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细数那些叫思念的羊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细数那些叫思念的羊读后感10篇

2018-08-07 04:27:01 作者: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细数那些叫思念的羊读后感10篇

  《细数那些叫思念的羊》是一本由张晓风著作,青岛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9.8元,页数:214,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细数那些叫思念的羊》读后感(一):思念原来是很细小的《细数那些叫思念的羊》

  思念原来是很细小的《细数那些叫思念的羊》

  读这本是是冲着作者张晓风这个名字去读的,张晓风是台湾的知名作家,不过要说有什么特别出名代表作,还真的一时想不出来,向一说龙应台就能够想到《野火集》《目送》,想到白先勇就想到《孽子》,想到林清玄就想到《菩提系列》,想到三毛就想到《撒哈拉的故事》,可是张晓风的代表作是什么呢?有点让我惭愧,赶紧百度一下,《白手帕》、《红手帕》、《春之怀古》、《地毯的那一端》、《愁乡石》,怎么我一本都没听说过?在张晓风众多的作品中,只听说过《星星都已经到齐了》,看过的竟然一本都没有,原来我还以为我读过她的几本书了呢。

  没看过更好,人生若只如初见,看一个作家的第一本书留下第一印象也很重要老实说书的名字起得不错,细数那些叫做思念的羊,很有味道,思念其实就和睡觉前数羊一样细小琐碎平平淡淡生命中,真的找不出那么多大悲大喜,即便是经历生离死别爱恨情仇,随着时间的漂移也都和时代一样褪色了,最后剩下的不过是一些细小的往事罢了。

  这本书里面写的也都是小事,很多文章里面描写的甚至连一件完整的事都算不上,里面没有时间地点人物,没有起因经过结果,仅仅是一个感觉,一个味道,一个画面,一丝感动

  一碗炒面,一双小鞋,口香糖,什么都可以写成一篇文章细腻敏感,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就叫做文学吧。不过也许还有另一种,不那么婉约的,人和人真的不一样,作者和作家也会有所不同吧,我想我喜欢的作家不是这个类型的。喜欢梁启超的气势磅礴?喜欢林清玄的禅境空灵,喜欢张贤亮的黑色幽默,喜欢严歌苓的厚重深远说不上,有时候读书就是一种感觉,在你合适的适合遇到合适的书,你就会喜欢,很多年过去了,再去读那些曾经让你魂牵梦绕的作品时,你忽然发现,当年为什么我会对此如此痴迷,现在看看不过如此吗。

  虽然好歹把书读完了,却感觉自己早已经不是喜欢这种小女人文学的年龄了,读书也需要缘分,张晓风也许和我无缘,不过张晓风的作品这么多,而且还在勤劳的写着,也许有一天再次面对另一本作品的时候,会让我看到另一种风格,或者我的心态发生变化,重新喜欢上了那种婉约,这也不好说。不过我相信对于一个读书人,和书的缘分不差一次错过

  《细数那些叫思念的羊》读后感(二):凝视“那些思念的羊”——陆军

  --读张晓风《细数那些叫思念的羊》

  4.读着《我交给你们一个孩子》,我的头脑中不时飘忽出我和妻子对话,望着孩子蹦蹦跳跳出门买本子不一会就从外面回来了,妻子嗔怪:“要是你,这也不放心,那也不放心,他就跟笼中鸟似的。”我辩解:“我不是放心不下吗?”

