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这辈子,总要当一次傻瓜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这辈子,总要当一次傻瓜读后感10篇

2018-08-02 05:05:02 作者: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这辈子,总要当一次傻瓜读后感10篇

  《这辈子,总要当一次傻瓜》是一本由木村秋则著作,天津教育出版社出版的216图书,本书定价:25.00元,页数:2013-7,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这辈子,总要当一次傻瓜》读后感(一):敢向老天胆量的“傻瓜精神

  前路漫漫,无限遥期。为何偏偏咬紧牙关坚持如斯,执意向前?

  ——《这辈子,总要当一次傻瓜》

  栽种的苹果总是会遭遇病虫的危害,所以都会使用农药处理害虫。尽管大家也都知道使用农药或多或少都会残留果实上,最终送到人们手中病从口入,危害健康。但是谁也不愿意冒着颗粒无收的风险,停止使用农药去栽培完全天然的农作物

  木村秋则,一个普通的日本农民,跟大家一样也是勤勤恳恳的农作。为了有个好收成,也在使用喷洒大量农药来进行病虫防治。但是农药的危害是巨大的,往往喷洒的农药飘到身上就会浑身红肿,健康受到损害自己还能勉强忍受,可妻子却连续一个月都不能到地里干活。实在是受够了农药的折磨,所以决定要彻底摆脱农药,使用无农药栽培技术

  他认为不用农药也能种出完美的苹果,毫无疑问这个想法在周围农户们看来简直可笑,因为一旦停止使用农药,苹果很快就会被疾病害虫毁掉。不仅会断了家庭生活来源,而且也违反当地政府规定

  不过既然决定了,就要抱着必胜的信念去做。于是木村开始漫长艰辛的无农药栽培探索之路。

  尽管做好了心理准备,每天都去地里面察看苹果树锄草、捉虫,可苹果树情况还是让人揪心。周围的邻居从最开始的帮助到不理解再到后来的鄙视,大家断绝跟他往来,认为他是个疯子

  颗粒无收的日子格外难熬,没有了收入女儿们上学的费用一拖再拖。为了支撑家人的生活,木村四处寻找工作,去工厂苦力,去夜店去做清洁工刷马桶来补贴家用

  周遭的压力不断增大,可是自己认为铁定正确的栽培方法始终不见成效。看着为了支持自己而默默付出的家人,木村内心十分难受。在最艰难的日子里只能不断的给自己鼓气: 流过的汗都不会白费,有朝一日,定会有所回报

  因为不使用农药没有收成,无法支付税金。当地政府查封扣押了木村家的田地,几乎快要失去一切。在苦苦支撑的第六个年头,终于坚持不住了。他彻底被现实击垮,决定夜里去山上安静地死去。

  而生活总是这样叫人捉摸不透,在你认为已经无计可施,缴械投降的时候,上天突然给出了指示。木村终于发现答案

  原来山上植物不靠农药也生活得很好,原因在于那里纯粹泥土和植物们紧密联系在一起形成了良性循环,而这正是农园里苹果树需要的完美的生存环境!之前拼命的锄草抓虫,恨不得把每一角落都清理干净。可是自己从来没有站在苹果树的角度考虑,这真的是他们有需要的吗?

  人类身体无法结成一个苹果来,只能去创造一个适合苹果树的生长环境。

  找到了困扰自己多年的答案,木村又充满了信心热情高涨的回到地里劳作。事后木村回忆,如果没有赴死的决心大自然就不会告诉他答案。

  如果没有失败,就不可能找到答案,正是因为经历了比别人更多的失败,所以才找到了答案。

  难道不是这么简单的一个道理吗?独自通往成功道路,就像是在一个漆黑的屋子里面摸索出口。总是不断地碰壁,而就是在碰壁的过程中一点点的清楚房间布局,明确了方向,无数次的碰壁之后总会找到出口。

  而木村认为,“无农药栽培并不是什么都不做,只要过几年一切都会自然好转的。”认准了要做一件事就应该全力以赴,但同时也应该在不断的失败中,反思过错寻找新的方法,可不能不管不顾闷着头干,方法错了的话是永远也不可能成功的啊!

  他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想要系统学习苹果的栽培技术。可是意外地学会大豆水稻等这些看起来跟种苹果毫无关联作物的栽培方法。而正是这些看似无用的技术,最终却帮助他营造了一个适合农园里苹果树,以及其他作物的完整生态环境。

  我记得以前听过一句话大意说的是: 努力爬树想要摘到最高处的苹果,而在摘苹果的过程中,随着高度增加你会发现自己视野变得开阔,见到更宽广世界

  所以,不要觉得你现在做的事情跟你想要做的事情毫无关联,其实你到最后取得了成就再回过头来看,会发现以前看的每本书,学习的每个小方法,每段经历,都是构成完整的你的一份子。

  读完这本书,很佩服木村那种认准一件事无论如何也要坚持下去的“傻劲儿”,和时刻都在向周围事物学习的精神。没什么文化知识,而正是因为这样,他对待多事情的想法就没有被既定规则限定。向苹果树道歉,向水稻致谢,向大自然的一切学习。心中只有一个念头: 种出最好的苹果,朝着这个目标坚定不移地走下去。

  清楚自己要做什么,现在在做什么,那就请勇敢的做下去吧!哪怕在外人眼中看起来是个笑话,哪怕一直看不到成功的迹象,哪怕压力大得快要绝望,都不要怀疑自己。

  只要你有敢向老天借胆量的“傻瓜精神”,世上就没有绝对不可能的成功!

  《这辈子,总要当一次傻瓜》读后感(二):最成功的人生,就是当过一次傻瓜!

  当所有人都把错的当成对的,你还有勇气坚持做对吗?

  《这辈子,总要当一次傻瓜》的作者,就做了这么一件“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傻事

  对鸡汤阴影的人,千万别被本书纯正的鸡汤体标题吓住了,因为这根本不是市面上随便能弄出的那种鸡汤好吗。

  本书正确的解读姿势是:一位农村鲜肉用10年时间栽培苹果的故事

  你可能马上就会得出结论,这是一出讲永不放弃然后梦想成真戏码

  真的被你猜中了。但,幸福结局都是一样的,走向幸福的过程却各有各的样。

  在你失去兴趣之前,我只想问一句:你知道同样的食物之间居然有天差地别吗?

