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如何说孩子才会听 怎么听孩子才肯说(全新修订版)读后感精选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 怎么听孩子才肯说(全新修订版)读后感精选10篇

2018-09-08 03:43:02 作者: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 怎么听孩子才肯说(全新修订版)读后感精选10篇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 怎么听孩子才肯说(全新修订版)》是一本由阿黛尔•法伯 / 伊莱恩•玛兹丽施著作中央编译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8.80元,页数:338,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 怎么听孩子才肯说(全新修订版)》读后感(一):一本让我惊艳的书:)

  看完第一页,就能感觉到作者是位很经验的人。

  还没看完,但非常喜欢这种独特阅读方式书籍

  比我想象得棒!

  很实用,很简单,很容易接受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 怎么听孩子才肯说(全新修订版)》读后感(二):一本实用的家教

  青豆书房父母学习书系的书已经看过几本, 包括这本书的2位作者所著《解放父母 解放孩子》和《如何说 孩子才肯学》,总体感觉受益匪浅。这本书同样没有让我失望,让我反思

  要让我们的话孩子肯听,首先我们要接纳孩子的感受,我们总是轻易否定孩子的感受,比如孩子说孩子说累,我们说,不累。孩子说作业太难了,我们说简单得很。孩子说表现不好,我们说好着呢。孩子伤心,我们说这有什么伤心的。然而孩子还是很伤心,问题不能解决。书上教给我们的方法是说出孩子的感受代替否定感受。不看这本书,我是定然想不出这样的办法来的。说出他们的感受,孩子会觉得心里得到了安慰。还有用幻想的方式实现孩子的愿望代替逻辑上的解释

  当孩子打人之后,我们一般会怎么询问?问,别人是不是招惹你了,讲道理,你为什么打架,要克制等等。我们老师处理孩子这些问题的时候也是这样问的。书上的方法很好,说出孩子的感受。前者的处理方式会让孩子闭嘴,什么也不说。后者才能开启孩子的嘴,让孩子愿意说出心里话。孩子什么也不说并不表示问题解决了,孩子可能心理抵触,还可能会犯同样的错误,孩子说了,才能找到解决的办法。学会听也是技巧

  作者的经验是哪里来的?是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父母参加学习,教育自己的孩子,又将教育效果反馈给两位作者。

  当孩子犯了错的时候,家长啊,老师啊,有时候唠叨半个小时,讲道理更长时间,孩子听进去了没有?要打一个大大问号小孩子不敢顶嘴,大了的孩子还会顶嘴呢,你说的内容要让孩子肯听,愿意听。

  教育过程中免不了惩罚孩子。能不能少些惩罚?因为惩罚闹得孩子和大人都不愉快想想我们的教育方式,有时候就是在孩子的问题上,越来越愤怒,最后就是生气、惩罚、打孩子。然而就是不知如何破解。这本书给出的几条建议不错,找到代替惩罚的方法。请孩子帮忙、给孩子提供选择表达不满、表达期望、告诉孩子怎样弥补自己的过失……有了这些方法,孩子会跟我们合作,会听话的。

  本书的漫画形式改变文字呆板常见的处理方式,也是不恰当的方式,我们平时基本上就是这样处理的。正确的处理方式是什么呢?对比着告诉你。挺好的。

  看一本能学以致用的家教书胜过看一堆然并卵的家教书。这本书就是能学以致用的有用的家教书。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 怎么听孩子才肯说(全新修订版)》读后感(三):怎么和孩子沟通有效

  我同事周一来上班的时候,说起星期天带孩子出去玩,特别崩溃。风和日丽天气全家出去郊游,给孩子买了一个泡泡棒,在空中挥舞就会吹出一连串的泡泡。她家孩子非要站在凳子上玩,郊外的地面是泥土地,不是特别结实,她担心孩子会摔倒,于是把孩子抱下来。结果这个三岁的娃娃开始嚎啕大哭,怎么都哄不好,最后又把他抱回凳子上,才渐渐停止哭泣。她说跟那么丁点的孩子真是讲不通道理啊,怎么和他沟通好呢?嗯,好吧,我是学心理学的,把我看过的一本跟孩子沟通的工具推荐给她,《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常年畅销,一版再版,一定有它的价值

  这本 经典的与孩子沟通的书《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作者是阿黛尔•法伯(Adele Faber)和伊莱恩•玛兹丽施(Elaine Mazlish)合著的,两位是美国著名亲子沟通专家,曾师从于已故著名儿童心理学家海姆•吉诺特(Haim Ginott)博士

  书中列举了大量生活中的场景不同场景下与孩子沟通的方法,是一本沟通方面的工具书,需要经常翻看,这里为你介绍一下部分内容。

如何帮助孩子克服消极情绪

  行动指南

全神贯注地聆听 用“噢”、“嗯”、“我知道了”等来认同孩子的感受。不要过多提问和给建议。 把孩子的感受用恰当的词语表达出来 借助想象满足孩子的愿望

  说一下借助想象满足孩子愿望。比如,我家孩子感冒咳嗽,刚看完病从医院出来,门口卖零食小摊位上摆着包装艳丽糖果,他说想吃糖。可是他咳嗽着吃糖会更严重,我用了书里教的方法,跟他说:“我真想现在就给你买,可咱刚吃了治咳嗽的药,吃糖会影响效果。等你病好了,咱买好多好多糖,想怎么吃就怎么吃,怎么样?”他说:“好,那买一书包的糖。”我说:“好,买两书包糖也行。”他来劲了,说:“买一屋子糖,家里到处都是糖。”说完我俩一起哈哈大笑,想着躺在糖堆里睡觉会不会硌得慌,应该用棉花糖铺底下。就这样,他已经完全陷入满足愿望的想象里,忘了要买糖吃的事。

如何引导孩子与父母合作

  鼓励孩子与我们合作的五种方法:

1. 描述。把你看到的事或问题描述出来。 “湿毛巾放到床上了。”,语句中不要加上你 2. 给孩子提供信息 “毛巾把我的床单都弄湿了。” 3. 用一个词表达 “毛巾” 4. 说出你的感受 “我可不想睡湿床” 5. 使用字条 (贴在毛巾架上) 请把我放回架上让我晾干。多谢

  书中还介绍了7个替代惩罚的技巧,当孩子屡教不改时,家长解决问题的五个步骤,鼓励孩子自立的6种方法,夸奖孩子的三种方法等等,很多沟通技巧不仅仅是针对孩子沟通,更是与人沟通的普适技巧。将生活中的问题场景化,在场景中解决问题,特别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沟通是门学问,几句话不能说得清,即使说得清,看完也不能很好的运用到生活里,我们平时养成的情绪按钮,遇到相似情况就会无意识的有情绪反应脱口而出一些未经思考的话。改变自己的思考和行为模式,非常不容易,需要经常回顾书里的内容,将之内化成自己的反应模式,父母的改变会带来一系列变化,问题被化解于无形,生活里更多的是美好欢乐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 怎么听孩子才肯说(全新修订版)》读后感(四):开启人类沟通大门伟大著作

  距离我第一次阅读《如何说孩子才会听 怎么听孩子才肯说》这本书至今,已经过去四年了,在这四年的时间里,这本书给我的生活所带来的巨大改变,我想是很难用语言来形容的。如今我依然清晰地记得:当我第一次使用书中所述的种种技巧与孩子交流时,那种仿佛握着一把通向孩子心中大门的万能钥匙一样神奇异样的感受。长久以来,每当我与孩子之间发生矛盾时,那种横亘在我们之间的强烈敌对和抵触情绪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前所未有理解融洽,而这一切仅仅是因为,我利用书中所述技巧,对他的感受表示肯定,并且尽可能地使用描述性语言去陈述他的行为而非用评价性语言批判伤害他。

