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恶人》影评精选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恶人》影评精选10篇

2017-11-13 21:31: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恶人》影评精选10篇

  《恶人》是一部由李相日执导,妻夫木聪 / 深津绘里 / 满岛光主演的一部剧情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恶人》影评(一):怒

没错,的确我是看了怒之后来看的恶人,但是看了恶人后多少对其中的各个角色有点怒其不争的感觉

首先来说小七扮演的男主,是被母亲抛弃与年迈的爷爷奶奶住在一起,爷爷身体不好经常住院,奶奶也说过祐一要是不在的话,爷爷连洗澡都不知道怎么办呢,就是在这样的一个家庭中,一时的冲动与杀意还是让这个家庭背负了更多。奶奶出门回家都会有大批的记者堵在门口,当公交车怒斥记者并在奶奶下车时对她说“不是你的错”,真是对男主有种怒其不争的愤慨。

女主由深津绘里扮演,是一个生活简单乏味守旧的单身女性,工作也是卖西服的柜台服务员,稍微提下妹妹感觉应该是一个比较典型的日本女性,性格比较外向也比较注重打扮有交往的男性。这样的姐姐是与男主由手机交友app认识的,两人的开始与过程说不清欲望爱情亦或者是空虚,甚至直至最终感觉也不能男女主之间是爱,多少有点因为此时此刻的一种沉沦。但是女主的恶是指包庇男主与其私奔,不过对大众来说她是被诱拐了的,另外硬要说的话以日本文化来说“不给别人添麻烦”是一种根深蒂固的观念,这也就是说即使并非你的错但是给别人造成困扰了就需要道歉,那么姐姐的恶应该就是与男主私奔给妹妹带来了困扰吧,这在姐妹的电话中可以感受到。

再者说说死者妹子,她虚荣,在朋友间假装富二代是自己男友,背后会说朋友的坏话,与男主也是交友网站上认识的,嫌弃着男主的职业没出息,其实自己也不过是靠着父亲介绍了客户,整体梦想飞上枝头变凤凰,而在被富二代踢下车子以后对于想要帮助她的男主又恶言相向,一股脑将怨气都发泄在男主身上,威胁说要去告男主绑架她,那种恼羞成怒的高傲又仿佛是不允许别人轻贱的,明明前一刻还死皮赖脸的在讨好富二代,可以说非常典型的一种自卑又高傲的人了,让人感觉讨厌又可怜可悲。

死者的父亲是一位小乡村里的理发师,对于去大城市的女儿不满又无奈却又有种隐隐的骄傲,认尸的时候确认了是女儿后看见女儿脚边的布没有盖好,父亲认真的包好了女儿的脚,突然间就有种泪目感。看着女儿从儿时到成年回忆的短片耳边是来悼念的宾客的闲言碎语,我想父亲的内心是奔溃的吧,在雨中父亲对着女儿的管用说你没有错,这究竟是对女儿说的还是对自己呢。

富二代可以算是定义上的恶人,法律上的良民了,他并没有杀人,但是造成这些恶果的直接导火线,在富二代朋友中说大话总是嘲笑别人,踹死者下车,而在以为杀人案与自己有关的时候又吓到躲在胶囊旅馆中,被找到简直是毫无尊严的哇哇大叫妈,有种莫名的好笑,但无论如何在法律上他并非恶人。

男主的奶奶被骗子骗走了积蓄,奶奶最终带上孙子送的围巾再次去找了骗子,然而他们仍旧是毫不心软的,这样的恶人,有人能帮我们惩罚他们吗?

影片中两次处理镜头非常巧妙,一是死者的父亲当被告知女儿死讯的时候,母亲的脸被门帘挡住若隐若现看不清表情,父亲问了两次什么事,从不耐烦到懵逼脸,并且有稍许的停顿;二是男主向女主坦白真相,在餐厅中以对方视角只给予半张脸看双方的表情变化,被送菜的打断后继续然后进入回忆。另外久石让的bgm也非常配合影片气氛。

无论如何,也许正如片尾女主和出租车司机的对话,“那个人就像世人所说的真的是个恶人呢,是杀人犯”,而在女主的回忆中是男主与她一起在灯塔上看夕阳的美好片段。人性是复杂的,三观正不正与影片好不好也无关,片中每个人或许都有着恶,但有些人又是在另一方面来说是善的,他们都是平凡而并不富裕的家庭环境的小人物,而这样的他们又对同样背景的人们种下了“恶”,可谓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哉!