  你不知道?那太好了,因为之前我也不知道。

  直到看了这本书。

  这本书的作者用10年时间栽培苹果,就是想告诉我们,什么才是真正的食物,以及我们这么些年吃什么都白吃了,怎么活也白活了。

  先举个例子吧。把两个苹果切开,其中的一个放一段时间后会腐烂发臭,另外一个苹果放两年都不会腐烂,只是变成了淡红色的干果,并且还散发着淡淡的清香

  请实话实说你的第一反应

  大部分人可能会想,第二个苹果肯定不是正常水果说不定科幻大片里的基因变异水果,吃了有风险。

  没错,这才是正常的思维逻辑!可是书中的主人公,他本身就不是正常人类啊!

  所以,本书的主题又可以叫:一个非正常人类10年种出非正常苹果的故事。

  说了这么多,这个非正常人类对苹果树做了什么?

  没有,什么都没有,那些洒药、施肥的苦活、累活、脏活,他统统都没有做。

  他一心想要做的,其实就是依靠自然栽培种出苹果。所谓自然栽培,是一种不打农药、不施化肥种植方法,很大程度上是依靠植物自身的能力生长、开花、结果,如同自然界天生天养的树木一样,说白了是一种“放养”式的农业种植方法。

  问题是,要摒弃人类沿袭了数千年的种植方法,让果木一夜之间回到野生的“原始状态,这是多么不正常的人才能想出来的主意啊。

  尤其是在长达10年的失败中仍然固执坚守自己的想法,这得具备多么彪悍的抗压能力!

  这个非正常人类年复一年揪着一颗心在等待,等苹果树终于能够理解他的心情,自愿为他结出好吃的水果。然后过了整整10年,苹果树真的奉献出“汇聚了生产灵魂”的非一般的苹果。

  这真的是一个靠时间击败了所有艰难险阻伟大励志故事。它告诉我们,哪怕你什么都不做,也绝对要对时间有信心

  这本书如同时间的代言人,看进去了,会让你思,会让你悟。它真的教会我们很多关于生命的事情。

  一个叫木村秋则的日本农民,关于坚持的信念,关于自然的匠心,关于时间的发酵,关于成功的秘辛,统统都在这里娓娓道来

  1.当你决定出发的时候,想法越简单,越能够坚持到底

  因为自小目睹地里干活的辛苦,尤其对喷洒农药的后遗症记忆深刻,木村对从事农业不感兴趣,高中毕业后瞒着家人参加就业考试,通过自己的努力跳出了农门。

  可是作为继承人的哥哥生病,他不得不辞职回家。一回到家就遇到台风天天淌在深水里抢割稻子。

  尽管不想从事农业,但必须承担起身为人子的责任

  没想到哥哥的身体又好了,于是不得不离开家,入赘别人家做了上门女婿

  再次没想到的是,老婆更是深受农药之苦,哪怕接触过喷洒农药的田地也会起斑疹。没有体会过的人不会知道那种痛苦

  “让家人不必因为农药而包头巾,只要在地里看到笑脸,并充满欢声笑语就好。”

  正是如此简单的想法支撑着木村坚持了10年。

  我们渴望成功,一心朝着梦想之地前进,却往往忘了出发的初心。甚至,是没有初心,只是为了成功而成功。

  马云说,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但如果梦想缺乏信念的支撑,有多少人能够坚持10年?

  信念就像我们脚下默默无闻的小草,越是不起眼生命力顽强

  信念就像山里的一眼清泉源源不断流淌,一路长途跋涉,终能汇聚成江河,归依大海

  所以,一件波澜壮阔大事,其根源却有可能来自一件细微小事,并且足够成为我们坚持的理由

  2.当你发现走上了一条不归路时,也要义无反顾走下去

  木村决定从事自然栽培后,家里的状况一落千丈

  曾经四块苹果地,喷喷农药、撒撒化肥就可收成三吨,年收入至少六百万日元左右。

  转为自然栽培后,不喷药,不施肥,苹果树七月末就开始落叶。木村想尽办法,用米醋、烧酒、盐水、蒜泥稀释液替代农药,可是习惯了农药、化肥种植的苹果树,自身根本无法抵抗各种病害侵袭,不再开花结果,慢慢变成了枯树。

  由于没有现金收入,无法支付税金,家里的财产与田地都被查封扣押,最后连用来糊口的二十公亩稻田也被拍卖。

  失去最后的生活来源,只能靠东借西借过日子。时间一长,左邻右舍都唾弃并避而远之。只有木村的母亲心疼他,经常趁着天色未明时在他家门口放一些大米

  在这样的情况下,只要放弃自然栽培,生活就会慢慢好转。甚至,也可以尝试有机农业(如使用生物农药、自然堆肥等)。可是每一年开始,抱着苹果的自然栽培绝对可以实现的想法,木村都会请求家里人让他继续实验

  在看不到希望的时候,在遭到质疑的时候,最难的不是停下来寻找其它的机会,而是一根筋地沿着既定的道路前进。

  这种时候,我们一定会聪明的认为,也许转个弯,或者换个方式,一样可以走到既定的目的地。至少,我们还是可以安慰自己曾经努力过了。

  可是,当你在内心降低标准,或者接受容易实现的方法后,你最初对一件事的想法或态度,已经打了折或者掺了水。就算成功,那也是你把事情做成了,无法称之为真正的成功,更遑论其伟不伟大。

  3.当你的内心足够强大时,才有资格做别人眼中的异类

  木村家的苹果树因为不打农药、不施化肥,一直没有任何产出,反而病虫害肆虏,树木越来越衰弱,周围的农户担心受到影响而开始指责他。

  在村人眼中,木村是个自作自受的“灭灶”(破产者),是个无可救药的“钝八”(比笨蛋还笨)。全村人几乎跟他绝交,没有邻里问候,婚丧喜庆也不再邀请他,好像他是瘟疫病毒一般。