  正如法伯在她的另一本经典之作《解放父母 解放孩子》中曾经说过的那样:“当我们承认孩子的感觉时,就给了他健康成长机会力量。父母只有假设孩子已经成为他能够成为的那种人,然后像那样对待孩子,才能让他进步。”记得曾有位朋友对我说:“我真的很害怕小孩子,我觉得他们就象小恶魔一样可怕。”而在我看来,孩子是天使还是恶魔,完全取决于父母对待他们的方式。如果你把他们当成纯洁的天使,他们就会变成真正的天使,如春风细雨泽你的生命;反之,若是你将其视为十恶不赦的恶魔,那么总有一天,他们会成长为不折不扣的恶魔,完完全全地摧毁你的生活。

  经过四年的理解与实践,时值《如何说孩子才会听 怎么听孩子才肯说》三十周年纪念之际,再次捧读此书,依然感触良多。合上书后,仿佛头脑中某处原本被紧紧封闭的空间突然敞开,一丝明亮温和光线透进来,令一切豁然开朗事实上,每次读完法伯的书后都会产生同样的感觉,我发现自己正渐渐爱上这两位用一生的时间去关注儿童教育,并且拯救了无数孩子与家庭的伟大女士。与其它育儿书籍不同的是,法伯和玛兹丽施的书中总是透着一种深切的洞悉和关怀,她们能够将深奥晦涩的心理学知识自然而然地融入孩子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中,并且用浅显易懂的语言和幽默生动的漫画表达出来,让每位家长在阅读时既惊奇于语言的巨大魔力,又能轻松地理解隐藏在这种崭新的表达方式背后的微妙不同。正是由于这一点微妙的不同,让我们能够设身处地地换位思考,感受到自己在与孩子交流时所采用的不同措辞所传递给孩子的不同信息,并且从过去错误的育儿方式中得到警醒:当我们面对孩子以及他们所犯下的错误时,我们需要的不是指责、怒斥或惩罚,而是接纳、理解与信任

  书中从帮助孩子面对他们的感受、鼓励孩子与我们合作、代替惩罚的方法、鼓励孩子自立、学会赞赏孩子和让孩子从角色释放六个方面,细致讲述了与孩子相处过程中的种种技巧。与常规育儿书不同的是,这本书中的内容完全摒弃了老生常谈式的枯燥道理,而是将两位作者温和而坚定的育儿智慧融入大量真实生动的育儿实例中,并凝聚成令人耳目一新的育儿理念和极具实施性的有效技巧,其中有很多技巧开启了一种全新的亲子沟通视角,完全颠覆传统的育儿理念。

  曾经我们以为,在面对孩子的任性行为或无理要求时,只有努力地去纠正及引导他,为他培养正确的是非观及人生观才是正确的方式。在我们看来,孩子就象一棵脆弱的小树苗,需要家长的扶持和帮助才能长成参天的大树。而在阅读这本书之后,我才明白,尽管自己之前的做法观点上而言并无错误,但就方式来说却过于简单粗暴。父母与孩子的相处是我们人生中最伟大也最有趣的一门艺术,当我们在面对孩子的不良行为时,如果仅仅去否定他们的做法,并强行向他们灌输正确的行为方式,孩子会因为受挫而产生强烈的抵触情绪,这种抵触情绪会在家长和孩子之间筑起一道不可突破高墙,令彼此间的对话缺乏安全感,从而大大削弱教育的成效

  曾经我们以为,在面对孩子的挫折无助时,只要安慰他不要放在心上,并且鼓励他勇敢地克服困难就是对他最大的帮助。现在我才知道,孩子和我们一样,也有挫败失落时刻,当他们因遭受挫折而内心沮丧时,他们渴望得到的是理解和尊重,是有人能够接纳他们内心的脆弱与不安,让他们释放出内心汹涌激烈的的情绪,他们需要宽容微笑温暖拥抱,而非单薄的鼓励。

  曾经我们以为:当孩子在我们面前展开幼稚不切实际的幻想时,及时地打断并制止他们可以让他们变得更加理性成熟。现在才知道,孩子的幻想并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可怕,如果现实过于苍白乏味,那么为什么不能偶尔给他们时间,去玩儿一些不切实际的幻想游戏,让他们在有趣的游戏中忘记现实的不够美满,也忘记自己内心被压制的需要呢?

  曾经我们以为,体罚是制止孩子不良行为的最佳办法,我们抱持着“黄金棍下出好人”的传统旧式思想,用自认为正确的方式痛苦却无力地纠正着孩子身上屡教不改的恶习,那落在孩子身上一声声钝重刺耳声响,是对我们人生最大的讽刺和对亲情的粗暴践踏。现在我们知道:惩罚孩子,实际上剥夺了他从内心深处对自己错误行为的反省过程。他们不仅无法从惩罚中吸取教训,反而会错误地认为,做错事情后果不是道歉、改正、弥补或承担,而是接受一次足够严厉的惩罚。当他们一天天地长大,他们甚至会为了逃避惩罚而歪曲事实或推卸责任……

  在上述种种情景中,法伯为我们构筑出一种和平亲切的亲子氛围,这在以前可能是难以想象的,每当我们面对孩子的种种错误愤怒不已时,我们很难让自己平静下来,通过理解他们的立场,肯定他们的感受,表达自己的不满,实现一种更为有效的沟通。然而当我们真正懂得控制自己的情绪,利用这些爱的技巧与孩子交谈时,会发现呈现在眼前的早已不是我们想象中的可怕恶梦,而是一个海阔天空美丽世界

  事实上,书中所述技巧都是具有共通性的,它所倡导的是人与人之间的相互理解与尊重,是恰到好处地表达自己的感受而非一味攻击他人,是用友好态度共同商讨不同事件的解决方式,是培养富有责任感和勇于担当的优良品质……也正因为如此,它并不仅仅适用于亲子沟通,也同样适用于与家人、朋友、同事及其它各种复杂情形下的人际交往。在过去四年中,我深切地感受到这种有效的沟通方式给我的生活所带来的一点一滴缓慢而坚定的改变。在我看来,《如何说 孩子才会听 怎么听 孩子才肯说》实在是一部开启人类沟通大门的伟大著作。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 怎么听孩子才肯说(全新修订版)》读后感(五):孩子,愿我们平等互爱、相互尊重的沟通

  我是两个孩子的妈妈,很享受两个宝贝亲密无间在一起玩耍、画画或者读书的时光,有一种岁月静好的感觉。可是也有很多时候是相反的,比如弟弟打针、吃药时撕心裂肺的哭喊,幼儿园马上要迟到了姐姐还在床上赖着,姐弟俩把墙上涂得惨不忍睹或者用拳头和尖叫解决他们之间的冲突……

  面对这些让人焦头烂额的场景,我心烦、暴躁。“哦哦,宝宝不要哭,一会就喂完了!”“快点起床!要迟到了!”“看看你们把墙画的!”“不许打人!!”

