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月满轩尼诗》经典影评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月满轩尼诗》经典影评10篇

2017-11-03 21:58: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月满轩尼诗》经典影评10篇

  《月满轩尼诗》是一部由岸西执导,张学友 / 汤唯 / 鲍起静主演的一部喜剧 / 爱情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月满轩尼诗》影评(一):月满轩尼诗

月满轩尼诗
影片结束,为了听张学友的歌,没有挪开眼睛,霎那间看到友情客串的邵美琪和郑伊健。有些演员,往往一亮相就光彩夺目,比如那个牙医,只是露个脸,却另银幕突然一亮。而有些,则是出现也不让你知道,我执拗地把影片拉回,找到婚礼注册官,果然,是冰美人。当年曾对两人分手,梁咏仪插足的花边唏嘘不已,三人都是比较喜欢的演员,清理真诚。索性去八卦下,才弄清是是二人爱情走到尽头,而郑伊健仍是娱乐圈的好男人,只是点发生在错误的时间
回到电影,出品公司是:万诱引力。失笑,每次看港人的出品公司都觉得有趣,注册机构也真是大度。从日常的街景开始,然后突兀的来一句贝九交响曲,再回到日常的起床镜头,印象深刻。然后就是相亲,对港片的摄影一直赞誉有加,寸土寸金的港岛,现实空间逼仄,但每次出现在影片中总是有足够的气场。
张学友的阿来出场,因为在心目中的年纪,一旦装嫩要扮愣头青去相亲,并且有个亲妈有个姨妈,总觉得哪里有点不对。不过影片慢慢往后走却消弭了这种突兀。汤唯以爱莲为名,丑妆出场,而难掩丽质。更在相亲后以素颜(淡妆)亮相在爱人面前,令人耳目一新。爱人的一句:长得好看的女人,一般都很笨。本来爱意满满,不过这里突然想到汤唯在上海拍戏期间,被短信诈骗破财,哑然一笑,戏里戏外,孰真孰假?
阿来也有自己的爱人,离婚后归来的旧恋人,在一直被忽视的备胎状态下,淡然过着自己的日子。
然后偶遇 – 误解 – 重逢 – 在一起,看似平淡的过程,却用心穿插了些镜头:
1. 在餐厅,爱莲无奈陪坐,点餐的印度人名言:不点餐不行,餐厅要亏本;付款但不吃也不行,别的客人会觉得不好吃,所以不吃,反而要收三倍的钱。不过后面印度人时时被提及,不解用意,哪位告诉我?
2. 阿来逗爱莲得发笑,惊讶说你有蛀牙,爱莲只当玩笑。而在后面的情节发展中,看牙医果然得知蛀牙,不禁想起阿来,恰是两人由于彷徨的当口,安排妥帖,承前启后
3. 妈妈以为姨妈抢了自己的老相好,神伤住院。点到儿子已经四十一,其实之前已经通过阿来的语言,解释了为什么是年长的学友担任这个角色,这里补一笔,点赞。
4. 老相好来探病,妈妈突然掩面嚎啕。正当观影者揪心,感觉节外生枝时,妈妈来了句:我还没来得及化妆,你怎么就来了…… 衔接了前面阿来和爱莲玩笑,你没见我我妈素颜没什么奇怪的,我爸生前把这件事情当作一个愿望。看到这里,大笑加会心一笑。
港片里,这种轻喜剧,往往轻松随意。穿插些笑料,又自然纯真。有波折起伏却没有大悲大喜茶余饭后,最好的消闲。
不知怎么,突然又想到,邵美琪和郑伊健客串,在片场是否偶遇?又说些什么呢?

  《月满轩尼诗》影评(二):名字很美,内容很平淡

汤唯的复出之作。
整个故事情节都很普通,像身边发生的事情,所以才会感觉平淡,唯一神奇的地方,大概就是41岁的阿来在遇见爱莲之后,陷入了爱河,那你说,他之前的十几年都是等爱莲长大吗?
没有理解二人怎么就突然互生爱慕了呢?明明之前还是一直互不干预,到了片尾,突然就爱上了对方了,成年人的爱情啊。
故事背景是2008年的香港,没有金碧辉煌的楼房,而是普通的居民街道,唯一跟电影名字挂上边的,大概就是阿来说的一句话了吧,“如果你不跨过轩尼诗路,我们俩是没有交际了。”
汤唯的风格一直都是淡淡地,静静的,演的角色不张扬,不疯狂。反而想看一下她演反面或者泼辣一点的角色了。
月满轩尼诗。

