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如果我们错了呢?》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如果我们错了呢?》读后感10篇

2018-09-06 03:01:02 作者: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如果我们错了呢?》读后感10篇

  《如果我们错了呢?》是一本由[美]查克•克洛斯特曼著作,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6.80元,页数:272,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如果我们错了呢?》读后感(一):那么你觉得呢?

  刚看到这本书的时候,我觉得它的封面就很不一样,因为字是倒过来的。But what if we are wrong?如果我们错了呢?

  一直认为的事情发现是错了的时候,会有什么反映呢?最初人们都觉得地球宇宙中心,然而随着科学的进步,日心说的学说被代替了。但是真正接受这一新学说的人却并不多,在今天看来这样的状况真的很不能理解。可是,如果我们一直认为对的实际也不是那样的呢?我们会不会也不那么容易接受呢?

  只是我们现在认为的如果是错的呢?

  这本书的作者查克·克洛斯特曼是美国知名作家,《纽约时报畅销书作家,作品辛辣讽刺笔触见长,极具思维启发意义

  书籍涉及的方面很多,从文学音乐艺术家量子力学在这本书中都有。古人曾经说尽信书不如无书,对于一件事情不加以思考,全盘接受的态度并不能很好的将知识融会贯通,对于知识带着质疑的态度去思考,才能在辩证的过程中理解和吸收

  古语云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赫尔曼.梅尔维尔的《白鲸》这本小说在作者写作的之前是因为自己有在捕鲸船上上工作的亲身经历,所以才会在小说中有细致描述,他断言这是一本伟大的小说,但一直到他去世销量也不到五千册,直到多年以后这本书被战后的评论家重新提起,最终《白鲸》才得以成为名著。人们换了一种角度和思考方式,对于一部作品的影响也是如此大,生活中像这样的事情太多,换个角度改变的是最终的看法

  就像之前一直以为空间不会发生扭曲的人们,在发现了黑洞之后也最终改变了观念。如果对问几个如果不是这样呢?带着辩证的思维去理解,才能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

  《如果我们错了呢?》读后感(二):人类的发展就是在不断的打脸中前行

  前几日孩他爹带小淘气社区广场上参加了我心目中的居住地万米长卷环保绘画活动结果就是这次活动着实把孩他爹气的够呛。

  原因是熊孩子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意坚定的在画布上画了一场奥特曼大战怪兽,全然不顾他他老爹在一旁不住的提醒要紧扣环保主题。听完爷儿俩各自的告状之后我倒没觉得小淘气做的有什么过分,谁说家园环保绘画就一定非得画大树蓝天河流小鸟?既然是心目中的家园,就应该允许孩子将自己所思所想表达出来。

  之后我曾将此事在闲谈时与同事分享,没想到绝大多数的人都认同我的看法。这倒不由的让我想起了我的童年,如果同样的事情放在我像小淘气这么大的年龄的时候,估计所有的人看法都会和孩他爹一样的。钉就是钉,卯就是卯,标准答案只能有一个,由不得你胡画一气。真不知是现代的人态度变得宽松了,还是之前他们所持有的态度原本就是错误的。

  随着社会的发现以及人们思维的不断发散扩展,惨遭打脸的事情是越来越多了,在时间的冲刷下,有许多观点认知开始经不住考验。那些原本在我们心中根深蒂固东西开始渐渐的松动摇晃,让我们不由得回过头看看,或许曾经的我们真的是错了。

  那么我们究竟有什么是错了的呢?美国作家查克.克洛斯特曼的这本《如果我们错了呢?》一书中所列举出来的东西会让你感觉到原来我们错的远比自己以为的要多的多。在他的这本书中所提到的内容倒是十分宽广,科学艺术、音乐电影理论历史都有所涉及,归结起来主要内容还是传统文学以及科学知识方面的。

  其实历史上勇于冲破原有的认知,打脸权威的人还是大有人在的,也正是因为有了这些人的、不安分的思维才能够推动人类的历史脚步。否则现在的我们是否还会将亚里士多德的所有理成就奉为是金科律例不可撼动。作者在他的书中的所讲所述颇有一番挑战味道在其中,不过人家可并非是杠精。他说列举的内容都是为了力证这个世界并非是一成不变的,告诉读者这世界上没有完全绝对的事情。

  书中的内容没有必要全部记住,今天你看起来很有一番道理的这些文字也许过不了几天就会被另一本书所全盘推翻,但是它所传递的那种思维方式还是要学会的。就好比是渔总是要比鱼来的更有用一般。看完此书的最大感受就是话不能说的太死,说啥都要留有余地正确灵活的思维方式远远要比知识量掌握得多少要重要。或许你今天所引以为傲的海量知识学说,过不了多久就会被完全推翻从而成为几乎没有用的东西,而善于怀疑一切、分析问题、敢想敢思则是现代人应该具备的一项技能。 而人类的发展就是在这不断的打脸中前行的。

  《如果我们错了呢?》读后感(三):如果我们错了呢:打破传统思维,对未来的自己大胆提出质如果我们错了呢:打破传统思维,对未来的自己大胆提出质疑

  我们对引力的理解有多确定?我们对时间的理解有多肯定?从今天起500年后, 摇滚音乐的定义记忆将会是什么?