  然而,每次叫完、吼完,我总是气的没有力气再说什么了,关键是孩子们下次还是这样,总是没有改善的时候。直到读到《如何说孩子才会听 怎么听孩子才肯说》,这本书让我有了完全不一样的思路,几个月试用下来,大大改善了家里的氛围,交流变得简单起来,宝贝们也跟我更加亲密了。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 怎么听孩子才肯说》的作者是国际著名亲子沟通专家,阿黛尔•法伯和伊莱恩•玛兹丽施,她们是纽约市社会研究新校和长岛大学家庭生活研究所的创建者。这本书出版后,荣获美国家教类图书累计销售第一名,被译为30多种文字风靡全球,中文简体版帮助越来越多的中国父母收获良好的亲子关系和快乐的家庭氛围。

  阿黛尔•法伯和伊莱恩•玛兹丽施还出版了一系列的亲子出版图书,而且经常在美国热门电视节目《早安美国》和《欧普拉》中出现,被收录于美国名人录,他们分别是三个孩子的母亲,妥妥的人生赢家。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 怎么听孩子才肯说》是一本关于“如何操作”的书,就像每一门艺术或者科学都有工具书一样,这本书便是“如何说孩子才会听 怎么听孩子才肯说”的工具书。

  书中提出改善与孩子之间沟通的6个方法,并解释其深远的意义。

  帮助孩子面对他们的感受,能够让孩子有机会说出自己的困扰,感到没那么郁闷和困惑,才能更好的处理好自己的情绪和面临的问题。

  鼓励孩子与我们合作,可以帮助父母处理自己的负面情绪,引导孩子的行为符合规范,并让孩子感受到尊重。

  代替惩罚的方法,让孩子承受犯错的自然后果,能够让孩子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反思,并不对家长产生反感与报复的心理。

  鼓励孩子自立。孩子终究要步入社会,不要图省事代劳所有的事情,有一天他们才有内在的力量和信心离开我们。

  学会赞赏孩子,为孩子储存内心的力量,等将来遇到挫折和困难的时候,他们才有力气重新起航。

  让孩子从角色中释放。给孩子贴标签,不仅会影响到他们对自己的感受,而且会影响他们将来的行为。所以要帮助孩子认识不同的自己,让孩子学会突破自己。

  这6个方法,每一个方法都给出了3~6个操作技巧。为了让大家一睹为快,我把具体操作技巧贴出来。这些操作技巧适合贴在家里显眼的位置,时刻提醒父母想吼叫时赶快换个方法。

  这6个方法是循序渐进的,但最开始的方法既是最简单也是最基础的。

  帮助孩子面对他们感受的第一个操作技巧是,安静专心的倾听孩子。其实这不只是操作方法,更是态度,因为我们爱孩子,所以才愿意花时间和精力去倾听孩子。只有认真的倾听孩子,才能走进孩子的内心,读懂孩子的需求,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这个是最基本的,以后每个技巧都是基于这个前提。

  书中为每种技巧都配有正面事例和反面事例的卡通漫画,漫画中爸爸或者妈妈与孩子的对话是真实的每天都会在家中上演的情景。刚读这本书的时候,由于漫画太有吸引力,我便一次性翻看完了书中所有的漫画。

  正好那天女儿因为我没有给她买她想吃的蛋糕而生气。记得上一次,我的处理方法是给她讲道理,“宝宝,蛋糕太甜了,吃多了会长蛀牙的。”“长了蛀牙就要去医院拔牙,拔牙的时候可疼了。”“拔了牙就不漂亮了。”……等等,每次我都巴拉巴拉说一大堆,直到她听厌了。

  她明白无论如何我也不会妥协,只能自己默默的生气。我几乎没有帮她释放她的负面情绪,这对一个4岁的孩子来说,真的有些残忍!想到这里,突然心疼起来。

  这次我采用了书中的方法,首先我跟女儿说,“宝贝,妈妈知道你想吃蛋糕。”“蛋糕又香又甜,妈妈也好想吃。”女儿好奇的看着我,没有生气,也不再提自己想吃蛋糕的事。我又看着她认真的说,“但是今天不能吃。”女儿马上接着说“因为会长蛀牙。”我马上赞赏她说:“对了,宝贝真聪明。”然后,我们高高兴兴的回家了!

  这本书就是这么神奇!书中还推荐了许多其他方法,并不是每个方法都适合每个家长,我们需要从中找到适合自己和孩子沟通的方法。

  这本书的魅力在于观点容易操作,并且,更重要的是,它始终追求一个更大的目标——坚持不懈的寻找一种肯定个人尊严和人性的亲子沟通方法。坚持实践下去,不仅与孩子的沟通变得轻松,而且有助于孩子将来成长为有爱心、有自尊、积极上进和有责任心的人。

  本以为,我们和孩子因为血缘的关系天生就是亲近的,只要有爱便可。可实际上,越是亲近的人带来的伤害往往越深,产生的影响也往往越大。回想自己的成长经历,我完全认同书中一句话:永远不要低估一句话对孩子一生的影响力。

  我们都是没有经过培训就做了父母的,与孩子的沟通需要学习,需要技巧和方法。《如何说孩子才会听 怎么听孩子才肯说》里面有许多实用的方法可以供我们学习。愿我们与孩子沟通的路上越走越顺。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 怎么听孩子才肯说(全新修订版)》读后感(六):抱怨孩子不“听”话的家长,你学会“说”话了吗?

  “不要把鞋子放在桌子上!”“把玩具收拾好!”“不能打人!” 当我们听到上面的对话,大概很多人都会认为,这是成年人在尽一个家长的责任,教导孩子应该如何做事。难得不该如此吗?可是,我们在要求孩子学会“听”话之前,我们自己真的已经学会“说”话了吗?更准确地来说,你知道怎样说,才不会损伤孩子的自尊心吗?你知道怎样说,才是对孩子有帮助的吗?你知道怎样说,才能让孩子执行你的命令吗? 我们都知道,和一个人说话的时候,有时还应该注意去观察对方的情绪、调整自己的措辞。当我们和一个成年人说话的时候,我们很难忘记这一点。可是当我们和一个孩子说话的时候,我们却很难意识到这一点。我们总是想让孩子学会“听”话,其实在我们要求孩子之前,我们或许更应该先要求自己,学会如何“说”话!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 怎么听孩子才肯说》就是一本关于亲子沟通的书,这本书为读者介绍了亲子沟通中的技巧,比如帮助孩子面对他们的感受 ,如何鼓励孩子与我们合作 ,学会赞赏孩子;并且分享了一些家长在亲子沟通中常见的问题和他们给出的答案。 这本书的两位作者,阿黛尔·法伯和伊莱恩·玛兹丽施都是三个孩子的母亲,她们已被收录于美国名人录。自《如何说孩子才会听 怎么听孩子才肯说 》从出版以来,两位作者在美国和加拿大各地为父母、老师和职业心理医师进行幽默、鼓舞人心的演讲和培训。她们持续开展的工作被拍成系列片在电视台CBS节目中播放。她们还经常出现在《早安美国》 (Good Morning America)和《欧普拉》 (Oprah)等热门电视节目里。阿黛尔·法伯,本科毕业于美国皇后学院戏剧专业,获学士学位,又在纽约大学获教育学硕士学位。她曾在纽约市的高中任教8年。伊莱恩·玛兹丽施,本科毕业于纽约大学,获舞台美术学士学位,毕业后创建并指导了格罗斯维诺尔和雷诺克斯·希尔社区活动中心的儿童节目。她同时也是一位专业画家和作曲家。

--亲子沟通中的技巧--

如何帮助孩子面对他们的感受

  只要我们尊重并接纳孩子的感受,就会对孩子有帮助。 当孩子掌握说话这一技能之后,就会逐渐懂得使用语言这一工具来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不过,虽然我们都爱自己的孩子,但是对孩子的喜怒哀乐,我们就并不见有多上心。比如,当孩子和我们说“我要回家,我的脚快要断掉了”的时候,我们反驳孩子“你就想偷懒,才走了那么一点路”。 这样的回应有损于孩子的自尊,对你们的关系没有任何帮助。承认孩子的感受,维护孩子自尊的回应方式,能鼓励孩子积极合作,并让父母和孩子都感觉不错。 比如,描述你看到的事情,“你看,菜市场就在前面了。” 比如,给出提示,“如果不去菜市场买菜,那么今天中午和晚上我们只能饿肚子了。” 比如,提供一个选择,“你希望我们走左边的小道,还是右边的马路去菜市场?”