  《月满轩尼诗》影评(三):人生很短,但足够长让你长大和遇到爱的人

不工作了,又有两天的时间独处,这样的感觉真的太幸福了。白天看了牙,终于看到了自己久违的大白牙,虽然目前还不太舒服,还花了一万多块钱,但是下午去银行理财感觉能减少一点自己的经济损失,心里还是舒坦了一点。
回来的路上就一直想看《月满轩尼诗》这部电影。今天的情感真的很充沛也很脆弱,一路回来,已经听了几十遍的《董小姐》居然差点听得泪崩。
如果是平时,一天忙碌而单调的工作结束后,让我来看这部电影,估计就像喝白开水一样没有感觉。
但一天的休息,我全身的触觉喝感知细胞像是被打开了一样,对电影的很多细节都会心一笑。体味到了导演的用心和电影淡淡的香气。
汤唯真的长了一张干净清爽的脸,再配上她利落的举止和邻家女孩气质立刻把我拉到了这场大龄青年的爱情萌芽中。虽然这是一部香港电影,但导演让汤唯和张学友都用了自己的声音,马上港产片流水线一样的特质就减少很多。汤唯也很出挑,她的出现让电影少了香港的市侩气,而多了一分灵气。
张学友也演得很好。很喜欢他在被打后在大街上喊出了“我长大了”的这场戏。刚开始出场他裹着被子,我想都这么大年纪了,还赖床,张学友有点扮嫩的嫌疑啊。因为我设想他演的男主角的年龄也就是35岁左右,可就算是35岁的男人天天赖床的几率也很少吧。
而后,才知张学友扮演的阿来就是一个还没长大的“大男孩”,赖床是他没长大的一个最明显特征。虽然都41岁了,可是还没有长大,或者说他根本不愿意长大。在没有遇到爱莲(汤唯)之前,在母亲没有气得生病之前,他根本不愿意长大,哪怕是前女友回来想破镜重圆也没有让他有长大的想法和行动,顶多使他想让自己变得更年轻、更有活力,所以才偶尔早起跑步,但跑了两天也就放弃了。
而母亲的生病就是一个直接的导火索,他这才意识到一直不愿意以素颜示人的母亲居然都63岁了,而自己也41了。他终于醒了,终于接受了母亲老了的事实,而爱上一个人,想让她快乐幸福的愿望更是让自己瞬间长大了。
之前看过赵薇接受采访时说,现在中国大陆很多电影都打青春牌,但其实真正值得人们关注的年龄阶段其实是40岁到50岁,国外有很多反映这个年龄阶段的电影,统称Middle crisis(中年危机)。这个阶段,我们不再年轻了,但还没有老,有过经历,但希望尚在。多好!
在这年纪活明白的人,他的后半生会很幸福。因为长大了,懂得珍惜了,知道往后的路该怎么走了,更不争,更慢,也更懂得。
虽然我现在才25岁,但总有一种时不我待的感觉,总感觉自己在变老,总害怕自己什么喜欢做的事情还没做,就已经老了。
但静下心来想想,我才25岁,从懵懂到初识社会,我的路才走了那么一点点,我现在就明白了这个道理,这真的很幸福。因为我现在就会按照自己喜欢的模样去塑造自己。让自己真正过得幸福,独一无二
而不是十年如一日,一直在重复前一天过生活
所以,一生虽然很短,但是足够长让我们长大和遇到自己爱的人。我希望我快快长大,也希望我是真的遇到了自己爱的人,一起长大,一起变老。

