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理科生的人生设计指南》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理科生的人生设计指南》读后感10篇

2018-08-05 05:08:02 作者: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理科生的人生设计指南》读后感10篇

  《理科生的人生设计指南》是一本由(日) 坪田一男著作,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9,页数:236,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理科生的人生设计指南》读后感(一):一个日本科工作者告诉我们怎样做科研才能致富

  这本书不厚也不贵,内容写的倒是挺全面的。详细揭示了以科研作为职业的科研工作生活方方面面。给我印象最深的有两点。

  首先作者开篇提出的观点就很有力,理科生也需要一些文科生的技能,不能把精力全部投入研究中去,其他的就不管不顾。不光要把研究做好,还需要多与人沟通,营造自己人脉律师、理财师、秘书等),这样才能在工作和生活中过的游刃有余。研究也不能仅仅局限在学校中,开公司也不失为一个好的选择。不得不感叹作者的经历真是丰富,开公司、办学会、做研究、做演讲、出新书样样都没落下,看来新时期的科研工作者就要这个样子吧。这不,我读这书的时候他就顺便把我的钱也给挣了。

  最后面,作者讲他犯过的一些错误警示读者。我发现其实作者能这么顺利,有很大一个原因是有一个给力的好导师(这是多么符合我朝的国情啊)。以至于作者每次致谢第一名都是他的这位老师

  作为一名博士生看看这本书还是不错的,对于将来要到高校和科研院所做研究,提前了解这些确实能够给我们一个比较清晰的印象,对于规划以后的职业生涯确实有很大益处

  《理科生的人生设计指南》读后感(二):现在,大家已经重新认识了自己的价值观

  现在,大家已经重新认识了自己的价值观,从价值观出发定下了目标,也找到了通向目标的道路。大家回答了前面的提问之后,也认清了平常很难意识到的真实自我吧!虽然只是"暂时的假说",但也多多少少对未来做出了决定

  接下来要做的是,把决定变成更具体行动计划。要实现"价值",要完成"使命",要攻克"战略"中描绘的一个个制高点,就要制定日程,计划好沿着什么样的道路前进。

  因此,我准备工具——"自我年表"(书中有拉页——果壳阅读注),按年龄来填写自己的"理想形象"、"该做的事"。年表里填写的是我的例子,大家可以按自己的情况填写。

  首先,要考虑自己年龄渐长之后变成什么样。从研究成果学习年收入开始考虑,都可以。第一步是思考。比如,什么年龄时自己是什么职位,想在哪个国家学习。

  刚走上研究道路的人通常只想着要当"成功研究者",不会想到留学、年收入等具体问题。但是,制作年表的目的,就是要把泛泛的念头彻底具体化。不要管"能不能实现",先把表填好再说。比如说,留学需要细心准备。所以哪怕对留学只有一点点兴趣,也要写进年表里。最好能把留学的时间确定好。如果一开始制定的计划是在5年后,但实际上是3 年后、8 年后,这都没有关系。漫谈"总有什么时候",不能算是目标。在规划自己的人生时,制定时间是一个有用方法。比如,我的后期研修医进入我的教研室学习,我首先会问"你有没有留学的念头"、"打算什么时候留学"。大多数人的回答是"不知道"。我会说:"没事,你下个决心把时间定下来再说。"

  以前我会问我的研究生:"你想做什么","你的人生想怎样度过",如果对方回答不出来,我会觉得"这家伙不知道人生中想做什么",认为不必把时间浪费在他们身上。但是,最近我的想法改变了。认真彻底考虑人生的研究生本来就不多。所以,教授的工作应该从提问开始。要是学生还没有思考过人生,那就让他思考。然后提出假设,让他先做出暂时的决定。渐渐地,我也更能理解学生们了。

  设计自我年表时最复杂的是,不知道如今的教授们和副教授们还会在职位上干多久。这时,你应该计算一下那个时候自己多少岁。当教授的机会不是很多,所以为了不失去"机会",应该先把那之前的人生年表描绘好。

  不要让自己设计的时间表束缚自己。但时间表能让你看见前方,所以即便在途中碰壁,也更容易克服。

  这里画的,是在前进途中有岩石挡路。如果你只看着脚下,就会和岩石正面相撞。有耐心的人呢,可能会往岩石上面爬。但是,如果很早就远远地看见了岩石,就可以在碰到岩石之前修正自己的轨道。只要把前进的方向调整1°左右,就可以避开岩石,不白走弯路,顺利到达目的地

  《理科生的人生设计指南》读后感(三):学霸周边

  1。首先你得是个学霸,学渣的周边再华丽也还是个渣。这本书是讲锦上添花,不是给抹布补丁。。所以得先脱渣再塑形。

  2。学霸的三观何其正呐,体现永远以实现自我的心态调整自己,不粪青,不五毛,不judge,不鸡血。杠杠的mindset。

  3。所有的话都能拿到台面讲。真正的学霸才懒的说自己都没怎么看书就考试呢,真正的学霸就是告诉你学习之外他怎么开公司、拉投资、写畅销书、拉拢各种社会资源、结交各路权贵势力、还有空哗哗的生五个娃、还赚好多钱,一切都是干干净净,不带走一片云彩。。。

