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德国式家居收纳术》的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德国式家居收纳术》的读后感10篇

2018-07-23 04:48: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德国式家居收纳术》的读后感10篇

  《德国式家居收纳术》是一本由[日]门仓多仁亚著作山东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8.00,页数:152,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德国式家居收纳术》读后感(一):德国式简洁式程式化

  一个半小时看好的书,再看一遍再写

  每天早上开窗换气,但是德国人认为风是生病之源,因此要离开开窗换气时是离开房间的。

  作者提到冬天德国出租车在下客后,依然四门敞开换气。想起上海北京的出租车,冬天就是开着空调,下客绝不换气,既不利驾驶员,对乘客来说更是糟糕体验。什么烟味、头油味都有。

  墙上没有装饰画,就不是家。确实把喜欢的画,或者家人照片挂在墙上,即美化了墙面,也增添了温馨感觉。装饰画我一直挂的,看来照片墙也布置一下。

  家具不要一次添置完毕,慢慢找自己最心仪的,尤其是陈旧或者划伤还能增添美感的家具。这时天然实木的效果就出来了。

  用厕所用纸每天擦洗手台、马桶。

  抹布夹在柜门上

  《德国式家居收纳术》读后感(二):没找到中心思想

  一篇篇的小短文,一个地方一个个问题来。看完了觉得不能说出写了什么。没找到这一系列文的线。砰然心动整理法的线和中心思想很好说,佐藤可士和的超级整理术也超级好总结线。巴黎名媛学到的事涉及各方面,但整体生活方式还是很容易明白的,不管是吃饭还是穿衣。但这本书,没找到它的中心思想。就是自己和妈妈的一点生活经验,没有中心思想在指导

  一个必须说的,德国男人周末会自己做家具打造橱柜改造家居,日本男人不会。德国女人东西放好,收纳简单化,让所有人都能拿到,而日本人用什么东西,女人要负责拿出来。男人更懒更无能,女人更累更繁琐想想有人要用什么你就要拿出来,有个自己的整块时间么?有个自己放松不被打扰的个人时间么?

  对了,她的厨房没有微波炉,没有蒸锅,因为放不下。震撼啊!靠这个为生的,混血的女人,厨房小的放不下蒸锅,用筷子简易蒸锅。

  《德国式家居收纳术》读后感(三):首先你得是半个德国人

  这本书属于我在书店走过去一百次都不会拿起来看的那种,但是翻着翻着却入迷了。人生好像总是会在意料之外的地方获取一点用都没有、但却很有意思知识。比如为什么德国人喜欢熨烫床单,这样一个出现在江国香织小说里、让我印象深刻的小细节

  像这样实用性的书的好处是你可以在自己的生活和作者的一家之言之间来回穿梭跳跃,而不用对任何人负责。作者讲她认为好的地方,你可以吐槽,可以对照自己的狗窝惭愧地去面壁,也可以“哼”的一声说有什么了不起的;更多的时候是“原来还可以这样啊”地大彻大悟。我管这种书叫“孵蛋器”——冷不丁扔给你一些从来没多想的东西、于是读的时候自己的新念头层出不穷,每读两页就不得不找张纸理一理。

  比如这本书是我第一次意识到做母亲妻子技能确实是需要有意识地系统学习的,而每个家庭其实都应该有代代传承的传统习惯。我们家腌萝卜干、包粽子和做虎头鞋的手艺都停在外婆奶奶一代了,妈妈没学会,我更是没指望。对于working class来说这种东西真的是一种奢求,毕竟每代人对自己孩子要求都停留在“养得活、别给家长事儿、最好给家里长脸”上。以时间为纵轴,房产习俗一样、七十年到期;以社会为横轴,量贩式生活方式:考高分、拿高薪、娶媳妇儿、生娃,无限循环老家石板路和木雕花门窗都拆成一模一样的安置房,我不知道以后我孩子能拥有的东西,除了拿钱就可以买到的量产物之外、能不能有什么是这世界独一份、刻上了我们家记号的。