如何鼓励孩子与我们合作

  解决问题的时候,让孩子们自己参与进来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而不是强加一个解决办法给他们。接纳孩子的判断,并让孩子主动参与,自己想办法的做法,能得到他们更积极的合作。 我们可以先倾听并回应孩子的感受和需要,再简短地说出你的感受和需要。然后邀请孩子一起寻找解决方案,写下所有可能的不管是好的、坏的想法,最好是让孩子先来。《如何说孩子才肯学》一书中说,当大人一开始就表达他们的愤怒时,有些孩子就有了防卫心理,会闭口不谈。对于孩子来说,大人先表明他们真正关心和接受孩子的感受,他们才更容易理解和关心大人的想法。当孩子主动参与了问题解决,就会有更多的动力去实施。而且,这能让他在某种程度上掌控自己的生活。再挑出哪些是你们能接受的,哪些是你们不能接受的,以及计划你们如何执行。 比如,孩子不想去爬山。你可以先问问孩子为什么不想去,孩子可能会回答你爬山太累了,他想看电视(孩子的感受和需要 )。你可以告诉孩子你认为每个周末都看电视太无聊了,不如这个周末一起去看看山顶的风景(你的感受和需要 )。然后和孩子商量,是选择星期六爬山星期天休息或者是反过来,还是选择爬山之前先吃一点甜点还是爬到山顶再开始吃甜点,还是选择以后每个周末只能看电视,等等(你们想到的所有的办法)。最好,你们彼此都认可在星期六爬山,星期天休息的方案(达成共识)。然后再商量带多少食物,要不要邀请小伙伴等(如何执行)。

学会赞赏孩子

  不要用“漂亮”、“聪明”、“完美”之类的词表扬孩子。这种“评价式的赞赏”会让孩子关注到自己失误的地方,害怕下次搞砸而不去冒险尝试。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孩子表现好的时候,我们也不能鼓励他们。如果想要鼓励孩子相信自己,就要避免一些带有“评价”含义的词,比如“好”、“真棒”、“最好的”。 你可以“简单描述”你所看到的,或者你的感受。比如描述你所看到的,“宝宝今天自己用筷子吃了一碗面呢”、“宝宝走得越来越稳啦”。又比如描述你的感受,“你把衣服叠得好整齐,我感觉衣柜整洁多啦”、“你给妈妈搬来这个小凳子,妈妈觉得你很贴心。”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指出,这样做不仅肯定了孩子的努力,还能帮助他们培养自信心。最重要的是,给了他们继续努力的勇气和动力。 除此之外,书中还介绍了一个称赞孩子的好方法:用一个词总结你看到的。比如,“你把这本书上的每一页都看了,这就是我说的‘认真’” 如果孩子做得不够好,也“向孩子描述他们已经完成的部分”。指出他们已经完成的进度,不管有多少,都会带给孩子坚持不懈的勇气。比如,“你已经看过这本书的三分之二,还有十五页,你就看完这本书了。” 这个技巧,是整本书中我最喜欢的,因为这个技巧非常鼓励人。如果曾经也有人这样鼓励过你,你就会知道它有多贴心。 再如果真的找不到可称赞的地方,我们也可以帮助孩子意识到,他犯的错也会是一次重要的发现。比如,“你在饭桌上写作业,作业容易出错,因为你很容易被客厅的电视吸引。也许你在房间里写作业,能写得更好。”

--让孩子更容易接受你的要求和忠告--

  与孩子对话的时候不要随意给孩子“贴标签”,而是应该先接纳他的感受,并告诉他你的感受。最重要的是,让孩子知道你在乎、尊重他的感受和情绪,这样他才会更容易接受你的要求和忠告。当然书上的方法和技巧的模式不是固定不变的,因为每个孩子都是不一样的,需要家长根据孩子的性格和特点灵活教育。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 怎么听孩子才肯说(全新修订版)》读后感(七):学会如何与孩子沟通,做一个幸福的妈妈

  不管是在朋友圈的妈妈群里,还是平日妈妈们相聚在一起,又或是这几月育儿问答的的经历,看到的,听到的常常都是:孩子不听话怎么办?不管我是好好讲道理,还是发脾气,孩子就是不听怎么办?孩子很叛逆,总是跟我们对着干怎么办?孩子越来越多的坏习惯,越来越多的行为偏差,让妈妈们绞尽脑汁,又心力交瘁,然而并没什么用。家庭的幸福感也会因此越来越差

  我们都深深的爱着自己的孩子,可为什么会变成两败俱伤的样子呢?因为养育孩子,只有爱是远远不够的,爱需要方法和技巧。做妈妈,也是需要学习的。

  就让我们从这本《怎么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会说》开始。我们跟孩子之间的问题大都是沟通不畅引起的,我们的困扰,在这本书里都可以找到解答。作者从6个方面告诉我们,在与孩子的沟通中父母应该做什么,又通过31个小技巧,并结合很多有趣的漫画案例告诉我们应该怎么去做。还辅助了一些练习,让我们更容易理解和学习,快速的掌握这些方法和技巧。

  这本书的两位作者阿黛尔.法伯和伊莱恩.玛兹丽施,是国际著名的亲子沟通专家,也都是三个孩子的目前。她们已被收录于美国名人录。这本书在美国家教类图书累计销量第一名,被翻译为30多种语言风靡全球,关于这本书的讲座教材和录像带被全球20多万个亲子团体所使用,作为家长培训教材,出版30年长盛不衰。她们还出版了一系列的亲子教育图书,都深受欢迎。

  《怎么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会说》是一本融合爱与沟通技巧的神奇之书,是一本让全球数百万家庭收获亲密亲子关系的家教图书,是一本持续创造销售奇迹的家教图书,更是一本让孩子健康成长的必读之书。

  分享我自己读完的一些感受

一、有效沟通始于换位思考

  这四个字我们都知道,也常常会挂在嘴上,因为不管是在工作中与同事的沟通,还是在生活中与他人的沟通都非常重要。我们来看一张沟通交流模式图:

  图中重叠的部分就是A和B两个人的共同背景,如果重叠的部分变的越来越小,沟通也会越来越困难。当我们和孩子沟通时,我们30岁,我们拥有的是30岁的认知水平,30岁的经历和经验,30岁成年人的理解水平和角度,孩子5岁,他拥有的是5岁的认知水,5岁的经历和经验,5岁儿童的理解水平和角度。如果不去换位思考,我们之间根本没有重叠背景,自然难以沟通。而孩子,无法站在我们的角度去思考,因为他根本没有经历过30岁,而我们可以,每一个大人都曾经是孩子,都有过童年的经历和记忆。

  当我们开始换位思考,开始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理解他们时,我们的沟通在真正的开始,因为我们拥有了共同的背景,站在了一起。