  《月满轩尼诗》影评(四):岁月安好,生活即此

卢梭曾说过“生活得最有意义的人,并不就是年岁活得最大的人,而是对生活最有感受的人。”走过人生四十一载,阿来再回头看时是否会惊觉,属于他有意义的生活才开始。
《月满轩尼诗》既是一部讲述都市宅男剩女爱情轻喜剧,更是一部见证几十年香港变迁史的生活剧。
影片讲述了在香港这个中西交汇的地方。以轩尼诗道为界,街道两边即住着女主角爱莲(汤唯饰)和男主角阿来(张学友饰)。作为电器行少东家的阿来,年过四十,却并没有多大的理想。而爱莲则因从小失去双亲,南下香港,一直寄居在舅舅家,帮着舅舅打理洁具店。生活就这样平淡无奇地过着,直到二人到了待嫁的年龄,故事由此展开。最初,阿来的母亲和爱莲的舅舅都有意促成的阿来和爱莲的爱情,可是双方心里都记挂着另一个人。后来,在一次偶然的机会,阿来和爱莲再次见面,二人都放下了最初见面的那份抗拒、冰冷。渐渐地,爱意萌生…….
影片以阿来与爱莲的爱情故事为主线,在主线之中又穿插了许多小人物的生活,得益于许多老戏骨的加入,朱咪咪扮演的阿来姨妈、鲍起静饰演的阿来母亲、李修贤诠释的青叔以及两位主角:蛰伏多年的张学友,复出归来的汤唯都以一种本真的演技给我们展示了一个真实的香港社会,时光荏苒,社会变迁。在导演岸西的镜头中,轩尼诗道就是整个香港的缩影,在这条街上所发生的故事也代表着香港底层小人物的为生活、为理想拼搏奋斗的一个时代剪影。虽然影片围绕的是关于阿来和爱莲的爱情故事,不过导演对于其中的一些老港风俗展现也显得用心。其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就是阿来与爱莲的相见的港式茶餐厅,对于观众而言,他们乐见阿来与爱莲在这种港式茶餐厅聊人生聊兴趣,甚至爱情。港式茶餐厅兴起于上世纪的60年代,走过了近50年的风雨,这种文化符号早已成为港人对于身份认同的一种表征。当然,茶餐厅在影片中也不仅仅出现了一次,关于阿来和爱莲的交集,影片的大部分场景都选在了茶餐厅。这正好折射出茶餐厅在双方心中,都是一方不受拘束的好天地。对于传统的港人亦如此。
再者就是导演的对于人物的刻画也让人叫好,电影的叙事看似平淡无奇,但是众多香港的底层形象的塑造则让整个影片显现出了“本真”,观看电影的人,我想会和我有同样的感觉,这些故事常常就发生在我们身边,或曾经经历过,或现在正在经历。看似不经意的平常故事,却最易触动我们心底最柔的情感。这样的阿来和爱莲我们生活中仿佛见过,这让我想到了《喜剧之王》中飘飘和天仇的故事,当飘飘要离开天仇,天仇憋了很久最终说出“我养你”这几个字时,这个镜头会让多少观众心里一痛。在错误的时间遇见对的人,这就是现实,残酷的现实。同样,阿来与爱莲的初见、相遇、爱意萌发依旧给我们展示了平常人的生活状态。没有那些偶像剧中爱的轰轰烈烈,却是最平凡的互生爱意,这触动了我们内心深处的对爱的理解。鲜花出彩,绿叶同样表现不俗。强势爱臭美的阿来母亲,闷骚善良的姨妈,处处吝啬留情的青叔,以及多次出现在影片中却没有表明身份的印度人,而导演安排这样一个角色的用意何在,至今人们仍众说纷纭。虽说这些绿叶的镜头不多,但是足以让我们铭记。
岸西作为一名女性导演,有着天生的细腻温婉的情感叙事优势。在《月满轩尼诗》中,她也将这种女性导演的细腻叙事手法运用到影片情节中,使得阿来与爱莲的爱情故事有得“犹抱琵琶半遮面”的感觉。对于音乐的使用,给我最深的莫过于影片开头的《命运交响曲》。这首音乐的曲调是比较雄浑响亮的,导演把这首音乐放在片头笔者认为是别有深意,这首音乐对于导演接下来要讲述的平凡爱情故事是一种寓意深刻的对比。把命运交响曲放在片头,综合看来是较为不错的选择。除了片头的配乐外,影片其他的配乐则是选用的舒缓,明朗的音乐。笔者认为这也是对男主女主的命运的隐示。命运交响曲(《第五交响曲命运第一乐章》)是贝多芬写给拿破仑一首有名的曲子,拿破仑的命运对应的是雄浑响亮,而阿来爱莲的命运则代表了一种平凡人的舒缓明朗。同时岸西导演加入了大量插科打诨的笑料,台词中诸如“十二块,单饮双倍算,不吃不喝三倍算”,“小时候,我爸问我长大后想干什么?我告诉他,我想当上福尔摩斯,他说不行,他说中国人顶多只能当包青天”都让观众会忍俊不禁。而在画面上,岸西仿佛有意带给我们的几分欧美生活片的相似感,以此来拉近观众与角色之间的距离。
影片中的阿来随遇而安,安于世事。爱莲独立勤奋,喜爱读书思考。影片中对于二人的爱情故事其实并没有过多的浓墨重彩,相反,影片通过男女主的视角展示了一些具有香港印记的香港往事给人印象深刻。阿来与爱莲的爱情也是在这些许平凡的香港往事中萌芽,故事的结尾很开放,二人坐在第一次聊天的那间咖啡厅,爱莲张开嘴一笑,说到“我没有蛀牙了”,然后二人相视一笑,镜头一转换,电车、天桥、街道…….
作为该片的导演岸西曾谈到,影片中并没有月亮的镜头,也没有特别的意义,电影之所以叫《月满轩尼诗》,只是取其中一个寓意:人月两团圆,来暗示影片的美丽结局
最美的爱情也许不是天长地久,最美的爱情只不过就是简简单单岁月安好,生活即此。

