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死亡医生》经典观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死亡医生》经典观后感10篇

2017-11-16 21:40: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死亡医生》经典观后感10篇

  《死亡医生》是一部由巴瑞·莱文森执导,阿尔·帕西诺 / 苏珊·萨兰登 / 约翰·古德曼主演的一部剧情 / 传记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死亡医生》观后感(一):真正的你不知道的杰克

现实中的Jack Kevorkian认为任何人都可以要求医生的协助死亡。
美国有三个州承认医生协助濒临死亡的病人加速死亡合法。“病入膏肓?”Kevorkian说,“每个人都向死而生,只要个人意志清晰向医生提出死亡要求,医生就有权为之满足。”
社会人的行为一旦赋予法律效应,公共道德就会像失控泛滥的洪水。
片子是对安乐死合法化的辩论,而不是能不能安乐死的问题。Kevorkian的前130多个客户都成功在法律允许范围内接受了安乐死(被定义为“自杀”),想死随时都能死,自杀又不犯法。
所以那些开口闭口就拿天赋人权说事的人,你们是不是想得太简单了。

  《死亡医生》观后感(二):死亡权利、道德、宗教与法律的无止境纠葛

相当有意思的电影,包含着各种似是而非却又相互制约的冲突。

影片主要提及的实行安乐死与有关人性,道德,宗教与法律的关系。

假设患者正在遭受非常人能忍耐的病痛折磨,从个人角度出发,患者可能会渴求解脱。而从病人家属角度出发,他们可能不惜一切代价延长患者生命。即便患者自此之后完全丧失自理能力,只能称之为"活着",而并非活着。那么这种挽留该被称之为仁慈,还是残忍。

医生的职业道德在于救死扶伤,实行人道主义。那么医生协助患者执行安乐死的这种行为是否违背了医生的职业道德?现在的医疗机构宣传时最常提及的无非是效果显著和最大程度减轻患者痛苦。若病人的创伤或疾病已经不可避免、不可治愈、无法逆转,使用各种医疗器械与药物延长患者的生命是否还与我们对道德的定义一致。

又或者,站在虔诚的基督信徒角度,生命是造物者的杰作。获得的美满和经受的苦难都是上帝所给予的。它们是上帝的指引,并且有存在的价值。如果用我们老祖宗的话说,就是身体毛发受之父母。如果不巧,没有什么信仰,便可以化身咆哮体,中二大吼一句,我命由我不由天。

那么,站在法律角度,选择安乐死是否属于公民合法权益?

法律为国家社会提供了一套行为准则,并通过这套标准来维护公民合法权益。它是一种公平、正义与秩序的象征。问题是,上述的正义并非基于同一个标准。从人道主义出发,结束患者痛苦算的上是仁慈的。若是从宗教审判出发,它又是极其邪恶、残忍的。

公民是否享有死亡权利从始至终也许都是一个问号。如果将选择死亡权力当作是主动结束自己的生命的权利,那么当然你可以在夜深人静的角落或人来人往的街头选择终结方式,例如安眠药,割腕,跳楼或者跳海等。所以,理论上来说我们确实是我们生命的主宰。但是实际上,如果要将死亡合法化,那么不得不经历各种司法程序,甚至面临被驳回的可能性。其原因是,我知道你很痛苦,但是你还达不到要求。在这种情况下,死亡权利变成了一个空谈。

除此之外,影片结尾也是一大亮点。按照法官所言,如果有任何不满,可以在不挑战法律权威且不越过法律底线的情况下,通过合法渠道表达意见。

可现实是,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是个硬道理。大部分情况下,只有在存在冲突,个别心声被广泛关注,人民意愿过于强大,甚至是某些因素引起了社会混乱的前提下,才有可能引起探讨和获得足够的重视。而引起重视的过程未必都合法,重要的其实是一个度。

这个电影所反应的现象,从古延续至了今时今日,甚至在未来可能依旧是一个没有结论的话题

我们伴着疼痛来到世上。

若我有生之年不幸遭受不可治愈的疾病摧残,我希望有权利选择一种安详的结束方式。这便是我对我生命的尊重。

  《死亡医生》观后感(三):法律值得誓死维护——《死亡医生》(含剧透)

