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火花》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火花》读后感10篇

2018-10-02 04:14:02 作者: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火花》读后感10篇

  《火花》是一本由呢喃的火花著作,长江出版社&知音书局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29.80元,页数:187,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火花》读后感(一):挥舞梦幻的油彩,绘写美妙爱情

  文字细腻唯美,让人沉醉;油画清新梦幻,让人心动。

  这本书里不止是美图和美文,还有背后那个充满了幻想和希望的爱情小世界

  总之,好的书籍总是让人感动,让人爱不释手

  《火花》读后感(二):清新

  很清新的感觉如沐春风青春太短,留给人们记忆却很多。本书将小说绘本结合,也是一个很大胆尝试突破封面给人的感觉也很唯美,有一种暖暖温馨气息

  图片绘制得挺精美,配上清新的文字,让人仿佛看到了几米的漫画一般。希望这样的尝试可以长期进行下去。

  《火花》读后感(三):《火花》雨后的清新

  惊爆的年代,诸多夺目的字眼飞横在各个地方

  穿越、后宫、党争。。。口味越来越重;

  非要缠绵至死、定要海枯石烂、爱得痛不欲生

  《火花》却像暮春雨后清新的石板小路,带着我们回到“爱情”的本源

  没有第三个人、没有惊天动地、没有跌宕起伏。。。

  但是,这就是它的模样,爱情的模样。

  也许,青春的爱情不会在来时的石板小路上留下印迹

  不过,既然它来自于心,印迹自然还留在心里。

  《火花》读后感(四):当 阳光洒落在你的身上

  这部书是呢喃的火花多年梦之旅的一个总结,他是一个走在两边开满牵牛花百合花的小路上的寻梦者,当人们多在玻璃窗等待雨季来临时,他一个人去了云南,在某个客栈,甚至他会丢掉颜料笔,走到田野里,看着天空等待雨水降落

  火花的小说与他选择生活方式,是我们应该关注的。骑着自行车乡间小路飞驰的少年,或者在色彩海洋般颤抖的田野里,他寻找到了内心安宁去处:丽江。彩云之南,他的小说带着青春时代点滴感伤,但更多的则是温暖如昔的故事

  撑着雨伞,到处在城市里寻找熟悉味道年轻人,应该读读这部小说。我们忙碌地挤公交、吹空调、买房子、做瑜伽、登山、用DV记录出生和死亡,这是一种标签化的生活,也是后工业社会强大的“生活体制”。但是青春小说的意义恰好在于,它离这个体制、符号有一段安全距离,大家原来还是可以浪漫过日子的。我相信火花会赞同这句话,你读他的小说,即使是描写伤害段落,也不会觉得残酷和过于现实、冰冷,他写这些小说是用来纪念而非祈祷的。像《火花的灯塔》里面的文字,“火花生活在海边。一个人。”我是喜欢这样的写作方式的,如果能保持安静心态,那么文字自然就会变得质地纯净。“爱你以后,我就越来越寂寞了,我像一个挖陷阱猎人。”这样的文字,是我最喜欢的。作者细腻的心灵,似乎就像在夜晚被风吹得晕乎乎的去捉萤火虫小孩子那样简单

  火花的文字世界,宛如茂盛草木森林之地,我们从这些小说中是可以看到萤火虫的光以及青草稻草的温暖气息的。即使有伤害的存在,但是我们也并不觉得可怕。他笔下更多的是“海滩上卖风筝老头”、“岛上开满了鲜花”的对岸世界、“海里升起了一座彩虹桥”这样的景象,看着这样的字和插图,温暖也就油然而生

  我读过火花的很多小说,比如《我们是圣经上的两个字》《玻璃珠、糖果、老去的少年》,只是这种孤独感蓝色的,湛蓝如海水,而非低沉黑色,让人觉得压抑,比如“我的房间里很空,铺着绿色地毯天花板上飞着蝴蝶”。在火花的文字里不会有这样的感觉。文字印刷纸张上,是会呢喃的风和雨,偶尔会有光倾泻,像是走在麦田中,回味某年夏季冰镇啤酒的味道。

  如果让我来总结这部书,我会说,你会爱上这种美好的气息。无论你看到了悲伤还是新鲜日记,他始终是在寻找一种自由与美好平衡的生活方式,小说便是其中一个途径。如果说这些文字的缺陷,那就是它还没有像沉睡在森林里的琥珀那样发出温暖的光,它尚显滞涩,但是相信丽江的流水和云朵会让他的心安静下来,清洗得发亮。他的文字是稻草上的星光,草木的气息和颜料几年前气味依旧保存着,这大约就是美好的时光之味。用火花自己的话来说,就是“那时候阳光从我的身上洒落到你的身上,我们都笑得天真和美好”。 (文/周语)