  举个很简单的例子

  有一天早上5岁的女儿看到自己养的小乌龟死了,她告诉了你这件事儿并伤心的哭起来,你呢,觉得死了就死了,可以再买一只啊,很简单的事儿,干嘛难过成这样呢。于是就跟她说,这有什么好哭的,妈妈再给你买一只就是了,她一定会哭的更厉害,甚至会做出一些行为来对抗你,比如说不去学舞蹈,你呢更不理解了,就为这么点事儿,况且我都说给你再买一只了,你怎么还这么不听话,你开始生气,告诉她必须要去,一连串的问题随之而来,变成了糟糕的一天,孩子更伤心,你更生气。可这一切如果你也是个5岁的孩子,就会变得不一样了。

  换位思考去理解对方在沟通中是如此重要,所以在这本书的第一章就会教你如何去和孩子共情,也就是站在站在他们的角度,去理解他们,去接纳他们的感受和情绪,包括如何倾听,如何回应,如何表达你理解他们的感受。这是前提

二、有效沟通的过程,帮助孩子成为更好的自己

  在心理学上有个概念叫“自我实现预言”,就是说一个人对自己的评价,不仅决定了你现在如何看待自己,也切实的影响着你未来的言行举止。也就是说我们在很大程度上会成为自己相信的那个样子。而孩子的自我评价都来源于我们这些大人,语言信息对他们自我概念的发展产生影响。

  们对孩子说的每一句话,都会影响他在未来成为什么样的人。是更好的人还是更糟糕的人,是自信的还是自卑的,是积极乐观的还是消极悲观的,这些都与我们与他之间日复一日一日年复一年的沟通方式,有很大的关系。如果我们在沟通中释放的是对孩子的肯定、鼓励,那么当孩子感受到我们的态度以后,他会建立对自己的认识,会自信,会自我激励。如果我们在沟通中表现的是对孩子的否定、不信任,那么孩子自己也会觉得我不好,我什么都干不了,他有可能真的会成为这样的人。

  在这本书的第二章到第六章就是告诉我们,在与孩子的日常沟通中,应该怎么做,既解决问题,又向孩子传递积极的信号,让他感受到来自我们的信任、鼓励。

  鼓励孩子与我们合作

  很多时候孩子和我们的对抗,不听话,都源自我们我们之间在需求上的矛盾。我们希望家里保持干净整洁,而孩子才不在意,他更喜欢把玩具扔的到处都是,拿起来方便,玩起来空间大。我们总是不停的要求,洗手去,刷牙去,写作业去,睡觉去,不要在沙发上跳,不要在洗脸池晚水,不要把房间弄乱。我们总是在要求孩子干他不想干的事儿,而不让他干他想干的事儿。于是,我们就成了敌人,孩子的态度就会变成我就要干我想干的,而我们的态度就是必须按我说的做。自然争吵不断。

  要改变这种局面,我们就要改变说话的方式,去描述我们看到的问题或事实,尽量用简短的话语描述清楚,而不是长篇大论,而不是发泄情绪,说一大堆废话去把事情和人混为一谈,甚至人身攻击。把我们要们要求孩子做好,变成孩子和我们配合做好。把孩子的感觉从被动服从变成主动参与,事情就容易很多

  学会代替惩罚的方法

  当孩子出错时,做的不好时,请先控制自己的情绪,停止挖苦、说教、警告、威胁,而是告诉孩子我们的期待是什么样的,怎么样可以弥补自己的失误。给孩子提供选择,让他自己做主,自己承担自然后果。

  我们的目的不是让孩子知道他有多笨,他有多差劲,他有多没用,而是让孩子内心意识到自己错误,进行反省并积极补救。我们希望孩子在长大以后做错事的时候,后悔的时候,不是去自暴自弃,去逃避,而是积极面对,想办法去补救,想办法去预防

  鼓励孩子自立

  我们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啃老,也不想把他养成一个巨婴,那么请从日常沟通开始,不要让他什么都要听你的话,不要什么事都你帮他去干,不要急着告诉他答案,不要在孩子面前显示你的智慧和能耐,不要总是想紧紧的把他抓在自己的手里。

  放开手,让们选择,让他们做主,让他们去尝试,去摸索,让他们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让他们亲自经历和体验各种问题带来的挣扎,让他们在失败和错误中得到成长。我们要做的就是相信他,并且把这些表现在我们对他们说的话里。他们会因此而相信自己,会自我鼓励,跌倒了还能站起来。

  学会赞赏孩子

  当我么已经知道我们的评价和认可对孩子的成长和未来都至关重要的时候,我们一定愿意去赞赏,去肯定,去表扬。但方法很重要,错误的赞赏会事与愿违,让孩子更沮丧。

  用具体的描述行赞赏代替抽象的评价性赞赏,孩子就会知道具体什么事情或行为是妈妈期待的,她会继续保持下去,久而久之良好的习惯随之养成。

  把值得赞赏的行为变成一个词。这个词就会变成孩子对自己的评价,产生积极的心理暗示,会影响孩子的行为,让他真正成为这样的人。

  让孩子从角色中释放

  我们太喜欢给孩子贴标签了,而这些标签不仅会影响到孩子如何看待自己,也会影响他的行为。会让孩子不自信,悲观,让孩子觉得他就是这样差劲的人,慢慢的他就真的会成为这样的人。几乎所有的心理学都会提到“自我实现预言”对一个人的微信,甚至会影响他的一生。

  如果你曾经这样做过,曾经这样说过,那么就需要想办法重新创造机会,改变你对孩子的评价,让孩子看到不一样的自己,重新构建对自己的认识和评价,成为那个更好的自己。

三、有效沟通忠于真正的爱

  世间的很多爱都以相聚为目的,而父母的爱却是一场渐行渐远的分离。我们花时间、花精力去养育孩子,是为了有一天他能更好的离开我们,成为更好的自己,去自己的世界,过自己的日子,独挡一面。而不是为了让他听我们的话,更不是为了贬低他来满足我们自己的成就感。

  所以我们的爱,应该是帮助他变得优秀,而不是变得糟糕;

  我们的爱应该是给他力量,而不是让他受到伤害;

  我们的爱,应该是他的盔甲,而不是他的软肋。

  我们的爱,应该让彼此相爱,让自己快乐,也让我们所爱的人快乐

  这本书里教给我们的那些方法和技巧,就是为了让我们学会真正的爱。

  当你明白了这些,也就理解了这本书的理念,理解了那些方法和技巧,也就学会了融会贯通,可以在以后的日子找到更好的与孩子沟通的方法。当你真正去这样做的时候,这些智慧和方法也会传承给我们的孩子,让他也学会如何去有效的沟通,而这种能力是任何职业都必须可少的,是任何时候都不会过时的。

  读完这本《怎么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会说》,不一定会让你变成超级妈妈,但只要你开始改变自己的沟通方式和语言,并持续下去,你一定会发现,沟通是如何作为一种强大的力量,影响着家庭的幸福,影响着我们成为一个幸福快乐的妈妈,影响着我们的孩子成为一个优秀的人。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 怎么听孩子才肯说(全新修订版)》读后感(八):教育无国界,美国人的家庭教育方法分享

  亲爱的家长们,大家晚上好!我是祁祁喵,这里是平凉家长之家电台,今天是2018年6月10号,是我们的第115讲,此后的系列课,是关于好婚姻、幸福感及亲子教育、家长综合素养的提升课。

  本期主题:教育无国界,美国人的家庭教育方法分享

  “中国少年儿童平安行动”调查显示:经过29个省、市、自治区的1170名少年儿童参与投票,“语言伤害”以81.45%的比例,成为小学生最关注的、认为最急需解决的问题。孩子们认为:教师或同伴对自己侮辱、讥讽的语言,是杀伤力最大的软暴力。这个调查报告的结论是:语言伤害不仅对成年人造成不良影响,也给不谙世事的小学生带来心理阴影。但事实上,根据祁祁喵这么多年专注于家庭教育的、来自于千千万万家庭的真实反馈是:对于孩子幼小心灵伤害最大的,是父母的语言伤害!这种语言的“软伤害”,其杀伤力将随着孩子成年之后进入社会逐渐扩大,导致许多的心理问题及社会不良适应问题。换句话说,来自于父母的语言软伤害,几乎会毁了孩子一生的自信力和幸福感!

