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大明王朝的七张面孔2的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大明王朝的七张面孔2的读后感10篇

2018-08-11 05:14:01 作者: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大明王朝的七张面孔2的读后感10篇

  《大明王朝的七张面孔2》是一本由张宏杰著作,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9.90元,页数:225,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大明王朝的七张面孔2》读后感(一):其实每个人向往美好 - 读“大明王朝的七张面孔-终结篇”

  赶在过年前,将张宏杰的书都读完了,“大明王朝的七张面孔-终结篇”讲述了六个人的不同故事,分别是朱棣,海瑞,魏忠贤,张献忠,吴三桂,郑成功。读完之后,掩卷而思,这六个人命运不同,境遇不同,后人评价亦是不同,共同点是这六个人每个人都有着美好生活的向往,只不过道路不同罢了。

  * 朱棣,强大凶残人的内心肯定脆弱的,外表越强大,内心越脆弱,“篡位者”的标签一直贴在朱棣的身上,是他内心最脆弱的地方,终其一生挥之不去。好好的太平王爷在朱元璋死后因其雄才大略、手握兵权被命运抛向了两个选择:1 放下武器,在屈辱懦弱的活下去,当然也不排除“意外死亡”;2 起兵造反,向自己父亲朱元璋看齐,掌控天下,但是翻开历史看一下,在大一统和平年代,没有任何一个王爷有篡位成功的先例。朱棣被命运推向“乱臣贼子”的行列中,虽历经磨难,最终君临天下。往往篡位者会更勤奋、更努力、更自我节制竭尽全力建功立业证明自己才是真龙天子。在没有足够道德基础情况下,他深知“令人畏惧比受人爱戴安全”,因此重用酷吏,天下正气既洪武朝之后又一次受挫。命运逼迫朱棣做“篡位者”,又逼迫他用后半生证明自己不是“篡位者”。

  * 海瑞,在当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儿”里已经对海瑞描述的相当透彻,张宏杰更深层次分析了海瑞的性格,海瑞自由父亲去世,在单亲的家庭中长大,终其一生在海瑞的世界里只有母亲一个亲人(海瑞一生“九娶”,活活饿死自己亲生女儿),海瑞性格偏执,在他的眼中世界应该是一个井井有条体系,任何行为都要按照规矩一丝不苟进行,“海笔架”对世界的解药是完全按照儒家思想(或者说宋明两朝改造过之后的儒家思想)去克己复礼,恢复祖制。在“直言天下第一事疏”里骂道“嘉靖者,言家家皆净无财用”,随后向全体大臣开炮“举朝之士,皆妇人也”,还奏请恢复朱元璋惩治贪官法制天真的烂漫,天真的透明,在官场中一直在飞蛾扑火,终生不误。张居正对海瑞的评价非常到位“只宜坐镇雅俗,不当重烦民事”,或者用钱钟书先生“围城”里赵辛楣对方鸿渐说“你是个好人,但全无用处”,所以海瑞踏踏实实当了一辈子“偶像”,郁郁而终

  * 魏忠贤,命运给魏忠贤开的玩笑最大,竟然将明帝国的罗盘交到一个混口饭吃的太监手中,我开始可怜魏忠贤,“力小而任重”的太监完全开始了自杀的节奏,在至高的权威上,魏忠贤无时不在忐忑,生怕别人看到自己的底细,也怕自己清醒认识到自己的底细,只好变本加厉的虚张声势,构建高大完美的自我,“九千九百岁爷爷”、“与孔子并祀”、“建造活人祠”。其实只要魏忠贤稍微认识字,翻开史书看一下,或者打听一下本朝的王振、刘瑾的下场,亦或内心不这么忐忑,也许会留个全尸。魏忠贤头脑固然简单,但从另外一个层面也可以看出,整个民族素质在明代恶化的程度总结魏忠贤的一生,再好的导演写出的剧本不过如此,命运给了魏忠贤他想拥有的所有东西,然后又一齐收回。

  * 张献忠,农民起义领袖都非常的不可爱,张献忠是我讨厌的想吐的人。我胆战心惊的看完了这段历史的描述,也庆幸自己活在太平盛世中。我向来从不低估流氓的道德低下,但是高估了人民的人性,张献忠一道道军令下,总有一群麻木不仁军人去贯彻执行底层文化缺失人道精神的缺失,对生命的漠视充斥在农民起义中。感念张献忠不杀之恩的四川群众还立“张献忠神”,香火一直持续到乾隆年间,甚至在张献忠死后的300年,“核战争牺牲三亿人无所谓”这样的言论还在中华大地发出,让人不寒而栗

