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战斗论读后感10篇
《艺术战斗论》是一本由[日]村上隆著作,时代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9.00元,页数:24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作者站在很务实的角度去指导想要入行的年轻艺术家,如何去认识当代艺术、如何去进入当代艺术领域。我非常欣赏这个角度。我很欣赏里面的一句话,对于艺术与自由的关系他说道:“了解规则,遵从规则,进一步将规则运用自如,做到这样才能拥有自由。”
读村上隆的作品,听他的演讲,如果想要了解点艺术设计之类的东东,那会空手而归。
他的作品最大的魅力和卖点在于煽动性,其煽动力绝对不亚于传销组织的头目。
任何艺术家的成功都不能复制,村上隆靠“传销”式的商业手法将流行与艺术成功结合,但并不意味着任何人都能靠同样的手法崭露头角。书中的言论,切当作长辈激励的话语或玩笑一笑置之吧。
《艺术战斗论》读后感(三):不怎么地
一直不爱看日本人写的东西,也不知道是不是翻译的问题,好墨迹啊,可能好几页都没有实质的东西,默默唧唧,受不了!
很大一部分再讲自己的作品,挺无聊的!王婆卖瓜自卖自夸!我都怀疑是真的在写艺术战斗论,还是在写自传,自己的创作论,本来吧,自己东西要别人夸才好。。。
《艺术战斗论》读后感(四):及其坑爹的一本书!!!太他妈坑爹了!!!
资本主义的过分渲染,老是以艺术的名义怎么怎么着,翻译的让人很无语,整本书让人有印象的内容和有嚼劲的文字少之又少,内容很坑爹,不建议购买,看看目录就可以了。我还兴致冲冲的从当当网购,太手欠了。
抱歉,你的评论太短了。抱歉,你的评论太短了抱歉,你的评论太短了抱歉,你的评论太短了抱歉,你的评论太短了抱歉,你的评论太短了抱歉,你的评论太短了抱歉,你的评论太短了抱歉,你的评论太短了抱歉,你的评论太短了抱歉,你的评论太短了抱歉,你的评论太短了抱歉,你的评论太短了抱歉,你的评论太短了抱歉,你的评论太短了抱歉,你的评论太短了。够长了吧!!
《艺术战斗论》读后感(五):艺术家要打败谁
作者试图讲述如何成为一个艺术家。艺术家的定义有各种各样的说法,作者并没有定义什么是艺术家并且讲述如何达到,而是东扯西扯了一大堆。表面上很循序渐进地从回顾历史的艺术家,到怎么鉴赏艺术品,再到演示怎么做成一件艺术品。但实际上看完全书并不能有一个很清晰很直观的思路去成为一个艺术家。
但这没问题,因为没人指望看完一本书就成为一个艺术家(如果有这样的读者,那请打消这个念头吧)。村上隆是当代艺术市场卖上数,位列前二十名里的艺术家,虽然这本书很啰唆,但他的视角却是口才再好的非高卖艺术家所不具备的,看他的书还是有益的。他的观点是日本现今的美术高校并不好,读了反而更差,主宰艺术品价格的不是艺术家也不是买家,而是中间人,还有就是要不断地练习!
是不是作品卖得好的就是艺术家呢?这当然了。但卖得贵的就是艺术品吗?作者不纠缠是不是被称为艺术家和什么是艺术品,而是单刀直入告诉大家作品怎么才能卖得好。可惜没有讲明白。村上隆说他不是那种把奥秘藏起来不告诉大家以防大家学去了的人,即便如此,他很努力也做不到把真正的奥秘讲出来。
《艺术战斗论》读后感(六):艺术实用论,why not?
24
如果画得不好,扫描便会卡住、发出噪音,让人无法看出画的精髓。
26
“国家是什么”是当代艺术的大主题。
36
39
不管是足球或演唱会,只要那真是一个天才性的设计表现,让人觉得今天真的很棒,或者超出人类对某种形式的表现领域的期望值,应该就看称谓艺术的表现。
56
鉴赏四要素
构图:视点的引导
压力:创作艺术时对作品的执着,通过画面或画家整个人生穿透出来。这便是风格吧?不断逼近作品。
脉络:作品在历史与情境累计的层次中拥有的意义。当代艺术不需要自由人,需要的是历史的多层化,是脉络的串联。这样看下来,其实脉络就是现在的"套路”
个性:是脉络的组合
134
194
展览上的好作品:惊喜、完成度、理解(最好是嗯。。。再原来如此 )
204
让亲戚来买自己的画
tbc
《艺术战斗论》读后感(七):如何成为艺术家
可以说是教程也可以说不是,因为我相信没有人看过之后就成艺术家,但在我看来,通篇是讲成为艺术家的历程,各种约束条件,各种要求,我并无意于成为艺术家,但我想,站在生活层面,艺术化,不是未尝不可,而是非常必要。
我看到的这本书,没有花花绿绿的表皮,只有褐色的封面了,而我喜欢如此,书的内容其实更象这个褐色封面,务实,简单,我最喜欢的章节是村上隆在书中以他自己的画作为例,剖析画作产生的全过程,这是非常重要 的know-how,这种例子生动而有说服力。
“唯有学习规则才是得到自由的第一步”,即使是艺术也是如此。无规矩,不成方圆,熟悉规则,才能突破规则,自由不是无边界,使边界扩展到看不见之处。
