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天使的伤痕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天使的伤痕读后感10篇

2018-09-06 04:53:01 作者: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天使的伤痕读后感10篇

  《天使伤痕》是一本由(日)西村京太郎著作,新星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8.00元,页数:240,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天使的伤痕》读后感(一):悲悯之心是社会派应备的。。。

  先说手法,此书的核心杀招实在看的很没有画面感,反正我是无法想象出现场的布置感觉实现应该也困难吧,不过倒也能把一系列线索串接进来,还算有点兴味。

  至于著作核心当然是希望引起社会对“反应事件”的正视与反思,由此不禁让人觉得悲悯之心是社会派应备的。

  《天使的伤痕》读后感(二):最后的最后才是高潮

  封面很赞么,买过的日本推理小说没几本,但封面经常很奇葩比较喜欢京极夏彦系列的封面和东野圭吾某版本的几本,这本的封面给人感觉很舒服干净清淡

  小说大概到中间部分就猜出凶手了,所以,只是单纯就推理而言,也不是那么精彩,只是到了结尾加入社会现实思考才给作品整体加分不少!也是读到最后才明白对西村的评价,什么什么松本清张的。虽然没有松本清张小说那么醇厚深沉的感觉,也总算情节紧凑,张弛有度了~值得一看!

  《天使的伤痕》读后感(三):学到的思考术

  昌子为了保护姐姐,将敲诈和穷追不舍的人杀死。从一个天使出发,所推导出的一些列因素。天使有关的是什么呢?酒吧,酒吧有谁跟死者有关,在酒吧中有发现线索,继续发问探案下去,一环扣这一环在这篇小说这展现淋漓致尽,为什么酒吧女士会逃逸,是有鬼吗?这是否都是昌子故意做的呢?选地点,脱鞋子也是故意?那么,他是怎么消除痕迹的呢?还有为什么凶器是矛尖?有特别目的吗?原来可以这样子思考,在一个点上展开思考。

  我尝试,阿爷已经找到工作并且待遇不错,为什么他那么快就找到一份待遇好的工作呢?他身上有什么过人之处吗?他是从什么渠道获得这么好公司招聘信息呢?他是怎么被录取的?事前有什么准备?他做事情为什么总是那么快?早有计划,早有执行力,这些东西是他自己思考的还是查资料获取的呢?我能够做事更有效率吗?错过了秋招,在春招有什么好的企业

  《天使的伤痕》读后感(四):亮点不在推理。

  能有几个人愿意把自己的伤口露出来以博取同情?我门处在一个开放的社会,但同时也是一个闭塞的社会。我们因为要生活在这个开放的社会中所以把自己的心给闭塞了;因为害怕别人的闲言碎语、害怕社会那些不成文的规则习俗的桎枯,而把自己封闭在一个类似“猪笼”的世界中!也许当有一天社会中的每一个人都能坦然地面对自己的不幸,也能不带偏见接受别人的不幸,这个社会才能摆脱这种近乎病态冷漠自私

  我并不认为把这本书当作推理小说来读是多么明智的,简单诡计繁琐调查过程以及很容易就让别人猜到的凶手都大大降低了这本书的推理乐趣。但这本书亮就亮在隐藏在这一切背后的杀人动机,通过对杀人动机的描写深刻诉说作者对还存在于当下社会中的冷漠、无知以及自私的无可奈何,对愚昧落后的社会习俗的批判,令人深思。

  《天使的伤痕》读后感(五):没把推理当盘菜

  在我刚接触日系推理的时候,就听说过西村京太郎有三本必读的作品——《双曲线杀人》、《七个证人》以及这本《天使的伤痕》。之前两本很早就看过了,的确是经典的推理小说。尤其是《七个证人》,更是曾令我叹为观止!然而,这本名声不亚于前两本的乱步奖作品《天使的伤痕》却让我稍稍有些失望

  所谓的失望,是对于本书作为一部推理小说来讲,无论从诡计设计还是逻辑推理方面都与前两本相去甚远警方探案全靠猜,主角侦探探案则更多靠碰。凶手过于明显,基本上看了一半就能猜到凶手了,包括动机!

