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年轻气盛》的影评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年轻气盛》的影评10篇

2017-10-12 21:36: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年轻气盛》的影评10篇

  《年轻气盛》是一部由保罗·索伦蒂诺执导,蕾切尔·薇兹 / 简·方达 / 迈克尔·凯恩主演的一部剧情 / 喜剧 / 爱情 / 音乐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年轻气盛》影评(一):我们都是临时演员

多年之后,我对《魔山》的印象只留下了高山上的疗养院这一形象,曾经的数度幻想间,我一次次地在心里描绘它置身于现实中的模样,那应该是落定于静谧的欧洲山脉中。
 
而我无法想象,真的会有一个人把它的形象呈现在我的眼皮底下。索伦蒂诺用电影的形式把这座疗养院拍了出来,但它此时已不属于《魔山》,而是附属于一部叫做《年轻气盛》的电影。
 
我对索伦蒂诺的好感源于《绝美之城》,他和我长时间来最喜欢的导演阿莫多瓦在电影表达上有相似的喜好。一来是性的主题,再者就是音乐。阿莫多瓦电影里的音乐更偏向有着忧郁气质的民谣和民歌,索伦蒂诺则善于运用宏大的交响乐和古典音乐。这两要素之于他们而言,几乎缺一不可
 
阿莫多瓦的电影表达着情欲、暴力、犯罪、人性的黑暗面、人物的迷失挣扎等等,使人心深感震撼。相较之下,索伦蒂诺的电影则柔和许多,不带鲜明的棱角,但更具有一股超出现实的气势恢宏的观感。这股气势就一直游走在他作品中关乎生命、过去、未来、性与孤独的探讨中。
 

>>>弗雷德的理智<<<

话说,时间究竟是怎样漫过了我们的身体呢,而又能做到使我们在当时无法察觉?我们轻易地接受了来自时间的改变,是因为我们对许多事情无法置之度外而又无能为力
 
孤独和空虚是《年轻气盛》给人最深刻的一种体验。
 
弗雷德和米克在阿尔卑斯山上的一家酒店中度假,在这里,他们感受着青春与衰老的撞击。这两个只给对方报喜不报忧的朋友,一面看着他们的子女陷入爱情的麻烦里,而年轻的肉体向他们展示了无穷的诱惑力。他们也一面意识到自己对老去再也无能为力,年轻时候林林总总的回忆都已经悄无声息地消逝了。
 
弗雷德是一名已经退休了的作曲家、指挥家。多年来,他冷落忍受了自己长时间风流倜傥的妻子,尽管他初次遇见她时也曾被那股年轻美丽感动得不能言语。可时间使这个女人变得丑陋,不再具有生气。而他真正无法忘记的是那个潜藏在他记忆深处神秘而动人的初恋情人
 
弗雷德的初恋情人是永远年轻漂亮的,因为那是他少年时未了的一桩心事。他从未得到她,注定一生都在渴望拥有她,这是蔡戈尼效应的魅力所在。
 
弗雷德受斯特拉文斯基的“聪明人都没有品位”的言论所影响,一直希望自己能够与“没品位的理智人”背道而驰。但实际上他只是在逃离这种现实,他被女儿控诉不顾家庭、不掺杂感情,将所有的时间精力投入音乐创作中。
 
他认为这样才能成为天才。也许弗雷德曲解了斯特拉文斯的意思,他的理解是错误的,最美的艺术应该是源自真实情感的表达。
 
长时间来,弗雷德没有意识到其实自己正是一直以来想要逃避的“没品位的理智人”,他年轻时候风流倜傥,做着令人咋舌的性爱实验,他努力使自己更接近一个并不理智的艺术家的形象。然而事实上,对于生活中的大部分人,弗雷德并没有真正地投入感情。
 
他从一开始便认为感情都是被夸大了的,即使是未了的那桩少年心事,也不过是单纯的一种想要完成它的渴望而已,是不带情感色彩的。




>>>米克的死<<<
  
而米克呢,他天生就是不理智的。
 
有一个非常有趣的桥段,弗雷德和米克在树林里偷窥到一对正在疯狂做爱的老年夫妇,一边发出惊悚的呻吟。这个画面既滑稽又令人震惊,两个已经衰老的人忘我地享受情欲,只不过是为了忘记时间而已。
 
