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模范青年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模范青年读后感10篇

2018-09-14 03:17:01 作者: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模范青年读后感10篇

  《模范青年》是一本由阿乙著作海豚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15.80元,页数:107,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模范青年》读后感(一):厌倦的小镇出走记

  期望高而后失望 不喜欢

  结构上觉得后面散掉了 自顾自地说周的生活

  是想说理想派和现实妥协派么。但“我”有种自以为是了解自大,很奇怪地激怒了我。而这老生常谈调调对比实在让人厌倦。

  周的故事倒本可以更细腻拓展,“我”的视角混杂其中让人生厌。

  《模范青年》读后感(二):不畏浮云遮望眼的诚实

  阿乙的部分小说有赘词,比如采集自他人口述的《春天在哪里》,这本自传体小开本,精准得刚刚好。难得看到对描述对象抱有如此温柔善意的阿乙,再多一寸就是刻薄,冷血。同时不失毒眼漠然。我很敬畏这种既关照外界,也关照自身的理性,他不留情面,又格外的熨帖。另一方面,阿乙是一个跟生活平行的观察记录者。

  《模范青年》读后感(三):一个青年

  兩周以前讀的,本想來個长长的感想。沒想到不知如何下筆,只有兩眼淚水和一聲長歎。我並不慨歎周琪源带有遗憾的走了,梦想不能完成。我只是为人能如此软弱悲惨悲伤不已,也恐惧不已。

  青天白日下,一个迂回作战的模范青年被迫离开凄惨无以复加。就这样。

  《模范青年》读后感(四):残酷

  阿乙的小说陆陆续续度过几本,从最初的<鸟,看见我了>到现在的这本,他总能把人之将死的衰老,残酷,悲哀表现淋漓尽致,让人内心抗拒但又无法不直视.脆弱如我,有种看恐怖片想闭眼冲动但又很好奇接下去会说什么,在这种矛盾心情中看完了.....模范青年,受困于条条框框最终没有选择自己的梦想,到头来,会后悔吧......

  《模范青年》读后感(五):周骑源 是个让人心碎 纠结的人物

  周骑源 是个让人心碎 纠结的人物,很努力,很认证的活在自己的小圈子里,壮志未酬郁郁而终.............他所做的一切,只为出走......

  谁才是模范青年?

  .........................................................................................................................................................................

  《模范青年》读后感(六):一代人精神困境

  表面上看,我是在逃离,逃离贫穷落后,以及旧道德束缚。其实我是在寻找,寻找精神上的故土不然自己也不会在农村痛苦迷惘,在大都市里也迷惘、痛苦。

  表面上看,周琪源也在试图逃离,逃离那些贫穷,落后以及道德的桎梏,实则还是在寻找,一个局外人穷尽一生在寻找身之本源,从小说里几次提到周琪源母亲故乡即可窥见一斑。

  所有的逃离都是寻找!

  所有的寻找都是在求得精神上的安宁

  只是偌大的中国,在前进途中,一路支离破碎,让所有的人无依无靠

  阿乙写尽了一代人在中国经济发展中,所产生的精神困境!

  《模范青年》读后感(七):未读先评

  所有毕业后的青年都在经历挣扎,创还是窝?这是个大大问题,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这本书,如《北京青年》一样,为我们做出了选择。

  有时候,舍弃也是获得重生机会

  第一次在豆瓣上写书评^_^,貌似写得有点傻···

  《模范青年》读后感(八):这一生呼吸困难

  这是我首次读阿乙,语言风格心理描写独到。他把我们内心狭隘、易妒的一面刻画出来,但也捕捉到我们对于周琪源这种“模范青年”的钦佩与欣赏

  周琪源患的病导致他呼吸不畅,我宁愿这是作者的一种隐喻。一辈子准备,一辈子想追。然而终生背负这包袱,最终郁郁而去。

  我不懂周琪源为何没有坚持出走,这可能他的家庭教育有关,甚至整个乡县的传统观念舆论环境都给这出走带来了巨大压力阻碍

  回到作者本身,从乡县到郑州广州北京,甚至差一点实现去纽约的夙愿。一个无父无君潇洒自流的我,貌似也没有多少快乐,只是不断的在离开,远离了破败的家乡,却也并没有在都市丛林中找到些许归属感

  从某种意义上说,两个截然不同的人,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生,都没有获得世人追求幸福

  但我想,活着本来不易。如若不直面内心的想法,不追求想要的人生,可能这一生都呼吸困难。

  《模范青年》读后感(九):出走的命运图景

  知道阿乙这个名字已经有几年的时间,但真正开始读他的文字是从去年的冬天开始。当时读的是他写的非虚构作品模仿青年》,当时的感觉是陷入一片惊惶,仿佛心里的一根弦被挑动,开始命运的持续共振。

  我的惊惶和共振,就是那个始终没法走出县城的青年的命运,他的挣扎、无奈病痛,都让我无法从容地再看一遍。好几次我都带着庆幸,最终,我走出了乡村,也并没有落入县城窠臼,被日复一日琐碎掩埋。可是这庆幸又没有持续多久,即使在这个精彩纷呈、变幻万千的城市,这些图景与我又何干?没有人为此给出答案,似乎也没有人可以给出答案。

  阿乙就是用故事去描划出这样的命运图景,然后在一边看着那个缠绕终生的命题:出走?我们能出走到哪里去?是啊,我们能逃脱得了这个周围的一切么?这一切包括:琐碎、无聊孤独不公、悲哀……一泡尿,就可以将这些东西揉在一起,然后被人命名为:命运。 (小刀周逺)

  《模范青年》读后感(十):走不出去的斯特里克兰德——阿乙《模范青年》读书笔记

  走不出去的斯特里克兰德

  阿乙的《模范青年》,讲他的同学曾经民警同事周琪源的故事。这个故事包括里面的人名地名都是真实的。在他的随笔集《寡人》中,以《于连》为题写过回忆,可作对照。这是一个与顾长卫电影《立春》里的王彩玲命运相似悲剧人物。这个三线厂矿人的后代循规蹈矩志存高远而又显得孤僻落寞,“跟我们管作‘生趣’或者‘男人娱乐’的东西绝缘”,躲在偏远小县城灰暗的机关杂物间里埋头研习英语、论文以及考研材料,“偷偷经营自己”(P23),虽曾发表过几二十篇论文并考上过研究生,却终为俗世和病痛所累,“壮志难酬、黄钟长弃”(P41),终究成不了毛姆小说《月亮与六便士》里的斯特里克兰德。正是这样令人唏嘘的悲剧性,让阿乙的感叹——“人生寡淡,不过如此”(P26)、“他们认真地活,却是已站到死亡门槛”(P47)、“他做这一切,只为着出走”(P106)——有了振聋发聩的力道。(我通过知网查询,还能看到周琪源发表在吉林、福建、云南等地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上的论文)

  相比之下,一直计划着从没有一滴柏油的洪一乡出发,去镇、去县、去市、去省城、去沿海、去直辖市、去首都、去纽约的阿乙,倒真凭着他辞掉公职的决绝勇气与四处打拼的毅力,一步步地走出了那个封闭的县城。

  《模范青年》,阿乙著,海豚出版社2012年6月第1版,15.80元。推荐指数:★★★★。图片来源:豆瓣。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读者发表的读后感】

查看模范青年读后感10篇的全部评论>>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