  看到这里,读者也许会疑惑——以这样的表现,怎么能够拿到乱步奖呢?又如何能与《七个证人》这样的神作比肩呢?

  我个人认为,之所以本书的评价那么高,主要应该是在结尾的点题上。当你看到最后,再与序结合起来,你才会恍然大悟,原来作者的目的根本不在推理小说这四个字上啊!

  全书的结尾犹如画龙点睛一般,既解释了一切悲剧根源,又揭开了围绕全书的那个“天使”的含义。作者用无奈的笔触揭露了一个令人无奈愤恨的社会现象。这一现象不仅在日本,相信中国也是一个普遍现象。而这一现象造成的悲剧也非常之多!读完全书,一股压抑油然而生。那一个个折翼天使估计当初也打动了乱步奖评为的心吧!

  所以,作者醉翁之意不在酒,这本社会派推理小说根本没把推理当盘菜!

  《天使的伤痕》读后感(六):五十年前一份来自“社会派”小说家的悲悯

  一个善意谎言恶人捏为勒索的把柄,为了能继续保守秘密,好人们“被迫”作恶,犯下罪行。西村这部获得1965年江户川乱步奖的小说讲得大概就是这么个故事。和前面几位豆友的观感相似,故事的推理部分读来略显无趣,精彩的是作者对犯罪动机社会背景设定和对“关怀救济药物不良反应受害者”等社会问题探讨。这一部分也充分展现了作者“社会派”倾向

  小说发表于1965年,而在1960年至1970年间的日本,相继出现了5起严重药品不良反应事故,整肠剂(Chino form)引发亚急性脊髓视神经症,含有安瓿(ampoule)感冒药引起休克死亡,治疗肾炎药物氯喹引发角膜炎致失明,氯霉素副作用以及本小说提及的导致畸形儿的“反应停事件”。

  反应停,又叫沙利度胺(Thalidomide),上世纪五十年代末由联邦德国制药厂格兰泰(Grunenthal)研制,曾作为治疗孕妇晨吐的强力镇静药陆续投放在欧洲、日本、澳大利亚等市场,但投入使用不久,即出现万余名由该药物造成的海豹肢症(Phocomelia)畸形儿。毫无疑问,这给每一个受害家庭带去巨大精神压力损失。不少涉及该事件的家庭出现父母自杀,抛弃畸形儿,抑郁,酗酒滥药,在一些国家甚至引发了社会问题。

  “反应停事件”引起了人们对药品不良反应的关注,许多国家开始着手建立药品安全管理制度,日本也在随后的十几年间建立了药物不良反应被害救济基金进行了相关立法。

  作者最后将读者的目光聚焦在幸存下来的畸形儿身上。一方面,社会如何提供相应救济,帮助受害者家庭坦然地养育畸形的孩童;另一方面,当这些智力正常的畸形儿长大成人,社会给予他们怎样的生存空间,帮助他们实现生命价值。如果只是选择避而不谈的隐忍态度,家庭和个人所承受的巨大压力或将扭曲信仰价值观,社会和家庭将为此付出沉重代价,犹如书中的山崎一家。西村借记者田岛之口对沉默群体发出了质疑“身居高位的人误以为隔离和隐藏是最好的办法,以为把视线移开就是关怀。而当事人把为悲伤愤怒不平当做自己的事情,并误以为这是一种美德。”

  “反应停事件”在五十年后的今天仍未划下句点,网上有数据显示在该事件中诞下的畸形儿迄今仍有5000至6000人在世。照顾他们的父辈们大都已年迈,这些药物不良反应的受害者们更需要来自政府和社会力量的救济和关怀。2012年格兰泰公司才首次发表声明为该事件致歉。其CEO在演说表示,该公司为对事件中受害者的沉默态度感到“非常抱歉”,他要对所有受到伤害母亲及家庭表达诚挚歉意”与“深切的同情”,他说“我恳请你们,将我们长期的沉默视为是我们震惊于你们命运记号。我们对几乎五十年来,没有找到方法与你们一个个接触的事实致上歉意”。但有多个受害者家庭组成的团体表示不接受此道歉,各地关于该事件的集体诉讼仍在继续。该事件中的日本受害者在1973年提出集体诉讼,控告政府和相关药品业者,1974年达成和解【1】。

