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雪国》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雪国》读后感10篇

2018-08-05 04:54:02 作者: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雪国》读后感10篇

  《雪国》是一本由川端康成著作,南海出版公司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CNY 32.00,页数:231,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雪国》读后感(一):一段压抑故事

  现在这个时候读《雪国》这个故事刚刚好,因为刚刚下过一场大雪。只是这是一个悲伤的故事。结局猝不及防的悲伤,还有文字里那化解不开的对于身世飘零忧愁感,让我读的时候不敢往下读,对于人生的惨淡和冷清感有一种逃避,就像雪国那厚厚的白雪和冷清的天气,你会悲叹驹子的忧愁和她对命运无可奈何

  这篇小说写了两个歌舞伎在雪国这个小小的山村靠歌舞伎的生活来生存的故事,夹杂了驹子对岛村对于岛村的迷恋,岛村对叶子好奇。故事情节没有那么复杂,却纠缠在一起,也没有说的很明白到底三人之间到底是怎样一种感情。这种朦胧美和那种渗透在字里行间的两位歌舞伎的命运的卑微无常感,给我留下深刻印象

  驹子对于行男到底为什么那么绝情?有那么有情有义?行男去世之前相见她一面,她却任性地非要去车站送岛村,那为什么还为了给行男治病出来卖艺?

  驹子为什么说叶子是疯子?叶子最终的结局是什么?岛村对于叶子又是一种怎样的感情?岛村应该没有爱过驹子吧,我想驹子也应该能感受出来吧。

  她们无法安排自己的命运,无法去真的爱别人,就算爱了别人也不会有任何承诺,驹子这个形象刻画的很好,她内心对于爱情渴望,对于岛村并没有付出真心这些她都一清二楚,只是她只能这样糊涂放纵自己去没心没肺地爱一场。也许她们远走他乡也没有其他的生存的办法,还真可怜,寄宿在别人家狭小空间里,冷清的房间残酷的生存环境,让人同情

  《雪国》读后感(二):意识流小说太费脑

  这本书包括“雪国”和“湖”两个故事。

  雪国记得以前应该是看过,但看第二遍时只依稀记对男女主人公有点印象,具体故事情节都忘光了==平时看小说时脑海总会跟着故事情节上演一部电影,这儿完全能看进去就已经不错了[允悲]

  可能比当初看洛丽塔还费点劲儿,那个作者弗拉迪米尔•纳博科夫有散文大师外号[允悲]

  看翻译过来的外国文学,如果感觉别扭,这可能也跟译者关系,就像当初看红与黑也看到崩溃。虽然五十音图都记不清了,但仍希望以后有机会能读原著,要志向远大

  川端康成意识流的小说太烧脑了,分分钟看出戏。第二个小说叫“湖”,因为湖泊美丽母亲娘家,是父亲死亡的地方,是同初恋表姐弥生散步的地方,但通篇下来都有自己那双丑陋畸长的脚的描写,为什么标题不叫“丑陋的脚”呢[允悲][允悲][允悲]也许因为脚过于丑陋所以要用“湖”这种给人静美安宁之感的意象做标题吧。

  老爷子主人公多带着一种病态特点,像是岛村和银平。而相比于看似毫无可取之处的银平,岛村反倒显得美好。通过这种病态,然后又由此来反衬小说另一些人物纯洁缥缈之美。

  《雪国》读后感(三):雪与湖

  一颗种子

  是我读的第一本川端的小说。

  “穿过县界长长的隧道,便是雪国。”旅行,而且是在夏季,带着《雪国》上路说到底就是给自己一个心理暗示:穿过隧道后,成都的天气也是凉飕飕的哟。在火车上无眠的夜里,晦暗灯光下的开头竟成了一个惊艳:火车玻璃窗上影与景的思辨,说到底在初中的时候就思考过,寥寥几笔不仅将我带到了雪国天地间,也带回了过去,车外泛紫的夜云,和自己晦明不定的倒影

  一颗沉睡很久的种子:和川端康成的相遇,其实比我想象地还要早。

  不纯粹的爱情小说

  的确在川端的运笔之处,细节里尽是缱绻温柔,我也承认驹子对岛村爱慕有加,但《雪国》不仅仅局限于此。

  区别于《简·爱》和《傲慢偏见》,不知为何我很吃这一套,我想起玛格丽特·杜拉斯的《情人》,对于它的介绍无非是异国恋情少女成年男子的恋抓人眼球,其实读完之后,发现写法国少女和她的中国情人的篇幅远不及预期,玛·杜大约更多把它当做自己的回忆录,她的母亲,兄弟室友,她生活的溽热的亚洲国家,共同构成了她的少女时代。而《雪国》比起对爱情的歌颂,似乎更加偏向对美的礼赞。

  何为?

