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艰难一日读后感精选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艰难一日读后感精选10篇

2018-08-26 05:49:02 作者: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艰难一日读后感精选10篇

  《艰难一日》是一本由【美】马克·欧文 凯文·莫勒著作中信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9.00元,页数:292,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艰难一日》读后感(一):更有效军事行动需要

  最近看的一系列关于美军作战的书籍里面,都反映出一个共同的问题,那就是美国军队自己情报系统和情报搜集方式实际远远不能满足美国的全球军事行动的复杂要求,而在这方面专业人士中情局不仅经费不足人手有限,还经常受到军方的排挤争权,而不是精诚合作实在可叹

  这个问题实际上早在越战中就暴露过,当年中情局与绿色贝雷帽曾经以很少的人力建立过一套行之有效的防止北越渗透的村落民兵体系,但是在美国军方用政治手段排挤掉中情局,夺过战场主导权之后,就把中情局与特种部队苦心经营的南越民兵轻易地在正规战场上浪费掉,由于南越防御力量在他们愚蠢指挥下的崩溃,美军只得自己担负起直接作战任务,而由于思路依旧顽固不化,方式方法愚不可及,美国军方自己在越南的丛林和泥坑里浪费了大量的弹药和生命之后却依然可耻地逃走了。

  而同样的问题在伊拉克战争和阿富汗战争中同样暴露无遗,美国军方在很大程度上,始终坚持用他们自己熟悉的那一套老式常规战思路,在一些根本不适合常规战的场合自行其是结果就是大量的人力和资源都用在从事一些非常低效的作战上面,反观中情局引导特种部队在阿富汗活动时候,只用了几十个情报专家(你没看错,几十个人配合空中支援和阿富汗部队,就在几个月中打垮了塔利班。

  而当美国军方接手之后,就又变回了年复一年的老一套扮演傻大个和游击队捉迷藏的滑稽戏。美国军方自己的情报工作水平远远低于中情局,甚至连自己军队内部反馈的情报都不能有效处理,最大的局限是在那些需要文化社会层面深入情报工作的场合仍然主要注意力都放在战术情报上,结果就是因为总是找不到正确的方法,空有强大武力而不能有效施展。

  不过像追捕本拉登这样的高难度活动,就绝不是美国军队自己的情报处理系统能对付的了,在这本书所描绘的艰难的一天之前,中情局花了五年的时间成功锁定目标,突击队为了达成作战目标,花了几个月的时间根据中情局搜集的情报进行演练,没有所有这些事前准备,根本就不可能完成这次成功的突袭。

  相比之下,美军在越南、伊拉克、阿富汗的行动有多少次是在情报极其有限、状况严重不明,准备时间非常短的情况下采取的?这些准备上的不足就导致士兵付出本可避免的生命代价

  而后来更发展出一种滑稽的情况,在作者自己这本书里也反映出来了,就是在政治压力和军方高层双重需求导致的荒诞局面,导致美军不得不去扮演警察角色——而由于训练语言组织方式等诸多方面的错位,实际上美军自己根本不可能有效完成任务目标,结果就是抓来的塔利班武装分子抓了又放,放了又抓,活脱脱的滑稽戏——头脑简单的人会觉得这都是政客的错,武装分子就该当场击毙,但实际是美军高层自己把军队派到了需要警察才能处理复杂局面的地方

  同样,书中还可以看到很多这样微小细节,即使是美军最精锐的特种部队,在内部的情报和经验共享和整合流程上,仍然有数不清的可以改善之处,他们真的需要从中情局请些人来做内部改善,包括避免那些上级灵机一动”的蠢主意,让指挥层和行动层之间的情报交互更加有效。而中情局在为军方策划一些活动的时候,会犯“建议直升机突击部队额外背60磅重的箱子来屏蔽手机信号”这种低端错误,实际上也说明这两个组织之间平时的合作太过缺乏了。

  未来的战争将是信息的战争,这并不仅仅是多了一个信息网络的战场,而且是这个网络中的活动将直接主宰和优化几乎一切前线作战的成败,能够在这个层次上占尽优势的军队,就能够以小得多的兵力击溃庞大迟缓、半聋半瞎的对手

