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永远热泪盈眶读后感精选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永远热泪盈眶读后感精选10篇

2018-08-10 04:40:02 作者: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永远热泪盈眶读后感精选10篇

  《永远热泪盈眶》是一本由翩翩著作,江苏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2.80元,页数:240,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永远热泪盈眶》读后感(一):这个时代也在长大,可并没有长成你我都热爱模样……

  文/x-y-t

  你又会不会在无数个,走过陌生异乡日子,在一个人黑夜忽然就没理由的想哭泣?

  当你的梦想被重击,因为陌生人的一句鼓励而想哭,

  当你终于牵到了心爱的人的手,因为清晨喝到他煮的白粥而想哭,

  当父母苍老声音电话传来,因为自己无法尽孝而想哭,

  当你追赶着发动的公交,在地铁摇摇欲坠,像僵尸跟随着拥挤人流挪动着步子,而想哭,

  当你因为无手可握,无屋可住,当你只有一个叫理想东西,牵着你的影子,而想哭.

  当你眼见着自己从十几岁吟诗写情书踢球穿白裙爱笑爱闹的少年少女,而变成一个麻木算计,有苦也要紧嘴唇不说,穿西装领带,像交换公式一样交换着身份标签的麻木庸常的成年人。当你渐渐发现这个世界已经习惯包装背景,而无人脉圆滑不懂臧否与吹嘘的你,根本不适于这个掺假才能受益的社会,你会不会为自己的真诚老实而哭泣?

  你会不会觉得,你所有热爱的,都在被你讨厌的所践踏,而你站在它们的尸体面前毫无办法,你会不会厌倦,你正慢慢变成了一个自己最不爱的样子,而你必须说服自己,去接受这种蜕变,因为这就是成熟代价。      

  你会不会想哭?会不会在梦想被夭折,在要戴上种种面具,才能金刚不坏的现实里,在朋友们的渐渐疏远,在买不起房子,随处可栖,又随处无栖的日子里想哭泣?

  你会不会想搀回那个洁白的,在作文本上手写梦想的少年,你会不会想告诉他:你看,站在你面前的我,这个不爱笑的老皱着眉头的耷拉着肩膀成年人,才是你长大的模样,时光抽屉都是骗人的,大雄没有当作家而是当了卡车司机,因为当一名有良知的作家的梦想是这么的荒谬不可及。

  2000年后的社会人人都在歌颂梦想,可新闻里都是弑妻杀子年轻人提着行李箱无处可归的消息真相在被一次次歪曲和谬传后真假难辨,你追寻这些又有何意义呢?

  真相并不能为你带来一日三餐车子房子票子,只会让你锥心失眠。      

  你看这个时代也在长大,像你一样的慢慢长大,可并没有长成你我都热爱的模样……

  《永远热泪盈眶》读后感(二):与内容相比,我更喜欢标题

  永远热泪盈眶——致所有永不妥协于世俗年轻人,这本书是无意中在网上看到的,从看到到决定买这本书不到十分钟,就是因为被它的标题和封面所吸引。

  买到之后,大概翻一下,感觉还是很不错的,排版挺好的,有很多插图,每页的文字也不多,看起来比较舒服

  可是细读起来,就感觉有些许失望。书中大部分内容感觉都在写作者自己的各种小感动,我没有她的经历,没有她的思维,所以大多数情况,感动不了我,反而有点无病呻吟堆砌文字的嫌疑

  有人把这种文字叫做“鸡汤文”,前几天刚好有人问我,为什么那么多人喜欢看鸡汤文,我随口说了句:“因为无聊呗。”后来想想,以前我也有喜欢过这类文字,难道当初真的只是无聊?答案并非如此。这种文字的确能给人一些小感动,如果你能够设身处地地按照作者所要表达方式去想。但是如果你用一种冷酷的,或者说客观冷静眼光去看,就会发现这种文字除了能给容易感动的人一点小感动之外,再没有别的用处

  以前给朋友看一个自己当时很喜欢的MV,结果被他说为很狗血,当时还很不高兴,现在想想,朋友的评价的确也不是不无道理

  如果是刚上大学,或者说如果是一年之前,我可能会真的很喜欢这本书,可是这一年之中经历了很多,突然觉得自己老了,已经过了那种容易被打动的年龄。也许我已经不再是作者所说的那一类“不妥协于世俗的年轻人”,我不能总是沉浸自己的小感动小感情里,而忽视“世俗”要求我要做的事情。我不觉得这是一种妥协,反而是一种成长。前段时间看到过一句话,如果所有人都去流浪去追寻自己所谓的理想,这个社会,这个世界将会变成怎样,谁来承担对这个社会,这个世界所应有的责任