  川端先生,在我还未接触他之前就知道他以极致纤细的笔调闻名。真正拜读后,也体味到那些评价真切,书中许多细节细细品味,会有身临其境之妙,初读《雪国》,就仅仅觉得它像雪一样无色无味,淡淡的。放下书本后的今日,那凛冽的北国和温软女性躯体的形象却愈发明晰了——后劲足,大概就是指这个。

  所以川端先生借岛村之眼描绘的雪国风光,每一片洁白,每一点嫣红,都带有了欣赏赞美意味,也许作家之所以是作家,更因为他是个眼力深邃美学家。

  至于岛村,估计是最没有存在感男主人公了。

  红玫瑰与白玫瑰

  “娶了红玫瑰,久而久之,红的变成了墙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还是‘床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粘的一粒饭黏子,红的却是心口的一颗朱砂痣。”

  我还是觉得,驹子是火,叶子是冰。

  岛村是为了见驹子才去雪国的,孰料遇见了“如花隔云端”的叶子,此后的叙述中,驹子虽然是主色调,叶子却像那明月光,时不时照进岛村的心里。这一点,大约显露在每每描摹驹子的酡颜(岛村视角)时,总要与洁白的雪景作一番比较的时候。

  剧情后半段,当岛村终于能和叶子搭上话的时候,他觉得她“有一股奇妙吸引力,可不知怎的,这样一来,反而燃起了对驹子炽热的爱情。”谁为饭黏子,谁为朱砂痣?

  岛村被认为“爱得世俗”“温吞怯懦”。的确,他没办法回应驹子狂热而近乎神圣的感情,似是一个被动存在,但是跳脱内容本身,我想岛村角色设定,就是为了以一个欣赏的角度剖析女性之美,抒发日本人的雪国情结。一个角色的缺失,换来两个角色的鲜活真实

  作为女主人公的驹子

  她是在岛村视角下,直面描写最多的人。她有烟花女人的妩媚风情,也有她们的坦率真诚,有情有义。

  她洁身自好意志力远超常人喜爱孩子酩酊后也像个孩子,总会跑去向岛村诉衷心。作为艺妓,她美丽不可方物;作为情人,她天真浪漫冷暖自知。

  文中多次提到她绯红的脸,那么热情,打破了雪国的寒凉,由此迎来悲伤。

  作为冲突点的叶子

  近乎悲戚优美声音——岛村为之神魂颠倒。

  叶子作为全文起点,之后的行文中分量不及驹子,然而在末尾处令人扼腕的剧情过后,我才惊觉自己的迟钝——两个女人的命运莫不是早早交织在一起了?

  叶子也是美,清丽而高洁与生俱来的悲戚,对任何事物都怀着悲戚之心的人,大抵也是最纯洁的人了。在她身上体现悲剧美,最震撼的就是那一生一死:生前火车上与她双眼重叠的流光萤火虫般妖冶;死后眼上燃烧的木材宿命般巧合。

  死亡,也是最好的归宿

  雪国

  就目前的自己,觉得《雪国》是对两种不同女性美的礼赞。在雪国这样一个天寒地冻的萧瑟之处,两种女性为了生存而竭力绽放的那种美,在岛村“徒劳”的论述下,分外动人

  疑问

  1.驹子和叶子之间是不是有一种同病相怜惺惺相惜情感大火之后近乎疯狂的驹子,体现了她对叶子的什么情感?

  2.岛村眼中的银河,蕴含了什么?

