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冰菓》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冰菓》读后感10篇

2018-08-09 04:50:02 作者: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冰菓》读后感10篇

  《冰菓》是一本由[日] 米泽穗信著作,湖南美术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5.00元,页数:195,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冰菓》读后感(一):出於熱情躁動的「造反」,真的是可口甜美玫瑰色嗎?

  沒有屍體的推理小說,甚至沒有罪案發生,《冰菓》開首宛如一部青春純愛小說--「說到高中生活就會想到玫瑰色」。

  四位高一學生解開一起又一起的高中日常生活謎題,花兩天的交通時間便讀畢,這部看似輕輕的故事,卻在大結局留下一個深刻的疑問--青年出於熱情躁動的「造反」,真的是可口甜美的玫瑰色嗎?

  (以下有超級多劇透)

  主角折木奉太郎,是個「灰色的人」,不浪費能量不必要的事,迴異於與書中同為「古籍研究社」各有熱情的社員同伴。隨著加入研究社、被社員捲入一宗又一宗謎題,他的推理能力大放異彩,也開始觀察對比自己與其他人性格

  看似毫無熱情的主角,卻查探出三十三年前師兄被退學的真相--六十年代的師兄師姐們因校務問題而反抗校方,示威行動最終造成不可收拾局面,令一位師兄被退學。

  以六十年代學運作背景,很難不聯想到日本當時極右勢力以及暴力事件,讓一整個世代赫然從理想主義的氣氛下,失去對學運的同情,讓各種社會運動落幕。川本三郎的《我愛過的那個時代》以及村上春樹《挪威的森林》都有描寫出那個火紅年代前後的失落

  《冰菓》作者米澤穗信安排的故事謎底,是受學運思潮影響反抗校方,甚至燒掉學校設施的學生,最終為了向校方交代,而強行推舉一個負責代罪羔羊負責贖罪。

  高舉自主,反抗、鬥爭的人,最初是以多麼龐大的熱情來反抗不公,絕對不像主角折木奉太郎般節省氣力、與世無爭,他們選擇投入一場壯烈的運動,卻以親手犧牲同伴來終結事件。這份熱情到底是比主角的「灰色生活」更不堪,抑或更精彩

  只讀了中文版,不懂日文未能求證,但書中以「玫瑰色」象徵高中青春生活,而英文「Rose-colored」(玫瑰色的),意指天真地樂觀。張懸(現名安溥)那首〈玫瑰色的你〉正是出於此字,頌揚一班投身改變世界勇者

「你像丑兒揮舞它,你不怕髒地玩遊戲 你看起來累壞了但你沒有停」

  這群高中生最終獲得勝利,校方妥協,卻犧牲了同伴的前途,到底玫瑰色的青春,有否因而蒙上污點?

  書中的重要解謎線索,這樣回應終將過去的事件:

「一切都將不再主觀,在悠長歷史的遠方化為古籍的一頁。 而有朝一日,現在的我們也將成為未來某人手中古籍的一頁吧。」

  只是現實中的古籍與歷史,又真的像推理小說般,可以成為回溯真實的證據嗎?於是便想到另一本,用歷史檔案去追回一個投身社會運動,而終於變成神秘歷史人物的非虛構小說《盧麒之死》。

  《冰菓》读后感(二):《冰菓》——青涩质朴

  人物

  大体说来,《冰菓》系列塑造了主要四个人物,即折木奉太郎、千反田爱瑠、福步里志、伊原摩耶花,这四个人物在第一作即全部出场。但也许是看过动画的我先入为主,这本书里的人物描写我觉得没有纳兰说的那么不堪,里志和伊原的性格也比较鲜明。这四个人的组合也突破传统小说笨蛋助手叙述天才侦探主导模式,而是由最聪明的人直接叙述,同时另外三人从旁辅导。这一模式在本书后部的“古籍研究社过往”中体现的由为明显——三人提出证据假设,并进行讨论,最终由主角得出结论。在这一情节中,多次由里志和伊原进行反驳或者从旁补充,浑浑噩噩的折木反倒是最后才突然发威。

  作者又想从这些人物中说明什么呢?我觉得作者最终落实的意图在书中的“玫瑰色”与“灰色”的关系上,秉持节能主义的折木被三人拉向玫瑰色的高中生活,却又踌躇着不知道是否真正适合自己,直到最后才坚定了自己的信念。各种清闲自由时光早已过去,玫瑰的日子恐已不在,唯留灰色的天空却依旧令人期待。希望来者享受更加纯粹的玫瑰色生活,因为这轻快年龄自然体会轻快的事。