对米克来说,时间这堵高墙也并不是不可以推翻的。他坦然地接受自己已经老去,但理想之于这个剧作家来说是可以翻墙而出的。他在阿尔卑斯山的这家酒店里,筹备着自己最后的一部作品,这部作品本来是应该由他的旧情人米兰达出演。
 
但是米兰达的拒绝直接导致了米克的死亡。理想、感情是米克的一切,当这一切都远离开去的时候,他义无反顾地选择了死亡。
 
米克的最后一句话是:“你说过,感情都是被夸大了的,那是扯淡。感情就是我们的一切。”对这个老艺术家来说,他的整个电影生涯捧红了无数的女演员,然而在整个生涯里,米克被光芒笼罩着,从而无法用客观的目光去看待自己的作品。
 
所以当米兰达无情地戳破了他美好的理想表面,让他直面残忍的现实时,他的绝望呼之欲出。米兰达是现实生活的投影,她客观地看待着现实世界,并且像现实一样击破了脆弱的理想。
 
米克试图冲破重重阻碍,完成他的最后创作,却最终没能如愿。他的最后一丝理想被米兰达摧毁了,而这个理想里也不再有情感置身其中。这对米克来说是无法接受的,他本可以找别的女演员完成它,可是感情是他的一切,而米兰达正是米克感情的所在。
 
因而米克不理智的死也就顺理成章




>>>吉米的迷茫<<<
 
演员吉米名气尚可,但人们记住的只是他最早扮演的一个机器人Q先生,这个没有自我灵魂的角色此后成为了吉米最大的一个心理障碍。
 
吉米带着一股愤世嫉俗的劲头,他用尽才华能力塑造了许多个活生生的荧幕形象,试图去推翻Q先生这个障碍,可从没有获得别人的认可。于是吉米开始质疑,最初扮演Q先生是不是正确的?自己所真正喜爱的演艺生涯是不是就是被这个角色所断送了?
 
他在这段事业与爱好不能配合的迷茫时期,又获得了扮演希特勒的机会。显然,吉米就像排斥Q先生一样,排斥希特勒这个角色。此时他再一次选择妥协,试图希望大家能像记住Q先生一样记住这个新的角色。
 
事与愿违,当吉米打扮成希特勒出现在餐厅时,他再也无法容忍别人锋利的目光,这一次,他终于爆发,发出了痛苦的呐喊。
 
其实,关于事业与爱好的迷茫,自我否定与别人认可的对立,美丽的世界小姐早就向吉米展示了答案。当吉米面对这个Q先生的崇拜者前来问候时,他几乎是以犀利的言辞挖苦了这个女人。但世界小姐却并不是他想象中一个愚蠢无知的花瓶。
 
她告诉吉米:我当选世界小姐时是开心的,但是你成为Q先生时,你开心吗?
 
毫无疑问,Q先生造就了吉米的名气,至少在当时吉米获得这个角色时应该是开心的,这个角色让他真正接近了自己喜爱的事业,可是他却开始感到委屈、不甘。他没能认清的是,他的成名只是偶然,在他没有准备好的时候就突如其来
 
可是从来没有人是准备好了的,因为你无法预知一切。
 

除了最为显著的三个中心人物,电影同时还塑造了许多鲜明的形象,包括置身于无声世界里的按摩女郎、漂浮的僧侣......这是另一个对立的世界。
 
在这里,导演把影片拆分成许多个世界,每一个世界都像一部短片,他把不同的角色置身其中,使他们成为各自世界里的主角,但从更广阔的视角来看,其实每一个鲜明的人物都不过是这部大电影里的临时演员而已。
 
弗雷德、米克、吉米,所有人生命中的青春、衰老、过去、未来、爱和孤独,这些东西都无法永恒,在人短暂的一生里,它们都只是临时的。
 
人、艺术家、动物、植物...我们都只是群众演员罢了。

  《年轻气盛》影评(二):The last moment l learened to ride bike之 关于youth的零

关于这个主题,这部大家都熟悉的电影,有太多想要说的,我觉得必须要记下来,因为就像题目,人生篇章最后只记得 “那一年我学自行车”这一章,there is only one thing l still remember,我怀念那一段时光,其他的我好像忘记了,我不记得了很多事、很多人,很多小事情我不记得了,偏偏记得这幕:我骑车摔倒了,我学会了骑车,我高兴坏了,我和喜欢的人一起散步了。所以,你能记起多少,记录下多少亦或是能想起多少,最后一句话也不想说,全在记忆里,忘掉悲伤,努力抓住爱。