  《永远热泪盈眶》读后感(三):书摘有趣主义

  备注支离破碎的摘录一些文字肯定破坏文章整体性,但是这个部分对自己而言比较重要,就摘了。

  1、【做个有趣的人】

  我认识一些人,你和她们聊天,绝对不会想超过十分钟。因为每次和她们聊着聊着,你就会传染上悲观厚重情绪:比如你本来和她聊两性的思维问题呢,她就会说她家男友是怎样怎样负她的;你想和她们扯下地理历史,她们会告诉你巷子口第三家店铺老板是多么腌臜龌龊……反正在她们的意识里,整个世界都是和自己作对的、充满危险的。她们常常会叹气、皱眉、咬牙切齿,做出双手交叉抱着手臂的防备姿势长吁短叹,把你的心情搞得很糟糕

  【所有有趣的事情,在她们的讲述里都会变成一次陷害。】

  有些话题,其实换个角度并没那么糟糕:比如下大雨了,你没带伞淋了湿透,你可以去反思下自己没带伞的原因,这样下次也给自己提个醒。可她们不会,她们会抱怨,抱怨雨水多大,路人冷漠,都没人借给自己伞,内心无助,路况多不好。但同样的话题若换成一个有趣的人来讲述,她会挥舞着胳臂幅度很大,像马戏团小丑故意引你发笑似的揩把雨水:“今儿个咱给淋成落汤鸡了啊,哈哈哈哈,不过没带伞在雨水里走也像《雨中曲》一样挺浪漫呢。”她还会和你聊聊这部电影,最后你们的话题会扩充成一次艺术之旅,结束很轻松

  【换个角度,生活可以充满色彩轻松。】

  我在生活里,会提醒自己做个有趣的人。我会把自己身上发生的所有倒霉的事情讲得特好笑

  2、【戏谑和自嘲是一种本领。我们要把全部心思都用在怎么让自己活得更好上面】

  人生在世,谁都有那么些不快的事情,可如果你把这些都当做是一次好玩的历险,讲给那些也同样需要快乐刺激的人,就会活得特有滋有味

  这世上没有处理不好的关系,只要你爱笑,真诚,将心比心对待他人。试想下没有人愿意听一个人重复地抱怨自己多累多烦躁不幸

  我们要把全部心思都用在怎么让自己活得更好上面,而不是匀出时间去听别人的悲观沉重——痛苦是会传染的。

  3、【把所有的不幸都总结成下一次的求生经验

  我会对马路牙上的狗学猫叫,对野猫学狗叫让它们摸不着头脑追着我的自行车吠叫;会骑在树上抱着树摇果子,叫朋友把我的长裤绑个结兜果子;会捋起裤脚下河摸鱼,会卷起报纸在呼啸而过的风声里喊“××我爱你!”;会在摔倒在泥巴里时哈哈哈哈地大笑;会和黑人PK街舞;会在百余人的圈子里搂着陌生的男孩跳伦巴或恰恰;会用鸡蛋壳做不倒翁,带一把口琴和豁牙的没心没肺的笑容天下,会把所有的不幸概率都总结成下一次的求生经验……把所有的小麻烦都讲成小笑话,把每一个碰到的人,都当朋友去相处,当着自娱自乐屌丝,天塌下来也当棉花被盖着。做事做人都好玩点儿,你也会更快乐。

  4、【活着的意义】

  太多太多这样的故事了,哀伤、无助、血淋淋,可因为伤害你的,恰是你最亲最近的人——父母、爱人、朋友,所以不知怎么应对

  我只能告诉他们,这个世界没有这么的残酷,善与恶只在一转念之间。我可以有无数的理由结束我的生命,但只有一个理由继续坚持下去,那就是活着,去找到可能性

  5、【噩梦般的经历有它存在的意义】

  朋友在深夜给我回信:很多时候,会有一些像噩梦的事情发生,让我们经历。我们也会因这些事而痛苦,这些都很糟糕。

  但是换个角度,我们至少有生命,有经历,我们学会爱人,然后得到别人的爱,或许只有这样,生活的意义才更充实

  我们的另一半一生要换好几次,但总要选择好的人跟我们互相扶持走完一段或长或短的路。小时候可能是爸爸妈妈,爷爷奶奶,长大了可能是朋友,之后是丈夫孩子。这些可能也伴随着好的,不好的,给我们新的希望或失望。

