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天可汗经典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天可汗经典读后感10篇

2018-08-20 04:07:02 作者: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天可汗经典读后感10篇

  《天可汗》是一本由[美]熊存瑞著作中国出版集团华文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8.00元,页数:296,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天可汗》读后感(一):严肃不是死板,这部小说很有料 ——《天可汗:唐太宗李世民》

  这个时代,是一个历史小说领域架空与穿越题材泛滥的时代,各种有关历史的小说不断涌现,写作水平也是参差不齐胡编乱造、篡改历史等现象在当今已是司空见惯了。对于我来说历史二字它充满了厚重感,在嘴里低声回味都能感受到二字所包含着底蕴,它见证了千年的兴衰,所以历史小说应该是严肃的,应该建立在史实之上然后再去进行艺术加工的,但严肃不代表死板,历史小说要具有生动细致描绘才能让读者身临其境。《天可汗:唐太宗李世民》就是这样的一本书,它是一本建立在在文献研究基础上的严肃历史小说,但它并不死板,作者熊存瑞以精深的技法刻画了唐太宗的形象,在揭示唐代生活习惯民风民俗方面描写的极为细腻,所以说这部小说很有料,很有味道

  这部小说作者熊存瑞是历史学者,主攻隋唐,是美国密歇根大学历史系终身教授,对唐代的历史很有研究,在美国史学界有相当的影响声望,《天可汗:唐太宗李世民》这本书作者熊存瑞在英语世界第一部以海外学者的视角系统的描写介绍唐太宗生平事迹作品,在国外大受追捧,被誉为能与亚历山大大帝和拿破仑传相比肩的作品 ,译者毛蕾现任职厦门大学历史系副教授,专攻隋唐五代,另一位译者黄维玮研究生毕业于厦门大学,也是专攻隋唐五代,现任职与厦门外国学校

《天可汗:唐太宗李世民》

  这部作品作者是以中国历史文献为基本素材,加上国外隋唐史汉学家的研究成果,借以西方编年历史小说写作手法,将李世民和有关历史人物事迹进行汇总、整理,是具有一定真实性的。

  此书虽然是历史小说,但不管是历史小白,还是热爱这段历史的读者来说,读起来都不枯燥生涩。对于因文献汗牛充栋而感到望洋兴叹的历史初学者来说,这本书有“以文入史”的功效,对于想了解或已知这段历史的读者来说,这部小说,区别与其它读物,读者也可以凭此小书重温隋末唐初群雄并起,逐鹿中原的峥嵘岁月

  历史小说,不论是从历史方面,还是从小说方面,这种题材都是非常不容易把握的,它需要非常大量的专业历史知识,在史实和艺术加工上,还要把握好分寸,这要求作者的功底分寸深厚

  读《天可汗:唐太宗李世民》就像喝一杯花茶,既有茶的底蕴,也有花的灵动,总而言之,就是这杯茶很有料,这本书很有料。

  《天可汗》读后感(二):《天可汗:唐太宗李世民》重现一段具有传奇色彩的历史

  一部读起来让人欲罢不能的历史小说,英文版(Heavenly Khan)出版后,在国外受到专业媒体和读者的广泛好评推荐

  世人听闻唐太宗李世民这个名字,闪过脑海的第一印象大概就是“玄武门事变”和他的“贞观之治”。玄武门事变,彼时还是秦王的李世民得到了太子之位;贞观之治,已经贵为“天可汗”的唐太宗在翌年使国家呈现了欣欣向荣景象

  明太祖朱元璋评论贞观之治:

惟唐太宗皇帝英姿盖世,武定四方,贞观之治,式昭文德。有君天下之德而安万世之功者也。

  它为后来全盛的开元盛世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那么,唐太宗是怎么发动玄武门事变,又是怎么实现贞观之治的呢?华文出版社最近把美国历史学者熊存瑞教授的作品《天可汗:唐太宗李世民》翻译成中文出版,试图为广大读者和历史学者解答这些谜题。

  写唐太宗皇帝的作品市面上已经有不少,这本书又凭什么能脱颖而出呢?