  以及一同收录进来的《湖》,名声大约是远远小于《雪国》及其他大作的。但不知为何,读起来给我的感觉要更加深沉,宛如它的名字,深不见底的湖。

  虽为其名,湖的意象出现的并不多,集中出现在银平的回忆里。倒不如说这个故事就是以银平敏感多思的心绪所引发的触动回忆起的往事交织而成。

  私以为最妙的就是在繁华商业街,银平扶着橱窗站起来的时候,那光滑镜子有如湖面的再现,只需要轻轻的一触,哀伤少年旧事又出现在眼前。就算之前的“湖”少的可怜,甚至令人以为毫无关联,这里的过渡却像呼吸一样平稳自然

  许多人说银平的心思是畸恋,我承认他想法有时候挺糟糕的,但这就是圆形人物的魅力所在。读完之后,我不仅讨厌不起来,反而生出些许同情。他眼中的世界反映出的自身,其实是单纯无比的吧。川端笔下的少女,楚楚动人,在银平的视角下,我宁愿相信他是真的歌颂那种年轻无垢的美,而像挂在少女腰间的萤笼,是他自己悲哀无望的爱美之心。他也许就是一种卡西莫多,只不过不是纯粹的善罢了。至于他想要杀死的弥生,被他威胁的恩田,被他遗弃路旁的老女人,和声音如天籁的澡堂女,隐秘刺激地与自己相恋的玉木久子,年华迅速消逝却仍然美丽着的水木宫子,以及恋爱中的少女町枝比起来,前三个人中一个带上了亲戚之间的世故,一个俨然大人般不符年龄老态,一个不过如此的俗媚,都不是银平发自内心喜爱的美好。

  再说到川端的文字。银平在澡堂时蓦地想到的婴儿拳头,在接近尾声时有了解释。当初在读的时候差点就忽略过去了,后来仔细想了想,婴儿与银平镜像般的爬行,背后冷汗顿生,电影镜头般的绝妙。而在久子房间想要开枪射穿久子和她母亲的臆想所具有的画面感,同那个是一样的美妙

  年少的银平,在父亲的死亡阴影下,回忆都是带着无法抹煞的沉重感的。初恋对象表姐弥生的无所谓态度,别人关于父亲的无端流言,尚且温热的流着血的死鼠,流连于烟柳花巷的轻狂日子……被称作“葬仪屋先生”的川端,想也是从这样灰暗的时光里走来,否则那些真实的美丽幻想从何而来?所以从此便怎么也讨厌不了。

  另,关于町枝所以为的夕阳有如蛋黄的想法,因为也是自己近日才有的,读到的时候差点热泪盈眶,那是如此相似的想法啊……

  《雪国》读后感(四):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川端康成精于细腻而又隐约地描绘一些旁人难以启齿的感情,《伊豆的舞女》如此,本篇亦是。

  岛村说驹子的爱情,是美丽的徒劳。夜半,清晨,驹子都会出现在岛村的卧室。雪临之时,岛村也会来到雪国看望驹子。他们一个人家有妻女,一个人有“未婚夫”。这段注定卑劣情愫,注定无奈

  叶子嘱托岛村对叶子好点。“我不能为她做什么啊。”岛村对叶子说道。叶子死去之时,驹子疯狂地叫喊。

  作者的续写总是带有一种朦胧感,就想岛村和驹子之间那难以描绘的情愫一样。许多按常理应当提前交代情况,偏偏要拖到后半段才如实交代。或许这就是一种朦胧美吧。就想岛村和驹子之间,永远不会说破,点破了那么就要面对现实了,倘若原地踏步,尚可徘徊在这悲惨现实和那虚幻梦境之间。

  假装拥有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雪国》读后感(五):为含混击掌而歌

  含混,是我读《雪国》的最大感受。

  读过《雪国》很久了,却依然很难从那种细碎的含混不清的压抑情绪之中走出来。那是一种罕见恍惚之间就被夺去呼吸的感觉,想来有点怕也有点欲罢不能

  川端康成和他的《雪国》在世界文坛上所获得的不朽成就,并不能让我改变不喜欢读川端康成的事实,但是非矛盾的是越是不喜欢他的文学作品,每一次再遇见关于他的《伊豆的舞女》、《湖》、《古都》和《睡美人》等作品的时候,又都情不自禁地想据为己有,想一睹为快,其实我知道,我是期望着通过此时貌似有些冒险的阅读来获得某些关于川端康成的崭新发现和别样得悟的,即我要透过某些与以往的阅读经验完全不同的些许得悟来改变自己以前对于川端康成文字的短见认知

