言,我怀疑他们写得出什么高质量的作品来。但我们这个时代是鱼目混珠的时代,即使你写得再差,再掺水,只要有一帮人起劲地帮你鼓吹,书照样卖得好。现在文学读者的整体水平还不太高,文坛像个黑帮团体,大家绑得死紧,互相吹捧,投桃报李,很能蒙骗一大批读者。’”

  M:“我居然觉得她说的完全是事实。”

  :“她说审查制度那段更狠:‘一些人以“为党把关”为借口压制文学流派,利用某些老百姓的民族主义心理将文学搞成一个面孔,这种倾向值得注意。’不作死就不会死的感觉啊……不过咱们的审查制度还真是奇葩,我那人畜无害的小说不知什么原因审了两年都通不过。”

  M:“谁让你在情色和暴力镜头里面夹了那么多不单纯的内容!”

  :“我哪有!据说残雪要出哲学巨著,评萨特的。”

  M:“这你也想看?”

  :“不看好。听说他哥哥又要操刀作序,更不看好。喂,你的土豆炖烂了吧?”

  M:“没关系,土豆就这么点好处,经得起炖。也许能炖出一锅‘老汤’来呢?”

  《侵蚀》读后感(五):【雨枫试读】侵蚀我心

  初读残雪,那如呓语般的文字就猛烈地敲打着我的心。有时候看不透作者想要表达什么,但是,正如这本书的序所说的那样,每一篇文字都像一把刀,深深地扎入我的心中。我可以体会到,作者有许多话想要说,而作者所要说的话就隐藏在那一个个看似荒诞不羁,又如同孩童梦境般的故事里。

  残雪的小说已经超越了通常意义的小说范畴,已经上升至诗篇,幻化成散文,更是一种全新的表现形式。我最喜欢的一个故事就是《地图》。虽然依旧不改魔幻现实的本色,但是总觉得这个故事更能贴近我的生活,小非与祖母,村子与外来人之间,荒诞的情节在不停地上演,但是,我觉得有一个字在贯穿全文,那就是爱。正如一百个人心中有一百个哈姆雷特,这是我在残雪小说中看到了,你可能会看到不同的风景,得到不同的感受,我想那就是残雪希望看到的。

  残雪说:“我的短篇的功能是切入,像一把无柄的剑一样进入地层垂直向下运行。”我想说的是,它实实在在地运行到我的心中。看了这本书之后,我疯狂地寻找与残雪有关的一切讯息,我看到了这样一句话“对于世界而言,残雪肯定不是唯一的,但对于今天的中国,她就是‘唯一’。她是中国作家在潜意识世界狂想挖掘的道路上走得最远的,而且到目前为止没有停止的趋势。”

  这句话是真实的。

  我给这本书五星的好评。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