“构图、压力、脉络、个性”这四个规则说得都非常棒。艺术需要战斗,生活更加需要,成就一个艺术作品,需要这些,成就美好的生活,同样需要,就象在生活的版面上写故事——近来,我总在不断地接触结构、故事、角色、个性等等这些词语。
我按书中所说,找到了里面提到的一些画,彩图的效果要比黑白更好,其实这本书应该做成彩版的。
另外,书中提到的协同创作过程也很有启发意义,现代化的艺术,不能局限于谁去做,关键在于谁的创意。艾未未《此时此地》中有类似思考。
《艺术战斗论》读后感(八):艺术!=贫穷&艺术!=自由
这本书我感觉一般,看了一遍感觉并没有特别清晰的脉络,就是感觉读起来逻辑上不够顺。但是这本书有两个观点我是比较印象深刻的。
文中对“艺术等于贫穷”,“贫穷才是正义的”进行了反驳。作者看来“艺术使用的是最前端的技术,想做自然就得花钱。”“当然,ART也有种种不同的领域,但最先进的ART无论如何都会花钱。例如,据说爱因斯坦只用纸和铅笔就推导出了他的理论。可是在现代,越先进的科学研究花的钱越是天文数字,只用纸跟笔根本不可能完成最先进的科学实验。”我觉得和成本比起来可能更重要的还是艺术家的创意以及为完成作品而花费的努力,总而言之就是最后呈现出来的效果才是决定艺术品价格的重要因素。就像一件衣服,其所选用的材料,缝制的手法固然很重要,但其设计也不可或缺,但最终让消费者愿意购买的原因我想应该是穿着舒适以及外观的综合考量。
另一个作者不认同的观点就是“艺术等于自由”,“自由等于正义”。其实我本来也是持这样的观点,好像只有在自由状态下,不受任何束缚下创作出来的艺术品才会有价值。但现在可能要再想想看了。作者认为“艺术的世界跟漫画或御宅族插画一样,都有方向与对策的既定模式。”“自由不是无限制的存在,唯有发现规则,从中获得自由才是艺术的历史。”“唯有学习规则才是得到自由的第一步。”类似的观点其实之前我也曾经见到过。其实哪有什么绝对的自由,掌握规则,在规则中游刃有余,这样才是自由。
《艺术战斗论》读后感(九):什么都比不上展卷落笔那一刻的激情涌动。比告白更如释重负,比初吻更惊艳.
真的不理解当代艺术的我,
也不太理解村上隆,
因此我抱着一种无所谓,随意看看的态度阅读此书。(这是一种无可奈何想的态度,我对大部分的当代艺术家以及其作品都是这么个态度去观摩.欣赏的,虽然其中具有欣赏性的作品基本不多。)
我也不懂构图法则,色彩的法则,我不是个科班出身的艺术生,而是一个非常热爱艺术的围观者而已。但我觉得能够看到一位艺术家如此坦诚地承认:因为收藏家屡次地提高收藏价格,就算重复创作,也硬着头皮去做.这样的诚恳的表态, 就足够了。足够的诚恳。
看完此书,
有一种重拾画笔的冲动.不管我现在的工作是否与艺术八杆子搭不上边,我都有种想要画一画的冲动。就象村上先生说的,"艺术其实就是拉面,拉面的好坏,取决于食谱,而不是拉面本身."因此,我想要亲自做拉面.
什么都比不上展卷落笔那一刻的激情涌动。比告白更如释重负,比初吻更惊艳. 村上诚不欺我也。
认识村上隆这个艺术家,完全是由于年少时对于时尚的无知追求以及物质崇拜。在2003年的时候,偶尔翻阅时尚杂志见到村上隆一系列的限量LV,无比喜爱。各位尽管笑我俗气吧.那时候我也只是一个17岁的小女孩,能够有什么水准.可到现在,如果让我选一件想要拥有的奢侈品,虽然已经不是LV了,但如果非要在LV里选择的话,我义无返顾地,选择笑脸樱花.
《艺术战斗论》读后感(十):一点随想
这大概是我关于arts这个领域读的第一本书了。
“艺术战斗论”,这个战斗在我理解中应该是和市场做斗争的意思。不过这个斗争不是说要逆市场的潮流而只做“自己喜欢的事”,而是在市场的河流中推波助澜的意思。村上隆有两个主题,一是艺术不应该是贫穷,应该“允许所有的艺术家都富起来”;而是要打破“自由创作”的神话,只为了表达自己而表达自己的艺术作品就像“私小说”一样,没有什么意义和市场。
“脉络”这个概念他解释的很清楚。(我终于明白那些艺术品背后的故事了)
我真的很喜欢里面的两幅作品,那个Hiropon 和 My Lonesome Cowboy,太赞叹了。
不过对于后面很复杂的几幅画(I know not. I know例如),他讲的那个构图法我还是没怎么看明白,貌似非常复杂的感觉。
这本书是我今天在Lady Gaga演唱会排队的时候看完了。然后再看gaga的演唱会,突然有一种”这不就是有关脉络的例子吗“的感觉。 lady gaga火爆就像当年的毕加索似的(起码是按照村上隆对毕加索的评价)。世界仅此一家,再其他所有的模仿者也不过是炒冷饭罢了。而且lady gaga的音乐也是一直在进步的。第一张专辑的歌还只不过都是些很high的夜店歌,然后进化到born this way这张专辑,里面的元素已经非常多了:宗教、家庭、性、成长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