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不说,就真来不及了的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不说,就真来不及了的读后感10篇

2018-08-23 05:42:02 作者: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不说,就真来不及了的读后感10篇

  《不说,就真来不及了》是一本由袁苡程著作,新星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6.00元,页数:190,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不说,就真来不及了》读后感(一):SO, 说吧

  人生,就是一场多数人始终都没看明白就谢了幕的连续剧

  ——百老汇编剧

  生活是生活的番外篇。

  在每个活力的清晨和疲惫的夜晚,城市霓虹孤寂爱情热烈冷酷人性美丽丑恶上帝崇高与虚妄、外界的强加与自我的挣扎……这些来自两极的对立挣脱时空枷锁,就像钢琴的黑白格,起承转合奏出了世界曼妙曲折交响曲

  这二十八封写在临终前的书信都是生命深沉的浓缩。在告别世界之前,每颗心都凝成一颗精纯的水晶

  矛盾冲突串联起人生的波澜起伏,筑起现实坚固堡垒。当自身的软弱无法与之抗衡,有人探出头投入幻想的世界彼岸,有人徘徊在现实与幻想的夹层里回归自然

  “内心平静带来的喜悦真实令人感动,直入心底触动每一个细胞,让人陶醉迷恋。”

  我们都是路人甲乙丙丁,在这花花世界集体游戏

  无论身体走在高山还是谷底,灵魂应该永远向着太阳升起的地方做永远的朝圣。

  好书,会让人在重新张开双眼的时候,看见一个更美丽动人的世界,焕然新生

  《不说,就真来不及了》读后感(二):没有看过的人们,请远离。

  昨天看了几篇。其实这本书真的还是很不错的,能带给人一些感悟,也表达了“爱是人类永恒主题”。

  但是!我还是要说,没看过的人们,请远离。如果可以,我希望抵制这本书。

  因为其中的遗言真假暂且不论,有很多篇都明确写了“请务必替我保密"等字眼,但是作者显然没有替他们保密,甚至有几篇刻意提示了这些人是谁。让人看了很不舒服,有一些偷窥的罪恶感。

  我不知道作者是怎么想的,或许她是出于大无畏精神希望把这些分享给更多的人,宁可背负公开私密的罪恶感。但如果是这样就请不要提示是谁,因为我在看她提示之前其实真的不知道是谁...

  或许她在征求遗言之初就是为了出书,如果处于这个目的,请您写明您将会公开出版可以么?你这样子隐瞒意图以“灵魂保险箱”的名义征集了信件,却毫无留恋地把它们公开,还不停地提示我们是谁是谁,到底用意何在?!

  作者或许没有罪恶感,但是毫不知情却误读了这本书的我有,如果这些是真的,我将有愧于某个我已经知道的女明星。如果它们纯属杜撰,我会很高兴,但是更会质疑作者为什么还有假以“真实”之名。

  总的来说,这本书内容还可以,但是道德层面欠缺。读者还勉强可以说自己“不知者无罪”,但是就作者而言,就像评论里说的,尊敬是没有保质期的,你不能因为他们已经不在就随意公开。不希望自己以后心怀愧疚的人,请不要读。

  《不说,就真来不及了》读后感(三):每个人都因为自己的过错改变着其他人

  书中很大一部分是在描写家庭关系的。家庭的每一个成员作出的每一个决定其实都是有道理的,但是他们追求幸福行为却又深深影响了家庭中其他的一些人,给他人带来了不幸

  一个男人有了婚外情,他可能觉得自己和妻子并不是真爱。然而,这种行为很可能有深深的影响了他的儿子女儿孩子们会觉得他们身边的一切是多么糟糕,他们的心灵会变得扭曲。孩子们扭曲之后就会找另一种方式排泄。孩子们长大后,有些很幸运,平安庸碌的活了下来。但是隐藏在他们心里的黑暗种子无时无刻不在作祟着。有些并没有很好自我开导的孩子很不幸。他们长大以后充满了对社会充满了仇恨,他们暴力。有些呢,长大以后变成了世人不是很喜欢同性恋,有些或许会行为怪异自暴自弃。然后,这些扭曲的长大了的孩子们组建了家庭,他们心灵上的阴影一定又会对这个新的家庭造成伤害。就这样一直循环

  把一个个的遗言联系起来,感觉就是一个故事

  有时候可恨的人其实非常可怜,他们都是有着一些心理阴影的。小时候我一直不理解,为什么有些人会这么不上进,或是这么麻木冷血。书中说:“没有被爱过的生命是不可能珍惜自己的。” 因为有太多人在童年时的孤独绝望让他们扭曲的成长着。他们长大以后的不能让人理解的行为似乎也有了理由

  尽量不好让自己身边的人因为自己而受到伤害。但也不要因为迁就别人而伤害自己。用一颗爱与包容的去面对每一个人。

  《不说,就真来不及了》读后感(四):可读,至于能感悟到什么看个人。喜欢最后的这首诗

  偶尔经过一个叫做地球的地方,

  逗留了几十年。

  在那里

  我爱过,恨过,

  苦过,乐过,

  哭过,狂过,

  迷过,悔过——

  现在,一切都将过去,

  因为在此地的旅行就要结束了。

  下一站将会是哪里?