我不是阿尔帕西诺的粉,对于这样的一部影片,我真正感兴趣的是故事的内核。作为HBO的一部电视电影,先开始其实并没有吸引到我,关于安乐死的题材太多,关于安乐死的讨论也太多,故事尽管是用真实事件改编的,但是我因为个人喜好的问题,不喜欢这种过于纪实的风格,直到影片后面的30分钟,整个故事才算是好的故事。
杰克是个有些神经质的老头,他一生都没有结婚,在晚年,一力推行安乐死,他认为,人的死亡应该由自己选择,倘若病入膏肓给了人们无尽的痛苦,如果自己觉得到了放弃生命的时候,应该给人们的这种权利。这种想法本来无可厚非,但是问题就出在杰克要帮助那些放弃生命的病人,他帮助人们走向死亡,名为协助死亡吗,这种行为受到了人们的巨大非议,帮助杰克的还有一位律师,律师用自己的知识,帮助杰克一次次的从法庭上回来,后来因为一些事情,杰克想推动安乐死立法,进而在电视上直播他助人死亡的录像,引来巨大非议……
杰克所倡导的主张无可非议,但是他因为这个主张而做出的一系列事情,最终触犯了法律。就像影片最后,女法官说的一段话,任何人都不能凌驾于法律之上。
又到了这种情与法的时候,杰克作为一个医生,他的技术是精湛的,尽管有死亡医生的名号,在他没有在电视上播放死亡录像的时候,人们对他还是容忍的,但是他公然挑战人们的容忍极限,这就是他的不对,影片的审判就在于他这个人的本身,而不是他所推行的安乐死。整部影片的伟大也就在这个地方。
影片这种完全中立的视角,能够让人反思很多的事情,比如,为了表明你身体健康,你可以回家跟你的老婆啪啪啪,但是你不能带着你的老婆去幼儿园孩子的面前啪啪啪,你的行为并没有错,跟自己老婆啪啪啪是任何一个已经结了婚的人的合法权益,但是当着幼儿园孩子的面啪啪啪,不管你结婚了没结婚,是不是跟自己的老婆,这件事情的重点在于,你伤害的是那些无辜的孩子。这个例子可能极端,但是与影片的情况有很相似的地方。杰克所主张的安乐死有其合理的地方,但是他为了他的主张在电视上播放死亡的录像,这件事情都是在向人们发出挑衅,所以他应该被制裁。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用错了方法。
香港的很多影视作品,总是能够很精准的写出一个杀人犯好人,这个好人因为坏人的屡屡犯错得不到法律的制裁从而走上犯罪的道路,博得人们的一片唏嘘。
法律,是保护所有人的,尽管现阶段法律有诸多不完善的地方,但是我们也不能做地下判官,这种以自己的价值观来衡量别人的行为,在西方的电影中总是被简短的表述为“ You think you are GOD.”对于那些犯罪的好人,我们只能给与同情,而不能给与褒奖,因为法律容不得任何人的侵犯,不管这个人是因为什么理由而犯罪,他只要犯罪了,就应该受到法律的惩罚,这是毋庸置疑的。
所以杰克这个老头,不管动机多么的纯洁美好,他终究是挑战了人们的忍耐极限,亲手结果了人们的性命,还在电视上播了出去。所以他,受到惩罚,是应该的。
推荐指数:四颗星
适合人群:所有人
原文链接:http://mijin.lofter.com/post/78fc9_1649c0c

  《死亡医生》观后感(四):还是让上帝来裁决吧

人有权结束自己的生命吗,有权授意他人结束自己的生命吗?从影片展示的病例看,医生扮演的是一个结束病人痛苦的天使般角色,自己还通过与反对者甚至整个政治司法体系作斗争成为一个孤胆英雄,他甚至以马丁路德金、甘地自比,以绝食来维护自身信念。他虽为医生,但爱好文学戏剧,所作所为也更像一个能够吸引大众注意的优秀社会活动家,要说私利,就是博得注意就是成为别人心目中的偶像甚至英雄。