  不放心,心便悬着,像高高升起的太阳,像不肯落山的月亮,不管光芒怎样的炫目朦胧,脚下的那丛草,那棵树也装在自己的眼睛里。可是,孩子终究会慢慢长高,他的背影里不再需要一双眼睛的张望时,“他有属于他的一生,是我不能相陪的。”一旦“狠心”不能相陪,心里的那束光芒反而更亮,对于孩子生活环境反而充满了担心疑问,充满了期待向往

  当孩子走进知识殿堂,她担心“你们将饮之以琼浆,灌之一醍醐,还是哺之以糟粕?”她担心孩子的性格成长,“他会因而变得正直、忠信,还是学会奸猾、诡诈?”这样的疑问与期待随着岁月的长大而变厚,随着时间的流转延伸

  可以说,作者说出了普天下父母共同的心里,当我们把这个“小男孩”交给这个世界,我们也就充满了为人父母的担忧期望

  5.生活处处皆文章,此篇《那天下午的哭声》看似平淡,但我从中读出的是一种悲悯情怀人性之中软弱东西

  悲悯情怀的人总希望周围少一些纷扰,瘦一些喧嚣,就像音乐净化周围的灰尘一样。当自己的周围出现了不和谐线条时,她不会坐视不管,不管自己外在的柔弱不堪一击,这些都不去想,想的只是自己的悲悯如何能打动人心。如何希望线条少一些错杂和无序,多一些安宁沉静

  于是,面对偶然的,必然的,不管怎样发生的。“好奇,看个究竟”“大着胆子去排解”“泡了一杯茶,给老妇人喝”,自然的悲悯没有附加值,就像一泓清溪水,只顾自己在河谷中奔走,那点点滴滴水花飞溅到岸边,湿润的不仅仅是小草,还是我们的心灵

  愿世界多一些悲悯情怀,自然的,无污染的。

  6.看到《瓶身与瓶盖》,你会想什么?

  落单了瓶身和瓶盖,在张晓风的眼里都是有生命个体,舍不得丢弃,就像“单身贵族”,于是,小心翼翼地存起来,久了,就想改变它们落寞的生活,给它们一个好的归宿。难,不回避。并非强求,而是像“高山流水知音”般神圣

  有生活情趣的人,常常有化平淡为隽永心思。小小一物,在她的眼里都有灵魂。于是,她能乐此不疲,她能从天真态度品味色彩多姿

  结尾说得好“它也像圣君贤相之难于相值,像文豪批评不易棋逢对手,像天才歌者与不世指挥容易失之交臂。”瓶盖和瓶身还是瓶盖和瓶身吗?

  《细数那些叫思念的羊》读后感(三):晓风怡人

  张晓风是我慕名以久的台湾散文作家,这本《细数那些叫思念的羊》却是我读的第一本她的作品。张晓风在序中讲述父亲忌日那天观看北美最大的岩穴,突然思念一年前父亲此时此刻,不禁悲从中来,垂首大恸。在异国他乡的地穴里悼念亲人心痛如同一座山被啃蚀遭侵蚀时慢慢销蚀,更贴切受苦和慈悲边缘。这本散文集《细数那些叫思念的羊》便是在这样的契机下,将专栏文章结集成书,她说,“在我至痛至黯淡时刻,仍曾不辍的灌注这片田园----虽然,其间对死亡、对诀别,我一字未提,但整本书也许都可看作在试图对残缺对憾恨提出拆招。”张晓风在其中一章节题名为“我在”,另一章节名为“肉体有千万种受难的形态”,又说“其实,你跟我都是借道前行的过路人”,这些何尝不是张晓风掩于思念之下,难以言说的隐隐哲思呢。

  任教于阳明大学的张晓风,虽然是老师了,却依然一派学生性情文如其人,她的散文不见得用词多么华丽丰富,却非常朴实诚挚余光中曾赞她是一位不分行的诗人,而“老到恣肆之处,鲁迅也不过如此”,卓然成为一代散文名家。而台湾评论界曾赞张晓风“笔如太阳之热,霜雪之贞,篇篇有寒梅之香,字字若璎珞敲冰”。