  木村仍然坚持自己的做法,并且行为越发怪异

  看着在艰难的生存环境中坚强求生的苹果树,他觉得自己是为了追求梦想在折磨这些树木,却没有因此对它们做过什么感谢的事。

  于是,他做了让村里人觉得他“终于疯了”的举动

  四块地里八百多棵树,他一一向它们真诚道歉,感谢它们的努力,拜托它们坚持下去。只有靠近路边的八十二棵树,因为担心别人的冷言冷语,他只是带着应付的心情匆匆说了几句。

  奇迹发生了吗?确实发生了。那八十二棵树全部枯死了。

  剩下的树全部活了下来。

  木村的行为,也许正应验了那句话,万物有灵且美。植物只是不会说话不会移动,但不代表它们没有思想没有灵魂。

  后来,苹果树终于大面积开花的时候,木村还带了酒,向每一棵苹果树及树下的杂草和泥土表示感谢。

  木村成名后,在指导他人用自然栽培法种植水稻时,经常会叮嘱大家要对辛苦一年的水稻和稻田表示感谢。

  他甚至把自己幻想成卷心菜、番茄……,努力体会希望人类怎么对待自己的心情。

  很多成功的人,都具有不同于一般人的思维习惯和异常的行为习惯。他们无惧旁人的看法感受,一心只朝着自己想要达成的目标前进,发挥敏锐的感觉,准确把握用户的痛点和需求。

  更重要的是,他们懂得换位思考,懂得先成就别人、再成就自己的道理。

  4.当梦想还未成长时,你要想尽办法喂养梦想

  从决定实验自然栽培开始,木村家九年都是零收成,一度连女儿交学费都成了问题。

  自然栽培法不能半途而废,他不得不背井离乡,辗转北海道各地打工维生。在零下二十度的深山老林里做过伐木工;在夜间为新干线换轨道;当过长途货车司机,不分昼夜在东京、大阪和北海道之间往返。甚至在被人瞧不起的夜店(桃色沙龙)工作,需要抛头露面在大街上帮小姐们拉客,更因此得罪黑帮被打断一颗门牙。下班后的半夜两点半到凌晨四点半之间,还要自己提着工具去各个酒店招揽清洗马桶的零活。

  木村尽自己的一切可能撑起家庭,弥补因为自己执意要实验自然栽培而让家人受的苦,也让自己的梦想得以继续蹒跚前行。

  梦想之所以称为梦想,是因为在没有真正实现之前,总要经历一段漫长的黑暗旅程。这个过程没有任何回报,甚至看不到任何希望。

  如果不想放弃,就要想尽办法让自己先生存下来。比如,写文章的从了商、搞研发的下了海,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而且,这些事看似跟梦想无关,却能在关键时刻发挥特别的作用。

  木村前后体验过10多种不同的工作,他深刻领悟到所谓“百姓”就是要体验百种“姓”(工作)的含义。这种感悟,肯定让他在从事农业栽培时对自然万物拥有不一样的看法。再实际一点,当樵夫、修路的经验,让他在干农活遇到问题时,基本上不需要别人帮忙,自己就能处理。

  所以,这世上没有白走的路,每一道转弯,都有它的意义。

  5.当你觉得没有什么可以失去了的时候,才是最接近梦想的时候

  坚持到第六个年头时,苹果树仍然处于濒临死亡的边缘,周围的人对他的不满和抱怨越来越多,甚至被亲戚痛骂:“滚出木村家!”

  邻居的嘲讽,家人的落魄,让木村陷入深深的内疚和自责,在无计可施的情况下,他觉得不能再继续给家人添麻烦了。

  他拿了一段绳子,一个人在夜幕初降时翻过山丘,蹚过湍急的河流,爬进无人的大山深处,准备在一棵树下结束生命谢罪。

  然而,就在他赴死的一刹那,他抬起头,看到月光照在一棵树上。

  这棵树与木村家的苹果树完全不同,没有任何病虫害,枝繁叶茂,生机勃勃,像充满魔法般吸引了他的目光。

  一棵长在深山的树木,没有人照料,没有使用农药,没有施化肥,为何害虫和疾病都没有来迫害它?

  木村呆呆站在树前。周围是齐肩的杂草,弥漫着芬芳的泥土气息。虽然没有下雨,脚边的泥土却松软湿润,好像铺着柔软的垫子一般。

  木村的脑中好像被闪电击中,隐隐约约想到了答案——那就是这里的泥土气息完全不一样,那是一种细菌和真菌充分存在的气味,一种微生物非常活跃的气味。

  这一瞬间,终于让他找到了六年来一直苦思而不得其解的问题所在。

  最强烈的幸福,就是倾尽所有也无法挽回时,在最绝望的那一刻却发现了事情的转机。

  我们常说,绝望中往往孕育着希望。但希望往往也只如灵光乍现,需要用敏锐的领悟力去捕捉它。

  所以,王国维总结的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的三种境界,亦可以用木村的经历解读为:孤行、坚持、顿悟。

  6.当你仰视成功的时候,成功其实就躲在三尺之内

  木村在深山中领悟到自己长期以来都做错了。

  虽然不打农药、不施化肥,但只要苹果地长出杂草,木村都会把它们清理干净。

  因为在大家的认知里,杂草只会跟农作物抢夺肥料、争夺资源,是农作物的敌人。

  而在自然的生态中,大树并不拒绝杂草的生长,树木与杂草共生共荣,创造自然和谐的生态。

  六年来,木村满脑子都想从书中、从别人的经验中找到答案,误以为单靠苹果树自己的力量就可以战胜病害,视野越变越窄,完全看不到“自然”这位老师的存在。只有在决定赴死的那一刻,他的脑袋被清空,才看见了大自然的真实状态。

  更让他汗颜的是,大自然一直在以自己的方式提醒着他,他却选择了忽视不见。

  木村家的苹果地周围有一道篱笆墙,种着梨、葡萄、桃子和甜梅树等果树。他整天忙着为苹果树除草、捉虫,那些果树根部长满了杂草也没时间打理。即使这样放任不管,这些果树每年都会结出丰硕的果实。