实行安乐死本身游走在灰色地带,病人本身和家人的同意就会使道德问题消弭吗,而医生在别人授意下去执行安乐死更使其行为难以控制。这样一项权利不说被滥用,仅仅靠自身和普世的道德价值观来约束也是不够的,让上帝去决定人的生死,实际是否定了人本身的价值观会不稳定而做出冲动性的决断,行为本身确实有将自杀合法化的嫌疑。

最后法院裁定他有罪的司法解释更多的是针对他凌驾于法律,而安乐死本身将作为一个社会问题不断被讨论。

  《死亡医生》观后感(五):你不了解杰克,你不了解安乐死,你也不了解死亡

YOU DON'T KNOW JACK
在影片缓慢的节奏中,一次次的对话,采访,审判中,事情后来的结局显得很明显了,你可以批评法律,但你就是不能凌驾于它,挑战它的权威,于是JACK入狱是个必然。
你不了解杰克,你不了解安乐死,你也不了解死亡
你抗拒死亡,而安乐死作为一种结束生命的方式,你也同样会避之不及,就是民众对于JACK的态度也是如此。
当我们理性的看过电影,我们都理解JACK是个好人,他固执,激进,甚至有些过份,但他是个好人,为他的病人着想。但他OUT OF THE TIME,不是过时,而是他是来自未来的人,为未来的自己争取利益,而我们对待未来的自己素来是像对待陌生人一样,冷淡而且过份看好。
民从都觉得自己不会以那样的方式接近死亡——如此的不堪,痛苦。那些经历似乎永远与自已无关,而安乐死可能带来的一些漏洞和问题却使他们过份担忧,以至于在没有深思之前就被排除掉,他们因此而恐惧
未来的自己总有一天会死亡,而那时过份的抢救和医疗水平的提升反而可能会成为痛苦的来源,而他们却一直固执的维护现在的自我,对未来的自己不理不睬,就像我们不愿为自己多攒下更多的钱,而更倾向于马上用掉一样。
所以JACK的出现是革命性,但是却有点不合时夷的,也许会是在任何时间下都显得不何时夷,因为没人愿意谈论死亡,除了那些正在饱受折磨的人们。
偏见和固执与年岁无关,那些抗议的最厉害的却是年轻人,他们最不愿面对死亡,他们假想别人也是如此。而当他们老了,病了,痛了,而必须要面对死亡的时候,也许那时,他们才会真正的理解JACK,扭转自己的偏见,如果从此点上来讲,JACK成功了,他成功的把安乐死真正的纳入到他们的思考中来,虽然需要很多时间。

  《死亡医生》观后感(六):To be or not to be

医院曾经简单的把病人的code status分为 code or not,DNR or full code,救或者不救。有一个病人病情一度恶化了人进入昏迷,decision maker自然落到了他的现任妻子身上,decision是DNR,所以呢,医院停止了一切medical treatment,没有水源没有食物没有尊严的在病床上昏迷了两个多星期之后,病人终于去世了。I felt like shit。我从来没有像那个时刻一样愤怒。他曾经的岁月,他写过的书,hunt过的鹿,在冰天雪地里钓上来的鱼,他同我描述过的世界还那么栩栩如生的印在我的脑海里。 当我看到他冰凉的尸体的时候, I thought, we murdered him, not only the hospital, but me included. 我执拗的认为这不是他想要的。但是反过来说,what if it is?
死亡真是丑陋。周岁前的小孩望着老人若是笑了,是大慰人心的,为什么,因为传说是baby对人的面相有一种special sense,而行将就木的人脸部会有细微的畸变,baby看了是要哭的。凄凉的美是没有的,无法被欣赏的。每个人都有选择的权利,或者太微弱不能是在别处生杀予夺,但是一无所有的我们希望还有自己的命,能握在自己的手心里。