  这本书虽然是历史学者作品,但不仅仅是供学者们探讨用的学术著作,在封面就被明确的介绍道:

一部建立在文献研究基础上的严肃历史小说。

  《旧金山书评》说:

这是一部全新的、具有传奇色彩的、能与亚历山大大帝和拿破仑传比肩的作品。

  也许它已经不只是一部小说而已,它已经足以成为一件艺术品

熊存瑞《天可汗:唐太宗李世民》

从隋炀帝开始

  在阅读这本书之前,我从来没有真正全面地了解过唐朝的这段历史。虽然我们都认为,讲述重点应该是从武德九年(626年)太子李世民登基,启用“贞观”的年号开始,但书籍的一开始讲述的,则是大业九年(613年)隋炀帝杨广发动辽东之役的故事开始的,而正是这位多疑的皇帝的猜忌,才使得当时还是唐国公的李渊终日惶惶不安,直到义宁二年(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害,李渊依然是悲伤不已。随着隋恭帝杨侑将皇位禅让给了李渊,才正式拉开了一个以“唐”为国号的新王朝

  作者用了15个单篇描述了李渊建立大唐皇朝的情景,生动而不血腥。之所以以此作为整本书的开端,正是因为在李渊夺取天下的过程中,李世民有着举足轻重地位

秦王李世民是唐方负责攻打洛阳的统帅,公认为唐军最杰出的、几乎百战百胜将军

  整本书从一开始生动地描述辽东之役开始,到玄武门事变,一路再到贞观盛世,直到暮年乃至太宗皇帝的昭陵,作者一贯秉持着一个客观中立原则,在对史料充分掌握的基础上,对这些历史事件并不作概括性的描述,而是让读者在鉴赏的过程中以自己感悟来作出结论

传说中的天可汗

天可汗是可汗中的可汗,是王中之王,也是大草原上诸国的领主。

  玄武门事变的结局,奠定了李世民的帝王地位,但从客观事实上来说,他确实比李建成更适合作为一个皇朝的统治者

与尊号俱来的是一种期望……后来的历史还有其他皇帝会被尊为天可汗,但是皇帝李世民的天可汗尊号在历史上是第一次出现,而且不是自封的。

  在整个中国古代史上,出类拔萃的帝王众多,唐太宗李世民绝非是冠绝古今的仅此一位,但他所创建的“鼎盛”之荣却是在后世极具传奇色彩的,他率领着他的那一帮能臣武将,共同治理一个庞大帝国,达到了中国封建帝国前无古人后无来者顶峰。在国际上,至今都有很多人记得唐朝当时的辉煌

  对于我们来说,通过这本书,客观生动地了解到了一段具有传奇色彩的历史,书中的每一个篇章都让人想深刻地去探究,太宗皇帝身边的每一个人都有着属于自己的结局。

  《科尔克斯评论》说:

这是一部引人入胜的小说,阐究了一个足智多谋强劲有力中国帝王的生平。

作者介绍:

  蕾蕾同学笔名慕云之,85后,双子座,崇尚自由的海边姑娘,MBA在读,一枚工科毕业的伪文艺青年文字干净活泼,兼具温和犀利逻辑性强,擅长青励志悬疑推理等题材。

  《天可汗》读后感(三):和亚历山大大帝和拿破仑传比肩的作品,到底有多好看

  文/慕新阳

  这是一部全新的、具有传奇色彩的、能与亚历山大大帝和拿破仑传比肩的作品。——《旧金山书评》

  “天可汗”是什么来头?如果不是仔细查询,还真不容易发现,“天可汗”的称谓非一般人可比。天可汗是唐代少数民族首领对唐太宗的尊称,太宗皇帝成为了当时天下的共主。此外除唐太宗外,唐高宗、唐肃宗也曾被称为“天可汗”。

  唐高宗李治虽开创了永徽之治,灭了高句丽、西突厥,让唐朝版图达到了极盛,唐肃宗李亨收复了京城长安和东都洛阳,但从整个历史进程来看,我们对唐朝最耳熟能详的,还是唐太宗李世民。

