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卡伦·卡茨系列翻翻书读后感精选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卡伦·卡茨系列翻翻书读后感精选10篇

2018-09-12 03:54:02 作者: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卡伦·卡茨系列翻翻书读后感精选10篇

  《卡伦·卡茨系列翻翻书》是一本由68.00元著作,2012-1出版图书,本书定价:,页数:,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卡伦·卡茨系列翻翻书》读后感(一):翻翻书

  这套卡伦卡茨翻翻书一共6本,分别是◆《我可以分享》 ◆《不咬人》 ◆《对不起》 ◆《不打人》 ◆《最好的大姐姐》 ◆《最好的大哥哥》,由于是童书,就不用分析写作背景文艺理论等,直接对内容和装帧质量等做一个综合性的说明就好。每本小册子大约有普通书的四分之三长,是正方形的,二十多页,不算厚,不过童书都挺薄。全彩页,铜版纸,比较特色一点的就是每隔一页接着就是上下对折的一页,需要揭开上下来读。也许这样设计是为了吸引孩子阅读兴趣吧。绘画风格上我觉得可以归为儿童绘画一类吧,就像小孩子画的蜡笔画一样,比较稚拙,也透着几分可爱

  至于书的内容从书名就可以看出来了,都属于培养儿童良好生活习惯心态的书。教育孩子如何与别人相处---不打人,不咬人,教育孩子自己事情自己做---最好的大姐姐和大哥哥,教育孩子如何说话的---对不起,培养孩子的克服自私心态的---我可以分享。

  至于适合的年龄,我认为两岁左右的小孩子比较适合,我的孩子刚好这么大,也存在咬人,扔东西问题,倒是还爱自己做事,也不小气。虽然小孩子2岁还不识字,但我认为对孩子良好习惯养成已经可以开始了,另外要说的是本书是中英双语---不过等孩子四五岁学英语的时候可能就对书的内容不感兴趣了,另外我个人也不赞成孩子学前学英语。

  最后,说点题外话的是书刚买回来不咬人和不打人两本就被同事借走了,看来爱咬人的娃娃真的很多呢。

  《卡伦·卡茨系列翻翻书》读后感(二):翻阅的快乐

  这套《卡伦·卡茨系列翻翻书》一共六本,但是我只见过其中之一,就是封面上的这本《不打人》,因为其他五本没有见过,所以本评论之能针对手中的这一本薄薄的小册子简单评说。

  这本书属于低幼读物,是给小小朋友看的,所以在大小纸张和边角等细节上比较讲究,采用了小孩子拿着方便尺寸——17cm*19cm、厚实的铜版纸、做了圆角处理,细节体贴周到,第一印象感觉很好。

  在内容上,这本书涉及到了行为教养引导孩子在出现不良情绪的时候巧妙化解,做到既出了气,又不打人的目的,让孩子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缓解精神压力,变坏为好,变怒为笑。

  因为女儿年龄大了,拿到书的时候已经错过了阅读此类书的最好时机,因此给予的评价是“幼稚”二字。尽管如此,女儿依然饶有兴趣的将这本《不打人》从头至尾翻阅了一遍,可见此书有其诱人之处。本书最特别地方就在于每四页组成一个内容,第一页给出问题,第二至四页是处理方法,输液可以向上翻开,给出两种截然不同的处理方式,孩子自己一看就明白什么行为是对,什么行为是错。薄薄24页一本小册子,包括六种“不打人”的解决方案,用简单醒目的中英文双语形式表达出来,给孩子多方面的教益。

  如果家有学龄前儿童,这套书是个不错选择,既可以学规矩,又顺便学英语。不知道这套书有没有配套光盘,如果英文内容可以听与看相结合就好了,不然难免会造成“哑巴英语”的尴尬

  翻阅的快乐,翻翻才知道。

  《卡伦·卡茨系列翻翻书》读后感(三):曾经,我们都没有机会

  这是不抱希望的意外收获。收到书的时候我正抱着儿子小区门口玩,那里几乎是孩子们游乐场了,因为正冲着大门口,风呼呼的很凉快,正赶上放假大人小孩聚集了一大片,推小推车的,骑小车的,一两岁的,几个月的,好多啊。

