鲤·变老读后感10篇
《鲤·变老》是一本由张悦然著作,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5.00元,页数:211,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很多东西我们不用等到认识透彻之后才去做,相反,应该做了之后才去慢慢地认识。韶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因为年轻,我们可以勇敢地做自己想做的事,追自己想追的梦,我们可以在一次次的挫折中慢慢成长,脆弱的心慢慢变得坚不可摧,再多的苦痛都逆来顺受,为自己所拥有的感到庆幸,哪怕等我们变老之后,我们依旧可以为自己青春里的放纵不羁感到骄傲!
《鲤·变老》读后感(二):我说变老
变老在我看来,就是小时候一件很重要的事,后来你回想起来发现其实很傻逼,再后来回想起来却发现确实足够重要。这时候,人约莫就变老了。
书里有一篇文章,里面说道,当一个人越来越纵容自己的时候,就是变老的时候。
我害怕变老。老到回想现在的岁月,一事无成,会很难过,在本身就很孤寂的岁月里,增加后悔的悲伤。
《鲤·变老》读后感(三):直到慢慢变老
最多就是早上起床,发现已是正午十二点。
世界上的事情总是很不凑巧,你拼了命去追寻的,总是磕磕碰碰,山路十八弯后可能还未必落在你手上;你极度抗拒的,却转眼之间便以各种姿态出现在面前,越活越懒,甚至懒到连开口说点什么都觉得是跟真理过意不去,喋喋不休。
大概这也是逐渐老去的过程吧。
《鲤·变老》读后感(四):时光是永恒存在的文艺话题,变老是不可避免的敏感动词
这一期的鲤封面是每一个文艺范伪文艺乃至屌丝都为之颤然心动的女人于佩尔,如果不是于佩尔和虹影,我不知道会不会买下这本书。
昨天拿到手,翻了翻,有一些敏感的名词跳跃成了动词,所以没有再看下去,没有忍心触及,我才刚刚十五,变老 GROWING OLD这个话题是如此让鲜活的色彩黯淡心为之一颤。
没有结局。
笑了笑,我就睡了。
《鲤·变老》读后感(五):把老去变为一件积极的事情
你站在夕阳的余晖下,看着曾经无比熟悉的操场上有三三两两的学生或打球,或跑步,手上是下班途中在菜市场买的东西,那一刻,你清楚地知道,好时光终于一去不复返了。可是,即便有再多的留恋,你也无法停留下前进的脚步。你知道,人生的上一阶段已经完结。
上个周末在看张悦然编写的鲤-变老。突然就滋生了对老去的无限恐惧,及努力当下的紧迫。
书中不同的文章展示了不同人生对变老的不同态度。有豁达。有宽容。有急切。有接受。有拒绝。其中,有一篇相伴。算是中篇小说吧。讲一个老人与一只小狗的故事。看到让我不禁动容。
想起我的正在老去的父母,以及我的正在消逝的青春。
《鲤·变老》读后感(六):What's the point?
一個閨蜜整理房間,找出幾張大學時候的畫。她微信說那時候畫的真好啊,現在都畫不出來了。我也曾翻出過唸書時候寫的文章,滿紙都是青春,對現實不甚了解卻充斥著獨特荒誕和迷茫的青春。讀完我也想,現在都寫不出來了。
古人傷仲永,至少仲永盛開過。而我們,還沒來得及讓別人看見自己的好,就要枯萎了。
第一次害怕老去,是發現好幾年過去,夢想還只是夢想。愈發害怕老去,是發現夢想漸漸的,連有都不能再有了。
變老大概真是一種放棄,不再熱血,不再掙扎。
我始終記得GA裡某一季最後一集,Mer掉進水里。她企圖浮上水面過,她說,then I thought. what's the point?
What's the point?
人生,會不會只有十幾年是青春的.剩下的時間裡,我們都是個老人.
