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喂喂下北泽》经典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喂喂下北泽》经典读后感10篇

2018-09-11 04:59:01 作者: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喂喂下北泽》经典读后感10篇

  《喂喂下北泽》是一本由(日)吉本芭娜娜著作,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的342图书,本书定价:38.00元,页数:2012-7,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喂喂下北泽》读后感(一):这一刻的下北泽

  下北泽是温暖

  这是我读完此刻的想法

  如果某一个你有着无法言说的伤痕

  我想 它会是你的首选

  很久之前读吉本的《厨房

  那种依归的温暖感重又出现

  尽管隔了很久

  久到想不出文中的细节

  却有熟悉暖流刺入心中

  给它的评价可能是契合心境选择

  因为无从悲伤

  所以暖流也是清浅的化身

  从日黑到下北泽

  当父亲以这样的方式离开人世

  芳芳和妈妈都曾久久置于悲伤中

  在噩梦现实交织中,母亲女儿都在各自的立场完成转换

  尽管方式各异

  但生活本就如此

  走远的人和事慢慢被藏进悲伤的罅隙中

  活着的人会坚强存在

  《喂喂下北泽》读后感(二):那座城,和时间包容和治愈你的一切

  起先留意到这本书是因为微博上各种转载和摘入都深得我心,才开始想要一探究竟

  然而她,果然没有让人失望。是一本能让人一口气就读完的小说。关于家庭之爱和爱情之爱。

  受到诡异女子诱惑而自杀的父亲,留在旧家中无法挣脱回忆的母亲,还有对事件不明所以的女儿。本就是一个悲剧开头。所幸,女儿开始寻找新的生活而来到下北泽,这是之前在家庭生活中留下美好回忆的地方。在这里开始新的人生,何尝不是最好的选择。

  于是,掀开了新的篇章。虽然住在和老家不能相比的小屋,但是依靠打工独立的生活是最好的疗伤药剂。然后,母亲也来到了这间小屋要求和女儿同住。原先打算完全脱离家庭的独立生活似乎泡汤了,但母女相互扶持而度过了那段最灰暗的失去父亲的日子。共同的成长和释怀是故事最美好的篇章。

  《喂喂下北泽》读后感(三):当下北泽漫步指南读吧。

  这本书也是当时手欠一起薅回来的。想看看下北泽的玩法儿。插图也够萌。

  前两本吉本香蕉女士的书我读得都不大适应,这本更厚一点,还是受伤的少女风,不过穿插着在下北泽的生活。我觉得故事可以忽略,太矫情狗血大概就是代沟让我不能欣赏。少女的父亲与情人殉情自杀,女儿和妈妈离开高档住宅区,到下北泽打工生活。然后慢慢找到自己节奏,女儿找到一个巨好的男友但觉得就不是自己的菜,看到父亲的好友才觉得和自己合适。节奏很缓慢,少女的心一会这样一会那样,捉摸不定。300多页的书。真让我觉得浪费时间。

  她提起的在下北泽的店铺倒挺有意思作家虚幻书店咖啡店甜品店日本茶室还有少女工作的法式小餐厅泰国餐厅,还有酒吧音乐房子等。应该是个很有趣的地方。

  插图装饰性很强,糖果色,人物造型卡通甜美,像彩色版的比亚兹莱。

  《喂喂下北泽》读后感(四):喂喂!微笑吧!

  今天想写的是在急诊打吊瓶时看完的一本书。全书剧情很长,大意音乐家父亲出轨并和情妇殉情,主角与母亲搬到曾经去过的,乡下小镇般的下北泽生活,在这里找回生活样子,并敞开心扉坦然接受自我的经历

  我一直以为,人的一生是由一条波动的曲线组成,就像心脏仪器震动幅度,不停在波峰波谷间切换,向前延续,总有平稳如线的时候,但不久会接着律动起来,直至波动永远消失不见。

  波峰的日子不多,波谷的日子也挺少,但人们习惯于记住并苦恼于那条向着下坡延伸的线,直至低谷。小说从低谷开始,母女俩用各自的方法,逐渐接受谷底的噩梦与现实,融入当地生活,朝有光的地方前进。期间探寻真相也好,换房祭拜也罢,对于每件处于下坡的事,母女俩的行动和坚强,是向前迈步的必要条件

  在低谷里用力上爬的人,直线人生的位置对其而言都是异常珍贵礼物吧。相反,平淡中的挥霍,会不会才是让人生面朝下方的罪魁祸首呢?