  《月满轩尼诗》影评(五):4月2日

当时在院线上映时,反响不是很高。今天为了感受香港电影找来看,莫名很喜欢港片中的这种细腻的小情感。
    第一次看张学友演这种类型的电影,一个四十岁未婚的中年男子,略带点颓的感觉~和前女友分手后,每年只有给父亲祭祀前才去相亲,为了给父亲一个“交代”。他对前女友说不是因为她才一直不找女朋友,尽管十多年前,女友是因为现实原因离开了他,但是当他得知前女友打电话过来,他却一个飞起去回拨电话。
    看到汤唯时总会出戏想到北京遇上西雅图,和“暴力”男友的感情,她充满希望又难以维持。“暴力”男友吃醋对阿来(张学友)下手,阿来抬头对他说的那句话,似乎也证明了两个人最后一定会走到一起“我可以逗她开心,你呢?”
    两个看似没有感情纠葛的人,在一次次的相遇和聊天中,距离也拉的越来越近。像港式茶餐厅里的奶茶,第一口喝下没有什么感觉,可是在嘴里越回味越香醇。
    导演岸西是《甜蜜蜜》里的编剧,怪不得两个人最后在茶餐厅相遇彼此会心一笑时,想起了甜蜜蜜里张曼玉和黎明的四目相对。
    “原来你也在这里”

  《月满轩尼诗》影评(六):最吸引的,莫过于就是香港市井街头的那种味道而已

突然看到豆瓣上有人提到“月满轩尼诗”这部电影,于是突然想找来重温。明明曾经看过而且这并不是值得重温的片子,明明只能找到让人起鸡皮疙瘩的国语配音,但却很奇怪,我竟然就想这样看下去,或许就是为了打发我那可怜的时间罢了。
看的时候,看到一幕幕有如邻里家常一般的电影场景,我嘴角边就止不住地噙着笑意。阿来的妈妈在相亲前特意去做了头发和指甲,止不住地抱怨发型店老板人工太高;又在酒桌上若有若无的炫耀当年曾经在”希尔顿”摆结婚喜宴的阔气,言语间就要把爱莲的舅舅舅妈给比下一头。精明的老板娘架势,倒给摆了个十成有八。
爱莲被舅妈推出门外去和阿来喝茶的茶餐厅,布置的也让人眼熟。倒不是说去过,只是因为香港茶餐厅似乎都长一个样,菜单甚至都一模一样,无外乎都是蛋挞奶茶猪扒饭等基本的几样,甚至连杯子餐碟都一模一样。曾经试过在某个茶餐厅里随手一拍,简单加个滤镜,港味就十足。
剩下的剧情似乎就没什么好看的,阿来的前女友离婚后回来找他,爱莲的男朋友还在牢里而且没有好好表现。两个人都各自有感情上的羁绊,不过是为了应付家里人才同意和对方见面。阿来和爱莲见面聊的也越来越多,冷冰冰的爱莲笑的次数也越来越多。他们逐渐和对方讲起自己的生活,关系更像好朋友了。一向爱脑洞开起来猜剧情发展的我,现在也可以猜到的故事走向和结局了。
镜头整天对不准焦,张学友和汤唯明明聊天正酣但脸蛋模糊,但是他们身后的广告牌却清晰的尴尬。整部电影目前支撑我看下去的唯一动力,就在汤唯那张出水芙蓉般素净的青春脸上罢了。

