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言茶语》读后感10篇
《茶言茶语》是一本由郑启五著作,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9.8,页数:26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茶言茶语》读后感(一):理想的“茶配” ——读郑启五教授《茶言茶语》随记
理想的“茶配”
——读郑启五教授《茶言茶语》随记
文/方跃明
在完成《悦和园春秋》之后的这段时间里,每天早上我都缠绵在《茶言茶语》的快感和亢奋中。著名学者、厦门大学教授郑启五新近结集出版的这本“下午茶”,充满了浓浓的人生智慧和禅茶之道,读过之后让人感到无比的轻松和快乐,果然是一本所有喜茶爱茶品茶悟茶人士不可缺失的精美“茶配”。
《茶言茶语》(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年10月第1版),共收录了郑启五教授从二00五年八月至二0一二年七月间的二百五十三篇文章。在这些介绍有关“茶”与“茶艺”、“茶具”、“茶市”、“茶会”、“茶配”、“茶人”等方面知识的随笔中,郑启五教授滔滔不绝地将他在平日里的点滴发现和真实感悟,用开心和诙谐的语言来告诉读者,无私地最大程度地让读者分享本属于他个人的喜悦,比如《俄罗斯红茶》、《规模空前的一泡茶》、《此茶只应天上有》、《品茗天界寺》、《我在“云水谣”喝茶》等等。这些来自生活且都隽永清丽的长短文章,让芸芸众生们在劳碌奔波个人的那份事业之余,也能在柔和的阳光下,在温馨的茶座旁,尽情享受到“茶”的滋润与清芬。
读郑启五教授这些有关茶与茶事方面的文章,有如和郑启五教授进行着面对面的交谈。对于郑启五教授,我已经有些熟悉。在读他的这本《茶人茶语》之前,我不仅有幸读过他的《把盏话茶》、《到闽南喝功夫茶》,还收到过一本他从厦门专程寄来的题鉴本——《红月亮》。非但如此,郑教授去年还在看到我的拙文《〈把盏话茶〉的遗憾》之后,不嫌鄙陋地为我这个“新时代的文盲”写下了热情洋溢的《天上掉下一个方婺源》,让我这个蛰居乡里的野老如沐春风,如醉香茗。
郑教授是一个心直口快且热爱生命的人。他那“不抽烟,少喝酒,多饮茶”的人生保命哲学,一以贯之地坚守了几十年。这几十年来,他天马行空,品茶无数。他不但喝过用蒸饭汤冲泡的“劳保茶”,也喝过清甘依旧的“水仙茶”,不但随缘喝上了他几次求之不得的“凌云茶”,还如顶礼膜拜般地去排队喝“大碗茶”。总之,在他六十多年的人生历程中,至少有四十年的时间都是在茶的鉴赏与茶的饮泡中度过的。心底下我经常认为,与其说郑教授是中国人口社会研究方面的专家,倒不如说他是中国茶文化方面的一匹劲马还更加名副其实。在郑教授的眼里,无论是孜孜不倦的教书育人,还是日常生活的接人待物;无论是天南海北的亲近山水,还是严肃认真的学术交流,都早已化作是天地之间的一壶茶,一壶清香扑鼻,馥郁温馨的酽茶。
中国是茶的国度,华夏更是茶的故乡。放眼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哪一个地方没有茶的传奇与邂逅?千年的碧绿孕育了高雅的茶韵,古老的茶壶泡出了味美的春秋。无论在辽阔的川藏高原,还是在肥沃的长江流域,无论在高速发展的现代都市,还是在小家碧玉的秀美乡村,都离不开茶的滋润与教化。
郑启五教授,就是这样一位长期在茶的呵护与浸泡中快乐成长的智者。他无论是在“上山下乡”年代,还是在大学食堂做炊事员的岁月,以及在土耳其孔子学院援外教学的日子,郑启五教授硬是凭借“茶”的温润与催化,一步一个脚印地从成功走向成功。他用自己敏锐的思维和深邃的眼光,快乐地捕捉生命的每一个光彩瞬间,并用自己最流畅的笔调在最短的时间内向每一位嗜茶爱茶的对象表达自己的真实感情。他在“茶”在力量下,用四十五个小时创作了八篇精美随笔;他在“茶”的感召下,不遗余力地将茶泡进了《人民日报》;他在“茶”的感悟中,细细品味“沸水冲出茶滋味”;他在“茶”的呼唤下,不辞辛苦地去“玉华洞口喝擂茶”……
婺源,也是茶的摇篮,婺源的种茶、制茶和饮茶历史,至少可以追溯到一千多年前隋唐时期。在婺源的高山云谷中,并不缺气若幽兰的绿茶品质,也不缺技艺超群的制茶名家,唯独缺乏的是像郑启五教授这般嗜茶如命并不惜为之鼓与呼的谦谦君子。他用自己辛勤与智慧诠释生命,他用自己无私无价的挚爱开启未来。
二0一四年三月八日写于徽州婺源·静逸书斋
《茶言茶语》读后感(二):郑启五:《早茶三说》……
说起“早茶”,首先想起扬州人关于洗浴和喝茶的一种说法,清晨上茶馆喝茶叫做“人包水”,晚上去澡堂泡浴叫“水包人”,早茶晚澡成了当地民俗文化两道水粼粼的风情。那里的早茶,绿茶是主角,在蒙蒙晨雾与茶馆开水的袅袅热息里,老乡们开始新的一天:佐以一杯热茶的,是乡里乡亲的软语,是水乡的毛豆与菱角……
广式早茶是大哥大,在天下“早茶”里拔得头筹,你瞧连我们学校里的集体活动,“喝早茶”居然也常常成为一个极具竞争力的选项,广式早茶以茶点丰盛著称,煎炸烧蒸,各有其味,美味多多,喧宾夺主,反倒让乌龙茶、菊花茶、普洱茶的成了陪衬,最是那白里透红的虾包,让我举筷频频,好不害臊。南风窗里红火的“早茶”,从珠江三角洲香飘五湖四海,成了不少成功人士的钟爱,拉关系谈业务捉信息,连早餐也大有可为。
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早茶”有了新异,浙江的温州近年办起了“早茶节”,这下让早茶之后满嘴油光的港人粤客十分纳闷,在网上贴出一串头顶问号的皱眉小脸;不仅他们,几乎所有用过早茶的食客都心生不平,温州人凭什么拿大家的“早茶”来办自己的节日?
《茶言茶语》读后感(三):张肇彭:题郑启五教授〈茶言茶语〉
惯习清文亦慨慷,
茶言茶语说端详。
秋风拂眼堪随便,
春露关心不勉强。
纸上茗香流日夜,
神仙何必蓬莱问,
【惯习】习惯于。杜甫 《前苦寒行》之一:“秦城老翁荆扬客,惯习炎蒸岁絺綌。”
【清文】清丽的文章。南朝•齐•谢朓《答张齐兴》:“清文忽景丽,思泉纷宝饰。”
【佳人】喻好茶。苏东坡《次韵曹辅寄壑源试焙新芽》:“仙山灵雨行云湿,洗遍香肌粉未匀。明日来投玉川子,清风吹破武陵春。要知玉雪心肠好,不是膏油首面新。戏作小诗君莫笑,从来佳茗似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