  情节

  书中前几卷各自出现一个小谜题,并被主角迅速化解。但这些小谜题的解开也在一步步加深主角团队之间的关系,并且从各个角度给最后的事件提供线索。最后的事件篇幅超前面的短篇。这种介于短篇集和长篇之间的写法比较讨巧。作者要着重体现的是最后一个事件,所以写成纯粹的短篇连作自然是不合适的,但是如果写成长篇,缺少联系的主角团队让情节很难展开。我不清楚这样的写法在轻小说中是否出现,但在短篇集中我可以想起《死亡草》的前面案件使侦探最后得到了充分信任,《解体诸因》中最后百川汇海让人耳目一新

  同时,有心的各位必定注意到本书的时间延伸相当长,从开学到期末考试,再到暑假。也冲淡了日常之谜出现的频率。毕竟如果在很短的时间内校园内的各种日常之谜接连发生——即使这些谜题都是好奇心旺盛的千反田发现的——也会让人觉得不太自在,同时也会过于色彩化高中生的日常生活,毕竟社团活动丰富学习也是不能丢的,世界各地应该都是这样。

  推理

  本书所写都为日常之谜,毕竟生活中发生谋杀概率实在是太过小,所以这样的谜题让人觉得十分亲切。同时这对作者观察生活的角度有着一定程度考验,毕竟不能写的过于明显露骨让人一眼看穿,更不能故作高深无中生有。本书算是比较好的做到了这一平衡有心人可以看破书中的谜题,而这些谜题的解答真实自然,让人觉得有可能在身边发生。书中每一案件的线索可以说是交代清楚,虽然某些推理在逻辑存在跳跃性,但总的看来依旧是在可以接受范围内吧。

  另外,我也同意,关于最后的留言相当巧妙简单直接,需要一定的技巧想象力才能猜出这是什么意思,但一旦看破就觉得不会有第二种解释。顺带一提,有人曾提出标题下的英文“The niece of time”虽然看上去很像《时间的女儿》,也能让人回忆起“真相是时间的女儿”,但实际上属反讽。因为若非奉太郎孜孜不倦追求,这一段历史就几乎要湮没在历史的长河中了。

  动画化

  冰菓的动画化是相当成功的,不仅体现在动画对原著的还原上,也直接掀起《冰菓》热潮。简体《冰菓》的出版很难说与动画《冰菓》的成功没有联系。动画里的人物形象贴近人物,让我读原作时脑海中还可不停映出动画片段,不过无法很好的顾忌折木的心理过冬。同时京都在《冰菓》中还加入了不少的动画情节来反映往昔的故事或者思想,非常贴切可爱,而且效果十足。情节方面动画稍好于原著,最为突出的一场在最后的解密过程中,动画里的气氛以及人物描写细腻感人,原著把重心放在了真相上,作者也笔力稚嫩,没有动画中的那种感染力。所以各位有闲心的同志还是可以去看看动画的。

  《冰菓》读后感(三):ice cream

  先看的动画再看的小说。当初动画看完就一直想找小说来看,结果过了半年才真把这本看了。

  和动画细腻精致刻画相比,小说非常简练,前两个“案子”做了点铺垫,然后直奔主题调查分析交流,然后主角推理一番,得出了结论后小说就飞速地结尾了……所以人物上的刻画不是太够,不过还有续篇。

  其实千反田的经历和她的感受都是相当个人的东西了解了全部真相也不明白她为什么哭泣,不明白其它人的叹息的情况也很正常。《冰菓》并不是想把什么东西告诉读者的故事,只是简单地把什么东西呈现出来,它戳到了我,而且戳的非常深。

  关谷纯作为替罪羊,被冠上了本应不属于他的罪名,成为了学生抗争牺牲品,最后他离开学校,离开了本应是“蔷薇色”的青春,留下了名为“冰菓”的刊名。时光流逝,如果不是千反田执意去寻找答案,如果不是社员们的积极配合,如果不是折木有这个能力,这件事只能埋在那一辈人的心底再也浮不出水面。蔷薇色也好灰色也好,这段令人唏嘘不已的故事终将被遗忘,“kanya祭”这个太过讽刺名字却流传了下来。不过这也无妨,他存在过,生活过,体验过,思考过,然后呐喊过,即便这“呐喊”没有声音,它也是一个并非是行尸走肉的人,青春的证明