  我是这样想的,但是非常遗憾每一次我都已失望告终,我读川端康成最大的障碍就是阅读的最后,依然无法从那种暧昧的含混之中解脱出来,依然对他的写作主旨无解。

  看来川端康成这种总是以想想写写地叙写和沿着自己的想象,和写到最后竟然写出了与自己最初的想法完全不同的东西文本呈现方式,并不是我喜欢类型。因而读《雪国》之前之后的经过和感受和过去阅读川端康成的境遇一模一样,甚至在我二次又仔细地读了《雪国》之后,还是丝毫没有改变我先前的感觉。甚至我要得到的阅读感受和我所期待到达的阅读境地,竟也如川端康成在《雪国》中所呈现的主人公含混不清的生活、存在和精神诉求一样,变得有点无法想象。

  《雪国》中,我清晰地看到了如我的家乡一样蔚为壮观的冬之雪景,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靠祖业吃饭的川岛以及那些在雪国寓所中年复一年日复一日混生活的人们,他们含混如不朽的雪,流光浮影般紧紧裹挟了岁月脚步和心里的声音……对于我来说,这分明是一种考验啊!他为什么这么表达,为什么坚持始终醉心于这样的表达?一段含混不清的叙述真的可以彰显一段生活图景吗?一个是是而非荒诞离奇的男女故事真的能够代表爱情吗?含混真的可以支撑一个作品和吸引它的阅读者吗?

  我不明白,但是我知道我被这样的含混深深的吸引,也被这样的含混深深地拒绝。

  《雪国》读后感(六):欣赏不了

  《雪国》 川端康成 诺贝尔文学奖作品,阳春白雪,再加上文化差异,感觉自己欣赏不了,读着苍白无趣,亦或许是翻译的问题,好吧,此时一般翻译多少要背些黑锅的。为了感受其内在实质之美,刻意去豆瓣查了书评,看了两篇,还是没能明白美在哪里,或许就此告别川端康成的作品了,第一印象很重要,没感觉就是没感觉,跟谈恋爱一样,还是更喜欢三毛,余华,第一次看就喜欢,一见如故的感觉。其实故事很简单,就是男主和两个艺妓之间的纠结,暧昧,当然男主是已婚了的。我觉得暧昧这个词比较适合这本书的情调,通篇没有露骨的男女色情的描写,总是轻描淡写,一笔带过,作者笔端比较细腻,侧重描写气候,环境,氛围,情绪,但都是比较清淡的感觉。还有叙事方式比较任性,就是感觉有很多神游的感觉,通过神游这种插叙的方式交代人物故事的性格和背景。其实这本书有两篇文章,独立的,一篇是《雪国》,另一篇是《湖》。读完我才知道这是完全独立的两篇小说,其间我还试图着回忆联想着寻找其中的人物关系脉络点,毕竟书名就是《雪国》啊!第二篇稍微有趣点,因为讲了一个成年男老师与年轻高中女学生的畸形恋爱故事,风格还是一样的暧昧。一般人的视角一定认为男主是变态的,因为他还有跟踪美女的爱好,用其观点说,美就要努力去欣赏,而且他尤其爱追求尚在青春期的女生的那种美。其实日本好像有种关于美的氛围,叫美的极致是死亡,所以日本人一言不合就自杀了,当然包括川端康成本人也是含煤气自杀的。男主在跟踪处在极致美的年轻少女时,心里有个莫名其妙的想法一闪而过,就是把少女杀了,变态吧!有点变态,似乎在他潜意识里,他认为,这是女子最美的时刻,早一点晚一点都没有此刻美了,只有死亡才能将此美永远定格。总之日本的自杀或者说他杀,或多或少跟这种极致美的极端观念多少有点联系。

  《雪国》读后感(七):那些看不懂的名著

  川端康成是我知道并看过其作品的为数不多的日本作家,在看了村上春树、东野圭吾、德富的一些作品后,对川端康成也有了好奇心,于是同学就送了我一本《雪国》作为生日礼物。这还是高中的事了。

  所以高中的时候就看过一遍这本书了,这次重温,还是觉得没看懂,朦朦胧胧的,不太明白每个人物的性格、思想,也不太懂作者想要表达什么。这本书里是《雪国》和《湖》两个故事,第二个故事还稍微明白一点,作者把人物分开写,写着写着他们就交织在了一起,这种写法很有意思。不过还是基本算是不明白的故事。川端康成的语言风格让我看起来很费劲。