  与其差不多同时崛起的其他几位女散文作家:席慕蓉、仙枝、简媜等比起来,简媜的文字空灵优美,仙枝精灵见性情,席慕蓉浪漫中有哲思,张晓风则在朴素怀思之中多了许多人间味。身边的寻常小事信手拈来自由伸展。《一碗辣酱》里,可以因为尽管不十分喜欢偏甜的辣酱,却仍被回馈了更大的善意,因为厨子亲手馈赠之情,最后真的爱上了那瓶辣酱。分明只是生活之中的小事,作者却由热闹的生活场景里,从一碗辣酱看到世间人之寂寞,“大约世间之人多是寂寞的吧?未被击节赞美的文章,未蒙赏识的赤忱,未受注视美貌,无人为之垂泪的剧情,徒然地弹了又弹却不曾被一语道破高山流水之音。或者,无人肯试的一碟食物。。。。”对这样的意外厚赠,作者随之心生的是赏悦与感恩,“生命的厚礼,原来,只赏赐给那些肯于一尝的人。”

  世间知音难寻,世间点滴恩情难舍。树在,山在,大地在,岁月在,虽我在,而我悲,我喜,我贪恋。

  于是,生命进行中那些不可知的相逢无意便造就一份体悟。在那些数着羊难眠的日子,那些思念成疾的时刻,每每发生的恍然一瞬,善于捕捉者,总会从中发现更多人生智慧与生命的丰饶,这些也总是仰赖那颗易感易思的心窍。这种感觉就像韩红在《青春》这首歌里唱着“风在歌唱,唱他曾去过的地方,在黑暗中,有朵花为你开放,当你转过头的那一瞬,晚霞美丽笑脸,它曾开在,春日里某个季节。”不留神处,朵朵花儿已在生命里烈烈地绽放

  《细数那些叫思念的羊》读后感(四):照亮了黑夜的灯

  “爱我如黄鸟度青枝,让飞翔的仍去飞翔,扎根的仍去扎根,让两者在一刹那的相逢中自成千古”——张晓风。

  这是我读过的最醉人的张晓风的句子之一,也曾把它送给一个正临困惑朋友,在听到的一刹那,朋友也似有所悟。

  《细数那些叫思念的羊》,是张晓风新近出版的著作。屈指算来,她今年也有古稀之年,读着她笔下的细小的事和人,透过她敏锐的眼睛,她的缜密感怀,让我一时恍惚,那仿佛是少女般的情怀在笔端流露一尘不染,未涉尘世,又犹如一股清泉沁人心脾。那岁月的磨砺时光的浸染、世事沧桑,似乎都未惊扰到她,所以那颗水晶般的心才能生活中看似小的事件描述得那么清香甜美,直让人看到人性的美。

  是什么让她有如此的魔力,是上天的眷顾吗?还是人性的善使然。

  最美的篇章是写给她的孩子诗诗的。从分娩到孩子成长的点点滴滴,一位母亲的情怀跃然纸上,所谓的母爱不过如此吧。在这里你能感受到一位母亲对孩子的爱,这爱是平等的,绵柔的,不求回报的,她没有夸张这份情感,如涓涓细流流淌心间。任一个孩子长大后看到母亲这份在纸上的“爱”,或许都会默默流泪,默默感伤吧。当初那个有着明眸酷齿的母亲,如今牙渐稀落,面容已老,却独守这份对下一代关爱,而这爱因时间的久远而更加厚重;任一个孩子都要对那个给了你生命的她更好些,尽管当初她不曾要求回报,只把这付出当作理所当然的流露。

  当我拿到书的那一刻,丈夫看到是张晓风的作品,尽管过去多年,那些让他感动过、印象深刻的句子竟也能拖口而出,他说上学时班里每人都会读一两本她的作品,那些打动心灵语句犹如黑夜的明灯,照亮了整个学生时代。整整一代人,或许不止一代人,谁的青春里都有一个她吧。我曾记得把那些她写的美好的句子摘抄在笔记本上,夜晚黑灯后在宿舍里朗读这些段落,同宿舍的姐妹们时而静默、时而欢快、时而惊讶、时而感动……似乎伴随了整个学生时代。