  在这一点上,作者作为名士兵,个人做得是相当不错的,在本书的一开头,他就提到自己请了专业人士来为自己审核文本,确保自己的书里面不会透露任何可能对海豹突击队和美国造成危害的情报。

  只不过,一个庞大组织的自身信息处理改良,就又是一系列艰难无比的工作了。

  《艰难一日》读后感(二):关于“海王星之矛”

  英语我懂得不多,所以本文有些妄下论断的意思

  我不懂什么TMD叫做“海王星之矛”,请问译者,什么TMD叫做“海王星之矛”。

  海王星英语称作“Neptune”,这是古罗马人对海神的称呼,等同于古希腊人称的波塞冬(Poseidon)。后世文学家用“Neptune”来称呼当时新发现的一颗太阳系行星,我们后来称之为海王星。

  这“海王星之矛”是指的什么东西,海王星跟矛是啥关系,是葡萄牙跟葡萄长牙的关系吗?

  众人皆知希腊海神手里拿的是三叉戟,也就是三个齿的鱼叉。说是矛有些类似。这罗马海神手里拿的是不是一样的东西我不知道。但海神手里这东西是很有名的,也是一种海权的象征。要说海王之矛至少逻辑上通顺。但这“海王星之矛”是啥子东东,麻烦译者解释一下!

  《艰难一日》读后感(三):美国版虽远必诛

  轻骑矫昭,传头千里,明犯大国,虽远必诛。陈汤如果当时写回忆录说说是怎么调动联军杀死chizhi单于的应该比这个精彩多了吧!都特妈是霸权国家干的事情啊。和前几天看的朝鲜战争那本书感想一样,海豹这种行动能力和战术规范都是打出来的。无论是装备还是技战术都在不断作战过程总结提高,战术动作固化成肌肉记忆,任何行动都进行分工和演练,把战场作为一个整体考虑,做到战场对我透明,所谓态势感知能力,加上火力,防护,机动性,突然性,完成任务的同时最大限度降低伤亡典型工业化加信息化。人看起来很重要,其实成了系统里可以量化评价的一项。

  另外说句反人类的感想,从历史上看,对于异教也好,敌人也好,异族也好,屠灭是最"高效"的办法。最迟的,德国人试图对犹太人干过,没成,老美对印第安,澳洲白人对毛利人基本算干成了。后来文明了大规模屠灭不合适,改外科手术斩首了,一个意思,敢牛逼就弄死你。

  《艰难一日》读后感(四):读后感

  《艰难一日》读后感

  一

  最开始想读这本书是由于在京东书城上逛,看到这本书说的内容是击毙本拉登的过程。所以产生了很大的好奇心。同时封底上美国海豹突击队的口号:The only easy day was yesterday.轻松之日,唯有昨天。这句口号也深深的吸引了我。

  二

  书中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两点。其一是想美国这样的超级大国有些无法想象的超级武器和装备竟然需要花五年的时间才能确定本拉登的具体藏匿地点。书中并没有告知为什么需要花这么长的时间才能找到。但是我想应该不是由于人的能力和装备的问题。主要问题应该是来自国际合作和国家之间的沟通利益问题。就算是美国最后确定了本拉登的具体位置是在巴基斯坦境内某处。美国也是单边在巴国内部采取军事行动。并没有通知巴方。一方面是为了保密。我想更大的原因可能也是出在国与国的沟通上。准确的是:说没有人完全出自自愿想配合美国所谓的反恐行动。其二,我没有想到美国的军事行动会准备的如此之充分。情报收集的非常充分。行动前也是做好了充分准备。挑选行动队员,按实际的行动环境来重建训练场所。场所的每个门,每个摆设都力求和实际场所物件一模一样。然后就是反复的训教。根本不是我们平时所了解到的美国。人家一样很勤奋。装备还比我们好。同时资源占比比我们高。

  三

  读此书后真的对美国全球送兵能力真的是很吃惊。书中的这些突击队员就像平时我们上班一样。一有任务就马上去执行。执行完后就马上回家。这个不是只在小范围内,而是在全球范围内迅速的调动。同时也能让他们执行完任务后马上回家。这样得有多么巨大的资源投入以及多少年经验的积累才能建立起这样贯穿全球的并且反应迅速的军事网络。

