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香港有个荷里活》观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香港有个荷里活》观后感10篇

2017-11-21 21:53: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香港有个荷里活》观后感10篇

  《香港有个荷里活》是一部由陈果执导,周迅 / 陈英明 / 黄又南主演的一部剧情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香港有个荷里活》观后感(一):香港还有个金像奖呢

  换做12年后看这个片子,陈果果然没有什么前瞻性和预见性,在历史的角度上看,这部片子完全出卖了他的智商。香港回归的时候确实很多导演和演员反对回归,这些在1995---2000的作品尤为居多。但是这些导演几乎全部被招安,包括导演刘镇伟。演员就不用多说了,成龙刘德华曾志伟什么的,只要你歌颂党,大把的票子,体面的位子,新来的小妹子,都是你的。
  陈果明显不识实务,片中的大陆人一个诈骗犯和一个庸医;片中的香港人是拉皮条的卖烤猪的讨债公司。
首先,我大陆人才济济,要不是都成为了政治的牺牲品,你们香港连给我们洗脚都不配。是,你们香港言论自由,所以金庸跑你们那写小说;你们政策好,很多人跑你们那生孩子。可你们的资本来自哪里?你们不过一个殖民地,一个因为政府无能的牺牲品,后来跟着后妈发了家,亲妈来认你们不答应,理由是当年亲妈抛弃了,跟洋气的后妈混久了,土气的亲妈就不是妈了,这种心情理解,大家谁不是呢。后来大家都明白了,亲妈才是真正的土财主暴发户,就连美国人都欠亲妈的钱,于是,大家又改口了,说世上只有妈妈好,妈妈对我亚克西。
这点陈果也不例外,否则为什么会有什么《西安故事》呢?
由于香港和澳门都有领养证明,所以找亲妈好办,台湾就不一样了,自称自己是孤儿,罗大佑在《亚细亚孤儿》里也唱过这句“亲情的淡漠,友情的疏离,爱情绝望,我他妈一整个亚细亚孤儿”,不承认自己有妈,也不愿意做亲自鉴定,倒是妈蛮积极的,给钱给地儿给政策给妹子。可人家并不怎么领情,吃饱喝足嘴一抹走了,剩下妈在后面喊“儿子诶,饭吃饱了别急着走啊,老妈还给你安排了几个妹子给你玩”。
好莱坞翻译成荷里活,香港人自称自己翻译的最到位,迈克尔乔丹翻译成米高佐敦,贝克汉姆翻译成毕咸,阿森纳翻译成阿仙奴,莫桑比克翻译成莫三鼻给,你真不知道他们想闹哪样,不过这比清政府那票人还是强多了,至少他们在翻译佛罗伦萨的时候只是翻译成费伦天拿,而徐志摩那傻逼翻译的就是“翡冷翠”。。。。日你妹。
哦。。。《鹿鼎记》里韦小宝管索菲亚公主叫苏飞霞。。。
陈果认为制度的嫁接就是两个左手或者两个右手,他根本就不懂政治,当铺天盖地的人民币来袭的时候什么手啊腿啊其实都已经不重要的,重要的还是钱。一国两制又没碍着你什么,反而能让你发大财,您又有什么想不开的呢???
东东、芳芳、红红,这骂人骂的好,感情这是在骂本朝太祖皇帝吗???
周迅是个好演员,几乎周迅每个角色都很“魅”,到画皮简直就神了,看不出她的胸大还是我的,但是这样一个小个子演员能演出女人完全的魅惑确实不容易,但是众多影视和书籍告诉我,拥有周迅般眼神笑容的人绝对不能信,几乎她的每部戏男主都栽她那了,《画皮》更是神了。
事实上,没有虎头蛇尾,回归20年,李嘉诚们还是那样的有钱,吃水还是要靠大陆,金融危机还是要靠亲妈,最坏也就多了几个炒房和生孩子的。
所以,很多的事情大家别太杞人忧天了,看开点,其实一切没那么糟。

