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面具之上的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面具之上的读后感10篇

2018-09-23 04:58:01 作者: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面具之上的读后感10篇

  《面具之上》是一本由许常德著作,辽宁教育出版社出版的310图书,本书定价:29.80元,页数:2012-2,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面具之上》读后感(一):每个人都有无数张脸——读《面具之上》

  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有无数张脸,他们在成长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带上了一个又一个面具,面对不同的人说不同的话,当他们开始习惯于戴着假面面对人时,说明他们早已分不清哪个才是真正的自己

  《面具之上》,可以看作是一本小说,也可以看作是一段生活的掠影,你的,我的,他的,我们随意的一个人,都可以是其中的主角,因为戴着面具,不需要分清背后的真实

  这是一个关于爱情婚姻故事,看似简单的故事,却透着悲凉睿智。故事只有四个人物妻子丈夫、小兰、董事长以及一个叫做Sandy的女子。他们之间的关系,有些复杂。妻子与丈夫,自然是婚姻的主角,只是,丈夫在面对妻子的同时,还需要面对自己的情人——小兰;小兰与董事长也是合理夫妻关系,但是董事长在痛苦之余会想要找到Sandy来安慰自己;小兰与妻子是朋友,妻子常常为了与丈夫之间的问题而寻求小兰的帮助,小兰与Sandy也是朋友,只是她们相识的地方有些特殊

  只是简单的五个人,却构成了复杂的多链条关系,他们每一个人都带着不同的面具,当妻子面对丈夫时带着夫妻的面具,这面具的背后到底蕴藏着什么,或许只有妻子心中明白,当妻子面对小兰时也许是朋友的面具,也许她只是以一个倾述者的身份来需要一个倾听者;当丈夫面对妻子时有些专制的面具在同样面对小兰时便会自动脱落,他在小兰面前是一个乖情人的面具,与面对妻子时天差地别

  也许有人会说,带着面具生活,累不累。诚然,这样的生活在旁观者看来,劳心劳力,可是,当我们成为旁观者时可以清楚地看到多层的面具,当我们面对自己的生活时又是否可以看到自己也正带着多层的面具在面对每一个不同的人呢。

  依稀记得有个曾经相熟销售人员对我说,他的生活就像是一台丰富多彩戏剧,当他面对每个不同的客户时需要戴上各种不同的面具,而当他下班时想要真实面对家中亲人时,他们的各种神情目光,使他逼不得已再次选择以面具的外壳来面对。

  对每个人来说,我们生活在充满假面的世界,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无数的面具,以面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

  《面具之上》读后感(二):习惯于面具

  《面具之上》题目很是吸引人。世上,除了不堪世事儿童外,哪里有不带面具生活的常人?不仅带着面具,而且层层面具在不同环境中,不经意地自然转换巧妙得不露丝毫痕迹。习惯了,面具已经成为身体的一部分,割之将血肉模糊。因为我们已经无法赤裸面对,所以那众多的面具便成为难以割舍的一层保护铠甲

  小说毕竟是小说。高明作者能丝毫不露痕迹地铺陈情节,人物、场景、情节的转换,暗藏的玄机都不会明目张胆地暴露在读者面前。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有如探险,一点点地走进文字所营造的氛围,好像自己就是书中的人物,当因为某种原因不得已放下书的时候,有一种恋恋不舍之感,一旦有时间,立刻拿起书来读,而且马上就进入文字世界里。但也有的小说,直白得不需要读者琢磨就能想到后面的结果,这样的小说读来就如白开水般索然无味了。

  面具之下这本书,作者写作手法与众不同,所有人物均以第一人称写作,一旦注意力不集中,想浏览的时候,往往就弄不懂人物是谁了。所以读这本书,我得集中注意力。故事以两对夫妻的婚外生活为主线,涉及到其他人物。所有这些人物之间都有关系,有的是情人的关系,有的是上下级关系,有母女父子的关系,还有变性人。每个人都带着面具生活,丈夫、老婆、情人,他们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相互间都知道,但表面却装作不知。人真是很累啊!