浑浑噩噩品行高尚,最后都将败在老去,老去可以剥夺信念,老去可以让人愚钝,老去是平等的,就像Elle里于佩尔那个杀人魔父亲,人生垂死,一生在监狱是最有应得,早已被世界抛弃,老去慢慢侵蚀了他,无法以蹒跚的皱巴巴的丑恶身躯面对世间而选择自杀,终结早已无意义的生命,最后也只不过是具老去的躯壳,老去是平等的,老人们在水中冥想,想要洗刷年轻时的泥土,欲望浮在水面,松弛的皮囊在水中,大家排成一排,放眼望去为什么都一样。

开篇一章介绍了每个人,一个地点一件事都清晰的展现,就像是复调音乐,每个人都有自己的F、G和固定旋律,整部电影的绝美音乐就是每个主人公在讲述的自己的故事哀伤美丽有着”想当年“和”如今“的复杂感觉,堪称视听享受。

接下来的每句对话恨不得拿小本本记下来,它会让你突然觉得说,好像我们从来没认真审视的youth这个物质,电影里都以一种过来人的身份提醒了你youth是什么,每一章节都用了很多符号化的象征表现老去和年轻的冲突以及主人公们的自我成长。有点刻意的对称构图,静止的故事画面,时间流逝的快速和缓慢;永远不说话的夫妻在森林里的疯狂性爱,性和老去的冲突;丰满的裸女和老人的擦身而过,情欲而不色;牙套按摩女的尽情舞蹈,用手去感知衰老的身躯,代替说话;女儿和奇怪攀岩家的悬崖深吻,只有自由;最后的simple sone,接受和包容。

(如果有时间会看完绝美之城,保罗索伦蒂诺的音乐品味不俗,甚是欣赏,尤其是最后的世界级花腔女高音的呈现,这才叫精良制作的电影)

影片里导演的一席话,巧妙的揭示了本质,又暗示了最后自己因为对老去的无力而自杀

  《年轻气盛》影评(三):简单之歌

原创 2017-06-08 曼尼的勺子

有时候,你会突然想找某个人说几句话。可是那人正在忙,等回复过来时,你已没有了说话的兴致,也忘了当初想要说的是什么话。唯有孤独恒常如新,唯有读书与写作,能陪你度过那漫长的黑暗岁月。当你一个人像废物一样躺在床上时,谁还会再相信你呢?谁都不会再对你抱有期望了。既然如此,你又何必再为他人的看法而活着呢? 你能找谁去说呢?毕竟到最后,所有人都变成陌路人了。大家可以开玩笑,但绝不会谈论任何严肃的问题。你太累了,才写了200个字就昏昏沉沉地睡过去了。你想起来,昨天你又开始看电影了,这让你的内心又生出一些希望来。那部电影画面很美,台词也很精彩。她说:所以不要再说什么你理解我了,因为,你根本什么都不理解。他说:年轻时,你看什么都觉得很近。年老时,你看什么都觉得很远。 他们在写电影剧本,写了三稿,始终也没想出一个完美结局。他的告别之作,女主角突然弃演了。他以为他还能找到别的女演员,后来他发现,他在电影这行待太久了,都不知道没有她就拍不成电影。他站在大草坪上,回想着她演过的各种角色。是的,虽然她一生只读过两本书,其中一本还是她的自传,当然,那自传也是找人代笔的。可是,在表演方面,她确实是一个天才。 他说:我要开始一部新的电影。说完,他走到窗前,跳了下去。 他说:我决定不演希特勒了,因为我意识到,我应该表达的,不是恐惧,而是渴望。 他活了80岁,终于学会了说甜言蜜语,却是对女王的特使说的。他说:女高音不对,因为那首歌是写给我妻子的,只有她一个人能唱,可是现在,她再也不能唱了。所以你明白了吧,这就是我不再指挥的理由。医生对他说:你知道窗外有什么在等着你吗?他说:不知道,什么?医生答:青春。 他们都老了,挺着大肚子,一边在游泳池里泡着,一边默默观赏着环球小姐的美丽身姿。环球小姐说:参加选美的我是快乐的,演球先生的你,快乐吗?他们都老了,每天散步的话题少不了这一句:今天你尿了吗?几次?两次,四滴。 他们是好朋友,好朋友之间,只报喜,不报忧。女主角说:没有电影,我们也能活下去。那部未完成的电影,名字叫《生命最后一天》。那首他不愿再指挥的歌,最后,他还是登台指挥了,歌的名字叫《简单之歌》。女高音虽然不对,可是唱得很好。 他坐在草坪上,看牛群吃草,一阵风吹过,牛铃的声音响起来,他在自然中听到了音乐,于是伸出手开始指挥。牛群很听他的话,它们看着他的手势,开始了不同声部此起彼伏的歌唱。 他说:他说过,知识分子太没品味。所以,我努力不让自己成为一个知识分子。并且,我成功了。 电影推荐|《年轻气盛》

