牵手旅行读后感精选10篇
《牵手旅行》是一本由赵熠 / 李璐君著作,江苏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8.00元,页数:26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牵手旅行》读后感(一):爱情迟早褪去激情,唯望我们始终牵手旅行
标题的这两句话,在我心里酝酿了好久好久,却始终没有机会写出来,因为我觉得离我有些遥远,像梦一样。
从亚马逊买了这本书《牵手旅行》,两个年轻人在路上的故事,一路边走边爱,最后走向相濡以沫,走向白头偕老,走出属于他们自己的灿烂天空和星光大道。
买的时候,我就知道,这类书总是图片多于文字,价格高于价值。之所以买下来,是因为触碰到心底的一种叫做“愿望”的东西,荡起了层层涟漪,这些涟漪一圈一圈荡漾开来,波及到手指控制的神经,让我不由自主的点击了“购买”按钮。
我买来的不是书本身的文字,更不是那些网上随处可查的图片,,买来的是我内心里对于美好生活以及完美爱情的向往和希冀,并对这些向往、希冀始终坚持、不放弃。
我知道,总会有那么一天,你出现在我眼前,并从此存在我生命里,像亲情一样,血脉相连。
我知道你会在相恋之后的某天,向我伸出手,然后对我说,走,咱们出发吧。
我知道你会拿起相机,然后对我说,妞,给爷儿笑一个~,就这样你负责拍照,我负责笑。
我知道我们会携手归来,写出自己的游记和心得,不为向别人炫耀,只为经年以后,我们随时可以找到当年幸福的痕迹。
我知道年轻的岁月总会过去,并渐行渐远,我所希望的是,无论时光在我们的脸上刻下多少印记,你我都是彼此心目中最美的样子。这些美,无关身材,无关外貌,这些美是我们身上存在的那些让人欣赏和珍惜的珍贵品质。
我知道相爱容易相守很难,我会等着那么一个你的出现,带我穿越时间的洪流,一直走向岁月的尽头。
我知道你出现的那一天,为时不远。
我知道你会出现,并对我说,在一起吧。
我知道你会一直在我身边,并对我说,结婚吧。
我知道你会不离不弃,并对我说,我们都老了。
我知道你会陪我到尽头,并对我说,安息吧。
我知道我们会不远千里万里,隔着茫茫的人海,一眼望到彼此,而这一眼,便是万年。
《牵手旅行》读后感(二):欧罗巴的浪漫
一个身在欧洲的人,尚没能捡拾起如此之多写满故事的精致的树叶,并且精心地编串成集,不能不说是一种惭愧。惭愧之后,更萌生出一种敬意。欧洲的文化,既不过于古老而无法追觅,又不过于现代而显得油腻。喜欢欧洲的年轻人,必是有内涵,有才气,而写得好欧洲的人,必是有诗情,有文笔。捧书读毕,双目微闭,牵手欧罗巴的浪漫是何等的甜蜜与诗意!庄严的教堂为你们见证,盛开的花朵向你们致意,北海的轻风任你们呼吸,阿尔卑斯的雪峰给你们保存足迹。这诗情,此画意,长存于心;这海誓,这山盟,永留天地。愿此书常伴左右,带我们领略圣迹,也给后来的有情人爱的勇气;更愿此书的作者永沐爱河,绵绵情意,连理比翼!
《牵手旅行》读后感(三):找到一个人陪你一起
受现在生活的城市气息感染 身边有很多人都整天嚷嚷着想要去旅行
但是真正迈出第一步踏上路程的人却很少 大都借口为钱或者时间或者没有一个陪在自己身边一起感受的人
每个人都是一个个体 一个人有时候会觉得很寂寞遇到困难就觉得浑身无力 我是很喜欢看旅行书的人 因为我没有胆子迈出出发的那一步 只好看看此类书籍当做一种所谓的心灵的慰藉
第一次看到这本书的时候 见到简介是两个人 心中就有一种羡慕的感觉 对于自己喜欢的事物找到同类 然后彼此吸引 相伴而行
找到一个人陪你一起 去感受大千世界的风光 没有什么比这更美好的事了
《牵手旅行》读后感(四):一本很温暖的书
在微博上看到了这本书,也正计划着和老公蜜月度假的事情,好奇之余就买来一看。确实是一本很好的书,手中的文字暖暖的,每一张图片都记录着作者两个人的足迹,文字中点点滴滴透露着两个人的恩爱和亲密,羡慕之余更加想自己去尝试一下。作者很用心,每到一处都会附上旅游攻略,对于像我这样懒得去查的人真的是省了很多麻烦,虽然也许不会像作者这样去好几个国家,不过我觉得看到他们的文字和图片,我真的很想沿着他们走过的也走一遍,那么多美丽的景色,真的是心灵得到休憩的好方式。读完整本书算是提前预览了国外的美丽风景,希望像我一样有蜜月计划但是还没有想好的朋友们都来看看这本书,可能对你是很大的一个启发哦,那些喜欢旅游但是没有时间旅游的同学也可以看看这本书,跟着作者的脚步你也可以享受旅游的种种。
