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粉与灰》经典影评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粉与灰》经典影评10篇

2017-10-23 21:30: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粉与灰》经典影评10篇

  《粉与灰》是一部由行定勋执导,中岛裕翔 / 菅田将晖 / 夏帆主演的一部剧情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粉与灰》影评(一):写成剧情简介的《粉与灰》

看完之后也不知道电影《粉与灰》是属于什么类型的电影,看名字感觉是另类文艺片,但还是不给它贴标签吧,只想说这是一部有点难懂懂的好电影。
       电影开头是一曼妙的女子在群舞的拥簇下跳着类似《黑天鹅》的舞蹈,舞蹈结束从高台跳下死去,同时,另一个镜头下一个帅气的男人用上吊结束了自己的生命,这样让人摸不着头脑的开头,让我还在猜测这到底是一部什么电影,然后电影开始用倒叙手法从14年前开始叙述。电影的主角阿河与小吾情同手足,一起长大,高中毕业后被一家杂志相中双双签约成为艺人,在同为龙套角色的日子,小吾表现优秀也善于把握机会,便早早的成名大受欢迎,而阿河却始终默默无闻,总觉得自己活在小吾的阴影之下,郁郁不得志,两人的友谊也因命运的不同而渐行渐远,3年后二人重逢,借着酒,两人抽着烟交换了打火机,阿河的夜总会打火机换了小吾的名牌打火机,谁知这一行为也预示着两人命运的改变。第二天小吾选择上吊结束生命,而阿河见证了这一幕并且为完成小吾的遗愿而成为了“小吾”。阿河出演了一部讲述小吾生平的电影,饰演生前的小吾,也因此出了名,但是阿河不快乐,不自在,不满意现在的自己,他不愿活在死去的小吾的阴影之下,不愿借着死人的名出名,可是他又不甘心自己默默无闻,就这样尴尬的像行尸走肉一般的活着,压抑放纵着自己。表面上的他活成了小吾,但是他不是,他甚至连自己也找不到了,即使小吾已经去世,即使他饰演着小吾,但是大街上的广告牌仍然是小吾的照片,仿佛一切都没有改变,阿河的心里更绝望了,他想到了自杀,选择以小吾离世的方式结束自己的生命,但是当靠近死神的时候,他后悔了,他发现自己强烈的想要活着,也许小吾的人生终极目的不是活着,所以他选择和自己的姐姐共同死去,但是阿河很简单,他就是想要活着啊,当他想要去自杀的时候,他才强烈的想要活着,电影的最后,阿河来到他和小吾交换打火机的地方,他看着对面大楼上小吾巨大的广告牌照片,将手里那个精致的打火机丢远,然后一个只有声音的镜头,像小时候和小吾相遇时的场景一样,阿河一个人玩着游戏嘴里喊着无聊。这也预示着阿河对自己之前作为“小吾”替代品的否定与抛弃,自己终于走出阴影,重新去活。
        影评最后,我想奉上小吾姐姐的一句话:“能够做到的事就全力以赴去做,但不是想要做的事,是能够做到的”。也许人都渴望自己没有得到的,而待失去后才会想要去珍惜,但是看到这,我想说,就全力的去做吧,不要让以后的自己后悔。

  《粉与灰》影评(二):一部水平还不如改编漫画的改编电影

失败的改编,原作的闪光之处几乎被抛弃殆尽。

啊,其实我也没有看过原作,只是在看完此片后带着一种愤怒心情搜出了漫画看。看完后我只想说漫画的脚本都好过这个电影剧本太多了。

即使在改编漫画中至终小河和小吾都是彼此最重要、最了解彼此的人,被留下的那个人的人格甚至被离开的人的人格渐渐侵蚀融合,但这是温暖的。而电影里只剩下一个不器用的男孩,和一个过度迷恋姐姐的出色的男孩之间,不公平的友情,被抛弃的友情,你从来都没有像我在意你一样地在意过我,你追随着你崇拜的对象的脚步而去,留下的只有我被愚弄一般的青春。太刻意了,简直让人愤怒。最后鬼魂出现那段心灵救赎更是扯淡,只想问编剧是否脑子瓦特了?