  我紧了紧背包

  发现忘了带午餐罐头

  《不说,就真来不及了》读后感(五):十有八九,常想一二

  几年前,看到这本书,试读了一下,感觉还不错,因为有点忙碌,便也没有特意再去寻找这本书了。

  这几天,突然想到,便去找了找。是本很有趣的书,故事多半都很精彩,很多人都在考证故事的真假,我倒不是特别在意。有趣,已经很足够了。

  钢琴家的故事让人很揪心,感觉幸福是一件极奢侈东西,一直为了回报父母恩情,却失去了自己的人生。道德捆绑的确是很可怕的东西。

  ........

  总感觉多数故事都是由家庭发展而开,一方面觉得家庭对一个人性格乃至一生至关重要,(我自己也一直在学习着改变过于自闭内向的性格)另一方面,又觉得人在有自我意识之后就应该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理清自己与类似文中这样的各种各样的家庭关系,去变得更美好,如果可以的话,很多事情,总可以有更好的结局。可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生活,也的确不是一言可以道尽的。

  总之,无论生活是好是坏,都可以低低头,抬抬头,生活中有那么多美好的事,十之八九,常想一二。

  《不说,就真来不及了》读后感(六):公平与平静

  在这本书里,有这样一个故事。

  一个著名杂志主编,从一个偏僻的小地方,挣扎进入了纽约,并娶了一个美丽贤惠的妻子,住在岳父送的房子里,生了两个可爱的儿子。在这样的完美人生里,他却和另一个女编辑相爱了,并为她买了一个房子,与她生了一个女儿。-----典型凤凰男出轨事件。但与知音杂志里的故事不同的是,这里强调了爱。

  他说:两个女人都深爱着我,我也同样程度或更深地爱着她们。......人生一世匆匆而过,我不后悔自己的选择,也不想说应该和不应该,对或不对。我只知道我必须感谢我今生遇到的这两个女人,以及她们给我的爱。

  不得不说,当我看完这个故事时,一如往常的升起一股不平怒火

  撇开社会规范伦理之类僵硬规矩,我愤怒于他如此的自私,而又如此的心安理得

  就如前面一个股票经纪人的故事所说,人性是永远上不了保险的一样东西。那么,在这样幸福美满过头,以致稍显平淡的生活里,和其他人碰撞出爱的火花并不是多么稀奇的事,哪怕这火花牵扯到宇宙奥秘、前世今生。但我们之为人,正是由于我们感性理性交织与碰撞。无疑爱情是美丽的,但也是伤人的;对于当事人是如此,对于相关的无辜者更甚。主人公本人倒是幸福美满了,贤惠妻子、心动情人双丰收,在步入中老年该作出抉择和了结之时,一场恰到好处绝症为他解决了可能麻烦纷争。可对于他的那两位爱人而言呢?换个角度来看,若是他未遇见伊娃,反倒是黛比碰见了"命中注定"的爱人,保持着这样的双重生活。他若有知,能够理解吗?......我想答案否定的。既然他不曾遇见伊娃,他便没有机会理解这样的感情,那么再如何超越时空的爱恋在他眼里就仅仅只是一场背叛是的客观来看,他这就是一场可耻的背叛;而主观来说,在伊娃和黛比的立场上,两人都已受到了伤害。一个失去丈夫忠诚,一个的爱情只能在暗地里进行------这对于他来说,当然不曾察觉,因为他什么都没有失去,反而拥有了更多。

  我沉浸在愤怒里,为他的自私,为他从未站在她们的立场为她们着想。直到突然,我发现自己才是那个偏执维护自己对世界的看法,不曾站在他人角度思考的人。

  我一直认为,这个世界本该是公平的------尽管它现在不是。如果有天堂,那么,公平应该是它的首要法则。所谓的公平,体现男女关系里主要就是:像我对你一样对我。如果自己的感情生活违背了这个法则,我会努力使之回到平衡,或直接放弃这段感情;而如果看到别人的爱情逾越了这个界限,我便会有种"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冲动。当然,这种事例是很多的,于是每每提及他人的爱情故事,我都会升腾起一股高于旁观者的悲愤。

  我一直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不管是我的情感冲动,还是我偏执地对世界定下的规则。直到我突然意识到,比起男主人公在故事里的自私,我的态度是一种更为可怕的霸权。我希望她们怎么样呢?必须像我一样,不断不断的抗争,或是干脆一刀两断吗?那么她们的生活又会变得如何呢?