  《恶人》影评(二):恶人

  清水祐一无疑是个恶人,是个罪犯,他杀死了石桥佳乃。必应受到制裁。可是这次犯罪是有意识有目的的吗?
  看完之后我想也许此片都可以当成防止犯罪的教科片了。如果石桥佳乃当晚表现的行为,这次犯罪完成可以不发生。可是深层次的问题是这种表现却又是必然的。这是轻浮的她先与清水祐一交往后又与富有的增尾交往的必然。而正是这一行为又与当晚吃了饺子这一偶然结合在一起成为其命运的必然性和偶然性的结合,这也许还可以成为哲学片吧。
  此故事时间线索是当晚发案后,清水祐一被抓的最后几日,与马込光代的情感交集。
  清水祐一算是被社会和家庭压抑下的小人物,除了做爱和车子几乎没什么特色,如果不是受刺激只是个平常人;石桥佳乃也不算什么,是个正常的社会轻浮女;增尾虽然感觉挺坏,也仅仅平常的富裕大学生。只有马込光代算是正常些。可就是这些种种的必然和偶然,一桩罪恶和恶人诞生了。这社会还真有问题。

  《恶人》影评(三):无从溯起的恶之源

  影片名为《恶人》,可给出的却是一道有心演绎,无从归纳的连锁难题。观者在影人的一幕幕呈现中得以还原整个事件的始末,却只能在无解的质问中一次次失语。
        那些牵扯在人与人之间的事件,无论是起于冲突还是流于灾祸,一旦成为社会问题,就很难再找出隐藏其后的恶人。人们将行为善恶的程度区分交给了律法和道德,用自以为公正的态度审视一切,判断一切,殊不知行为因心性而生,这一意念式的存在,永远只在看不见的地方暗涌。
        用隐私囚禁自己于桎梏中,以礼节婉拒他人于自身外,文明竖起的围墙隔阂起你我,原本可以走进彼此的方式也在一方的猜测与试探以及另一方的误解与回避中渐行渐远
        世间最让人窝心的伤害,通常在一方不以为意的情况下形成,痛苦在对方身上蔓延,而自己却毫无知觉,除非同样的伤害降临己身,否则不会意识到自己做的孽有多深。
        对于别人给自己造成的侮辱与伤害,我们是断不愿有第三者在场见证的,文明人的悲哀在于,永远试图向外人展示自认为过得去的一面,而刻意隐藏起那些连自己都羞于面对的情景,甚至,为了不让自己受羞辱感的折磨,不惜改写记忆,将自己的遭遇改编成在大众面前可以说得出口的情节,一世自欺。
        我们跟着媒体的镜头,把眼睛伸到了事件的隐私处,任自己沦为别人痛苦的看客,以置身事外的姿态品头论足,并以此作为谈资充实本就枯燥无聊的日常生活,一群人生命的沉重,到了另一群人的眼里,却被无限娱乐化或八卦化,好一点的,也不过付诸两句同情的话语,配上两滴无谓的眼泪,而当自己琐事缠身时,随即遗忘,奔忙,再得空闲时,早已失了那份心意。
        现实将他们逼近了的灯塔里,一个原本只能在遥望里寄生的去处。
        孤立个体间的相知有多难?相遇只在偶然间,这种偶然性决定了彼此对各自的认识,只能简单停留在于一个照面,一次寒暄,一种印象。
        日常生活和心灵世界的距离有多远?众人在前者中汇作的潮流,让各自深陷其中,外在的面貌遮蔽了原有的样子。而深藏在内心深处真实性情,即使切实存在,也多被忽略,这样的视而不见,只因了解和感受从不曾轻松,从自我中抽离,进入他人的领域,并从中找出生而为人的共性,以人为镜,躬身自省,再到互相谅解,彼此照拂,这是一段太过漫长的道路,长到人们宁愿对此视而不见,退而选择一条更为轻省的捷径。错过铸成彼此生存形态的每一段真实风景,丢弃了感同身受的前提,反而代之以揣测,永远从自己的角度出发,任意评判,轻易指责,互为地狱。
        然而这看似偶然的相遇,其实又都源于自身有意或无心的选择,这样的选择,是有心为之也好,被逼无奈也罢,实则都由自己做出。而人性的劣根性在于,永远能为自己找出推卸的理由和对象,责人总是好过责己。对于境遇和境遇中的人,而彼此间的,
        谁说偏见只是出于嫉妒,类似护犊之情的褒己贬人无时不在上演,让推己及人成了永恒奢望幸福温柔一刀,在别人身上留下太多伤口,自己却一无所知,幸福的垢处在于,总能将仰望它的人们置于比实际情况更惨的境地,不甘大概是将人送往地狱的罪魁祸首。人们无限夸大自己生命里出现的人物的点滴,用自身情绪覆盖这世间其他的存在,对自身近于偏执的感知和对别人几乎忽略的漠视可能是日常生活里最为讽刺的对比。
人性是一团交缠的线,永远理不出头绪。善恶之念无时不充斥在脑海,一旦遇上外部合适的刺激情境,遂转化为相应的行为,而行为的可见性决定了其被传递,被评价的必然,久而久之,它代替心性成为社会定位个体的标准。无关人等围绕其行为进行一系列评判,揣测其掩藏与背后的心性,并以旁观者自以为是的中客观频频附加主观臆测和社会标准去归纳当事者的品性。荒谬的是,人们永远无法也不愿放下自己思想的欲望,将自己置于同样的情境,推测自己相应的反应,或者至少,倾听或体会当事人恰时的心境,而如果真的做到这一点,人们可能会悲哀的发现,所谓人跟人,真的没有什么不同,富豪和乞丐,妓女和良妇之间,唯一的差别只在境遇上,而非人性上,因为人性是一体的。人们忘了此一共性却揪住这差别不放或沾沾自喜耿耿于怀,将时代做起的浪花视作自身的产物,这大概是作为人最不应被原谅的虚妄。敢于放弃自身的立场,走入他人的境遇,放下偏执的小我重新认知,认识人与人唯一能够短暂和解的途径吧。
附上电影中的一段话:
        “你 有对自己来说很重要的人吗 仅仅是想着 那个人幸福的样子 自己也变得高兴起来的人 现在这世上 没有这样的存在的人 太多了 自己认为没有什么可以失去的东西 然后 觉得这样就可以变强 这样 就认为自己很看得开 把 失去东西的人 渴望拥有的人 当成傻瓜 不是这样的啊”