  “海上有长鲸,海畔有长风,崂山石缝中泌出清泉”——这是在前言中张晓风对青岛的印象,而与青岛毗邻而居是我最为熟悉城市济南,同样能石缝中泌出清泉。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纯朴山东人遥祝居住在台北市青岛东路的“青岛三馆”的张晓风好,对她的期许是不要忘了继续采撷那些散落在世间的灯盏,继续给前行中的我或他照亮前方的路。

  《细数那些叫思念的羊》读后感(五):青春之追忆真爱感悟、生命之细味

  从1997年的某个晚自习,我坐在教室里一笔一划工整地拓抄《春之怀古》开始,便喜欢上了张晓风,那个有着玲珑文字与细腻内心女子

  而这本新书再次收纳了她几十年来的各种散文与随笔,并贴心地分类整理,让我们看到一个更加立体的张晓风。

  我看书时喜欢先通览目录,这本书第一篇正文目录叫做“我在——树在。山在。大地在。岁月在。我在。你还要怎样更好的世界?”当场便泫然——是的,岁月静好,山河大地如故,穿越近20年的时光,再次与你的文字相遇,这真是个美好的世界!

  而随着年龄的渐长,当初仅是折服于那些刻画入木的字句,如今再读张晓风,终于开始跟她有了心灵的共鸣。对青春的追忆,对人间各种真爱的感悟,对社会的剖析,对生命的热爱、感恩与敬畏,种种的种种,都是彼时年轻的我所不能领会的。

  张晓风的字,适合临睡前在温暖床头灯下,陪我们开始一个静谧安宁的夜。

  “青春太过美好,美好到回头看时,觉得怎样过都是一种浪掷……”这样的字句,有没有刹那撞入你的心里?

  《细数那些叫思念的羊》读后感(六):花儿一般芬芳,让人美好

  细腻的文字,隐藏的小心思,晓风以一篇篇短小的故事,细织了一片女孩子独有的小天地

  这里时而欢愉,时而悲伤;这里时而追忆往事,时而洽谈今朝;这里有农妇的孤独,也有哲人思考;这里有与丈夫的依依相靠,也有对女儿的无限想象;这里是一个作家发现的外面世界,也是一个母亲期盼的美好成长。

  她说,孩子你不是我们的雕塑品,我们会喜欢你的每一个枝桠------或者试着喜欢。

  她说,我希望跟你们拥有同一个时间,这样大洋彼岸的我就知道,这时的你们,是在吃饭还是刚刚起床。

  她说,“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不同”是不对的,因为在花的角度,或许它的邻居,明年也不再是原来的那一株了。

  人生无常,晓风却教会了我,那每一个时间碎片,都是一种可能。用故事去记录人生,用哲学去理解世界。因为,其实,生活的每一天都是温馨如花儿一般啊。

  《细数那些叫思念的羊》读后感(七):细数就有暖意的唇齿留香

  每每翻开一本书,如果一眼就能遇见好句子,是件幸运事儿。

  张晓风的《细数那些叫思念的羊》就是这样一本让我深感幸运的书。我承认一开始的确是被书名吸引,因为很多平平常常的字,被有才华的作家一组合,就念起来暖意融融,唇齿留香。细数,那些,叫思念的羊。

  张晓风散文——按序言中所说,应该是她专栏文章的集结,耽于日常,琐碎却不廉价,日常琐事信手一拈,就是暖融融的生活哲理。这是一种才能,也源于她内心的纯净与美好,源于她赤子一般的初心。毕竟不是所有的作家都能让繁琐、恼人的一件件日常品起来意味深长而不觉厌烦,反而甘之如饴。

  不过,不得不说,最好最深情的文字,张晓风写给了她的孩子诗诗。

  我想其他人或许会与我有同感,仅仅在这一点上。

  “在这无风的静夜里,愿我的语言环绕你,如同远远近近的小山。”(《在静夜里》)

  “而当你笑,把七月的绚丽,垂挂在你细眯的眼睫外,你可曾想及那悲剧的生命,那几十年在地下,却只留一夏在南来的薰风中的蝉?”(《蝉鸣季》)

  还有很多。你能真真切切感受到文字里传来的那股绵绵的爱,暖暖的情。果然是因了骨肉相连,情浓于水么?