  我收到书,打开,花花丽丽的四五本,一下子,小朋友,小朋友的爸爸妈爷爷奶奶都围了上来。。。

  大一点的孩子都很有兴趣的争着向我要,我家宝贝稍小,好奇的翻了几眼就扔在一边了,我想再大点会吸引他的吧。

  此套书最大的特点就是:色彩鲜艳,阅读形象简单,图片卡通,方便大人阅读并且配有简单的英文,真是一本不错的翻翻书。

  书本纸张硬实,比较耐磨耐摔;内容采用翻页式问答,能最大程度勾起小朋友的好奇心;书本内容精粹,短小,简单易读,很好的结合了孩子没哟好奇但没有耐心的特点;配有简单英文阅读,想必只要有一点英文基础都能读出来的那种;图片形象生动可爱,不管男孩子女孩子是非喜欢的。。。

  现在条件好了,孩子不用每天和地上的蚂蚁斗气了,我只记得我小时候最爱用水桶灌蚂蚁洞,看那些漂出来的蚂蚁惊慌失措样子,我心里就大喜。要不就和小伙伴叠很多纸牌,有叠的厚厚的,甩开膀子使劲摔,运气好了能赢一大沓子。。。

  现在想想那时候没有水彩笔,没有玩具,没有零食,没有新衣服。。。更不可能拿出额外的钱来买这些在大人眼里不能吃喝的东西。。。。

  所以现在的孩子们是幸福的哦。。。而这些优秀的早期教育的读本,更是我们妈妈们幸福的选择。

  《卡伦·卡茨系列翻翻书》读后感(四):形式新颖,开动脑筋的玩具书

  这是一套荣获了美国国家亲自出版物金奖的绘本。名头似乎很大,我百度了一下这个奖项,没有找到具体介绍。好吧,直接看书,6册,中英双语。

  从形式上,这套书是比较新颖的。因为我翻开书之后,奇了怪了,怎么上面没有裁开,不能翻页?拿来剪刀剪开了一张之后,才发现,有些页是往上翻的。怪不得叫翻翻书。为什么要设计成这种形式?因为这本书设计成一问一答的形式。左边一页一般是问题或者要求,右边一页是绘本,绘本下面是思考,“也许能……”,这个时候孩子可以思考,如果急于想看到答案的话,像普通书籍那样翻页是翻不成的。答案就在下一页。比如,《不咬人》这本书中,先提出要求“不要咬你的朋友!”再画的是一个小朋友很生气,嘴张开,正要咬另外一个小朋友的手指文字部分提出问题“你可以咬什么呢?”下一页是两个小朋友眉开眼笑苹果。答案就是“苹果”。有那么点巧问妙答的味道。不是完全的禁止,而是疏导。再比如《我可以分享》,“这是我的新娃娃,你不可以碰他!”画面上是一个小姑娘紧紧抱着一个新娃娃,不让别的小朋友玩。确实很多小孩子护东西,怎么办?告诉孩子要给别人玩?讲道理,说人家也给了东西你玩,或者说,不要那么小气?有的小孩子可能还是舍不得。绘本里给出的变通方式是给另外一个小娃娃别的小朋友玩。就怕,两个小朋友一根筋,不玩都不玩,要玩都要玩一个!

  这套书挺有趣的,能学到文明礼仪,比如《不打人》《不咬人》《对不起》。能学到分享精神,比如《我可以分享》,能学到和弟弟妹和睦相处,比如《最好的大姐姐》《最好的大哥哥》。从中可以让孩子看到自己的成长,能友善对待比自己小的朋友。

  结语:此套绘本挺好的。适合亲子阅读的年龄段大概是2-3岁。

  《卡伦·卡茨系列翻翻书》读后感(五):翻出来的礼仪之道

  且先不说现代社会社交礼仪有多么的重视,又有多么的看重,就我们是礼仪之邦泱泱大国来说,从老祖宗那里传承而来的礼仪之道便足以说上几日的时光!好的传承是父母教授给我们的,也应当是我们继续传承下去的内容!

