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Wabi-Sabi侘寂之美》读后感精选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Wabi-Sabi侘寂之美》读后感精选10篇

2018-07-17 04:40: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Wabi-Sabi侘寂之美》读后感精选10篇

  《Wabi-Sabi侘寂之美》是一本由李欧纳·科仁著作中国友谊出版公司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30,页数:104,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Wabi-Sabi侘寂之美》读后感(一):事物要不是从无发展出来,就是走向无。

  第一次听说Wabi-Sabi是在《演说之禅》一书里,作者Garr Reynolds说自己在日本青森县学习茶道时候开始了解了“宅寂”的理念。宅寂体现得正是简单就是美,Less is More的思想

  宅寂的理念让我特别兴趣,于是去百度,去知乎,然后买了一本书《Wabi-Sabi侘寂之美》。

  作者是美国人李欧纳·科仁,科仁可能是觉得日本人提起Wabi-Sabi的时候都是三言两语的带过,某些日本评论家认为,Wabi-Sabi必须维持神秘和艰涩,以维持不可言传特性,而特别写了这本薄薄的小册子,试图尝试解读。不知道日本人怎么看这本书,对我来说是重新看待世界的一种方式

  Wabi-Sabi在日本

  Wabi-Sabi在日本美学万神殿中的位置,正相当于希腊美学在西方的位置。

  西方世界承认上帝的一种论思想,而Wabi-Sabi崇尚自然,这个自然既包括天地间的事物,如植物动物山峦河川、风雨火,也包括人类心智及其思想与创造物,即大自然是指“所有存在的事物”。

  ***什么是Wabi-Sabi?

  如何打扫满是落叶庭院

  首先用草耙把地清理得一干二净

  然后,摇晃其中一棵树,好让少许树叶掉落。

  这就是Wabi-Sabi。

  Wabi-Sabi字义上最相近的英文单词是rustic(质朴),韦氏字典将质朴解释为简单的、未经雕饰的、纯真的……且外表粗糙不规则

  日文中,Wabi原指“出世离群”、“刻苦简朴地于大自然独居”,Sabi原指“孤寂”、“清瘦”或“凋零”。

  关于Wabi-Sabi,科仁提出了很多特点,我特别喜欢的几点是独一无二相信自然之不可控制性、时效性、腐败和脏污使其更丰富

  ***Wabi-Sabi的起源

  Wabi-Sabi源自于公元世纪和公元十世纪,中国诗词与黑白水墨画中,苍凉忧郁、极简主义氛围。起初日本喝茶被视为高级的消遣,就像今日打高尔夫一样。从村田珠光开始,Wabi-Sabi体现在茶道上,到千利休师傅武野绍鸥,再到千利休,日本的茶道思想Wabi-Sabi美学风潮发展到高峰。千利休确立了“和,敬,清,寂”的日本茶道思想。

  千利休的一句禅学格言:“一期一会”。意指要对眼前发生的每件事投注最大的注意力:深处当下。

  提到Wabi-Sabi,就必然要提到茶道与千利休。

  ***Wabi-Sabi的宇宙

  首先割下一捆捆草,

  将其树立在原野上,并把顶部绑紧束好,

  就这样,一座草屋出现了;

  第二天,松开草束后,

  一瞬间草屋又回归为广大草原上的草堆之一。

  这就是Wabi-Sabi。

  事物要不是从无发展出来,就是走向无。当宇宙崩坏之时,其实也是正在重新建构。

  所有事物都是非永存的。所有实体性质的事物——坚硬的、惰性的、固态的——都只给人它会永恒存在的幻觉。所有的一切都会凋零,今儿湮没,消逝于无。

  所有事物都不完美。近距离观察事物,都能发现缺陷。当事物开始溃败崩解,它们就会变得更不完美,更不规律

  所有事物都未完成。所有事物,包括宇宙本身,一直处在一种正要发生或将要结束的规律状态。完成这个概念在Wabi-Sabi中并不存在。

  Wabi-Sabi认为,伟大总是隐藏在不显眼和令人忽略的细节中。事物越接近于不存在,就越精致难忘。美是发生在我们和事物之间的动态事件,只要有适当环境脉络观点,美就能自然萌发。美可以从丑之中引诱出来。

  要感受Wabi-Sabi的存在,必须要放慢步调、耐心地、靠近一些,慢慢观察。

  ***Wabi-Sabi的心境

  Wabi-Sabi逼使我们思考自己的死亡,和它所唤起的孤寂和幽伤。千利休曾多次引用藤原定家的和歌来形容Wabi-Sabi情绪

  举目望去

  没有花开,亦没有红叶

  小海湾旁边

  一座小小的茅屋

  正伫立于这秋日的黄昏

  某些常见声音也呈现Wabi-Sabi的哀戚之美。海鸥乌鸦忧伤地呜叫、雾中响起的凄凉号角声等。任何被视为Wabi-Sabi的事物,都能彰显自然的力量,光透过宣纸晕染扩散,金属失去光泽和生锈时,其颜色质地变化方式,都体现了这个世界背后的物质力量和深层结构

  ***Wabi-Sabi的道德

  去掉所有不必要的。不管遭逢何种际遇,都要懂得欣赏感激。“物质贫乏精神富足”就是Wabi-Sabi的格言,换句话说,Wabi-Sabi要我们不要过分执著追寻成功,而要懂得享受毫无滞碍的生活顺其自然,并且寻找平衡。在Wabi-Sabi里,一切人、事、物都是平等的,没有什么是有价值的,一切都意味着无价。

