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离离》读后感精选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离离》读后感精选10篇

2018-08-10 04:12:01 作者: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离离》读后感精选10篇

  《离离》是一本由叔炎著作,北京燕山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9.80元,页数:191,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离离》读后感(一):给你唱一支离离的歌

  像叔炎在自序中说的,“隐约、清晰光彩悲痛孤独”,如此复杂各异的情感,难得的是却可以借用离离二字来将它们完美捆绑,淋漓呈现在你我跟前,不矫不作。

  在一个下雨天结束了《离离》的阅读,这与我想象截然不同,应该是一个阳光倾泻的午后秋千上或者是沉浸在月光清香如烟弥漫的晚风中,让情绪因子跟随书去游走去发酵。然而,在这雨季中哪能躲得过下雨天呢,只好顺从。在这漫漫的雨天,窝在房间灯光都是潮湿柔软的,翻书的时候小心翼翼的深怕空气流动打扰到喜静的雨天精灵。就是在这样小心翼翼的心情中,我不经意便被紧紧牵手坠入了每一个与你有关爱情冒险里。

  【爱情的离离我不懂】

  爱情的各种相貌我琢磨不透,也不曾亲身体会,却有幸跟随叔炎的笔墨诗词中目睹了每一种可能的爱与被爱。爱情中的人,带着一种为爱而生的使命感,相比较现代无拘束的爱情,古意的爱情让我看到了爱的另一个横截面。

  “耳畔告郎低语,共郎莫使人知”。在杨师纯携着一支桃花,走进每一个人心里的时候,一位优雅可人女子也走进了他的眼里,可惜他们之间连情都谈不上,只是一夜的雾里看花罢了,让人再无余地感慨美好。后来的后来故地重游时,杨师纯也发出了“为问春风桃李,而今子满芳枝”的无奈叹息。我,看到了爱情的隐约貌。

  “凡心无计奈闲愁。试撚梨花频嗅。”出自诗僧浪子和尚惠洪之手,多情如他,赠给女冠,一卷《黄庭》读罢,本该烟水两忘,清净自持,而她却捻起梨花,放在鼻尖频频嗅着香气,似在寻找春天踪迹,寻找那已失落前尘旧梦。他们心里,都有一座通往红尘的桥,美丽虚幻,望着它,有说不出的无奈与惆怅一种心情,两处闲愁。我,看到了爱情的清晰貌。

  “犹记深宫旧事,那人正睡里,飞近蛾绿。莫似春风,不管盈盈,早与安排金屋。还教一片随波去,又却怨、玉龙哀曲。等恁时、重觅幽香,已入小窗横幅。”人们正常情况下,总是会拥抱梅花的倾世冷艳,遗弃梅枝的残缺风骨。也许,你只有梦一场红楼,唱一曲西厢,才会彻悟到美的残缺。正如爱情,正如断臂的维纳斯雕像,多少人一开始都试图给她续上一臂,结果发现远不如断臂来得美。我与你牵手穿过蔑视的人群,穿过坎坷人生,不计较你的过往,不介意你的残缺,一起看梅枝映窗的美。因为灯在心上,光永远在前方。我,看到了爱情的光彩貌。

  “叶上题诗,千古得佳名···应讶昔时,不得见情人”。一个是柔弱书生,一个是经常抛头露面的歌姬,他们的爱情看上去就像是烟火,是花瓣,给人脆弱感觉。叔炎如是写道。上苍的有意安排,官园里他们俩俩相望,咫尺天涯,如此邂逅之后便钟情彼此。然而无奈现实残酷,没过多久,不知从哪一家冒出一个阔少或老爷,横刀将歌姬夺走。一介书生,无法自救也救不了她,这该是多么大而又深刻绝望。我,看到了爱情的悲痛貌。

  “月到中秋偏莹。乍团圆、早欺我孤影。穿帘共透幕,来寻趁。钩起窗儿,里面故把、灯儿扑烬。”仿佛看见词中哀怨的女子坐在窗前,对着月亮传达她的恨意,月光洒落在她的房前屋后,在一片霜白之中,情愫生起,往事侵袭。也许她经历过一场缠绵悱恻的爱情,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她与意中人都曾向月亮山盟海誓,当时,她只感觉洒下的每一缕月光都那么温柔,那么美满。而如今月光的圆满总是折射出她的不圆满。回想,一次次的祈求,一次次的落空,就这样,愿望照射进来的月光击的粉碎。我,看到了爱情的孤独貌。