  《冰菓》读后感(四):致我们死了好久的青春

  老人曾说“少不看水浒、老不看三国”,如此厚黑的民间谚语,在当年又岂是人人争当三好学生的无知正太能够理解的,在那个除了“十万个为什么”就乏善可陈的年代,四大名著简直就是中国少年标准课外书。

  现在想想,吴承恩《西游记》就是一部标准都市职场奋斗记,《三国演义》实乃集中华五千年文化精髓谋略大全,《水浒》讲的全是对抗体制的呐喊,唯有剩下的那本《金瓶梅》堪称青少年生理卫生入门,让人获益匪浅

  在一步一回头的大叔之年遇到《冰菓》,不免让人有一种小儿红楼的错位喜感。《冰菓》以及之后的《愚者的片尾》,与其说是推理小说,不如把它当成文字版的恋爱养成游戏,以灰色节能少年为第一视角主人公,在玫瑰色校园里和好奇小姐展开的告白故事,在看惯了杀人、连续杀人以及大屠杀的校园推理后,连割破手指头贴上OK绷都没有的《冰菓》从头到尾都给我一种重玩《秋之回忆》的错觉

  在流行集体缅怀曾经季节里,早已长满蔺草的青春墓碑之上,烧一本《冰菓》以作祭奠真是再合适不过。

  “冯唐易老李广难封”,一本轻小说让我看出横亘千古悲凉,还是老老实实回家去读《脑髓地狱》吧~

  《冰菓》读后感(五):先看小说再看动漫选择明智的(评冰菓第一卷,无泄)

  大陆版第一时间阅读体会与感受

  《冰菓》原本我以为是类似阿加莎的《死亡草》或者宫部美雪的《继父》(尤其是后者)那样的用几个公共主角的日常生活与交往串联起来的长篇外套下的短篇集。不过这种现象仅限于第一卷的前四章。第五章开始直到第一卷尾,都是讲的一个故事,就是吃蛋挞她舅舅当年冷落蛋挞君,而给她留下的“童年阴影”之事。而这个故事之所以能提出来,之所以能解出来,则依赖于前四章这些个不起眼小故事里,作者反复强调的蛋挞君表现出的好奇心以及折木君表现出的解谜能力。

  说实话,米泽穗信这个出道作终究只能归为“校园青春文学”,顶多算“带有一定推理元素的校园青春文学”,和恩田陆出道的《第六个小夜子》是一个原理。《冰菓》的推理其实是做得不好的,所谓“推理”,我觉得更应该被成为“观察力”。这几个小谜团,包括5-9章蛋挞舅舅的谜团,其解答都依赖于生活中“观察细心”,观察并意识到这些个问题,并临场能联想得到,谜团就能解出,观察不到这些东西,纵然有林肯莱姆的智力技术手段,也不好破解。

  折木奉太郎并不是推理好手(这点他自己也承认,虽然观众普遍会觉得他是自谦),不过他是比较厉害的“观测者”。

  不过私以为,前中盘,恩田陆的小夜子写得比米泽穗信的《冰菓》要好看(不过小夜子结尾收得非常草率而坑爹)。米泽穗信写冰菓第一卷时,毕竟只有23岁;文笔稚嫩,花招简单,人物形象普遍乏味问题显而易见。——而文笔、布局上的花招、人物形象的塑造在米泽穗信成名之后却成为了他的招牌绝活,这不能不说是造化弄人。

  再说冰菓的主线故事:

  冰菓第一卷,其实从本格眼光讲,并不是很合格,能够称道的地方也就是5-9章主线故事的那个留言诡计(类似“临终遗言”),这个谜语质量很高,属于解答起来很通俗易懂,但要破解不怎么简单的那种。私以为和奎因《他生命中最后的女人》以及《X的悲剧》里面那两个临终遗言的质量是同一水平级的。不知道这个谜语是不是米泽穗信首创(因为记忆中似乎有些即视感,好像是新东方的老师讲过),如果是,这可是相当了得的了。