  从我们开始读书识字起,我们的思维似乎受到了书本上的约束

  老师教我们地球是圆的,那么我们绝对不会相信地球是方的。这种被灌输的知识促使我们变的不会举一反三,反而愈加依赖别人嘴里说的事实。然而他们所说的真的是正确的吗?

  《如果我们错了呢?》是美国知名哲学思维畅销作家查克·克洛斯特曼挑战传统文学、文化与科学知识的上乘之作。作品以辛辣讽刺的笔触见长,极具思维启发意义,此书一经出版便引起美国媒体界争相讨论

  在本书中,克洛斯特曼从奥卡姆剃刀定律谈到鲍勃·迪伦,从“超对称性”宇宙谈到斯蒂芬·金在2112年的文学地位,从时间的本质谈到NASA对摇滚乐发展的意义。通过谈论这些或传统或流行的知识,他不断向读者发问:如果换个角度,是不是这些被称为“事实”的东西就会被推翻?我们确信十足的观点有多少经得住时间的考验?究竟看问题重要还是看未来重要?行文简单却带给人深刻启示

  克洛斯特曼将当代世界想象成那些认为它是遥远的过去的人所看到的样子动态弹射通过广泛的客观主观问题,但如果我们错了呢?是建立在与各种创造性思想家的访谈的基础上的——乔治·桑德斯、戴维·伯恩、乔纳森·勒瑟姆,凯瑟琳·舒尔茨、尼尔·德格雷斯·泰森、布赖恩·格林、朱诺特·Díaz、阿曼达·佩特鲁西奇、瑞安·亚当斯、尼克·博斯特罗姆、丹·卡林和理查德·林克莱特等人,都与这种有限幽默和非传统分析交织在一起,只有克朗斯曼勇于尝试。这是一个看似不可能的成就:一本关于我们无法了解事物的书,就像我们曾经做过的一样。它是关于我们现在的生活,曾经的“现在”变成了“然后”。

  在他的新书中, 克洛斯特曼问了一些看似简单实则深奥的问题: 我们对引力的理解有多确定?我们对时间的理解有多肯定?从今天起500年后, 摇滚音乐的定义记忆将会是什么?我们应该如何认真看待我们的梦想内容?我们应该如何看待电视的内容?所有的运动都注定要灭绝吗?我们这个时代最伟大的艺术家是否现在还未出现 (或者--更奇怪的是, 众人皆知,但完全不受重视)?我们是否有可能高估民主?也许最令人不安的是,我们是否能达到知识的终结

  作为《出版人周刊》、《科克斯书评》等13家国际体重推荐的作品,《如果我们错了呢?》内容包罗万象,从文学文化到音乐科学等诸多领域的知识。能让读者通过一本书来了解当今文化领域被人所津津乐道话题,引出“如果我们错了呢”这个终极学问题。通过这些知识力证,促使我们学会正确的思考方式,正确看待这个世界带给我们的一切。 思维的真正意义不在于客观,在于发现。人类看世界视角同样如此。

  《如果我们错了呢?》读后感(四):事实,虽然不完全这样,但也几乎如此。

  《如果我们错了呢?》是一本好玩又好读的烧脑与挑战“经典”的书。书的封面是正向中文红字“如果我们错了呢?”和倒立英文黑字“But what if we’re wrong?”。封面的设计颜色方向的对立,揭示了本书所想表达的东西。如果我们错了呢,是不是换个角度看问题,我们就错了呢,又或许是因为我们本来就倒着了呢。

  中国的传统教育崇尚标准答案,我们被告知怎样做是对的,什么答案是标准化的,标准化的培养让我们缺乏创新精神,而背后更为严重的问题是我们丧失了提问兴趣,丧失了追根究底探究真相兴致。而这本书,给我点拨,告诉我原来我信以为真习以为常的东西,可能、如果、万一,是错的呢?