  《香港有个荷里活》观后感(二):肉身、红旗和一场游戏般的相认

大量关于猪和猪肉的特写镜头贯穿全片,不得不让人正视这个本来人畜无害的家畜的出场。

朱仔记一家三口肉乎乎的身体,在东东不出场的时候,就都与动物性或者肉有关:吃饭、看娘娘、烤猪、卖猪肉,可笑的讨论怎么让母猪生人,还有想东东。无处不在的肉、具象的肉和欲念构成了映射。胖而笨重的身体,堆积并折叠在胸部腰部腿部的肉,都散发着欲望的气息。

他们想要什么呢?毕竟,看似是东东先勾引他们的啊。但别忘记,在片子一开头,朱仔记就曾主动送给阿女一个乳猪。他作为一个雄性动物,是时刻骚动着的,这与胖瘦无关。

灵与肉,沉重的终究是肉身。片中的人们,都活得不很轻松

片中有好几处设定是对大陆和香港之间复杂关系的交错隐喻。

首先是东东作为上海妹,但却会说粤语。在黄志强那里,这是包含着对异域和异性的想象,他对上海人有着好感。同样是大陆人,朱仔记后来找到的一个女主人,在看见朱仔记心思转移到东东之后对她心生敌意。(具体说了一句啥我忘了,好像是说她也会说白话,东东有什么了不起的。我觉得这句话还挺重要的。)在黄志强的女朋友阿女那里,东东则变成了香港人常说的“北姑”。东东自己,则想到真正的荷里活。

从上海到香港到美国,从大磡村到荷里活,东东究竟属于哪里,飘忽不定。对自我的身份认同的缺失,也许是她离开和出卖自己的原因。这种隐喻,跟被殖民、被回归的香港何其相似。那句话说得好,“生活就像qj,如果不能反抗就要学会接受”。东东不是被朱仔记和黄志强污辱,而是被暧昧不明的历史污辱了。

看到东东和阿细隔村挥红旗那一段,会对影片的这种隐喻产生更深刻的感受。这是一种相认,有一丝温暖但很快被局促覆盖的相认。五指山一样的荷里活,与破败的、准备拆迁的大磡村相认;缺少母爱的阿细,与能提供一种类似母爱但不是母爱的感情的东东相认。(如果没有记错)挥旗之后,东东就开始了对朱仔记家里的两位大人下“迷魂术”了。所以,这场相认,前没有由头,后也没有去路。

但如果不相认又会怎样呢?

阿细不停问东东“你看到我了吗?”,这是一个好问题。原来,从你那里看见的我,和我眼中的我,是不同的。我从高的地方俯视你,我从低的地方仰望你,客观的一高一低,不相认,只是一种主观回避。只是要多问一句,是谁让你站在了高处,又是谁让我站在低地?又或者换过来,站在低地是你呢?再者,高地就一定更好吗?对于回归,在港人心中也是这样的种种疑问罢。

东东和阿细是无辜的,错的是他们的相认。

  《香港有个荷里活》观后感(三):很有寓意

分水线清晰,前后1/2时间两篇叙述,繁华的都市和破旧村子,美女和肥仔,左手和右手的衔接处等等。但我想聊的是寓意。
很显然,如果仅仅这些冲突,那没有多少意义。但这些冲突后面有寓意,如下疑问。
1、东东 芳芳 红红, 是什么?
2、吕医生的口音,来自大陆哪里?职业和借兔借猪生仔,这个事情贯穿了核心的时间。最关系吕医生的态度,什么都会、自以为是
3、周迅的上海身份?
4、香港的荷里活广场,周迅想存钱去美国,花这么大代价去美国肯定用心良苦
5、虎头蛇尾?
6、左右手,两个人,两双左手,两双右手,手和身不对应,某种割裂、隔阂、不和谐、排斥?。
7、黄最后一幕砍下了接错的左手,决心?
8、最后有人去了美国。
还有很多,欢迎补充。