  故事没读懂也说不出什么了,但是这本书封面挺好看的,大雪,零星的房子,如果用中国水墨画应该更能表达出意境。

  看过的日本作家不多,能看懂得,大概只有东野圭吾这种推理性质的和德富芦花这种简单清新的散文,像村上春树和川端康成这种文学性质比较浓的,还需要我再提升提升自己才能欣赏到他们的独到之处吧。

  之前和一个理科的同学聊到看书,她问我这个文科生,为什么有的名著,特别是外国名著,看了也没看懂,看懂了的也没觉得它哪儿像名著了,她问我是怎么应对这种状况的。我就回答,多看几遍,我相信总有一次是能看懂的吧。后来想想也不完整,应该是自己看和看别人观点结合起来理解这些书。

  书看得越多,越发现还有那么多我不会我不懂的知识在等着我,我知道的太浅薄了。

  《雪国》读后感(八):川端康成与雪国

  “自杀而无遗书,是最好不过的了。无言的死,就是无限的活。” 这是川端康成曾经说过的话。他的作品笼罩着浓厚的物哀情绪,是将悲伤化为美感的命运低语,在这徘徊不去的悲哀中就连死亡也是美丽的。在他本人眼中,死应当是一个完美的了结方式吧,理应被划入美学范畴。他笔下的美是对世界纤细灵敏的触觉,它们如同黄昏时刻的晚霞——绚丽、璀璨,却让人为它何时消失而惴惴不安。 雪国就是川端康成创造出的一切沉默的美丽凝聚而成的。它被大片纯净的雪覆盖,是真正的边远之地,就如同映在车窗上的叶子的脸一样与世隔绝、迷离恍惚。在这世界的边缘欲望都浮在积雪之上,沉重的哀怨和哭诉都被这轻盈的雪托起来了:万物在雪国里失去了重量。这种失重化作岛村在描绘驹子时反复出现的“徒劳”。驹子迷恋着“说走就走”的岛村、为快死掉的行男卖身当艺伎,对美好生活的渴望在她身上都是徒劳;她如同无根的蓬草般一直漂泊,时而活泼时而痛苦,但依旧热烈地活着——这本来就是一种徒劳吧。 而对照着看另一个重要人物叶子,驹子是徒劳却用力地活,叶子则纯粹而悲凄地死去。到书的末尾川端康成都没有交代清楚驹子和叶子之间的关系,叶子的死仿佛突然的休止符,使故事戛然而止。整场安静的闹剧中,岛村是一个外来者同时也是旁观者。他为叶子清冽的美着迷,这种着迷又使他回忆起与驹子相会的短暂时光,让那回忆变得更引他怀念。已有家室的岛村和其他温泉浴场的来客一样,可能多少有点表面欲望的象征,与纯朴的叶子和驹子相比是个外来者;把和驹子幽会作为美妙的际遇却随时可从中抽身,用他浑浊又淡漠的目光观察着驹子,毫无疑问也是个旁观者。这三人扑朔迷离的关系被川端康成优美地用流水账一样的形式写出来,也许暗示了雪国里发生的事并非作者的主要写作目的,构建出来的雪国本身才是故事的主体吧。贯穿整个故事的淡淡的无奈更让人感到雪国不仅是个朦胧的存在,而且仿佛紧绷在快断的弦上,维持着脆弱的平衡。换言之川端康成塑造的美也是脆弱的,在驹子身上是脆弱而坚韧的,在叶子身上是脆弱而绝望的。 我不由得想到鲍里斯•维昂在《岁月的泡沫》中构筑的破灭的悲剧,题诗如下:在江河注入大海的地方,形成了一片难以逾越的沙洲,还有泡沫覆盖的巨大漩涡,沉船的残骸在那里飞舞。 雪国也是相似的,它是一个难以碰触的影子,如同那片沙洲分分秒秒都在被泡沫的漩涡溶解。这团名为徒劳的泡沫中,驹子还在努力地生存,尽管不知什么时候就会滑入黑暗山峦的深渊或是银河的尽头。但川端康成并没有继续写下去,他只是平静地陈述着雪国中不起眼的人和事;无论是这样的态度还是他写出的雪国,都是最日本风格的写作,和日本人热爱的樱花一样:无言、灿烂、稍纵即逝。