  三代出贵族,要像作者母亲这样成功经营自己的家,非得博学不可、博学之后还得有卓越的动手能力审美色彩搭配木工、针织、剪裁……一个都不能少。有了这些,才慢慢有一个家庭独特氛围,有生活的深度厚度,才有代代相传的习惯和道理。生活的空虚饱满、此间差距也许就在这里。这辈子不需要做一个作家导演、手艺人,饱含热情地去生活,最后也可以变成传说中的“生活家”。生活的热情和传统有没有传染给下一代另说,至少你的儿子或者女儿,有一天可以在朋友面前显摆,当年我妈妈/爸爸的叉叉叉,那可是天下一绝……

  这也是我第一次开始思考,为什么我不喜欢在家呆着。作者的母亲很好的身体力行、并传授给了女儿一点——“用长期的努力、把家变成自己舒服、可以放松的地方”。跟作者家相比,我家根本只能分成两块,一块是生存用的,另一块是给两百万年才上门一次的客人看的。所以才会出现两百万年才开一次的立式空调、几乎没人看的超级大电视这种玩意儿。而当年请装修公司做的耗资不菲的家装设计根本就是花钱添堵——设计图看着好看、根本不符合自家的生活习惯,估计现在再拍张家里的照片能把那个对自己的作品引以为傲的设计师活活气死,而他的设计也早就要把我们一家活活气死;为了不把自己活活气死,我们只好牺牲美感、拯救生活。于是你能在我家发现各种bug,比如设计好的储藏室被桌子堵上、洗衣间改了收纳柜,一边一个的床头柜被两个拼一起当作电脑桌。我们的错误在于没有把家变成让自己舒服的地方,而当作“让别人羡慕的地方”来经营,除了房子装修好之后亲戚称赞了两三天带来的自我膨胀感,剩下的就是不方便不舒服,最终上演往自己喜欢的清吧和咖啡店的大逃亡。这样一个连自己都不喜欢、不愿意被人看见的家,就更加不会变成带朋友来聊天的地方。于是每次朋友小聚都变成漫长地筛选各个店家,一路被否决到集体弃疗、随便撞进一个拉倒。

  还有灯光。我家关于灯光的斗争每天上演一次——我一路啪啪啪地开灯,我妈一路啪啪啪地关灯。我离开任何一个房间、哪怕是五秒钟、哪怕是马上就回到这个房间,我妈也会不厌其烦询问“灯还用吗”然后毅然决然地关掉那盏可怜的灯。我非常崇拜我妈在黑暗中穿行、甚至是干活儿的能力,她可以在黑暗里洗澡、在黑暗里洗衣服、在黑暗里神出鬼没,无数次吓得我魂飞魄散。而对于我从荷兰大老远买回来的烛台和小风灯,我妈的态度是一律视为火灾隐患,任何时候我关掉灯点上香打算优雅一下,我妈的眼睛就开始发光,我甚至怀疑她会手持水桶随时准备扑灭即将激发的“大火”。

  三毛讲到撒哈拉的家的一句话,“罗马不是一天造就的”。要造就一个舒服的家需要这么多精力,足以让我的灵魂都为之颤抖——要知道每天下班之后我剩下的力气都只够随便塞两块面包、把自己扔到床上;而做一个专职主妇代价、无疑是对伴侣200%的信任挑剔,你得找到一个真心认为家务也是生产力、跟他的披星戴月、鞍前马后的奋斗同样值得回报的男人。这个男人(或者你自己)还得略懂各种手艺、比如木匠活儿、刷墙、做栅栏,至少他也得觉得这事儿比玩游戏意思、愿意花点心思,不是像驴子那样抽一鞭子动一下、末了还撅蹄子撂挑子。

  这样的男人哪里找呢?

  啧啧——怪不得作者是半个德国人。

  《德国式家居收纳术》读后感(四):家居收纳小法术

  在家的时候,我吃饭老是不注意吃相。我爸妈也是经常说我,我经常回一句“我知道,到外面就不会这样了”。可真到了外面,你都没感觉到你的吃相不好看。所以只有养成好习惯才是真理

  当然我也没有很好的收纳习惯,就比如高中的时候,当晚自习结束我才发现桌上层层叠叠全是翻开的书本。没办法,别人都走了我还要整理个几分钟。我整理的也是满整齐的,也是蛮用心的。可第二天晚自习结束就有成老样子了。

  刚翻这本书时,最吸引我的是一张张收拾整齐的家居图片。我作者收拾干净后,在阳光安静看书的感觉,我一下子就羡慕起来了。比较一下我自己我发现她的那几点,我一点都没做好。就比如,每次用完物品就把它放回原处。我常常是图一时的方便,随手一扔。这个得改啊!