  向着阳光走看见的都是温暖

  6、【你是笑着死,还是哭着死,有哪些人会真正在意?】

  人只有一辈子,不论你是笑着死,还是哭着死,是公之于众地死还是悄悄地死,真正会在意的人,所剩无几,包括你的父母。

  而那些为你痛苦和魂不守舍的人,也不会难过几天的,你会变成一幅黑白照,悬挂在墙壁上,然后慢慢褪色,会变成尸骨,被虫子啮咬,你会变成一个猎奇的新闻素材,最多被人讨论两天后,就会被幸存者奔波忙碌的生活给遗忘

  我们的生命,从来不是为了给谁以痛击和悔恨,或教训证明。而是尽量地安慰自己,如果我明天就这样走了,至少我今天活得合心意。最悲惨的——莫过于你结束了自己,却发现你的结束对这个世界一点影响都没有。世界依旧热闹,新闻照样花哨,而你的伤感,哪怕下生轮回,也未减一分。

  《永远热泪盈眶》读后感(四):梦想就像年龄 你越在意来的越快

  和没头脑也很高兴的相识,是一位编辑用了我一篇文章,可是署名是她的,她坦率而没有一丝别扭的跟我说了这件事。从那个时候起,我就开始关注她的文章,刚开始的原因,是我想编辑会弄错,应该是我们俩文风相似吧。作为年纪相当,又都是女孩子的我们来说,应该差不多

  可是看她的文章多了,渐渐发现,我们其实差距非常大。我很少离开家,她却独自走过了很多的岁月。我的一切按部就班,读书、恋爱结婚。而她不妥协于世俗,做了很多我们想做不敢做的事。我极重家庭,怕寂寞爱热闹,而她独立勇敢的承担一切。

  很多时候,我羡慕她。一个敢于背起背包远行,一定是个内心强大的人。怀着这样的心情,我开始读这本书,随着书的推进,我也看到了她经历的这些我不知道,或许一生都不会碰到的人和事,而这些鲜活的人和事却都成了她的财富

  而她在经历了这么多坎坷之后,还在坚守着自己的梦想。忘了在那部电影里面看的台词“这世界上有一样东西,你不用追求就能够得到,就是年龄。”梦想就像年龄 你越在意来的越快,而在你不再重视之后,他也会随风逝去。

  希望她也能像每个热爱生命的人一样,活的愉快而充实。

  《永远热泪盈眶》读后感(五):心存理想主义 勇敢面对现实

  第一次知道翩翩是读《世界这么大 还是遇见你》,她写了一篇《闻香识人》。读完之后,觉得这个作者真厉害,可以随便看穿一个人。还以为她学过看相。

  直到读过她的《永远热泪盈眶》,我才知道原因。原来她走过了太多的地方,见过了太多的人。见多了,自然知道猜得出他们的大概职业大体性格。我特别佩服这样一个能到处流浪的女生。在我接触女性朋友中,她们给我的印象就是希望找个靠谱男人,找个稳定工作,结婚,生孩子。我和几个女性朋友一起聊天的时候,她们谈话内容总离不开男人、孩子。也许绝大部分女生都是追求安逸的生活。即使她们有流浪的梦想,在现实面前,她们也退缩了。流浪的勇气,不是人人拥有

  我不能轻易评判别人的对错,因为,她们生活经历不是我们拥有的。如果我们拥有同样的人生经历,说不定我们还不如她们。让我们宽容的去对待别人。尽管翩翩文章中有太多的悲观因素。直面现实中的不公阴暗,也拥抱现实中的温暖瞬间。我们需要这样的人,需要翩翩这样的人去给我们发掘人世沧桑。有些人活了一辈子,圆滑的去对待这个世界,顺着这个世界走,却忘了怎样去认识世界。

  但是,翩翩,我还是希望你去乐观的面对这个世界。尽管这个世界有种种不是,有千万般的残酷,我们要去乐观的去面对这些。因为只有世界拥有了错,我们才知道对的珍贵。让我们坚守那份对,那份世界依旧美丽的理想主义。