  这是人物矛盾特别集中的小说,作者想说明的就是面具之下富人的奢糜生活,揭露人的本性。可以说作者很费心地构思自己的笔下的故事,想把面具之下的生活揭露给读者看。男人女人之间的矛盾,追求幸福放弃享受之间的纠结,不得已中的一切,对人性都有剖析。

  婚姻、婚外情中也许是带面具最多的时候了。当妻子发现丈夫有外遇,当丈夫得知妻子要离婚,当总管发现手下的人与自己的妻子有染,当他了解到自己的秘书情人有了自己的儿子,而儿子竟然变性为女人……人如何能不带面具生活?面具看似可怕,但对自己竟然有着不可低估的保护作用爱恨交替中,我们对面具可以说是又爱又恨。

  我们知道生活中可能如此集中种种矛盾,作者能把诸多矛盾集中到一起,的确费了一番心思。但毕竟缺少了很多东西在里面!读者读的时候,只能置身其外走不进小说中去,这也许算是失败之处吧。

  其实生活中独处的时候,人享受在自己的世界里,那时候,是可以轻松卸掉面具的。希望人与人之间能真诚面对,希望保护自己的面具越来越少。

  《面具之上》读后感(三):《面具之上》摘下婚恋的面具

  自己作为一个过来人,所以也可以称得上是早已经从对爱情充满幻想浪漫心动过度到了认清现实生活真实的平静。也因此,我非常赞同《面具之上》中的相关论调:”人们总是习惯地戴上面具,向他们展示幸福的一面。只是面具戴久了,你就忘了面具之下的那张脸。把幸福当习惯,幸福也就不见了------

  如此的感悟却是最为真实,贴切的有关于婚恋的概述。而在这部小说作品中,它便是用着一种非常独特的文字揭示着贴近生活实际的,需要人重视的婚姻,爱情,人生之理。何以说它独特,我认为可以用以下几点加以概述。首先,本书的构思布局突破以往常规剧情发展顺寻。相反的,每个情节之下,独立的五个人物不同的第一人称撰写。从思想心灵内心直白的最为直接的角度阐述着与之有关的相关内心世界和所思所想。如此的表达手法更让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立场出发来换位思考。揭开他人的面具,认识面具之下的真心真意真情,真感。人生就是如此无常。很多的时候会是两个人之间相互误解开端。也许自己还并不所知,但是因为面具的掩饰而让对方困住了思绪。于是乎,对方或许会觉得无法掌控,或者对方会误解相关的潜在话题,婚姻或者爱情的矛盾由此而生。事实上,这样的表达手法很能吸引我的注意力,让原本虚构的人物在如此相同情境下却有着迥然不同态度想法。立体地凸显着每个人自我角度的观点。耐人深思,包含深意。其次,书中对于某些关于爱情,关于婚姻的看法看得相当地透彻引领着读者自然而然探讨着这个人类最为复杂的饱含哲理性的话题。事实上,对于如此的话题我们平时生活中触手可及,但是能够将如此深奥的潜在意义透过五个虚构的人物以最为浓缩的形式在本书中得到了有关的诠释。再次,本书的形容和比喻相当得贴切。以面具之上下的分类让读者可以看到两个截然不同的人生婚恋感悟。于其是在读这本书,倒更不如是由书学做人。做一个如何能够真真正正经营自己的爱情,婚姻的真性情人。除此之外,这本作品还有那么一点点的小小情调配套准备音乐伴奏CD让原本静态的文字瞬间恰似插上了灵动音符翅膀。让我们读者无形地感知着一种由内而外,由表及里,身和心的共同释放和感悟。

  在这里,书已经不是单纯意义上书的含义。事实上,《面具之上》更有如一件艺术品般勾勒着你我都应该读懂的有关于婚姻和爱情的真谛当局者的你我读它或许会在潜意识反省自我的人生和爱情观。既然爱情和婚姻的真相注定如此,我们何苦自寻烦恼般地戴上如此面具的伪装。于其让自己陷入两难,倒不如真正地用心解读这部有关于人性,真情,婚姻和爱的瞬间感悟吧!