  说起台湾散文,看到书封上说余光中先生赞张晓风即使柔婉却带刚劲,看到一段编辑介绍张晓风的散文有须眉气,我会想起简媜。原谅我在这种时候总是忍不住要比较一番。

  喜欢简媜很多年了。简媜身为女子,笔下却有男子的刀劈斧砍之大气凌厉,行文却一派坦然,且必然的,她的散文(或者说散文体小说)总是珠玉遍地,只一篇《四月裂帛》,不用刻意寻觅,随手一句就满溢着清然脱俗鬼斧神工一般的才思和深意,既冷且韧。

  但我想张晓风与简媜是不同的。张晓风的“刚劲”是干脆利落,主要体现在以社会性较强的内容为话题的散文篇章当中,若是用在全文最为美妙的写给诗诗的那些言语里,怕是女气(声明:“女气”绝非贬义,是指女性特有的细腻、柔软、婉转、深情之意)多一些。简媜却是既冷且韧,大气却不张狂。

  张晓风的散文读来,女气而不造作,既柔且暖,十分温和,包容,是那种经历了岁月洗练的沉稳熟稔,富于母性的博爱和温柔。

  所以,我想,一定会有更多的人从张晓风的散文中得到无限温暖美好的阅读感受。

  《细数那些叫思念的羊》读后感(八):珍爱生命,远离玻璃心

  对于张晓风的印象就是中学语文课本里那篇《敬畏生命》。这次能买到这本书,是缘于京东50块三本包邮的活动,看了下豆瓣评分,果断入手了。不过事实是,豆瓣评分有时候并不那么靠谱。

  从《送你一颗子弹》到《佛祖在一号线》,越来越喜欢读些散文杂文。不用像读小说那样,一旦投入就是个把小时,有时甚至是几天。杂文散文就是随时空闲随时读,随时思考又能随时抽身,不知道这算不算是信息碎片化时代的悲哀。

  好了,废话啰嗦完了,不得不说,这本《数羊》真的有点儿数羊的味道。绵绵软软,细细腻腻,一看就是女作家的手笔,而且还是典型的伤春悲秋的女作家的手笔。不得不说,每篇散文都是从很小很小的事件或事物引发的感概和思考,这当然是很难得的。作家和会生活的人的共通点就是能在平凡甚至无趣的生活中发现点有意思的东西,但是发现之后怎么看这些有意思的东西就人人不同了。以前刚上大学那阵,就特喜欢简嫃啊,周国平啊这一类作家,思维细腻又高高在上,尤其是简嫃,遣词造句更是女儿家小心思的华丽代表。快大学毕业的时候口味终于换掉了,余华史铁生严歌苓成了心头好。

  一哥们有一天跟我说,有个帖子说,找女朋友一定不要找文艺女青年!我问为啥啊?女孩子文艺点儿有什么不好么?现在明白了,文艺女青年基本代指多愁善感心思细腻并且玻璃心的姑娘们!买二斤橘子要写篇文章,听经济学的课会泪如雨下,这谁受的了啊!

  其实倒不是说能文能艺,善于发现就不好。相比之下,我就更喜欢读严歌苓的《非洲札记》,当然三毛的散文也是相当好的。一样是些身边的琐事,但是语气调侃一点儿,二逼一点儿,甚至泼辣俗气一点儿倒是更有些风味的。

  前段时间看《第九个寡妇》,王葡萄就有一种地母的形象。土,泼皮,但是确实像大地一样给人踏实的安全感。这样的女性形象在我眼里实在是好过林妹妹和晓风奶奶这样薄如蝉翼吹弹即破的小玻璃人儿啊。

  若一桌人吃饭聊天,比起含泪动情讲述自己奋斗史的人,我更喜欢那些将吃过的苦咽到肚儿里的牙当做笑话能调侃出来的人。这世上谁没吃过苦,与其为自己那点儿破事儿期期艾艾,何不多一份自嘲和豁达,过的去的过不去的,苦的甜的都看开了去。