  每一个家庭现有生活中都会有一个众星捧月的娃娃,这不是绝对的百分百,却是绝对的百分之八九十,众人心中的心尖尖,是不可以哭泣,是不可以委屈,是时不时的具有百分百的权威小人精!在众人的纵容与娇惯当中,在无边的溺爱和放纵之后,很多的独生子女,在礼仪之中的路,走的异常沉重缓慢!所以说在孩子的礼仪培养和习惯的养成方面,每一个家长都会有如我一样的困惑烦恼,该怎么办,又该如何教?

  《卡伦·卡茨系列翻翻书》用新颖的翻阅,代替了传统模式,用更新奇的阅读感受,来敲开孩子们阅读的乐趣,在读书的过程中,中英文对照的对话,也使宝贝在阅读中产生了些许的好奇,这些奇怪字面,似乎是在跳舞,它们在说些什么?我好想认识它们!读书的乐趣来了,知识的无穷吸引力也尽情的展现出来,宝贝在读的过程中,学到了不打人,不咬人,不推人,不踢人......等等的好习惯,也同时对文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对于他而言方方正正的汉字是他可以经常在绘本的世界中有所体会的“神奇方块”。,但对于如此的像蝌蚪,像鸡蛋,如小山字母却又成为了他想要开发的一片沃土

  在色彩绚烂的图片中体会视觉盛宴,在文字的叙述学习礼仪之道,在字母的跳动当中感受知识的无限吸引,这就是《卡伦·卡茨系列翻翻书》魅力,在翻读的过程中,学习知识,学习礼仪,学习更多的未知

  《卡伦·卡茨系列翻翻书》读后感(六):很可爱有用的翻翻书

  从有了宝宝起就不能拒绝各种翻翻书,很喜欢看到儿子用小肉手指翻开书上的小机关看到谜底时那种欣喜眼神和快乐的笑声

  这套《卡伦·卡茨翻翻书》是一套对幼儿自我认知情商培养的好书全书共分为六个单册(我可以分享、不咬人、对不起、不打人、最好的大姐姐、最好的大哥哥),分别从不同侧面教会孩子在保护自己应有权利不受侵害的同时,还可以与兄弟姐妹,与好朋友共同体验分享的乐趣、不对他人进行伤害,如何正确疏导自己的不良情绪等等。

  当孩子从婴儿期成长到幼儿期,自我的意识也在越来越强化。“这是我的,不要拿。”几乎是每个两三岁小孩儿都会脱口而出的话。这时,如何教会孩子进行分享就是家长们最关心的问题。在这方面,我的观点与翻翻书上的内容真是不谋而合。我一直认为分享是一件快乐的事,如果用打骂、嘲笑让孩子被迫分享,那么孩子心灵所受到的伤害该有多么大啊。长此以往,孩子会认为分享是痛苦的事,是必须割舍自己喜欢的东西,也许等他长大之后,就真的变成小气鬼了。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最最心爱的东西,也许这件东西并不值钱,也不好看,但如果孩子现在就是喜欢,我从不强迫孩子分享,而是用转移注意力这一招。就像翻翻书上讲的孩子不想让其他人骑自己的车,那么可以带上别的小朋友骑;孩子不愿意别人用自己的铲子沙子,那我们就不用铲子一起用手来盖沙堡。但是必要的分享习惯还是应该给孩子培养的,比如出门拿点小零食小玩具,和其他小朋友换着吃换着玩,孩子习惯了这种交换模式自然就不会小气了。

  两三岁的小孩儿打人、咬人应该也是非常常见的事。因为孩子虽然很小但也会有一些不良情绪需要排解发泄,可他们又不知道如何正确的发泄出来,所以只能用自己最原始的方式(打人和咬人)来缓解内心的痛苦。家长不要一见孩子打人、咬人就发火,那样会使得孩子更加焦虑,也不可以置之不理,那样孩子长大可能就会有暴力倾向。我们应该像书中所讲那样给孩子提供很多安全的、健康的舒缓情绪的方式,让孩子正确的发泄。