  《香港有个荷里活》观后感(四):香港有个荷花池

初看之下,没弄明白,一头雾水,荷里活--文法完全不通啊,这是哪门子词儿啊?一查,原来是hollywood/初来是一个做色搞网页的男子、是他妓女女朋友的“经理人”、另一个杀猪一窝子,中少小三人不平淡不平凡的过着卖猪肉烧腊的买卖,日子也过的说得过去:有面向“五指山”秋千荡、有一吃猪食看起来眼笑弯、跑起来耳朵上下煽动的母猪“娘娘”(这是他们茶余饭后打发无聊无语的消遣品)、当然老朱偶尔打个叫鸡电话。这是他们的生活全部,没有明显的爱恨情仇喜怒哀乐/一个大陆上海妹的到来打乱了这一切规则、当看到夜里着着红色长裙的周迅在窗外无声的荡着秋千,那种因完全没有心理准备而造成的视觉冲击以至心灵的恐慌、惊吓,到现在都心有馀悸,一看原来是惊悚色情片,这是一开始没有估摸预测想到的/另一个没有想到的是,土著男子因被下套吃了嫖娼“霸王餐”竟然被砍断了右手,这事情过于严重了,而且有个人还被误砍了,跟着遭殃的那个开始以为是做戏给旁边的男子看,让其受恐吓后拿出赎金。没想到是上演的是血淋淋的“全武行”/只能说太荒诞了

  《香港有个荷里活》观后感(五):关于片中的大磡村

读棚户研究时曾找到一本叫《晴天雨天大磡村》的影集,是闲书,但拍摄者的图说中肯朴实(拍摄的过程中做了很多访谈),处东南沿海的大磡村和我那个位江南内陆的棚户田野地看起来也颇多相似。书末提及该电影,当时便找来看了。虽讲了个大陆妹以情感诈骗棚户父子的故事,混以黑帮、误杀、情色和恐怖片桥段,但大量镜头与情节都送给了大磡村内景、大磡村与附近高楼的对峙、大磡村的市政拆迁与反抗,很带有纪录性质,拍得也有力。我当时很羡慕这些画面,并且觉得是个做拆迁研究的人类学学生都会发跃跃欲试感,但是现在想法所有变化,觉得这些画面及其意图是对棚户拆迁的过度表现。作为电影固然无根本问题,作为略有夸张的纪录片也仍可忍受,但作为研究冲动问题就很大。一望而知的视觉性对抗和闻即有感的事件性冲突,只是这个过程的一部分。和家内的矛盾、邻里的紧张、官民的博弈以及卷入其中的任何一人心中的不断选择、迟疑、难决相比,这个部分特别显眼,因此容易被塑造成棚户拆迁的典型特征。此外,这种对抗与冲突特别地被前殖民国家学术界所看重,用来理解其前殖民地在后殖民-自由资本主义的城市更新过程,摆出一张上海市某高楼群和中间的平房钉子户的合照,便台上台下都能够意会一个蔓延于global south的inequality话题。在这种理解下,对抗和冲突就可以被认为具有根本性,因为它们体现了inequality,而inequality和equality“难道不是根本性的问题吗”(此处当配以前宗主国摊手歪头微笑似在质问“豆腐脑难道不应该是咸的吗“的姿势)。

