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儿与少年》的读后感10篇
《花儿与少年》是一本由严歌苓著作,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5.00元,页数:24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花儿与少年》读后感(一):悲哀
最大的悲哀不是贫穷
不是分离
而是在这个充满差距
你愚笨的站在那里
我心疼你
却还要走向远方
我走向远方
却还是心疼愚笨的你
《花儿与少年》读后感(二):花儿不再,亦无少年
花儿不再人不少年,逝去的终将逝去。即使是回忆也无法代替逝去这种遗憾。有的时候人的怀念回忆是加了个人色彩的,有的是加民民族群体色彩的。所以,逝去的终将永远消失,不会再回来。一直都感叹中华民族是个强大的生命力的,无论各种困境逆境,照样活的有声有色。即使各种的不平不满还是有自己的活法在那儿。虽然这个形容有点不好听,但,本人真的认为我民族真的是打不死的小强。无论如何活下去,是最原始的需要。
《花儿与少年》读后感(三):花 癌
徐晚江的花园里,玫瑰花疯了一般的生长,如同葡萄一样畸形的挂在枝头,深深的往大地坠去。花儿得了病,症状好似人类的癌,细胞不能控制的分裂,分裂,好似晚江迷茫的欲望。
花儿是爱着少年的,怎能说不爱呢?永远勤奋的龙套和永远心不在焉的主角本来就是天生一对的。一方窗帘,半个房间,就义无返顾的投入少年的怀抱;北海公园里幕天席地的欢愉;十年的蜗居苦守。把一个人融入你的气息之中,也就不过需要经历这样的过程而已。在一呼一吸中,在没有少年的繁华世界中,独自等待欲望的被满足,或者是被温吞的生活卷入深渊。
整本书是耐着心读下来的。感觉和之前严氏的一短篇《红罗裙》有颇多相似处。
但是《红罗裙》读来是惊艳的,让人略略生匪夷的。
《花儿与少年》读来却让人非得要耐着性子。一如里面的主人公:徐晚江,洪敏,老瀚夫瑞,大家都是在看起来完好的表面下忍耐着并不安稳的现实生活。
这样的人生是他们年轻时的选择,两个人合谋达成的一致,却是他们一生的妥协和无奈。
多半要在暗影中纠纠缠缠,又要装作轻描淡写。
激情要淡去,花儿开的烂漫,终究也要凋谢。
少年情,终黯然。
人生若梦,纠缠魑魅,难以觉醒。
《花儿与少年》读后感(五):曾经的花儿与少年
花儿是晚江,少年是敏洪。回忆里草长莺飞,爱情明媚,相信一切都会好起来。
但是10年的时间足以让现实浮现吧。晚江会渴望所有女人追求的东西,富足的生活,异国的新奇。晚江还会想到自己吧,另一种生活何尝不好。
移民的题材只是个幌子,只是让这个爱情故事更深一些。我们看到的晚江是已经到了美国后的晚江,凡事为自己打算的丝毫不差,似乎这样下去永远不会吃亏。
可是她内里还是忘不掉敏洪,忘不了那花儿与少年的时光。理智让人去追求物质,心里却念念不忘曾经深爱的人。
下面是一点书摘
她的气度很大,家也好美国也好,都是她的。
他从来没见过这么无望的人,既笨又自尊。
她不知道自己的神色是娇嗔的,是年轻母亲和成了年的儿子使性子的神色。
对于难以重复的东西,都是缺乏科学的,科学的第一特质就是可重复性。
《花儿与少年》读后感(六):花儿与少年
现在想想我的17岁好像没有太多浓烈的感情,默默喜欢着别人,却一直不敢开口讲,所谓的青春就是在一堆粉尘、书堆里度过的。
