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燃烧的地图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燃烧的地图读后感10篇

2018-07-26 05:03: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燃烧的地图读后感10篇

  《燃烧的地图》是一本由(日)安部公房著作,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9.00元,页数:273,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燃烧的地图》读后感(一):燃尽人世的地图

  黄夏/文

  与大江健三郎同为日本战后最重要作家的安部公房,并不以写类型小说闻名。但他一旦动起笔来,则大有英国作家格雷厄姆•格林、约翰•勒卡雷等人的风范。这类作家,表面看似操弄侦探悬疑之类的题材,然较之案件本身,他们更注重的是个人社会生活中处境或者状态。比如安部公房的这本《燃烧的地图》,写的是侦探寻找失踪者,但故事结尾,莫说失踪者,连侦探本人都迷失在他所寻找的过程中。其中的诡异固然是有,然而最让人感到锥心之痛的,则是人性时代嬗变中遭到的碾压、扭曲、变形。读者读到最后一页,已然深深体会作者笔墨利刃的忧世情怀

  《燃烧的地图》(1967)是安部“都市失踪三部曲”中的第二部(另外两部是《砂女》和《他人的脸》)。三部曲并非环环相扣姊妹篇,只因都有一个“失踪”的主题将之笼括在一块儿。《砂女》写一个人跑到海滩昆虫时遭村民暗算,被关在一个深渊似的沙窝里挖沙,最后被宣告失踪。《燃烧的地图》视野广阔,写侦探受命寻找业已失踪的人,在都市中寻寻觅觅,身经目击各种社会边缘群体,卷入或灰或黑的生活暗流,竟至从寻踪者变为失踪者。

  小说叙述中,安部插入新闻简报一份,告诉我们日本当年失踪人数达86254人,可见其已是很严重的社会问题。因之,这本小说在写法上,就有一种较明显自然主义成分。安部早年学过医学,他的笔调,也似医生诊察病人身体那样,严谨细致反映分析各种社会现象。比如,他特别专注于描写城市道路延伸设施扩建、管网铺设,乃至咖啡馆西服店的内外装潢,笔法琐碎细腻不厌其烦;与之形成对照的是,他在勾勒人物面貌和精神气质时,则极尽暧昧、粗放之能事,以至我们由衷体会到一种金属质感的冷冽和疏离。另一方面,安部动用大量超现实主义笔法,通过描写客观世界的异化,来折射人心的异化。既然人已无法通过正常渠道发声,则必然要找到宣泄口,比如在侦探“我”的视域内,空间时间理性意识,皆扭结成一团,情感的崩溃尽在一线中。

  在写作思路上,如果说安部通过《砂女》的荒谬(永无休止的挖沙)来表达世事常理(生存的无意义),那么,《燃烧的地图》则是从庸常(失踪、寻踪)出发,来挖掘生活中人们习焉不察的东西,或说诡异也罢。上世纪60年代的日本,积20年经营之功,已实现经济复苏与腾飞,然而楼层越高的地方,也意味着背光处的阴影越深,安部的笔触犹如探照灯一样,扫视着这些阴影下的角角落落,而人生的百态尽在于此。如果我们梳理一番,就可以将书中各色人等,划分为消极积极两类失踪者。“消极失踪”的人群主要迫于生存的压力,他们的故事构成这本小说光怪陆离却又紧贴现实一面:河滩的农民工在原籍失踪后,可以让家人申领一份救助金,当然,他们从此成为乡村与都市中的幽灵,两头不搭边;少年男色团是黑帮组织的淫窝,内中少年拒绝其人生由家人、学校和社会规划而出逃,他们最后的出路在于傍上个有钱老头,开咖啡馆和加油站聊度一生;“我”要查找的失踪者所属公司经营罐装煤气,随着城市的拓展生意越做越火,然而管道煤气的跟进,又使之必然走上“失踪”的不归路……

  小说中最让人震撼角色是该煤气公司的职员田代,他的“失踪”是以自杀来完成的。安部通过田代的疯癫谎言和自戕,为这本小说提供了一个风暴眼,书中包括“我”在内的各种人事,连同读者的思考,都一并被吸了进去。出事之前,田代讲了一个真假难辨的故事,说的是一个流浪汉面对嘈杂的游行队伍大哭特哭,因为他被人群抛弃了。田代走向绝路,正是因自己存在价值需要他人来证明,却没有这样的人来证明,以至像流浪汉那样被抛弃。这个故事和田代的自戕,使整本小说发生根本性的转折。在此之前,我们已经通过若干情节得知“我”因无法忍受激烈的社会竞争而从家中出走(亦即消极失踪),此时,安部让主人公开始尘世全面撤退,进而完成积极意义上的失踪,而这,也是这本小说走向纵深进而探讨时代精神危机关键点。

