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妹纸与远方》的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妹纸与远方》的读后感10篇

2018-07-29 05:54: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妹纸与远方》的读后感10篇

  《妹纸与远方》是一本由陈人著作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9,页数:2013-8,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妹纸与远方》读后感(一):一点想说的

  市面上的游记很多,大约是在2011年开始有了井喷式的发展作为一个旅游爱好者,我很欣喜,因为书店里的旅游书选择多了起来。

  可是慢慢发现,旅游书的质量真的参差不齐

  丽江、鼓浪屿、东南亚、穷游、甚至骑行,都几乎成了被炒到烂的关键字,据说近年318上的骑行队伍壮观程度让人咋舌。

  看到新闻上的照片,我在想,这堆密密麻麻的人骑过318,市面上是否又会出现十几本《我在西藏天气晴》、《318往事》、《川藏南路走十九遍》之类的书。

  《妹纸与远方》我一开始也不大看好,不就是又一本骑行书么~封面也没啥特别的,名字也一般般,看了开头,倒品到了一丝不同来。

  话说这能被分到游记类书吗?明明是小说吧……人哥,小师妹,馨儿,高帅,故事里的人都不再是旅途上的过客,而是在脑海形成鲜活形象。看完有一种意犹未尽之感。

  《妹纸与远方》读后感(二):重点爱情

  我注意作者,是因为猫力事件中,天涯论坛分析公关策略的一个贴子,楼主就是作者陈人,贴子非常精彩,所以,对书我也就有了兴趣

  拿到手,读完,略失望

  读到一半的时候明白连载之所以能够出书,是因为爱情的因素

  就像电视连续剧男女主角到底有没有在一起,不到大结局群众就总是惦念着。

  骑行的故事有很多,但这样写的不多。

  所以,就有了出版价值

  抱歉我剧透了。

  就文笔来说,书还是不如贴子精彩。为何?应该是因为贴子里是分析事,每有新的线索出现,人哥的点评相当到位,波澜起伏,引人入胜。而书,相对平淡些。

  《妹纸与远方》读后感(三):好吧,这就是一个把妹的故事。

  好吧

  这就是一个把妹的故事。

  这就是一个把妹把到远方去了的故事。

  或者

  这就是一个去了远方的故事。

  这就是一个去了远方把到了妹的故事。

  我发现“妹纸”与“远方”交换着说都可以,因为这两者之间有很巧妙的共同之处。妹纸虽然就在隔壁楼里,可是这中间的路程仿佛却遥远到让自己感到无力;远方虽然很遥远,可那是倔强执拗的自己下定了主意要去的地方。所以当决定了远方的方向的时候,大概也是看了好几遍妹纸送的书的吧,至少——封皮是看过好几遍了的吧,因为此刻所决定的是两个目的地,而不是一个。既然上了路,决定结果的就无关体力,而是心境

  人哥让我想起自己也怀揣着流浪到某个地方,装逼万丈的梦想傲娇了相当一段时间。啊,幻想着自己能够绽放全身能量,至少疯狂那么一把。再也不是战斗力只有五的渣渣,等到回来之后那逼格提升的可不是一两个等级,怎么着也有三四层楼那么高。不过,这样的梦想终究败下阵来,这样的梦想果然还是在论文考试面试工作报告面前败下阵来。眺望远方,实在太远;看看妹纸,好像更远。面对强大世界仿佛握不住青春放在我手心的那股能量,只能任凭其带着自己的热量一丝丝流走。挣扎颓败中幻想自己是一块冬日里即将熄灭的煤炭,想要不计后果释放最后一股热量,迸出一蓬稍亮一些的火花。好让人们看着一地熄灭的炭渣有话可说:“这是一块有理想的炭。为了远方,死在路上。”不过后来想想,大概人们只会说:“以为自己是烟花的炭。大好雪景,一抹煞笔。”并非人人都能做一颗颜色一样烟火,人眼总共能分辨出的颜色就那么些种,每个人都觉得自己不一样,最后还不是都一样。我等屌丝就算拼上性命也并非能在夜空中绽放一生一次的火树银花,只不过是小屁孩在路边摊上5毛钱一根的兹花棒而已,除了点燃它的人之外机会没人会留意到,堪堪能够在空中挥舞一阵就熄灭,连“屌丝”两个字也写不完,笔画略多。