  《香港有个荷里活》观后感(六):卖肉的和卖肉的:大陆的崛起和旧香港的失守

这部片子流露出了黑色幽默,但有些桥段又实在令人反胃,特别能引起生理不适。整个片子其实具有两重视角:一重视角是周迅“东芳红”的,镜头追随着她的身影,以她的观察角度展示着城市化进程下新旧并存的香港。最开始这种视角呈现出来的一种出来乍到者充满着新鲜感好奇心的窥探,后来却被证明是为看似无意却有所图谋的野心勃勃的“酝酿着坏水”的目光。另一重视角是朱记一家和黄的,是香港小市民的视角,更是香港的视角。整个故事就在这两种目光的交织和切换中展开。着周迅的角色东芳红是作为北姑亮相的。北姑这个身份除了“南下的‘卖肉’女性”这层本身含义,更是象征回归前后的香港经济、郑智乃至本土文化氛围被大陆侵略、破坏的符号,再加上这里周迅角色的名字附带的强烈暗示,更表达了一种对郑智意识形态渗透的抗拒。黄志强和周迅角色、朱家和周迅角色,一开始的关系和谐中带着点温情甚至浪漫,但事实证明这只是一层温情脉脉的面纱,底下隐藏着赤裸裸的欺骗和利用,乃至最后朱、黄发现真相,关于周迅角色的梦想全部破灭。这也是在隐晦地表达导演对大陆和香港关系的看法。最激烈的明晃晃的控诉则集中在黄这个人物的命运身上。黄因为东芳红被砍掉了右手,在大陆医生处又接上了一只左手,这样他就被迫拥有了两只左手。这是在暗喻香港被迫放弃了“右”,在“右”上加“左”,只能左而又左,表达了导演对一国两志后香港命运的怀疑和悲观。黄求朱砍断他新接上的左手,表示他主观上想要断绝他和左的关系,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甚至愿意“壮士断腕”,要求朱帮他砍掉左手。有意思的是,事实证明这只左手并没砍断,并且还令人啼笑皆非地灵活好用(没想到本以为不会有好结果的“左”的路线竟然走通了),甚至能握紧方向盘(掌握自己的方向)。这里肯定了这只强行嫁接上的左手的用处,却透着十足的无奈:新接上的左手并没像黄以为的那样没有用,反而还很好用,但这种好用恰恰成了吊诡之处——即便这样行得通,甚至正式由于行得通,港亦不港了,港的身份迷茫反而加重了。
东芳红一开始住在荷里活,一直强调她好想去美国的荷里活,最后真的去了正牌荷里活——好莱坞,不知道这是不是在暗示,在港人眼中“左”的大陆,其实又是对立意识形态的右路线的追随者。这种曲折的自我否定和相互否定,似乎反映了导演对大陆的复杂心态,以及大陆由此对香港的“强行改造”的抗拒、愤恨和无能为力。东芳红在这个故事里就是披着一副纯良无害外表的潘多拉,搅乱了这个最后一块旧小市民香港土地上的平静,破坏了毁掉了这里居民黄河朱一家的生活;而这个强盗反过来扮成受害者,勒索这些真正的被害者。其中蕴含着的导演的怨念简直要冲出屏幕扑面而来
猪也是本片另一重要隐喻。朱记是买烤猪的,自己也养着猪,顾客们也吃着猪,这一方面表现着“五指山下”残存的最后一丝传统的小市民生活,另一方面也道出了小市民之间相互维系靠彼此维生的关系。后面猪走失,回来以后身上写满了字,其中最大的两个是“国”“皇”,还有隐约可见的“新中”之类。被写字前的猪只是市井小民的化身,卖猪者朱记姓朱,谐音猪,他们是猪猪也是他们,挣扎在作为城市化象征的“五指山”污秽肮脏破旧贫民窟里,活在底层却又自有一番乐趣。大陆医生要拿猪做实验,看看能生出什么来,暗示着拿香港试行一国两志;猪走失了,也意味着小市民的迷茫心态和香港的迷失;猪自己找回家,身上却被写满了字。字肯定不是猪自己写上去的,是有人写上去的,猪成了神秘写字者行为的被迫承受者;结合字的内容看,更像是香港被迫接受了大陆(新 中 国)的盖章。猪吃了大陆婆,明显意寓着国家队个人的鲸吞蚕食,大陆吃掉了大陆人,下一步就是来吃港人。所以朱爹在梦到大陆婆、发现猪娘娘爬上床时那么惊恐,又在后来把猪“束之高阁”。结尾朱记一家人被迫离开小街,象征着旧香港的失守;他们的车后面还带着猪,则表示还是割舍不下。朱记开车走了却没交代去往哪里,这种“流离失所”“离乡背井”也透着“港人应该往何处去”迷茫;与之形成对比的是,东芳红周迅却成功地抵达了美国的好莱坞,这个安排颇有一点中国借着香港这块跳板终于得偿所望走上世界舞台的意思,只是得到好处的是大陆,而真正的香港却被弃如蔽履,前途未卜。
这个电影还是很有意思的,然而导演的个人情绪宣泄过于刚猛激烈,有些地方稍嫌失控;加上很多地方符号化意象化严重,呈现和思考又不足,影片整体表意难流于偏激和破碎