  虽然自然栽培法是向大自然学习,可木村自己却没有真正做到观察入微,一心探索苹果地里尚未发现的奥秘,让自己和家人继续过着炼狱般的生活。

  那些近在咫尺的果树,其实暗示了大自然和平相处的秘密,却连一心想师法自然的村上也没有看懂。

  杂草丛生的环境,其实是为树木制造了阴凉的避暑地,为各种微生物、动物提供活动的场所。

  在停止除草后,木村家的苹果地彻底成为了荒园,但苹果树的树叶第一次停止了凋落的势头。第二年,有三分之一的树叶留了下来,还有一棵苹果树开出了七朵白色的花朵,最后还结出两个小苹果。

  尽管个头小,这两个苹果还是被一家人珍而重之的分食了。

  再过一年,终于在最初实行无肥料无农药的苹果地里开满了苹果花。

  从知道保留杂草有利于苹果生长开始,木村想尽办法利用各种杂草培养接近自然状态的土壤,慢慢的,苹果树根下的泥土气味,越来越接近深山中的泥土气味。

  历经10个年头,不打任何农药、不施任何化肥,木村自然栽培的苹果终于一鸣惊人,备受推崇,成为消费者口中“一生能吃到一次就好”的神奇水果。在这之前,有无数人挑战过这种方法,但无一例外都无法坚持而宣告失败。因为谁也不想冒着倾家荡产的危险,只为种出一种没有化学残留的自然而健康的水果。

  我们都知道“自然的才是最好的”这个道理,但世界已经跟自然越来越背道而驰。

  所以,木村坚持自然栽培而结出的水果,才能深受大家的尊崇。这颗苹果之所以珍贵,当然也包含了木村“傻瓜精神”所折射出来的价值。

  大自然中蕴藏着成功的秘密,我们身边的一草一木也都是。对于自然来说,成功并不需要先进的技术和雄厚的实力,只要发现一个奥妙并且坚持做下去就可以了。

  7.当你向着梦想奔跑时,家人才是最可信的依赖

  木村以入赘身份做自然栽培实验,自然要取得岳父岳母的支持。庆幸的是,他碰到了一位很开明的岳父,不仅同意他做实验,而且还任他一做就是10年。

  最困难的时候,一家人曾以地里的杂草为食。“车前草用来炸天妇罗或煮味噌汤,繁缕草烫熟后淋上酱油凉拌着吃。笔头菜加醋凉拌,问荆则煮茶喝。”

  木村调侃,这些杂草丰富了一家人的餐桌。不知他自己是什么心情,但听起来怎么都觉得倍感凄凉。

  即使被全村孤立,老婆也没有怨言,没有哀叹过嫁错了男人,只在他的身后默默地支持着他。

  木村也说,“在挑战无农药栽培苹果的过程中,我也多次在心里感觉牺牲了我的家人。支持我无农药栽培的木村家二老,在终于看到苹果树开花结果后便离开了人世。至今我仍时常回想起当年的事,很感激他们对我的宽容和支持。”

  木村家二老,是在苦撑着看到女儿女婿的生活终于有了转机后,才放心离开人世的吧。女儿找了这么一个九头牛都拉不回的男人,在这长长的10年里,可想而知其父母担着什么样的心,承受着什么样的压力。即使是木村自己的父亲,都苦劝他面对现实,可他们并没有拿出岳父岳母的架子,喝令木村停止实验。

  这才是真正的家人。不管你做什么,不管你是对还是错,都给予无条件的信任与支持。家,永远是我们出发的起点,是我们向世界发起挑战的勇气之源。

  所以,一个追求成功的人,不会把家庭当成负累,也不会把家人当成实现梦想的绊脚石,而是想尽办法得到家人的支持,风雨大家一起承受,苦难一起品尝。

  这样,你的付出才有份量,你的所得才有价值。

  十年一梦。对于自己的所作所为,木村有一句话讲得非常精辟。“我失败了很多次,才找到答案。如果没有失败,就不可能找到答案。因为经历了比别人更多的失败,所以才得到了更多的答案,难道不是这么一个简单的道理吗?因为我是傻瓜,所以才克服了这一切。”

  木村种苹果的经历写成书后,竟然成了感动整个日本的超级畅销书,热印13次,半年狂销数十万册。虽然书中的很多内容说的都是种苹果、种水稻、种菜等方面的经验,但其中传递出来的“傻瓜精神”却能引起所有人共鸣:一旦为一件事疯狂,总有一天,可以从中找到答案。

  英国作家塞缪尔•约翰逊曾说,伟大的工作,并不是用力量而是用耐心去完成的。木村用8年时间等待7朵苹果花绽放,用10年时间换得苹果园的丰收,用30年时间改变大家对自然栽培的看法。伟大出于平凡,任何一位把事情做到极致的普通人,都会赢得世人的尊重。

  纵观日本这个弹丸之地,“国宝”、“工匠”辈出。像煮饭仙人村嶋孟、扫地大妈新津春子,都是数十年如一日钻研一件事情,认真细致对待每一个细节,才把如煮饭、扫地等小事做到受万人景仰的崇高地位。为什么同样的事情,他们能做到世人所不能的境界,也许从木村身上体现出来的“傻瓜精神”上能找到些许答案吧。

  每个人都有自己梦想。在追梦的旅途中,需要的正是把一件普通的小事做到极致的“傻瓜”精神。“一个人,一辈子,一件事”,所谓的“工匠精神”,不过就是如此而已。种苹果如此,煮饭如此,扫地如此,成就事业亦当如此。