  那么,要如何做,才能挣脱传统文化负能量以及思维惯性导致的语言软伤害?或者,怎么样才可以将语言软伤害的杀伤力降到最低呢?

  一、每个人和孩子在一起,总是会有冲突,不可能总是保持平静!我们需要的是拥有处理所有这些冲突的有效方法!

  有个亲戚去美国进行为期半年的教育交流,回来后说起,无限感慨:人家是将人当人看的,比如孩子情绪不好了不乐观了,那就是很重大的一件事情,家长和学校都会高度重视。没在那样环境里呆过,你就体验不到那种巨大的差别。比如在中国,咱们去医院看病,医生会直截了当问你身体哪不舒服。如果你说“我心情不好!我不高兴!”医生会认为你是来砸场子的,素质好的冷冰冰绷了一张脸杠你一句:“你这病比我看不了!”素质不好,直接怼你俩字儿:“有病。”在美国,你去医院看病,医生问你怎么了,你说“我心情不好”,他们会高度重视,会立即给你推荐相关精神科医生或社会机构心理医生。

  这种中西方文化差异,在孩子身上尤其明显,中国家长只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至于孩子不高兴了、不乐观了、情绪不好了,是没人在意的。有时候不但不在意,还会雪上加霜狠狠批评指责。美国则相反,他们重视孩子情绪和思想,远远超过重视他们的学习成绩。

  对东方父母而言,解决与孩子冲突的有效方法常规有两个:一是骂,二是打。“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其核心是什么?为下属的、为子女的、为妻子的,是要绝对服从于君、父、夫。所以不是中国父母们粗暴无良黑心肠,实在是我们数千年文化传承的余毒不可能在几年几十年、在一代两代人的努力下,就可以消解殆尽,就可以水绿秋山明。第二个原因,东方人是含蓄而内敛的,即便是父母对子女也不习惯于直截了当表达爱意,父母们表达爱的方式都是九曲十八弯的,需要为子女的去揣摩、去猜测、去察言、去观色,甚至去做父母肚子里的蛔虫!如果以上几项都不达标,父母大人立马就会恼羞成怒:什么?你居然不知道我想要表达的意思?我骂你,明明是为了你好!我打你,明明是因为爱你!

  东方也罢,西方也罢,但凡父母,谁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有出息?哪个父母与孩子在一起,不是冲突不断鸡飞狗跳?不可能总是保持平静!

  既然,东西方父母的出发点都是因为爱孩子的、目标都是希望孩子有出息,可为什么孩子成长过程中情绪体验、爱的感受差别这么大?东方孩子在家庭里被父母语言软暴力、软伤害的数字会如此惊人?

  解决之道只有一条:东方父母太需要处理所有这些冲突的有效方法了!

  二、当初我们要孩子的时候就想好了,要好好教育他,我们不会让他穿破衣服,不会让他吃垃圾食品,同样,我们为什么要用不良的方式和他说话呢?我们现在就有好的方式,我们给孩子的都应该是最好的!

  1、这是一本什么样的书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就是可以解决上述所有问题的一本书。一本经过时间检验的、实用有效的、解决与孩子一切冲突的优秀育儿书籍。更宽泛些的说,这本书里那些确实可行的、合情合理的、清晰易懂的理念和方法,可以应用于任何一种人际关系、社会关系当中,而不限于家庭内部亲子关系。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是中央编译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阿黛尔·法伯和伊莱恩·玛兹丽施。

  30年来,经过300多万收获了亲密亲子关系家庭实践检验,这确实是一本融合了爱与沟通技巧的神奇之书,是能够“帮助孩子们最终成为独立自强、充满爱心、具有责任感的人”的神奇之书。简单概括,这本书,334页文字以及生动展现31个沟通技巧的所有可爱漫画,都是在做一件事:爱的技巧和训练。在“爱的技巧和训练”方面,这本书不愧美国家教类图书累计销售量第一名、不愧被译为30多种文字风靡全球之名,不愧长踞家教类图书各大排行榜榜首!

  2、这本美国育儿书对东方父母有用吗?

  “我清楚地记得儿子两岁的时候,那次去商场的痛苦经历。他一直不喜欢大人牵他的手,他要自由!那天商场特别拥挤,丹恩迫不及待的想去看那些吸引他的东西,我抓着他的胳膊,以防他走丢。我一抓他的胳膊,他就开始挣扎,我就抓得更紧,并且把他弄疼了,他开始大吼大叫,身体不停地乱扭。他歇斯底里地大叫、到处乱跑,我使劲用胳膊把他夹住,快速朝出口走去,并且焦急地四处张望,唯恐保安过来以为我在绑架小孩。我已经想好了,如果被抓住,我就编一个假名字。因为如果我说出自己的真名乔安娜·法伯,很多人就都知道我是育儿专家的女儿,那该如何是好?我会非常惭愧,妈妈的声誉也会受损。”(P276)

  以上是本书作者之一阿黛尔·法伯的女儿乔安娜·法伯在养育自己孩子过程中发生的事儿。身为世界级大牌育儿专家的女儿,乔安娜·法伯从小耳濡目染所受到的育儿熏陶还少吗?她同样会在真正养育自己孩子时候遇到类似问题,我们东方父母,谁又不曾被同样的情景考验过呢?

  是的,养育孩子的路没有捷径可走,跟你是西方父母或东方父母、跟你是什么样身份地位、跟你读了多少书、跟你是什么样的成长环境是什么样的人,统统没有任何关系。小小的孩儿,从呱呱坠地,到一点一点变化,到一天一天长大,每一时每一刻都会有不同的小情绪小冲突需要处理,每一分每一秒都可能产生新的问题需要紧急应对,而所有这一切要想从容圆满,只有自己不停地学习、不停地实践、不停地纠偏,是的,只有自己也只能是自己,无人可代替!

  3、这本书很难读懂吗?

  不,不!这本书那是相当容易读,它简直是懒妈妈的圣经。如果你还没有培养出读书的感觉、习惯和能力,那么你就取巧读吧。打开书,挑出那一系列的漫画,一副一副读过去,并且将漫画里所呈现的方法,一条一条在育儿实践中扎扎实实先用起来,用到炉火纯青,这本书的精髓,你就等于全部吸收了。

  当然,你会在扎扎实实的实践过程中发现,这不仅仅是一本育儿书,它还有两个极其重要的功能:一是可以重新养育你自己,通过这些小技巧的使用,你学会了表达自己真实的情绪,学会了描述身边真实的事件,你与自己童年的所有创伤和解了。二是这本书里的技巧,可以帮你迅速地、有效地改善与同事同伴同学及七大姑八大姨的人际关系——在你身体内部产生这样的觉知和感悟时候,你就可以重新打开书本,认认真真读那些文字,老老实实做那些训练,然后将之应用于生活中任何一种人际关系和社会关系。

  4、这本书要怎么样有效的读?