  * 吴三桂,如果吴三桂活在万历朝,或者如果明朝内部没有农民起义,吴三桂的名字或许会与李如松、戚继光并列。但是历史没有如果,命运逼迫吴三桂做“叛臣”,有逼迫他努力证明自己是“忠臣”,与朱棣一样,一辈子都在为早年的无奈选择买单,与朱棣不同,朱棣建立千秋功业,吴三桂却被永远的盯在了耻辱柱上。

  有人自我选择实现了自己的价值,更多人被命运捉弄,被动的推向历史舞台,成为了历史长河中的演员,虽然是主角,也难免不被戏弄,为后人留下谈论历史的谈资。

  ------

  王彬彬

  2014/1/28

  《大明王朝的七张面孔2》读后感(二):劝君一读张宏杰

  张宏杰这个名字进入我的视野大概有两年的时间了。当时,已经记不清是谁转发了他的某条微博,也已记不清微博的具体内容,只记得是点评时事的。但是,就这么一条微博就让我记住了这个名字——张宏杰,且在微博了关注了他。虽然看到他的个人认证里也有作品介绍,但由于我觉得想读而没时间读的好书太多,所以对于不确定作品质量的书更不舍得花时间冒然去读。

  但是,随着时间的展开,随着看到他的微博越来越多,我觉得这位仁兄的学识良心都是大大地好。后来,在刘瑜的《观念的水位》中看到了一篇关于张宏杰作品的书评题目应该是“成圣又如何——读张宏杰《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于是,张宏杰的作品进入了我的阅读计划。但我读的不是《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而是《大明王朝的七张面孔》。

  说实话,在我看来,这两本书的题目都显得有点“山寨”,很有“畅销书”的韵味。而我对大红于市的作品,有种莫名警惕。但我最终还是开始了“大明王朝”的阅读。后来读完这两本知道,此书初版时本来只是一本,七张面孔分别是:朱元璋、朱棣、海瑞、魏忠贤、张献忠、吴三桂、郑成功,后来,张宏杰把朱元璋篇扩写,单独成书,另外六个人物改写之后另成一书。

  虽然之前已经读过《明朝那些事儿》,对于朱元璋应该有一定的了解,可是,我还是被张宏杰的朱元璋篇给震到了。我觉得,一位历史学者的作品,不仅要看其搜寻史料能力(史料不够丰富、不够全面单方面采信是不足取的),更要看其对史料的剖析和解读能力(同样的史料,解读有深浅高下之别),如果以上两项能力都比较突出,再加上优秀文笔,那简直就堪称完美了。而我读《大明王朝的七张面孔》时,张宏杰就给我以这种感觉

  杀功臣(彭大将军、刘少奇等)、斗地主(土改)、大兴文字狱(胡风案刘志丹小说案)、迫害知识分子(反右文革)、严密户口制度号召全国人民学习自己的《大诰》(毛语录)、以救世主自居(永远的红太阳)、号召底层民众斗争贪污官僚兴起民粹思潮自己又奢靡无度(别墅中国)、改造教育体系进行恩化洗脑教育(1952年高校院系调整)、大言不惭自居明朝第一文学家(毛诗词吹捧无数)、口上说最牵挂底层农民利益却十年倒有九年荒(1959-1961年三年大饥荒饿死3000万),读朱元璋,却处处看见了本朝开国皇帝身影,这再次证明,土鳖专制者是如此相似。张宏杰在朱元璋篇里或多或少暗示了,这不仅仅是朱元璋的特色,他写道:毛主席第一佩服的是李世民,第二佩服的就是朱元璋。嗯,毛从朱皇帝身上学到的,可不仅仅是军事斗争。

  在张献忠篇里,张宏杰写道:张献忠神像后来不知所终,然而三百五十余年过去了,张献忠的灵魂仍然游荡在我们这个民族的精神之中。在张献忠死后三百年,我们还听到过有人宣称,中国死掉三亿人,还剩有一半的人口,还一样能成功。“中国不怕打仗”,“杀二十万人,保二十年太平”,这些说法还能屡屡听闻。