  至此,小说标题中的“地图”渐渐显豁其意义,其隐喻的复杂性,我们或可于此窥视一番。这份“地图”,既可视作委托人的命令,该命令只要求查清家人的下落,而非家人为何失踪,也就是说,受托人只需顺其心意而不是挖掘“真相”,任务即告完成。这就是上述男色团中的少年们之所以反抗而不愿顺遂父母和社会心愿的那份“地图”,它掐死了人所有的好奇理想雄心。这份“地图”也是“我”追查到底、以至深陷沉沦、经历各种似是而非,又无从得到真理的那份“地图”。因它纠缠了太多人性和社会的黑暗及罪愆,其经纬是所谓的“成功”,标准是“他人的证明”,它的硕果是一个个弯腰驼背的身影,和一个个压抑窒息的灵魂

  但我们绝不能说,安部安排主人公烧掉所有的“地图”,进而修炼一份割裂了人情世故洒脱不羁的人生,是一个很好的选择。积极意义上的失踪者尽管能掌握自己的人生,却无助安抚那些被抛下的人的需要。小说中,安部借“我”之口说这场寻踪,不过是“一出不存在的人互相寻找对方荒唐可笑的捉迷藏”,足见其悲观思想已无法为主人公找到一条更稳妥的出路,而当年日本社会高速发展下的人性、人际人伦损耗由此可见一斑。笔者在此贸贸然揣想,不知1960年代那总数达86254的失踪者,在多大程度上构成了21世纪初每年32000人的“无缘死”(死后无人领回遗骨,参《无缘社会》一书)。而当下中国的发展,又似汲汲于步当年日本之后尘。空巢老人留守儿童、常年打拼不归的人,对彼此而言,是否也是另一层意义上的失踪者?

  《燃烧的地图》读后感(二):烧毁自己的地图,走进他人的沙漠

  “《砂女》以逃遁者作为主人公,这部作品反过来以追寻者作为主人公。都市……仅仅是他人的沙漠……在这个迷宫里,侦探逐渐迷失自我。我并没有讲述希望,但我也不是讲述绝望。……烧毁自己的地图,走进他人的沙漠,除此之外,没有别的任何出发点,因为这是都市的时代……”安部公房指出了《砂女》和《燃烧的地图》内在的关联,在于“逃跑”与“追寻”,他想借此探寻在“这个都市的时代”,人是否有出路所在

  《燃烧的地图》有一个侦探小说的外壳,但是其中所包含的寓意却很深刻主角是个追查失踪者的男子,在都市──那迷宫之中,这名男子渐渐地迷失了自我。他在搜寻目标的过程中忘却了目标的存在和他自己的使命。最终,他烧掉了已经不能给他指示方向的地图,在如同沙漠一样荒芜的大都市中,他感觉到自己反而成了一个被追踪者,有不知名的追踪者正在追踪他,于是,他开始了自己的逃亡,由一个追踪者变成了一个逃亡者。小说表达了人在高度商业化、都市化和物质化的世界里生存的强烈不安感,以侦探小说的形式,一步步地将读者一起引入一个精神的绝地里,去进行绝对思考。

  《燃烧的地图》这部小说还被拍摄电影影响很大。

  《燃烧的地图》读后感(三):学会逃离

  这似乎是我读安部公房的书里面比较容易的一本吧,每次读他的书,读个几页就有催眠的效果,这本或许是因为有点侦探的味道,读来并没有那么痛苦全书调查一宗失踪案为引子,来表达现代都市人的迷茫无奈焦虑渴望逃离,全书就有一种自语,焦虑压抑的氛围丈夫不知什么原因而走,唯一知道的是他是主动逃离的,他是自愿离开这个都市的,离开这个那天日复一日面对的生活;丈夫的下属田代的自杀也是逃离,逃离这个不喜欢的自己;调查员通过调查也是在逃离自己的生活,逃离现在的生活状态,去躲进别人的生活中来麻木自己,来充实自己的已放弃的生活。现代都市中每个人都在苦苦挣扎,苦苦寻求,在这片都市沙漠中抱着侥幸来生存,若有坚定寻找者或许能找到绿洲来躲避这都市的一切。

  《燃烧的地图》读后感(四):《燃烧的地图》中惊悚的陌生感,是安部公房作为“存在主义小说家”的一个标志

  《燃烧的地图》几乎没有走出日本岛的范围,是比较鲜为人知的一部。

  但《燃烧的地图》却是让人沉浸得最深的一本,因为都市的色彩气味声音,到哪里都是一样的,而安部将它们变成了触目惊心的问题。无名无姓的“我”,在同女主发生了性关系后,顿悟到自己也是成千上万失踪者之一,统计报表里的一个数字,地图上的一个黑点。我过去为什么要害怕人迹渺然的环境?莫非我真的以为,在人群我是安全的,我失踪了会有人来找我?不是这样的——他说:“即使满街没有行人车辆取而代之的是成群结队的食火鸟和食蚁兽在路上昂首阔步,也许我只是将其作为事实接受下来,并努力理解。”

  《燃烧的地图》中惊悚的陌生感,正是安部公房作为“存在主义小说家”的一个标志。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