  《恶人》影评(四):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

前几周有一部特别火的日影《怒(怒り)》 但我并不看好。https://movie.douban.com/review/8526834/

感谢《怒》这部电影,让我注意到另外一部同样由李相日和吉田修一合作的电影《恶人》。

当年《恶人》旬报奖仅仅输给《告白》,不失为一部主题深刻表演到位的好电影。

在一个彷徨空洞的夜晚,青春靓丽却虚华浮躁的保险公司推销员石桥佳乃(满岛光 饰)陈尸福冈的三濑岭。她生前曾通过交友网站与土木作业工人清水祐一(夫妻木聪 饰)交往,后为攀援富贵而转投大学生増尾圭吾(冈田将生 饰)的怀抱,这种轻浮行径直接导致了她死亡的悲剧。在此之后,增尾成为主要嫌疑人受到警方盘查。而痛苦的清水则通过网络结识了孤独的服装店营业员马込光代(深津绘里 饰),两个惺惺相惜的疏离之人展开了绝路逃亡……@豆瓣

影片的题眼在“恶人”。清水祐一是世俗眼中的恶人,在荒郊野岭掐死好人家的靓丽女儿;但他同样也是社区里的好小伙,帮着左邻右里的老人去医院、洗澡擦身;他也是施工队里的好青年,受队长器重,马上能拿到高级施工执照;他甚至是一个优秀炮友,甘心开一个半小时快车千里送炮。

那么他是个恶人吗?

虽然编剧导演给了男主清水很多的人文关怀,但掐死石桥之后的他就是恶人。

荀子认为“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我是不赞同的。恶人不是生来决定的,都是自己选的。人除了利己的基因以外也有利他的天性,成长过程中的选择会让两个天性的比重产生变化。和他人合作中不断选择双赢,你就向善人方向倾斜;不断的选择零和博弈那就会向恶人方向倾斜。善恶种子都在,人的选择会逐渐改变结果,“吾善养吾浩然之气”就是这个意思。科学点的解释叫贝叶斯定理。你做过的事情会不断改变人们对你下次做事方式的预测。

清水杀人的瞬间就好像在善恶的天平上恶的那一边加了一个超级大的砝码,他在那一刻变成了危险人物,一个恶人,社会短时间内无法再信任他。

但只有这么一个恶人就无趣了。女主马込算不算恶人?她阻止了清水的自首,组织了两人的逃亡。对清水来说,自首能获得轻判,结果在马込的怂恿下变成了恶性逃逸;对马込自己来说她帮助杀人嫌犯逃跑有被起诉的风险,最后也给自己带来了生命危险。这是一次双输的选择,马込无疑在恶的天平一端放上了砝码。但两人寒冷灯塔下的相濡以沫也确实让你感动。这两个让你难以恨起来的恶人正是影片精妙所在。