  看来先看小说再看动漫是非常明智的。正如前面几位冰菓吧的童鞋所述,角川喜欢把卖得不好的书丢给京都做成动漫,而京都总是能很好完成任务

  冰菓的动画之强毋庸置疑,因此若是先看的动漫,目测我再看原著没准会摔书(仅限第一卷),即使不摔也可能像《fate zero》那样,辛辛苦苦买了书却束之高阁(老虚主刀的FZ非常紧凑,但FZ的轻小说却很拖沓很喜欢无病呻吟)。——除了蛋挞君和她舅舅,其他几个人物,包括男主折木奉太郎,全部都苍白得很,宛如大号路人甲路人乙。虽然说折木奉太郎故事里给他的定位是灰色的人,一个很不惹人注目不喜欢交往,无比中庸的人。但作为小说的作家,你不能在小说里把主角真写成灰色的人,不能因为角色是不惹人注目、看过忘的人,你就真把他写成不惹人注目、看过忘的人。推理小说名作里,太多太多的凶手是不惹人注目的、看过忘的中庸角色,但这些名作里,凶手的存在感却往往是很强的。

  远的不说,最近两年看的《恶魔的泪珠》里面的“掘墓人”和《燃烧的电缆》里的“驭电人”也是类似折木奉太郎这样的灰色的节能主义者,平时极不惹人注目,就算走在大街上,也不会被人记住相貌。但掘墓人和驭电人却是上两部作品中最能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的角色,这些印象虽说有小说逆转崩坏时呈现的强大诡计的功劳,但更多的是因为作者塑造他们的时候花费的心血。类似的角色还有阿加莎笔下的马普尔小姐(无比中庸的乡村老太婆)、森村诚一《人性的证明》里被戴绿帽子的窝囊废柴小山田武夫、《X的悲剧》里面那位凶手等等,太多太多了。角色性格中庸不是理由,作者欠火候才是真理。

  米泽穗信写这本书的时候是23岁,比我现在还年轻两岁,这个年龄有这等功力我相当佩服。10年后,他以33岁的年龄砍下推理协会奖也丝毫不必惊讶。

  不过尽管如此,终究是出道作,而且打着的旗号是校园青春小说,文笔和叙事明显显得有些稚嫩,人物塑造和各种描写的功力和他后来的作品《寻狗事务所》是没法比的。冰菓第一卷发表于2001年,但折木奉太郎和千反田爱瑠大红大紫却是2011年京都动画放映之后。我入门推理也有6年,相信吧里大部分朋友也同我一样,是冲着动画的鼎鼎大名,而不是因为是米泽穗信的出道作而通过各种渠道了解甚至看了《冰菓》。平心而论,这本作品中,我本以为折木奉太郎和千反田爱瑠的人物形象至少应该比不是以文笔见长的绫辻行人笔下同样被翻拍成动漫的《another》原著要强很多,但结果发现,就主角刻画而言,another原著甚至还做得比冰菓原著(限第一卷前四个故事)出色。

  至于案子,都是小把戏。写得好像是本格的谜面,解答都是极为简单的一分钟破案型,很像两个月前我看的一本推理小说《犯罪界七大奇迹》。不过犯罪界七大奇迹谜团华丽到天上,解答可行性又极低,属于飞得高跌得惨的落差型坑爹作。冰菓由于不是谋杀案,谜团虽然伪造得像本格谜团,但本质上这些谜团属于生活谜团,作者没有像霍尔特在七大奇迹中那样往天上吹,解答可行性又很高,因此落差感不是很强,顶多算是平淡+略失望。

  生活中发生的几率比起其他推理小说(比如谋杀)大得多,但即使真发生了,平时多多观察的人通常是能想通其中原理的。

  吧里去年有两位女生,看了TXT或台版,以“解答坑爹+极度失望”给这本书豆瓣两星或一星的极端评价。这个说一说,《冰菓》如果是名侦探系列的凶杀案短篇,这等程度自然只能给一到两星。不过人家既然没有把谜团往天上吹,又是校园小清新风格,那么不能用衡量阿加莎、卡尔、东野、霍尔特的标准来衡量这一本。打一星怕是有赌气因素在里头。

  前三个故事如果是以我对日常推理的要求来衡量,我最多给三星。最后一个故事虽然质量高不少,而且有个还不错的“临终遗言”,不过它已经是长篇故事的范畴了,我们拿对长篇推理的衡量要求来衡量第四个故事,它依然是中庸的。