  《这辈子,总要当一次傻瓜》读后感(三):做个幸福的傻瓜

  终于明白,上帝是公平的。

  我想吃那个清香的苹果。。。

  木村大叔拿出人生的三十年,来培育苹果,终究获得了幸福。其实人生在于坚持的事情好像就在这些一念之间,恍惚间,坚持的就那么过去了,不坚持的也那么过去了。

  身边的人好多不相信一些东西,然后放弃自己的内心。

  我想着,我放弃了,一生也那么走过;不放弃一生也那么走过。但总归,结果不一样。

  感念木村大叔的傻瓜精神,就让我也做一次傻瓜。

  《这辈子,总要当一次傻瓜》读后感(四):坚持,是一种高贵的品质

  人生的第一次,在PDF格式里读完一本书——《这辈子,总要当一次傻瓜》。因为这本书的特约编辑,是我一位好朋友。这几年来,我因创业失败,狂借高利贷,涉赌,跑路,亡命天涯数月后,又悄然回归书斋,这一系列的变故,她多少听闻到一些。或许她觉得木村的这本书,能让我在跌宕起伏的遭遇中,安静下来吧。

  木村秋则并非作家,而是一位有趣而严谨的日本人,农业自然栽培提倡者。他在书中例举的中国青江菜,硝酸态氮含量高达1600PPM,如果是婴儿,只要吃四分之一片叶子,就会口吐白沫。他说有机米和自然米的区别,更为可怕,并建议我们大家做人人可做的实验。有机米放在一个兑了水的杯子里,两周时间就全部腐烂,自然米则丝毫没有变化,如果用酒精发酵,还可提取醋。很简单的一个实验,希望大家都可以尝试。

  这本书并无曲折的情节,也没优雅的词汇,像是随笔,但更像是日记,只是这本日记是以年月为单位记载的。木村的风趣还表现在他对生活坚强的容忍和理解,执意无化肥无农药栽培苹果失败后,迫于生活,他去夜店打工,这种工作在中国,可能属于“龟公”那种吧,但因为生活的艰辛,木村坚持住了。同时,木村的妈妈认为,工作无贵贱。这对木村的鼓励是巨大的。真是位伟大的母亲。我国也有一句相似的励志名言,靠手艺吃饭的人,总能让人萧然起敬。木村在夜店的工作中,因为得罪黑社会,门牙被打掉一颗。导致后来的木村,全国性巡回演讲时,发音总是漏风。看到这里,我会心一笑的同时,又觉得生活太残酷。

  我的生活中,也有一位十分认真的朋友,跟《这辈子,总要当一次傻瓜》的作者木村非常相似。我这位朋友读完大学后,别人一门心思找工作,开公司,谈对象,买房子,忙得一团遭时,他却一点都不着急,优哉游哉去考验了,考完研出来一看,当年的很多同学混得都不怎样,他才玩票似的当了半年白领,工作之余,居然又迷上了跑步,并一本正经地参加了四届全国性质的马拉松。表面上看来,他总比别人慢一拍,实际上他对生活并不是没有看法,也不是什么顺其自然,更不是随波逐流。相反,他对生活的理解是深刻的,是超乎常人的。

  我还有一个做企业的残疾人朋友,此君身残志坚,十年前的电子商务还未风行全国时,他就咬死不放,坚持在位,现在做成了华东地区屈指可数的电子服务商,说起他的企业,现在全国也能排的上名次。不过这话说回来,如果上天没有在他的生理上做文章,或许这哥们现在跟太多的平常人一样,碌碌无为。所以说,失败、挫折、打击乃至灭顶之灾,都能不同程度地成就一个人。当然这也是相对的,遭受毁灭性打击之后,就此一蹶不振的,也大有人在。

  现在中国的三岁小儿,动辄都会说,这个社会很浮躁。可见中国人的浮躁,已经病入膏肓到何种地步。还有很多微小型企业主,甚至很多集团公司的老板,恨不得天下所有业务尽入他手里,都在他囊中。这不现实,每个人的精力都是有限的。能在此生做好一件事情的人,基本上已是行业精英,跨界能出成果的,微乎其微。这说明,能在各个领域同时取得优异成绩的人,实在太凤毛麟角了。

  一个木村栽培出来的苹果,被切成两半放在冰箱上,两年后居然没有腐烂,只是变成了两瓣干巴巴但还有一些水果香味的“神奇的苹果”,这有些我国远古时代的神农氏的味道。我国的神农氏纯属传说,木村的苹果可是真刀实枪自己栽培出来的。木村的认真还体现在这本书的后记作者工藤宪雄笔下,工藤宪雄身为日本经济报社编辑委员,这种职务,类似于我们国家某报的总编吧?木村在一个凌晨二点的晚上,给工藤宪雄发传真,传真的内容是一封四五千字的个人信件。阐述了他作为自然栽培人,所经历的的一些遭遇和感悟,并抒发了自己一往无前的壮志和雄心。

  在木村的这本著作中,我还看到这样一个细节,就是当作者发现日本有一块被沙漠化的土地时,失声说道,啊呀,我们日本怎么还会有这样神奇的土壤!诧异之情,溢于言表。而在我国,所有被沙漠化的土地相加,怕是早已超过了整个的日本版图吧。《这辈子,总要当一次傻瓜》同时也折射出一个诡异的社会现实,一个在农业领域取得卓越成就的人,用他的认真和坚持,造福全世界,同时写出了这么一本淡定超然的励志书,而依靠我们国家行政拨款的中国作协组织,你们怎么看?

  《这辈子,总要当一次傻瓜》读后感(五):选择坚持,收获成功

  选择坚持,收获成功

  ——浅析《这辈子,总要当一次傻瓜》

  周其运/文

  木村大叔花30年种出的“奇迹苹果”,证明了人跟大自然超乎想像的生命力!这颗“奇迹苹果”的背后有怎样的故事,又有多少奇迹呢?

  “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没有人会随随便便成功。”或许世间本来就从没有轻易的成功,许多成功光环的背后都有一段不为人知的隐忍与艰辛。

  而更多的成功则源于一份执着与坚持,从本质上讲,或许起点并不是那么具有明显的差异,也可能一开始就存在大的差距,但随着世间的检验,却往往会发生微妙的结局,这种结果甚至会达到让人吃惊的程度,有些让人一直看好的人却最终没有取得期待的成绩;而另一些开始并没有显现任何成功端倪迹象者却最终取得众人吃惊的成就。追根溯源,多少辛劳的背后,却是默默付出的执着与坚持。坚守梦想、执著、不妥协,勇于当一次傻瓜!