人都是复杂的,你也有想跳出某个框框的冲动,但你不会,看看跳出框框的其他人的故事,也是一种享受。

片中还有一些有着精彩表现的配角。清水祐一的奶奶清水房江,石桥佳乃的父亲石桥佳男,把石桥佳乃踹下车的大学生增尾圭吾。他们每个人都在恶人主题下独立成章,相映成趣。两位男女配角柄本明和树木希林还同时获得了旬报最佳男女配角奖,冈田将生和光妹也获得了提名。

  《恶人》影评(五):《恶人》:善恶的悖论

大伯 发布于: 2011-04-07 20:04
SDMS评分:80.5 分
 
      相信很多看这部电影的观众,都会被电影中的两处对白所打动。一处是清水佑一对着光代说,“以前觉得杀了人是理所当然的,跟她在一起之后,却越来越觉得痛苦;”
      另一处是死者的父亲对着一个小青年,自言自语般念着如电影主旨一般的独白:“你有对自己来说很重要的人吗? 仅仅是想着那个人幸福的样子,自己也变得高兴起来的人。现在这世上,没有这种感觉的人太多了,以为自己没有什么可以失去,就可以变强。所以,就认为自己很看得开,把失去东西的人、渴望拥有的人当成傻瓜。”
      一般来说,我不是太喜欢这种把什么东西都讲得太明白的电影,因为电影不是做论文,需要论证一个什么出来。但对于《恶人》这部电影所慢慢展示的人性的力量,这样轻轻略描一笔,就像为尸体勾画出轮廓一样,倒是有种沉重的味道。
      对于日本电影,总有很多可以延展的解读性。因为多数的日本导演都擅于把电影拍得像清汤寡水一般,平静地交代各种细节。以至于在很多片子中,都存在过度解读的空间。《恶人》也不例外。
      从片名和剧情的发展之中,作为观众很难不去解读“恶人”的符号意义。从这个方面去钻牛角尖,似乎电影中的主要演员都有Akunin的元素。清水佑一自不必说,人就是他杀的;增尾圭吾是最让人所不齿的那种富家子弟、自私、冷漠、玩弄别人的感情;光代虽然纯洁、善良,但正是她出于对佑一的感情,而阻止了他的自首;石桥佳乃也是那种随便的女人,并且因为她被人戳穿了面目,而迁怒于佑一,诽谤他绑架并强奸自己。
      这些“恶意”,在电影中所充溢着的“善”的对照之下,显得更为遗憾。像清水婆婆耐心存着的那些钱、石桥佳乃父母的悲痛和宽容、以及光代毫无保留的爱情。这些善意之光,让整部电影在阴郁之中,却默默地让人感到宽慰,给人希望。
      很多时候,人性的复杂也在于此,当影片最后,正义将要得到伸张之时,却是一个让人哑然的时刻。道德审判是很简单的一件事,但是诱因却是难以言喻的谜团。如果不是像了解自己一样地了解一个人,又何以轻巧地惩罚各种看似理所当然的罪行。
      清水佑一最后为什么要掐死光代?很多人一定都会有这种疑惑。我也不理解,只能说也许。也许这是他能让她从这段无果的感情之中走出的最便捷的方法?也许这是他对于这份难以承受的感情的极端的报复?
      正像电影中石桥佳男所说的那样,“自己没有什么可以失去,就可以变强”。掐死光代,对清水佑一来说,是一种心灵上的真正解脱,让自己可以无惧刑罚、无惧生命光华的熄灭、对这个世界再无可留恋。反之,对于光代来说,清水佑一的“恶”,也能让她的感情和心灵都走向死亡,走向理智,走向麻木的强悍。
      所以,这里就有了一个悖论。因为有了善,所以才感到了为恶的痛苦。而因为有了恶,才让善得以解脱。
      不够明白为什么在电影的结尾,光代在献花的路上,告诉司机,凶手是一个恶人。也许她是迎合大家的口吻,也许她是发自内心的,但她对佑一的感情却并没有消减。可能善或恶,对于她怎样爱一个人,或怎样定义一个人来说,已经变得不再重要。

  《恶人》影评(六):小七是最好的小七。

初见小七是在高中粉haruma的时候,那会看到uno广告还惊叹这个人五官简直太端正,美中不足就是矮。当时年纪小,总憧憬高高大大的明星,小七这个名字很快就忘到脑后了。

后来过几年再看小七的作品,又觉得他才是天生的演员料。二十阳光,三十端庄,演得成大反派,又扮得了小屌丝。恶人里这个黄毛农村屌丝青年的形象,换成任何一个霓虹80代的男艺人,估计都不太有说服力。唯有小七,明明长着张帅到感天动地的脸,却能浑身散发一种卢瑟的气息,这样精湛的演技之下,身高反而成了贴近角色的加分项。