  《月满轩尼诗》影评(七):这也许就是爱情最真实的样子

不知道为什么,看完这部电影像是看到了爱情的真谛。有时大概爱情就是这么简单,我会逗你笑,你爱看我喜欢的小说。即使相逢的时间不对,我们也能找到真正对的那个人。就像是生活,梦到你才发现早就爱上了你。抓住曾经的不放大概也只是因为放不下过去。可哪会知道,我已经遇见了新的你。
    有些幸福出现的很简单,只一杯奶茶,一个蛋挞,一个印度人,一摞小说,就让人可以开心地笑到露出蛀牙,就可以让人轻轻悄悄地喜欢上一个人。也许每个人都会在心底有一件想到就想落泪的事,但当一个女孩子一个人默默的抹眼泪的画面出现,依旧会心疼,会希望剧中会有个人去给她安慰,甚至想直接自己去抱抱她,替她擦干眼泪。
    一直觉得汤唯是个很可爱的姑娘,脸上有一股率真的劲儿,活得真实活得漂亮。她用她的真实,带给了我一个像在身边发生的爱情故事,平凡而温暖,像冬日那杯暖阳下的热奶茶,散发着悠悠的馨香,让人不自觉在嘴角勾起一抹微笑,在心中开一朵小小的花。

  《月满轩尼诗》影评(八):甜蜜蜜前传

机缘巧合moma百老汇放映了一场,于是去看了这部甜蜜蜜前传。
导演心中完美男人的标准这么多年还是没变,当年黎明和现在的张学友,实在是旧瓶装新酒。两个角色的性格和处事方式都是一模一样的,在纷杂的香港社会中,身边的所有人似乎都是那么的世俗,而阿来和小军却都是独树一帜,两耳不闻窗外事,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所以这么一来,故事的发展就很顺理成章了,这样朽木不可雕的男子遇到了精明能干的李翘和爱莲,便逐渐开始被改变从而成了一个更成熟的男人并且最终忠诚眷属。但是岸西实在比不过陈可辛,至少比不过当年的陈可辛。甜蜜蜜中,一首甜蜜蜜似乎和剧情并没有太多关系,但实际上贯穿了全片,而轩尼诗三个字我直到片尾才看到微弱的一丝联系。或许对于香港熟悉的观众会有不同的感觉吧,但其实这部片子就算叫做月满大望路我觉得其实也不会有太大影响。
作为一个女性导演作品,这部片子对于爱莲的表现要远远超出对阿来的描写,这其实是一种蛮奇特的体验,影片到最后也没有明说爱莲到底是否喜欢阿来,但是在影片进行当中观众是可以体会到爱莲的心理变化的。男人老说:女人心,海底针。但因为描写的太过于简略和粗糙,阿来的想法才似海底针一样让人搞不清。一开始吊儿郎当,和前女友复合后还是吊儿郎当,老妈的三角恋搞得天翻地覆他还是吊儿郎当,老妈终于病倒了,然后他又被打了,但是醒悟的时候依然是吊儿郎当表达不清。最后更是猛地就幡然醒悟:我喜欢她嘞~好啦,导演,我知道你不懂男人啦。
之所以说这部片子是甜蜜蜜前传,只因为这部片子的剧本实在像是导演在参加甜蜜蜜编剧之前写的。一模一样的结构,相似的人物设定,但每一部分却都差火候。除了爱莲,每一个角色都很空洞,似乎真实的活着但是却又毫无性格。如果再把豹哥和阿旭拿出来比,那简直是不能看了。我理解阿旭这个角色因为人物设定的关系,一定要所有事情都用暴力解决,但后来像个孩子一样和爱莲发脾气说:你不爱我了,实在是让人搞不懂,因为从头到尾也没看出你有多稀罕人家爱莲啊(除了想要把人家扒光的单一眼神)。豹哥就不同了,人物描写很少,但是就是到位,寥寥几笔就表现出来了人物性格,而且各种有深度。
总之,这是一部汤唯很美,张学友很傻,看看心情会好,虽然打了两星,但是我会推荐去看的片子~