晚江在那个最好的青春年华遇见值得她去深爱并深爱他的洪敏,最不勤奋的主角与最勤奋的龙套。五楼的窗帘轻扬,窄小的房间里浮动着两人之间的温存与亲昵,北海公园里疯狂的举动,最美丽的花儿在年轻的少年手中怀里娇媚的绽放。可是少年渐渐被生活摧残,怀里的花儿再也可能无法完美的保持在她最美的时刻,都给不了花儿一个遮风避雨的空间。他们事先没有打招呼却在心中想着一件事情,少年让花儿去到能给她温暖给予她养料的美国。晚秋带着女儿有充裕的物质生活,被翰夫瑞紧紧的拿捏在手里,要说“你好吗?”“请给我,谢谢”一切都显得井井有条,至少在外人看来是一个温馨的家庭,年轻的妻子,乖巧的女儿,翰夫瑞只是想找一个年轻会做饭的中国女人做老婆,晚江刚刚在恰当的时间遇上的一个吻,这种绅士的吻里面会包含了爱情吗?晚江以一个母亲的强有力的姿态,像一个母狮子一样保护着仁仁和九华,和洪敏悄悄谨慎的在众多人的掩护下说着私房话,幻想着和哄敏的将来和以后,最后却被生活拌个大跟头,投资被骗,洪敏再次抛下晚江灰溜溜的走开,晚江已经无法跟他回北京,翰夫瑞明知道一切,却装着什么都没有发生一样,他知道维持现状也许是最好的状态,这个虚伪的老绅士知道怎样将生活打理的井井有条。
想想如果当时晚秋没有走,洪敏能再坚持一点,生活对他们仁慈一点,也许他们和世上许多花儿与少年一样,花儿会渐渐枯萎,少年慢慢老去。
《花儿与少年》读后感(七):你确定么?
你确定么?那是爱么?
你觉得那种成全是爱么,难道不是自私么?
这是可以预见的未来吧,小说虽然没有真正的结果。但悲观主义作祟,笃定地告诉我,晚江这朵花儿终将像满院子里得了病的玫瑰一样,疯狂痛苦地成长死去,浑身是刺,满身是血。她需要保护自己,保护九华,保护仁仁,保护那个曾经的少年,保护一切她在乎的东西。她将失去她的优雅,她的姿态,她做饭时候的娴熟,她创新的菜谱,她本来温吞水的生活。边看边想,这可能在不久又是个电影,温水里面下了无色无味的毒药,慢慢渗透,却口口毙命。
可是,生活里的小说不就这样么?如果五楼的窗帘永远悬挂,这一家子团聚的样子又将会怎么样。如果我是编剧,一定要在惨烈的结尾,幻化一个团圆的景象。老了的少年和花儿依旧在公园跳舞,他们晚上还是会去公园约会。而九华善谈风趣,仁仁单纯可爱。画面就简单带过这些表情,这些姿势。而真正的现实的结尾是,美国那个海市蜃楼的家在烈火中永生。刘律师用自己苦心积攒的酒瓶子砸向了每个人,打碎自己的晚年梦,打碎所有人的梦。然后纵火自杀,世界安静。
严歌苓的小说里,女人都有着好身板,不是跳舞的就是唱歌的,才艺了得。没有过多语言渲染这个人的形体,但是你就觉得这女人真是美。一仰头,都能看到光洁细长的脖子,但我执意认为都是平胸……
尤其说道会做饭,晚江的好手艺,全凭感觉去做,那才是精细的人生,她把自己的感情都一股脑扔进了柴米油盐里,还那么浑然天成,你怎会不觉得这个人才是文艺女青年呢?但我也知道,今后,她再也做不出像样的菜肴了。
少年的确定,其实是自己的虚伪,他极力掩藏的懦弱。但,花儿是玫瑰那样的厉害啊,她根本不用让自己更坚硬,她其实可以守在少年身边,陪他一起走过世间的无常,毋需历练。
《花儿与少年》读后感(八):【雨枫试读】只是亲爱的,我们回不去了
晚上一个人站在路牌那里等公交车,看着立交桥对面的灯红酒绿,望望前方川流不息的车流人流,心里满满的都是疲惫和茫然。
等在我前面的是一对操着异地口音的小情侣,相依偎着,说说笑笑,没有等车的焦虑,也没有忙碌一天的疲惫,两个人的小世界很是甜美。
其实,我想,我是不是应该羡慕他们呢?就像徐晚江和洪敏似的花儿和少年,爱情在两颗年轻人的心里发酵,没有什么房子车子的顾虑,只是在五楼宿舍里挂起一副绚烂的窗帘,两个人就注定一生的牵扯和挂念。在最美好的年华将自己义无反顾地交付于对方,就这样一辈子,这是多么纯粹的爱情,又是多么奢侈。
徐晚江遇到洪敏的年纪是17岁,那年我上高二,还埋头于沉重的课业,梦想着有一天我能走出四角的天空,看到更广阔的海天一线。那时,我不知道爱情是什么。有时,会想着,总有一个人在等着我,那个人一定有着善良的心,有着干净的笑容,那时,我相信,有了爱就有了一切。