  是唐高祖李渊和窦皇后的次子,也就是唐朝第二位皇帝。

  唐太宗多个荣誉加身——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军事家,甚至是诗人。说起诗人,唐太宗的诗文水平也很高,可以说是个能文能武的皇帝。他著有《赐房玄龄》、《入潼关》、《咏司马彪续汉志》等近百首诗词。贞观十四年,李世民将自己的真草书屏风以示群臣,笔力遒劲为一时之绝。尝谓朝臣曰:“书学小道,初非急务,时或留心,犹胜弃日。凡诸艺业未有学而不得者也,病在心力懈怠,不能专精耳。”又云:“吾临古人之书,殊不能学其形势,惟在其骨力。及得骨力,而形势自生耳。”

  一个人的丰功伟绩,是不会被世人所遗忘的。哪怕过去了多少个世纪,依旧可以永久流芳。

  正是由于他的努力,才使唐朝在当时的世界成为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都处于领先地位。可以说,他的励志图新,是总结历史教训,任贤任能,谦虚纳谏的伟绩,同样也是节俭自律、厉行法制重视国家经济和民族关系硕果

  《天可汗:唐太宗李世民》中对李世民任太子后,进行了非常细腻的心理刻画,对于一个杀死太子和四弟的争取者,对政治的野心以及对自身安危谨慎可见一斑的。正是这次“玄武门政变”,让年龄愈长的李世民,开始愈加关注自己的历史地位。国家要记载实录,《今上实录》是房玄龄、给事中许敬宗和其他官员谨小慎微的上呈,最后也是唐太宗敢于直面,正视杀戮的一大步。

  这样严肃的历史小说,之所以能够和亚历山大大帝和拿破仑传媲美,其实很大程度上是著者的呕心沥血字字珠玑,其语言极尽凝练,通本无所累赘,相比于市面上其他唐太宗的书籍,《天可汗:唐太宗李世民》的出版,对于历史爱好者、读者以及学者,无疑是最具期待的一本著作了。

  最可喜的,莫过于严肃之余还有生动之处,《天可汗:唐太宗李世民》生动描绘了一个有血有肉的帝王形象,情节生动,读起来饶有兴味。《天可汗:唐太宗李世民》真的算得上是在一部在同类书中独一无二史诗级作品。

  作者介绍:慕新阳,坚持真诚感动、走心的文字。简书&新浪微博:慕新阳。

  《天可汗》读后感(四):千古一帝和他背后的男人们

  《天可汗:唐太宗李世民》是一部建立在文献研究基础上的严肃历史小说。作者美籍华人熊存瑞,历史学家,美国西密西歇根大学历史系终身教授。主攻隋唐历史,在美国史学界声名鹊起,为中国中世纪历史在国际学术界地位的提升做出了无可比拟贡献

  在这部小说中,作者以触动灵魂笔触刻画了唐太宗李世民的形象以及他波澜壮阔一生

  李世民在位20年,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不但统一了中原大部分领土,干掉了东突厥部落首领颉利,让他成为了自己的皇家侍卫,而且让戎狄吐番等邻国承认大唐的统治地位,连年朝贡。几位绿洲国家的首领于贞观四年提交了一份联名请愿书,臣请李世民接受天可汗的尊号。天可汗的意思是:可汗中的可汗,也就是大草原上诸国的首领。

  这是历史上第一次出现“天可汗”的尊号,并且不是李世民自封的。表明自颉利垮台之后,各个国家首领对唐朝主导地位的认可

  李世民在位期间取得辉煌的成就,与他英明的指导以及用人唯贤有关。所以他身边聚集了一大批能人志士,为国家献计献策,才会出现普天之下欣欣向荣的景象。

  凌烟阁里面的功臣,个个都是丰功伟业

  第一个我们要谈的是魏征。

  在隋朝的时候,魏征在李密麾下效力,但是没有得到过重用。李渊时期,他的个别建议得到了采纳,算是小有名气。魏征以敏锐洞察力和战略眼光被举荐给了太子李建成,成为其得力幕僚之一。玄武门之后,魏征以戴罪之身,被人押解到李世民面前。

  李世民厉声问他为何离间我们兄弟之情?

  魏征说他是李建成的幕僚,有义务助他上位。回答不卑不亢有理有据

  李世民问魏征,李建成是否对他言听计从?