一张好的演员脸,最好是端正大气又不带过分的符号感和私人气质。这一点梁朝伟和小七是一个类型,事实也证明这样的脸让他们有更多机会挑战不同的角色并时时打磨自己。六年过去,从偶像剧到大河剧再到有深度的映画,小七样样都有好成绩,足以见得他的心思真的是在演戏上,也为做个优秀的演员而一直努力着。很期待『怒』中的优马,也希望小七带来更多好作品。

  《恶人》影评(七):不再重来

一开始看这部影片,是因为有妻夫木聪。
看着看着,心情就感动了,沉重了,复杂了。很久没有因为一部电影去写些什么,这次却不一样。
祐一是一个敏感,内向,甚至有些懦弱的男人。在认识光代之前他杀过一个女人,一个和光代一样都是在交友网上认识的女人。他很难过的告诉光代:如果我能早点认识你就好了。早点认识千代,祐一的人生就会不一样。
祐一告诉光代:“认识你之前,我觉得我杀她没有错。因为她欺骗我,威胁我,要告我强奸她。可是,认识你之后一切都不一样了,我觉得我错了。”
祐一是那样一个胆小有内向的男人,当那个女孩威胁他的时候,他一脸的惊恐,最后失手杀了她。在这个事件里,是谁错了,谁才是恶人。那个把女孩扔下车的增尾,明明约了祐一看见公子哥增尾就立刻甩掉祐一,甚至当祐一遇见被抛下的她提出送她回家是还反咬一口要告祐一强奸她得女孩,还是一时气急攻心失手杀人的祐一。
祐一也许不是恶人,但他失手杀了人,从那一刻起他就错了。认识光代后他们一起逃到了灯塔。两个人一起,打算亡命天涯,虽然他们都知道这样的日子持续不了多久。
死去的女孩父亲说:“那些嘲笑因为为了挚爱哭泣的人,自以为没有爱的人可以活得很轻松,可是他们不知道看着爱的人幸福是多么快乐的事。现在的人太自私,大家都不肯付出一切去爱一个人。他们看起来活得很轻松,他们这一生都在嘲笑别人的痛苦中渡过,他们不懂什么是爱。”说这些话时,父亲站在一家餐馆外面,里面坐着增尾和他的朋友,正在放肆嘲笑这个父亲。外面是这个父亲和一个男孩,增尾曾经的朋友。在这个父亲说话时,男孩一直沉默,也许在这一刻他懂了吧。在另一个地点的有祐一和光代,也懂了这个道理。
看着心爱的人幸福很快乐,而看着心爱的人痛苦会更痛苦。祐一看到光代跟着他吃尽苦头时,让光代不要在跟着他,他们就这样就此分别,他回去自首,会告诉警察是他挟持了光代。爱一个人,会因为他的痛苦而更加痛苦。
因为食物吃完了,光代去了附近的便利店,顺便给妹妹打电话。在电话里妹妹说你怎么跟一个杀人犯在一起他是个杀人犯!光代只是回答我真的很想和他在一起,我爱他。也许,在很多人眼里,杀人犯就是恶人,可是也许我们经历了他们所经历的也许也会成为一个杀人犯。因为这个,光代被警察发现了,后来光代跑出警察的视线奔向灯塔时,祐一一直从窗户里看着她,一直。在光代久未归来是祐一的表情是焦急的,或者是悲伤的,有点失望的。当时的祐一一定在害怕光代就这样不回来了。当从窗户里看到光代的身影时,祐一露出了唯一的笑容,像孩子一样的笑容,眼睛里透出最美好的光影。在我的记忆里,这是祐一在这部两个多小时里电影了,露出的唯一一次笑容。
当警察追来时,祐一突然紧紧的掐住光代的脖子。因为他想保护光代,这样光代就只是被他劫持了而已,光代就没有包庇他。祐一的表情狰狞有痛苦,当他被警察制住时他伸出手拼命的想要握住光代的手,可是他在怎么努力都再也握不到那双手了。当时祐一的表情痛苦的让人心酸又心疼。
祐一有个奶奶,代替了祐一妈妈将他辛辛苦苦拉扯大。当知道祐一杀了人之后,他拿出了祐一送给他的那条丝巾。祐一是那样一个好孩子,第一个月的工资就给我买了丝巾。他怎么可能会杀人呢?最后这条丝巾挂在了那个女孩去世的公路上,也许奶奶明白,不管怎样祐一都是杀了人,他都是错了,可是祐一是他最爱的人,她很想念祐一。奶奶给祐一存的钱被卖药的骗了,最后她又去那里坚持把钱要回来。在去那里时,祐一奶奶说了一句话,关于祐一。当她回到村里被记者包围时,她沉默的向所有90度鞠躬,因为她要帮祐一,帮他好好的生活下去。
电影中描写的祐一和光代的爱情,祐一和奶奶等得亲情,父母对女孩的思念,细腻又自然。日本电影就是这样,很多都爱描写人性的东西。结尾的时候光代说:“也许,也许祐一真的是恶人。”在那个时候,光代也许明白,祐一再怎么样他也杀了人,一切都不可以忽略,更不可能重来。
 