  《永远热泪盈眶》读后感(六):我祈祷有一颗透明心灵和一双会流泪的眼睛

  上次在半山上和姜先生聊天的时候说:我循规蹈矩地过了半辈子的二分之一的日子,在读书的时候认真读书,在工作的时候努力的工作,也在发呆的时候绝不分神。没有挂过科,没有早过恋,没有忤逆于师长父母,青春的日子过的安全而平谈。

  半山腰风景极好:鸟鸣风轻、翠竹高杉。还有一片墓地

  我说,我有些后悔日子是那样过来的。不过,还好,在那么单调的几十年里,幸好我是一个有梦的小孩。说完这些的时候,看着这一排排的在青山绿水下的坟地,突然就想了翩翩。

  她在豆瓣一群文学人中,并出不是最出色的,无论是文笔还是长相,却是最特别的。出生草原,走遍大江南北,未打算在一个城市长留。中途退学,恋爱好几场,也曾轰轰烈烈。而这一切的标签,我都不曾在意,我只看重她的真实与勇敢。

  翩翩在她的《永远热泪盈眶》的最后一页的最后一行说:你还年轻吗?你还有梦吗?

  第一次看到这句话是在豆瓣,当时觉得这种文艺式的提问总显得矫情。而这一次,在看白纸黑上看到这几个字,却有一种触目惊心的撼动。

  不知道从什么时开始,我有了一个口头禅:到了这个年纪。

  是的,到了这个年纪。到一个开始觉得轰轰烈烈不如平静的年纪,到了一个几乎快忘记梦想的年纪。

  我是在一次去厦门的长途车上看完这本书的。

  从深圳到厦门近7个小时间里,车子一直在黑夜里穿行,偶尔经过灯光闪烁的城市。我在摇晃的汽车看到翩翩从北京写到广州,从爱意绵绵说到各奔东西。她说:爱会一脚踏空,也会生老病死。她说:年岁渐长,我希望自己可以越来越成熟,而不是越来越世故。哭就尽情尽兴,笑就仰天长嚎,工作就俯下身段, 恋爱就抛弃芥蒂,对喜欢的人趁着好时光,尽情地告白。

  这样的肆意洒脱,对于我这个“听话”的人来说,是多么的醍醐灌顶。在那一刻,我突然就觉得,这样一次,我独自走过长长的路,去看久违的风景,是去见想见的人,去听一场青春的演唱会,这是一件如此理直气壮的事。

  那些曾经被教育的,要坚强,不要哭,要顺应时代潮流,然后,就“活到了这个年纪。理想无数次被扭曲为:找个钱多的工作守着,找个好人嫁着,混个舒服的日子呆着。。。。。。。跟同事争着,和同学比着,被自己虐着。

  可是,你还年轻吗?你还有梦吗?

  我第三次看到这句话的时候是在一个崔健的演唱的视频上,他歇斯底里的问大家:你们还年轻吗?你们还有梦吗?那第一排的大叔大爷们热泪奔洒地回应:我们还有梦。

  可是,我也还年轻呀,我也还有梦啊。

  我带着翩翩的书,站在五月天厦门演唱会的现场,听着阿信大声地唱:

  我没有任何天分 我却有梦的天真

  我是傻不是蠢 我将会证明用我的一生

  我如果有梦有没有错

  错过才会更加明白明白坚持是什么

  我如果有梦梦要够疯

  够疯才能变成英雄

  总会有一篇我的传说

  《永远热泪盈眶》读后感(七):三点建议

  关于作者,几乎是三年前我来豆瓣关注的第一人,第一次看到她的文章,就被其细腻的感情和扎实的文字功底所打动到,换了几次马甲号,都还是会选择先去关注她,读到好文章也是经常发链接推荐朋友去看。所以这次出书本人是特别期待的,由于本人在国外买不到,就先买了两本送了朋友,而自己是在豆瓣付费阅读。