  ***Wabi-Sabi的材质

  自然现象启发。Wabi-Sabi表现出来的就是冻结的时间材料会因为天气使用状况而留下清晰的耗损记录。它们以褪色、生锈、失去光泽、沾污、变形、皱缩、干枯和爆裂作为语言,记录了太阳、风、雨水炎热寒冷。它们身上的裂痕缺口、凹痕、疮疤、塌陷、剥落和其他形式的损耗都是使用和滥用的历史证据

  Wabi-Sabi是不规则的,通常都跟古怪畸形笨拙人们认为丑陋事情扯上关系

  Wabi-Sabi是私密的,通常都是小而简洁安静内向的。召唤我们建立关系,激发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精神距离变短。

  Wabi-Sabi是不矫饰的,克制而谦逊,极容易融入环境,与他物共存。

  Wabi-Sabi是原始乡土气息的,通常与素材的原始形态相去未远。

  Wabi-Sabi是黑暗阴郁的,拥有一种朦胧模糊、和稀薄衰弱特质,接近于无。

  Wabi-Sabi是简朴的,简朴是Wabi-Sabi的核心思想。无们当然就是终极的简朴。

  最佳的描述Wabi-Sabi简约的方式是:经由冷静谦虚真诚等特质所到达的优雅状态。消减到本体,但不减诗意;保持事物简洁无滞碍,但莫使之消失。

  《Wabi-Sabi侘寂之美》读后感(二):生活家的艺术

  慢慢了解吧,虽然这样说看起来有点敷衍,但如果不曾用心体会和了解这种文化是不能够妄自评价的。今天看到千利休的旧禅语『一期一会』,意思是专注于眼前的事情,用心去做。之前在《浪漫的逃亡》里看见过这个四字短语,忽觉心动

  哈哈哈看完了,看到后面的时候也会觉得这样的文化很有魅力。我觉得wabi-sabi是一个很私人情感体验,它教你怎样去体会生活,同时这也是一个掌握度的艺术,这样一种特殊的美学,倒是别有诗意。日本有一个最古老和最负盛名旅店,叫做俵屋,具有300年历史的俵屋,每晚的要价是700美金,它的审美理念可以总结为wabi-sabi的原则。“任一房间内的事物和元素,都不应该比其他来的突出。”看到别的旅客写下的评价,内心一直都在“哇”,希望以后有机会能去体验体验。

  《Wabi-Sabi侘寂之美》读后感(三):已经远去的Wabi-Sabi

  本书自身在讲述侘寂之美的时候论述还是比较清楚的,配图也都独有韵味,对于小白们了解侘寂这种独特的美也颇有帮助。

  但读完之后,我却有了一个问题,现在到底是谁在追求这种寂寥之美?

  Wabi-Sabi作为有数百年之久的日本传统,又常年被代代茶道大师们所推崇,无可避免地导致一个问题:B格太高!说B格太高是一种问题主要是这很容易引起爱装13的人们趋之若鹜。我并不是说所有号称喜欢宅寂风格的人都在装,我只是担心人们很容易在B格太高的东西迷失。如果一种东西的某种特质或是某些调调吸引了你,你是否能得出结论认为你就完全喜欢上了这种东西呢?我敢说现在的社会中不会有多少人能真正欣赏到侘寂之美,甚至包括其起源国日本亦不例外,书中作者关于某茶道室的描写就已经充分说明这一点了。

  按照本书中侘寂的定义,Wabi-Sabi所追求的真正原始,质朴,简单,自然之美,你就会发现他已经真的离我们远去了,或者说他可能从未被世俗所真正理解和拥有过。当年大师们用过的侘寂之物很快就陷入了被收藏高价追逐之中,当这些简单,质朴甚至有些粗糙的用具们变成了价值不菲的用以展示珍藏时,其侘寂之色亦随之不复存在了。所以哪怕是在当年的日本,号称喜欢侘寂之美的人们一样不过是附庸风雅的装B犯而已。

  为什么说侘寂之风将离我们远去?在互联网时代,没有多少人是能真正沉下心来来慢慢欣赏这种寂寥之美的。人们虽然喜欢简单直接甚至自然的东西,但亦追求产品简洁之余是漂亮精美的。这就与侘寂之美所追求的不完美南辕北辙了。

  不过我们也不必为侘寂风格的远去而叹息。万物有起便有落,这本身就符合侘寂其反映事物兴起之恣与消亡之势的本宗,而其崇尚自然,追求简约的精神亦将在未来得到更进一步发展。

  《Wabi-Sabi侘寂之美》读后感(四):侘寂之美

  “在美学的国度理论永远次于感觉”是我极为赞同的

  我非常关注一件作品呈现的气息而非酷炫的形式美

  一直以来我对于自然的,记录着时间,光影,情感的事物充满了极大的偏好

  对于现代主义的产物我不反对但谈不上挚爱。我曾经执着的问我的老师

  怎么才能做出那种简单却不失优雅气息的作品

  她没有给我一套方法而是说需要积淀。现在想想自己也蛮儍的,这样的美学本就是

  不可言尽的,我却想抓住具体的形态固然从一开始就错了。

  当这本书将wabisabi的这样一种美学观点如此冷静平实的摆在我面前时

  内心充满了一种自得安心

  对于美学类的书籍,有些人很不屑

  但我觉得既然不是天才型那就要多读,通了艺理才会使得作品散发笃定干净气质

  这样也能提高对于现在纷繁多样的各类风格作品有一个宏观认识和甄别力,同时也利于

  在自己语言的寻找之路上不混乱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