  四

  不管是公司还是国家,强大的后勤保障和高效配合的团队配合才是成功的关键。精彩的成绩背后都是有一个完善和高效的系统来提供保障的。

  《艰难一日》读后感(五):坚持

  本书文采说不上有多好,技巧不怎么样,读这么本书主要是了解美国的兵是怎样的兵,是怎样生活、工作的。也许作者是在宣扬他们的价值观,是不是刻意为之,我没看出来,但我相信应该不是,因为没必要,他们没想着要出中文版,要面对中国读者。

  以前认为美国人当兵也是为了高工资。在本书中没提到金钱,是为了国家献身。这也正如作者所说的,他们做出了多少努力,多少牺牲才能参加这样一个令人振奋的行动中的。书中也是着重描写作者所面临的压力。

  我相信作者参军最大的原因是兴趣,作者有机会教练不必上前线,但他禁不住那个诱惑。这也是他最终退出现役的原因之一。并且作者大学毕业之后并没有以军官身份参军,就是为了获得更多亲临战场的机会。这里的作者指主人公

  使我佩服的是主人公的毅力。面对困难的坚持,他在做他喜欢的事情,不单单是为了糊口。还有他的“大男孩原则”自己的事情自己解决。专注当下的工作,不胡思乱想,决定自己能决定的事。

  最后,感觉这像官方作家的书,为军队宣传。他们主流价值观真是如此,深得人心?为了国家?在咱们这里更多的是为了个人,爬得越高,自己得到的越多。国家,人民,他们想过没?

  《艰难一日》读后感(六):最轻松的一天,就是昨天

  本书由现年36岁的前海豹突击队员马特•比索内特以马克•欧文的笔名撰写。它以第一人称的叙事手法详细讲述了美国击毙本•拉登作战行动的全部情况,并对作者成为一名特种部队成员成长经历和海豹突击队员训练的情况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其中有许多情况都是首次披露。本书描述拉登被击毙时没有任何武器,并未对美军士兵构成威胁说法,与白宫此前声明截然不同,引起了国际舆论密切关注。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网站评论称,一些媒体披露了“欧文”的真实姓名,他因此已经成为可能受到攻击的人,“或许他的余生都在躲藏中度过”。

  感觉还是有很多的东西值得大家去思考吧,比如说他去训练,舍小家为大家,他去阿富汗,伊拉克,时时刻刻都有死的可能,但是那些人还是坚持下来了 抛开本书的背景,这本书还是真实的,值得去看的

  《艰难一日》读后感(七):轻松之日,唯有昨日

  作者叙述得很简单,没有什么过分夸张的渲染描写。或许就像作者自己所言,只是简单地写下真实情况,记录下这段和兄弟们的共同记忆。不过任务本身以及他们的行动过程足够具有吸引力,所以并不平淡。

  虽然不是人物传记,但从字里行间的兄弟情谊里,我们还是能很轻松地看到美国特种部队的真实写照。或许没有美国电影里那么强悍,但不可否认他们是万里挑一的精英

  对于目标的强烈渴求追求卓越的不懈动力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坚韧不拔意志;善于事后的反省总结;准备阶段细致谨慎;过人的胆识突发情况下的反应、判断、处理能力;牺牲、奉献精神使命感责任感欣赏队友不自恋。

  这些并非美国式英雄标签,而是任何一个称得上优秀的人所需要的素质

  “轻松之日,唯有昨日。”

  ——海豹突击队座右铭

  《艰难一日》读后感(八):《艰难一日》书评

  轻松之日,唯有昨日——海豹突击队座右铭

  简单的8个字作为开篇,直接道出本书主标题之意。过去永比现在轻松得多。那是因为海豹突击队队员总是与“死神”打交道。

  本书行文结构类似于一部好莱坞大片,主人公开始准备执行自己一生中最后一次任务,突然发生意外……主人公开始回忆,自己为何想成为一名海豹突击队员,一些简单的家庭背景,经过了哪些非人的训练,怎样进入绿队,曾参加过哪几个惊心动魄的任务等。

  在大约1/4篇幅的倒叙、插叙中,我们逐渐了解到一名海豹突击队员得强悍与美国无比强大的硬实力。可这种叙述方式有时让人有些如薄雾中散步一般,知道大方向,可看不清许多东西。