  《大明王朝的七张面孔2》读后感(三):读《大明王朝的七张面孔-终结篇》

  张宏杰写的一本书,上篇通篇都是写朱元璋,下篇写了其他六个人物。魏忠贤、朱棣、吴三桂、郑成功、张献忠、海瑞。这本书我印象最深的特是张先生所写的后记,那篇叫我的文学青年生涯,很有意思。他讲自己从96开始向一些文字杂志投稿屡屡失败,写那个时代的整个社会的文学氛围浓厚,写他在中学时读的那些文学名著……最后终于在杂志上登出了自己的作品,终于有机会成名后与他仰慕的著名作家出席一些活动,看完之后,觉得很真实,每个文学青年都有自己的梦想,都有一些关于投稿和写作的梦想,虽然最后这些梦大多数是泯灭了,但看到这些能够实现梦想的人,还是觉得温暖。我又想起了,现在的年青人在阅读着什么?打开手机的阅读专区,下载书籍的,几乎全部都是一些爱情魔幻、穿越……快餐式的阅读 ,让人担忧

  说回这本书吧,读这本书前,我又想起了前两天,在微博上看到经济学有陈志武写的一段微博,觉得中国的历史 ,几千年来没有什么变化。包括政治结构的东西。我觉得有点偏激。因为你看古代史,人的生命真是太微不足道的了。中国古代史就是一部杀戮史。你看张献忠对四川的屠杀,以天的名义去杀。而人们几乎也无法反抗,让整个四川都空了。后来清兵入川,那些人吃人的场景还是很多,规模化的出现,看着让人心痛。

  历史 有时候丑恶 也会很无奈 ,比如说朱棣,如果按着内部竞争,他肯定是当了皇帝了。可惜中国的礼法下,他只能作一个王爷。我们现在看建文帝未必不是一个厉害的皇帝 。历史 有时候有一些偶然性,如果在一些关键时刻,真的灭了朱棣。那历史 又会重写,这个失败的王爷就会成为一个叛乱者。但是他成功了,于是他所书写的历史就成了很多英明神武的事迹。很多时候历史 学的东西,一些解释,就像是经济学家对一些发生经济 现象的解释一些。总会有一些说法,成功了就有一些成功的原因。如果失败自然也有。成王败寇就是这样一个道理

  明代对人的限制实在是非恐怖 ,尤其是一些教条的礼法。如果你到海瑞还有一点好感的话。你看到这样一个故事,估计你就会觉得这个人面目是如何的可憎。他的女儿,只有5岁的女儿,只是因为在吃一个饼时,被他看到,当知道这个饼是一个小男仆给的。他就以男女授受不亲理由,让他女儿活活饿死!这个世界是有一些普世价值的,当一些人为的东西把人性掩盖时,是多么的恐怖 。

  再看魏忠贤的故事,也是充满着偶然性。让我觉得历史人物,有时候,就是像是概率学中的小概率 事件,或者是中了彩票一样,你就是这样被历史所选中。如果他不是一些冲动,在成年后阉了自己,如果他不是好运气被选入宫,如果他跟的主子没有发达。他只是一个可悲而无名的人。但是他成功了。只是归结于大部分的运气,当他的自我膨胀后,又由于皇权至高无上设定,在被清除时毫无抵抗力。又是那么的可怜。有时候让人怀疑,这些太监只是一些工具而已。而且他们确实不会对皇权构成威胁,才有明代士人与阉党之争。

  再看吴三桂,这个年青才俊心理变化,非常有代表性。在那个动乱的时代时。也是一些偶然性的因素,让他去思考忠与降,在决定后,他的狠,让人不寒而粟。他的结局也是有戏剧性的,失败者是有失败者的理由 。但是我也相信一些关于因果的东西,杀戮者的鲜血也会被鲜血偿还。在历史 上看到太多的身死族灭的故事,总是不断重复

  最后看看郑成功,这个中日混血儿,战胜了荷兰人。用火器和一些西方的方法占据了台湾。中国的历史上,尤其到了明代以后,确实少了这些人物。缺乏朝气,太过了礼数。而少年心态,在郑成功的身上很明显。不怕、勇敢。他的海盗基因 ,给中国历史 带来了重大影响 。不过这些人物往往命短,千年前的汉,霍去病 也是如此。郑成功,39岁逝。

  张宏杰写的一本书,上篇通篇都是写朱元璋,下篇写了其他六个人物。魏忠贤、朱棣、吴三桂、郑成功、张献忠、海瑞。这本书我印象最深的特是张先生所写的后记,那篇叫我的文学青年生涯,很有意思。他讲自己从96开始向一些文字杂志投稿屡屡失败,写那个时代的整个社会的文学氛围浓厚,写他在中学时读的那些文学名著……最后终于在杂志上登出了自己的作品,终于有机会成名后与他仰慕的著名作家出席一些活动,看完之后,觉得很真实,每个文学青年都有自己的梦想,都有一些关于投稿和写作的梦想,虽然最后这些梦大多数是泯灭了,但看到这些能够实现梦想的人,还是觉得温暖。我又想起了,现在的年青人在阅读着什么?打开手机的阅读专区,下载书籍的,几乎全部都是一些爱情、魔幻、穿越……快餐式的阅读 ,让人担忧。