徐晚江离开洪敏的时候已经是两个孩子的妈妈,已经在五楼的宿舍生活了十余年,尽管清苦,却也有滋有味。只是“那别致的一吻”粉碎了一个爱情的童话。洪敏说“去美国,嫁有钱男人,现在哪个女人不做这梦”,徐晚江也就被说活了,经历一番挣扎,终究去了美国,嫁了有钱男人,圆了很多女人的梦。梦里花落,徐晚江就在温吞吞的生活中相守着一根电话线,相守着电话线那端的挂恋,还是爱的,只是这种爱小心翼翼,在夹缝中艰难地存活着,根很深很远,却开不了花结不了果。如果洪敏自己就是有钱男人呢?如果洪敏能多些担当呢?如果洪敏不是深深地爱着晚江呢?如果晚江能拒绝诱惑呢?如果有了爱就有了一切呢?
我不知道答案,或许也没有答案。我相信在现实生活中就有很多徐晚江,我相信这个故事有一定的真实性。
爱情,有时很坚定,有时也脆弱。就像现在,我还是会想着,总有一个人在等着我,那个人一定有着善良的心,有着干净的笑容。但是也要有责任心有上进心。毕竟两个人在一起要创造的是未来的生活,虽说好的生活也不贵,但是起码得有那么一点物质基础啊!我想要的是可以晒太阳的爱情,根深叶茂,茁壮地成长。
可是徐晚江和洪敏,再也回不去了。
十多年前,徐晚江可以和洪敏同归于尽,壮烈而凄美;十多年后,徐晚江只能抹抹泪,回家。“一路上两人相互安慰,说只要不死,总有希望”。我相信,即使在这个时候,依然爱,只是没有了花儿与少年的勇气——“爱真的需要勇气”!
时间总是匆匆向前的,改变了很多人。我们都回不去了,回不去美好的青春岁月,回不去质朴的梦想,回不去纯纯的爱,回不去简单的快乐……
读严歌苓的作品,这些文字在心里百转千回,透着那么多的悲凉。生活本是无奈,既然活着,不管热烈还是平淡,就得好好活着。
亲爱的,回不去了,那就向前看吧!
会员号 288077
《花儿与少年》读后感(九):这就是生活
晚江写的那封挂号信去了哪里?挪用仁仁的教育基金、翰夫瑞送给她的貂皮大衣、首饰会被发现吗?被洪敏所欠钱的两个太太会因为找不到洪敏而杀到晚江那里吗?洪敏躲过风头会再回到美国吗?文章就这样戛然而止,所有的问题就这样留下来成了悬念……
晚江在跑步,到达她所认为的安全的地方后上了一个卡车,是谁?约会?答案揭晓原来是儿子啊。为什么见自己的儿子却是躲着?带着一个个疑问这样一个家庭展现在我们面前,一对夫妻:美籍70岁的华人与40多岁的徐晚江,前妻的儿子路易、女儿苏,晚江的儿子九华、女儿仁仁。
晚江是漂亮的,在歌舞团里风华正茂中嫁给了洪敏,一个实诚、硬气、有些笨的男人,他宠她、爱她,他们相爱相依,一朵花儿、一个少年是那么的搭调,那么的幸福的过着简单的日子。日子是贫穷的,一间简单的单间,结婚时这样,十年后还是这样,洪敏没有办法给晚江富足的生活,甚至是基本的条件都没有。就在这么个时候刘先生,一个受过良好教育家境丰厚的美籍律师出现了,他想要一个会做饭的年轻美丽太太,而晚江是吸引他的。
他给不了她有钱人家的生活,他选择了退出,把她推给了那个美国老男人;她在犹豫、她不想去了、她回头没有发现他的挽留、她牵着仁仁走了……
又是一个十年,在这十年里她要忍受着金丝雀的生活,被翰夫瑞死死地束缚着,没有了自由。九华从中国接了过来,在这个美国家庭里,九华有些简单的脑袋里装不下这些英语、这些礼节。融不进去、慢慢的从这个家庭里被忽视,教育学习不是他喜欢的,作为一个体格发达的小伙子他最终选择搬出去当一个简单的运输工。
女儿仁仁四岁来美国后成长为一个典型的美式少女,嘻哈、淑女、礼貌等,是翰夫瑞满意的培养品。
老男人要时刻防着年轻漂亮的妻子出轨、晚江十年没有间断的同洪敏联系着,他们的熟悉是不可替代的、路易一个年轻男人竟然觊觎着后母、对15岁的妹妹也会来感觉,仁仁的西化同洪敏的思想是那么的格格不入、九华同翰夫瑞的陌生隔阂,这是一个混乱的家庭……
晚江不敢见洪敏,旧情复燃、会吗?