  但是曾经在装逼把妹的时候看到泰戈尔的那句话:To the worldyou may be one person, but to one person you may be the world. 瞬间就觉得高端大气上档次了。当我等蜉蝣众生在世界的某个角落蝇营狗苟地活着,小时候都做过某天起床发现自己拥有能力拯救世界的梦想,但终于发现就算自己用尽毕生的能量也改变不了这个世界分毫,对于这个世界来说只是一只“蝇”,一条“狗”。但我还是每天早上按时挣扎起床吃早餐打卡上班,努力工作写报告揣测老板胸臆,晚上捏着肚腩仰卧起坐安然入睡,我想,就算我明白了我对于这个世界微不足道处境之后,大概仍然算是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因为我知道在这个世界的某个地方一定有某个“one person”,能让我的生活游弋漂亮色彩,能让我的每一寸平凡变得充满意义,能让我的心充斥1/2的整个世界。

  如果这个one person暂时还没有出现在身边,没有什么比远方更适合去寻找的了。如果在这1/2的世界里萦绕着一个让自己忐忑而不确定侧脸,那便是正在召唤着你的远方。If I cross a million oceans just to be with you,if I climbed the highest mountain just to hold you tight,would you ever let me down? 有什么比骑着单车穿过草原荒野更能寻找你那飘忽气息,有什么比一个人经过山峦与河川更能验证你那不确定的信息,有什么比在清澈银河与弯月下更能将你的话语听得清晰。还真有,那就是装完一圈逼回家,确定地发现那个one person住在隔壁楼的里,笑靥如花。

  找到你,就是旅行的意义。

  《妹纸与远方》读后感(四):旅行,文学,和女人 ——评《妹纸与远方》

  这个是《西藏旅游》杂志编辑给写的书评

  依仗才华嚣张放肆文艺青年应该做的事情

  我们活在一个“装”的年代,叫屌丝的其实未必是屌丝,叫文青的也未必真是文青。当真实与语汇存在错乱时空中,自我标榜已经如同穿衣脱衣般随意。人哥(陈人)与多数奔向西藏的年青驴子一样,自称为屌丝,并且都把经历用文图记录下来。但人哥的与众不同在于:他在字里行间硬是文艺了一把,使得这篇网上被人点爆的帖子,成为了你手中的这本书。

  旅行,文学,女人,这三者的结合实际上是一出唯美三角恋。能导演剧情的人,身手自是不凡。当代人的旅行日趋大众化,写游记出书的也是批量生产。而这些文字真正能上升到文学高度的,其实凤毛麟角。那我可以不夸张地说,这本书里有我们久违的旅行文学气息。虽然这本书最终的营销定位可能还是一本游记。

  我建议读者将本书当做小说来读,而且当做一本好的小说来读。有两个原因:其一,作者独立个性叙述策略让文章和一般游记拉开了裂痕般的距离完全颠覆了人们以往读游记的体验;其二,不知是陈人品德本来就说得过去,还是书中这些汉字中了蛊,“人哥”这个角色确实被成功塑造了出来(当然还有小师妹),在阅读过程中,能感受到这个角色的可爱与“猥琐”,感受到作者的真诚,进而发掘我们被生活打磨得、所剩无几纯真

  最后谈一下理想。理想如同爱情,是让人又爱又恨的事情,特别是对于年轻人来说尤为如此。很多时候,我们真的是不想提它,而潜意识里却昼思夜想。被逼无奈之下,也偶尔会逆袭成功。陈人就做了这么一件事情,骑行西藏,挑战理想的同时,赢得了妹纸。

  本来陈人是自我标榜为屌丝的,所以我不知道他喜不喜欢文艺青年这个字眼,更不知道我给他加的这个标签,会不会被他认为是将牛粪泼在了绿草上。不过,这个争议充其量就是扯了个淡,读者自有定论

  《妹纸与远方》读后感(五):《妹纸与远方》代序

  人哥圈子里最有才气朋友帮写的序,这书也就靠她撑撑场面啦!