  只要你有敢向老天借胆量的“傻瓜精神”,世上就沒有绝对不可能的成功。《这辈子,总要当一次傻瓜》虽然更多的是一本自传性质的书籍,可是其中却无处不透露着智慧的光芒,而这种感触存在于木村大叔每一个经历的足迹。

  木村大叔对于农业的追求一直延续不止,也存在于每次的大胆尝试中。有梦想的人是幸福的,为梦想追求的人是勇敢的,而真正伟大之处则是对梦想的执着。他在经历着一次次失败的考验后,依然朝着梦想前行,并且不断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与方法,无数的压力接踵而至时,许多理想被搁置了,更多的理想被放弃了,于是开始消磨了那份独有的特质,融入了无差异的群体,虽然没有太大风险需要面对,没有太多压力会被承担,可是却永远的与成功无缘,而他付出了更多的坚持,所以有了成功。

  这本书也可以作为一本科普书籍,走向成功的路径需要勇往直前的精神,也需要正确的方法与科学的手段,而绝非盲从。作者一次次用科学的方式解决面临的难题是先知先觉的,更是明智的,而时间也证明了这一切。坚持与努力对于成功十分重要,而一个正确的方向则决定了努力与坚持的意义所在。

  自然栽培是一种自然的回归,也是一种理想与现实的必然选择,立足于现实,放眼未来,看到更遥远的绮丽风景。这无疑是一个明智的选择,但选择的背后却要付出的更多,甚至压力中还有着傻瓜的说辞。

  但岁月的年轮又是公平的,每一次成功的背后都凝聚着汗水的结晶,《这辈子,总要当一次傻瓜》告诉我们的不仅仅是作者个人的种苹果经历的简单记录,也不仅仅是对于某些科普知识的普及推介,更震撼心魂的却是文字背后传递的哲学命题——一旦为一件事疯狂,总有一天,可以从中找到答案。

  一个被切成两半的苹果,两年后没有腐烂,只是变成了淡红色的干果,并且神奇地散发着淡淡的清香……这个苹果告诉我们,只要你选择坚持,梦想一定会照亮未来!

  《这辈子,总要当一次傻瓜》读后感(六):人能赞天地之化育

  ——《这辈子,总要当一次傻瓜》札记及环境伦理的思考

  余池明

  人可以赞天地之化育

  3月8日,应蒋劲松老师邀请参加了第一期北京动物研究论坛,会上蒋老师送我一本《这辈子,总要当一次傻瓜》。当时并没有在意。晚上蒋老师又发来一段语音信息,说这本书太好了,建议你有时间,一定要读一读。说这位作者虽然不信佛,但是相信因果,遇到困难时总是反求诸己,与大自然的有情和无情很有感应。蒋老师的话引起了我的重视。次日一早我就一口气读完了这本书。以下是读书札记和是思考。

  一、《这辈子,总要当一次傻瓜》阅读札记

  木村秋则是一位日本农民, 1949年生于青森县中津轻郡岩木町,弘前事业高中毕业。1971年返回故乡,从事以苹果栽培为中心的农业研究,经历了10年“颗粒无收”的艰苦岁月,终于成功栽培出了完全无农药、无化肥的苹果。从此一鸣惊人,备受推崇。目前一边从事着苹果栽培工作,一边在全国乃至海外进行着农业指导工作。

  书的第一章叫“苹果,终于开花了”,采取倒叙方式,首先介绍木村秋则备历艰辛栽培的无化肥、无农药苹果树在九年的漫长期待中第一次开花了,木村泪流满面,与苹果树共享日本酒来庆祝,在每棵苹果树根部洒一点酒,“谢谢你开出花来,真是太棒了。”

  接着开始回顾他简单的成长史,告诉读者他为什么决心务农。木村秋是家中次子,本来不需要继承家业务农。他读书时很调皮淘气,酷爱拆解机械,高中时考下会计证,毕业后在城里公司找到作预算的工作。由于他哥哥在服役时受伤,所以他得辞去工作回家帮父母干农活,后来哥哥恢复了。他入赘到木村家当了上门女婿,从职员重新变成一位农民,并决心专心致志从事农业。他买了一辆美国造的四十五马力的巨型拖拉机,并试种玉米成功。收割玉米时遇到山狸的糟蹋,放老虎夹抓住一个小山狸,不忍心杀害它,不仅把山狸放了,还把卖不出去颗粒残缺的玉米放一些在天地的角落,告诉山狸”不要再来偷吃玉米喽。”木村的想法是“人类把原本属于山狸的栖息地开发成了农田。还把所有的收成都占为己有,所以才会遭到山狸的报复吧!”木村这么做之后,山狸糟蹋庄稼的现象几乎没有再出现过。这个例子跟俞孔坚教授讲课中介绍的过去浙江农民的做法类似,收割水稻时会把边边角角的稻子故意留下给田鼠吃,这样田鼠就不会到家里来偷吃粮食了。

  第二章叫“有机农业的艰辛”。木村尝试有机农业和自然栽培有几个影响因素。一是当时手工打农药会溅伤皮肤,特别是他爱人过敏,更受不了农药。二是他哥哥善做堆肥,对有机农业有研究。他受哥哥刺激,想告别化学和农药。在征得岳父同意之后,逐步减少农药,开始颇为成功,即减少农药反而增加产量,但彻底停止农药尝试有机农业却一败涂地,从而开始了十年的艰难探索。米醋、烧酒、盐水、蒜泥稀释液、淀粉、面粉、韭菜、洋葱,能试过的东西都试过了,全部无效,对付不了虫子。

  木村被村民骂作“灭灶”(破产者),“混蛋”、“傻子”。傻子就是书名的由来。由于没有收入,三个女儿上学的钱都没有。木村之所以能够坚持无农药实验,离不开岳父母的宽容理解和老婆、女儿的支持,包括父母家的接济。否则,他也不可能坚持下来。比如,考虑放弃的时候,大女儿反而质问:“那我们之前辛苦是为了什么?爸爸,你做的事很了不起,你在一个没有答案的世界,从零开始挑战。”这句话给了木村很大的安慰。