原作中的sari是一个非常独立而特别的女孩,在电影中却变成了各类作品里司空见惯的那种单纯善良充满温柔的母性,能够无私地陪伴男主角却毫无个性的邻家女孩。

原作中有一些从生物角度来探讨的很独特的人生观,比如变得透明的红鳉鱼和退化的鮟鱇鱼,这些对于整个故事中人物的成长变化是不可或缺的要点,然而很遗憾剧本作家抛弃了这些部分,只留下的姐姐的那句“把能做的事情都做一遍”而显得男主的选择苍白无力。

中岛演得比我想象中的好,可能是抱的期望值比较低。戏中戏的部分,菅田吊打中岛二十条街没问题。后半段菅田似乎用力过度,反而是中岛戏内外的平衡感比较好。夏帆也是戏中戏里表现优秀,后半段浓妆艳抹演恶女简直噩梦,实在太不适合了。

最后,不知道加藤成亮对这部电影的成品怎么看,不过如果我是他我应该不会怎么开心吧。

如果国内能够引进原作小说的话,我倒是想要买一本来拜读一下的。

  《粉与灰》影评(三):人生哲学就是无聊且没道理

当我们羡慕着某个人的时候,那个人的生活是否苦不堪言。当我们想成为某个人的时候,真的到了那天会不会比他还要迷茫。真吾说“兰”是一兰拉面的兰,其实是姐姐口中的人生,如兰一般脆弱,最后幻灭,真吾在姐姐决定死去的那天就决定像姐姐一样发光再熄灭,最后把自己的人生偶像化,再传递给下一个人。

小河无法做到,因为他只能看到那份光明美好,不能懂得这些黑暗颓靡,他没办法沉浸这条轨迹,他始终摇摆,他不懂真吾的人生哲学,试图从无聊的人生哲学中看出趣味,因为无法找到,所以困扰,最后明白了,原来他一直以为的了解,都是错的,他一点都不了解真吾,他和他的人生哲学不同,最初说出的那句无聊大概意义也不同吧。

纱理似乎是看清了最多的人,她知道小河不是这个世界的人,所以问成濑,要如何让他离开这个世界呢,大概她也明白她不懂真吾,所以没再倾慕真吾,而是选择温暖小河。在小河执迷不悟地要走真吾的路时,也干脆的说,我可以随时离开。

粉与灰都是暧昧的颜色,就像他们的人生哲学,没那么多明确的意义,大概就是各自的无聊吧,最后的结尾似乎以中岛的演技还不能一个人撑起来,但已经足够展现他们每个人的演技了,不知道他们几人在演粉与灰的时候是不是也会回忆一下自己的演艺经历,哪些是粉,哪些是灰呢。