  也许是个人品味越发俗气了,更喜欢带些泼皮味的、辛辣调笑的东西,偶尔爆个粗口也比拿出手绢揩揩眼泪来的舒服。

  《细数那些叫思念的羊》读后感(九):感悟并享受生活

  最早知道张晓风这个名字是在初中的语文课本上,那时候还不知道张晓风是谁,只是觉得这种娓娓道来,细腻丰富的感情,很对我的胃口。真正知道她是在大学的时候,她的散文风格,她的成就。但真正理解她的散文内涵,并且喜欢,是在结婚有了孩子以后,是在经历了生活的锤炼敲打以后,在经历了人生的酸甜苦辣,跌宕起伏以后。为此,我特地买了一本《张晓风散文集》,每当闲暇时就打开来,翻看,几篇下来,心常会莫名地沉静下来。这或许和她的叙事风格有关。

  张晓风的散文内容大多选取的大多是很小的事件,甚至在很多人看来根本不值一提。但在她笔下却能生发出一段情思,一个哲理,一个感悟,在你的心海里掀起层层波澜。我常常在读后生出无限遐想,不知道张晓风是个怎样的女子,怎么会对生活有这么多、这么细的感悟,并且能在这么多的琐碎中找到触动人心的闪光点!

  这次看到的这本《细数那些叫思念的羊》再次感受到了张晓风式的思想洗礼。这本书共分了四个部分:我在、给我一句好话、肉体有千万种受难的形态、其实,你跟我都是借道前行的路人。这四部分中的一些文章,有的我已经在别的杂志或者报刊上已经看过很多遍了,如《我交给你一个孩子》《春之怀古》,等等,有的还是第一次看到。不管是第一次看到,还是看过很多遍,最初的那种感动依然存在。

  依然是那些生活中的小事,依然是那种淡定的心态,依然是那种发自内心的梳理。有对孩子的无尽的爱,在写给儿子诗诗的那些文章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母亲的骄傲和自豪;有对逝去老父亲的深深尊敬和怀念;有对生命的尊重和疼惜,如《肉体有千万种受难的形态》,那个医生真的是我们司空见惯的,读来真是感同身受。病人来到医院,本来就各种不舒服加各种脆弱,就想得到医生的诸多保证和帮助,哪怕是安慰也好,偏偏医生见惯了生老病死,对一些小病小痛根本就不上心,看的时候真的是一边看一边在心里点头称是。而在辑二中的《圈圈叉圈圈法》更是解除了我心中的一块壁垒。平时看家教书,专家们循循善诱,谆谆教导,要对孩子耐心,教育要讲究方式方法,要少批评多鼓励,说话要讲究方式方法,不能太直接。但我总是做不到。看了那个“圈圈叉圈圈法“才知道原来张晓风老师和我有一样的想法。家人啊,这才是家人啊!有尊重,有爱,但也有真话和实话,能坦白地、没有负担地说出自己的想法。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生灵之间莫不如此,就像在《其实,你跟我都是借道前行的路人》中写道的一样,蛇和人类一样都是自然的一分子,是应该平等和友好相处的。

  人生于世间总是有许多快乐忧伤,有许多的不平坎坷,端看你如何对待它们。对亲情的依恋,对友情的珍惜,对爱情的领悟,对乡情的不舍,对生命的思考,对自然的珍视,在张晓风的笔下一一张开,如风吟一般轻柔,如醍醐一般清明。读张晓风的散文,就如坐在一位祥和、淡定的智者面前,亲耳聆听她心的絮语;读张晓风的散文,让你懂得满足,懂得珍惜,懂得感恩,懂得如何感悟并享受生活。