  花了两个小时看完了这本书,说说自己的看法。说实话,这本书还是于我想象有点差距。

  首先,我以为这会是本由翩翩新创作的书,而不是摘选日记的文章组合成的书,对于我这种老友邻,其中大部分的文章都已经看过,所以阅读时没有感到一点新鲜感,多少有些失望。

  其二,关于章节选择。读完序之后,觉得这本书的基本定位应该是帮助青年找回梦想类的,但其中爱情方面和其他无关的杂谈太多,于主题并无太大关系,只有最后又突然回到了主题,感觉就像一个小孩刚开始立了个宏大的大志向,突然又左顾右盼,低下身子玩起了石子,终于发现天快黑了,又马上站起来目眺远方。可能就是因为我说的第一条原因,这本书是摘选老日记的文章,他们最初所写的文章基调不一样,而生硬的将他们组合成一本书的话,整体就不太协调。

  其三,文字。我很喜欢翩翩的文字,朴实却又不失精彩,总是能够犀利的一针见血,可能原来读日记是几天才看一次,所以没有感到他人说的矫情。而这次一下全部聚集到一本书里,200多页,读到最后感觉文字确实太矫揉造作,味如嚼蜡,看到一段段排比,一段段细腻的小感动描写,只一眼扫了过去。

  总体来说这本书还不错,对于是作者第一次出书,多给些建议和鼓励吧

  《永远热泪盈眶》读后感(八):是否是因为我的期望值太高?!

  写在最前面。

  有关键情节情节透露,未看过的,慎入。

  在看这本书之前,先看了翩翩在豆瓣上的一篇文章名叫“那些在深夜恸哭的人们……”文章越往下越看不下去,不是说写得太难看才看不下去,而是,太真实。这个姑娘有勇气将自己的伤疤撕开有胆量直面血淋淋的伤口,我没她那么勇敢。那篇文章真好,比起这本书里的任何一篇文章都好。其实这本书写的真的一般,措辞结构刻意营造出让人看不懂的意境。我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此书在被送去审批时被点名审查的原因,使得我原本期待中想看到的真实落了空,反倒看到了一大堆生涩难懂的词句,看着好累。

  拿她自序里的第一段话说起吧。“如果你想拾起信念,我建议你先从书的最后一章看起。如果你想直面现实,那你可以从第一页翻起。”

  我翻开最后一章。最后一章标题是:“忠于梦想、梦想不死”。第一篇文章《你还年轻嘛?你还有梦吗?》这是崔健在草莓音乐节舞台上声嘶力竭问台下观众的一句话。这篇文章的第一部分是讲崔健对在那个时代喜欢过他的那些人的影响包括作者。中心思想:“如果你不蹲一次,你永远不知道这次站起来——对你这么重要”。第二部分讲魔岩三杰为坚持自己内心对音乐的想法,而被现实逼迫到落魄的地步。第三部分讲八零后变老了……之后呢,这篇文章你想讲什么,想表达什么?我想找到答案,找到那个关于“信仰”、关于“梦想”的答案,可答案呢?我没发现。第三部分的最后一段完全可以去掉。全文在“那是怎样的迷茫不安的年纪呢?”就可以结束。后面突然来一个“有一阵子……”最后以“青春像洗过脸的水,呼啦一下泼在脚底上,蒸发在空气里……”这段话与你文章的标题的含义有半点关系么?!喔,对了,作者在自序里还说道:“令我难受的,不是一个激情鼎盛时代已散去,而是上万名年轻人统一口径的答复:‘我还年轻,但我的梦想死了……’”可能你就是想用魔岩三杰的列子,用最后一段文字证明“我的梦想死了……”这样一个所谓的事实……

  “自说自话”似乎是微博语录。每一小段单独成意。出于个人喜好,我不喜欢这种给意见式的文字,看多了我会有强烈的抵触感。我始终认为文学的作用不在于它能够指引你找到目标,能够明确的告诉如何去预测未来,它只负责给你提点,只是一点提示点到为止,在大方向上给出看法与建议,剩下的就看读者自己的悟性。那些能够明确告诉你如何做可以达到某某目标,如何做就可以月赚几万的文章不是文学,是成功学。且看了几段,很多的观点我都不赞同。作罢,不再阅读。

  从第一章说起,“直面现实”。

  前言《温柔的匕首》里说道:曾有一个读者这样评价过我的文字,她说,我喜欢看你的文字,因为真实。可我也害怕看,因为太真实。就为这句话,我迫不及待地想跳过下面两百多字的“废话”直接去看后面的“真实”。

  第一篇《这个时代教会我的事儿》主要说了作者不喜欢大都市的繁华而喜欢农家小院的安静与惬意,那种为了经济发展而放弃土生土长环境的惋惜溢满字里行间。可你能不能不矫情。最后竟然来了句:终懂那句话——“我们都会变成我们最讨厌的那些人”……我还能说什么,我要申明这本书不是《致青春》之后出的。还有:“在我出去后,我就没想过或者回来。在我爱上你之后,我就没想过我还是过去的我,因为是你——让我长出了新的生命,而你爱的,趋势过去和你打招呼的我。你是我手中被风呼唤的草种,却被这个时代的意义击落……我违心,你为难。你诚心,我为难。”你这又是想说什么,和主题相关么?