  特别说明一下,这套翻翻书不但可以帮助孩子学会尊重别人,学会如何与人相处,而且还是中英文对照的双语版本哟,想对孩子进行早教的妈妈们可不要错过呀。

  《卡伦·卡茨系列翻翻书》读后感(七):可爱的翻翻书帮孩子认知情绪学会分享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收这套《卡伦•卡茨翻翻书》对女儿来说有些太低幼,我感觉应该把阅读年龄定位到2-4岁。但女儿是来者不拒,而且对这一套六本书非常喜欢。这套书的设计非常很特别,每一本书都是以一个孩子经历的行为场景,告诉孩子不可以怎样做,然后对孩子设问那应该如何做呢?问题的答案藏在翻开的书页中。这样的阅读过程会让孩子感觉很有趣。而且书中设计的场景都是这一时期孩子会面对并需要指导的行为。日常我们通常会对孩子说,不要打人,不要咬人,但很少有家长会告诉孩子不打人、不咬人那可以打什么,咬什么呢?我们又会对孩子说,好好和小朋友相处,可是如何好好相处呢?孩子们有情绪的发泄行为,或是孩子在特殊时期必须经历的特定行为,都需要有人来告诉他对与错,很多时候不是孩子们不想去养成好的习惯,而是他们不知道自己应该怎么做。这套书是非常好的情绪认知和培养书,也是非常好的行为和习惯养成的书。最好的教养方式就是阅读,对于孩子有这样一套可爱的翻翻书捧在手里,书中的那些可爱小朋友的经历和他的一模一样用不着你说对与不对,也不必因为孩子的情绪惹怒你自己,因为书会改变他。

  全套书共六本。《我可以分享》是教孩子如何和小朋友相处,在认同自己的同时,体会分享的快乐。《不咬人》和《不打人》让孩子合理的发泄情绪。《对不起》教会孩子正确的使用语言。《最好的大姐姐》和《最好的大哥哥》让孩子在认识成长的同时明白能够独立是一件快乐的事。作者很好的把握了孩子的2-4岁的行为特点,对于这一阶段的孩子会非常有吸引力。作家是美国人,出版社出了中英双语的书。中英文的字都非常大,也非常适合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但不知其他家庭的情况,我家对于这种中英双语的书,英文通常是起不到任何效果,也许对擅于引导的家长来说这本书还会在英文方面有所收获,书也因此会看得比较久。

  这是一套非常可爱的翻翻书,作者不愧是美国著名低幼读物作家,对孩子成长过程中最容易出现的问题把握非常准确,通过阅读让孩子在最合适的年龄构建了对自我的认知,学会社会交往情感两个方面,给予了最温暖的帮助和贴心的指导。适时的帮助家长应对婴幼儿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种种情感问题。使孩子们在感受亲子阅读快乐的同时,也感受着成长的快乐。

  《卡伦·卡茨系列翻翻书》读后感(八):细节决定成就

  这套书一共六本,制作相当地精美。我的宝贝女儿收到它们的时候,高兴地都要跳起来了。六本书六种不同颜色(有两本都是绿色,但也略有不同),着实相当吸引孩子。

  外表奢华是童书的一大特点,不过肯买童书的家长往往更关注里面的内容。书里面的内容是否有意义,是否适合本年龄段的孩子,是否能够对孩子起到帮助作用,总之那些买童书的家长都是非常挑剔的。尤其是我们这群八零后,他们对子女的关爱更加有时代特色,年龄特色,八零后特色。

  这套书是中英双语的。我的女儿两岁四个月,话说得还不错,可以表达绝大多数的意思,至少可以与我达成交流。女儿不识字,不认数,自然更不懂英文。我的英文不好,她母亲虽然强得多,但我们商量孩子小学之前是不学英文的。所以这个中英双语对孩子的帮助不是很大,因为在这个方面上我没有需求。不过有个英文也没啥坏处,最多我不去看它就完了,对阅读并没有什么影响。