  《如果我们错了呢?》这本书是是美国知名哲学思维畅销书作家查克·克洛斯特曼所作,其挑战了传统文学、文化与科学知识,笔触可谓辛辣讽刺之极,传达的思维也十分有启发意义。本书中从文学文化到音乐科学等诸多领域包罗万象,涵盖内容之广令我惊讶。谈科学,讲“超对称性”宇宙和斯蒂芬·金;谈音乐,讲摇滚乐发展的意义和众多摇滚作品;谈文化,文学和影视作品如数家珍......

  无论说的是什么,作者希望通过对这些话题的探讨引导作者思考:我们所习以为常、信以为真的事实,真的是事实么?这些事实是否经得住时间的考验?

  本书的内容主要分为几个章节,分别是“简要论证一下为何这本书无药可救”、“被封存的离奇古卷”、“宝贝,但这就是我喜欢的方式”、“价值”、“烧死女巫”、“世界并不在那里”、“别告诉我发生了什么,我正记录着呢”、“时光荏苒、猝然离世”、“关于自由”、“但是如果我们是对的呢?”、“唯有忏悔者方可通过”。

  作者开篇论证为何这本书无药可救,是个非常可爱的开篇,也刚巧点明了本书的叙述逻辑。加上读完书看到致谢里,作者披露了自己在文中举的刺猬例子其实是虚构的,让我觉得作者无比可爱,行文风格深深吸引我,对这本书也就更加爱不释手。这部分和致谢里披露的小事儿,其实恰恰反应了我们现下存在的问题,我们很少思考“事实”和“真相”是否是真的,这一切的存在是否合理。作者抛出的一些观点我很欣赏,可能并不一定认同,认同可能理解也不尽相同

  ——“如果我在某个特定事情上犯了错,这(往往)是我自己错了,另一个人(通常,而非全部)是对的。”

  我相信没有绝对的对与错,没有绝对的黑与白,所以当认定的某件事情是某个人犯了错,我们只能说往往是因为某个人犯了错,而另一个通常是对的。但通常是对的,不代表全然是对的,他也一定是有错的。这是哲学的辩证观点。

  ——“对于那些我们拒绝回答的问题,我们是无法进行论证的。那些问题可都是重量级的。”

  就像在一段恋情里被拒绝的那一个,总想要一个答案,为什么被拒绝。这个问题自然是极为重要的重量级问题,但是我们往往得不到答案,这个问题是拒绝发出方所拒绝回答的问题。所以,我们所经历的很多事情都是无法深究原因的,接受事实好像比追根究底要轻松实在得多。

  ——“你需要写些关于重要之事的内容,却又不是真正的把它们写下来。”

  关于作家的创作,作者说你需要写些关于重要之事的内容,却又不是真正的把它们写下来。我们需要的作品不是流水账,不是史实记载,而是基于重要之事而更为深刻的内容,是揭示的内容,是引申的含义,是温柔力量

  ——“如果一些事物只剩下自身的话,那么它也就无关紧要。但是,有些人仍旧在意,而有些人则会一直关注。即使300年后,一些人将会记得摇滚乐确实出现过,而且曾影响重大,那么他们将会记住什么内容呢?”

  作者谈及摇滚音乐,并不指摇滚音乐如此,也确实指所有事物如此。如果事物只剩下自身的话,只是客观的物质存在,没有价值,便无关紧要。所以说即使300年后,大家还记得摇滚乐曾经确实出现过、存在过、辉煌过,如果音乐只是音乐,没有价值,那还有什么意义?什么还能记住什么内容呢?所以说,音乐是要有时代意义的,音乐背后是喜欢的人喜欢的事还有某时某刻的情感与思考。可能大部分事物是这样的,当其只是物质存在,我们可以认为其失去了内容和价值。但是音乐不是,摇滚乐更不是,因为音乐就是可以单纯刺激你的感官,给你快乐悲伤

  ——“要想永远举足轻重,你需要对那些漠不关心的人而言变得重要。如果这会让你伤心,那就伤心吧。”

  不管是作者说到的阴谋论,还是虚幻时间假说,在时间的长河里,要想永远举足轻重,你就要在那些不重要的人眼里变得重要起来。只要时机成熟,所有优势都会沦为劣势,要想永远举足轻重,也着实是件难事。所以,如果需要在不重要的人面前变得重要这件事情会让你难过,那么,你就难过着吧。

  “如果我们错了呢”,是个深奥的哲学问题,作者通过丰富的知识论证,希望我们能够建立正确的思维方式和思考方式,正确看待当下的现实,学会发问和质疑,学会跳脱惯性、换个角度看问题。事实,虽然不完全这样,但也几乎如此。

