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弟恋》的影评10篇
2017-11-14 21:12: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姐弟恋》是一部由巴特·弗伦德里希执导,凯瑟琳·泽塔-琼斯 / 贾斯汀·巴萨 / 约翰·施奈德主演的一部喜剧 / 爱情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姐弟恋》影评(一):谁说男人没担当,只是我们遇不到。
在寻梦的路上,我努力挖掘着另一个出口!打开PS后,仿佛像入魔似的癫狂,直到我的视线模糊时,方才关电脑合眼。
睡了将近一个半小时后,伴着窗外的蛙声苏醒。
然后翻起一部老片欣赏《爱情逆转胜》
一部关于姐弟恋的故事。
风情万种的凯瑟琳.泽塔.琼斯(原名代替)
在38岁的年纪,遇到风华正茂的贾斯汀.巴萨(原名代替)
那一年,正是他25岁的年华。
也许姐弟恋是部老掉牙的剧情,但是我却依旧被里面的温馨感动。
谁说男人没担当,只是我们遇不到。
当慌忙的女主与男主商量孩子时,语无伦次的表述,却包含了他厚重的爱,与男子汉的承担。
他可以抛开一切世俗,与她的朋友聚会喝酒。
当别人在质疑时,他以一个玩笑反复强调自己是80后。
这强调的背后是在说,尽管我是80后,但我们对爱的坚守不一定一样!
也许是年轻,他能以一句我爱你,告诉你,他什么都不怕!
可是成熟的她,即使是一句我爱你,也说不出口,更何况是想和你一起!
分手后的那句,我最珍惜的是你--的友谊,令人惋惜且心疼的一句话。
然后,他们便分开了!
原来,当一份友谊成为爱情时,再分手时,真的无法再做朋友!
除非,你没有真正爱上!
这让我想起《天生爱情狂》里提到,只有你真正爱上了,陷进去后。
你才会不自觉的想看清对方,熟知对方的一切。
这便是所谓的,爱有多深,就越痛,爱有多狂,就越疯。
言归正传,继续他们的爱情。
五年,足以让一个男人更加成熟。就像葡萄美酒,越放越醇!五年,足以让一个女人越发清楚心中所想。
他周游着列国,岁月的年轮爬满他的胡须,她的事业蓬勃,时间的痕迹却让她越发耀眼夺目。
五年后的餐厅偶遇,他们,彼此寒暄着,彼此试探着。
他迫不及待说出我三十了!她尴尬的说抱歉。他摇摇头说,没事,只是时间的问题,现在刚刚好。
同样是姐弟恋,《假结婚》里的桑德拉.布鲁克与瑞恩.雷诺兹,可能相差不大,却有着别样的温馨,且喜剧成分,毕竟女主是麻辣女王啦!
《爱的逆转胜》最后一幕,相视而笑的他们,其实早已手牵手,迫不及待的欢聚重逢。
这一幕像极了哪部韩剧,全智贤和车太贤的《我的野蛮女友》最后一幕。
电影里的爱情是生活里的折射,对于爱与不爱,分开是最好的检验方法。
还有当年大嘴茱莉.亚罗伯茨的《诺丁山》,也是那般的浪漫且梦幻。
就像《我爱男闺蜜》里叶珊说道:“电影总是告诉我们,最后,王子和白雪公主,幸福的生活在一起了!
可是谁又告诉我们,事实上,王子跟他们家的保姆勾搭上了!
后来,白雪公主得了白血病,再后来,白雪公主的头发掉光了。
再后来,再也没有后来!
这就像《裸婚时代》,电视里的文章姚笛,走过小浪漫,闯过大风雨,历经万苦,始终有望在一起。
谁料到现实里的她们也在一起,这是玩笑,还是千万粉丝的期盼哦!
只可惜姚笛是个小三,文章是个婚外恋的瘪三。
我们深知这个世界的担当,还有爱情的坚贞,变得越发可贵。
于是乎,我们千辛万苦的臆想出别出心裁的爱情电影。
欧美姐弟恋,先性后爱的剧情,泰国的先结婚后恋爱,还有虐爱恋,甚至是那些校园恋情,还有同性题材的。
人类对爱情的期盼,幻化成一幅幅美丽的电影画面。
尽管有些是无厘头的,我却依旧很乐意,一而再的去欣赏。
因为我一直觉得,生活已残酷的没有任何理由,我又何苦再去寻找过多的借口。
既然生活已经很残酷,何苦还要在电视剧里找虐。
我宁愿花痴般的看浪漫童话,也不要再在电视里经历过去已发生的。
警示自己又如何,暴风雨来临时,可能与你打招呼,可困难发生时,谁会提示你,难道是那些警示?
未来一直是未知的,何苦非要弄清楚,你只要朝着心中所想,执着的走,总会有答案。
既然是未知的,那就让它继续神秘吧!