  养成这些习惯也不是很难,主要是要有恒心,一天天坚持下去。有些东西我们经常会忘记,那我们就拿个笔记本记下来。就像她书中说的,德国人一般随身带着小的笔记本,这记录着他们一天要做的事情。每天多看看笔记本,看看轻重缓急,然后严格执行就行。我们可以在晚上写好明天要做的事情。就像我现在就有一个很好的习惯,就是每天坚持记账,已经坚持了一年多了,虽然有时账目不对,但是至少我对我自己每个月的收入,每个月的花销,都花在哪儿了,现在就一目了然了。

  经营一个家是需要时间和精力的,懒惰从来不会带来舒适温馨的家。但是我们也不能天天收纳整理,我们做这些主要是为了我们更好的生活。我们不必每天都打扫房间,我们要的是更好的生活。如果我们的计划搞得你自己很累的话,那就给自己降低一点点。这样也有利于我们养成这个习惯。

  有了干净整洁的家,就自然有了好心情。看到干净的厨房,就更愿意给自己和自己爱的人做一顿大餐;在舒适的客厅里摆上一束鲜花;在充满阳光的阳台上一遍看书一边喝茶。这才是我们需要的生活啊!

  《德国式家居收纳术》读后感(五):幸福与收纳是双生花

  这本书适合刚离开父母,面临到自己租房子住或者是买了房子刚开始新生活的年轻女孩看。

  我已经看了很多本家居收纳、整理的书籍,基本上市面上所有可以买到的、看到的全看过一遍。

  收纳的方法原理,各个书基本上大同小异

  你以为这本书只是讲收纳那你就错了,她以一位女性角度讲述了什么是一个家,作为一个女人,一个未来的妻子,或者已经是一个妻子了,如果让家更有家味,如果营造一个更幸福的家庭。虽然只是将收纳,但是通过收纳的方式,来讲述作为一个女人你该怎么做。

  作者是日本、德国的混血,在不管是收纳上还是生活方式上结合了两个国家不同特点

  家是最能体现一个人价值观的地方,而且家里的环境也左右着人的心理身体状况。这点我非常认同。一个40岁的男性朋友曾对我说过:每天早上妻子准备了丰盛早餐,在温馨的家里吃着早饭,让他感受到什么是家。虽然他和妻子没有孩子,但是每天精致井井有条的生活,让他每天都洋溢着幸福。作者保持着德国式的健康生活习惯,每天早上房间要先换气,每天有咖啡时间,融于生活的草本植物和精油,定期煮洗涤用品,甚至内衣也要熨烫。

  现在的孩子很多都是父母独生,很难做到全部家务都是自己做,房间的摆设都是自己安排,家具都是自己挑选,但是很多孩子也许跟我有共同的经历小时候,看着我们父亲在母亲的指挥下自己粉刷墙壁和窗框,自己打柜子,自己修葺房子,我的一个闺蜜曾经说过,她觉得一个只有会修房子的男人才是真的男人,但是,可惜,她的老公没有达到她口中真正男人的标准,如果她家里有什么东西坏了每次还得叫她爸过来。这本书的作者细致的讲述了自己的母亲是如果一点一滴的打造出自己的居家。

  其实有个幸福的家,很简单,也许是丢下没用的,用实用物品进行室内装饰,也许是安装柔和舒适的灯具,布置上装饰画,铺一个美丽地毯,也许是融入居家生活的烛光,也许是长期使用一件家具。看看作者和她的母亲,养育着孩子,同时工作、高学历,都没有落下,通过精心打造温馨舒适的居家,幸福其实很简单,学一点收纳,学一点时间管理,找回一些从前父辈质朴