  《如果我们错了呢?》读后感(五):错与对 好与坏 没有一成不变的

  草在长高、树在长大,人在进化的路上继续前进。这个世界每天都在变化中,没有任何东西是永恒的,是静止不变的。我们生活的地球在我们无知无觉中不停地转着,夜晚永远灿烂的星空也和所有生物的生命史一样,不停的有消失的星球。我们以为的真不一定是真,我们以为的假也不一定是假。我们自以为正确的世界观也许是无比荒唐的,但是因为已经形成,我们就以为是真。

  哲学是一门深奥的学科,我们书本上曾经学过的也许只是皮毛,也许完全错误。美国作家查克.科洛斯特曼写了一部散文式的哲学思维的书《如果我们错了呢?》,书里不断向读者发问:如果换个角度,是不是那些被称为“事实”的东西就会被推翻?我们确信十足的观点有多少经得住时间的考验?

作者 查克.科洛斯特曼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

  查克.科洛斯特曼是美国知名作家,《纽约时报》畅销书作家,作品以辛辣讽刺的笔触见长,极具思维启发意义。

  查克.科洛斯特曼的《如果我们错了呢?》从《白鲸》这本书谈起,梅尔维尔的这本书出版后,直到他去世,才卖出五千本,他自以为应该轰动于世的书本彻底失败。但是在沉沦了75年后,美国经历了一战后,成长于战后美国的现代主义者开始从不同的维度思考文学问题。梅尔维尔开始复苏。最终《白鲸》成为世界名著。

  从书谈到摇滚音乐,1950年左右才开始有摇滚音乐,但是嘻哈音乐逐渐盛行起来。所以随着时间的变化,音乐的形式也在变化。 再谈到各位艺术家,诸如梵高、毕加索、莎士比亚等;和各种科学,如量子力学、重力、多重宇宙、牛顿定律等等;对各种理论假说,阴谋论、虚幻时间假说、梦的论证等;还有一些经典影视剧,如《星际迷航》《红牌屋》等提出疑问,我们确信十足的观点有多少经得住时间的考验?究竟看问题重要还是看未来重要?

  这本书因为是哲学的范畴,所以阅读起来有些费力,但是作者以散文的思维方式来阐述哲学观点,让我们在阅读时简单轻松了很多。也让读者比较容易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意思。不过在阅读这本书的时候我是伴随着百度阅读的,因为对一些科学定律和书中的名人名著并不是全部了解。

  作者的知识面竟是如此宽泛,文学、历史、科学、音乐等各领域都包括到了。哲学观是虚无缥缈的,也是包罗万象的,没有这博学的知识面竟是写不来这样的书的。

  不管是作者说到的书还是人抑或是音乐,随着时间的变化,人们给予的评价都是不一样的。比如《金瓶梅》这本书可谓是我们国家争议最大的书,曾经被认为是淫秽书籍,禁止出版,禁止翻阅,但是曾经被当做名书看待。主要是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阅读风尚。

  另外从不同角度出发也会有不同的看法。施耐庵的《水浒传》是我国的四大名著,宣扬的是108位英雄好汉的壮举及故事。但是在“文革”期间被认为是投降派,现在更是有些文人学者认为这些就是一帮盗匪,杀人越货、用阴谋诡计拖人下水。

  所以很多人都会说,是非错对留待后人评说。还有中国古老的话: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等等,因为时间环境可以改变人的状态和看法。 这里还真的佩服起我们的老祖宗,那时就用哲学的观点看待事物了。

  这个世界没有什么是不变的,也没有什么就一定是对的。今天认为千真万确的,也许明天就会发现是错的,可是到了后天我们可能又认为也许还是对的。除非今天就是明天,那也许我们不会改变观点。但是时间是变化的,所以我们也在变化。中国有句古话,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也许刮目相看的不是他人,而是自己的心态。

  也许我们曾经被老板炒过鱿鱼,丢过工作,当时也许觉得天空一片黑暗,恨过老板无情。但是几年过去后,在回过头去看,可能会发自内心的感谢解雇你的老板,正是因为被打破的生活才让我们修炼自己,历练自己,过上自己真正想要的日子。也许再过几年我们又有了不一样的想法了。

  我们总是用现在已有的经验和眼光去判断未来可能发生的事情。因为我总是只看到眼前的问题,没有想清楚问题的本质。但是谁又能说清楚问题的本质是什么呢?

  任何事物都有其不确定性,都有其两面性,这也正是所有事物都没有完美的原因。世上没有绝对的好坏,也不是绝对的非黑即白。我们看待一切的人和事,都应该以辩证的眼光去看,而不是自以为的已有经验、眼见为实。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