  《细数那些叫思念的羊》读后感(十):那些年我们一起读过的张晓风

  文/***

  我少女时代的文学世界很枯竭。印象最深的就是读铁凝的《红衣少女》,似懂非懂。那些年,买书只得去新华书店,要走很远的路,交通不如现在方便。谁知上天眷顾我们这些爱书的孩子,学校不远处有幢居民楼,一楼临街开出一个小窗口,算是个小小的图书售卖点。狭窄的两扇窗之间呈现给我的是一个宽阔世界,我开始知道华语文坛有金庸、梁羽生这样的武侠大师,也有琼瑶阿姨这样的言情教主,还有席慕容、北岛、舒婷,以及后来在海外英年早逝的顾城,他们写散文和诗。可唯有一位作家,我多年以后想想觉得应该重读,她是张晓风。

  我初读张晓风时,她也正年轻。时岁冷漠,哪曾想她已经七十二岁。我至今还记得她的成名作《地毯的另一端》,“我即将走入礼堂,德,当结婚进行曲奏响的时候,父亲将挽着我,送我走到坛前,我的步履将凌过如梦如幻的花香,那时,你将以怎样的微笑迎接我呢?”她以清新淡雅的语句描绘人生的真谛,教会我们向往婚姻的美好。人活在世间,爱情婚姻都好,只要倾心接受就好,用心经营最好。

  翻看由专栏结集而成的《细数那些叫思念的羊》,我又见张晓风。《敬畏生命》、《春之怀古》和《只因为年轻啊》都像我的旧相识。张晓风在书中的序言里写道,“虽然,其间对死亡、对诀别,我一字未提,但整本书也许都可看作在试图对残缺对憾恨提出拆招。”殊不知,我也曾利用她的文字为自己的生活拆招,在新婚前夕才真正理解她在朴素言语里隐藏的深邃。在地毯的另一端等你的不仅仅是一个男人,而是另一种你不曾体会过的生死与共的情怀。

  也许年轻的我们太爱风花雪夜了,为张晓风隽永的文字着迷。就像一只美丽的蝴蝶在花丛中振翅,我们只顾眩目,却将“蝴蝶效应”遗忘。那是一种不容忽视的力量。重读张晓风,我恰恰找寻到了这种力量。正如余光中对她的评价,“这一支笔能写景也能叙事,能咏物也能传人,扬之有豪气,抑之有秀气,而即使在柔婉的时候,也带一点刚劲。”我喜欢她对生活的严肃诘问,就像在《我交给你们一个孩子》中,她并未老生常谈地对孩子千叮咛万嘱咐过马路要小心,遇到坏人要躲避,甚至恐惧在路上与一只蚂蚁遭遇。而是,大声地向世界宣战!我们多需要一个像张晓风一样的母亲,“世界啊,今天早晨,我,一个母亲,向你交出她可爱的小男孩,而你们将还我一个怎样的呢?!”如此的母亲令我们从世界的桎梏里解围,重拾勇敢,无畏是通过挑战锤炼得来的,不要像个永远不上擂台的拳击手,暗自在台下揣摩胜利的可能性。

  张晓风拥有散文家不常见的果敢与任性,惯常的柔美与书卷气是我们对她的误解。她的身上有许多文人不具备的特质。她是政客,她是抗癌患者,她投身于环保事业。除了文字以外,她带给读者更多的是行动的力量。这是被绝大多数读者所忽略的。马家辉曾用张晓风与龙应台作比较,猜想《目送》是否受过《我交给你们一个孩子》的暗示,当年张晓风在浸会的演讲也不逊于今朝的龙应台。就像张晓风说的,“给我一个解释,我就可以再相信一次人世,我就可以接纳历史,我就可以义无反顾地拥抱这荒凉的城市。”倘若心地宽广无贪心杂念,便没人会计较人生某段公路上的得与失。

  在柔软的“细数那些叫思念的羊”的暗处着实隐藏着太多的秘密,有张晓风的,有我的,有那些当年一起读过张晓风的读者们的。重读一遍张晓风,重温一次内心的秘密,细数一回那些年的我们究竟失落了多少人生的意义?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