  《死亡医生》观后感(七):结尾处女法官的结案词

You invited yourself here to make a final stand. You invited yourself to the wrong forum. Our nation tolerates differences of opinions, because we have a civilized and non-violent way of resolving our conflicts. We have the means and methods to protest laws with which we disagree.
         你来这儿做最后的抗争,但是你选错了地方。我们的国家能纳百家之言,但我们是通过文明的,非暴力的方式来解决内部冲突。我们有一套方式和手段来声讨有违人心的法律。
        You can criticize the law, lecture by the law, speak to the media or petition voters, but you must always stay within the limits provided by the law. You may not break the law, or take the law into your own hands.
        你可以批判法律、斥责法律,跟媒体诉苦或者向选民请愿,但你永远不能逾越法律的界限。你不能触犯法律,或者将法律玩弄于股掌之上。
        No one's unmindful of the controversy and emotion that exists over end-of-life issues and pain control. I assume the debate will continue in a calm and reasoned forum long after this trial, and your activities have faded from the public memory.
        没有人会忽视由生命终止和疼痛控制所引发的激烈论战和情绪波动。我认为,这次审判终止后,这场争论仍然会以平静理智的方式进行下去,而你的行为已经淡出了公众的记忆。
        But this trial was not about that controversy. This trial was about you, sir. You've ignored and challenged the legislature and Supreme Court. Moreover, you're defied your own medical profession. This trail was about lawlessness, about you disregard for a society that exists and flourishes, because of the strength of our legal system. No one is above the law.
        这次审判并不是针对的这场论战,而是针对你,先生。你藐视,并且挑战了法律的权威和最高法院,而且无视自己的职业操守—这次审判针对的是无视法律,你无视那个依靠法律的力量才得以存在和繁荣的社会。法律至上。
        You had the audacity to go on national television, show the world what you did, and dare the legal system to stop you. You publicly and repeatedly announced your intentions to disregard the laws of Michigan. Because of this, I am imposing the maximum sentence of 10 to 25 years.
  你有胆量在面对全国的电视节目里向全世界展示你所做的一切,法律就会惩罚你。你多次公开声明自己的意图,想以此作为你藐视法律的借口。正因为此,本庭对你判处最高刑期十至二十五年。
        You may now, sir, consider yourself stopped.
        先生,你现在可以考虑停手了。

  《死亡医生》观后感(八):世界,需要这样的“精神病”

有一些电影注定刷新人生观, 有一些人注定要改变这个世界。 《死亡医生》所讨论的一个问题, 答案可能于我们来说并不是很难回答, 但他所带给我们的思考, 在电影欢笑之余, 心中好似落了几颗巨石, 喉咙发干发痒, 在影片最后, 我想呐喊、我想咆哮, 可是被掐住了脖子, 很无力,很心塞。 在崇尚自由的美国, 这样一种事情的发生, 已是全人类的悲哀。 那,在我惶惶天朝, 我的脑海中, 只能剩下那最有权威的两个字了, “呵呵”!!!! !!!! !!!! 下面有一段台词剧透~~

影片中这段台词,让人动容,摘录下来。

Jack Kevorkian: Because It's my name. Because I can not have another in my life. Because I'm not worth the dust on the feet of them that hang. How may I live without my name? I've given you my soul. Leave me my name. 杰克·科沃基恩:因为这是我的名字,因为我一生仅此一个名字,因为我连绞刑犯脚下的尘土都不如,我没有名字我该怎么活?我已给了你我的灵魂,请把我的名字留下。