  《喂喂下北泽》读后感(五):失去之后的日子

  爸爸突然和一个陌生女人殉情了,芳芳和妈妈陷入了生活的巨大空洞

  在下北泽的一顿点心让她们重新找到了接着活下去的目标

  热爱料理的美千代,音像店老板渴望着芳芳,爸爸的好友也对芳芳产生好感

  妈妈开始寻找婚前的自我,那个殉情的女人往事也渐渐浮出。

  爸爸的亡魂一直在家中寻找着手机

  我对于下北泽不熟,也许在日本人看来也许就是“喂喂苏州”啥啥的,也许一个中国女孩写的就变成了在苏州开小店,思考人生,探索未来,在孤寂空虚中寻找慰藉。。。。

  不知道芭娜娜到底想说些什么,也许就是想叙诉一段时间吧。

  《喂喂下北泽》读后感(六):爱--如影随形

  父亲离世后母女各自的内心触觉是吉本芭娜娜描画得最精彩部分,令人感同身受,不禁唏嘘不已。。

  喜欢吉本芭娜娜的作品是从《厨房》和《阿根廷婆婆》开始,之后又倒追了《甘露》、《虹》等,此后的《无情厄运》、《雏菊人生》等也都没有放过。这七八本看过来,特别欣赏她书写亲情的部分:失去亲情的怀念与哀婉,始终克制伤痛悲歌,都通过那一个个落寞身影流布于纸间,即使身边是人群熙攘的闹市街巷,也越喧嚷越寂寥

  相比之下,对于爱情,吉本却好像总是刻意地收敛,没有恣肆的情绪宣泄,少有你情我愿的幸福宿命。比如本篇,在重新发现生活的过程中,母亲这个角色心理演变比女儿更平实,也更有说服力。女主人公对于爱情的感知如有隔膜,即便到了吉本通常最爱安排的“治愈系”故事结尾,也难有欢喜。对于爱情,究竟是不愿告诉我们还是她自己?或者这就是她告诉我们的方式?

  对了,本书译者弭铁娟也是《雏菊人生》和《鸫》的译者,译文优美自然阅读时你几乎感觉不到她的存在。喜欢这样的译文并期待她更多的译作。

  《喂喂下北泽》读后感(七):重新遇见吉本桑

  我想念吉本小姐的书很久了,在这期间,也读了不少好书。像《过于喧嚣孤独》,《女生徒》,《碎片》之类的。但当那天在书店重新看见吉本小姐的书摆在书架上时,是第一眼的内心悸动

  居然没有上新书推荐之类的架子,还在以前我发现《雏菊人生》那个隐蔽角落——所以说这就是冥冥中吸引的缘分啊!笑。

  我看着两本未拆封的书静静地摆在那里,些微的孤独感。拿下来,小心正面反面封面侧面都看过之后,嗯,等别人拆了再来看吧!

  就觉得这样似曾相识雨天星期四像是有什么好事发生似的内心催促着我快点下班快点去书店,果然是这样的际遇啊。

  等隔了几天再去时,果然已经被人打开了。我打开书,看了第一页,第二页……看到妈妈过来要和我一起住时,我快速合上书,跑到附近妹妹的店里要了钱跑回来拿了书收银台结账了。

  吉本小姐,我终于还是买了你的书啦!

  不同翻译,不同的于以前的奈良美智的大野舞的插画。吉本的书有了一种小小时变化感觉。连里面出现的“萌”这次词都与时俱进啊!但是我还是看到那个一直没走的吉本的心。一直以一个不大不小女性(无法称为“女孩”,虽然内心如此;也无法称为“女人”,有所欠妥)看似独自又充满爱的生活。

  自制的“LOVE for《MOSHI MOSHI SHIMOKITAZAWA 》&吉本真秀子”书签夹在第99页。

  我还未读完。真希望一辈子都读不完吉本桑的书。

  嗯,这样好了。一直都有这样的想法。好好学习日语,等到可以的时候,把真真正正从吉本芭娜娜思想里流出的日文原本书全部读一遍。

  多么美好的计划啊,又是你给予我的希望。

  终于我想向你表个白了。

  那位遥远亲近我内心的异国长辈女性。

  《喂喂下北泽》读后感(八):关于一个地方

  主角芳芳是为了逃离父亲死去的伤感离开家里的。而对于下北泽这个地方,可能仅仅是小时候的某一天跟父亲的闲逛、父亲死后跟母亲一起吃过的蔬菜沙拉、或者某个电影,仅仅是因为这些就到了某个地方。

  后来在这个地方发生的所有事情,其实都是在纪念父亲寻找心灵出口中度过。

  看起来生琐碎而且平淡,感情描写的又太多,也不妨碍我读下去。

  对父亲的这种感情,我只能从别人那里感受的到,而对于死去亲人痛苦,我最近是刚刚经历过。虽然我跟我姥爷的感情不是那么的深,毕竟是隔着辈儿的,但是,真的光是想想个人从此以后就不出现在自己的生活中了,就不禁的一阵感伤

  可能真的是因为是年轻人,跟芳芳一样,不住的想各种问题,虽然想的真的都是些没用的,但是这不就是生活么。有感触难过,有开心的事情,有落泪的时候,可是,生活还是继续这。说不定就是因为一餐美食就忘却了所有痛苦。