  《年轻气盛》影评(四):青春于年老时绽放,亦如夕阳下的花朵

这是一部不矫情的,大气磅礴的文艺片。

那些曾改变了这个世界的人们,知名导演,著名演员,环球小姐,音乐家,马拉多纳,在他们的辉煌过后汇聚在这座养老院,过着天堂般的,与世无争的归隐生活,但在这片如镜般平静的水面之下,每个人都曾拥有过的青春,却如同一条条小鱼一般,时而交错时而分离,只有偶尔冒出的一个个泡泡,方能证明他们的存在。

当你年轻时,一切看上去都是那么近,因为那就是未来;当你老去,一切看上去都是那么远,因为那就是曾经。

写意,留白,浓浓的禅意。导演Paolo Sarantino曾凭借《绝美之城》获得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而这部新作也延续并发扬了他一贯的风格。影片本身没有跌宕起伏的剧情,甚至可以说平淡如水,但蕴藏在影片之中的隽永的美和永恒的主题,足以牢牢地支撑起整部片子,让人感觉不到一丝乏味与无聊。硬要打个比方的话,这部电影给人带来的感受,有如茶道,书法,或者用写意手法所成之山水画卷,光是看着它一点点成型,身与心就已经获得了极大的熏陶,至于最后得到了怎样的结果,已经不再重要了。我们所要做的,只是静静看着他轻抚时间,任思绪追随云卷云舒,飘向遥远的时光边缘。

东方文化的最精华,被这位意大利导演表现得淋漓尽致。

  《年轻气盛》影评(五):Youth

Life is what we feel, what we see, what we experience. Old goes with the youth, while youth comes along the old. It's a natural process that we can't refuse. However, we wanna scream and shout at the God, why doesn't the youth come back? It's worthless. Because that's the meaning of our lives.

  《年轻气盛》影评(六):遥远的青春

【影评】近期力荐《YOUTH》

标题之所以没用中文的片名是因为个人觉得翻译的不够味道,《年轻气盛》,跟片子比起来略逊一些。

虽然叫年轻,但是片子的主角却是一帮老头子。

可能是最近老婆说“姥爷跟以前比话越来越少了”有关吧,看这帮老头子的时候更多了些感触。

这应该是近期看过的文艺片里最好的一部,导演编剧是意大利人,果然还是人家意大利人会玩儿艺术啊。不过这部片儿有点儿过于open,裸露镜头略多。。。

影片表达了很多的东西,与国产文艺片不同的是,每个点都很散,串起来却让人回味无穷。看完疑问会有很多,而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答案和看法,这就是我觉得这部片子牛的地方。

————以下内容含有剧透啦————

第一下让我心中一惊的是对马拉多纳的演绎。由于前半部分看的很摸不着头脑,所以脑中问号不断一脸懵逼,以至于前面铺垫了很多他的镜头,比如马拉多纳本人胳膊上的纹身在片中被放大成整个背部的特写,拄着拐杖不厌其烦的给很多人签名,以及那句全世界都知道你是左撇子。