  【少女情怀总是诗】

  十七八岁的光景,任如何苦恼思考,总也无法体味到书中爱情的各中滋味。我眼中爱情的形状模糊青涩的,却依稀在〈她在耳边说〉中看到了年少爱情的轮廓。叔炎说在这个世界上,有一个你爱的人,也有一个爱你的人,还有一个属于你的人,也许这就是爱的定理。能和爱的人相伴到老,自然是最完满的人生。可是一番人世间愁苦过后,可能一切都改变了,所爱的人往往不属于自己。能记住的恐怕只剩当时表白和被表白砰然的心跳吧,很佩服词中歌妓,懂得幸福靠自己争取的,不管结果如何,她都有去争取过。而胆怯如我,又或许我喜欢的人始终是我自己,到最后还是变成了无法说出口的话,偶尔想起还是会陷入无尽懊恼中。

  【有人认为好坏都是宿命

  书中的每一段感情都给我一种仓促而又饱满的感觉,想抓却抓不住,有一种深深的宿命感在里边。除了上面提及的章节,还有好多故事好多解读,我无法企及的,等待着每一个你去深深体味,又或者当做一次情感的旅行,在其中会发现自己影子也不一定。

  年岁转换时光打磨脸庞。我想,真实的感情也许仅仅就是白雪皑皑群山之中,一次泪流满面问候,-你好吗?-我很好。

  《离离》读后感(二):文字皮肉思想内容才是骨头,才是灵魂

  汉服践行者 《私家地理编辑 摽有梅

  感动有时,愤怒有时,悲伤有时,兴奋有时,惊喜有时……

  这大概就是我看《离离》的感觉。捧起作者叔炎的这本书,随时会让他制造的情感炸弹引爆神经,尽管之前发出的信号极其微弱,但埋伏其后的一小段文字足以让人翻天覆地

  当然,引爆我的,不是唯美的文字,因为我天生就不是一个喜欢堆砌繁华的人,只是作者对于文章构思实在惊艳贴切一点说,远远不是那些庸俗的百度搜索机所能及的,如我看《云开了》这一篇,就发现,作者信手把一首冷僻的词拈出,仅仅抓住“谁知道,白云锁了,恰有人寻到”这么最后几句来比喻爱情,再结合韩国老电影《我的野蛮女友》,就简单地谈了人应该如何走出爱情阴影主题,取得了意想不到效果。-----------“你越是把自己藏得越深,别人就越对你好奇,又也许出于巧合,恰恰就将你寻到了。缘分,始终是你躲不开的东西,哪怕你将自己的心整天锁在云里雾里。”“他想抚慰她云里的心,他要治愈她的伤。”“听到这一切,她心里的云仿佛开了,牵牛才是她的魂灵。”文章表现了云这个意象,一层层展开,寄寓了他对于爱情的想法:“终究要驱散云雾,因为路还很长。云开了,我们从梦中醒过来。”

  冷僻,证明了作者的博学;说理,又证明了作者的才思。

  文字是皮肉,思想内容是骨头。要想骨子硬朗,就需要有一个好的架构,立意。离离写的是爱情与婚姻的各个侧面,反映现象妙趣横生,各个部分看似散漫,实则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就好像一件汉服上的领、襟、裾、袂、袪、袖、衿、衽、带、系,组合成整体的风韵,才会仪态万千,楚楚动人

  这本深得我心的书,值得分享

  《离离》读后感(三):诗中的故事《离离》

  诗中的故事《离离》

  《离离》里面写的故事都来自中国古诗,而且这些故事都和爱情有关。算起来中国的爱情诗可是蔚为大观,从《诗经》开始,算起来爱情诗占的比重实在是太大。

  没办法,本来诗歌就是属于年轻人的,而在那个年龄中,最美的诗篇就是爱情。爱情本身就是一首诗,那个年龄就是诗一样的年龄,那些诗也都有自己的故事。

  有的是爱,有的是情,有的是思念,有的是性,其实我们说的爱情,具体到每个人,每段故事中,就会发现真是千差万别各不相同,再经过不同诗人处理,也就写出来无数的爱情诗篇,读诗的时候,我们往往并不会想太多,只是记住了那些千百年流传下来的名篇名句,“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可是要是说这些诗句后面有什么故事,那还真不清楚