  考虑到:1.后面还有五个故事,2.这个米泽23岁写的,3.这本本来就定义为校园清新故事。因此,我也不给更极端的评分,我认为三星是比较中肯的。

  最终评分:

  情节:77(中等略上)

  谜团与诡计:75(字谜遗言诡计有看点,其余日常生活的小谜团意思不大)

  推理与解答:73(推理很短且平淡,解答倒是很不错)

  逆转与意外:77(有逆转有意外,但水平趋于普通)

  文笔和人设:74(文笔不好也不差;吃蛋挞和她舅舅塑造得不错,但也就不错而已,离“传神”距离很大;其余角色包括折木在内,都是基本功程度)

  总评:376

  结论:介于一流下与二流上之间(380以上是一流下,380以下是二流上)

  同分数段的类似作品:九九神咒、云中命案

  《冰菓》读后感(六):青涩而又温馨的校园推理小剧场

  “我很好奇。”

  2001年,当一个名叫米泽穗信的年轻人获得角川学园小说大奖的少年推理小说&恐怖部门奖励赏时,恐怕没有太多人会想到,这部看似平缓、波澜不惊的作品会在之后引发销售狂潮,而米泽穗信这位来自日本岐阜县的小伙子,更是经过数年的厚积薄发之后,一跃成为了日本现今推理小说界的翘楚人物。

  《冰菓》,米泽穗信的出道作,正是这部名字看起来颇有点甜蜜、梦幻感的作品,将米泽引入了推理的三千世界。当初刚刚面世的时候,其实本作并未收到太大的反响,这之后米泽推出的续作《愚者的片尾》也人气平平。然而,随着米泽创作经验的积累,并随着创作其他作品逐渐在推理小说界站稳脚跟之后(先后获得了第60回日本推理作家协会赏候补、第8回本格推理大赏候补、第63回日本推理作家协会赏候补、第10回本格推理大赏候补、第64回日本推理作家协会赏受赏、第11回本格推理大赏候补、第24回山本周五郎赏候补等多个奖项),人们也开始重新审视这个作为其创作原点的系列。之后,他又先后创作了《库特利亚芙卡的排序》、《绕远路的雏人偶》、《两人距离的概算》等数个续篇,使得《冰菓》系列重新回到了人们的视野之中,成为米泽最具有代表性的校园推理系列了。

  比之现行的诸多血液横飞的推理小说,《冰菓》系列可谓“口味清淡”。其中,没有恐怖诡谲的杀人事件,也没有处心积虑的阴谋诡计,更多的时候,是对日常生活中一些让人略存疑虑的小小谜题的解析。这些常人可能不以为意的小小纠结点,在《冰菓》的故事中,都成为了主人公们缓解好奇心的源泉,通过分析各种线索,抽丝剥茧,最终呈现在读者面前的,是虽不惊天动地,却又工整巧妙的真相,或许不见得能让人拍案叫绝,但赚取读者一两个会心微笑,想必亦非难事。

  推理小说剧情是骨架,包袱则是灵魂。《冰菓》的故事,设定在了日本一所相对普通的高中——神山高中里,并且围绕着社团“古籍研究社”展开。写实的背景使得不论是剧情还是包袱都不太可能有什么天马行空的表现,但就是这种看似平淡的写作手法,更能见得作者的工夫与技巧。米泽很擅长从日常生活中发掘灵感,任何角色一个小小的动作,都能成为他推理的源头,他为读者展现的是非常纯粹的推理过程所带来的乐趣,没有夸张的外表,只有单纯的追根溯源的爽快感,可谓另一种意味上的华丽。一场场简单直接的头脑游戏连续上演,让读者应接不暇之余,已经深深地沉迷于遍布谜题的神山高中日常生活之中了。

  虽然推理故事往往不太注重人物的描写,但是作为一部舞台定在学园之中的作品,面对势必数量众多的年轻读者,魅力角色的塑造依旧是很有必要的。米泽从系列的第一集开始,便在这方面颇下苦功。不论是以“我很好奇”为口头禅的好奇心化身女主角千反田爱瑠,还是秉承节能主义却屡屡被拖入事件之中的男主角折木奉太郎,抑或是自称“资料库”,从来只提供建议而不总结结论的福部里志……每个角色的存在感都极其强烈,一言一行均跃然纸上,给人深刻印象。使得读者在读毕故事之后,感慨情节安排巧妙之同时,也会对于各个角色精彩的表现产生深深的代入感。毕竟,本系列虽然主题是推理,但有充裕着一种青春时光独有的青涩与喜悦感,这对于几乎每个经历过学生时代的人来说,都是心有戚戚焉的吧。将青春文学与推理文学加以糅合,也是米泽在创作伊始的一个大胆尝试。