  《粉与灰》影评(四):真没劲啊

之前对《粉与灰》感兴趣是看到报道说导演对色彩的调度对应电影的名字,前一个故事是彩色后一个黑白。当时上影节看到这部电影首映内心是崩溃的因为不知道要等到何时才能出资源。今早起床看见三角字幕出了整个人都精神了!第一个故事情节略平淡,就是青春应有的样子和步调,非常浅显表面,无非是爱与恨,迷惘和顺遂,我爱你你爱他,挣扎逃脱习惯接受,没什么不可以。但节奏一点也不慢!我以为这个电影就要如此结束并且一点不期待主角间的冲突发生继而走向高潮的时候,导演画风一转至黑白重新说一个延续相关联的故事,我恨不得暂停一下起来转两圈。(我影帝终于出场啦啦啦啦啦)主役小哥身上的气质高贵或者太没市井气了(但并不是说苏打身上就散发着市井气,可毕竟是俳優对于人物的理解和驾驭会更有表现力也更有一种演什么像什么的即视感)第二个故事人物关系有大变动却又因情节是有联系性的所以给观众一种臆想,里面的演员们要精分啦。所以我对主役小哥在第二个故事里面去演绎苏打所表演的第一个故事里面的角色时,我是尴尬的。苏打的表演方式直接了当,颓废又纠结,苦苦挣扎却挣脱不了,他的不甘心扑面而来,笼罩观众整个人的感官,身临其境。而主役小哥(因为角色的转变)演起落魄,那也是落魄式的王子,前后的视觉观感差别太大了。影帝嘛,出场不超过10分钟,在一片表白主役小哥和苏打的弹幕中我只能夹缝发声:“我的影帝!好帅啊!!!!!”
剧情其实挺有意思的,电影色彩的转换只是一瞬间但节奏和氛围的转变花了一些时间我(黑人问号般地)想怎么影帝的角色就突然冒出来了。还是借由弹幕才理顺后一个故事的人物关系。逻辑上想明白了之后觉得原著作者的思维还是蛮有意思的,而正好作者又是杰尼斯家族里的偶像,所以电影的结局是否带有某种深刻含义我们就看之想之就好。不过正如影帝在电影里的角色所说的“小河你想要活下去,而我不想,仅此而已”。人与人之间本来就是不能相互理解的。
写着写着觉得看懂了表面故事但没真正理解电影。准备二刷看能不能有新的体会。啊~~~(飘走)

  《粉与灰》影评(五):粉与灰:幻像与真实之间

   一个小毛孩冲墙扔石头,念着“无聊”,另外两个小毛孩也叫嚷着“无聊”加入,一场长达十多年的友情开始。儿时的懵懂、少年时代的冲动激情,在成长之后却逐渐变成青春残酷物语。两个男孩河仔和阿吾之间有着很深的情感和链接,女孩莎莉则若即若离
    河仔从小到大,一直生活在帅气又有表演天赋的阿吾光环之下。直到阿吾自杀后,他才获得机会通过撰写和演绎阿吾的短暂一生获得公众的认可。影片大胆采用戏中戏反转剧作设置,电影进行到约一半时,突然逆转,从彩色跳至黑白,拉开虚构与真实的分界线,观众顿觉之前一切都不过是“戏中戏”,之前的“阿吾”其实是真实河仔扮演的角色,之前的“河仔”本人则由另一个叫成濑的演员扮演。这是个富有颠覆意义的剧作设置,且和传统“戏中戏”用于收场不同的是,电影几乎用了近一半的时间来反转。
    这种剧作结构的处理并非将戏剧化的故事转入纪实瞬间,而是通过结构反转,颠覆了彩色片段自然真实的叙事风格,将之定义为“扮演的假象”。之前的段落,看似是阿吾和河仔两位好友的对场戏,河仔一直和一个扮演成他自己的演员在演对角戏。彩色影像,其实是河仔的“独角戏”。
    电影改编自年轻演员加藤成亮的同名小说,原作者是演员,也道出了演艺人生真实虚幻互相交织,难分难辨的状态。影片风格前后截然不同的彩色和黑白段落,展现的是“表演人生”和“真实人生”两种完全不同的状态,在“表演人生”中,河仔扮演的阿吾光鲜亮丽,偶像气场,布光柔和,而“真实人生”中的河仔,黯然,不自信,对一切充满了疑惑。黑白片段也泯去了那些鲜衣怒马的戏剧人生,被仰慕是扮演,虚构的华美,不过是真实人生的布景和注脚而已。
     最后河仔念着儿时那句同样的话“无聊”,将阿吾留给他的打火机掷向其大幅头像的广告板,以某种方式为这段属于两个人的漫长旅程作了收尾,阿吾死去之前也为河仔的未来作了安排,而这种安排对河仔来说,不啻是一种自我的继续被绑架和附庸。再见吧,阿吾!河仔要告别始终效仿和复制阿吾的青春,要真实地成长,人生是残酷的散场、告别,同时也是拥有更为独立自己的开端。在河仔决定告别意念中的阿吾,继续成长后,影像再次从灰色的状态回到了彩色。而这种彩色,已经和之前的梦幻不同,是经过沉淀和再次显影的时刻。
     剧作结构是电影最大的艺术特色,缺陷是在结构化的逆转之后,形成了一个内容上的开口,需要一个更为逻辑严密和包容性的结尾来阐释和覆盖一切,而现有的结尾情节并没有很完善地完成这个职能。
     电影侧重两个男孩之间的情谊,对爱情线则暧昧处理,另外一个明显的态度是电影对于死亡的态度,开头交替剪辑铃木姐弟的自杀场景,已显明电影的主题与死亡息息相关,阿吾和河仔在殡仪馆外面谈论姐姐的死亡,看似谈笑风生,并不伤感。但阿吾赴死的缘故也是为了姐姐,在淡定表象和决绝内心之间,看到的并不一定是真实。而阿吾离去之后,河仔为了平衡内心,则走过了一段非常艰巨的时光。有人的人生,是为了潇洒地和死亡赴约,犹如美丽的蝴蝶兰,翩然开放又倏尔消失。有人的人生,则瑟缩着,挣扎着,艰难但是努力地活下去,这就是阿吾和河仔的不同。
    拍摄《在世界中心呼唤爱》等片的导演行定勋擅长在偏平和的叙事中,放入激烈的肢体冲突。因为戏中戏的结构,中岛裕翔分饰两个完全不同状态的人,而青年演员菅田将晖也成功地在电影前后段落扮演“河仔”和“成濑”。其中成濑一边被河仔痛击一边大笑的场景,犹如希斯•莱杰在《蝙蝠侠:黑暗骑士》中扮演的小丑异化和癫狂的状态。
    另外层面上,影片中所谓的“真实”,和前面的彩色段落一样,对观众而言也是一种幻象,真实不过是相对真实而已,虚构才是绝对和唯一。
    粉色和灰色同质,都不过是时间的灰烬。