他们终于还是见面了,她的心活了起来,她想要经营自己和洪敏、九华的家,她慢慢的做出了了一系列的背叛事件,然而洪敏的投资失败让一切画上了句号。
洪敏跑了,回国了。晚江会跟着回去吗?十年前她会生死相依、现在她退却了,还是有东西变了,她已经回不去了,那些贫困的日子她过不了了……
即使曾是“花儿与少年”那样天造地设的爱人,"错位归属"也使他们不可能重温旧梦。情在义也在,回到原先位置的却已是陌生人。
《花儿与少年》读后感(十):活在世间,谁又能卑鄙过谁?
《花儿与少年》,严歌苓新作,新移民小说的高峰。
严歌苓,总是能深刻的看穿人的欲望,本性,并用文字毫不留情的揭露出来,拿捏精准,直击七寸。在她的文字里,没有纯粹高尚的人,每个人都不是干净的,值得赞扬的品行和称颂的事迹都是虚幻,即使有,在外表华丽的包装下也都曾有过卑鄙的想法和不道德的心灵。
她的文字,整个世界的基调是灰色的,失败的,活在世间的人没有希望,当然也不会有失望,所有人都在物质、欲望、人性、道德之间徘徊,拼的不是谁比谁更有道义,而是谁能真正发自内心的抒发。如果当一切行为都是发自内心,基于人性与感情,那么卑鄙又算得了什么?更何况,活在世间,谁又能真正的干净过,谁又能卑鄙过谁?
周晚江,洪敏。歌舞团里,一个是最不勤奋的主角,一个是最卖力的龙套,曾经的花儿与少年。
最开始的恋爱,是最理想的爱情和最美好的时光:眉目传情的喜悦,朝思暮想的苦楚,望眼欲穿的期盼,十指相扣的依偎,一吻定情的承诺,肌肤相亲的感动……所有恋爱时的感觉铺垫了相互理解,相互陪伴的基石。
之后的结婚,女生宿舍用被单隔出来的洞房,每天上下楼梯奔跑打洗澡水的殷勤,厨房柴米油盐的围绕……世俗生活在一点点的把他们的爱情转化成为亲情,所有一切都在向平淡的生活发展,也许大多数人的人生便会是这样了:平淡,幸福,少有激情。
但是他们又开始了新一轮的疯狂,寻找恋爱时的激情,细纱绸做成美丽绝伦的窗帘的放荡,北海公园偷情野合的刺激……所有的一切,在那个墨守成规的年代,恋爱后结婚,结婚后不再恋爱已成固有观念,所有出格的浪漫都会被认为是一种低俗、下贱、无耻。当发自内心的观念只剩下自己认可的一份胆量和超群,所面对的敌人却是强大的世俗时,那么再强大的内心和坚贞的爱情也会变得不堪一击。
最后在一次次分房未果,未来无望的打击下,洪敏放弃了,因为他很清楚,这十年来所有的艰辛痛苦,清贫简陋是用十年前的恋爱感觉维系的,可下一个十年,靠什么?