  第二篇《有些心痛,就像缺齿》说得是,我是个很冷血的人,对于爱我的人给予自己的一切都认为是理所当然,认为即使我不珍惜你们,你们仍旧会不为所求的陪在我身边。但是,事实难料,我的“理所当然”“不珍惜”让你们最终还是选择离开了我,我开始后悔……什么啊,写下这些我发现“又跑题了?!”作者写道:“那些转为空号的号码,我才知道,我真的,真的,彻底底把你们弄丢了……我不能想拼拼图一样,再把你们寻找回来,因为我知道我们都有些什么东西变了……离开你,是希望新的拐杖出现在你身边,我只能这样安慰自己,并且理性地说服自己,若不联系,就会失……不企图你们会记我多久,但当想起我,请微笑……”是不是有些前言不搭后语的感觉,明明是自己把别人弄丢,最后却反过来说“离开你,离开你,是希望新的拐杖出现在你身边,我只能这样安慰自己,并且理性地说服自己,若不联系,就会失”……你是不是有点——“自恋”?

  接下来两篇文章还不错,至少没跑题。说的都是自己如何与人相处的方法及如何“识人”的技巧。内容一般般吧,没有什么可值得炫耀的。若一个在社会上混了很久这点与人相处的技巧还没有的话,那只能说明这个人太“笨”了。作者极力想证明自己对于未来对于人性有了判断且这些判断都是准确地深刻地的这种想法,可惜的是,不够深入。

  “爱情的底色”。写情情爱爱的文章没什么不好,爱情本来就是无聊生活的一种调剂品嘛。问题还是,你都写了些什么。第一篇“曾经有个他为你一生白发”说的是两个在一起的人要学会彼此珍惜。内容与标题似乎有那么点联系,还可以吧……第二篇“我沉默是怕你无言以对”。开头第一句话我就非常反感“沉默的女人是冰冻住的火山。沉默的女人是无枝可依的小鸟。沉默的女人是落水的狗,被冷水呛着,还要挣出一条活路。沉默的女人固守着一个城池的沉默,只是为了一份自尊……”沉默的女人,沉默的女人,沉默的女人……扯吧,你就扯吧,仿佛你遇到过天下所有女人似得。

  写了这么多再回头看看作者自序里的话:如果你想直面现实,那你可以从第一页翻起。这么字数的文字下来,你有看到什么现实么?什么残酷到目不忍视的现实吗?好像没有吧。

  我想问句:你是不是搞错了什么?这是书里其中一篇文章的标题。借用豆瓣上某家伙的评论:“我觉得里面的文风都太心灵鸡汤语言文字里透露着一种二逼范,就像初中生小孩儿想学着写龙应台?”

  为了这本书我足足等了小半月因为这还把当当从头到尾鄙视个遍;为了拿着本书,我逃了一下午的课,换了一趟公交车从此郊区赶到彼郊区,花了整整两个半小时才拿到它。

  结果是,我花了两个晚上的时间写了2400字的抱怨文章,真的是……期望越大失望越大……

  《永远热泪盈眶》读后感(九):每个人的想法都不一样

  看书这本书,我只想说,每个人的想法都不一样,每个人都想别人按照自己的想法来行事,于是,就出现了聚众,理想一致的,就聚集在一起,为这个团体的理想进行宣传,进行播种。于是,慢慢的,就产生了革命。

  看书这本书,我只想说,每个人的想法都不一样,每个人都想别人按照自己的想法来行事,于是,就出现了聚众,理想一致的,就聚集在一起,为这个团体的理想进行宣传,进行播种。于是,慢慢的,就产生了革命。

  《永远热泪盈眶》读后感(十):有些文字,是不适合当书来写的

  开敲之前一直在想自己要不要来写这个页面的第一个差评,但是好歹面对的是一个热泪盈眶的友邻,还是开写吧,搞新闻的讲求的就是观点的平衡,读完书以后,看着书评一系列全是五星党觉得还是出来敲点东西搞搞平衡,也显得真实吧。