  谁也不能替她们作出决定,除了她们自己。既然故事发展成了这样,那么或许这就是对她们而言最好的结局。旁人所有的褒贬态度都是毫无意义的。我的怒火,充其量满足的不过是对我自身价值观的维护,对他人的生活没有任何裨益。人天生便会趋利避害,懂得选择最适合自己的选项,不管那是长久的幸福,还是眼前的慰藉

  实际上,我追求"公平"为的也不过是内心的满足与平静。那么,我又如何能肯定别人追求满足的方式与我相同呢?这是另一种难以被察觉的自私吧,为了维护自己的信念而去对别人的生活指手画脚

  也许,所谓公平、正义平等......诸如此类大义凛然词汇最终指向的都是同一个词,平静。

  《不说,就真来不及了》读后感(七):灵魂保险箱,还是灵魂小喇叭

  “多年前,我在纽约大学心理学研究生论文选题是人类的忏悔心理。”

  “而我想做的,就是为那些已知自己将不久于世,却仍有话不能对人和人讲的人们,提供一个安全可靠的方式,让他们可以毫无保留地把自己生命中深藏的秘密、忏悔和人生感悟表白出来。”

  “于是,我花了三百五十美元在《纽约时报》上登了一个小广告。征求匿名临终遗言:如果你在临终前仍有话不能说,请放心地把你的秘密和心愿匿名托付给我,以便轻装上路。不要带着它们去天堂,因为它们只属于尘世来信请寄:灵魂保险箱收。”

  以上三段文字节选自本书前言,把作者收集遗言的目的和方法解释地很清楚,但也留下一连串疑问:这本书是怎么问世的?“匿名托付”最后变成了“化名出版”,有没有征得当事人同意

  还有更重要的,把交代了“请保守秘密”遗书出版,是不是对死者的不敬?

  寄信人以为把自己最后的秘密交给了“灵魂保险箱”,谁知不慎选错了人,寄给了“灵魂小喇叭”。

  “拜托了,不论你是谁,请一定替我保密好吗?”

  ——《白血病患儿留下的秘密》

  书中很多段落有类似内容,只能对他们说一句听不到的抱歉了,作者实在太想用你们的苦难和秘密去点醒昏睡着的世人了,秘密什么的,才没有在乎呢。

  还有更离谱的,作者甚至不能忍受自己只在前言里出镜,所以几乎每封信都点缀着作者精心镶嵌进去的老鼠屎。

  “其实如果仔细去查,应该不难知道此人是谁。”

  ——《核专家没有对牧师说的秘密》

  “继续读下去,直觉已经告诉我,写信人不可能是别人,除了那个最具传奇色彩的瑞典冰山美人。果真如此,这份遗言应该是我收到的最珍贵的一份了。”

  ——《隐居曼哈顿的好莱坞女星独白

  “我住在皇后区(注:此处估计被他用力划掉了,但是我拿起信纸对着光一照便一目了然)。”

  ——《老实人做的一件不可告人的事》

  “我在她来信的家族专用信封上知道了她的真实姓氏。”

  ——《修女的心灵地图

  作者不知疲倦传递着这样的信息,“我其实知道他们是谁呦,你搜搜看,也一定可以知道的……当然,即使你不知道,我也是知道的呦。”

  我甚至愿意相信这本书其实是杜撰出来的,那就说明作者不过是做作而已……

  看到漫山遍野冒着傻气、充斥《艺术人生》气场的注解,我甚至都要忘了作者完全没有把自己的研究成果拿出来与大家分享。或许不经雕琢的遗书本身更值得回味,毋庸多言?好矛盾。

  说到底,作者实在不甘心做一个默默无闻的倾听者记录者和研究者,在成为启蒙者的努力中,她成功把自己扭曲成了一名《苹果日报》范儿的娱记。

  是的,那种下作地理所应当、且有优越感的娱记。

  《不说,就真来不及了》读后感(八):《不说,就真来不及了》有感

  人不管如何只能做出一种选择,对于选择时的犹豫都是为了给受害者看的,为了给他们一个说辞罢了。还有就是为了让自己不那么难受。

  这些所有的遗言,或者说秘密,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都是真实的,不止是真实的事情,还是真实的情感,事情里还有真实的自己 。

  相对于真实袒露的行为,他不愿意说的理由是他所面对的事物不能让“他”成真,并不是他本身不真实、想隐藏,而是像他所保留的秘密一样,没有遇到一个合适且正确的人让他做真实有魅力的自己。他不懂自己到底要什么东西,什么才最珍惜,什么是他想要,所以就被其他东西迷住了眼,回头看的时候,一切都已经变成了他憎恶的模样。

  仔细一想不过都是选择的后果 ,其实也不过是在说,啊,如果当时我那样选择就好了,那么现在一定很幸福。

  整本书——28为纽约客的遗言,无一涉及财富,权势,名利,相貌等。反倒是以下这三个问题贯彻全书:

  1 什么人最重要?