  这期间,他辗转北海道各地打工维生。在手工捉虫的过程中观察发现了虫子的活动规律和害虫与益虫的奇妙的平衡。他的观察比大学研究昆虫的老师更深入。他发现不是他地里的虫子往打过农药的邻居地里跑,而是打过农药邻居地里的虫子往木村的地里跑。在试验的第四第五年木村几乎每天向地里的苹果打招呼,他觉悟到“自己是靠苹果生活的。自己无法生活下去是因为自己说依靠的苹果在受苦,而且是我自己在折磨这些苹果。”于是木村走近每一棵苹果树,向它们真诚道歉,“很了不起,谢谢你的努力。”旁边地里的人一定觉得木村终于疯了吧。最后,剩下八十二棵树,因为旁边地里有五个人,木村不好意思,没有继续道歉,结果没有打招呼的八十二棵树最终都枯死了。

  第六年尝试用大豆改良土壤。

  第三章叫“大自然叫我死地而后生”。这一章是重头戏,讲了木村最终成功的秘密。由于经济陷入绝境以及周围人的抱怨嘲笑,亲戚的痛骂,木村在反复的思想斗争中终于坚持不住了,他找了根绳子,跑向深山,准备以死谢罪。但是木村毕竟“苦心人,天不负”,在绝望和死亡的边缘却遇到了机缘。那天是月圆之夜,木村在上吊之前还是在忏悔自己的自私和对不起家人,他把绳子投向树枝时用力过猛飞出去了,在检绳子时发现月光照着一颗“苹果树”,实际上是一颗橡树,但木村满脑子苹果树,所以把橡树当成了苹果树。繁茂的树吸引了木村的注意力,忘了来此自杀的目的,爱思考的天性又启动了,这里既没有农药,又没有化肥,树叶为什么这么茂盛?木村久久呆立在那棵树前,脚边的土壤松软湿润,好像脚下铺了垫子一般的感觉,突然,好像被闪电击中似的灵光乍现,“这就是答案!”

  这一刻相当于木村的顿悟,是前面六七年千辛万苦后迎来的一次发现和机遇。木村站到半夜,上气不接下气地从山上冲下来,老婆出于担心正在地里等他,他手舞足蹈地告诉老婆:“我知道答案了明天天亮之后,我还要去”。我想读者是不是和木村的老婆一样听得莫名其妙。

  木村的发现的实际上也很简单,就是真正的腐殖质,有机肥。“果然是泥土不一样,对了,我只要培育出这样的泥土就可以解决问题了。”“只有把脑袋清空,才能看见大自然的生态”。木村再次拜访橡树,下面是他的发现和感悟:

  “我观察橡树的周围,发现充满了生命力,所有生物都是大自然循环中的一个环节。虽然看不到卷叶蛾之类的害虫,但有蝗虫、蚂蚁和蝴蝶等无数生命密切地结合,生生不息,没有任何一种生物不具意义,或是去阻碍其他生物的生长。橡树也不是独立存活的,而是周围的自然环境让它得以生存。想到这里,我恍然大悟。人类本来不也是这样吗?然而,人类却忘记了这一点,误以为是靠自己的能力生存在世界上。所以,我才会完全不了解在自己栽培的农作物上洒农药,是多么偏离大自然的协调,偏离了原有的形态,只顾鲁莽地向前冲。我忍不住回顾这几年的光阴,反省自己到底学到了些什么?”

  木村深信,只要能在地里重现山上的环境,就可以种出苹果来。以后几年木村就按照山上的土壤要求慢慢改良自己苹果地,并丰富自己的发现。比如“当设身处地地站在农作物的立场思考时,就会发现百草丛生的环境其实是在制造阴凉。”因此停止除草。自然生态系统解决了苹果树一系列“病虫害”问题。中间穿插讲述作者在夜店打工被黑帮打落牙齿。以下就是木村收获化肥无农药苹果的喜悦故事了以及他把自然栽培向水稻、蔬菜扩展并向日本及邻国传授经验的故事。

  作者在前言中阐述了他的自然观、环境观,不同于近二百年工业文明兴起之后的观点:

  我经常问全国的农民,你们的身体可以结出一个苹果、一粒米吗?人类无论再怎么努力,都无法自己开出一朵苹果花。稻穗才能生出米粒,苹果树才能长出苹果。主角不是人类,而是苹果树和稻子,人类只是辅助它们的配角。所以,请大家务必牢记这一点。

  之前,我对自己种苹果这件事感到很得意。然而,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失败,我终于体会到一件事──我只是协助提供一个适合苹果生长的环境而已。在地球上,人类只不过是一种动物,树木、动物、花卉和昆虫都是人类的兄弟姊妹,都是在大自然中共生的生物。

  我认为,人类必须更加谦卑。人类不是大自然的支配者,而是必须认为,人类只是大自然中的一分子。

  我对借助大自然的力量进行农业生产感到骄傲,因为这是无中生有的过程,这正是和大自然共生的农民的乐趣所在。我对从事这种农业感到幸福无比,因为,我以前经常因为害怕农药的危害,不得不当「蒙面人」。如今,全家人可以面带笑容地投入工作。

  拒绝使用农药和肥料,不仅可以保障饮食安全,更有助于保护地球环境。

  二、对环境伦理的思考

  木村秋则自然栽培苹果的探索案例十分典型,在末学看来对认识环境伦理和生态文明具有普适意义。笔者为60后人,出生在农村,小时候直到17岁上大学之前经常随父母干农活,对农业劳动的辛苦有体会,对农药和化肥大规模泛滥之前的使用农家肥的农作方式还有些印象,所以理解木村秋则的心路历程和农业探索并没有困难。下面要谈的是末学由木村秋则案例引发对环境伦理的思考。

  环境伦理的核心问题是人类应该如何处理与大自然环境的关系,这里又分为两个部分:一是人类和其他非人类动物之间的关系,可以称为动物伦理;二是人类与自然环境或生态系统之间的关系,侧重与植物等无情之物之间的关系,这是环境伦理或生态伦理。