  作者讲的故事也不仅仅是诗中的内容,也有对作者的了解,对背景的考证,当然也有自己的合理想象,加上自己看法评论,还有自己看过听过的故事在里面。

  最短的那首词是《临江仙》,竟然只有八个字,“杜大中妾,彩凤随鸦”,看了才知道,其实连八个字都没有,杜大中妾是作者,正文只有四个字“彩凤随鸦”,当然《临江仙》这个词牌不仅仅这几个字,是这首词只保留下四个字,是怎么保留的呢,是在一个故事中提到的,这是一个家暴的故事,就因为这四个字,这个杜大中竟然把自己的妾给打死了。这可实在是有点过分了。不过把这四个字放到这里,让人感觉也有点怪,毕竟不是一首完整的诗。还有曹雪芹的《枉凝眉》也加进来了,让人感觉有点乱,也就是说作者选择标准重点不是诗,而是诗带出来的故事了。凡是能讲出故事的才收入其中,至于诗本身的艺术价值品味层次知名度都不再重要了。当然这也不能怨作者,诗本身就很精炼,诗也往往都很写意,很多诗仅仅是写自己的感受,很难在里面找出故事来,那些千百年流传下来的诗,其实多数都没有什么故事可讲的,所以里面有几个特殊例外也可以理解

  作者的故事还是讲得不错的,看了故事以后对原诗的理解自然就更近一步了。

  《离离》读后感(四):绿草中的骸骨

  初始看到书名就忍不住想,啊,一定是讲《诗经》的吧,彼黍离离嘛,或者讲唐诗也有可能,离离原上草嘛,直到看见副标题“那些词,那些事”才醒过味来,说宋词的呀。再翻翻封面,竟然有默默的丢掉的念头。招我烦的不仅是现在说宋词的太多了,就连编辑都主动在内容梗概中梗概这么一句:结合安意如和白落梅的风格……典型的小清新,小忧伤。啊呀呀,年轻人我跟你说不是所有人都觉得他俩写的好的,也不是所有读书人都是看热闹的,你总得给我们科班的留点东西读吧,算了,今天就凑合着看看你吧

  于是,抱着这种大爷今个稀罕你一下的心情一页一页的往后翻,翻了二十几页之后我更忍不住想吐槽的是,汉纸啊,你要学会题目啊,你这样是不照的,范思哲的衣服贴个什么“美丽一百分”的牌子,卖着白菜价格,那也是没人会光顾的,你看看你取的都是什么呀情夜、知足、醋坛、她在耳边说、Q女这都是什么style啊,唉。话虽如此,看完《如此运气》的时候,我小小的震惊了一下。此篇引的是北宋年间的名妓聂胜琼的《鹧鸪天》

  玉惨花愁出凤城,莲花楼下柳青青。尊前一唱阳关曲,别个人人第五程。

  寻好梦,梦难成,有谁知我此时情。枕前泪共阶前雨,隔个窗儿滴到明。

  这阙词的最末一句也算不是特别有名的名句,比及那些因为入选语文必修的古诗文可能稍逊一筹,然而如同蒋捷《虞美人》中的“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一般,近千年前的词语,总还是会因为意切,一举击中有情人心扉

  愈是没有廉耻感的人聚集成社会的时候,就愈加喜欢打着非人的道德大旗来蒙在眼睛上做“遮羞布”,这不禁让人想到古时一位国王赤脚出巡被磕痛后命令全国土地都必须铺上一层牛皮好让人舒适行走的故事,大臣们献上还是您自己用两块牛皮裹着脚的计策不仅成了后世鞋子的滥觞,也让人们对大臣们避免劳民伤财的“义举”赞不绝口。然而正如爱国永远是流氓最后的避难所一样,与其用理智来甄别人生哪些可为那些不可为,不如按照先来后到的顺序简单粗暴制作一堆道德猪笼,将所有自己看不顺眼的,吃不到的都塞进去浸一浸,在根本尊重生命人性的却又偏要假装的朝代里,倘不小心淹死了,也光天化日之下往黄浦江里一抛就好。

  李之问在京城访宿明娼单单这个行为不论按照何种意识形态里真正的道德,都不能以风流或什么来掩饰,然而人生中总是太晚相逢知己,这不是某些个案,也不会因为某种中国式的伪道德就能捂住这种苍凉悲哀,造谣说他不真实。无需感慨聂胜琼的幸运,称颂李之问妻子大度因而拿出体己钱来要丈夫替她赎身。一千年前的人的风华气度,今世恬不知耻用国学赚钱的人是难以理解的,他们会说:这是故作的豁达,是封建男权社会下女性的无奈,甚至被女权运动者中那主张最骇人的一些当做是被男性扭曲了人性与摧残尊严证据。我不是摩门教徒,也毫不支持任何茶壶茶杯教义。然后我确确实实追思那种真实的风度,一个如今叫嚣男女平等国家里是男是女都不会再有的爱才之心,那种丝毫不是为了让谁称颂自己度量以谋求什么的自在健雅。