  为了更加直观和方便读者朋友,祁祁喵用独家简易版思维导图做了整理,清晰明了,一眼尽观。

  这本书总共有七个章节。祁祁喵将其总结为六个字:“三个不”、“三鼓励”。

  “三个不”包括不否定、不惩罚、不标签,它们分别对应第一章节“帮助孩子面对感受”(4个技巧)、第三章节“代替惩罚的方法”(7个技巧)、第六章节“让孩子从角色中释放”(6个技巧)。

  “三鼓励”包括:合作、自立、赞赏、它们分别对应第二章“鼓励孩子与我们合作”(5个技巧),第四章“鼓励孩子自立”(6个技巧),第五章“学会赞赏孩子”(3个技巧)。

  至此,我们会发现:第七章哪去了呢?第七章“融会贯通”,就是把以上这六个章节的31个技巧通过在生活实践中频繁打磨、纠偏、调整直至全部运用自如,直至长成自己身体的一部分,直至每次遇到鸡飞狗跳事脱口而出即是章法,而不是出口之前要强迫自己停一停想一想,或者脱口而出后才发现以前的老习惯老作风被这小崽子一气一激又回来了。总之,第七章存在的意义就是为了再次强调“知行合一”,也是为了检验你是否“洗髓伐骨”神功大成。

  5、这本书主体部分之外还能带给读者什么?

  祁祁喵手边的这个版本是30年后的再版,比最早的那个译本多了一部分内容,即240-276页的“精彩在继续”。这36页里的主要内容基本是两部分:一是小故事,二是新观念。这些小故事、这些新观念都是以上六个章节在30年间,在世界各国各地300万家庭中的实践应用反馈案例。

  除此之外,这本书还有两个序言、两个附录。

  然后,就是相对较多的、来自各方的盛赞了,即“广告语”。这些广告语,有兴趣的家长读一读,没兴趣的直接跳过即可。不过,来自世界各地、各阶层、各位大神小神的这些推介语,有个别还是蛮有思想的。当然,占篇幅较大的肯定是铁杆粉们的追随誓言。读读这些誓言是有好处的,比如说给你提供参照、给你打点鸡血,让你知道这条路上你不是孤孤单单一个人,全世界各地那么多优秀的父母们正与你一起,正信心百倍、欢欢腾腾按照神的指引,正坚定地朝着更美好的自己和更美好的孩子飞奔!

  6、这本书有什么不尽如意么?

  总体来说,这本书对家庭教育亲子关系改善的源头性追溯、指导性意义还在其次,最大的亮点应当是“可操作性”。书里提供的每一个小方法,都跟1+1=2的算法规则一样,具有极强的通用性、复制性和简易操作性。

  如果说有什么不尽如意处,当然是有啦,全世界通用的百科全书都有不尽意处呢。这本书最大的不尽意处,是信息含量太少。老厚的一本书,334页,实实在在有效和有用的内容,不超过36页。不过有这36页,就已经很足够啦,有时候读砖头那么厚的一本书只为一句话的遇见呢。以36元的价格平均,一页一元——一块钱一整页的真理,一页的真理便足以将你从亲子关系的某一个困局或困境中漂亮地拖出来,世间还有比这更有意义的投资么?还有比这更有复利价值的投资么?

  最后,奉上与该书匹配的一句话书评:少了对孩子的大喊大叫,多了和谐与流动的美妙。

  这里是平凉家长之家在线课堂,我是祁祁喵,我们下期再见!

  微信联系我:plqiyun。祁云:专注于家庭教育、亲子关系、作文辅导、好书评读、语文综合素养提升。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 怎么听孩子才肯说(全新修订版)》读后感(九):爱的正确打开方式——从如何说,怎么听开始

  高情商,会说话是人们关注讨论极高的词频。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结,和谐的人际关系都始于认真倾听,平等交流。 家庭中和谐的关系,温馨有爱的情感氛围,对孩子会产生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父母不仅需要面对孩子的负面情绪,也需要处理自己的负面情绪。怎么构建和谐的亲子关系,如何管教,才能使孩子成为一个自信,自立,有爱,有责任心的人呢?

  《如何说 孩子才会听 怎么听 孩子才肯说》正是一本试图为家庭教育提供一系列理念和方法的指南。出版20多年长销不衰。作为美国家庭教育十大畅销书之一,销售300多万册,被译为30多种文字风靡全球。本书作者是阿黛尔·法伯、伊莱恩·玛兹丽施,二人都是三个孩子的母亲,师从已故著名儿童心理学家海姆•吉诺特博士。两位亲子关系专家已被收录于美国名人录。

  阅读本书的过程,是学习爱的技巧和接受爱的训练的过程。书中理念是从理解人性的角度,尊重孩子,打破父母权威的角色设定,以真诚开放的心理,完全接纳的态度,专注倾听,与孩子平等地交流对话,走进孩子的内心,使他们身心健康成长。

  本书既是构建和谐亲子关系的实用手册,也适用于所有人际关系间的交往。从如何说,怎么听入手,接纳、回应孩子的感受;鼓励合作;帮助孩子成为解决问题的参与者;鼓励自立;学习有益的描述性的赞赏,使孩子看到自己的价值;不定义孩子,让孩子做回真实的自己。全书分享了丰富的案例,家长可以结合书中教育理念,通过一系列技巧方法的演练,融会贯通地灵活运用于现实生活中。构建和谐的亲子关系,在爱的情感氛围中,帮助孩子建立自尊,自信,学会坚强,独立,懂得爱与责任。

  孩子的感受影响他们的行为。

  一如成年人,情绪好,行为积极,孩子的感受好,就会有好的行为。怎样才能让孩子的感受好呢?完全接纳孩子的所有感受,这样他们会觉得被尊重,被认真关注与对待。试想面对自己的感受被不断地否定,我们成年人会产生困惑、愤怒或者不自信。同理,孩子的感受被不断否定,他们也会产生不好的感受,甚至会不去了解自己的感受,不相信自己的感受。因此,家长首先需要学习:帮助孩子面对他们的感受。

  当孩子期望他们的感受被了解时,怎么正确回应孩子的感受,通常需要沟通技巧。

  帮助孩子面对他们的感受的方法:

  当孩子面对困惑,茫然无措,伤心、沮丧、焦躁不安等等负面情绪时,把孩子种种不好的感受想象成他们身体上的痛苦,我们才能对孩子的情感需求变得敏感,才会设身处地深入孩子内心,与他们产生共情,同时意识到:孩子的心理感受与身体一样,需要得到认真的关注。

  1、专注倾听

  面对孩子,嘴上说在听,其实心不在焉,会让孩子感到气馁,如果家长全神贯注地倾听孩子叙述,孩子就能更容易表达他们面临的困境。有时候孩子只是需要父母能与他们产生共情。

  2、“哦……”“嗯…… ”“这样啊……”用简单的话语来回应孩子的感受

  孩子叙述的过程,是一个积极思考的过程,在叙述时,孩子会整理思路和感受,从而有可能自己找到解决办法,家长只需要以关心的态度,简单的话来回应孩子,如果这时孩子被提问,责怪或者建议,他们很难有清晰的思路和积极的态度去想问题。

  3、说出孩子的感受

  用说出孩子的感受代替否定孩子的感受,当孩子难过时,听到父母说出他们的感受,心里会感到安慰,会感觉到有人能理解他们内心的感受。

  4、用幻想的方式实现他们的愿望

  当孩子想要一个父母没有给予的东西,用幻想方式实现他们的愿望代替逻辑上的解释。有时候孩子对某种东西的渴望心情一旦得到理解,他们就能比较容易接受现实。

  无论通过倾听,共情来回应孩子,还是以陪伴的方式来接纳理解他们的感受,重点是真诚接纳的态度。孩子所有的感受都能被接纳时,他们会感觉到有人和他们身处同一阵营,这样父母给孩子设定行为界限时,他们更愿意配合。帮助孩子面对他们的感受,也是在引导孩子建立自我认知的过程。

  鼓励孩子与我们合作

  亲子关系中,父母需要帮助孩子了解他们的感受,还需要花费很多精力调教孩子的行为符合社会规范。孩子是否愿意合作,基于父母对待孩子的态度和方式。成年人之间的合作始于相互尊重,鼓励孩子与我们合作,同样始于相互尊重。

  鼓励孩子与我们合作的技巧:

  1.描述:描述你所看见的,或者描述问题(对孩子怎么说与说什么同样重要,即对待孩子的态度与方式)”

  说过多少遍了,随手关水龙头。

  水快溢出来啦!