  【1】 http://www.chi-tw.org/File/AWARD/2007awardfinal.pdf

  《天使的伤痕》读后感(七):可与人言无二三

  《天使的伤痕》西村京太郎

  【学术意义

  A 乱步奖及作者本人

  1957年 第三届《只有猫知道》88楼

  1695年 第十一届《天使的伤痕》本楼

  1966年 第十二届《棋谱杀人事件》65楼

  2000年 第四十六届《脑男》162楼

  2003年 第四十九届《恐怖夏日》46楼

  第十一届乱步奖作品,社会派。诡计几乎没有。而且是比较标准的那种家访。本帖至目前为止评价的五本乱步奖作品,无一例外不是特色鲜明的社会派作品,且,推理较为严密的只有《猫知道》一本。大概可以体会到乱步奖的评奖风格,就是相对弱化诡计,注重文学性和社会性的体验

  作者西村京太郎,是日本推理不得不谈的一个人,津津乐道的作品,《双曲线杀人》和《七个证人》(遗憾我一本也没看过)。也是一个著名的高产作家。最近吧里有一个专门的帖子讨论高产作家,褚盟先生曾经排过一个高产的TOP10,综合数量质量,其中日本推理小说家入榜得有赤川次郎(第十),森村诚一(第八),横沟正史(第六),岛田庄司(第五),如果在日本排前十的话,位次不敢说,但是西村绝对是能排进去的。很喜欢这个作家。还读过他一部《终点站》也不错哦。

  社会派的重大作用——曝光社会伤痕

  这是我个人认为社会派最可爱的一点。如果是一场合情理的杀人案,在凶手可恨的背后,必然有一个让人悲伤的故事。比如松本清张先生经常采用的一个题材就是关于战后美国对日本的影响,美国大兵走了之后,跟美国大兵恋爱甚至生孩子的日本人的生活状态。给我的感觉,清张先生写的是很真实的。

  这种社会伤痕,由推理小说表现出来甚至比由新闻报道出来更有力量,更直观,更感人。本文写的也是一个社会的伤痕问题,如题,天使的伤痕。开始破题是由受害者嘴里说出来的一个“天”字,渐渐由天使入手,最后查出伤痕。可以说作者在本文中的诡计,很弱,甚至有不明所以但就是死了的感觉,但是最后作者针对“残疾儿童”这一点,爆发出来,就显得诡计也不是那么重要了。

  【文学意义】

  A 又是一个嫌疑人X

  可能是最近吧里讨论北村薰的《盘上之敌》的缘故,我在读这本书的时候,脑子里出来的也是盘上之敌或者说东野的x的感觉。

  作者把主人公牵涉进案件的手法还是很好的。开始是一个目击者,不得不配合调查。后来是一个新闻记者,孜孜不倦地以此做独家新闻。最后才发现,在上天的安排下,自己早已经是这个案件里不可或缺的一份子。期间微妙的心里变化,还是很值得称道的描写。

  而且,作者写起来行云流水。我感觉,写小说最重要的是要有转折,但是对于转折来说,最重要的就是转折不能生硬。让读者发现了你转折的意图,无疑,会丢失不少阅读兴趣,这一点,西村做的很好。

  能对人言无二三

  作者在最后的结尾,跳出了案件,跳出了故事。把主人公放在了一堆有生理伤痕的孩子身边。主人公以记者的身份,想帮孩子和妈妈合影,发表以达到帮助的目的。这一笔写的很深。这个社会,连不幸者本身,都很难坦然面对自己的不幸,那你如何能期待别人能坦然面对你的不幸呢?感觉最后这一笔闲笔,升华了。

  当然,也可能是单纯的跳戏。看你咋想吧。

  【个人感悟

  也写了一个狗仔队之死的小说。现在也经常有记者,发生文中记者的卑鄙情景:以自己的调查内容作为要挟的资本,而不是把它作为正义的内容发表。

  这是对这个行业侮辱。作者对这类记者,不吝言辞的痛骂,看起来爽!

  【吐槽及其他】

  下一本就是东野圭吾的《放学后》了,过一阵,单开一个乱步奖专贴,容纳这几篇小书评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