  《月满轩尼诗》影评(九):爱很复杂

——《月满轩尼诗》中那些细碎真实的温情
文/@卢思宇Sophie
医生:六十三岁的人了,不能不定期检查
阿来:她…六十三岁了?
医生:她真的是你妈?
阿来:可是她…她从来不肯透露她的年龄
医生:那你多大了?
阿来:我?我…四十一岁
医生:你也四十一了,她能不老吗?
看到这里的时候,心突然猛的抽搐了一下。想到我们这一代,享受到最便捷的科技,父母长辈于一身的宠爱,家中没有兄弟姐妹平分爱,大多数人不知不觉变成一个只知道一直索取爱,长不大,也不愿长大的人。就像影片中四十多岁的阿来一样。
但其实也不仅仅是我们这一代,所以才会有代沟。每一代之间都有代沟。上一代对下一代的付出,只有等到下一代又有下一代,或者遇到突发事件的时候,下一代才有所体会。
阿来的妈妈这么多年的坚强,为了撑起这个家。她打扮的花枝招展,啰嗦八卦势利又很认真用力的活着。在她心中,阿来爸爸应该是任何人无法替代,心里隐隐的痛。同时,她也爱着养着小狗的阿伯。可有时候人终究是爱自己多一点,又或者让自己真正完全去爱的人早已不在。她对阿伯的爱,是一种强势霸道,自以为是洋洋得意的占有。
直到有一天,阿伯发现她妹妹的美,原来有一个女人不会对自己养的小狗厌恶,原来没发现这样的人就在身边。被阿来妈妈发现后,她悲愤至极,觉得妹妹为什么要抢自己的男人,甚至气愤到住院。可很多东西不是对错那么简单。她妹妹哭着对阿来说,这么多年从来没有人请我去逛街喝茶。是啊,她永远默默靠后料理事情,阿来的妈妈永远是闪闪发光的那一个。可是这又有对错么?亲姐妹之间,若不能平分秋色,总有一个是要活在影子里的。只是她也心甘情愿活在阿来妈妈的影子里。
最后,还是阿来妈妈跟阿伯结婚了。这么多年,彼此之间也不是没有感情。只是她终究要他对自己比对小狗更好,但同时她也撒娇的说不要比我先走。她妹妹在婚礼上穿着绿色的衣服,像一片静静的绿叶,承托姐姐耀武扬威的大红,安静的在旁边继续料理一切。阿伯站在旁边偶尔皱眉,拍照的时候又露出笑容。
所以爱,真的很复杂。
可能时间久了,自己都分不清是爱?还是习惯?还是变成大家心甘情愿的妥协?
可是爱,真的又很温情。
温情到,你以为是理所当然应该如此,其实有人默默心甘情愿为你退让。这么多年大家一起相互扶持惯了,很多东西对错已经分不清了。母亲对儿子的爱,姐妹之情,阿伯跟阿来妈,阿伯跟阿来妈的妹妹,都被时光慢慢掩埋,感情很深,深到当事人自己可能早就忘记了,或者觉得对方从来都没有真正关心过自己。
其实,生活中也一样。所以才有那么多子女不理解父母,真正的朋友反而吵架,我们对陌生人轻微的善意,却报以极大的感谢。
愿每个人都能真的好好珍惜和爱身边的亲人、朋友和爱人,并且愿意承担责任。有的时候只是有人一直默默为你付出,但是表达方式不太恰当或者合适而已,但要学会理解。
爱很复杂,也让很多人痴迷。很多人寻寻觅觅一辈子,其实早就融入平常的生活里,反而被忽略。人们反而容易觉得起伏和刺激才是爱的表达和表现,不知道是该喜?还是悲?还是接受这也是爱的一种而已呢?

  《月满轩尼诗》影评(十):有的人的人生就是从四十岁以后才开始

男主阿来就是一个标准的"家里蹲"港男,四十
一岁了仍整日混混沌沌,胸无大志,起床困难,饭来张口。(二十四孝阿姨等他起床就殷勤地端上早餐)
  
  直到妈妈病倒送院,他才知道妈妈其实已经过了耳顺之年。因为在他的印象中妈妈一直都是那个花枝招展、精打细算、盛气凌人的电器店老板娘。
    
   在阿来平平无奇的日子里,他难以觉察时间的流逝。
  直到他遇上了跟他一样爱看小说的爱莲。他被爱莲暴躁的男友痛打,他才对自己过世的爸爸宣布:"我已经长大了,因为我被人打不会哭了。" 他在有着不同生活趣味的前女友和同他一样爱幻想爱冒险的爱莲之间徘徊时,才懊恼地说:"我爱上了一个人!我本想平平淡淡地过一生,这不难呀。"他才体会到爱这一个字有多重。
爱是责任,不管对亲人,对爱人,都是如此。
这一个简单的道理阿来不是不懂,而是不愿懂。是妈妈年轻化的生活方式和阿姨对他近乎鞍前马后的照料,让他惰于去懂。直到妈妈的岁数毫无保留地出现在毫无准备的他面前,直到他机缘巧合地爱上了适合自己的爱莲。
有的人的人生就是从四十岁以后才开始,这不值得推崇,也不应该鄙夷。但至少应该知道:The time is always right to do the right thing.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