  或许有一天我去了日本,会对这个地方心存想念,来到下北泽,真的像芳芳一样去吃美食,去喝酒,去让时间流逝。我,不就是因为这本书,而对这个地方有了个念想么。

  再说,有时候可能是一个地方,还可以是一件东西,一首歌,亦或者仅仅是一种熟悉的感觉,都能让人回到某种时刻,回到那个自己想回又回不去的时光

  都是藉由这某个地方吧。

  《喂喂下北泽》读后感(九):真实痛楚是来得平静深切

  看过好几本吉本芭娜娜的书,虽然并不会刻意去找她的书来看,但是只要偶然获得总是能顺利读完。近几次的作品她开始跟日本不同的漫画家合作,像之前的《雏菊人生》跟奈良美智合作,这一次是大野舞,都是有风格画家画作搭配小说的情绪感觉上也是契合的。

  《喂喂下北泽》,看似一个名字活泼的小说,讲的事情却是女主人公在她的父亲被殉情之后,跟母亲在一个既纷杂又温馨城市里相伴而居,那座城市的生活静静地包容和消解她们失去父亲/丈夫缺失感。吉本的故事从来就没有铺张的节奏,一个主题到了她的手上就会通过无数个日常生活镜头叠加在一起去表达出来情感,即便是暗涌也深藏在平静里。主人公和她的母亲失去了共同深爱的男人,他的离去有一些荒诞不经,这种离开的方式自然伤害了她们,但是对逝者深切的思念才是凌驾在所有痛苦之上的最重要的情感,然而,吉本不会让人物大哭、撕心裂肺、陷入奔溃,生活还是继续着。

  有些情绪因为理智上的需求可以被压抑下来,最深切的痛楚反倒偏要用平静的情绪来化解和掩埋,开展完全新的生活去忘记痛苦不正是最佳的解脱逃避方式么,只是再怎么忽略那些已经发生了的令人难受事实记忆还是会在日常的很多时刻里反复窜出甚至续写,就像慢性病的侵蚀一样厉害,但这些感觉只有承受者自己才深知。

  越是平静的反而越有感染力,这个下北泽小说很自然地让我想起苍井优演的《苍井优X4个谎言》里的第一个故事

  我想要冲你微笑的时候,眼泪却慢慢滑下来。

  我想要肆意哭泣的时候,嘴角莫名扬起来。

  我想要努力相信的时候,却发现我们始终未曾拉手许下诺言

  我走在回家的路上,左手边你的右手已不再。

  高野君。

  那之后。已经一年。

  《喂喂下北泽》读后感(十):谁也没有真正好起来

  父亲跟情人殉情,导致芳芳对感情、男人在一定程度安全感顿失。

  她搬进新环境,找到新工作,在自己的胃心心念念的甜品店做着琐碎工。工资不高,而忙碌繁杂的working hour 足够让她感受到生活在她的勤勤勉勉中重新开始着。

  住的地方也小,胜在离工作地方近,胜在在自己还算欢喜的下北泽里,胜在自己单身,一个人有住的地方租金可以支付得起就是高兴的事了。

  偏偏过上不久的新生活人生似乎又走回来原地——母亲居然斩钉截铁要求跟她同住,她实在没有办法面对空空荡荡的房子一个人活着。不是没有反抗,只是母亲总能轻而易举地让爱她的女儿循着她的心意行事——终究还是母女俩同居了。

  从一开始的抗拒到后来的逐渐习惯再到母亲搬走,芳芳的心里充满了波澜。日常的温馨让她的心感受到某类治愈力,仿佛可以用比以往更为温柔的方式对待万事万物

  即时不伦也无所畏惧

  当然,用不伦之恋这样的词有点夸张,拒绝了第一次心动男孩,芳芳喜欢上的是从前父亲的好友。听着他诉说关于爸爸和那个情人的一切时不知不觉对静静而客观描述别人感情的叔叔有了别样感情。然后还发生了更为亲密关系

  只是他们都不打算更进一步,就那样继续清清淡淡的做着朋友。或许芳芳只是在父亲老友身上探索到渴望怀恋已久的父爱。那样真切关怀再也得不到了,所以偶尔在年长的前辈身上感受到总是易产生飞蛾扑火般的奋不顾身。所幸芳芳也没有想要彻底燃烧自己,总觉得其实她也是知道自己在干什么的,甚至清清楚楚知道自己的眷恋为何。所以才不像那些打着爱的旗号来钳制恋人的女子一样,舍得放过彼此,继续清淡平和做朋友。

  故事就像芭娜娜其他小说一样在一段自我感悟中落下帷幕。只是未来的路还很长,属于芳芳的时间还很长。

  此刻得到的感悟可能在未来某一刻被彻底推翻,也可能真正活出自我,不再在某一刻贪恋怀想的温柔了。只是到书结的那一刻,谁也不能谁好起来了。

  跟父亲老友发生亲密关系,放弃只能给予一定安全感的年轻男孩,就是因为心里的一直被自己想念的父爱吸引着。直到有一天可以重新爱上一个男孩,或者彻彻底底热爱自己,才能算是真的重新活过来了啊!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