  《恶人》影评(八):剧情流水账--严重剧透--不是影评--个人备忘

       从小城市来的保险公司推销员石桥佳乃刚刚结束与同事们的聚会,聚会中她炫耀自己新近交往的大学生男友増尾圭吾,男友家还开着豪华温泉酒店。聚会中毫无顾忌的吃着会让嘴边味道不好的饺子,并且没有因为约会急于离开,都引起同事的猜疑。
       而她实际上是去与交友网站认识的男孩清水祐一见面,清水祐一是一个小镇上的建筑工人,对于佳乃来说,祐一只是一个染着金发的乡村杀马特,只知道飞车和性。和祐一见面也只算是性交易。
       大学生与佳乃在酒吧有一面之缘,之后一心想要攀附的佳乃不断短信轰炸,而对于大学生来说佳乃完全是一个无足轻重缠着他女孩。
       离开同事们的视线后佳乃来到与祐一约会的地点,巧遇刚好经过的大学生。佳乃直接打发掉祐一上了大学生的车。
       祐一与外公外婆一起生活,外公患病经常需要入院。外婆和一群老人参加一个医生的讲座,医生大肆宣传着自己药品的功效,忽悠着老人们。
       第二天一早,疲惫的祐一坐进亲戚的车,准备开始一天的工作。途中遇到道路封锁,此处有命案发送,一具尸体被抬出。
       小镇上的理发师与顾客聊着各自的女儿,一心向往着大城市,不愿留在小镇,同时又无法完全立足,需要家里的支持。
        一通警方的电话带来噩耗,命案的死者就是他们的女儿佳乃。
       
        调查很快锁定的两个嫌疑人,佳乃生前约会的网友及一个大学生男友。
        服装店营业员光代的一生都没有离开她所在的那条街道,小学中学工作,性格内向的她,每天做着单调的工作,循规蹈矩的生活着,从来没有谈过恋爱。她在交友网站结识了祐一,她向往着祐一向她描述的海边的灯塔。
        两人见面后车内简短的交谈,光代感慨没想到自己会与一个染着金发的男人交往,祐一告诉他只是某一天想要改变自己的生活,而唯一能改变的只有头发的颜色,光代也有同感。
       第一次见面就去酒店,光代虽然有些不适应还是答应。结束后祐一递上的10000元让光代很失落,她说她以为可以网上找到一个真心交往的人,她承认自己是幼稚的,将钱还给祐一。
       祐一的外婆去看那个讲座的医生时,被强迫购买了二十多万元的药品后,坐在路边,难过而无助。
        案子有了进展,警方找到了躲藏的大学生,但是大学生讲述的事件经历证明他不是杀死女孩的凶手,他只是因为害怕此时和自己扯上关系才躲起来。
        当天佳乃上车后,车子开到郊区的高速路后,佳乃的言谈和口里的饺子味道让大学生越来越反感。他在路边将女孩赶下车,甚至在女孩下车前还恶意的踢了一脚。结束了警方调查的大学生与朋友聚会,刻薄的讲述着这段经历,无情的嘲笑着女孩佳乃。
        结束了一次不愉快的约会,光代回到自己生活,此时祐一再次来找光代。并且在得知警方在找自己时,带着光代来到海边。
        坐在海边吹着海风的光代迎来的生活中最大的一次改变,非常欣喜,以为这会是一段全新生活的开始。接下来祐一的话又一次让她跌入深谷。
        那天晚上,气愤的祐一一直跟着大学生的车,见到佳乃被抛下汽车后,准备上前帮忙。无奈恼羞成怒的佳乃根本不想让这个自己完全看不起的人见到自己所受的羞辱,她把所有怨气发到祐一身上,并扬言要告他绑架。祐一在与佳乃的争执中将佳乃掐死。
         最后一刻,准备去自首的祐一被光代阻止,两人坐车来到祐一之前提到的灯塔。祐一给光代讲述小时候的某一天,妈妈说带他来灯塔找爸爸,妈妈让他一直盯着灯塔看,然后,妈妈就走了再也没回来。
        嫌疑人已经锁定祐一,记者们聚集到祐一外婆的小屋前等待拍摄新闻。祐一的外婆依然很无助,只说祐一是好孩子,是她一手带大。祐一的妈妈闻讯赶来,外婆也不愿与她谈论祐一的事情。之后妈妈说近年来她与祐一见过面,她也向祐一道歉过。但每次道歉后祐一都只是找他要钱。
        外婆带上祐一之前送的围巾出门,记者们围追堵截,一直跟到老人上公交车,好心的司机喝退记者。临下车前,司机对祐一的外婆说,不是你的错,你要振作起来。
        外婆找到骗钱的医生,拼死要求他们还钱。
        佳乃的父亲找到大学生,看着他们肆意取笑他的女儿,他拿着扳手冲过去,最终没有下手,只是愤然离开。
        祐一与光代两人在灯塔勉强度日,饥饿寒冷,他们知道他们在一起的时间不会很长,两个孤独无助的人靠着一点柴火取暖。最终警察追踪而至,抓获祐一。
        雨中的高速路,光代来到佳乃遇害的地方,路边摆着鲜花等祭奠物品,祐一外婆的纱巾也挂在旁边。见到佳乃的父亲光代匆忙避开。听着出租司机的议论,真实凶狠残暴呀,怎么能对这样一个女孩子下这样的手。
         光代想想说到,也许是吧,毕竟他是杀了人的。
         影片结尾,当时两人在灯塔迎接日出,如果早一点相遇,他们真的可以幸福在一起吗?
          影片偏长,节奏缓慢。