  2 什么事最重要?

  3 什么时间做事最重要?

  由此可见,人们在乎的从来都不是什么物质生活。

  我们一直想要摆脱孤独,可是这孤独如影随形,我们用物质条件麻痹我们的感官,以为很充实丰富,以为甩掉它了,不成想我们离它越来越近。

  玛丽娜·基根有一句话阐述的很好,孤独没有反义词,如果有,它是我想要的。这句话出自她的遗作《孤独的反义词》。她的这部作品和本书有很多相似之处。

  愿各位在始终前,可以笑着说,我这一生很幸福,没有想要忏悔的话,没有什么没说的。

  《不说,就真来不及了》读后感(九):和书中故事一样神秘的作者 袁苡程,还是袁海婴

  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就像好奇死亡是什么感觉一样,快要死去的人们的临终遗言无疑对读者有着巨大的吸引力。

  可是在我陷入一个一个情节性很强,出乎意料的故事后,我开始觉有些疑问,文章中的信件中多次提到秘密和匿名,可在这样完全的复述信件内容后,似乎可以推断出有些临终遗言是来自名人,甚至作者直接在文章中暗示或间接指出是哪位名人。如果这本书的真实性是被肯定的,作者在文中指出来信者的身份是在道德上和法律上可接受的吗,涉及名人的临终遗言的这样书为什么并没有被广泛地知道,尤其是那篇貌似是来自瑞典冰山美人嘉宝(GretaGarbo)的临终遗言,按常理来说,应该可以被当做珍贵的文字来看待的。

  那大胆的假设的话,有两种可能,一是这本书是杜撰的,二是作者本着只是收集临终遗言初衷,非常低调,或许只是迫于人情压力才出版这本书。第一种可能太过武断,艺术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这个先抛开不说。关于第二个假设中作者的低调可是非常确切的,我分别在百度、谷歌搜索 ‘袁苡程’ 除了这本书,得不到任何其他的结果。

  于是我仔细阅读的豆瓣的作者简介,作者读过mills college,columbia university 两所学校念过书,发表过一本英语小说,翻译过一本小说。而后发现简介里提到的《天才儿童的悲剧》翻译者是叫袁海婴,姓氏一样,名却不一样。在worldcat 搜到那本 The Daughter of No Name Woman 的作者是 Yuan Haiying 的时候,依然无法确定哪个名字是笔名,哪个是真名。直到找到 一篇 mills college theses 的作者是 yuan haiying, 这时候基本肯定 袁海婴 是真名,袁苡程 只是个笔名。但是很遗憾的是,作者的信息就只能止步于此,找不到更多。至于为什么作者要在这本书换成笔名,她到底是谁我们不得而知。

  而关于这本书的真实性,要探究是更艰难的,我在google用英文就嘉宝的临终遗言来搜索,得不到任何有关于《不说,就真的来不及了》或是作者haiying yuan 的信息,关于嘉宝隐退后的孤独生活的猜测报道到也是有的。那这本书写的到底是真是假不得而知。

  对我来说最遗憾的是,在持有怀疑态度后,没看完整本书的我好像不愿再往下看了,临终遗言可能是故事,但故事可能只是小说。

  《不说,就真来不及了》读后感(十):给你一次时光倒流的机会(书摘)

  我深信作为二十年前的一个心理学研究生,没有足够的阅历去杜撰出如此众多而且富含深刻人生感悟的临终遗言。二十年后,也许她意识到把这些遗言公布于众,对于芸芸众生来说是多么的迫切和必要,免得的像法国著名牧师内德.兰塞姆将亲耳聆听的忏悔和遗言编成《最后的话》并准备出版时被火灾付之一炬,那怕是背上所谓的失信的骂名,相信那些在天之灵也会欣慰他们的遗言还可以启发甚至拯救远在地球另一边的众生。

  摘录

  序言

  假如时光可以倒流,世界上将有一半的人可以成为伟人。-----法国著名牧师内德。兰塞姆

  邮递员的终生悔恨

  人的内心从出生起就被上帝安装了一台自动的精密天平,即良心。凡是做过的事情,无一不被记录,衡量,留痕。不该做的,即使无人知晓,也终将被天平的另一端以良心不安作为终生无法摆脱的惩罚来保持那无影无踪,却永远存在的平衡。