直到他用左脚踢网球的时候,我才恍然大悟原来演的是马拉多纳,也是从这开始,片子的很多杂乱看不明白的剧情开始一点点铺开理清。

至于他的最后一个镜头在回忆年轻时的背影,可口中却说在想着未来,个人理解是他已走过最辉煌的岁月,剩下的人生都远不及他记忆中的曾经那么令人向往,紧接着镜头转向他那肥硕又饱受伤痛的脚,这才是现实。

而他口中的未来也许就是幻想能够再年轻一次,再辉煌一次吧;又或许是他永远活在年轻时候那个光环下;也或许是在想,自己年轻的时候有没有想过未来也就是现在的自己竟然会是个步履蹒跚的大胖子呢?

话说回来,谁又会在年轻的时候想自己老了的样子呢。。。

片子的主角是对世界完全不同态度的两个老头子,一个是音乐家,一个是电影导演。

音乐家为人和善,对什么都无所谓,看待问题也很从容,可是对音乐却视为生命,仿佛处处都在演奏着交响乐,坐着看牛听铃铛能当成演奏,看到钟表报时也仿佛在演奏;虽然有不止一段感情甚至在女儿看来很混蛋,但是对妻子埋藏在心底的感情是女儿体会不到的,以至于说出他的那首《简单乐章》只有他妻子才能唱的感人一幕。男人都不太善于表达吧,说再多不如做一事。

而那个电影导演为人认真苛刻,喜欢说教,做事极端,对比起来更像是个孩子,没有城府。

电影导演跳楼之后,本来很悲伤的音乐家看到那个跳伞的人说“这不是我想跳的地方”的时候却乐了起来,我理解是他觉得他的老朋友可能也只不过是跳错了一次地方吧,虽然代价是结束了生命却得到了解脱,就像个孩子,年轻多好,而他却不知道剩下的生命还有什么意义。是否为女王指挥演奏对他来说都没什么两样,最后的演奏也许只是对活着的植物人妻子的祭奠吧。

片中有句话很有味道:(望远镜的正负两端)

“这是年轻的时候所能看到的,一切都看起来很近,那是未来。”

“这是年老的时候所能看到的,一切看起来都十分遥远,那是过去。”

挺耐人寻味的。。。

细细品味这部电影其实还有很多很多耐人寻味的地方,不多说了,每个人绝对都会有自己独特的感触,留点儿悬念吧,值得再刷一遍的片子。

最后忠告:这是一部需要安静下来细细品味的片子,怀着年轻气盛的心态一定看不进去的,看惯了动作大片也一定不太适应这种细微的慢节奏,但真的不错。

  《年轻气盛》影评(七):年轻惹得祸

看着一个个平静的镜头,随着一个个迟暮的老人井然有序的步伐,随着安详的人们一动不动泡在水里,大家的心便随着裸着的中年妇女一起在水面漂浮,一种发自心内的安定随之而起,一种忘掉一切的安详感也从心底而来。影片的人物们都是社会的佼佼者,不,不能说是佼佼者,而是世界的艺术家,球星、影星、指挥家、编剧、导演、攀岩者,每个人都饱受过生活的洗礼,每个人身上都背着无数非凡的故事,而他们本身又是一群对生活极其敏感的人,一个与世隔绝的瑞士度假酒店把这群人聚集在一起,因为不同的目的他们来到此处,看起来一方面所有人都安定和祥,一方面又都心事重重,不管怎样,他们都开始了一段被他人介入同时也介入他人生活。电影的缓慢的节奏,平铺直叙的手法,反而给人一种很隐忍的冲动,就好像你能预料到一样,每一次爆发,妇人的耳光,希特勒的拍桌子,僧人的漂浮等等,平静的瞬间仅有的几次爆发,都被处理得如此自然,大家似乎都在等待这一刻,他来得比预想中稍微慢了一拍,但你知道他会来,正如大家在等弗雷德出场指挥时