  《恶人》影评(九):恶人

本的电影总是对各种生活真相揭示得淋漓干脆,不留半分情面,因为太干脆直接了,揭下来带着血泪,令人不忍侧目。《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是这样,《告白》也是,《恶人》也是如此。佑一是一个英俊而沉默的少年,喜欢开赛车,住在海边的渔村。就他个人风平浪静的生活而言,几乎可以以这种模式终此一生。不过谁甘心在一种模式下活一辈子呢?佑一对光代说:有一天他站在镜子边,想改变生活——可是惟一能改变的,只有头发的颜色。
 
飙车是一件无比过瘾的事,超越世界繁琐的纪律和秩序,狂飙向前。喜爱赛车和速度的人,通常跟地面的世界不会打交道,所以他们要躲进车里,一个完全封闭的,自我的世界。这个世界由你掌控,随心所欲,极高的速度,带领你像风呼啸般来去。飞驰的瞬间,你恍然误以为自己逃离了世界,抛弃了人间,躲开了地心引力,成为自我命运的全权主宰。坐在赛车里的佑一一出现,就吸引了我的目光,我知道他会令人瞩目,也知道他将无法跟现实世界打交道。这个剧烈而强硬的命运,从他一开始坐在赛车里就已决定。
 
佑一的自卑不仅因为他是家境贫寒的建筑小工,更因为他从小都被母亲抛弃,随着外婆长大。这给他的整个人生都带来了难以磨灭的伤痕。他告诉光代,他常常以为是母亲不要自己了,自己一定不好。
 
自责兼自卑的心理导致佑一在谈恋爱这件事上,没有基本的自我和平衡。一方面他懂得反抗恋爱过程中所遭遇的不公,他在交友网站先认识了虚荣势利的佳乃,佳乃瞧不起他又对他异常刻薄,每次完事都要他付钱;而另一方面他又占有欲特别强,不甘心承认失败。他很容易受到伤害,也容易伤害别人。
 
电影通篇讲恶人,但恶人不是佑一,他只是一个敏感、反应过激,不懂处理伤害的年轻人。
 
佳乃跟佑一又一次约好了见面的时间,却意外撞见了富二代的增尾。她欣喜如狂地缠上了增尾。佳乃的父母是在小城市经营小理发店的小市民阶级,这个阶级的财富单薄,地位飘摇,佳乃练就了一双势利眼,要想在大城市里获得地位和闺密们的艳羡,就要盯紧机会往上爬。佳乃的工作也不尽人意,惟一等来的客户还是爸爸介绍的,住的也是公司宿舍。自己挣钱吃饭这样难,家庭也提供不了更多的帮助,钓到金龟婿,走人生捷径,实现阶级的上升,自然是小家庭出身的佳乃最大的梦想。所以佳乃对增尾殷勤备至,妄想令她一时忘乎所以,她几乎是逼着增尾载自己,又在增尾的车里胡言乱语:你家是不是有高档的餐厅,你妈妈是不是老板娘?那我以后不是也要帮着经营?