  说回这本书吧,读这本书前,我又想起了前两天,在微博上看到经济学有陈志武写的一段微博,觉得中国的历史 ,几千年来没有什么变化。包括政治结构的东西。我觉得有点偏激。因为你看古代史,人的生命真是太微不足道的了。中国古代史就是一部杀戮史。你看张献忠对四川的屠杀,以天的名义去杀。而人们几乎也无法反抗,让整个四川都空了。后来清兵入川,那些人吃人的场景还是很多,规模化的出现,看着让人心痛

  历史 有时候很丑恶 也会很无奈 ,比如说朱棣,如果按着内部竞争,他肯定是当了皇帝了。可惜中国的礼法下,他只能作一个王爷。我们现在看建文帝未必不是一个厉害的皇帝 。历史 有时候有一些偶然性,如果在一些关键的时刻,真的灭了朱棣。那历史 又会重写,这个失败的王爷就会成为一个叛乱者。但是他成功了,于是他所书写的历史就成了很多英明神武的事迹。很多时候历史 学的东西,一些解释,就像是经济学家对一些发生的经济 现象的解释一些。总会有一些说法,成功了就有一些成功的原因。如果失败自然也有。成王败寇就是这样一个道理。

  明代对人的限制实在是非常恐怖 ,尤其是一些教条的礼法。如果你到海瑞还有一点好感的话。你看到这样一个故事,估计你就会觉得这个人面目是如何的可憎。他的女儿,只有5岁的女儿,只是因为在吃一个饼时,被他看到,当知道这个饼是一个小男仆给的。他就以男女授受不亲的理由,让他女儿活活饿死!这个世界是有一些普世价值的,当一些人为的东西把人性掩盖时,是多么的恐怖 。

  再看魏忠贤的故事,也是充满着偶然性。让我觉得历史人物,有时候,就是像是概率学中的小概率 事件,或者是中了彩票一样,你就是这样被历史所选中。如果他不是一些冲动,在成年后阉了自己,如果他不是好运气被选入宫,如果他跟的主子没有发达。他只是一个可悲而无名的人。但是他成功了。只是归结于大部分的运气,当他的自我膨胀后,又由于皇权至高无上的设定,在被清除时毫无抵抗力。又是那么的可怜。有时候让人怀疑,这些太监只是一些工具而已。而且他们确实不会对皇权构成威胁,才有明代士人与阉党之争。

  再看吴三桂,这个年青才俊的心理变化,非常有代表性。在那个动乱的时代时。也是一些偶然性的因素,让他去思考忠与降,在决定后,他的狠,让人不寒而粟。他的结局也是有戏剧性的,失败者是有失败者的理由 。但是我也相信一些关于因果的东西,杀戮者的鲜血也会被鲜血偿还。在历史 上看到太多的身死族灭的故事,总是不断重复。

  最后看看郑成功,这个中日混血儿,战胜了荷兰人。用火器和一些西方的方法占据了台湾。中国的历史上,尤其到了明代以后,确实少了这些人物。缺乏朝气,太过了礼数。而少年的心态,在郑成功的身上很明显。不怕、勇敢。他的海盗基因 ,给中国历史 带来了重大影响 。不过这些人物往往命短,千年前的汉,霍去病 也是如此。郑成功,39岁逝。

  《大明王朝的七张面孔2》读后感(四):不要妄加揣测历史人物

  本书前部——朱元璋部分,对大明朝初期各类政策的草创都进行了比较好介绍,并将许多制度的设立对归结于朱元璋的个人经历和性格;同时,对朱元璋晚期的屠杀文臣,勋贵,文字狱等政治事件,也归结于其性格。这些说法毫无疑问是非常偏颇的,但是作者至少能自圆其说,而且笔法细腻,故而可以一读。

  但是本书——终结部,继承了前部妄揣历史人物,简单归因化历史事件的毛病,同时还出现了文章前后情感色彩混乱,逻辑不能自洽的毛病,作为一部历史类通俗读物是不合格的。不仅差黄仁宇的《万历十五年》,高华的《红太阳是怎样升起的》《读杨尚昆日记》等篇章远矣,就是比当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也不如,至少当年明月的格调就远胜于张宏杰。

  缺少对历史人物的"同情之理解", 写出来的故事就难以打动读者;但对历史人物进行了过度阐述,故事就成了作者自己的情绪宣泄器。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