  “出于这些特别行动的保密性质,有时我会事件日期、时间顺序进行模糊描述。”(摘于《按语》)或许这就是原因吧。

  在读本书时,总时不时想到一部传达中国精神的影片——《冲出亚马逊》。现在想来那部电影真是对不起特种兵这个职业啊……

  封面设计

  如好莱坞电影海报或《使命召唤》的游戏海报般,着实抓住了我的眼球,当初在书店就是被封面吸引,再被封面上的副标题“击毙本·拉登行动亲历”所勾引,才慷慨解囊

  内封是在外封的基础上再做变化而成,相对于外封,内封则逊色不少。

  内页设计

  书中大量使用海豹突击队的队徽作为本书主要设计元素之一,但章节页处的队徽放得太大,已出现马赛克。

  按语与序言开篇处,版心靠外,给订口预留了很大空间,很适合阅读,可一翻页,“OH!”漫山遍野的文字向你扑来……

  书中彩页内容与文字并没完全对应,在读者阅读时有种后知后觉的感觉。

  其它

  文中有几处较明显的文字校对错误。

  《艰难一日》读后感(九):对一次世界瞩目的军事行动详细阐述

  本书的作者是海豹突击队的一员,也是执行击毙本拉登任务的执行队长。文中的序以911事件为开头,之后,画面直接转移到执行任务的黑鹰直升机上,但是也随之在这里本书的序也结束了。

  第一二章,从作者预备加入海豹突击队的训练开始写起。从作者的训练可以看出每一个加入海豹突击六队的人都很不容易都付出了很多。作者也是非常艰难的才加入了六队。

  第三章与第四章,记录了,作者加了海豚六队后的第一次任务与第一次开枪的任务。从第一次的任务中可以说是很幸运,而第一次的开枪任务虽然是与三角洲特种部队合作,但是也出现了一些小差错,居然落地的时候发现上错了建筑物。紧接着爆破小队也出现了失误,真是祸不单行。不过更加意外的是,在检查战场的时候才发现,如果当初着落准确的话,可能将会伤亡严重。有些时候意外有可能是幸运的。

  进入到第九章的时候,接到了一个非常神秘的任务,到了基地才知道,本次的任务是为了本.拉登。在进入到第十一章的时候,本书终于进入到了高潮部分,也是作者这一生最重要的任务,可惜不幸的就是任务还没有开始执行,就遇到了黑鹰直升机的坠落,幸好的是机上的人员都没有受伤。作者非常详细的描述了本次任务的过程,并在每一章节的后面使用建筑的平面图进行了说明与讲解。作者大约用了40%左右的篇幅来详细的描述这次世界瞩目的任务。

  纵观全书我认为作者写这本书的目的有两个。第一个就是作者在他小的时候阅读过一本类似的书籍,同样也是由于这本书籍影响了他想当一名海豹突击队员。第二个目的就是在文中的最后道出的原因,他想详细的叙述斩首本.拉登任务的详细细节,因为在本书没有推出之前,外界也有很多的推测与不符合实际的任务描述。

  在文中的最后也可以看出美国人的政治文化,与中国人的不同。作者作为一名军人都可以毫不掩饰的说出他对政治的不满,以及对政治与他毫无关系的观点。这种观点可能在国人的书籍中永远都无法见到吧。

  《艰难一日》读后感(十):父亲的教育

  作者能有今天的成就,少不了他自身的努力和坚持,但也离不开父亲对他的教育。

  书中最震撼的一段话是“你要敬畏枪支,敬畏它所能做到的事。”父亲告诉我。

  而后在枪走火后,父亲并没有责备作者,而是让其自己再次检查枪支,并没有自己上去替他检查枪支。

  如果这事情发生在国内,我想大部分的家长先是责备孩子,而后自己处理这事情,并让孩子以后远离枪支。似乎这样以后孩子就不会遇到危险了。

  出去查看陷阱时,作者因为寒冷放弃跟随父亲继续前进。父亲明确的告诉他,自己还要继续前往下一个陷阱,问作者自己一个人可以回去吗;得道作者答复后也只是嘱咐他回去的时候要走来的路,而后自行离开。

  先不说别的家长,如果这种情况下我父母肯定不会让我自己回去,不管下面要去做什么重要的事,都可以放弃而送我回去。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