  《粉与灰》影评(六):诚挚推荐大家读读原作(台湾角川文库已出繁体译版)

看完后心情实在复杂,想了想还是为这本我读原作哭了三处(虽然其中有些是作为原作者shige的饭,看着内容不自觉带入到他身上,想到他那段时间的迷茫而掉的眼泪)的作品的电影版写个评价吧。如果从原作角度我顶多给个1星,但单从电影而言还是能给个3星。
  
  虽然自己之前也有所耳闻后半部分改了不少也有了心理准备,但看到前10分钟我内心就有些小懵逼:什么玩意为什么riba酱喊个真无聊 sari和gocchi就一起喊起来了??这不对啊??诶初见的草莓欧蕾呢?烟花和受伤的鸭子呢?用水枪打毛毛虫呢?流星雨呢?小学时期的剧情这么多怎么就升高中了?? 算了算了电影就两小时也塞不下这么多非主线内容好吧我理解(摊手)
  接着再看:sari高中时应该不在的啊怎么又出现了算了算了谁他去吧....哈?这是riba→sari→gocchi?有三个人物就一定会搞成校园青春三角恋是吗?(中间改动懒得吐槽了也不是大问题)
  
  到中间gocchi渐渐崭露头角部分,明显感觉这里的改动变得非常....就是成了标准“两个男孩一起混娱乐圈一个红了一个没红渐渐拉开差距”一定有的套路:gocchi由于工作没赶上两人给他办的生日会(原作中gocchi虽然迟了但还是回来了并且三个人还是比较开心愉悦的),riba因过于紧张错失了好的表演机会(原作中riba本番表现挺正常的),很明显或者说突兀地就拉开了两人的差距。然后画面一转三年过去sari和riba这是交往同居了?
  