  同样打动我的,还有关于敦煌曲子词的《醋坛》,言及杜鹃啼血典故的《鸟语断梦》,少时就背得滚瓜烂熟的朱彝尊《高阳台》让作者述说的《瞑目》,翻开书时对作者简介中“淡雅冲和,引经据典,隽语名章,层出不穷”的哂笑已然无存,油然而生一种知音欢喜,何必要以结合谁与谁的风格来做推荐呢,本书的作者,其实早已跳出了那毁人的窠臼。

  从前我读王小波的小说的时候,深深惊诧杂文写的那样犀利毒辣的大汉,竟然写出了《舅舅情人》那样美艳绝伦的结尾,犹如稻香村的绿茶酥让人无法停止回味,无论是“令人窒息”的自行总结,还是“雪白的骸骨端坐在深草之中”的白描,好些年的都使我面对写情感的汉子们作者们悲哀的想,那样的文笔,那样又能洞悉造作的世情又不失悲悯的心又能明了的传达与他人的文笔怕是再也不会出现了,今晚的时间,却意外的被我原本不看好的《离离》拯救,且重逢一种久逝的氤氲,幸甚幸甚

  我说你这个年轻人啊,有前途滴狠哪(请用唐山腔)

  《离离》读后感(五):种种有情,大音无声

  周未用了大半天的时间窝在床上读完了这本解词的《离离》,一叹“换我心,为你心”,二叹“等闲离别易销魂”,种种有情。此书封面极为雅致,青绿封底上印衬玉白兰,清新而香意悠长,让人未读之前便心生好感。作者叔炎从流传好词中精择四十二首,以优美的词句将词的意境寄以娓娓之情而抒发,细细品读,蛮清新。解词,尤其是解情字见长的词,是个不太讨好读者的事。稍不留意过度修饰就变得刻意雕琢;若是穿插太多历史典故,又显掉书袋;或是抒情过甚,又失真;若是个人情绪过重,又流于俗意,缺少共鸣共感,又显矫情;若是太过直白,又不如直接看原词原句,还更多典雅韵味。如今,事多繁杂,有读词的宁静心境不易,衍生解词难得从容,若要解得好,解得又有新意更难。

  叔炎的解词,以解情词为主,有许多词都是第一次才读到。说实话,开篇一首李师纯的艳词就要把人震晕了,这不就是杨师纯的一场舟船画舫艳遇,分明就是***,竟让才子惦念多年。情有种种,亦让人怀疑,倘若全部四十二首解词,解的皆是艳词,那由此的抒情又有多少深浅不同?想来,一说情词,必是风流才子吟风花雪月,但见至情至性;若有不同,也只是情之用词,用心,情字背后故事的深浅浓淡的不同罢了。

  当年初接触诗词时,老爸就告诫,词有靡靡之音,需慎重。在这般叮嘱及刻意引导下,背诵较多的不是婉约词,而多是豪放派,如辛词苏词,再后来才有李清照词和纳兰词。词之靡靡,情之离离。待翻完全书,一如预想,叔炎解词,不在于词本身,不在于断词解句,而着力透析词作背后的故事,挖掘百样才子性情。

  一说爱情。一见钟情的惦记,不光是杨师纯的艳遇,还有风流御史杜牧与小姑娘的十年之约,只是经过十四年等候再次寻访之时,家有少女初长成却已嫁为他人妇。还有陶谷“好因缘,恶因缘”的一段露水因缘。美少年叶元礼被少女思念,临到近前,少女与他却已阴阳两隔。晏几道家道中落,婉丽送别词中,枝枝叶叶,皆是离情。唐代青楼女子崔徽爱上了顺道办差的裴敬中,用情极深,无奈情深不寿。等等等等。多情总被无情恼,还不完的情债。到后来,情字只能一切随缘,变成舍与舍得。

  更多是空有情意,爱而不得之苦。有梧叶题诗,顾况与友人泛舟得一宫中随水飘出一宫怨诗“一人深宫里,年年不见春”,后又有无名书生的禁城题叶“应讶昔时,不得见情人”。人间薄凉情,不如鬼恋。又是一场场欲语还休的文人梦,幻想中倾诉衷情,历经几世几劫不灭。司马槱(yǒu)梦中与女鬼苏小小西陵松柏结同心,司马槱不堪思恋,魂魄随小小同乘画舫而去。梦中相恋的柳梦梅与杜丽娘。