  《死亡医生》观后感(九):安乐死 idea>action

看完《死亡医生》,在度娘那查了一下安乐死。
安乐死被分为两种。积极安乐死和消极安乐死。
积极安乐死是指在病人垂危或被疾病折磨的不想持续生命时采取主动为病人注射毒剂或有毒药物致死。而消极安乐死是指停止垂危病人的医学治疗或停止营养供给。尤其是使用现代先进的医学设备和手段进行抢救以维持病人生理表面的活态。
《死亡医生》里也表示了消极安乐死并不算是一种“安乐”。就像是法西斯纳粹,抽掉病人的营养供给,就相当于让病人以饿死或者窒息等痛苦的生理办法死去。其办法并非让人感到无痛没有折磨的死掉。反而可能在临死前异常痛苦。
在全世界,已立法容许安乐死的地方有荷兰、比利时、卢森堡、瑞士和美国的俄勒冈州、华盛顿州和蒙大拿州。荷兰和比利时正在完善婴儿和痴呆患者有关安乐死的相关法案。
奥地利、丹麦、法国、德国、匈牙利、挪威、斯洛伐克、西班牙、瑞典和瑞士10国,允许“被动”安乐死,只准终止为延续个人生命而治疗的做法。
影片里的密歇根州并没有通过临终安乐死的法案。
积极安乐死,很明显,它的意愿完全建立于病患者的主观意愿上,甚至要参考患者家属,亲人甚至朋友的意见,才能进行执行。毕竟这是有关于生命的一个重要举措。
如果,收集意愿到验证其准确无误并且得到充足证据。我个人认为是完全可以支持的。更何况,它又涉及到人类的自由选择权。这将决定我们是否能以尊严的姿态死去。
只不过,就准确无误验证意愿这一点真的很难做到。
首先,医生在和病人交谈过程中不能太有煽动性。
大家都知道语言的力量。
一首诗可以让一个每天面无表情的人流泪。
一个故事可以让一个女孩活到下一天。见《一千零一夜》
一句话,也可以让一个在家吃香喝辣的少年毅然走上战场的前线。
很有可能一个带有语言煽动性的医生就会让一个本来对生命还有点不舍的人直接奔赴死亡刑场。像“你死了,你的器官还可以拯救其他不幸的人,让他们过上幸福生活”云云,我觉得就是不应该说的。
这很有可能会给病患造成“本来我也不想活了,活着太痛苦了。我死了还能有延伸的意义。死了不是更好。”毕竟每个人在潜意识都想成全别人,变成英雄。
其次,你怎么确定这个病人是真的心理很痛苦,他的自杀经历?他要是没自杀过,但他表现的心理很痛苦呢?你要花一个月的时间卧底调查?
亲人的话真的可靠吗?没有欺骗成分吗?为了什么利益呢?(好吧,我看悬疑恐怖片看歪了。。。)
病患的家人,假如病患的丈夫同意,但病患的儿子并不同意。他们都是病患最亲的人。都一起生活。病患也希望死亡。这时候怎么处理呢?
病患的器官被捐赠给其他器官问题患者。这个过程怎么透明化操纵呢?器官买卖问题本身就有超多灰色地带。。处理起来比较棘手。
这项法案如果真的立项成功了,怎么选择医生,机构怎么运营,安乐死的费用如何处理,监督措施怎么执行?
这些具体需要实施的细节太多太多。任何环节出错。都可能会让一条生病不能得到合理的安息。也有悖于积极安乐死最原本的初衷。
甚至让患者蒙受更大的悲痛。也牵涉到多个家庭。甚至一个国家。一个宗教。一个民族。一种文化。
在中国,《看见》《选择与尊严》一期专门采访了一个提倡消极安乐死的发起者。她希望中国的医院能把更多icu重症加强护理病房无用的维持生命的资源转移给更多需要处理病痛的患者。

  《死亡医生》观后感(十):死亡医生

《死亡医生》真实故事改编,全片五星。用医疗手段结束一些饱受无法治愈的病痛煎熬的人的生命,这个电影声张的主题意义太大,牵涉人的生死观念,道德伦理。宗教信奉者无疑是持反对意见的,我作为无神论者的个体,始终觉得上帝是种玩笑,是不是面对命途多舛的勇气都没有?然后全部交给了上帝,仿佛一切都可以得到合理的解释和原谅。当然清醒者也有清醒的痛苦,就像主人公杰克·科沃基恩医生,只是帮人实现了每个病人都有的清晰自我意识情况下的第一意愿而已。健康的人无疑是这个世界当中的主要载体,而每个人对不好的事物都会有种逃避心理,更容易接受这世界是美好的,不可侵犯的,由生到死的完整性。如果科学医疗的介入,是为了实现和改善人的生命质量而存在,而恰如其反的只会延长人的痛苦,这将会变得毫无意义。人们习惯性的会想到,如果贫穷,残疾,还有重度抑郁者也会参与进来。我觉得这就要有赖于相应的医疗体系内监管下出台一份符合自杀权利的文规方案,但是当医疗成为国家收入的一部分,或者商业化,那所说的这些都会显得苍白无力。电影最后杰克·科沃基恩医生穿着法官的衣服,踩着自行车,传递了一份让我深深触动的信息,我们既然有如何活的权利,也有如何死的权利,我们自己就是自己的最高法官。不愿身边的人与自己一起承受痛苦,不愿看到死亡竟然是病人在人生最后阶段的最大愿望,这无疑会让事情发生得简单一点,平和一点,幸福一点。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