  到以上阶段我把这电影认定为了把原作往典型日系青春片上拉的平平无奇的剧,打算随便看看吐槽吐槽。
  
  到自杀情节我还看了眼进度条吐槽了下这不是才60分吗说好的62分的冲击呢,直到画风一转到真·62分我懵逼了。脑中捋清了到底发生了啥时我内心瞬间:被摆了一道啊Orz 可能正因为读过原作,脑中剧情是按小说的时间顺序进行的自然就认为电影也是如此,没想到前面部分全是剧中剧,这也意味着我们所以为的脸对应的人物并非如此。这里的确是剧组诚不欺我的真·62分的冲击,即使我怎么吐槽前面的改动,这里的结构安排的确出乎意料不得不夸。
  
  接下来的内容就....彻底抛开原作(因为事实上原作剧情到这基本也结束了)放飞自我了。剧情没啥好说反正荧光脱衣舞吧那里我已无话可说船戏也莫名其妙,当然要表扬下苏打和夏帆演技真是不错前后反差厉害。
  
  我还坚持看下去主要是想看看对于前面关于gocchi和姐姐分别的自杀原因以及其他一些原作中有解释的部分是如何处理的,然而导演却草草解释了下蝴蝶兰那首歌和姐姐自己在舞蹈中落下以外就随便扔在一旁了。最后riba酱对着gocchi的海报把打火机一扔画面回归正常色调结是说他就此抛下过去打开心结了???看完只能说导演(脚本?)是真的野心太大往里加了太多莫名其妙的元素然而控制不住故事玩脱了.....
  我本来实在受不了改编想自己说一下原作内容但打了两行就发现不太好理清,推荐看这篇,相当详细 https://book.douban.com/review/5327288/

  《粉与灰》影评(七):粉与灰—粉在哪里?我只看到了灰!

剧透慎入。。
前62分钟是彩色,而且是戏中戏,后戏中戏结束就变成灰色调,最后男主被鬼混解脱后又变回了彩色,观众也终于解脱了。粉反正我是没看到,灰是有的,可能导演有意弄成灰色制造衬托男主的压抑感。但看着真心难受。
正常时间线的剧情是:我和好基友一起出道,他红了,很红,我默默无闻,还不想和好基友捆绑销售,其实是太在意他一直活在他的阴影下不能正常发挥,后来吵掰了,但是睡了喜欢好基友的青梅竹马的女孩,我和女孩在一起了,和好基友没来往了。三年后,同学聚会遇到好基友了,重拾友情,但是!好基这时自杀了还让我当了尸体第一发现人,然后我继承好基友的遗志出了好基友的自传书,自传拍成了电影,我演好基友,但其实我一直很痛苦,期间有劈腿女明星,后来从好基友妈妈那得到一盘录像带,知道好基友原来是恋姐然后想追随姐姐的志愿去死的(姐姐是芭蕾舞者,在表演结束的瞬间自杀了)。然后就看到好基友的鬼魂,然后大哭大笑就被渡化了。。最后想说行定勋是个好导演,嗯嗯,以上。

  《粉与灰》影评(八):自以为是总是会扇我们一耳光

前段 粉 中所营造的 温暖的青春气息的小河眼中的小吾的世界 明晃晃的友情爱情牌 老套却又不生厌 后段情节急转 剧中剧 戏中戏 想法大胆又新颖 可惜 灰 中越来越多不明所以的片段 床戏??银光club??真正的小吾原来是因为喜欢姐姐才选择自杀??什么鬼 实在是有些胡乱拼凑 过于牵强

苏打演技真心没得说 粉 中所演出的那个总比不上眼前美好少年自卑又不服气甚至实话说有些无能的小河 喜欢极了住在女主家坐沙发上时边抽烟边喝啤酒丧气十足的形象 后段演艺圈中游走的那个他 公子爷般却又怪诞大笑的他 拍手称赞 芋头演技不评论 只能说直观观看下来 后半小时实在无法让人集中精力 也不除剧本不敢恭维的缘故

总能每部电影的某个地方找到自己的共鸣与深思点 在自以为是了解自认为最亲近的朋友结果终其好友一生后才醒悟并非那么回事后 片尾小河将打火机扔向远处。一句“真无聊”总算找到自我 想要重新开始了不是吗?