  以叶为媒,以书为媒,还有以月为媒,以花为媒。有这般含蓄的,亦有奔放的表情。张三影张先在“门前有棵红杏树”的指示下走近甜蜜。朱淑真“娇痴不怕人猜,和衣睡倒人怀”。李清照“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相比之下,这些两人世界里脚踏实地的小甜蜜更是让人看得暖心。

  情字里也有罕少的几出喜剧。《玉簪记》里被迫出家的道姑陈妙常与书生潘必正,以思凡诗结缘,继而结情,相思而有果。不幸伦为歌妓的红绡意外被崔府公子崔生所救,结下善缘。才智又全的谭意歌与茶官张正宇,虽有波折,所幸结局亦是圆满。名妓聂胜琼与李之问,也充满柳暗花明的喜欢:不得不送李之问归家时原以为“寻好梦,梦难成”,没想李之问大妇贤淑,竟可妆奁相授赎出聂琼胜,一家琴瑟相和。

  浓墨重彩的爱情,艳情之外,亲情、离情、亡国情更是多些触目惊心的哲思。李煜“别时容易见时难”对故国一言难尽,龚自珍“莫怪怜他,身世依然是落花”对发妻无比怀念,陆游“不是人间偏我老”无奈感叹。。。。“一向年光有限身,等闲离别易销魂”,情字难解,不如就在晏殊“满目山河空念远,不如怜取眼前人”的劝诫声里,结束这场对世间“情”的纠结回顾,不如惜缘,惜情。

  回首《离离》,已是满腔缱绻情。虽情字见长,但也不光是情,还有许多古事和趣事。比如宋微宗时的谐星邢俊臣游戏人间的“物轻情意重,千里送鹅毛”,百般挑战皇权尊严,叔炎赞他“活得本色,活得潇洒”。白日以鬼婉拒的鬼才刘过,让不同时代的香山居士、坡仙苏东坡、林和靖穿越时空,同饮同游。又借刘过对女性包小脚的赞美,聊辜鸿铭的恋脚怪癖,聊文豪以鞋为杯的恶俗,聊李汝珍“以脚比脚”的大快人心。这篇《知足》借古说今,在满篇离离情别别恨之外,一片铿锵有力声。

  从《离离》里看得出作者叔炎涉猎极广,说情二字上,旁征博引,不说中国的各式经典《红楼梦》《旧唐书》《苕溪渔隐丛话》《西清诗话》《狮吼记》等,还引用古希腊传说,日本的《傀儡净琉璃》(木偶戏段子),日本作家樋口一叶的作品《青梅竹马》,《简爱》等,还有影视剧等等,信手拈来为我所用,为解“情”又不拘一格。一点建议:目录上除了大标题,若是再注上相应的词牌和作者名会更易查阅。

  《离离》读后感(六):一碗情感鸡汤

  那些词那些事~~~~真是美妙!情感路上,也曾在江南烟雨里,羡慕一条小船的悠然适意;也曾在滴水屋檐下,羡慕一只风铃的朴素安宁。其实,每一份从容淡泊的背后,都承载着一份重量,这份重量,叫做使命。世间万事万物,都有着各自的使命,也许你是被迫,我是自愿,但我们仍要带上它,赶赴一场人生的春宴。

  这卷书,就是一碗鸡汤,“情漠漠、魂离离”诗情美意扣人心弦。人要尝遍爱的各种滋味,才会真正懂得爱。真爱不会因为你长得美或丑而跟你计较,世上也许没有美丑的绝对标准。在这个世界上,有一个你爱的人,也有一个爱你的人,还有一个属于你的人,也许这就是爱的定理。能和爱的人想伴到老,自然是最完美的人生。漫漫人生路,如果你在花未全开、月未全圆的时候安然止步,放下一切,也许就能看得见,花月的永恒,人情的长久。

  我们身处的这个红尘,有千千万万劫,每一劫都有如恒河沙般的无情与友情。从飞扬到寂寞,从激荡到沉寂,我们只是苦海中的一粒微尘、一朵浪花。悟到断爱去欲的无情,便可以摆脱轮回之苦。然而,我们却执迷不悔地经历千百次轮回,去找到那个人,在红尘的最深处相濡以沫,细水长流。

  倚情难复费沉吟,闲坐中堂弄管音。

  楼上黄昏渐次远,向阳葵子更倾心。

  好书!好词、好句、好篇章,诗意浓浓、情趣横生,古典与现代视角的解读,堪称对爱情与婚姻最美情韵、浪漫的颂歌。

  《离离》读后感(七):清扬婉兮古韵诗魂

  这是我第一次看见孙叔炎的名字,原本以为是位爱好古典文化的女子,却没料想到是位从事于古典文学研究与教育的年轻男性,现在喜好阅读古诗文的人已经不多更何况是位男性。《离离》是叔炎的第一部散文随笔作品,封面暗沉的墨蓝色基调闲适淡雅,仿若古典书卷的韵味,拿在手中一股墨香扑鼻而来,书中的文字清扬婉兮淡雅冲和正与其封面相映衬。