  对比一下两种方式,当有人不断指出你做错的时候,往往会有抵触情绪而不去做自己该做的。如果只是描述问题,那么就能聚焦到问题本身上,描述问题的时候,其实也就告诉了孩子该怎么去做。

  2.提示

  谁喝的牛奶,不放回冰箱。

  牛奶不放回冰箱会变酸的。

  通常人更容易接受提示而不是接受谴责。提示的时候孩子往往就知道该怎么做。

  3.用简单的词语表达

  又不换睡衣往床上爬,说了多少遍,总是记不住,长点记性不行吗?

  睡衣。

  这种情况多说不如少说,孩子不喜欢说教和长篇大论,对他们来说,越短越容易记住,越有效。

  4.说出你的感受(不评价孩子的个性和人品)

  你到底怎么回事?总是不随手关灯。

  厕所没人时我喜欢把灯关了,否则我感觉是在浪费电。

  孩子愿意听到父母的真实想法。通过描述自己的感受,父母与孩子的交流会更诚恳,同时也不会伤害别人,只要不受到攻击,孩子更容易和一个表达自己真实感受的人合作。

  5.写便条

  (一张贴在电视机上的便条)

  在开电视前,想一想,我做完作业了吗?我做完练习了吗?

  有的时候,文字比口头说更有效。

  避免用责怪、威胁、命令、说教等方式。学会使用新技巧鼓励孩子合作,目的在于培养孩子的自尊,进取心、主动性、责任心以及体谅他人需求的能力。在相互尊重基础上与人沟通,通过建立一种情感的氛围,鼓励孩子与我们合作。父母完全接纳的态度,对于孩子而言就是被尊重,与孩子平等交流的方式,才能使孩子敞开心扉自由表达,父母对待孩子的态度与方式,如同烙印,伴随并影响着孩子的童年,叛逆的青春期,乃至长大成人以后。

  代替惩罚的方法

  使用新技巧与孩子沟通过程中,会发现挖苦、说教、漫骂、警告、威胁这些管教方式伴随在我们的习惯中,需要有意识地控制,才不致回到老路上。当孩子不按要求做时,我们怎样代替惩罚来有效管教孩子呢?

  代替惩罚的七个技巧

  1.请孩子帮忙

  2.明确表达强烈不同意的立场(但决不攻击孩子的人格)

  3.表明你的期望

  4.提供选择

  5.告诉孩子怎样弥补自己的失误

  6.采取行动

  7.让孩子体验错误行为的自然后果

  生活中去超市可以让孩子帮忙,规定孩子不到处乱跑,不允许离开父母视线范围,给孩子选择,要么一起购物,要么就离开超市,假如还不听话,不得不离开,那么接下来第二天不用说教,也不用长篇大论,让孩子经历行为不当的自然后果,不带他去超市。

  当遇到孩子屡教不改,情况较之以前更复杂,那么复杂的问题就需要复杂的技巧。

  解决问题的五个步骤:

  第一步:讨论孩子的感受和需求

  第二步:说出你的感受和需求

  第三步:一起讨论,找到大家都同意的解决方法

  第四步:把所有的想法都写下来(不带任何评论)

  第五步:挑出哪些建议彼此都接受,哪些都不接受,哪些要付诸行动

  使用这些方法的关键依旧在于父母的态度,既不能视孩子为“问题”,也要改变“父母即正确”的观念。专注倾听以示尊重,说出彼此感受,讨论彼此需求,共同寻求达成一致的方法,付诸行动。这既是对个人需求的尊重,也是在创造机会,让孩子成为解决问题的参与者。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目的是培养孩子内在的自制力、自我激励以及主观能动性,为孩子的独立奠定基础。

  鼓励孩子自立

  帮助孩子独立,是培养孩子的一个重要目标。我们都希望孩子离开父母时有能力独当一面。怎么让孩子有责任感,主动地做力所能及的事情,降低依赖感呢?

  鼓励孩子自立的技巧

  1.让孩子自己选择

  我们还有5分钟,你是在这接着完,还是去玩秋千。

  选择是给孩子提供做决定的机会,这些选择是很有价值的练习,如果从小没有经历过自己做选择,将来对职业、生活方式、伴侣的选择将会变得困难。

  2.尊重孩子的努力

  反例:把瓶子给我。

  瓶子不容易打开。有时候,用勺子撬开一遍可能会有用。

  当孩子的努力得到尊重,他们就会集中精力去自己解决问题。

  3.不问太多问题

  反例:聚会玩的好吗?你们吃了什么?你和谁在一起?

  回来了。

  问太多会让人感觉私人的空间被侵犯,孩子们想说的时候,自然会说。

  4.别急着告诉答案

  反例:奶奶为什么每周都来咱家?因为她太爱我们了,还有她住得离咱家近,还有……

  奶奶为什么每周都来咱家?你想知道为什么奶奶每周都来咱家?

  当孩子提问时,首先应该让他们自己去寻求答案。

  5.鼓励孩子善用外部资源

  妈妈,帮我找到吉他老师了吗?我还在找呢,你也可以去学校打听一下,有没有好的推荐。

  要让孩子知道他们不能凡事都完全依赖父母。家庭以外——水族馆老板、牙医、学校、优秀生等等都可以帮他们解决问题。

  6.别毁掉孩子的希望

  妈妈我想找份看孩子的工作。

  让孩子对自己失去信心的方式:你太小了。没人会雇用你。

  让孩子尝试和体验的方式:你觉得自己喜欢看孩子,给我说说。

  不让孩子失望,就是保护他们的希望、梦想和为实现梦想所要付出的努力。

  对孩子的感受予以尊重和接纳,给孩子选择的机会,鼓励孩子积极参与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导孩子弥补失误,行动起来。孩子做出正确的行为,要及时用赞赏的语气描述所见所感,帮助孩子正确看待自己的价值,加强孩子的自信与自尊。认真倾听,表达彼此的感受、了解彼此需求,共同讨论,哪些建议不被接受,哪些建议是必须付诸行动的。尽管很多技巧看似容易,但实际上需要家长有决心,有耐心,把理念和所有技巧方法内化到自己的言行中,运用到与孩子的交流中,培养孩子坚韧,独立,心灵自由,做真实的自己。

  教育,需要父母恒久忍耐,用爱和智慧与孩子一起成长。

  《如何说 孩子才会听,怎么听 孩子才肯说》,是作者对人性深刻体悟基础上,探索总结出的一整套构建良好人际关系的法则,叩开和谐亲子关系之门的钥匙。阅读的过程,也是一次成长蜕变的过程,重新理解爱的正确打开方式——从专注倾听,好好说话开始。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