  4。google了该学霸,基本上姿色算是学术界金城武,金牛座。跪的服气死了。学渣滚粗继续生活在那肮脏黑暗堕落的破烂小的跟蝈蝈笼子般的世界里吧。。。

  《理科生的人生设计指南》读后感(四):全书概要

  全书的中心观点就是人生需要设计规划,只不过以理工科学生为例。共分为11篇,各篇要点概述如下

  1.基础知识篇,也是前提背景篇。提出理性地思考,野性地行动是科研成功的一个关键同时强调了文科能力(如人际交流经营管理等能力)对理科生的重要性

  2.自我分析篇。也就是一个小型简洁的自我规划:思考自己的价值(人生意义,价值观)和使命(真正想做的事情,所谓的梦想),并列出实现价值和使命的战略(及需采取的行动和一些更具体细小的目标,to do list行动清单)。

  3.经济篇。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给出三种增加收入的方法:写畅销书、挣演讲费和投资。其实最好的投资是投资自己。

  4.国内交际篇。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一种社会资本说白了就是互助互利。应该主动结交各行各业(包括医生、律师等)的人才朋友

  5.国外交际篇。培养并维持好与国际友人的关系,对让自己的研究得到世界的认可很有帮助。

  6.职位篇。学会主动推销自己到想要的职位上。研究工作的独创性、团队协作能力以及权威可信推荐是应聘成功的三大关键。还指出教授选举的几大参考因素优秀业绩、国内外同行的认可和好评、得到较多的科研经费以及擅长演讲和报告

  7.业绩篇。科研界业绩大多是以论文专利等学术成果的数量影响评判的。选择影响更大的期刊发表论文可以提高被引用的机会,同时进行更新流行的研究也有助于提高业绩。

  8.表现篇。表现能力与实力一样重要,要想办法进一步扩大自己的影响力,让更多人获悉和认可你的研究与成果。如发论文、出版书籍、演讲和建立博客网站等。

  9.基础建设篇。准备公司、学会和NPO(非营利性组织)相关的建议

  10.时间篇。每一位成功人士都是懂得管理好时间的。人生设计其实就是规划如何使用时间的学问

  11.意外麻烦篇。人生之路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有所警惕和准备,多听他人指导意见,遇到困难坦诚面对。

  《理科生的人生设计指南》读后感(五):人生需要设计

  这本小书对于我的意义在于:处于一个读书欲望爆棚广泛阅读的时期,提醒自己消耗能量应该有一个大方向让琐碎变得有意义,人生需要设计。有大把时间的年青人和随性的人都会鄙夷步步为营的人生,但是做为一个理性的对自己负责的人不能不思考未来。为了未来的我不埋怨当下的自己,还是要有规划和行动力,这可能就是所谓保守的心态吧。书中有一小节提醒我们思考“什么都不做的代价”。

  作者结合自身经历向我们展现了一个普世价值里“成功的理科生”是怎样通过规划设计+认真执行获得成功人生的。他的成功里也有很多机缘巧合,作者试图通过“事后诸葛亮”来把他自己的经验教训总结,再结合很多其他各类经管书籍为理科生走一条通顺的成功之路提出了很多建议。这本书对于平时一门心思搞理科研究的人来说是非受用的,但是我平时对经管的书籍稍有涉猎,觉得受启示地方较少。但值得一提的是,为了让理科生接受这些建议和技巧,作者换用了理科生惯用的思维进行表述。比如书的最前部分“怀着理性野性,对自己的人生提出假设”的说法有意思,如果直接问未来成为什么,可能很多人都患得患失不敢去定型。但是用了理科生习惯的“提出一个大方向,一边实验分析一边构筑理论”的说法,就更容易放松心态去大胆设想了。

  自我分析篇就是find your moment of obligation

  精心设计步步为营要计划好时间表,尽早开始准备需要的技能和人脉。作者花一些篇幅介绍怎么建立人脉,为什么要开公司建学会建NPO,这些部分都是刚刚科研起步的博士生们从没想过的问题,很有建设性

  时间管理的部分同《奇特一生》制作时间花销清单,以终为始根据目标来分配时间

  最后有一些中肯的提醒随时可能遇到的麻烦。

  这是最近读的第3本日本人写的小书,平和乐观热爱生活关注细节流淌字里行间,读完有轻松愉快又有收获感觉。想起在东京的时候,在电车里在餐厅等饭的时候身边的人都是静悄悄地再看书,一般的街边超市里书就像面包饮料一样贩售。他们抓紧生活的闲隙读着这样一些书,又是休闲又是学习,好幸福

  《理科生的人生设计指南》读后感(六):这是一本把潜规则变成显规则的书。

  这是一本把潜规则变成显规则的书。

  在学术圈里,甚至是学术圈外,建立良好人际关系被称为“人脉”,并不是一件特别光彩的事情。

  似乎作为一个研究者最好是不善言辞,才能给人踏踏实实做研究的感觉。

  “博士”这个词现在被异化了。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读博的人缺乏人文素养,甚至有些人认为因为我不善和人交往,所以我还是继续读书,做学术吧。

  而当我们看到某教授开公司,某医生写科普会被嘀咕说他们不务正业,就是为了赚钱。但坪田说除了赚钱,称为法人还可能有其他的方便,比如更少的税,比如便于推广研究应用。他不仅为独立开业正名,甚至还鼓励,还手把手教你如何拥有自己的公司、诊所、NPO。

  在学术会议或者私人晚宴勾搭本来只是潜规则,大家私下知道,却没有人认为可以摆上台面来说,但是坪田大大方方地告诉你,为什么要这样做,怎样做。他甚至建议列出自己想要认识的人,逐渐努力去认识。

  看到坪田的这本书我很感动,因为通常来说这些潜规则最大的受益者是他的孩子,因为可以从他的行为中学习。但是他把这些写出来给更多人分享,减少了更多年轻人试错的成本,这是非常科学的做法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