  《粉与灰》影评(九):彩色的原著和灰暗的電影

在昨天的電影節上終於有機會看這部由很喜歡的小說改編而成的電影。
在這樣一齣重商業性質的電影上,導演問答環節時也說了無論是選取作品和選角上他都是處於被動的角色。既然他從一開始就不是因為與原著的共鳴而主動選取這個作品來改編,那麼我覺得他將後面的劇情更改成完全脫離原著是個十分聰明的選擇:他不用勉強自己去迎合原著的純真世界,也不用面對錯解原著的批評。就像他所說的,原著是在說兩位主角之間完全的了解和純淨的友誼;電影說的是現實的黑暗面、誰也不能夠完全了解另一個人的概念。由此來看,我認為應該把電影理解成和原著站在完全對逆的立場時產生的另一個發展。
以原著的支持者角度來看,有一點確實感動非常的是兩位演員都十分切合角色、彩色部分能夠還原很多書中很喜歡的場景,讓我再次感受真吾大貴之間的友情和只屬於兩個少年的青春。但不解的是為何導演要把莎莉和香凜兩個原本故事中的過客設定成影響著大貴和真吾的關係的關鍵人物,反而蓮吾對姊姊的感情也還算說得過去。(不過那段的行為和說話有所矛盾讓人看得一頭霧水,是本作的最大敗筆。)後半段已脫離原著故事,以獨立的情節來看仍是有所不足,過於冗長的敘述使觀眾很快就失去興趣繼續看下去,最後帶出的主旨也未見有所突破。總體來說,實際來看宣傳所標榜的「62分鐘後的衝擊」確實是有所誇張。(值得一提的是,當中原作者shige的客串演出可說是個小驚喜,多虧導演冗長的鏡頭使很多觀眾不費心神自然而然地就發現了這個特別的地方。)
平心而言,這個導演的運鏡和色彩的運用上做得很不錯。但實在令我懷疑那些情色的鏡頭到底是用來做甚麼的?不但沒有幫助情節發展或者塑造人物性格,更可以說剪掉更能使情節緊湊,這樣只讓我覺得使作品變得低俗。然後在問答環節的回答我也很不解他面對自己作品的態度,也許有人覺得他很有性格,但在我看來他的回答很多都是臨時想出來敷衍觀眾,在有敏感問題時就只會逃避回答,過程中當然也缺乏了對原作者的尊重。
我建議大家還是把這部電影脫離原著來看比較好,然而除去了對原著的既有認識這部作品也只能算是平平無奇,首半的彩色部分寫二人青春比較吸引,後半黑白部份的主旨顯得淺易無奈。

  《粉与灰》影评(十):艺术和人生

  作品的结构非常出色,很是令人意外,本片采用两段式,前半段是乍看是正常的成长类叙事故事。可是当大贵到达真吾家中的那一瞬开始,画面突然由彩色转为黑白,在看了一段后才发觉,原来前半段是电影中的电影。即在真吾死后,由大贵按其遗嘱写出了回忆作品,而后转拍成电影。而在电影的制作过程中发生的故事。

  可以这样说,不管是河田大贵、铃木真吾和石川纱里在前后段中都有着不同的理解。通俗点说就是艺术和人生。我们常说艺术来源于生活,却又高出生活。此片便是通过自身去刻画了这一观点。之所以色调不同,怕也是一则突现艺术和人生的不同,二则是所谓现实与回忆的不同。试想想如果真吾确实如前半段或者说大贵书中表现得那么美好,那死亡便有些难以理解了。

  人生是“黑暗”的,残酷的,现实的;不过人拥有艺术,艺术则是美好的,彩色的。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