《牵手旅行》读后感(五):和你在一起,就是最好的旅行。
城市里居住惯了的人,对朝九晚五风淡云轻的日子是总有些依赖的,虽然嘴中说着有机会一定要去某个地方远行,在这种硝烟四起职场压抑中累到不成人形,还不如好好的计划一次出行一走了之。结果自是不言而喻的,所谓的“机会”永远只是口中的一个词语,从肺部运气,集结于喉间,再到从舌尖溜走,不过几个简单的动作,但在意识中从未形成。它不过是很多人对生活长期压抑的释放,是人们口中为了逃避而随口说的怨言。真正的走,只有一个字,轻易说出口的人很多,做到的却很少。
也许人们不是不愿意走,而是习惯于一种稳定。在家与公司的两点一线之间,蕴含的是对平稳生活的向往。对于他们来说,放假了宁愿与朋友逛街唱歌,或在家上网游戏,不然看几场记不住情节的电影,读一本未必有用的书,也比将时间与精力花费在一场完全不知意义的旅行上要轻松舒适。
我们无法将自己托付于一场不确定的旅途,无法流连于未知的大街小巷,无法与距离太远的陌生人亲密接触,无法承受还要提起精神投入工作之前的巨大疲倦。所以,我们的旅行只在我们的口中与脑里,远远不可能做到“心未动,身已远”的境地。
因此,很长时间,我面对着这日渐在洪荒亘古中淹没的城市,会在面对它阴森冰冷越建越高的高筋铁骨时内心颤抖;会在汽车鸣笛与车尾烟的排放中深深叹息;亦会在一个个面无表情匆匆行走着永远追赶时间的高层白领之间穿梭而过。他们让我窒息,让我对这蛮荒城市不断加深厌恶。
还好有人,懂得逃离喧嚣的城市,懂得别人不懂的浪漫。
写书的夫妻自有一股自己的旅行标准,也自有一套自己制定的人生旅途。我未必知道他们是由于什么缘由将大把时间花费在路上,但我能从字里行间的记录中得知他们旅途的愉悦。
他们是不必有负担上路的。不像余秋雨的旅途,走过每一个地方都需看透一个民族或一个文化的命脉般那样卖命;也不必像凯鲁亚克那样的四五十年代的美国流浪汉一样狂奔;更无须像张爱玲一样牵肠挂肚千里追寻;因为最爱的,就在手边,在抬一抬手就可以抓住的地方,在回一下头就可以看见的距离。
他们的旅途倒也不如舒国治的闲适清淡,无法像他一样看见某个书店钻进去,一下午;亦无法靠步行悠闲的游荡,欣赏沿途高山丘陵看来无味的风景;更无法想到哪就开车到哪随意住上多久改变行程。舒国治的旅途不像旅途,更倾向于流浪,但在这里,需要的不是流浪,而是相伴相随的旅行。
他们必须因种种的变故而心慌。用古人的话来说就是“智者千虑必有一失”。但好在,沿途蜿蜒旖旎的美景,总能填补内心的遗憾,一次次的化险为夷,总会让人安心并鼓起勇气继续前行。
我的目光追随你们,一直从潮湿地下着夜雨的巴黎,到阿姆斯特丹起飞的飞机上看到的莫斯科黎明的余韵。途中,他们经过歌德遗失了心的海德堡,在古堡花园下找到玛丽安娜的深情告白“高墙开花之处,我找到了最爱的他”,还好他们没有错过哲学家小路前的蛇形道路;他们穿越神秘的黑森林,偶遇童话中的真实与梦幻;他们登上山的故乡瑞士中的少女峰,看一地的积雪与云层照应成雪白的世界,对云端的火车产生如梦似幻的留恋;他们走在阿勒河两岸最美小路的道路上,看年迈的夫妻执手前行的恬淡,嵌入画中不用装饰就是最好的风景;他们也曾迷失在萨尔茨堡的音乐节奏中,莫扎特广场就是心脏;他们停留在阿尔卑斯山脉,依傍戈绍如镜的湖水,看这一生最灿烂的星空;他们行径过CK闲散的小镇,感受幸免战乱的它展示它不需修饰的魅力……
就是这么回事,旅途中会有不期而遇的风景,也有不曾体验过的浪漫,它们会渗透进你的目光中,流淌进你的心里,将这独有的时光刻上符号且无法重构,所有的美好都不曾预知,我们所能想到最好的旅程,也不过是,和你在一起。其余的一切,都不过是锦上添花。
所以,要是有这样一个人,我也愿意将大把的时间花费在未知的路途上,不管冬雷夏雨,不管末日灾难,不管颠沛流离。我只要陪他去天涯海角,陪他流浪他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