  “离离”二字意为情散落一地拼凑不出原来的样子,诗词背后的故事隐约、清晰、光彩、悲痛、孤独,不同的感觉正好可以用古汉语中的“离离”一词来表达,故以此作为书名。这是一本词集鉴赏,古人云“诗言志”,而词大多言情,爱情是词中不会凋谢的主题。在起初翻看的时候首先看了“还泪”的片段,因为我是《红楼梦》的爱好者,由于个人兴趣先看了叔炎对枉凝眉的解析。看过《红楼梦》的人都知道这个“还泪”的故事,绛珠仙子为了报答神瑛侍者的灌溉之恩化作人形随侍者降于人间,成为林黛玉和贾宝玉,如何还予此等恩情,只能用一生的眼泪还他,所以黛玉的所有都系在了宝玉身上。“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见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前世今生的相遇无论对错终不可避免。叔炎不止叹息了黛玉,又把唐朝的唐衢跟她作比较,这让我有些新意,在描述由爱生恨的心理时,也不忘引用孔子的原话加以佐证,真相的故事里,及时嵌入一段古罗马的典故,使文章增色不少。

  书中选择了部分冷门诗词,封建文人抒写个人爱情的诗词,不像民间诗歌那么直率大胆、热情奔放,而却是深沉含蓄、缠绵悱恻的,感情的深度增加而直爽朴素的色彩淡化。《离离》的独特在于,以现代视角解读爱情与婚姻的各个侧面,文字清新唯美,细腻典型的故事,耳目一新的典故,直指人心,耐人寻味。作者古典文化底蕴可见一斑。

  我们身处红尘俗世之中,情永远是劫。佛说:“断爱去欲”,人却执迷不悟。梦易碎,情难收,所以才造就了如此多的情事,由那些写情高手的笔下记忆那些故事换来现在读者的感叹。这不由得让我想到写相思的圣手李商隐所言:“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欲话心情梦已阑,以诗词诠释爱情的现代作家已经很多,人们所追从的安意如、白落梅、苏缨等个人觉得都太过主观自我,在这一点上孙叔炎显得不那么随意,虽然也许写情不深,但是润如人心,就如叔炎自己所言:“不敢期望人们在书中得到深刻的感悟,权当作一次情感的旅行吧,或许,其中真的有你的影子”。

  《离离》读后感(八):情 渡

  作者:水若禅

  初见《离离》,不禁暗自寻思。离离,有盛多浓密、井然有序、空旷神远、明亮光鲜、清晰分明、悲痛忧伤、孤寂、象声词等等之蕴意。《楚辞•刘向<九叹•思古>》:“曾哀悽欷,心离离兮。”明代唐寅《金粉福地赋》:“碧琐离离,素女窥月中之影;白榆歷歷,青龙伏天上之形。”唐朝白居易《杂兴》诗之一:“东风二月天,春雁正离离。” 看似简洁的双叠词,却有无上精妙的涵义,似朱窗半帘后,离离幽独影,临风兴叹。

  如此灼灼其影的书中,谪居着怎样蔓楚的花之三迭,漫酿怎样月浣的春之积雪?遂生出诗经式的游兴,以一丛琴弦与之相和。

  天光初墨,巷陌如织,或许,该有一阵雨,“‘枕前泪共阶前雨,隔着窗儿滴到明。’她想,不要辜负帘外的雨,最好用一场泪雨来陪衬,才更凄清。”我所思兮谁人知,两心离兮望如一。疼痛一浪紧催一浪,像过不完的雨季,落入深渊,风赶来再续前缘。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一卷“思凡”,“仿佛一枚落叶坚持秋天,一根幽弦执着相思。”凡心春水,生命的暖意是情的千里赋归,伤痕累累终不悔,才生出千古一问,问世间,情为何物?至今无人能答其整貌,多为零落的碎章,痴狂的,何止是春晓的西江月。

  四月杏花怒,五月胭脂桃,六月石榴子,七月合欢树,相从相护的岁月疾逝若昙花,“离恨,像槛外的丛草一样,割尽还生。”大漠不会知道,有一棵树为他天荒;天空不会知道,有一朵云为他泪落。