《鲤 变老》给了很多的深省,这是《鲤》系列以来我最热衷的一本。时间在手心中流过,不知不觉,开始对时间的匆匆流过有感染。
从什么时候开始,对于花钱,不那么谨慎,对于爱情,不那么上心,反倒是对家人,有了多于从前的关怀,慢慢的开始放低姿态,开始接受曾经发誓都不能接受的事情。不愿意逛街,不喜欢聚会,身边的挚友也只有在失意的时候陪伴左右。
格外的珍惜时间,总是觉得时间不够用,做事的时间不够,学习的时间不够,甚至连休息的时间也不够,有浅浅的焦虑,总是希望事情可以做到更好。生活开始过的不那么散漫,愿意去追求生活中的细节,每一个角落都打扫的一尘不染,我知道,这是我在逐渐的走向老去,不再那样执着的义无反顾,开始尊重生活,尊重应有的自我。
是的,老去已经开始了。
《鲤·变老》读后感(八):环境
晚上,找一间咖啡店读《鲤•变老》。我是对环境挑剔的人,看什么样的书要什么样的环境,写什么样的字要什么样的环境。顺便想起来,很小很小的时候,转入新幼儿园刚刚上了半天,就闹情绪不要再上。外婆问我怎么了,是不是环境不好。那是我第一次听到这个词,哪里知晓它的意思。然而我假装委屈认真又慎重地说了是。竟蒙混过关,外婆答应我,那就不上了。
这时我坐在这里,捧着书。要有食物和水,可以吃吃停停停停吃吃。要有烟。要有柔软沙发,可以窝在一角倚靠,半躺,为此今天特地穿了短裤而非短裙。还要在窗边,可以一抬眼就望见马路,红绿灯,越渐稀少的人,孜孜不倦的车。它们掷地有声,让我不至于过分恍惚。
仿佛,这样,才够得上眼前这些文字。
然后我在里面,慢慢与四周环境相磨合。可能要适应温度忽冷忽热,邻座女人不断扬言马上离家出走,灯光暗淡下去,长时间的困倦。
到后来,磨合好了,也看累了,天已经黑得不像话。脑海却浮现那些个阳光炽烈的正午,身旁尽是放学路上的小学生,背着书包嬉笑打闹。而空气总是安静极了,像要把所有杂音吞噬。步伐简单明快,顺流而下,不成言语,就似乎很老很老了。
《鲤·变老》读后感(九):都在变老,有人在乎,有人不在乎
张悦然的卷首语很棒,这也是我买这本书的理由,周嘉宁的文章也很棒,这也是我看这本书的安慰。
其他作者的感觉,都在未曾深刻体会的时候就已将年轮转过那一圈了。所以或者是我看晚了,或者是我早已不再拿年龄或者青春的失落当回事。草草的翻完了这本书。
很有当年读《萌芽》的感觉,那种彷徨、失落、叛逆、颓废扑面而来。字如其人,每篇文章都能看到背后的作者的年纪和岁月增长带来的痕迹,相当的挣扎。当走入人生的30年代后,我发现上述这一切都变得像不真实的存在了。现在我很积极很乐观,很想变老,至少不用再当办公室的影帝影后(影印的小弟和小妹),岁月静静的沉淀反正让我不想再退回去,年少时的无助和自闭想起来都后怕,张慌失措永远都有巨大的不安全感,连背景都是灰色的。所以现在看这本书也是别样的心情,只能草草翻完,做一个了结和告别。
我喜欢现在,更从容一些,很多东西都不再在乎,轻装上阵,不是变老,是成长,有温和的喜悦相伴,再无挣扎。
《鲤·变老》读后感(十):追求年轻的心
对一个刚开始二字打头的我来说,变老,这个词似乎太早,更何况自己还是一个没走出象牙塔的懵懵懂懂的学生。然而,在奥运赛场,92年出生的都被成为老将,出门遇到小孩,自己竟被叫做叔叔,虽然我们依旧觉得自己稚嫩,但我们真的已不再年轻。
其实我们可以抛开这些,但我们却忽视不了内心的成长,像人人上说的长大就是年轻时努力追求的东西,长大后却不怎么想要了。长大就是变老的过程,小悦姐说,变老最恐怖的是,发现自己与一些我们曾经厌恶的、可怜的、害怕成为的人,变得越来越像。我们越来越世故,太多的注意生活中的琐碎。叛逆,不羁,朝气已不再适合我们。
书中提到了两个人,一个是伍德艾伦,另一个是舒国治。他们骨子里就没有变老这个概念,伍德艾伦依然拍那些幽默的片子,去年的《午夜巴黎》就很打动我。舒国治既有年轻人得活力,也有老年人的闲散。不予余力的在台北晃荡,喝喝茶,与人聊天。像一个精灵穿梭于台北的大街小巷。我羡慕那一代的台湾人,尤其是舒国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