因为生活就是如此残酷,所以我允许自己在童话里寻找浪漫。
《姐弟恋》影评(二):企图通过电影来寻找自己心里的不确定
说实话我是冲着名字去的,深陷旋涡的自己企图通过刷知乎问答和相关电影来求一个答案。但是电影不是生活,电影中的美好也许告诉我们某些羞涩的希冀,现实生活却能把人冷冷的拍死。遭遇婚姻危机的女主毅然选择离开,自己带着两个娃在纽约开始。男主却是略显青涩的小男生,遭遇女友欺骗的他通过咖啡店的工作聊以度日。两人通过照顾小孩相知相爱,之后本来满怀希冀的女主却因为一次宫外孕心里被击垮。残忍的抛弃了男友。男主用了五年的时间去周游世界,克利夫兰摇滚节,亚洲,沙漠,在非洲做希望工程,他也许是要体会了世界的繁华喧嚣吧,也许是要增加自己的阅历吧。
我一直在思考的是击败女主的突然地情绪,现在我明白其实没什么好奇怪的,这会是一个必然的过程。
在姐弟恋里,女生害怕的不是年龄,三岁,五岁,亦或是十岁,这些不过是生理上的数字罢了。女生害怕的,是两人生活的轨迹:明明自己已要结婚生子为人妇,你却还是懵懂的年轻人,对爱情的看法单纯幼稚,对世界还有着新奇的火焰熊熊燃烧。
所以结局是太过美丽了,真是的生活不是这样的。
男主和女主的故事,恰如我俩的故事。可惜的是我还没有时间开始那五年,你已经嫁作他人妇。
《姐弟恋》影评(三):仅靠爱就在一起
爱和喜欢以及承诺是需要靠自己努力去争取的。他不理解,自己这么爱她,他在这么多人面前表白却仍然换不回来她的心。
我爱你,我喜欢你,这些话对于女人来说只是当下的甜蜜。
生活是不可能仅靠这两句话就能够继续的。
不管她几岁,什么条件,如果真的爱她,喜欢她,离不开她,请用双手和肩膀证明这件事。
只要这样的彼此成长,才能顿悟这样的人生奢求的是陪伴。
《姐弟恋》影评(四):“天生爱姐姐型”体质
前几天在朋友圈看到一篇文章,叫《你是否是”内心易激荡“体质》,不管有没有这种体质,反正肯定有那么一拨人内心火热,时刻准备着为生活激荡一把。讲这个跟这部电影没什么关系,就是想仿照这个标题,自己也杜撰一个,就叫“天生爱姐姐型”体质。就像片中的男猪脚迷恋风韵犹存的凯瑟琳·泽塔·琼斯(说句题外话,要是一个女的40岁还保养得跟凯瑟琳·泽塔·琼斯这样,被小男生迷恋完全是理所应当的事好么。),在“天生爱姐姐型体质”的人眼里,熟女就像一本书,虽然已经被人翻阅过,但天生爱姐姐型体质的人就像那些爱看读书笔记的人,希望从“书”中得到启发,学到新知。
而在熟女眼中,比自己年轻的小鲜肉们充满了激情和活力,让自己行将衰老的身体和心灵重新注入激情。活力和经验互补的化学反应常常能够重新激发对生活的火热热情。
但是感情这东西要变成生活不是光有激情就够的,要把炙热的感情转化成持久的生活,光靠一时的荷尔蒙是撑不起来的,需要更多的辅助,年龄、社会经验、社会关系、阅历、资源等等,这些都不是短时间内可以迅速积累的。
所以那句被用到烂的“错误的时间遇到对的人”才会辣么深入人心,不过是时机不对罢了,就像常说的“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荷尔蒙有时会告诉你,这个人就是自己一直寻找的,但是社会复杂,阻挠着有情人终成眷属。能像片子结局一样,爱情逆转取胜的除了小说多是戏剧。
电影给你一点美好,你要学会清醒,美梦固然甜蜜,现实不能逃避。
《姐弟恋》影评(五):姐弟恋是需要勇气的。
其实力荐的原因并不是因为这部电影有多么的好看,不过也有四星啦。主要是因为这部片子能给人带来思考以及一些证明。即使这些证明使我们平时都知道的。1、姐弟恋需要勇气,不是每个人都能够接受姐弟恋,毕竟还有一些社会舆论以及压力在那放着,两个人日子过得好当然好,一旦过得不好,就会归咎到姐弟恋这个问题上。使得本身还挺美好的“姐弟恋”躺枪。
2、只要你自己优秀了,就会有人来爱你。女主离婚之前是全职太太,一点都没有魅力,而离婚之后的生活颠覆了,摇身变成职场御姐,雷厉风行的样子,其实很吸引我,至于吸不吸引男人就不晓得了。但是事实证明,出色了之后的她确实得到了爱。
3、能在一起的人是需要能够交流的。两个人在一起,一开始是激情荷尔蒙作用,觉得彼此喜欢,可是时间长了,这份激情退去,能维持感情的不就是交流。若是两人在一起没有什么共同话题或者说心里话都害怕对方生气而藏着掖着不是很痛苦的事情么。找对象要找能和自己说到一起的人。
尤其是看完影评,发现重点在于,男方是一个爱小孩,爱家庭,有同情心,善良的人。所以,他应该得到他要的。
虽然,女方在失败的怀孕后毅然提出分手,男方周游世界,餐厅偶遇这种情节俗得不能再俗,但是我喜欢看啊,就跟各种求婚,各种机场追击拦人一样,就是爱看。
另外,25、40的搭配算是姐弟恋,感觉差距还蛮大的;30、45时她们就在一起了,虽然差距依然蛮大,但男孩已经成了男人;再等到60、75的时候,其实就都是老头老太太了,真爱,跟年龄有关,又跟年龄无关。
我跟恒在一起的时候,他哥跟他嫂子在一起两年了。过了十年的时间话,我们一起10年,他哥跟他嫂子在一起12年,差距真的就没那么大了,最后大家都是变成老头老太太,只有爱能让我们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