  《德国式家居收纳术》读后感(六):简单生活

  回想一下,除了教科书,我买的课外书真是寥寥无几,一本名著导读,一本哈利波特的八卦书,还有为男朋友买的明朝那些事,别的真是没有。

  小学的时候,就喜欢看故事书,想着家里的那些都快被我翻烂了;初中的时候是翻翻老妈心灵鸡汤类丛书,而且家里的藏书很多,五花八门的;高中的时候更多是书店蹭书,还有蹭同学买的书,或者去那略显寒碜的图书馆借书看;到了大学,啊,真是美啊,所在的大学图书馆,太多的文艺类丛书,那时,真是方方面面,看了许多,但也发现,看书的类型在逐渐转变,不再像高中那会儿喜欢看小说了,反而更喜欢看看和生活相关的书,或者畅销书,或者就是大部头的外国翻译类丛书,那时的我真是好上进;到了研究生,图书馆更大更好了,但是,看书的心境却渐渐黯淡了下来,不知道为什么,但就是不那么认真了,偶尔看看画卷,翻翻轻阅读类丛书,倒是看了不少软件类的书,也算是收获;到了工作以后,在同学的介绍下呢,买了kindle,倒是常看书了,都是网上找的免费资源,慢慢习惯了也能静下心来阅读了,但是,总觉得没有纸质书的纯粹;也用电脑看电子书,费眼,注释来得方便,却失去了记笔记的简单和实在,慢慢开始怀念那捧着书本大把大把翻阅的感觉。

  正好遇上当当年中庆,突然间就买了几本书,真的是轻松的书,希望能给自己带来几分休闲与愉悦。

  《德国式家居收纳术》,这本书是我收到之后躺在那儿一口气读完的,简单,轻松,图文并茂,甚是享受。

  全书共五章,好多东西,好多处都让我产生共鸣,也有许多处让我跃跃欲试,当然也有一部分,是我不可能做到,也不想那样做的。但整体,提供了很多巧思。

  现在回想着写,印象最深的就是减少储存的物品,只保留最简单的能到的东西,不需要的就要想着送人或者是捐赠。是啊,太多次收拾自己的东西,会有很多小物件或者衣服,永远都是压在那儿,根本不可能用到,如此这般,为何不考虑送人呢,所以呢,慢慢开始吧。

  另外一个就是关于衣服,我每每都会遇到便宜大促销或者满减活动,使劲买,但买回来有不是很喜欢,就那样攒积了很多,还有很多款式自己也不喜欢,但当时鬼迷心窍就买了,以后呢,找到自己的style,只买适合自己的,然后让配饰来调节搭配。

  其他都是居家方面的,现在不用担心,租房子,本身就没有很多东西,等到有了自己的房子,装修和以后的生活就可以多多借鉴了。

  突然想到了外出旅行,以前总是傻乎乎的带很多东西,想着可能用到这个,可能用到那个的,但是很多时候,就是累死带了很多,大部分都没有用到,慢慢的,现在长大了,懂得了只带最少的东西,这样的旅游才更自在。

  总之,要慢慢培养一种生活态度,慢慢养成一个个良好的习惯,这样生活自然就变得朴素而美好了。

  《德国式家居收纳术》读后感(七):跟作者學習

  “家是最能體現一個人價值觀的地方,而且家裏的環境也左右著人的心理和身體狀況。”前沿的這句話很好地表現出作者門倉多仁亞對家的理解,整本書裏邊介紹的家居收納術也是基於營造一種舒適,放鬆,方便的居家環境來展開描述的。

  到了“雙十一”“雙十二”大家夥都會瞅著什麼商品降價了,趕緊下手,唯恐下單晚了沒買到便宜的“好東西”。有個笑話是這麼說的——這天晚上社區聽不到夫妻吵架聲砸碗摔筷聲,也聽不到小孩的哭鬧聲,大家都緊盯著電腦螢幕默默地刷淘寶。這時保安大叔默默地走向電閘,整棟社區暗了下來,有人發出驚叫聲。據說這位大叔那個晚上為社區節省了幾十萬的支出。原文不記得了,大意是這樣的。

  趕在“便宜”上買的東西,似乎“賺了”,給商家契機,而給消費者帶來的,不僅僅是錢財上的損失,同時也增加了“存儲”和“管理”的成本。我舍友會在250毫升和300毫升的洗面奶上糾結哪個價格更值得。買回來的化妝品一堆在書桌上,有些已經佈滿灰塵,基本上沒有哪支洗面奶爽膚水會到用完的時候,因為“活動”一直都有,喜新厭舊一直是某種生物的特性。整張書桌也因為東西太多,有時候淩亂地連學習的位置都沒有,或者像要找某樣東西時不得不翻找半天。如果收拾起來的話,得花很多的時間與精力,而指不定整理完待會兒又得翻找。