  如果能有来世,我只想变成一朵玫瑰,活着只为有情人传递幸福,即使隔天就会枯萎死去。

  百老汇编剧的临终告白

  “戏剧浓缩人生,里面除了爱恨 情仇,生老病死,其他都是闲来无事的扯淡。

  爱恨情仇是所有人做一切事的背后动力,无论 是事业还是战争,都是在表达这些根本需要的手 段,人自己意识不到而已。亚当•斯密这样说过: 我们在这个世界上辛苦劳作、来回奔波是为了什么?所有这些贪婪和欲望,所有这些对财富、权利 和名声的追求,其目的到底何在呢?归根结底,是 为了得到他人的爱和认同。”

  出院后我开始了在乡间的隐居生活。我竭力精简我的生活内容,坚定的拒绝以前感到难以说“不”的所有事情,包括得罪朋友。我谢绝了所有的应酬和物质享受,每天只做发自内心想做的事。我开始童心大发,玩起我儿子小时候的各种老式玩具,包括乐高积木和直升飞机、电动车,还玩院子里的各种昆虫。我也读过一个个无所事事的下午,看树叶如何被秋风一片片吹起,飞扬,轻转,落地。在做这些毫无意义的事时,我享受到过去从不知晓的因为单纯的体验而产生的巨大愉悦和满足,丝毫不逊色于过去追求的种种感官享受。我从来都不知道,内心的平静带来的喜悦是那样的真实和令人感动,那样直入心底,触动每一个细胞,那样令人陶醉和迷恋。我第一次懂得孩子的内心世界。

  无所事事对我来说再也意味着浪费时间了,看着窗外的树叶在每一阵微风中的颤动,听着鸟儿的啾啾吟唱,仔细品味着空气的清冽和湿润,我感到自己真真切切地活在此时此刻,百分之百地为了自己在活着。我可以感觉到自己与世界之间最基本的联系,与自然的联系,与每一棵草和飞鸟的联系,与月亮和浮云的联系,明白了多数人对生活之理解的无聊和无可救药,更真切地感到了人来自尘土而归于尘土这一简单真理的美丽。

  越战老兵的最后狂言

  永远不要让别人的理想牵着你走,你一定要有属于自己的理想,无论他是什么,哪怕是当个水管工,也千万不要以战争作为男人的理想。生命消失时,一切都是过眼云烟!现代人的洗脑形式名目繁多,但切记,你的生命至少和政客们的一样值钱,政客们宣扬的那些爱国理念,是他们自己永远也不会去实践的。

  我要走了,我知道我不会去天堂。小时候我父 母总带我去教堂,但战争让我不再相信上帝。此刻 我脑子里不断出现的是我母亲左腮上有一颗棕色 小痣的脸庞,还有我在大学里单相思的初恋情人 的明亮眼眸,这些都是我此生知道的世界上最柔 的东西,也是在我生命终点的回忆里唯一留下的东西。此刻,我好像闻到了小时候爬上家里后院苹果树上时闻到的清香,看到远处在田里劳作的人们的身影,听到他 们那里传来的笑声,还有密西西比河上层层薄雾里传来的低沉的汽笛......此刻,我只希望我后来再也没有长大,而是在五岁时就夭折在母亲温的怀抱里。”

  华尔街股票经纪人留给世人的忠告

  永远不要无条件地相信任何人,因为人性是永远上不了保险的一样东西。

  深谙人性如股市,变化无常,期待看得见摸得着的规律如同竹篮打水。人生莫不如此,惟人性使然。

  你一定不能要求什么,保证什么,因为那都像用手攥沙,结果往往抓空。感情是无常的存在,有来就有去,一切只 能顺其自然,就像对待宇宙万物的起落、发生和消 亡一样。能长久是福分,但强求必定变成痛苦的根源。。

  超级肥胖人的遗言

  一个人的生命里,不论胖瘦美丑,没有了爱,还剩下什么呢?难道爱的权利只是一小部分人才能享有的?一切肥胖如我,或长相身材欠佳,或是残疾人,都只会比一般人更需要爱,因为他们的生命已经有了缺失,所以需要有更多的爱来补缺。这个道理如果当父母的都能明白,世界上恐怕会少了很多不幸的人或罪犯。

  著名杂志主编的双重人生

  我之所以向你透露我的身份, 是为了帮助你得出一个更接近公正的结论:即世 间的人不论贫富,种族差异,贩夫走卒还是达官显 贵,文化程度或高或低,都毫无列外地有着人类最基本的感情需要和弱点,都一样可能为了社会习俗和道德规范的制约而挣扎和痛苦过。