  《火花》读后感(五):他的岛屿

  第一次亲眼看到陈晓明的画,是在我们共同的朋友烟花家里。小小的一幅白色,简单的线条勾勒出的路,两个小人儿很不起眼地走画面里,淡淡的调子,自然随意地融在四下环境中。不知道是第几次经过那面墙,我才惊讶发现,啊,原来这里有幅画。烟花说,是呢喃的火花送的。不久我搬家,他也画了一幅给我,深夜的房间,穿白裙子女孩,叫《微微》。

  常常觉得语言累赘。在于能够绘画的人来说,语言有时更成了障碍。无论是绘画,摄影,抑或诗歌,小说,对于创作者而言,它们都担负着抒发的职责。语言往往适得其反,将叙述意图推向反面。据说科学研究也是同样,是科学家们用以对抗宇宙生命实则虚无的方式。原话是爱因斯坦说的,我不打算去查阅摘抄本。

  有一段时间我和陈晓明却聊得多。天天都在与人说话,但遇到真正可说之人并不容易。也许是我们谈论的东西太过飘渺,现在想起来,竟寻不到蛛丝马迹。只记得不知何时起,我们开始习惯称呼对方:“嘿,伙伴。”

  嘿,伙伴。晚安,伙伴。

  在同一片森林里迷路的伙伴,在相邻的岛上居住的伙伴。

  不知道独自在画布上涂抹斑斓色彩是什么感觉,会不会有点像,我一个人在房间里写一出热闹聚会。唯一可以确定的是,内心的极大丰富多半伴随着精神的极大孤独,当你的世界足够遥远,足够微缩,视野才会足够开阔想象力才足够膨胀。我是这样以为的。

  世界很大,我们很小。所以有描述愿望,有探知的需求,每一步都变得有意思

  总之,我很满意于这样的差距

  陈晓明的画里的人通常也很小。没有具体五官,只有模糊肢体,像一枚标记出现在画面的某处,有时甚至在画中的一幅画里。这让我读出了轻微讽刺同时会心一笑。画面的颜色明亮温暖,人物姿态迷惘游移,仿佛在创作这些画的同时,作画人对周遭世界的疏离和观望,向往怀疑。一个人的作品很容易就泄露出真实讯息,某种程度上来说,看一个人的画或者文字,比和他直接交谈更为有效

  没有聊天的时候,我们就看对方发在博客上的画和文字。与其说打动彼此的是各自的作品,不如说是创作时相似态度。忠于自我。虽然我们也常有怀疑,这“自我”中,到底又有多少是被自己所迷惑。总是在孜孜不倦地和自己辩论着,实在到了需要出口来解决内里的冲突时,我会想到和陈晓明说话,不为找答案,只因为觉得他会了解

  两个森林里默默探路孤独前行的伙伴,所以他了解。

  豆瓣上有个失眠小组,我和陈晓明是潜在里面的资深组员。这种默契的潜伏到了微博上更为有趣隔三差五兴起作诗,也许可以称作“午夜诗歌会”。陈晓明很可恨,非但能绘画写小说,连古诗现代诗都不放过,你写得出,他一定对得上,且能对到你无话可说心服口服地去睡觉。我深觉得上帝给这个人开了很多扇窗,有时恨不能从他那里拆一扇过来。

  书评我是不太会写的,画也不懂得赏。叫我写,我也永远只有写人——在我印象里的这个人。然而因为年龄渐长,直抒胸臆变得困难夸奖别人,恐怕自己会先脸红。所幸我们还有其他方式,可以寄托于绘画,寄托于书写,寄托于言不及义的“评论”,创作带给我们最好的礼物,兴许就是这一点点不用直面的肆意和自由。只是茶,定是要与你喝一杯。不管是今年,或者以后。(文/沈熹微)

  《火花》读后感(六):鱼丸粗面都有啦――我们的童年和长大

  还没有想出第一个字,只是打开空白文档,就在微笑了。

  还没有来得及去读这次火花又画了什么写下怎样的故事,已经觉得很开心

  大概我算是一个特殊的读者,因为我们是朋友,生活有交集

  但我大概又是一个最普通的读者,因为我读得到的,谁都读得到,我们感受着的是同样的东西,色彩在飞舞,文字在低诉。而那几近他最真实的样子

  他是一个很纯粹讲述者。

  而“打动”是个太大众的用词。

  火花的这一本书,比起之前的作品,我觉得似乎更少了些阴郁的部份,比如“被踩到尾巴的黑猫”在“被雨打湿的灯光下面的路面上”这样的情境,多的是糖果色的城堡,棉布裙子,系着铃铛舔饼干的小狗,蝴蝶,彩虹,还有溪流

  都说作品是作家孩子,有没有觉察到那些句子也在随着时光慢慢长大?