  《恶人》影评(十):可曾记得爱——《恶人》

相比同样在同年日本电影圈大放异彩的《告白》,《恶人》毫无炫技之感,颇为压抑的风格蕴藏着异常沉重的主题,一百四十分钟里,仿佛世间苍凉尽收眼底,让人唏嘘。

建筑工人清水祐一,在长崎郊区的一个清冷渔村长大,没有恋人也没有朋友,性格孤僻,唯一的兴趣是汽车,他不懂得如何快乐地生活,工作之余,祐一还得照顾年迈的祖父母。通过交友网站,他认识了佳乃,可是原本抱着追寻真爱的祐一却发现对方只是想要做肉体交易,然而未曾经过恋爱的祐一却爱上了佳乃,在目睹佳乃当场爽约并上了别的男人的车后,祐一也狂怒着驾车追去……

这是电影的开场,导演埋下了一个指向明显的伏笔,却并没有立刻揭示接下来发生的事,使之后面发生的佳乃之死与面容始终淡定的祐一为真相留下悬念,谁是杀死佳乃的恶人?谁是灭绝人性的凶手?

佳乃是一个怎样的人?她青春靓丽,有着极强的虚荣心,与富家子弟在夜店的搭讪使之想入非非,四处炫耀,梦想着有一天能嫁入豪门,然而那位花花公子却全然不把她当一回事,深夜在郊外的路上把她踢下车,而此时祐一追随而至……

拜金女的虚荣让她不能接受自己所受的屈辱,不但不接受祐一的帮助,反而无故恐吓祐一,不谙世事的祐一惊恐交集,愤怒之下将佳乃掐死。

然而,这是祐一的错吗?他是恶人吗?也许是,从小失去父母造成他性格的偏激冲动,然而导演模糊了明显的道德去向,而将镜头伸向了年轻人的群体,虚荣攀比的女生,玩世不恭的男生,将性当作玩物和交易品的男女,将别人的生死当作笑谈的男女,已经将爱情践踏在脚下的人群……

谁是恶人?谁又是牺牲品?

光代在一家男装店工作,和妹妹住在同一所公寓,每天过着两点一线的无聊生活。她同样和祐一在网络上相遇,她是一个和祐一一样寂寞的人,她的一生就在同一条街上渡过,看见妹妹和男友的幸福,她也只能默默关上那扇门。

谁不期待有一场邂逅?

然而之前已经得到教训的祐一却仍然将之看作为一场交易,“我是很认真的”,光代说,“很可笑吧?”两个孤独的灵魂就此相遇,霎那间陷入情网,哪怕是无家可归,哪怕是被所有人追捕,哪怕到天涯海角,只要有你一起,便无怨无悔。在这浑浊的世界里,在这个物质化的社会,在这个现实主义的世界,仿佛一道不曾吹入人间的清风。

可曾记得爱?

这是一个寻找爱的故事,两个从未有过爱情的人感受到了爱情的甜蜜,他们是如此相似,谁说孤独不能造就真正的爱情?正因为孤独,人们才会看到自己缺失的另一半,而在找到时愈加的珍惜。哪怕是只认识短短几天的人,便能随之奔天涯,这或许是难以理解的爱情,但这是让人沉醉的爱情。

灯塔如同两人的世外桃源,寄托了太多的东西,这里是两人的理想所在,也是家的象征,小时候祐一被母亲抛弃,他便一直看着灯塔,那是对家的期望,而今,他和光代一起来到了这里。 “如果我们能早一点相遇该多好啊……”祐一如是说,此时祐一的心中充满了负罪感,这不是对佳乃的负罪感,而是对光代的负罪感,他恨的是自己不能给光代带来幸福,只有一个人能为另一个人而活,爱他(她)所爱,感受他(她)所感,想到他(她)幸福自己便能快乐,他(她)伤心自己会倍加地伤心,只有这样,这个人才能算是真正地活着,或者说,才算是真正地长大。

这个世界上只有两个人,离开人群,离开社会,需要的只是你,想要的只有你,这样的爱情真的让人感到迷幻,不真实却十分美丽。

然而最后两人分开了,可以说是杀人偿命,也可以说是世俗或是命运的力量分开了他们,在最后一刻,祐一真的想杀死光代吗?我不知道,我所知道的是,他们是真的相爱,而留下的那个人,将会是万分的痛苦。

这是一个爱情悲剧,受伤害的不只是祐一、光代、佳乃,还有他们的亲人,可是谁是恶人?到电影结束的时候,我并不能得到明确的结论,诚然,这个世界上丑恶的事物太多了,除了人心的冷漠,对美好的践踏,还有人们的“围观”“猎奇”心态,成群的记者昭示着这个病态社会的无情。

可是,不可否认,美好依然存在,希望仍然存在,存在于那个公交车司机,存在于那个有着良心的青年,存在于那没有挥下去的扳手,存在于结尾那美丽的霞光,预示、祝福着美好的世界,一个没有恶人的世界。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