  现在看来,这种尝试十分成功。2012年的动画化,将《冰菓》系列的人气推至了顶点。这部由日本京都动画公司制作的作品,制作阵容华丽异常,一经播出,好评如潮。与作为纯文字作品的小说不同,动画依凭画面与声音这两个媒介,除去剧情本身以外,也非常强调角色本身的卖点。而米泽早在小说原作中就苦心营造的角色魅力此时进一步大放异彩,配合豪华到炫目的声优阵容,再一次证明了当代Mix Media其无可匹敌的感染力。可以说《冰菓》动画的成功,不仅仅是小说本身的成功,也是奉太郎、千反田等一干角色的成功,而这一系列成功的缔造者,自然便是《冰菓》之父——米泽穗信了。

  动画的成功进一步也刺激了小说的销量,截止今年年初为止,原作小说系列的销量已经突破了150万。更有甚者,日渐膨胀的狂热粉丝群之中更是出现了“圣地巡礼”的现象,作为小说中舞台原型的日本岐阜县高山市,近年来迎来了大量的读者观光客,大大刺激了该地的旅游产业。作为Mix Media的末端衍生,这可谓是未期之喜吧。

  如今,《冰菓》的故事依旧在继续,已经功成名就的米泽穗信,其创作手法也较之往日更加成熟。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他所构建的日常之谜,会在以后的日子里,不断地带给我们新的头脑挑战——与惊喜。

  《冰菓》读后感(七):这是一个关于青春的故事

  虽然本作带着推理的标签,其实上并没有多少推理。在推动“节能”少年折木奉太郎去推理的过程中, 千反田爱瑠(吃蛋挞)居功至伟,但是你可以发觉折木越来越主动。作者并没有将推理写的多出彩,在书中被折木的改变所吸引。

  折木和其他处于高中的学生一样,想着摆脱在初中的种种幼稚(中二),却不知道自己想干什么,能干什么,梦想是什么。就和牛姨在银之匙中八轩一样,他们并不知道。八轩是在整个农高中的环境下,发现学业并不是唯一的方向,但是农业真的是他所想要做的吗?加入某种社团,在社团的环境下,大家互相影响对方,有人变成了回忆,有人发现自己的特质在此,找到青春,以此为生。折木恰恰是在吃蛋挞的推动下,发现了自己的特质,他对这种工作得心易手,乐在其中。结果就是,越来越主动,因为这是他现阶段最想要的。

  一个人能够找到自己的特质是多么的幸运,特别是在吃蛋挞的帮助下。去使用它,解决各种各样的难题。这种成就感使“节能”的折木奉太郎越来越不“节能”,在这种情况下,折木成长了。感谢京阿尼,并没有在推理上着墨更多,这种成长的故事,才是让人想看的青春。作者写推理,结果变成这种属于歪打正着,就按这个思路写下去吧。让我们不仅仅能看到折木奉太郎的青春故事继续,也看到吃蛋挞、福部里志和伊原摩耶花的青春故事。

  “我很好奇。”

  《冰菓》读后感(八):原来我也有过“玫瑰色”的青春啊

  今年4月29号那天在去机场的路上和在飞机上读完了 ——校园推理 没有毒药 没有杀人 没有用心险恶的谋财害命 一切都是“玫瑰色”的高中生活 同学们为争取举办文化祭 最后挂名的学生运动领袖“顶罪”退了学 而几十年后 后辈们从蛛丝马迹中寻找到了那时那年的青春痕迹

  这明明也是我十几岁时的生活啊 学校在十月办文化艺术节 大家从秋季学期刚开始就蠢蠢欲动 排练话剧 办校刊 写稿子 为争取多一点活动时间与老师理论 还给校长写抗议信 这些几乎是当时繁重学业下唯一的幸福感来源 我其实很少去回忆初高中生活 甚至有时刻意模糊了记忆 直到工作后两年才勉强承认我的高中生活也是有些“可取之处”值得怀念 但是就这样几个好友在一起破解谜题的单纯校园故事 (我更觉得是故事不是推理)让我有勇气再想起那些日子 我原来也以为自己是“灰色的” 就像折木 但也许我拥有的 一直是“玫瑰色”一样的青春 它曾以微弱的光 照亮过那些无边的夜晚