故事转折在刘先生的出现,晚宴上的一吻带给了晚江从未有过的感觉,这吻似乎已经超脱了所有异性宠爱的情感而成了怜香惜玉的本身,除了这奇妙的异国文化带给她的新鲜外,她也看到了以后美满的物质生活。他仿佛窥视了她的内心,或者是自己本身对生活的绝望和自知是命的淡然,让他决定牺牲自己,成就两个孩子和晚江的幸福生活。
其实在六年后的九华、洪敏先后来美,可以看出,晚江一直深爱的是洪敏,当初的狠心离开也只是在为了他们以后的生活寻找一个出路,只是他们在心中觉得这是一个阴谋而觉得难以启齿,但在晚江的一次次的行动中早已暴露无遗:给洪敏出钱买房,把家里的所有废旧物品进行转移,一次次的瞒过翰瑞夫通着电话,唠着不疼不痒的家常……她总是千方百计的让这个已经破碎的家庭再一次重圆。她在内心中也一次次的觉得这样做卑鄙,利用了翰瑞夫,可是,同样的翰瑞夫,不也是在卑鄙的控制着她在自己的王国里?
翰瑞夫,上海出生,在香港和美国受教育,当了多年的著名律师后退休过起家庭生活。他来中国选老婆只有三个条件:年轻,貌美,做一手好菜。晚江成了他最合适的人选,即使他心里很清楚,晚江心里爱的一直是别人,和她没有感情,只不过为了所谓的美好生活。他后来也清楚的知道她和九华的频繁接触,甚至也识破了她和洪敏的阴谋。但他从不愤怒,总是绅士、有涵养的笑过,偶尔会用一些指桑骂槐的伎俩。其实他最怕的是做决定,这样所有的决定所带来的一切后果他都可以不必承担,可以推的一干二净。
后来他知道了晚江和洪敏所有的一切阴谋和背地勾当,他也毫无行动,甚至连点愤怒都没有,也许相比撕破脸皮之后的孤独残年,这样的维持现状更好的。至少他能在外人面前展现出自己的生活是幸福美满的————妻子温柔贤惠且厨艺了得,小女儿聪慧可爱,会钢琴,会背莎士比亚,有上流社会的淑女气质……他在自己的王国里按着自己的一切想法打造妻子,教育子女,让他们来完成自己的梦想。
我有时自己也会迷惑,人活着到底是为了装给别人看的,还是应该发自内心的去追求自己想得到的东西,而不顾其他人的想法?真正能始于心的言行又有多少?当所有的一切都在虚伪的包装下苟活,人生又有什么意义?
翰瑞夫想控制住一切局面,不惜一切的来监视晚江的所有行动,舞会上唯一的一次四小时的盲区让他惶恐不安,因为他深知这盲区的分量,这代表着自由的盲区的意义,一旦人感受到了自由所带来的快感,那么就会不惜一切的去扩展它、延长它、捍卫它。
明知身边的人不爱自己,却要时时控制她围在身边,只是为了让别人感觉自己生活的很幸福,比起晚江和洪敏对他的利用,翰瑞夫的虚伪就不卑鄙吗?
最后,洪敏拿着所有钱投资,被骗,丢盔卸甲的逃回北京,晚江所有的的努力只能付之东流,所有关于房子,家庭的梦想通通破灭,行尸走肉般的继续生活在翰瑞夫营造的王国里。
从恋爱到最后,二十年,他们用一年的时间恋爱,铸就美好,用十年的时间体味艰辛、欢乐,不离不弃,因为一个不可思议的理由分裂,试图用十年的时间来寻找物质上的富足,梦想着这样可以再续之前的美好,可是,当再回首时,发现那曾经藏着最美好时光的地方已经再也回不去了,因为在一次次的经历中,心变了,当年那曾经的爱情感觉也已烟消云散了。
后记:
卑鄙的人总是会有很多卑鄙的想法,总是幻想放弃一些(包括感情,亲情,朋友,原则,道义……)会得到幸福,却不清楚这不知足的心总是在一次次的折磨中早已麻木,当一切都成为记忆,再想用心去感受幸福,都只是徒劳。
有时会想:我们究竟要走到哪里、走多远,才能找到幸福?放慢脚步,其实,幸福就在你身边。
送给那些卑鄙和曾经卑鄙过的人,记得,活在世间,都在因为各种事儿卑鄙着,比的只是谁能卑鄙的彻底,这样,是不是就安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