  我们知道,工业文明之前,农耕文明持续了数千年,在反思工业文明短短数百年带来的环境问题时,我们需要重新评价农耕文明的价值和智慧。在我看来,木村秋则案例的意义在于,他在化肥、农药泛滥,化石农业已经取代传统农业的大环境中,重新发现和验证了传统农耕的智慧和价值,这就是天人合一的价值观、伦理观。

  1962年蕾切尔·卡逊《寂静的春天》的出版来开现代环境保护运动的序幕。越来越多到的学者开始对工业文明及科学技术进行反思。

  雅克·皮卡德:“我们现在所‘津津乐道’的技术,除了广泛地造成自杀性的污染外就没有什么其它的东西了。它是一种灾难,……技术在慢慢地毁灭人类,人类在慢慢地吞噬自然,自然选择已经成为过去, 最后留下的只有技术。”

  卡普拉:“空气、饮水和食物的污染仅是人类的科技作用于自然环境的一些明显和直接的反映,那些不太明显但却可能是更为危险的作用至今仍未被人们所充分认识。然而,有一点可以肯定, 这就是, 科学技术严重地打乱了, 甚至可以说正在毁灭我们赖以生存的生态体系。”

  工业文明是在资本利益驱动下,科学技术帮助下一种追求指数增长的文明,资源耗竭和环境破坏是其必然结局。反过来回顾农耕文明是一种动态循环平衡的文明。未来的生态文明需要向古老的农耕文明学习。

  下面,我想以儒家经典六经之首《易经》来印证木村秋则的探索和发现。乾坤两卦概括了整个易经的要义,其中蕴含中华先民对于天地人关系以及人与万物之间关系的认识。

  1、万物是乾元坤元的产物

  《彖》曰: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云行雨施,品物流形,大明终始,六位时成,时乘六龙,以御天。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大和,乃利贞。 首出庶物,万国咸宁。

  《彖》曰:至哉坤元!万物资生,乃顺承天,坤厚载物,德合无疆。含弘光大,品物咸亨,牝马地类,行地无疆。

  这两段讲乾元和坤元是万物包括人的本源,赞扬乾坤涵养万物的功德。乾道变化,让无情有情各正性命。坤厚载物,德合无疆。

  2、人的定位和职责

  关于人的作用,上面有一句“首出庶物,万国咸宁。”意思是说人超出一般物类之上,特指人中圣贤,能够发挥领导作用,使得万国都安宁。更详细的说明人的定位和职责在:

  《文言》曰:元者善之长也,亨者嘉之会也,利者义之和也,贞者事之干也。君子体仁足以长人,嘉会足以合礼,利物足以和义,贞固足以干事。君子行此四德者,故曰:“乾,元、亨、利、贞。”

  元、亨、利、贞是乾之四德,君子要仿效实行乾之四德。我们来看庄氏对四德的解读:“第一节‘元者善之长’者,谓天之体性,生养万物,善之大者,莫善施生,元为施生之宗,故言‘元者善之长’也。‘亨者嘉之会’者,嘉,美也。言天能通畅万物,使物嘉美之会聚,故云‘嘉之会’也。‘利者义之和’者,言天能利益庶物,使物各得其宜而和同也。‘贞者事之干’者,言天能以中正之气,成就万物,使物皆得济。”

  我们在看一下《中庸》的说法,跟易经乾卦文言一脉相承,更加明确:

  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

  人通过至诚尽人之性、尽物之性,就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天地是万物化育的主体,人是万物之一,又有其特殊地位,人有智力尽性,认识本元,参与赞助天地的化育。这样人与天地并列为三的地位。

  人定位是赞天地之化育,不是凌驾在天地之上,也没有授予人类统治万物的权利。这个地位是非人类中心主义的。没有授予人类统治万物的权利,因为人和万物都是资始资生于乾元和坤元。人仿效乾之四德,应该是万物的照顾者,监护人。在乾坤这一道德共同体中,人和其他生命动植物在乾元和坤元面前有平等的道德地位,人作为万物之灵的首出庶物者多了实行元亨利贞四德的道德义务。

  这是按照孔子对易经的解读引申出的逻辑结论,但是现实生活要复杂得多。孔子希望恢复的周礼却实际上把动物作为食物特别是贵族的食物。贵族等级越高,享用的动物种类越多。而庶民无故不食珍(肉),对贵族是肉食主义,对庶民是素食主义。

  因此,我认为儒家在实际的人与动物关系处理上没有贯彻元亨利贞四德的要求,当代要想探讨儒家的环境伦理,这部分要反思和调整。而在大的人与其他自然环境的关系的处理原则是得当的,仍然是一个有生命力的解释框架。中国悠久的农业文明是人参赞天地化育的最好的体现。

  回到开头的命题,木村秋则的探索和感悟也是可以用参赞天地之化育来概括。自然栽培不是放任不管,因此他不用”自然农法“的概念,栽培就是要把苹果树当做孩子那样来照料。首先要有万物平等的态度,在木村那里,不仅是平等,而且是更加谦卑真诚的态度,对邻居谦卑,不断请求邻居原谅并允许他继续试验,而不是象另一位探索有机农业的哥们那样强硬对待邻居闹上法庭。对苹果树谦卑真诚,与苹果树沟通,向苹果树道歉。不忍心杀害野山狸,与野草合作。人与万物是合作关系。木村的做法是实实在在践履元亨利贞四德,他真诚对待自然,自然最后给了他丰厚的回报。他的与植物、动物的感应在易经天人感应的框架下也可以说明。他遇到困难,总是反省自己的过错。正是儒家要求的“行有不得,反求诸己”。

  以上是借木村秋则的案例从儒家的角度对环境伦理的简单思考。当然木村秋则的案例还可以从佛教的角度解读和思考,那是一个更宏大的框架和深入的课题。

  进步和落后的标准要重新审视,我们所期待的生态文明需要向各国古老的文明学习,学习他们对待环境和自然的态度与智慧。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