  儘量減少儲存物品,這是書裏提出的第一個觀點。可能很多人都過著“不斷添加到購物車”的生活,是時候學著過一下減法生活。把東西都收拾收拾。活著不需要那麼累。多而無用的物品損耗人工,物不盡其用,實屬浪費。

  精心打造溫馨舒適的家,作者提出的室內裝飾,放置古玩,安裝柔和舒適的燈具等等,配上作者佈置的家的照片,如果是我朋友的話,還真是想登門拜訪。家是那個讓你安心,放心的地方,哪怕是出租屋,也有佈置的必要,“在居住期間是自己的獨立生活空間”。忙忙碌碌應酬打拼回到家放鬆心情,這樣才有生存的希望。

  作者那份積極,對生活的熱愛,即使到了不惑之年,帶給人的感染力仍然很旺盛。這與她本人愛自己,愛生活是分不開的。如果想要在家裏有那麼安靜,舒適的時刻,跟作者學學還是挺好的。

  《德国式家居收纳术》读后感(八):跟德国人学简约生活

  对于去过德国的人来说,第一感觉往往是那里的一切都是井井有条的。德国人简约的生活方式备受世人赞赏,他们是一个讲究秩序的民族,不仅每人都有自己的归属,甚至连每一样东西也都有其合适的位置。有故事讲,一个德国人小的时候在某个抽屉里面放了把剪刀,而这把剪刀在这个德国人死了的时候还是放在那,即便是这把剪刀坏了,新剪刀买回来后也还是放在那里。这也许是个真实的故事。

  有秩序,才会有效率,德国人工作中讲求效率,注重纪律,一丝不苟,生活中同样也是如此。山东人民出版社2013年出版了一套《德国生活方式》系列丛书,包括《简单就好,生活可以很德国》、《德国式厨房规则》、《德国式家居收纳术》,介绍的就是这种备受赞赏的简约生活方式。

  这套丛书的作者门仓多仁亚,是位知名料理生活家。她的母亲是德国人、父亲是日本人,自己则生长在德国、日本和美国。国际基督教大学毕业后,她进入外资证券公司工作。先后在东京、伦敦、香港等地任职,婚后因丈夫留学再度前往伦敦,学习烹饪与糕点制作,进入“蓝带烹饪艺术学校”并取得认证证书。回日本后开设料理教室,并与多家电视台和杂志社合作,介绍“德式生活style”及美食料理。

  家是最能体现一个人价值观的地方,而家里的环境,也会左右着人的心理和身体状况。多仁亚从妈妈那里学到了德国式的家居方式,而多次搬家的经历也让她养成了崇尚简约的生活习惯。对于多仁亚而言,在新的环境中开始新的生活是件非常愉快的事情,但是在此之前,却需要花费不少的时间、精力和金钱去打理它。这期间如何创造一个轻松舒适的生活空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而对于我们这些时常需要从一个城市迁徙到另外一个城市的现代人来说,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我们时常会有这样的感觉,家里的东西越来越多了,家居的空间越来越狭小,大多数人这时候或许会想,我应该换一套更大些的房子。而多仁亚给我们的建议却是:该做必要的清理了。仔细想想,的确如此。因为那些挤占了家中大量空间的物品几乎大都是没用的,我们的衣橱里挂满了不想再穿的衣服,我们的书架上堆满了不想再看的书刊,我们的冰箱里塞满了不想再吃的食物,还有其它杂七杂八的东西。这些东西,有的是一时头脑发热买来的,有的是商家的赠品或者朋友的礼物。它们妨碍你过简约的生活,不仅时常让你心烦意乱,更是对资源的一种浪费。

  如果你正受“渐渐变小的生活空间”所困扰的话,那么从现在开始,你就要像严谨务实的德国人那样,控制你的购买欲,学会理性消费,只买自己真正需要的东西,过简约的生活了。简约生活就是低碳的生活方式,从衣、食、住、用、行都可体现低碳生活——少买不必要的衣服,不使用一次性木筷子,学着自己制作菜肴,不过度装修房子,营造适合自己品味的空间,将过期的报刊送去制成纸浆,开小排量汽车,追求健康生活……

  养成这样的习惯,不仅可以降低生活开支,而且可以放大自己的时间和空间,还能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当然,低碳并不意味着就要刻意去节俭,刻意去放弃一些生活的享受,只要你能从生活的点点滴滴做到多节约、不浪费,同样能过上舒适的简约生活。正如梭罗说:“大多数豪华的生活以及许多所谓的舒适的生活,不仅不是必不可少的,反而是人类进步的障碍,对于豪华和舒适,有识之士更愿过比穷人还要简单和粗陋的生活。”