  《面具之上》读后感(四):假面

  由于我们过于习惯在别人面前戴面具,因此最后导致在自己面前伪装自己。 ——徐志摩

  《面具之上》说爱情,道婚姻,谈感悟,细观之下却有作者许常德对情感十分敏感观察,哪怕他说的却是一个言犹未尽的不长的故事,都会让读者懂得一点点的人情世故,明白不爱之慧,方可知爱之有渡。

  两人的结合,是一场无感的婚姻,齐媛她想忘记男友,冯雨因为失恋,加上齐媛是老板侄女,两人皆为情伤,用顺水推舟的婚姻解决自己的人生,隐藏自己的伤痕。倒不是有多爱对方,只是懒得再寻寻觅觅。

  人一穷,连最细致感情粗糙。负债的冯雨忙着还钱与提供齐媛丰厚物质感,却忽略一点,女人是通过倾听来表达爱。他不曾试着去了解齐媛的生活,只是在她的心外徘徊,然后又转身离去,两人渐渐失却了言语,有着最压抑沉默

  企业家陈耀文有目的与小兰结婚,是因为她父亲的政商关系,陈耀文于是咸鱼翻身,做了一笔大买卖收获惊人身家。但是老少配的年龄距离观念差异存在,这是一场无爱的婚姻。年老的陈耀文一直都是个傻子,以为他和她可以同舟共济共赴前程,其实人家小姑娘早把两人算的清清楚楚,什么时候冷眼旁观,什么时候抽身离开,都是有计划,陈耀文也只有在小兰假装热情的时候,感叹一声,我们是真爱

  婚姻的杀手有时不是外遇,而是时间。小兰是冯雨的前女友,冯雨是小兰的前男友。两人再次相遇,却是再也回不去,这场外遇只是解决寂寞金钱。小兰用钱把这个曾经爱过的男人留在身边,却没兴趣提携冯雨,每次都是给他差不多的钱,刚刚好才是爱。因为她知道,一旦他得到了他所需要的钱,就会伺机突围,自己就危险了。没有哪个男人愿意卖掉自己的一生,他总是有野心用卖身的钱,去买另一生。而小兰的态度与行为,就是要让他知道,她随时可以离开他,冯雨只好被迫接受

  而一旦女人的智力长进到某一程度,她就几乎难以找到一个丈夫,Sandy不是不爱,而男人满足不了她想要的爱与情欲。她曾经被陈耀文包养,陈耀文最初也是依靠她维持公司的经营,没有sandy,就没有以后的陈耀文。女人最失意,便是不适当地怀孕。当她知道与陈耀文已无可能,便彻底死了心,但又避不了,那怎么办?她假装无所谓,却暗自想出一个复仇的计划,毁掉陈耀文所拥有的一切,她不惜接近小兰,悄然拆桥。

  故事的结局,假面的婚姻都散了,可是男男女女通过相互苛求和中伤来表达对彼此的爱,才是理所当然。这是多么可悲的事实。以前的人,为了一段感情付上很多的代价,比如放弃自己的理想,放弃机会。现在的人,却可以为这些而放弃感情,去追寻自己的东西。面具式的爱情与婚姻,你可了解仔细?

  《面具之上》读后感(五):麻烦的爱情婚姻,要放自己好过

  有点不太适应这本小说中的婚姻故事,太黑了,太极端了,太小众了,但又充满机锋,思辩,清醒。估计只有超脱红尘欲海,看透看穿爱情和婚姻的人才写得出这般的不一样

  许常德的文字,曾经读过《中年男人的地下手记》一书,大胆直言中年男人的吱吱歪歪,让人对四十的男人一枝花不再持美好的观望。书写犀利,从外到里,剥了人的衣裤,更是丝毫不留情面地开涮那个疲软的灵魂。看他的文字,让人嘿笑,也让人沉思,让人看明白,也让人看到幻像。这本《面具之上》再次带来的是直面爱情婚姻的虚与伪,颠倒与反复。“那些只管爱,只管结婚却不思考的人,才是对婚姻最危险的人,因为接受规则双不细读规则的人,就是传统结婚证书所要奴役的人。”许常德这么警言那些冲动婚姻,那些因各种外在条件或目的而婚姻的人,或者草率在不如意婚姻里沉沦中的男男女女一个善意耳光:小样们,不打你一顿,不说死你,你们就不知道痛不知清醒。