  《冰菓》读后感(九):释怀“冰菓”的真正涵义

  高一时偶然看到漫画杂志上的2012年的漫画人物排名,女生和男生都是名叫《冰菓》漫画中的主角。从那时起我就对“冰菓”这个名词的涵义有了了解的冲动。

  高二时,在书店看到《冰菓》这本书,刚开始被它阴森的封面吓到。后来我买了这本书,却没有勇气去读。现在读完却在窃笑当时的自己为什么不敢读。

  “冰菓”这个词在书中也有解释,是拆开来拼写的 冰菓=ice candy,然后用ice-cream解释,是I Scream的涵义。唉,几经解释终得结果,真是不轻松啊!

  读完《冰菓》,没什么特别大的感受,就感觉是一群15岁的初中学生无聊的探索罢了。不过折木奉太郎极强的逻辑分析能力真是让人赞叹。在现在这个时代,他应该算是冷酷、慵懒、学霸之类的人。漫画中的千反田爱瑠给人清纯、爱探索、礼貌、知性的印象。在动画中的千反田爱瑠确实清纯可爱,我还保存了几张她的漫画图片,是高一时在电脑上收集的。

  我挺喜欢她的形象的,其实我也是外貌协会的。哈哈

  《冰菓》读后感(十):微剧透短评

  相当精彩的一部小说。虽然这本书翻到最后又会让我意识到这个系列已经融入到了二次元中,但是在这里我还是打算以推理小说的视角去看待这部作品,毕竟,这也是属于“日常之谜”类型的推理小说嘛。

  诡计角度:不存在的。日常之谜难道还指望有某人用钓鱼线之类的小道具在没有恶意的情况下费尽千辛万苦制造密室吗?(滑稽)

  推理角度:本书的主线部分的推理真的是相当精彩,尤其是主角的四人组一起给出自己的假设然后又被依次排除,这一部分的处理也是相当精彩。不过如果让推理不感兴趣的人来看的话,只会觉得看不下去吧(说得好像他们看别的推理能看下去似的(滑稽))。除此之外,还有别的日常谜题,虽然对于真正的推理迷来说,剧中的推理不算很完美,但我们要注意的这是日常生活,剧中人物给出的推理已经是相当贴近我们的生活而且以我们的日常角度而言也算是合情合理了。我认为不必抓着这一点不放(,毕竟硬要这么说的话那么大部分的推理小说就都是不合格的了)。

  人物角度:这里不好意思,因为看完小说就去看了前五集的番,所以现在脑子里都是番剧里的人物了。不过姑且就当成是通用的吧,人物塑造方面也是非常生动(毕竟四人组都是主角嘛,不生动也是不太可能的)。由于这一点可以靠番剧来体会,这里就不多说了。

  情感角度:主线剧情的情感,那种悲伤的氛围,个人感觉番剧的处理要比原作小说要更高一点(毕竟配有画面和BGM的渲染)。不过小说中也是能体会出来的吧,包括主线剧情中的某个人物的情感也好,以及男主对于自己的选择取向的困惑与理解也罢。试着去体会的话,还是会觉得相当有意思的。

  故事角度:一开始故事的节奏很慢,而且给人以单元剧的感觉,不过随着故事的进展,节奏就一下子快了起来,几乎是让人忍不住一口气读完。尤其是当读到最后的时候,发现用于主线剧情中的伏笔早就在前面的各种支线剧情中有意无意地埋下了的时候,这种如同发现了宝藏一般的惊喜感更是让人忍不住拍案叫绝。这就好像是一盘珠子,本来是散落在盘子里的,可是当剧情发展到最后的时候,一点一点地被一根线串了起来,然后不断缩进,最终变成了一根珍珠项链,差不多就是这种感觉吧。而且故事中洋溢的青春活力(尽管男主是没有活力的)更是让人感觉仿佛是年轻了十岁。

  看到这里,真是不由得想要赞叹一句,这大概就是日常之谜的魅力吧。强烈推荐这个系列(想省事可以去看番,不过还是推荐先补完小说再看,不然番剧的进展其实略快(但为什么还会有人嫌这部番节奏慢啊!))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读者发表的读后感】

查看《冰菓》读后感10篇的全部评论>>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