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印度支那》经典观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印度支那》经典观后感10篇

2017-11-23 21:03: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印度支那》经典观后感10篇

  《印度支那》是一部由雷吉斯·瓦格涅执导,凯瑟琳·德纳芙 / 文森特·佩雷斯 / 范林丹主演的一部剧情 / 爱情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印度支那》观后感(一):想要问问你敢不敢,像你说过那样的爱我

《印度支那》(Indochine,1992)初看名字,还以为是发生在印度或中国故事,实际上指的是越南,这也是我常感谢电影的地方,打开了了解异域、了解过去、了解他人的一个小窗口。过去的我从不会关心越南曾是法国的殖民地,法国人又曾有怎样的印度支那情结。
《印度支那》中俊朗的男主角文森特佩雷斯就是我刚刚看过的另一部法国电影《芳芳》里的纠结男,他为了不让爱情变质,永远追求苏菲玛索,但永远不和她肌肤相亲。苏菲玛索,凯瑟琳德纳芙,范林丹,文森特佩雷斯在两部电影里和三个女神级的人物谈尽了爱情。
《看电影》杂志曾用一句话概括这部电影:越南风光,史诗般的爱情,倒也算贴切。真实的剧情是母女二人先后爱上了同一个男人反之亦然
《印度支那》会让很多人想起另一部发生在西贡的电影《情人》,还好,只是地点雷同,我倒觉得《印度支那》给人的感觉很像《面纱》,根据毛姆的小说改编的那部《面纱》:旧亚洲国家的面貌,旧时的风光,人情,生活况味,既油画般斑斓质感,又隐隐地透着股残酷无奈
在爱情里你能收获多少,往往取决于你敢付出多少,就像刘若英歌中唱的,“想要问问你敢不敢,像你说过那样的爱我”,还如一部法国电影《两小无猜》的英文名字所揭示的,Love Me,If You Dare。
对《印度支那》里的母女而言,爱情对她们都不是最重要的,法国贵妇,妈妈,种植园主,高高在上地爱护和俯视着爱情、养女,甚至整个越南;而同样气质高贵的养女,一个越南落难公主,因一段和越南底层家庭共逃难的经历,淬炼了她义无反顾追求国家和民族独立的意志
她们间的不同,便是当发现了爱人时候的不同选择,一个瞻前顾后,一个不顾一切,这当中的对比颇有点像周芷若和赵敏,结局也自然因果相扣。人都是感情动物,若有人像卡美或者赵敏那么飞蛾扑火地对你,多半没有哪个男人女人能够抗拒。
  

  《印度支那》观后感(二):Indochine

法国占领越南的最后年代里,法国贵妇艾丽亚娜(凯瑟琳·德纳芙 Catherine Deneuve 饰)在越南南部经营橡胶园,她收养了父母双亡的越南公主卡米尔(范林丹 Linh Dan Pham 饰),两人相依生活。艾丽亚娜爱上年轻的越南殖民军海军军官詹·巴普蒂斯(文森特·佩雷斯 Vincent Perez 饰),但后来詹却与卡米尔陷入爱河。卡米尔誓死要嫁于詹,并离家出走追随詹去越南北方的龙岛。路途中,卡米尔因误杀一名法国军官遭到追杀,两人开始逃亡。途中,他们生下了儿子艾蒂安纳,最终两人被捕,儿子交予外祖母艾丽亚娜抚养。詹拒绝回国受审,愤慨自尽;卡米尔因大赦出狱,当艾丽亚娜前去接她回家时,卡米尔义无反顾地离开了这个家,成为一名坚定的越南民族独立共产党人。数年后,当艾蒂安纳再次见到作为越南代表团成员参加日内瓦谈判的母亲时,两人已然淡漠生分。
本片获第65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外语片。

  《印度支那》观后感(三):有些没看懂的地方(剧透)