  “绝情应是多情”。你要如何才能了然,久积的不舍,负气之词原不是初衷。遥想四野翻腾的花浪,而我转身,渐渐离魂,潜藏深海,星夜凉辰。

  春已绝。

  黄梅雨季,荫荫戚戚,凝露于前尘追忆。携手藕花湖上路,缓缓步入“雨爱”。有你的地方,就是海角天涯,何况相约时遇逢的一场雨。雨天生就是情的清媒,更是你我的合欢酒,醉得以眼回眼,以身还身。温情绵缠时,连天路都觉得短,恨不能定格永恒,携手时光之外。

  雨这么快就停歇,烟雾撩起怅然,每一次赴约都可能是最后一见,分别已是无可挽回,刹那芳华,弹指寂灭。落落之霜叶,离离之晚鸿,清秋何以慰,心字已成灰。潮湿的叹息,在每一个雨季里沉沦。

  “而我仍会撑着油纸伞,结着希望,结着向往,在断桥雨巷,与那个人邂逅,至于我们的缘分何时结霜,无暇多想。”“心中的弦间被拨到最高处,又渐渐归于沉寂。”书中的文句,情致深沉,较安意如更深婉,比白落梅更疏放。此等婉凝细腻,而又忧伤温情的句子竟然出自男子的笔端,直至我闭卷,仍然不信。

  世间最难驾驭的情,在他的笔下,在瀚海与深渊间,深入淡出,并未耽溺于情山欲海,而是温婉地将人引入沛然的烟雾,再轻轻地回到曲岸边,隔岸看水如何出。沉沦后的云开,仿若雨后新晴,花叶上光影灼烁,给世间一切美好的情感以——渡。

  《离离》读后感(九):我们怎么谈论诗

  我们怎么谈论诗?这件事我说不好,但我知道不好的谈论方式是什么。我仅以《离离》为例。

  《离离》中的《救美》写了快十页,讲述了崔生和红绡的故事。当然,这个故事也可以是这样的:“唐大历中,有崔生者,其父为显僚,与盖世之勋臣一品者熟。其父使往视一品疾,一品命歌舞妓红绡以匙为崔生进食,又命送崔生出院,二人遂相爱慕。崔生既归,神迷意夺。家有昆仑奴磨勒于月圆夜负崔生入一品宅,与红绡相会,复负崔生与红绡潜出,促成二人结合。”(详见《传奇·昆仑奴》)虽然,叔炎的故事更像是一个小说,但大抵出不去这个范畴。

  我想,我不喜欢这个章节,或许是因为最近这样的写法太多了。无论是安意如的书,还是江湖夜雨的《长安月下红袖香》,大抵都是这个路数。先出一段诗词,然后道一个故事,最后感慨一下悲欢离合。这样的写法既取巧,却也过分轻盈,如果是一旦读者知晓这个故事,那么整篇文章就塌缩成了百度百科。我想,如果是钱钟书再世,也面临着《管锥篇》不及百度的尴尬。

  当然,作者在博闻强识上确实有功底。不管是昆仑奴,还是任社娘,在叔炎的故事里都很有意思。而作为一个诗人,艺术的鉴赏也确实能中西互通,能从古诗词想到西方艺术,感触颇多。然而这种丰满一旦被滥用,那么反而有点不忍。比如《殉情》一段。那一长串的排比。

  “殉情。舜帝南巡苍梧,突然病故。他的两位妃子娥皇和女英闻讯前往,泪洒斑竹,而后投湘江而死。

  殉情。尾生与情人约好在桥下见面,可情人不至,洪水突发,尾生不愿失约,于是紧抱桥柱,直到被淹没。

  殉情。刘兰芝被婆婆赶回娘家,她发誓不再嫁人,但娘家逼迫她改嫁,于是她投水而死。焦仲卿听闻后,在树上自缢身亡。

  殉情,是开在睡上的并蒂莲。”

  当然,如果抛弃这些浮夸,或许有些故事我倒比较喜欢。比如《蚀痕》,讲的是杜大中的小妾由于一句“彩凤随鸦”而丢了性命,比如邢俊臣用“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来嘲笑没有胡须的太监。这里倒能看得有趣和真性情。

  因此,当我翻看完全书时,我总有一种雾里看花的错觉,我分不清那个歪歪着风流才子风流韵事的人,和那个跟我说“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的人是不是同一个人。这种风格的不统一,以至于我也感觉有些真的是作者“妙手偶得之”,有些不过是编辑催稿的急就章。

  当然,什么才是好的谈论诗的方式?或许我们也可以有这么一种排列?