  最初,它小心翼翼,从模仿开始,四处探寻;渐渐它有了意识,太多不满足;后来它有自己的梦想意见指点江山,辞锋尖锐,各种不服;再后来,经历阵痛,多愁善感,有意沉默;再再后来……

  有时候我想及此,也觉得很有意思

  曾经我为火花写的另一篇文字,标题是《铁皮鼓里的不老少年》,如今,他在他的故事里自称“老去的少年”。

  他的文字正在长大成为像他一样敏感亲切的人,自感老去,其实是旭日以上、艳阳未满,阴霾适时散去,正当温柔年岁

  如果是这样的话,长大真的是一件好事情

  为什么他能把每件事情都变成好事情?

  影影绰绰笑容

  做着美梦不愿醒

  小时候有一位长辈这样告诉我:“写作是一件很大又很渺小的事情”,他看了我一眼,很小心地说,“要让你的心保持柔软,去感觉这个世界的形状。即使被划伤了,也不要令它变得坚硬。”

  很久以后才明白这句话的意思,想想看,其实有过很多次,想要对这个世界硬起心肠

  我不知道火花有没有。在我看来,他好像从来都没有想过还可以这样。

  也从来没有听他说过“压力好大,怎么办”又或者“觉得未来迷茫”之类的话。很奇怪吧。明明是很容易伤怀的一个人。

  我想他是很爱这个世界的,不管它给他的是什么。

  比现在更年轻的时候……也一定更仓皇,像麦兜的手里拿着包子忧伤地想:“有些东西,没有就是没有,不行就是不行,没有鱼丸,没有粗面……拿着包子,我忽然想到,长大了,到我该面对这硬绷绷,未必可以做梦、未必那么好笑的世界的时候,我会怎样呢?”

  可是火花还有那么好看的颜色,那么安静的故事。

  又有鱼丸,又有粗面。生命好完整。有种“不再需要什么了”的错觉

  后来才明白童话故事里满满的别有深意。后来我们长大了,开始面对这硬梆梆、未必可以做梦也远没那么好笑的世界,我们的心一样可以在糖果色里面柔软舒展,在童话一样的梦境里变成一蓬一蓬的。

  即使不愿长大的孩子长大了;即使老去的少年老去。

  曾经在去探他画室的时候,我拿了一支手机,四处去拍“灵异照片”,手机上挂着的一只穿紫衣的小玩偶自己掉了下来。我神经兮兮地拿给他说:“火花,这是一个有生命的玩偶,替我照顾她。”

  中间经过很长的一段日子以后……

  有一天,火花发了一组照片给我,小玩偶在夕阳下拖着长长的影子,照片的名字叫作“阿紫长大了。”

  就是这样一个细心温柔安静的人。

  很多次在夜里失眠,写作,我们通简短消息。他话不多,喜欢打一个“:)”的笑脸,有时整晚只一句“一起点支烟吧”而已。我有时不声不响,有时乱说一气,火花完全不同,他的话语绵密,和缓,不疾不徐,仿佛会永远这样继续下去。会让你习惯了生命中有这样一个重要的朋友,并欣赏这个习惯。

  我怀疑他从未失控过,从未任性过。从刚认识的时候,那么年轻,我就在想:他是怎么做到的?

  他的执著,他的任意挥洒,只在一支笔能触及的最深的所在。看他的画,构图完美用色得体,读他的文,行止流畅用词精巧。不出格,不出奇。是,这一位作者并不打算在任何形式层面表达自己与众不同,比如梵高?比如达利?但你是他的知己,你一定会发现他有比疯子更喷薄的灵气

  是谁说的:文字是我们在人世间的另一个躯体

  像这样我们也都长大了。真是美好。

  加油吧。一起。

  为了不辜负那个十五六岁的自己。为了不辜负这个慢慢长大的自己。(文/傅蔚)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读者发表的读后感】

查看《火花》读后感10篇的全部评论>>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