  从书的内容上看,这套书还是比较适合我女儿这个年龄段的。比如那本红色的《对不起》,我们最近正好在教孩子说:“对不起”。现在有了这本书,教起来就事半功倍了,的确省了我们很多事儿。还有那本蓝色的《最好的大哥哥》,女儿也很有兴趣。因为女儿有个表哥正在上二年级,对她相当好,女儿非常喜欢这个表哥,经常把他叫做大哥哥。现在听说书是描写大哥哥的,自然是相当有兴趣,很喜欢看。还有其他的《不咬人》、《不打人》等几本,也很适合孩子现在的心理,完全符合她的认知程度。

  除了颜色绚丽、内容合适之外,本书还有一些小细节也做得很喜人。比如说本书的内容全都是以一问一答的形式出现,问题在左面,答案并没有直接写在右面,而是被一个漂亮的图片盖住了。孩子在看到问题之后,不能直接看到答案,所以就必须想一想,然后再翻开图片,将自己想的和正确答案对一下。当然,有时候孩子想的并不和答案一致,这个时候我们做家长的就要站出来为孩子解释了。如果孩子说得有道理,那就必须给予肯定的。所以这个小小的图片挡住的并不只是答案,它也为我们挡住了孩子的坏习惯,更容易让孩子养成动脑子的好习惯了。

  还有一个,就是本套书里每一个问题都有一个关键字。无论是中文还是英文,这个关键字的颜色都是彩色的,更容易引起孩子们的注意。孩子们也就更容易看到本问题的关键,这也对孩子的理解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

  总之,这套书是相当不错的,且不管它得到了什么什么奖,只从这些细节来看,我们就得领这个情。六册书女儿已经全部读完,不过我们仍旧每天都在读给她听。

  《卡伦·卡茨系列翻翻书》读后感(九):《卡伦•卡茨翻翻书》翻书之下学礼仪

  家有小儿,自然少不了育儿类书籍的选择。孩子嘛,总免不了喜欢翻翻看看;家长嘛,总免不了希望孩子可以早点接触新知识学点小本领。毕竟开卷有益,不为劳也。

  手头刚拿到了一套由美国低幼读物作家出品的翻翻书《卡伦•卡茨翻翻书》。通篇翻阅下来,感觉这套丛书很是适合培养孩子们良好的为人处世礼仪。每本书都各自有着不同的教育主题,诸如分享物品,咬人的坏习惯,对不起的认错态度,打架的错误行径,形成意识做好小小孩的榜样等等。看似这些内容都非常的浅显,但是其背后的寓意却非常地一目了然。毕竟,我们现在的孩子很多都是家中的独生子女。家中的老人宠,大人疼导致很多的宝宝们或许忽略了很多常规所需要了解和知道的为人处世道理。因为一贯的娇宠,他们可能更多地会在家中称王称霸,忽略了实际生活中需要建立的那些最为基本的待人接物处事原则。而在这套系列丛书中,便是将如此细微的道理化枯燥为简单,化礼仪知识点为通俗易懂的小故事,带领着孩子通过这些小小的翻翻书认识真正的大道理。

  相信很多的家长会有某种共识,我们会经常发现自己严肃的斥责或者详尽的指导并不能真正地引起孩子们的注意。而通过这些个小小的翻翻书故事却是以一种最为直接,却又最为有效的方式告知着孩子们在和他人沟通交往中的重要原则。而绘声绘色的图文结合,更是极大地吸引孩子们的关注度。通过这些故事中的事例讲解,孩子们也在无形中竖立自我的日常行为规范。常言道:三岁看大,七岁看老。而低幼年龄阶段的孩子们尽管认知并不多,但是家长却更不应该忽视对他们有关方面的行为规范设定和待人礼仪培养。这些优秀的道德品格其实对于孩子们今后的人生之路是相当地重要的。

  尽管这套系列丛书出自美国,但是所谓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在全世界都是相通的。所以只要家长有心,还是相当有必要让孩子一起来翻翻看看。与此同时,本书的另一大特色便是书中的图画非常地色彩鲜艳,图片可爱。除了可以带领孩子学习相关的内容,同样也可以让孩子们学习模仿其中的图画。小小孩子可以模仿书中的某些图片,发挥想象力,创作属于自己的图画。至少,这是我家宝贝比较钟情的一大看书乐趣。