  《香港有个荷里活》观后感(七):香港再无荷里活

香港有个荷里活,还有一个荷里活,仅有一个荷里活了。
全片对于政治的隐喻吊诡索异且针砭得当。
以大磡村朱记和黄志强等等原本平稳的生活喻原来的(原来的香港)。虽缓实但得过且过。
阿妈(资本主义)走后,以妓女 北姑 江湖医生等大陆来的蛇尾续上了虎头,让整个大磡村(香港)陷入了不安恐慌与紊乱,原住民纷纷逃离大磡村,而朱记和黄志强却没走。黄志强遭到了(江湖医生)的以猪生人(资本主义嫁接社会主义),自然是不可能成功。黄志强也被医生虎头续蛇尾大喊不会放过医生。
前来香港捞金(若有若无的港人自尊)的大陆婆和上海妹极力介绍自己的好,好过香港。
而后来黄志强也大喊(接错了的右手,我宁可不要)
还有周迅的名字【东东 芳芳 红红】
另外还有关于猪的各种隐喻,皆是陈果的钻思和独辟蹊径,让人在佩服导演演员的同时,也带来对香港社会的现世无力感和复杂的痛楚

  《香港有个荷里活》观后感(八):抵达不了的秋千彼岸


  到现在还是想着《恋爱的犀牛》里那句话:你长着天使的外表和婊子的心肠。这句话用来形容周迅扮演的北姑再恰当不过,那一张漂亮的脸蛋和素颜的打扮,怎么也联想不到她是个妓女,就算沦落风尘,相信观众看在她清纯的外表上也不过多计较。但是,那一张脸和略显可爱的行为欺骗了我们,也欺骗了朱氏三父子以及黄志强。
  东东、芳芳、红红,这是周迅在朱氏父子、律师彼得、黄志强三人面前用的名字,连起来就是东方红,可是这个东方红却梦想着去美国。这不禁让人联想起最近一直提的中国梦,美国梦是“from zero to hero”,中国梦呢?在这个“我爸是李刚”盛行的时代,中国梦何处可寻,难道真如我愤青同学说的:美国梦是种梦想,中国梦只是个梦,想都别想?
  在陈旧即将拆迁的香港城中村旁,是耸入云端的摩登大厦,一个代表进步与富裕,另一个代表落后与贫困。两个极端的世界戏剧化般摆在眼前,虽然它们隔得很近,可之间的距离却遥遥不可及,一条看不见的分界线横亘在中间,谁也无法逾越。可是芳芳打破了这个界限,她游走于两个阶层之间,她极力想摆脱下层阶级的生活,可又融不进上层阶级的生活。影片中,两种生活在不同阶层的人,孰是孰非应该一目了然,虽然人面兽心的彼得惹人厌烦,但所有人争破脑袋都想成为他。
  其实周迅也是一个受害者,她虽然欺骗了朱氏三父子和黄志强,但社会地位比他高的彼得同样欺骗了她。或许就像一个食物链,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彼得是大鱼,把芳芳玩弄于股掌之间,芳芳是小鱼,用身体挑逗起朱氏三父子、黄志强的欲望,然后联合彼得进行欺诈。鲁迅说封建礼教让人吃人,但只要人类存在,人吃人就不会断绝。
影片最开始就有一个陈英明拿猪肉喂“娘娘”的镜头,猪可以吃猪肉,人吃人肉又何妨呢?陈英明误杀那个大陆妹子,并且用绞肉机绞碎喂猪,人命竟可以微贱到这个地步!网上有一个段子:什么都贵,只有命最便宜。人吃猪肉似乎理所当然,但有没有想过,有一天猪也可以吃人肉,在他们看来这也是理所当然!