  《年轻气盛》影评(八):Emotion is all we got

年轻气盛这部片子,个人感觉是非常不错的,因为本人非影视专业人士,对剧情等技术问题不发表言论。但是个人感觉保罗·索伦蒂诺是为了借助本片解释了很多自己对生活的见解。
这个见解就是:情绪和欲望是生活的原始动力,也是“年轻”一词的含义。借用片中人的话就是:Emotion is all we got,that’s what makes us alive。
片子借用不同的人物的不同角度诠释自己的观点。首先片子定位在一个修养公寓这一点,可以说是意味深长,每个人来都是穿着一个社会给他们的华丽外衣,片子进行的过程,也就是人物褪去外衣的过程。




Fred:作为年轻时候收获巨大成功的指挥家和作曲家,Fred对年轻时创作的曲子SIMPLESONG,即使是女王特使来找他表演也是丝毫不给面子,最后他才对在窗边死去的妻子说出了“我们两个人才是SIMPLESONG”对自己妻子的感情或者说对创作这首曲子的源动力是他的美。

Mick:Mick是我最喜欢的一个角色,老导演获奖无数,捧红了50个女演员,即使是老之将至还是想创作出一个新作品,和年轻人一块构思新电影的结局。他曾说年轻时想象自己老去的时候,一切看起来这么近。但是当你真正老了回想年轻时,一切看起来又是那么远。片中有一个设定非常有意思,Mick会招妓,每天换不同的女孩,到最后牵着女孩的手在公园里漫步。后面又说这是他仅剩的记忆,即使连自己的父母都记不起来。

Jimmy:这个角色非常像《鸟人》里面的Regon,曾经扮演Mr.Q而家喻户晓,但荣誉虽大却也是昨日黄花,想通过扮演一个“深刻”的角色来证明自己,也就是希特勒,可以看出Jimmy对自己Mr.Q的身份非常排斥,因为这个角色的即使是换成其他人来演依然会家喻户晓。最后导演借Jimmy之口说出自己的看法:
I want to tell about your desire, my desire. so pure, so impossible , so immoral. but it doesn’t matter because that’s what makes us alive. 我想表达你的欲望,我的欲望,如此纯粹、不切实际、不道德的欲望。但没关系,正因如此,我们才活得有意义。

保罗·索伦蒂诺的绝美之城里面,就出现过一个场景:四十年前在那片海上,Jep遇上了他的一生挚爱Elisa,从遇上Elisa的那一刻起Jep的生命实际上就此静止,接下来的一切寻找其实都是对那一刻的怀念。怀念如丝线一般牵了Jep四十年,但恰好在他决定改变自己的生活状态的时候,Elisa去世了,牵着魂的那根线断了。本片里年轻的应召女郎、按摩技师、野战的老人给了大量的镜头,也是保罗·索伦蒂诺对“年轻”与“年老”的对比,尤其是Mick和Fred泡澡时,给Fred留下糟糕印象的环球小姐裸着出现在他俩面前时,Mick甚至说这是他们生命中最后一缕春光。对美的追求,对生活的原始欲望,才是“年轻”的含义。

  《年轻气盛》影评(九):滴滴答答的闷骚

这是一部很特别的电影,于是选了一首特别的电影插曲《简单乐章》配合着这些文字,去回味着一种特别的感觉。

这种感觉,叫做“年轻”。

也许你还没有开始听,或者已经开始了,也许会被那种断断续续的前奏所折磨,至少第一次听的时候我是这种感觉,欲说还休的憋屈,或者是一种滴滴答答的闷骚,就像剧中的两位男主老是一滴滴的数着自己的回龙汤。

而这是恰恰是他们在讨论“年轻”的方式。

年轻,每个人都拥有着,或者拥有过,乃至于你也可以永远拥抱着那份年轻的感觉。也许这是这部电影想表达的一种观点。或者说,当你找到年轻了,一切都会改变的......