  文中的主人公们并不具备普适性,故事里捉对出现的男男女女大多是非富即豪的奢华家庭,不是普通人平凡琐碎日子。这里面纠缠丛生的,无论是被丈夫控制的想争取自由的妻子,还是自称对爱忠贞却搞外遇的丈夫,或者是对爱渴望到以金钱绑住前男友的小三,或者靠女人飞黄腾达的企业家,或者已经无法相信男人的单身女子,他们都有一个不幸福的面具,一个在不幸福的状态里继续不幸的惯性。许常德笔下的爱情婚姻和别人说的确实不一样。他说“人们总是习惯地戴上面具,向他们展示幸福的一面。只是面具戴久了,你就忘了面具之下的那张脸。把幸福当习惯,幸福也就不见了”,他说“一个人的孤单比较好闪躲,婚姻里的孤单则是一种灾难,它让两个孤单的人共囚一室”,他说。。。。婚姻的是是非非,并非康庄大道,许常德真的借这个故事说了很多。

  也曾看过许多正面昂扬温暖的婚恋文字,也看过了那些平凡百姓或吵闹或甜蜜的婚姻生活,回头来看《面具之上》,想恨恨地骂:这些有钱人是吃饱了撑的,应该空投发配到不通水不通电不通车的大山沟沟里当乞丐,无钱无权无力当生存的压力逼近时,看他们还有那么多心思整天这般,爱得虚假,爱得不真诚,爱上蒙纱,爱上折腾。不爱了就离开嘛。还想爱,就用心。

  当然虽然故事里的爱情婚姻有常人难见的极端,但依然让人警醒。故事未安排诸人死的死,离开的离开,做公益的做公益,寻找到爱情也结婚等等。这是个完美结局,这些人走出了自己的囚笼,放自己好过,也放下牵挂。文中说“现实传统给我们的误导,道德给我们的偏见,人性散发出的掠夺,爱呈现的贪婪。。。怎么可能一路走来不彷徨,不错乱,不受伤,不犯错,所以可以的话,给犯错的人一条路,给受伤的人以真相的旨引,给错乱的静下来的时间,给彷徨者一个微笑”。足已。

  《面具之上》读后感(六):心中的面具

  这个世界上,谁不是在戴着面具跳舞的人?只不过面具之下永远是一副真实的面孔,一颗真实的心。

  这本《面具之上》很是让人惊讶。作者许常德是我们所熟悉的填词人,当年许茹云的几支歌曲让我留意到他的名字,他的才华也可见一斑。如今他的书又何尝不是再次给我们以独特的欢喜呢?

  婚姻,爱情,社会,丝丝缕缕纠缠不清,这样的题材早已被写了无数次。但是一本好的作品,应该带给我们对于生活的最真实的思考,如果再能再给我们带来突破便是上品。

  这本《面具之上》,采用一种独特的写作方法,他通过让主人公轮番出场,但又不是通过作者或者观众的角度去观察,而是让主人公本身站在舞台中央,仿佛自语般面对台下说出内心的真实感受。这种写法,有些像我们窥到了他人隐私般的窃喜。

  首先出场的是妻子,像所有越来越陷入在家庭主妇这个名号的牢笼里的女人一样,她觉得丈夫越来越让她透不过气来,让她失去了做为女人应有的独立感,而这样严重不平衡的感觉,使她需要找一些事情去释放去发泄,她的闺蜜小兰提醒她应该把家里的钱放在自己的手中,于是她想借买一架钢琴表达心中对丈夫的不满。

  其后出场的是丈夫,他认为自己是爱妻子的,只是自己现状不佳,却又不能告诉妻子真相,更隐秘的问题是,每次他需要用钱时去求助的人,竟是嫁了现任老板的前女友,现在他是她的情人。

  呵呵,读到丈夫这一章节时,你的兴趣就会油然而生了,兜兜转转,不知谁后面隐藏着谁,再往下读,你会发现越来越多惊人的内幕,而这一切都是通过作者高明的写作手法,让他们以一种安静的姿态出场,虽然意外,却又不会让人觉得突兀。

  或者你会在这本书中觉得,巧合太多了,哪能那么碰巧就让这些人有着如此纠缠的关系呢?虽说小说就是小说,是随着作者的安排而存在的,但是我们却不能不承认,人生如戏,有些背后的事情不是不存在,只是我们不知道而已。

  就像丈夫在妻子面前要表现一个好丈夫的样子,前女友又要假装爱她的有钱老公,老公又要表现得很爱年轻妻子,他的女秘书又一副很忠诚的样子,可是每个人内心都有自己宏大的人生,为了自己的生存,他们就需要戴着各种各样的面具存在于他人面前,妻子和前女友是闺蜜,前女友又和女秘书互相利用,女秘书还有一个不为人知的孩子,真的是纠缠不清啊。