  一是就诗说诗,看看路边摊上的不少盗版书就知道了,只需要翻译翻译词语和句子,说说这首诗的由来,就可以了。这应该算是“编著”,不过我想,谁年幼时没读过这样的书呢?

  二是就诗说古,诗歌里最吸引的是什么?爱情?我想不是。是故事。所以大家喜欢听人说红酥手的故事,错错错、莫莫莫,大家听着就觉得揪心呀,相反,十年生死两茫茫,这个故事就平常了些,当然,不排除有人见诗怀情。

  三是就诗说情,比如于丹老师就很喜欢拿着各种古文当鸡胸肉熬汤,有人说这个不高明,但我们真的需要老学究吗?谁不是捧着个大部头,下面放本推理小说。但是,我觉得于丹老师最好的一点是,她能“同情同景”,于是你就跟着她的感觉走。

  但以上两者容易读多了反胃。

  四是不说诗歌说意境。但这意境二字着实难领会,它或许也是在说古在说情,但是你会有种忽然开阔的感觉,啊,原来可以这么理解。当然,要遇到,还是需要点运气。恰好,我运气常常不是很好。

  《离离》读后感(十):此书无关风月

  读《离离》时,窗外正下着绵延不绝的雨,心情颇为躁动,而手中的书,却让我慢慢安静了下来。我想这就是它带给我的奇迹,在这个躁动不安的城市,它给我安静的力量。

  这本书以感情为脉络,抽丝剥茧般将诗词中的人物情感慢慢解读出来,看似在谈风月,却又直指人心。你看作者的文字,仿佛能看穿自己的心灵。

  我们又何尝不是如那诗词里的人一般,也曾痴痴守望一份真感情。而时间却轻易将人捉弄,很多爱都最后,都只写了开始,不见结局。

  诗词离我们太遥远,隔了时光看过去,只是似曾相识罢了。而疏炎却将它们拉进我们的生活,让你我都明白,那些诗词讲述的不仅仅是词人的人生轨迹,就连我们这些现代人也能看出自己的灵魂。

  看他的书,非常适合听一些古典的曲子。伴随着音乐,再看他的文字,仿佛书中的词人都鲜活的站在你的面前。

  他们都是你我人生经历的一段过程,无论是初恋的甜美,还是热恋的芬芳,你从他的书本里,都能看到若隐若现的影子。

  我知道,叔炎能做到这些,他的写作功底一定是非常深厚的。可惜的是我未曾能与他见面,只能远远欣赏着。

  有一次与网友聊天,对方刚好对叔炎有一些了解,告诉我《离离》这本书并非是作者千辛万苦在写出来的成果,而是信手就拈来的心灵感悟。我居然不相信,我以为这些文字,定是他呕心沥血才得以展现在你我面前的结晶。

  网友说,疏炎本身就是一个学者,阅读诗词自是幼年起就养成的一种习惯。所以《离离》的完成,可以当做他对诗词的一种总结。

  书到用时方恨少,这句话好像成为每个热爱创作的人最常见的心态,但叔炎却字字珠玑、这样的文字功底,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

  我忽然想起陆游在即将去世前写给儿子的一首诗,最后四句诗昂我记忆犹新:诗为六艺一,岂用资狡狯?汝果欲学诗,工夫在诗外。

  这句话拿来给叔炎用,一定也不为过。我相信他并不为写书而研究诗词,而是对诗词的发展和词人的生活有了深厚的了解。他所下的工夫,早就超出了诗词的范围。

  他对诗词的解读,非常有趣,这与千篇一律的书有所不同。比如他在解读张先的《更漏子》时,他这样写道:在这个世界上,有一个你爱的人,也有一个爱你的人,还有一个属于你的人,也许这就是爱的定理。能和爱的人相伴到老,自然是最完满的人生。然而许多人并不如愿,他们有一番流水落花的惆怅,一场惊涛骇浪的挣扎,等到一切过去后,心就趋于平淡了,他们渐渐醒悟,所爱的人往往不属于自己。可还有一个人藏在你记忆深处,她爱你。当你在夜阑人静的时候,会不经意的想起她,想起她当初的表白。不管你拒绝与否,她对你的表白,是你尝到的一口突兀的甜蜜。

  这类的写作手法,是他在全文中都运用到的。他并不炒作学问,也不单纯讲词,而是将词里的感情用现代语言进行另一种演绎,这正是 我喜欢并欣赏的方式。

  他的文字美如画卷、情深意长。或许你能从这本书中看到另外一个自己,那个你正期望着情深义重。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