  我大概花了两天失眠的时间+等饭时间读完了这本书的电子版,纸质版实在太贵,就算没头脑再怎么在广播里面说纸质好,但是我们这些穷学生还是留着这三十多块钱吃三碗牛肉粿条吧。

  但是友邻,我在你的书出来的时候就表示想读了!看到你截图说自己的书上当当首页的时候我真为你高兴。那时,这本书豆瓣评分9.7,书评那里只有来自图书编辑冯雪的一篇序和文摘《你还年轻吗?你还有梦吗?》我看了真他妈热泪盈眶了。

  虽然十块钱不贵,但是和6块钱的《悲惨世界》、何光沪老师3.3的《三十功名尘与土》相比,还是特别贵了。但是想想好歹是正能量友邻,而且评分如此之高,还是买一本吧。

  当时还是谨慎的,买了一本试读了一下,内容很少,只有两篇序,一篇是书评里面的《晴雨江湖,随处可栖》,一篇是作者的自序。写的都很好,尤其是作者自己的序,引起我相当大的共鸣。

  在这个社会上保持个性得又真实的活着真的太难,见到一个遥远的同袍,怎能不冲过去抱一下。作者有着相对众人来说独特的背景,在新疆长大、退学、独立而【疼痛】的活着……这些关键词,实在是很触动。

  我很喜欢没头脑在豆瓣上写过的东西,关注她是读了《穷不是你诡辩犯罪的理由》,真的字字入心,关注了以后陆陆续续的看了她之前写的很多很多文章,真的觉得这个人(不好意思说女孩,因为我实在小她太多)真的好真实,好正义,好善良,好有上进心……我把一切我能想到的好形容词加了“好”都不能形容出我对她的喜爱。有时候看她偶尔发的广播说自己开始离电脑越来越远,趴在床上随便看点什么就过了一天的时候我特别羡慕。那段时间我连看二十分钟的书都要斤斤计较,随时拿着微博在刷,想了很久打算休学,也不过只是想要强迫自己离网络远一点,读一点哲学宗教文学和诗。……额,其实写这么一段我只是想说我是真·粉丝。

  读完了这本书以后我马上想到了连岳的《小岛》。我上大学之前一直是《城市画报》的忠实粉丝,每个月一篇连岳的文字读的很有味道。还记得《Lucy With Diamond in the Sky》,我在高三一个午休时候读完了所有,津津有味做了一个美丽的梦。然而,在《小岛》里面在读到它的时候,我只想说“当时我为什么会喜欢上这篇文章。”

  而读《永远热泪盈眶》,尤其Chapter2、3的时候,真的快要被矫情的死过去了,这完全不像没头脑的文字。原来读她豆瓣日志的时候觉得她一点儿都不小清新,她看过了许多的故事,经历了许多,永远在写别人的故事,我想她一定做过记者。

  但是在这本书里,大量的篇幅在讲恋爱的道理,其实也不是讲道理吧,就是用了许多的排比抒发着一件小事的感动……

  for了个example:

  《我沉默是怕你无以应对》

  “沉默的女人是冰冻住的火山。

  沉默的女人是无枝可依的小鸟。

  沉默的女人是落水的狗,被冷水呛着,还要挣出一条活路。

  沉默的女人……

  沉默的女人……

  沉默的女人……

  ………………

  不管你信或不信,女人最终的归宿,都是爱情,不是事业。男人和女人不同,若是***,男人可以真的只把这一晚的缱绻温柔当做肉体的摩擦,可女人不同,女人掀起窗帘,看见身旁熟睡的男人,心中却开始幻想清晨系着围裙给男人做早饭的模样。每个女人,若她为你下厨,那她一定是深爱你的,女人一边择菜一边忍受烟熏火燎,心里却是甜得谁都无法惊扰的纯净。”

  虽然讲的很在理,但是,除了超出140字之外,这跟微博上那些发着美文美图的营销微博Po出来的“做这样的女人,老公爱你一辈子”有什么差别?