“娘娘”明显有很重要的象征意味,恕我才疏学浅,只能说说自己理解中的几个并不重要的。首先,“娘娘”是条线索,贯穿故事的发展,阿女在肉摊卖肉,回到房间给阿强吃,这在这时阿强在色情网站看到红红;红红在肉摊卖肉,结识了朱家的小儿子,红红与朱家的故事慢慢展开;也是在肉摊上,阿女看到红红,并且跑回去告诉阿强,阿强在破旧的街道里狂奔,阿女则跟在阿强背后,从这里已经注定,红红、阿强、阿女之间永远只有隔着一段路奔跑,阿强追不到红红,阿女永远被阿强遗忘。。
第二,“娘娘”是这个故事的见证者,它见证那个古老街巷在城市化下的生存,见证红红如何走进这个家里,怎样诱惑朱家父子、怎样欺骗善良的一家人。一开始朱家父子要给娘娘找个公猪,还贴出告示,猪尚且需要配种,何况人呢,这原始欲望挥之不去,也是在他们极度饥渴的时候,红红开始走进他们的生活。大陆医生要给“娘娘”人工授精,朱家父子极力反对,如果可以对应,那么就是说,朱家父子不愿意忍受性饥渴。“娘娘”离家出走了,谁也没有想到,第一个离开村子走向城市的竟是一头猪。似乎是这样,“娘娘”走了,红红就来了,红红走了,“娘娘”就来了。从大城市回来的“娘娘”全身写满字,显得脏兮兮的,城市就像个染缸,不管谁踏进去都变得浑浊不堪,红红踏进了社会做了妓女,她还会是原来的那个她吗?“娘娘”身上的字没有消退,那些被社会不良风气污染了的人还能回到曾经吗?
  讲了大概的,现在来分析一下细节。
  荡秋千那个情节相信很多人过目不忘,我和我同学看的时候都张大了嘴巴,秋千这个寓意太丰富了,而且从周迅背后拍的那个角度特别美,前面是明亮的好莱坞大厦,后面上昏暗阴沉得城中村,没有一次对比像此刻那样鲜明。周迅荡着秋千,一次一次飞起又落下,她能够走进那块充满物欲的土地,但总是被弹回不愿涉足的农村,一直在城市与农村之间摇摆。晚上朱氏父子做梦梦到周迅穿着红裙子荡秋千,红色代表性感和性,周迅一次比一次荡得高,可以理解为朱氏父子梦中与她性交,并且多次达到高潮。父子同时爱上一个女人是浪漫而悲情的,但父子俩同时想搞一个妓女是可耻的。
  阿强去追红红,但红红已经跑了,阿强独自站在村庄最高的地方叹息,这时候镜头转向五栋高耸入云并排插入云霄的建筑,晚上阿强和红红性交时,红红说到五指山,并且深处五根手指头,同时镜头里又出现那五栋建筑。五指山,如来用来压孙悟空的,权威世界镇压一切反抗自己的人,人如此,神亦如此,片中何意自己慢慢猜去吧。
  爱情。阿强永远看不到默默为自己付出的阿女,朱家父亲永远看不到大陆妹,美貌的红红成为他们共同追求的对象。当阿女走了,阿强才感到落寞,当大陆妹死了,朱家父亲眼神悲戚,但这极为短暂,几分钟后他既然举起电锯…….在这里我又想起一部电影《爱情是狗娘》。如此混乱不堪的地方,也许只有阿女的爱情才是纯洁的。阿强的右手被锯掉后,他抱怨左手特别不方便,但当他拥有右手的时候,他眼里有过左手的存在吗?阿女走了,我说她走得好,她没有义务为一个并不爱自己的人所犯的错买单。
  最后,大磡村的居民纷纷搬走,村庄摇摇欲坠,一切美好与痛苦的记忆在这里埋葬,过去彻底在这里摧毁,但未来呢,未来在哪里,到了城市,住了单元楼,这些人又何去何从,他们还住得习惯吗,他们还会原来那样单纯吗?导演给我们抛了一个问号。
  我不想再分析下去,一部好电影包含的东西太多太多,越分析下去越能扯出一些问题,所以到此为止。