  《雪国》读后感(九):徒劳

  半月之前就想写这篇文章,可是无奈总是抽不出安静又独自的时间来,这几天又生病,刚刚好些,总算是可以把这篇写完,我也就不用再牵挂这件事了。 还是一篇读书后的感受,川端康成的《雪国》。他的小说这是第一次看,细腻的文字中却丝丝缕缕地透露出一种震撼人心的感觉,而越回味又越觉得苍凉。 故事很短小,一百多页,一上午便看完了。概括来说,这是一个美丽的乡村艺妓与一个东京已婚男士的故事,前者名叫驹子,后者叫做岛村。或者说这是岛村闯入驹子生活之后发生的故事。(另外两个人物叶子和行男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行男是驹子师傅的儿子,也许曾经和驹子有过感情,而叶子喜欢行男,是一直照顾病弱的行男直到行男死的人。) 文章名起名为《徒劳》,便是因为岛村自始至终所表现出来的生活态度便是徒劳。从小说开始的在通往雪国的火车上遇见叶子照顾行男的那一幕开始,岛村便觉得自己是在一个象征又扑朔迷离的世界,他观察叶子并不是在现实世界,而是在玻璃窗的虚像中——“黄昏的景色在镜后移动着。也就是说,镜面映现的虚像与镜后的实物在晃动,好像电影里的叠影一样,出场人物和背景没有任何联系。而且人物是一种透明的幻象,景物则是在夜霭中的朦胧暗流,两者消融在一起,描绘出一个超脱人世的象征世界。从姑娘面影后面不停地掠过的暮景,仿佛是从她脸的前面流过。定睛细看,却又扑朔迷离。” 而岛村对于驹子,我竟不确定是不是爱情,因为岛村觉得爱情也是徒劳的。在岛村与驹子的这段感情中,总感觉驹子是全力付出但是又保留自己的尊严,而岛村却是对驹子没有任何承诺以及未来。 他在这段感情中徒劳到曾经对于驹子许下过的承诺一一未曾兑现,曾经答应过驹子的,来信没有来信,承诺送来舞蹈造型的书也没有送来,再次来到雪国时,曾经答应的一起过赶鸟节,也未赴约,驹子喜欢他留下胡子,他却始终把胡子剃的干干净净。而驹子与岛村第三次在雪国的时光中驹子提出的四年之约,一年来雪国一次探望驹子,我想岛村也会忘记的吧。这小说中的叶子就像是另一个驹子(就像《七月与安生》中的七月与安生,其实是一个人的两面),叶子过得是平淡的生活,不用做艺妓不用陪客。直到有一天驹子在陪客人之时让叶子传递字条,叶子表示想让岛村带自己回东京,这大概也是驹子的愿望,通过叶子的口说出,而岛村却也是犹豫不决,叶子最后葬身火海,也是说明这奢望是不可能的吧。驹子就只剩下驹子,再没有叶子了。而在感情中,女子却始终是相信这些约定都可以实现,总是信以为真,可是事实却是“唯有女人才能真心实意地去爱一个人”。 他在感情中又徒劳到从没有想过对驹子有未来或者交待,当叶子拜托岛村好好照顾驹子时,岛村却发出感叹:我又能为她做什么呢,我并不能为她做什么事。 他在感情中徒劳到他时常在想“这个女子迷恋着我呢,这又是多么可悲啊。”回东京之时,驹子觉得难过。而岛村认为所谓难过可能是驹子担心跟旅客的关系陷得更深吧?或是在这种时候她极力控制自己郁郁不乐的心情而说的?她对自己的感情竟发展到这个地步了吗?岛村沉思了好一阵子。而有一次就连刚刚离开的驹子的房间,也好像已经属于很遥远的世界。我不知道是否岛村只是对于驹子的爱情感到徒劳,对于他的妻子又是否觉得徒劳呢?我也不知道在很多年之后,岛村是否还会想起曾经有一个人那么真挚的爱过他,是否还会想起那段时间每天晚上长廊上响起的凌乱的脚步声? 岛村不但觉得自己的生活和爱情是徒劳的,就是认为驹子的坚强生活也是徒劳,驹子虽然是艺妓,虽然生活着风尘中,但是驹子一直在读书看书做笔记,笔记已有十余册之多,岛村觉得这完全是一种徒劳;驹子苦练三弦琴,和东京舞台上的人弹的一样好,岛村也认为这是一种徒劳。在岛村看来,驹子的这种生活可以说是徒劳无益的,也可以说是对未来憧憬的悲叹。 竟罗列中岛村这么多的徒劳来。其实有时候我自己在生活中也会时不时的觉得徒劳,因为有些事注定没有什么结果。便会生出一种虚空感来。就像我经常会想如果面对一朵花,我有时候宁愿就不让它开放,便不会有凋零。因为我害怕失去,害怕璀璨过后的悲凉。实在是悲观的想法。就像张爱玲在《小团圆》中写到的:悲观者称半杯水为半空,乐观者称半杯水为半满。我时常觉得半空,但是我想我应该慢慢变得半满。就像驹子。 相对于岛村觉得生活都是徒劳的,驹子却不一样,虽然生活在风尘与大多数的喧嚣中,但是她始终有自己的倔强,她始终保留着她之前在东京时用的直纹桐木衣柜和朱漆的针线盒,始终坚持着读书和做笔记,始终坚持而孤独的练着三弦琴,即使无人欣赏无人理解,也有一种孤芳自赏的倔强。 驹子爱人爱的热烈而又干脆。但是总是陷入爱而不得的循环中。对于行男,也许曾经是爱慕的,但是为了给他筹医药费,甘心做了艺妓挣钱为他治病,最后行男死的时候也没有去看行男,因为她害怕看见一个人的死。之后驹子遇到岛村,驹子对岛村的爱而不卑下,醉酒时她能把岛村的名字写上无数遍,岛村每次失约虽然表面上驹子不放在心上但是却觉得她是已经悲伤过的;在岛村每次离开雪国回到东京之时,她又是难过的,而每次在陪客应酬之后或者间隙总会跌跌撞撞的闯入岛村的房间。 又一次他们两个同时在岛村的城市,岛村说来封信告诉我不就成了吗?驹子却说:才不呢,我才不干这种可怜巴巴的事,那种给你太太看见也无所谓的信,我才不写呢。那样做多可怜哪!我用不着顾忌谁而撒谎呀! 可是最终这段感情也是爱而不得,爱而无终。也许在叶子葬身火海的那一刻,驹子的心也死了吧。 不只是爱情,现在每当我感到徒劳或者对生活百无聊赖之时,都会想到书中驹子孤独练琴的那段描述: “虽然她并不自觉,但她总是以大自然的峡谷作为自己的听众,孤独地练习弹奏。久而久之,她的弹奏自然就有力量,这种孤独驱散了哀愁,蕴含着一种豪放的意志。虽说多少有点基础,但独自依靠谱子来练习复杂的曲子,甚至离开谱子还能弹拨自如,这无疑需要有坚强的意志和不懈的努力。” 此时,我眼前就会浮现出一位女子在青山绿水的环绕中,孤独的自己练琴的情景,不为任何人任何事而做这件事,只为自己。 故事的最后,伴随着吞噬叶子的火光,天上银河璀璨;那火光照亮了岛村同驹子共同度过的岁月。这当中充满一种说不出的苦痛和悲哀。 而银河好像哗啦一声,向他的心坎上倾泻而下。 文/若水 读雪国有感 写于8月23日夜 P.S.希望写这文章不是一种徒劳吧。