相信支离破碎一定不是导演的本意,我们可以把滴滴答答看成是一种轻描淡写,而且表面上是在说两个七老八十的男人退休生活,实际上却在说着自己乃至所有人的生活。

“苍老”是什么,而“年轻”又是什么。

看完电影之后,我甚至有点喜欢这种滴滴答答了,进而开始回味起片中用心的剪辑编织出丰富的镜头语言给观众带来的乐趣。这也许就是导演的本意,或者是他想要讲的内容太多了。

从左手指向上帝的老马,到开着大黄峰的Q先生都是在说着一个个独立的故事,甚至可以说每一个角色都是一种隐喻,隐喻着什么,隐喻着这些人都好像离“年轻”越来越远了。就连看似年纪最轻的按摩生,也是在收敛独舞时的情感,沉闷的从事着日复一日的工作。

那“年轻”到底是什么,我想也许就是不闷骚。

因为剧中所有的转变都是从不闷骚开始的,当然首先要从导演开始。导演设计最惊艳的片段无疑是,世界小姐的本色出演,连李奥纳多都拜倒过的身材绝对会是本片被津津乐道的桥段。

但我更想说的是,不闷骚其实是从喇嘛飘起来开始,一切看似不可能的都在转变,似乎连“年轻”都会回来。很惊讶的看到老马踢网球的样子(如果不是特技,那的确可以称之为永远的球王),而大明星再老也要开始走自己的路,我们感性的导演也开始不同的尝试,比如骚扰起片中打扮最难看的角色,戴眼镜的妓女。连指挥的女儿也开始主动的追求自己的“年轻”。直到最后,我们理性的指挥还是选择走上了舞台,为女王演奏那首滴滴答答的《简单乐章》,其实不为别的,只是因为前列腺其实并没有问题,只是因为他其实还“年轻”。或者说《简单乐章》的高潮部分是在表达着如此的激昂,在指挥心里一直拥有的这份感情。

也许对于“年轻”更精确的表达,她是一种感情。

很喜欢男主导演的那句话,“你说过,感情都是被夸大了的,那是扯淡。感情就是我们的一切。”年轻亦是如此,年轻只活在我们心里,是一种感情而已,年轻也许能成为你的一切,或者也许是你要追求的一切。只要你能呼唤起这种感情,不再闷骚着爬向坟墓,你就能“年轻”。

也许这只是我对这部片子的理解,也许导演想表达的还有更多更深刻的意思,甚至隐喻也许是这部剧最擅长的地方。然而哪怕他用心请了再多人本色出演,球王、名模乃至各种艺术家,相信这一切都是在倾诉着一个我们既熟悉又陌生、既向往又恐惧的主题,《年轻气盛》!

2017-7-2

  《年轻气盛》影评(十):另一种角度的拆模

里面有几个点值得揣摩

1、年轻导演之前贴过希特勒的面具,可最后一幕简爱观众席下,他本来的面目却在耳廓前明显露出面具边缘,这意味着什么呢?他在扮演着谁?

2、极具冲突感的一幕就是,弗雷德将近十多年没有去看过她心爱的妻子了,要去给她送花!可能大家都以为她早已亡故了,可是到坟前才发现那墓地不是他妻子的。转一个镜头他很熟练地坐在了他妻子房间地单人沙发上,诉说着往事,妻子在望着窗外。故事已完,结局不是望着窗外的美妙妻子,而是不知何时死于窗户旁,额头低靠在玻璃窗上!

3、米克的最后一部电影拍完了吗?他跳下去死了吗?他在最后一幕用手比划着望远镜或者摄像机意味着什么呢?这部电影是独立的电影还是剧中的电影呢?那些消失在草丛上的女演员们?那些火车驶过突然消失的编剧们?是讽刺悲剧呢还是隐藏欢乐呢!

4、那个僧人真的漂浮起来了吗?那个给弗雷德按摩的女孩儿每天玩那个游戏蕴含着什么?那个每天坐在沙发中间脸色茫然无措的女妓她的生活和精神很贫瘠吗?那个环球小姐真的很有才华又有颜值吗!

我想答案应该是这样的,那个在剧中出现的年龄最小的女孩儿,她说了一句贯穿剧中核心的台词:“全世界没有谁是准备好的”,然后年轻导演扮成了希特勒和她相遇在路中央,那个笑容便是肯定。

所以说这句话印证了最后一幕,克米在弗雷德演完简爱时做了个手势,意味着这部电影拍完了。毕竟这样才是向死而生嘛,并不会去满腹遗憾地跳楼结束这一生,并不会永远不演奏简爱,凡人皆有一死,凡人皆须侍奉。

[来源:文章吧网 Http://WwW.wenzhangba.CoM 经典好文章阅读,转载请保留出处!]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