  《香港有个荷里活》观后感(九):在鬼地方拉拉家常唠唠嗑

对这部电影慕名已久,既有很喜欢的演员也有很崇拜的导演,他们的结合果然没让我失望。

说到陈果,第一印象是种出淤泥而不染的决绝。香港在新世纪初依然是烂片、三级片重灾区,要么是挂羊头卖狗头的伪文艺片,要么是粗制滥造的三级片,还有一大部分恶俗的商业电影。而陈果在那个时期却很特立独行,他的作品既有鲜明的剧情也有该表达的隐喻,内外兼顾照顾的很好。我看过陈果的电影不多,只两部足以觉得他是个非常有野心的人,他在坚持自己香港人的做事方式,一定程度上抵触大陆的制度和规则。无论是 “荷里活” 还是 “人民公厕” ,这两部电影的过渡无外乎表达了陈果愤怒的等级正一步步攀升,但他最终还是接受了大陆这套规则。对待电影陈果有两面性,我想他曾花了很长时间说服自己,让自己兼具商业和艺术。拍商业电影时启动打发观众模式,能有多轻佻就有多轻佻。拍小众电影时则开启一丝不苟自我风格模式,还是熟悉的陈果。但不得不说陈果在抗争了这么久之后还是选择了妥协,回头再看陈果的作品真有点自己打自己脸的感觉。还有一部电影 “饺子”,这个是日本、韩国、香港合拍的恐怖片,分为三段式,陈果拍摄了香港版的“饺子”,在恐怖片里无疑是出类拔萃的。

本片的主演为周迅,也是为了她才看这部电影。周迅和我的记忆一直息息相关,以前那部电视剧橘子红了给予我非常深刻的印象,即使现在剧情忘得一干二净,但她塑造的人物却深深扎根在我心中,这样的感觉从未改变,哪怕有段时间我没有看过她任何作品,对她的个人资料一无所知,但她的模样还是深深攥刻在我心中,我却无法说清理由。真正开始接触周迅是在电影苏州河,从那开始看了由她主演的大部分文艺电影。苏州河、生死劫、恋爱中的宝贝、鸳鸯蝴蝶、李米的猜想、巴尔扎克与小裁缝、如果爱、香港有个荷里活等等。只要有她参演的电影,任何角色都能刻画的入木三分,普通商业电影里的她总能在大腕云集的阵容里脱颖而出,是那样别具特色。小人物艺术电影她又演什么像什么,感觉完全融入了角色。我从未发现一个演员有如此大的魔力,甚至可以改变一部电影的质量。早在张国荣主演的“风月”里周迅就客串过一次,虽然不清楚她扮演着什么角色,也只有短短几个镜头,但她从脸颊落下的一滴泪,超出电影本身被震撼许久……

周迅是一个为表演而生的天才,电影里的她总能悄无声息的感染每一个人,这种感染力不需要多么有张力。她就是这样的人,一个眼神一个动作都能勾人心魄,看着她的眼睛仿佛看到一个无底深渊。周迅最杰出的作品无外乎她早期接的小众电影,而这部荷里活也是她唯一与陈果合作的一部电影。荷里活核心表达的政治隐喻我就不想提及了,对于烧脑类的我已经无力了,我更愿意从剧情入手。电影取景地在香港的老建筑群里,这里的人大多生活贫穷。房挤房,人挤人似乎成了这个小世界的规则,但大家都已习惯的生活。不管是曲折的胡同或是人流涌动的聚集地都很难见到警察,可见当时政府已对这地方束之高阁,而随着独特的“铁皮窝棚房”被拆迁,留下的是关于曾经香港的深刻烙印,所以这部电影不仅讲述了底层人物的故事更展示了香港的变迁史。陈果是一个鬼才,而且熟知香港的古往今来,他也对香港有很深的感情。

有这么一个古怪的家庭,他们是三个男人;一个父亲两个儿子,却不见母亲的踪影。他们的体重都足以让秤爆表,原来肥胖是可以遗传的吗?日本相扑选手在他们面前都汗颜。他们家是经营烧肉店的,一家子都是屠夫,但这项血腥的工作没有使他们变得残暴,他们依然比多数人都可爱且单纯,日复一日生活在这个单调且快乐的氛围里。一个叫东东的女孩出现了,她和别人不一样;对这一家三口异常热情,甚至和小儿子打成一片。她是那样活泼可爱,大大的眼睛总是对任何事物都好奇,这其乐融融的日子没过多久就打碎了,这世上哪有仙女主动投怀送抱的啊。导演营造了一个那么美好却又那么残酷的现实,即使开头已经知道这女孩太危险,可还是禁不住她的诱惑……一步步走入她设计的局里面……