  除此之外,本书采用了中英文配套结合的互动模式。尽管孩子还小,但是可以在看如此简单的翻翻书过程中,同样收获一份英文的启蒙。无疑,这也是本书的一大精彩亮点所在。

  跟随着《卡伦•卡茨翻翻书》,家长朋友可以带领着小宝贝们共同在翻书之下学习正确的待人接物和为人处世的礼仪。翻翻看看,受益匪浅。

  《卡伦·卡茨系列翻翻书》读后感(十):让宝宝在深呼吸后,用第二句话稳住友谊

  这套书有几个重要的关键词——“亲子读物”:适合亲子共读,可增加翻翻书内容的悬念和丰满度;“社会性教育”:让幼儿习得亲社会行为;“翻翻书”:一种特别的图书结构,图书的节奏性很强,也满足幼儿动手的欲望。最适宜的阅读年龄应该是3.0-4.0岁(我在后面会进一步分析原因);但由图画的简洁,以及社会性教育与其他领域的可融合性,扩展的阅读年龄段为2.0-5.0岁。

  最早可以让幼儿接触《对不起》。训练的是日常情境下的礼仪用语,例如“谢谢!”“晚安,我也爱你们。”等。基本上不属于社交困境下的(最常见的“对不起”除外)。因此这些用语可以通过语言教育而习得,年龄越小,越有助于形成礼仪习惯。

  进而是《我可以分享》。这本书选取了幼儿交往中(往往是在幼儿园的场景下)的交往困境。以转“堵”为“疏”的原则进行社会性教育。它针对的主要是幼儿从2岁开始越演越烈的自我中心思维。(我很想搞清楚,对自我的认知,以及对所有权的认知,孩子最先掌握哪一种?具体点儿,我想知道孩子是先说“我很高兴!”还是“这是我的脚!”?)用一种游刃有余的方式来“排洪”——在承认并正视该年龄段难以避免的人际冲突的同时,教导孩子在深吸一口气之后,用第二句话去稳住友谊。

  接着就是《不咬人》和《不打人》。这两本和《我可以分享》一样,同样面对的是人际交往的困境。但采取的方法是防患于未然。很多幼儿的攻击性行为并不是带有恶意的。只是他们不懂得以合理的方式去宣泄他们来势汹汹的情绪——这些情绪很多时候是负面的,也有时候甚至是正面的,例如极度的兴奋也会坏事。当然在亲子阅读的过程中,可以就“为什么不”和“为什么可以”进行讨论,深化图片的内容。由于在对话过程中涉及到动宾短信的灵活搭配,所以它还可以作为一种语言游戏的素材,让稍大的幼儿也有兴趣参与。

  《最好的大姐姐》和《最好的大哥哥》与上面两本书同时,也是3岁开始。根据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八阶段论,幼儿在1.5岁-3岁之间,面临着自主与害羞和怀疑的冲突,3-5岁则面临着自主与内疚的冲突,无论如何,3-4岁都是幼儿自主性和独立性建立的关键期。这阶段幼儿的最重要他人仍然是父母或父母的替代者——即长辈,他们往往以父母为参照,发现自己有很多事“不能做”或“不能做好”,长此以往,有些孩子就会形成依赖或自卑的个性。而这两本书则引入了另一个参照物——自己的弟弟妹妹,或幼儿园中比自己年幼的小朋友,从而发现自己“能做”或“能做好”的事。这不仅是一种思考角度的转变。毕竟孩子习惯了在父母行为的坐标下去评估自己,把视线从父母转向同辈群体,这需要幼儿思维在荆棘中勇敢前行。

  但是,这系列书中似乎没有涉及到遇到不期的人际困境时的处理办法。例如,你把我的洋娃娃弄坏了,我该怎么办?这不仅是用合理方式去疏导负面情绪的问题,也涉及到对他人行为正确归因的问题。譬如在上面的情境中,如果我认为你是故意的,那么我就很容易勃然大怒——合理疏导就成为必要;但如果我认为你只是不小心弄坏的,那么冲突或许根本不会发生了。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