  这套“德国生活方式系列丛书”是值得一读的——你可以跟着多仁亚学习更多合理安排家务的智慧和技巧。相信对每个人来说,这样总可以减少许多生活的烦恼,让生活更有效率。

  《德国式家居收纳术》读后感(九):收纳,不止于收纳

  整理自己书桌,把书按照大小,从小到大一本一本的叠在那里。叠完之后就有一种强烈的满足感。心里会想,嘿!快看这是我的书桌,漂亮吧。后来会发现,这样其实不好,每次要拿底下比较大的书时,都要先将上面的书搬起来,才拿得到底下的那一本书。于是,会学乖。把不经常的用的书放到其他地方。买两个T型架,把书竖着合拢在一起,想拿哪一本就抽哪一本,既节约了时间,又节约了空间。

  这个小技巧是在这本书上面类比想出来的,如:经常要使用的盘子就叠好放在伸手就能拿到的橱柜里。又如:盘子叠放在橱柜中的话,底部的盘子难以取出,就立着并排摆放在橱柜中木质的盘架上。这样,常用的盘子就可以方便的取出来用了。

  我就想,这本介绍家居收纳术的书仅仅只是介绍收纳吗?我想不是的,收纳,不止于收纳。本书提供的是一种理性,健康的生活方式。是一种独有的德国式的生活方式。

  家是什么?是港湾,是我们可以感觉到温暖的一个地方。

  我们下班之后回到我们所租的房子,我们希望从中得到的感觉又是什么呢?是一个提供睡觉的地方,还是一个可供娱乐,让人到那就能感到幸福快乐的地方呢?

  书中也写到:即使是租赁的住宅,在居住期间也是自己独立的生活空间。所以,每次搬家的时候,都进行打造成自己喜欢的空间。满身疲惫地归来之时,能拥有一个自由放松的空间,我认为是非常重要的。

  不同的人对于自己所租到的房子会有不同的想法,可能有的人真的会不考虑改变一下它的屋内设计,甚至都不会愿意多买一东西,让自己每天生活的地方变得让自己更喜欢一点。

  看了这本书,我相信以后我在租房子的时候,我会考虑,这个房间放什么,那个房间放什么。又或许我只够租一间卧室,我会想这个空间放什么,那个空间放什么。我的房间容得下什么。我需要买什么东西来装点我的房间。在周末的时候,我可能会花一个上午,又或者一天,甚至一整个周末,身体力行的把自己的居室搞好。达成自己想要的意境和感觉。这样换来的是一个能够让我自由放松的、感受到幸福快乐的空间。

  收纳,不止于收纳。看到这本书,感受到的不仅仅是收纳,更是一种简单,实用的生活方式。

  《德国式家居收纳术》读后感(十):处死你的物品

  我的家里有一个大大的箱子,里面装满了不穿的衣服。我和爸爸总是趁着妈妈不在家时偷偷的把这些衣物扔到路边的垃圾桶里。然而某天发现大箱子里的东西还总是不见少。我才明白,原来家里不舍得丢弃废物的人还得算我一个。

  买过很多废物巧利用的书,学着一样羊改造旧物超级有成就感。也正是这样完全舍弃不了家里的废物了。以10为计算单位的话,东西在我家是这样排行丢弃的:妈妈0.5>我2.5>爸爸-1。意识到这个之后我才决定改造一下以五十步笑百步的自己。

  《德国式家居收纳术》,光听名字就是值得人们信赖的。以严谨整洁的德国为形容词实在是大大的卖点。看看图书的目录有些让我小失望,看似也就是普通的整理方法和一些我早已掌握的装饰原理。不过幸好,仔细看了里面的东西发现内容记载的方式简单而轻便,对于我这种大脑逻辑有硬伤的人实在是性价比超好的书本。我说的性价比是对于书本字数的价值评估。不像艺术文那样生硬违和(单纯对我这种单细胞动物而言),也不似财经杂志的专业性满满。简单,实用。对我来说就够了。

  扔一扔东西,整一整东西,变一变东西。好吧,让我们像德国人一样生活。严谨的“处分”和“处死”你的物品。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