  婚姻就是为了考验人性的,每个人都在里面尽力扮演着自己的角色,不管是演得成功还是失败,有时我们都不得不承认,在婚姻里我们经常戴着面具生活,再亲密的两个人,总要有个人的空间需要保持,我们触不到的地方,是婚姻里最难解的答案。

  而答案,不是作者给出的,是你用心去体会到的。

  很独到的一本书,如果单纯是为了读一本关于婚姻的有趣味的小说,那么就浪费了作者的苦心,好的作品,总会让你在掩卷后,得出对于生活的思索,如果你于思索后对于婚姻对于幸福有了重新的理解,那么,你是用心在读了。

  《面具之上》读后感(七):高兴就结婚 转念就离婚

  苏美儿人中有这样一句话:高兴就结婚,转念就离婚。这种翻脸比翻书还快,其实每个人都有一个或者多个面具,不光对外(职场生活),也对内(包括婚姻家庭和自我),似乎在今天这个开放而且高效的中国社会中,随着闪婚例子的增多也已然成为了一种趋势,婚姻内外匆匆结婚或者准备奔赴其中的人们总会说这是不得已,所有的不幸都归结为一种必然和现象,却很少有人知道根源在哪里,许常德就利用这本《面具之上》,就通过人的真面和假面不同侧面来明白赤裸的告诉我们:那些只管爱只管结婚却不思考的人,才是对婚姻最危险的人。

  提起许常德的名字,很多人都并不陌生,是华语乐坛举足轻重的知名音乐制作人、填词人、作家,《如果云知道》、《爱我的人和我爱的人》、《城里的月光》等诸多脍炙人口的歌曲都被广为流畅,并深深的扎根影响了几代人,近年来又转为了情感心理亲子教育方面的研究著作,让人们更多的认识到一个“多面手”的才华,从《“母爱”真可怕》到《一个中年男人的地下手记》,每一本都文笔犀利、观点凌厉,直至人心,与同类题材的著作不同的是,他的思想观念的切入点不同,想别人不敢想,说别人说不出,毫不掩饰的入木三分其实多少还会给人一种震慑感,好像被扒光衣服示人,让人禁不住诱惑想多看几眼又有几分羞涩和胆怯不敢直射,这是许常德的行文特色,不止是锋利,更多的是睿智和独到,也算自成一派吧。这本书亦延续了这一创造特色,而且有了延伸写作,第一次以小说创作的形式展现剖析爱情的真谛,这一突破性写法或者会开辟许常德创作的新领域。

  关于婚姻情感家庭的故事总有诸多,但争论一直都没有结局,而人们总会乐此不疲,这也给爱情故事和讨论创造提供了无限的生存空间,无论是温馨的吹泡泡模式,还是天马行空的臆想,或者是血腥解剖的赤裸,都会有它的追随者,每个人都讲述自己的理论和方法,有些让人心灰意冷有些给人无谓的希望,如果掺杂交错来看,就会有想疯掉的感觉。

  说实话,在看这本书的过程中,因为每一篇都是以第一人称的口吻再说,而且将当事人的心理把握的恰到好处的真切,那种不掩饰的行为举止,这份争取尽量让每个人都有说话的权利的感觉,让我真的有种看不下去的感觉,不是因不是因为这本书中明目张胆的打破对传统婚姻爱情认知的美好希望,也不是因为揭下面具之后真面暴露的恐怖,而是为其中每个人物的处心积虑感到劳累。好在随书有附赠的阅读光盘,相伴读书的请全过程,相比较自己随便找的音乐配适度更高一些,不过反过来想也是正如作者书中所言:我也承认,爱情或婚姻是我们用尽一切心思去拥有,但是却不知道如何享用的东西。无知,才是让我们痛苦的源头。

  不得不承认,关于爱情,关于婚姻,许常德想的和我们的确不一样。他没教我们怎么去获取幸福,他告诉了我们什么阻碍了我们本该有的幸福。如果从小说的结构构思来讲这本书的故事性,我不能说许常德是一个会讲故事的人,但他是一个非常善于在文字中讲道理说要义的智慧写作者,《面具之上》可以定格在婚姻爱情领域,但也可以不全拘泥在其中,上升到人性高度。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