  魏征直言不讳,如果他早听他的,也不至于落到今天这幅田地

  李世民被他的回答震惊到了。因为他不是一位循规蹈矩官僚,而是一位有着高深见解的能吏。他们继而又聊了很多关于“开明君主”,关于“仁政”。一谈谈了几个时辰,李世民第二次召见魏征的时候,就任命他为建议谏议大夫,专门指出朝廷高官和君主的错误,并提出改正意见

  魏征在位多年,积极推行仁政,从未辱皇命。一向敢于直言不讳,将李世民的一些不当思想,及时消灭在萌芽状态

  在贞观盛世的时候,文武百官全民请愿皇帝封禅。魏征认为此举为图虚名,不免劳民伤财,顶着冒天下之大不韪的危险,建议皇帝放弃封禅。纵使李世民深觉扫兴,但是魏征条理清晰言辞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于是,封禅的建议被永久搁置。

  魏征去世之后,李世民身边虽然不乏谏臣。例如。褚遂良,也经常上疏修正皇帝意见。但是李世民对他的建议是有所保留的。

  立储之争,侯君集站错了位置支持李承乾,企图谋反。东窗事发后,侯君集被处以斩首。魏征作为侯君集的好友,生前曾多次举荐其担任仆射一要职,李世民怀疑他是侯君集盟友(虽然没有确凿证据),但是魏征在其心中地位大打折扣。不久之后收到一份密报,称魏征曾劝谏皇帝的奏章,与起居郎诸遂良分享过。那些敏感信息严厉批评怎能随意披露给第三人?

  火冒三丈的皇帝命人推翻魏征墓碑,又取消了公主与魏儿的婚约,魏征的名誉从此蒙上了一层阴影

  直到高丽战争结束之后,李世民对着堆积如山的骸骨,朗读祭文时,内心悲痛不已。他开始怀念魏征,如果魏征还活着,他绝对会第一个站出来反对出兵。遂下令重建其墓碑,恢复其荣誉。

  第二个要谈的是房玄龄。

  房玄龄18岁中进士,在渭北投靠李世民,武德九年参与玄武门之变,与杜如晦,长孙无忌,尉迟敬德,侯君集五人并功第一。房玄龄擅谋略,杜如悔处事果断,因此人称“房谋杜断”,来形容良相的典范。房玄龄出生于官宦世家,自幼耳濡目染,颇承其父遗风,博览史经,精通儒家经典,书法造诣极高。为报李世民知遇之恩,一生为其出谋划策,鞠躬尽瘁。作为最早跟随李世民的一批忠臣,房玄龄官居要职,谨言慎行,甚得皇心。

  一生只触犯过两次龙颜。

  贞观十年,房玄龄因强势的妻子卢氏无端赶走了皇帝御赐的两名美女,而失宠。长孙皇后在临终前,替房玄龄说了不少好话。他是继杜如晦之后最能干的朝中要臣,除非是犯下大错,若非如此,还应尽快召回朝廷。

  李世民念及皇后临终遗言,召见房玄龄夫妇入朝觐见。卢氏执意让皇帝收回成命,退还两位美女。李世民赏赐了她一杯醋,这事也就算不了了之,房玄龄被重新启用。

  贞观二十年末,高丽虽承认唐朝霸主地位,却继续蚕食新罗领土,李世民深感不满,朝廷高层开始讨论第二次讨伐高丽一事。年近古稀又疾病缠身的房玄龄,一改过去言听计从的秉性,提出强烈反对。李世民一怒之下,剥夺了他所有权利,并把他关押起来。

  褚遂良经过深思熟虑之后,写了一篇奏章上表皇帝。提到了房玄龄多年来兢兢业业,鞠躬尽瘁。规劝皇帝“万不可因藓疥之疾,罔顾长达数十年之久的功勋”。

  李世民追忆起武德末年的黑暗时光,时至今时今日,尽管发生了很多不快,房玄龄依旧效忠朝廷。他不禁落泪,感慨道:“房玄龄久居病榻,尚且还能为国家命运尽心尽力。”

  不久,房玄龄病世,皇帝命令缀朝三日以示哀悼。

  在李世民的英明领导下,贞观时期贤臣辈出。除了以上两位,还有高士廉、长孙无忌,萧瑀、李勣等。

  做为历史小说,熊存瑞的《天可汗》只记述事件,没有做概括性评述,而是让作者自己去感悟,这无疑更真实地还原了历史事件。为伟大文明时代中的千万生命者,勾勒出了一幅栩栩如生的画卷。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