  《雪国》读后感(十):玲珑而悬置的鼻梁轮廓

  周末下午和朋友约了在书店看书。十一月初的天气,地铁下很冷。书店在商场里面,暖气十足。黄色的灯光,周末看书的人很多,有很多的家长和小朋友,莫名一种很温暖的感觉。朋友还没来,我准备着先挑挑书,一边问书店里的小哥要看的书在哪一块,一边不经意间回头,看见朋友洒着笑容走过来,那一刻,真的是整个世界都亮了起来。

  因为时间不多,挑了一圈拿了一本雪国,觉得不厚,也常在平常听到别的人说起这本书。说起日本文学对女人的描写,就我目前看的书来说,很少有这么纯净的描写,驹子和叶子两个漂亮的女性。似乎在那个年代,对于艺妓这个身份的认同感并不是那么低。岛村连着好几年到这个冬天满是雪的地方度假,连着好几年只是为着驹子。

  说实话,我看不大懂这个故事。景色的描写非常棒,对人物的描写也很到位。

  “岛村不禁怀疑自己的眼睛,是不是由于刚看过初夏群山的缘故。”

  “岛村如今才发觉自己忽然一洗七天来山里获得的经历,实际上是由于一开始遇见了一个这样隽秀婀娜的女子。”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读者发表的读后感】

查看《雪国》读后感10篇的全部评论>>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