  上帝在创造人类时,赋予了他世间最柔的东西,即男女之情。”

  仅以人的天性而言,爱情是没有界限的。

  核专家没有对牧师说的秘密

  我本想对他说,我当初不如去做厨师,因为美味能使人快乐,增添生活的趣味。

  选择职业不仅要考虑经济层面的因素,道德方面的考虑更是绝对不能被忽略的。

  隐居曼哈顿的好莱坞女星的独白

  我犯下的第一个不可饶恕的错误是,为名利所蛊惑,我没有听从我生命里最重要的人的请求,结果导致了最可怕的后果,使他过早离世。我用后半生远离一切名利和过苦行僧般的生活来惩罚自己,但也无法抵消内心沉积的深重罪恶感。

  对我来说,爱的丧失重于一切;与其相比,一切辉煌、名声和财富都 只是尘土。我唯一爱过的人过早逝去之后,我的世 界已经从内部坍塌,太深的悔恨和愧疚让我决定终生不嫁,了此一生。

  我前半生犯的第二个致命错误就是忘记了自己的本性,竟然同意去演出喜剧。

  我想说,爱情是人类唯一值得体验的感情,人 不要为了任何理由而拒绝和错过它!但也不要误 把情色当爱情。真正的爱情到来时,奇迹就会发生,一个内心充满了爱情的人会被给予上帝才具有的不朽神性!即使爱情后来可能不再鲜活,并可 能消失,但是没有经历过的人如同没有真正活过。”

  上帝的作用就是给人以幻想的空间,以此得到安慰。在他面前,我知道,他也知道,我始终是一个有自卑、敏感、极度怕羞的丑小鸭,一个小时候就喜欢独处,并无边无际地疯狂幻想的孤独小女孩。现在,这个小女孩该回去了。

  神父留给世俗世界的话

  此星球其实并不适合人类居住,人类也肯定不会长久在地球上存在。这是人类本身的贪婪和无节制索取的本性决定了悲剧性事实。

  上帝也帮不了人类太多,因为他们自己很难真正醒悟。他们目光短浅,贪婪,强权,欺弱,无耻而不自知,反以为荣。

  科技研究的进步和系统知识的快速发展并对付不了人类灵魂里的沉疴,除非他们幡然醒悟,否则仍是不可救药。

  这个世界的确很美,但是生活其中的人类并不珍惜它,所以他们不配拥有它。

  可怜天下父母心和错位的爱

  如果可以再活一次,我一定会不顾一切地和莱昂在一起,即使付出的代价是会伤害我的父母,但那应该只是一时的。想一想我后来为了孝顺他们而没有那样做的结果是什么吧,难道不是更深的伤害了他们一辈子?我的不幸其实是可以避免的,但是我的父母不会懂。我不敢想象他们如何能承受得了失去女儿这样最无情的打击,今后又会如何在悲哀中度过余生。可是孝道如果与人性相违背难道还应成为美德吗?

  好莱坞导演的肺腑之言

  波波爱我的方式与前妻们不同,她爱我就像爱护我们各自的孩子一样,无条件包容我丑陋的一面,出格的一切。当然了,她也比我的前妻们更能欣赏我,我的前妻们不能容忍我的地方在她看来却是“像孩子一样可爱的方方面面。”

  她一直把我当成了她的孩子,而我们的婚姻竟然也因此才得以持续下去。成套的婚姻理论竟不如她的一句“鱼和熊掌不可兼得”来的简单和通透。

  我告诫诚心搞艺术的人千万不要去看心理 医生,他们的理性分析和行为指导只会让人产生 恐惧,手足无措,必定会成为你艺术灵感的杀手, 这是我的切身体会。

  死刑执行官的心声

  无论代价是什么,因为没有被爱过的生命是不可能珍惜自己的。

  我现在认为,死刑剥夺了人们改邪归正的机会,视为另一种貌似公正的邪恶。我坚决主张取消死刑。我主张一个国家的政府必须对不幸家庭的孩子给予更多、更实际的关爱,不能让这些孩子自生自灭,经历了不幸和困苦的童年之后,最后还要自己去承担这些不幸的后果,被法律的制裁,甚至夺取生命。罪犯,包括死刑犯,难道最初不多是家庭和社会漠视的牺牲品?他们的犯罪行为正是他们生活里极度缺乏爱的铁证。