这是一部快乐中包裹着悲哀的电影,揭示了太多现实问题,好在电影走向没那么灰暗。导演用了诙谐的叙事手法,营造的效果是充满希望的。哪怕你身陷困局,哪怕你萎靡不振,生活还是有盼头!这太多太多普通却不普通的人和事,多亏陈果有心展现这一面,我们的电影世界才丰富多彩,平凡又不平凡。

  《香港有个荷里活》观后感(十):梦想总是美好的

     为了逃避对于明天出行的恐惧,我还是赖在网上翻着电影。无意中翻到了《香港有个荷里活》。听说它是在很早的时候,在很早的我还只是个单纯的喜欢看明星的小孩的时候,却因为某些客观,现在已经想不起的原因没有看。
      到现在还是这样,很多书、电影、节目在想看的时候没有办法,于是渐渐的就会在生命前进中遗忘,只有当它自动的再次出现在面前的时候,才恍惚的记忆其曾经的一时冲动。而这部就是这样。
      在豆瓣,看过很多人关于这个电影里一些电影符号的评论,虽然自己也是要往这一方面学习,但总是有种潜意识在克制的这种刻意的影响创作手法。不是说那不是不正确的,而是,对于我个人而言,我更喜欢自然而然从影像里产生出来的,无意中就符合了主题的那些符号。
      所以,我只想谈它本身。
      对于陈果导演,我以前不熟悉,尽管听过他拍过的影片,但是亲眼见到的却是少之又少,于是,这部变成了第一部。加上这一部,我想,关于周迅的电影我应该看全了,从《苏州河》到《恋爱中的宝贝》,到今天要上映的《女人不坏》(已经在行程里了)。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对周迅的演技和被眼神所赋予的那张脸有种莫名的欲望。在她的神情下,我看到了另一个人,可能是因为这样。我不是周迅的影迷,只是看她的电影而已。而在《香~》里,是属于周迅的成长中的一步,清晰,看得到那种灵气必露的影子,还没有沉下来,还没有绽放得平稳而其入人心,更多的是让人被生生的吸引到。这是优点,只是我更喜欢沉下来的时刻。
      再回到影片本身。开头长串的以卖猪肉为生的老朱一家日常制作猪肉的过程,真是鲜活啊。而导演带有讽刺意味的把工作人员的列表当做合格审查的章,倘然的出现在猪和老朱的肉上,我哑然失笑了。像被审查的不是猪肉,而是章里的人。
      老朱一家的村子,现在已经被拆了。看到这里,我不禁联想到每天都会发生的旧城拆建的事情。今天,我还和朋友在羊肠小道里穿梭,找不到路,两旁是古老已经凋落的矮房,被掩匿在高楼大厦下,生存在这里以外的人根本无法察觉。而我和朋友却在这样的道理里越走越欢,像找到宝藏的小孩。
      生活,它本身就是现实。被生活磨的失去激情,被现实蹉跎着在不断填补着永远满不了的欲望,幻想美好,幻想梦想。那些美好的东西本身永远都是美好,不管是在什么样的人眼中,只是因为跟现实搅在了一起,便变得不美好了。如果周迅饰演的芳芳也好,东东也好,红红也好,没有那个简报上所说的事情,那么她绝对是梦想中最美好的那一部分,充满诱惑,不带任何现实的诱惑,充满激情,洋溢着童真的激情。可是就像是每个人的梦想总是会被现实所沾染一样,周迅也被现实所沾染,她的美好被寄托在那个努力趴到屋顶大声呼喊大力挥旗的小孩身上。
      生活让人们麻木,忘记了身边所存在的美好,偏偏要去追求那个被现实沾染了就不美好的梦想。强哥看不到阿女,老朱看不到那个大陆妹。
      生活像是在愚弄着我们。带着不属于自己的手生活,把猪当成一家人,还要让它生下人类的孩子,杀人跟杀猪变成同一性质的事。在别人的驱动下去生活,而不是按照自己心中那个强烈的意愿去追求而改变什么。
      被拆建,所以保存下最后生活的痕迹。被伤害,所以要去伤害别人。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