  那么多“沉默的女人”是在写诗么?在论坛里面有人说“贱人就是矫情”,虽然讲的太过火,但是,真的是太矫情了,读着胃里都反酸。请不要来跟我扯什么你认识作者好多年,多好多真的女孩子啥啥啥,真的是,这书里的文字太矫情了。配的图也,真的好矫情,干嘛没事儿要加那么多没什么审美价值的糖水片儿呢?

  我特别讨厌其中的以《爱已清道,请勿着魔》为首的一系列文章,(他们都集中在一二章里面,虽然后面也有,但是……没有那么严重),虽然我明白作者只是好心告诉前男友的现女友不要这种对比的怪圈里面,但是那种貌似“倚老卖老”占着制高点对后人指指点点的态度实在太让人生厌了。

  有人讲《看见》根本不值得那么高的评价,完全只是柴静本人的自我感动而已。但是我觉着吧,能够一直热泪盈眶不是别人怎么着你了,一定是你的自我感动机制太发达。

  为什么鸡汤文那么受大家讨厌?(好吧我用大家很不准确,但是你们都懂得,其实本书作者本人也很讨厌鸡汤文。)因为鸡汤文只是用一堆平实可能不华丽的句子堆砌起来的,没什么普世价值及提高大家审美情趣的啰里啰嗦的文章。也就是说,它的存在没什么意义。

  其实也许我也没什么资格站在这里说《永远热泪盈眶》就是鸡汤文的集合,因为我自己也爱写鸡汤文。一点儿小事感动了就爱用些啰里啰嗦的文字把心里的一腔热血都吐出来。说白了,也就是自己的生活感悟而已。但是我想我永远也不会做的事情也许就是把这些东西写成一本书拿来卖钱。

  也许我真的天真,等我踏进社会了,得赚钱,哪会再考虑那么多呢?是个技能就得拿来用啊。没头脑为她的书骄傲我也为她高兴,毕竟她的书还能够激励那么多的人,还能让久久都没有哭过的人热泪盈眶一下,发泄发泄,感动感动,也是好的。但是我也挺伤心的,读者群们怎么都喜欢这种言之无物的鸡汤文。没头脑有那么多好文章,为什么那些写社会现实的,写社会不公的东西就没有被选到这本书里面呢?

  虽然我也是一个对爱情有着很多困惑的人,但是我还是建议各位写手们少写一点男女之事,因为你们永远都不会是左拉。爱情也许有一个潜在的模式,相知、相识、上床,但是它对于每一个个例都是新鲜的。“要像没有爱过那样去爱”,爱最好的模式就是没有模式,那种教你《用男人的思维跟男人谈恋爱》(乖爷到)的文章还能出书真是让人吓了一跳。这真的是“教”你谈恋爱么?这种模式化的教学本来就最多能让人学会征服和假装之外,是教不会人怎样去爱的。

  我一直在试图学着在自己的文章里面少写一点“我”字,因为老是纠结在“我”身上的人是不能写出具有传播价值的东西的。当你的文章走出了你的豆瓣、微博、博客、人人成为一本书时,它就成了大众传媒。记得高二带着高一的新人做学生独立杂志《涅槃周刊》中的文化版时,我告诉他们的第一件事就是“别一天到晚拿你的破事儿乱写,没人感兴趣的。” 这些小破事儿除了能让你自己热泪盈眶,还能让谁热泪盈眶?

  《上课记》里面王小妮一直教学生写自己身上的故事,我思考了一下觉得是因为那些学生一直都沉浸在集体主义要求全人一致、枯燥得只剩下“好词好句”和作文模板的应试教育中,他们已经忘却了自己是个独立且独特的个体很久了,如果越叫他们看外界,他们大概越是假大空的写,所以让他们写自己,发现真正的故事,大概是给重症的他们的一味良方了。但是爱剖析、反思自己过多的我们,是时候停下来,多看看世界的故事了。

  所以嘛,别用你们的博文来糊弄事儿了,求编辑们你们也别老是选那些鸡汤文了,做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吧。别把年轻人都教矫情了。

  当然,我不是来砸场子的。希望友邻能继续打磨自己,读更多的书,看更多的故事,走更多的路,找到自己的方向,发出自己的声音。没头脑是个很努力的人,努力保持她自己的触觉和清醒的头脑,那希望你不要被这本书的成功或者失败过度影响情绪。不飘起来的唯一做法就是认准自己脚下的路。加油。

  如果喜欢,可以看看老锣在一席上面的讲话。

  有什么大家好好探讨啊。别掐架。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