  我读过一句话:“孤独比死亡更可怕”。我非常了解那个叫斯蒂芬的年轻人幼时经历的无人知晓的骇人孤独,无底无边,可是却没有人在那个时候给予幼小的他迫切需要的理解和爱。而当他必须独自为此付出代价时,法律却毫不留情地惩罚了他,让他用一命偿一命这种最古老的方式去表现所谓的法律公正。这种从本源上的不公正,法律不予理睬,社会也同样不会。而杀人犯内心那些难以被人了解的痛苦更不会得到芸芸大众的同情。我深深懂得斯蒂芬经过的种种绝望的孤独,因为那也是我小时候熟悉的陪伴。相信现代社会里很多人的童年都很熟悉那种孤独,也包括我自己的儿子。我们没有去犯罪只能说是幸运,而不是美德。我们与斯蒂芬并没有绝对的区别。这些死去的年轻人如果能被给予生存的机会,多数都是会重新做人的。以牙还牙,冤冤相报可以安慰被害人的家人,但是让两个生命消失毕竟比一个更悲惨,尤其是一个已经懂得深深忏悔的生命。在对237个人执行死刑后,我深知他们犯下死罪的简单原因------对得不到爱而生恨的极端、变形的表达形式。

  百老汇女演员的痛悔

  一年后,我知道自己受了骗,不是被别人骗,而是被自己的虚荣和对婚姻的幻觉骗了。

  皮肤专科医生的遗憾

  如果一切皆有可能,我临走前最想做的、或最想得到的到底是什么呢?我这样问过自己几次了。我觉得那趟加州之行让我意识到我并没有好好活过,活着没有真正活过。几十年来,我偏狭地认定,我有太太和孩子,每天工作,周末休息,就是该有的生活。但是现在我知道,那种生活不过如此而已,井底之蛙的见识加上一成不变的生活带来的狭隘人生视野。我第一次感到似乎没有真正为自己活过。

  如果一切皆有可能,我一定会不计一切代价到处走走,不再把挣钱养家视为生命的唯一,责任固然重要,但是一个人只能活一次,应该知道或去看看自己生活之外的人是怎样生活的,看看自己除了多年一成不变的工作和生活模式,是否还有其他的可能?不知道其他人的生活和想法是可悲的,我的中产阶级生活看似正常又令人羡慕,但直到此刻我才知道,是偏见导致了我曾有过的生活的局限和狭隘,尽管我生活在一个世界闻名的城市。

  前日本侵华士兵的忏悔

  可是这一切光鲜的存在都只是暂时的和表面的,都只是虚妄的影子,该来的总会来,没人能够逃脱,所有这些看似美好的,让人羡慕的生活现在已经荡然无存了。虽然这些灾难让我痛不欲生,五内俱焚,但在内心深处我清楚地知道这是我早年罪孽在发酵,所以神会在我最幸福的时候让一切化为乌有。我深知,如果我当初战死在中国也许更好,后来得到了一切再骤然失去的痛苦,不是更让人无法承受?是神认定我不能有一个家,即使有罪的只有我一个,其他人都是无辜的,但神却让我亲眼看着家人突然消失的残酷方式去体验我当初夺取中国人的生命和毁灭他们的家庭的永恒之痛。

  世界五百强CEO的离奇心愿

  现在我明白了,人的一生只要有够用的财富,就该去追求其他与财富无关的,应该是更重要的东西,也许是感情,也许是艺术,也许只是一个儿时的理想。无休止的追求财富的欲望只会让人变得贪婪和无趣,变成一个变态的怪物-------正如我一生的写照。

  上帝造人时,给我们以丰富的感官,是为了让我们去感受他预设在所有人心底的爱,而不是财富带来的虚幻。有人说爱和情是虚幻的,财富才是真实的。可此刻我无比清楚地知道,我生前赢得的所有财富我都无法带走,能带走的却只有记忆中沉淀下来的无邪的感动和与物质无关的爱和情感,它们无法否认也不会自动消失,它们才是人生真正的财富。

  神父的临终遗言

  爱上一个女人是无罪的,而不会欣赏一个值得爱的女人才是辜负了上帝的本意。

  我意识到,爱一个人是上帝赋予人类的独有的特权,没有感受过或是不承认它的存在都是对这种馈赠的不敬,也是一种从来没有感受过上帝的证明。

  出租车司机的悔悟

  人生苦短,意想不到的事更会经常发生,使人措手不及。一旦发生,一切就都彻底改变了。

  如有来世,我不愿仇恨任何人了。仇恨导致许多人无法过上幸福的生活。

  女教师出人意料的最后渴望

  最近我好好想了想,其实我从来都不知道真正幸福是什么感觉,因为我已经习惯了去满足别人的要求,我从小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给别人看的,为了让目前满意(可是她到现在对我也没有满意过),至于我到底是谁,什么是属于我个人的需要,我真正喜欢什么,我根本就不知道,也很少去想过。我把一切都给了我的家人和家庭,为维护这个家庭的形象我做了一切努力,并从来没有怀疑过这就是我的职责。