  代序(梁幸仪)

  我应该是人哥下决心辞掉工作准备骑行西藏之后,最早打电话通知的几个人之一。说实话我并不感到意外,如果你了解中学时代所做的那些全校闻名的疯狂事。我知道他一直有一条浪漫顽强神经,经过这几年的“社会生活”,这条神经似乎不但没被短路,反而变得愈加敏感。这次终于要爆发了。Good for him! 我心想。但是我的第一反应却不是像一个好死党应有的态度那样去打打气,反而是当头浇了他一盆冷水:“骑行西藏? 如果你想证明自己,做什么不好?这年头进藏的路上尽是又穷又酸除了会辞职什么都不会的城市白领。多你一个又能证明什么?”我很毒舌,但这不完全是我当时的想法,我脑海里浮现的是国道上扭动屁股奋力前行的骑行大军,人哥穿着一件黑色冲锋衣,一台破单车,混杂在其中毫不显眼,而我从背后窥视着,猜测他奋力踏着脚踏那一刻心里在想什么?是的,当一件事情已经有太多人做过的时候,你会不自觉地把他们归为一个群体,一种象征个体在群体中消失,与此同时消失的是个体的独特经验细微感受,然而正是这种经验和感受真实地构筑了个体的历史

  这个世界是残酷的,比起骑行西藏这个在人群中其实还是极少数的群体,沉默的大多数每天在数也数不清的机构单位里朝九晚五,日复一日被动执行指令,做着自己并不认同,无法投注热情事务。却很少有人会去质疑他们,一切只出于一个显而易见理由——为生计。而当一个人决心打破这种沉默,贸然出走的时候,突然,无数亲朋好友会蹦出来劝阻,或者简单粗暴地把这种行为定性为“幼稚”、“冲动”、“无意义”等一切历史惯用来打击年轻人的词语。他们的担心不是全无道理,99%辞职去西藏的人,回来之后还是要面临待业,然后——幸运不幸地——重新找到一个和辞职之前差不多,甚至更不理想的机构,重新投入到那种残酷的循环当中。比起最早的那批西藏行者收获掌声,现在这批后来者遭遇更多是轻蔑,因为历史已经从一种宏观叙事的角度证明,骑行西藏根本改变不了什么,证明不了什么。

  这正是我当时所担忧的。然而事实是,在我们这个社会,一个青年人通过一次惊天壮举去向世界证明自己的机会几乎没有,一切哗众取宠、抓人眼球的事情每天都在电视和网络上层出不穷,人们早已麻木不仁。所以,如果你不具备极高的天赋,绝佳的机遇,“向世界证明什么”就几乎是一个功利主义的伪命题。但是人哥的一句话提醒了我:如果我没有什么异于常人的才华,至少我可以选择一种跟大多数人不同的生活态度吧。是的,当我们无法在业已斑驳的宏观叙事上留下印记的时候,至少我们可以精心书写我们个体的历史,敏锐我们的感受,增强我们灵魂弹性,尽管在外人眼里也许makes no difference,尽管回来以后我们极有可能还是要重新装配到庞大的社会机器中,成为那颗不起眼螺丝钉,但毕竟是一颗更敏感的螺丝钉,不是么?而当这整架庞然大物都由有生命零件组成的时候,谁又能预料它会进化成什么呢?

  事实上,当人哥从西藏回来的时候,除了看上去皮肤黑了点,胡子长了点,向怪大叔形象靠近之外,我几乎看不出什么变化,他的浓眉小眼也没有因为这次跋涉而变得更沧桑深邃,眼里的焦灼渴望却一点不比之前少。只有从他身后走出的那个手捧鲜花长相漂亮而舒服女孩子让我察觉到了某种不同。原来你***去西藏是为了泡妹子啊?亏我想了那么多“旅行的意义”!太不厚道了!真想给他一拳!但我可以想象,在那些不为人知有惊无险暗夜里,在前后无人只有回音公路上,在西藏的烈日苍穹下,滂沱暴雨中,原来他一直都不孤独;又或者在某些时刻他仍是孤独的,我们生命中的某些时刻需要这样的孤独,但这种孤独又因为远方的一丝牵挂而不至泛滥。看着这个眼神坚定女孩子,我完全有理由相信,他们在未来会再次踏向那未知的旅途。而西藏,也许仅仅是个开始。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