  就在在那一瞬间,我忽然知道了我的生活里缺少了什么,也就是我最想做但不能做也从来没有尝试去做的事。我惊讶地听见一个声音在我的心里大声喊:我也想像这些小孩一样拍泥巴,堆沙子,然后推倒

  我就是印度人故事中的那个小象,很小的时候即使有过这样那样的愿望,也都被我母亲严厉的目光制止和泯灭了。我母亲的目光就是我生命中的那个小木桩。如果我能再活一次,我必定会尝试反抗我母亲那让我颤抖了一辈子的锐利目光,那总是对我不满意的目光,和对那些听了无数遍的恐怖故事说“不”,不论代价和结果是什么。我必须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不想要什么,知道我为什么愤怒,知道我也可以生气和高兴,并不因为我母亲的情绪需要而压抑自己,永远做无条件的妥协。

  艾滋病人的最后独白

  每个人的一生好比一条链条,上面的每一个环套的连接都是由看似偶然实则必然的因素决定的。

  我们这些人之所以即使要背负 着可怕的压力,也要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的原因, 只有我们自己知道,那既不是因为这样的生活是个好玩的游戏,也不是因为我们天性“堕落”—— 种种内在的原因,因人而异的个体情况和家庭因 素的作用,非亲身经历是很难理解的。指责,甚至是迫害有异于自己的同类,一直都是人类的强项;而用爱去理解和宽容他们则始终是人类的软肋。

  人类看似强大,其实很软弱,也很无助。他最不了解的就是自己,却急于征服那个远不如他内心世界来得更重要的外部世界。同性恋不是怪物,我们的性取向只是我们关系的一部分,更重要的是我们对爱的需求,那不是罪过,而是和任何人对爱的需求一样的合理,如同植物和眼光的关系。阳光普照万物时,并不会区别他们的不同。是人类的偏见把自己用不同的标签分开了。人类不需要标签,因为爱和宽容不懂得标签的含义,正如太阳永远不同的小草和玫瑰的区别。

  高级应召女郎的心愿

  我第一次意识到,两个陌生人在一起,并非只能有互取所需的关系,也能有像那对情侣之间的 关系,双方互相给予和奉献。”

  文学教授的最后坦言

  虽然身为名校教授,却感觉此刻与街上任何一个乞讨零钱的穷人一样,内心卑微地祈求得到你的宽恕和原谅。人性之软弱,之不可预知,之虚伪,之无奈,在我身上都得到了最好的印证。

  修女的心灵地图

  因为你是在用外在的怪异和与众不同的举止掩饰你那颗受了很深伤害的心,那种伤害必定与情感和信任有关。

  他那充满感情的赞美和发自内心的欣赏,甚至是崇拜,轻易就改变了我。

  一个人,其实需要的真的不多,一点确确实实的爱就可以把所有的幸福掌握在手中,就完全足以了。

  那天,当他忽然平静地告诉我他必须与我分手的时候,我才知道爱原来是有寿命的,不是永恒的,无论它有多美,也无论它有多么真实。

  爱不爱,第一眼就知道了。就算付出所有的爱、时间和金钱,得到却是满满的失望。即使这样,也不能掩藏内心的爱。如果能控制住我们的爱,我们就不会是人类了吧。

  直到此刻,在我生命的终点,我才明白,我们在世界上最想要的东西其实就是那一点实实在在的爱,无论它来自家庭还是任何人,有了它,就有了活着的理由。就有了一切;没有它,人就会变态,就会疯狂,就会想象去寻找一个爱的替身。上帝的存在只说明一件事:这个世界缺乏爱。

  其实,有爱的人就是神,他们能把别人也变成神。

  地球旅行者的告别辞

  偶然经过一个叫做地球的地方

  逗留了几十年

  在那里

  我爱过,恨过

  苦过,乐过

  哭过,狂过

  迷过,悔过

  现在,一切都将过去,

  因为在此地的旅行就要结束了。

  下一站将会是哪里?

  我紧了紧背包

  发现忘了带午餐肉的罐头。

  最后

  信或者不信,真相都在那里,终究会有一天,你会见到,只是希望不要太晚。

  感谢梁冬和吴伯凡在他们的《冬吴相对论》中推荐了这本书。

  感谢袁苡程冒着失信的骂名把这些遗言翻译整理出来,让我们可以体会到生命的意义。

  感谢那些写下并寄出遗言的无名人士,他们的经历和遗言给了我们第二次生命的可能。

  愿在此次雅安地震中逝去的灵魂得以安息!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