印度支那其实除了越南、还包括柬埔寨和老挝,但影片是发生在越南。觉得凯瑟琳德纳芙年轻时面相偏老,没觉得她特别好看,反而年纪四五十岁时最有味道。可惜找了半天,也没有很好的字幕,很多地方翻得让人一头露水。随手记下一些自己理解和疑问,希望有人能解答。
凯瑟琳德纳芙演的Eliane是名富有的单身女子,资深单身人士奥斯汀在小说里曾说过没人敢嘲笑富有的未婚女子。的确如此,无论是法国殖民者还是越南王室,Eliane都备受尊重。
Eliane和Jean热恋时,她父亲很生气,字幕说父亲不愿意Elaine离开她。看来父亲的阻拦也许是她一直单身的原因。不过并不是乱伦关系,Elaine的父亲有越南的小情人。也许是她父亲觉得当地没人配得上她女儿,更不要说青涩的Jean了。反正有钱就是任性,单身也没什么不好,可以看出Elaine有不少仰慕者和情人,有自己的事业,还可以领收养小孩做自己的孩子
多米尼克·布兰科演的好像是个依附于他人的交际花,一开始和Elaine很好,Elaine每次出场都是不同的服装,交际花的花裙子却重复穿了两次,经济条件可见一斑。后来可能是橡胶园着火,Elaine出于节约开支的考虑,把她撵走了?交际花就和Elaine闹翻了,之后依附的警察头子(字幕翻译成“佳”)暗恋Elaine,是他去鸦片馆子找到失意的Elaine,可惜Elaine对她无感。
Jean离开Elaine后再次出场,是和一个女子在学珠算,那女子显然说的是广东话。还有两次字幕说是当地民众对Chinese官员的attack,可是总觉得不对,那时中国在越南没有什么势力吧,不会人家穿得像Chinese就这么翻吧,要知道越南历史上官员的服饰的确很像China。
本来Camille一开始还心心念念在法国的那个青梅竹马,Jean英雄救美人,自然就爱上了Jean,哪个少女也不能抵抗这种感觉吧。在舞会上Jean出现了,被Elaine扇了耳光,Jean还手打了Elaine,这在西方上流社会是无法接受的,他的上级对他重罚。虽然字幕很含糊,但同意讨论区的说法Jean那时对Camille还没感觉,爱的是Elaine。说到底Jean还是征服不了Elaine这样的女人吧,Elaine像Gone with the wind 的Scarlet和走出非洲女主的结合体。Jean也是很矛盾的人,像他烧了疑似贩鸦片的小船,却又于心不忍,他同情越南人,却在逃亡中被越南人斥责。立场一直摇摆不停,最后到底是法国人还是越南人杀了他,说起来两者都有动机。
另外凯瑟琳德纳芙片子里的衣服太好看了,不论裙装和裤装。

  《印度支那》观后感(四):殖民地回归剧样板戏

1.我不讨厌这部样板戏
2.这部电影的众多隐喻其实很容易看,我觉得大部分人都看明白了。
3.Vincent Perez 真是帅啊!!!(口水)
废话少说,直接分析隐喻
法国妈妈收养了殖民地公主很显然的就是法国站冷越南这一事实。法国对于殖民地的感情是复杂的,一方面母亲管理着橡胶园的生意,那些工人自然是被压榨的奴隶,但是显然母亲对于奴役们偷运鸦片的事情是心存同情并且包庇的。这正如母亲对于女儿的爱,那确确实实是真心的爱,但同时也是一种管制的爱,从电影中母亲领舞中就能看出来。
后来出现了Perez海军军官,他身上是出现两面性的,既是一名承担殖民地责任的海军军官同时又对当地人民心怀同情。从第一幕他放火烧了船只到最后他的自杀,是从矛盾的一方走向了另一方。这也应证了,他从最初被母亲(法国性)的吸引到最后选择了女儿越南公主(同情性)而收尾。从头至尾不能说他对公主的是爱情,而是一种同情和理解,所以他对孩子的爱才被显示得更为明朗。
女儿的叛离因此有了必然性,在逃亡的路上生下了军官的孩子。这位越法混血儿正代表着殖民地的新旧交替。他在回家的路上,喝了那么多当地老百姓的奶水,说明了这个混血儿还是植根在越南本土民众的土壤之上的。但是公主明确地表示,她不愿意再回答母亲身上了(女孩要独立,民族要独立),母亲也该离开越南了,即使是这个深爱的混血儿(殖民地已经不仅仅是越南自己的了,而是加入了法国基因了)也该回法国去了,而军官,他叛离了法国,新的越南可以重生,而他这代身份就该死去了。
剧终的时候,儿子长大了,他很希望能在越南回归的前夕再次看到妈妈,希望妈妈能热情的呼唤他,他也能热情地呼唤妈妈。但是这一页历史已经翻走了,独立自由的母亲不会再向殖民地招收。殖民地的回忆也只会留在曾经踏足这片土地的人们的心中。

  《印度支那》观后感(五):印度支那

一部有诗意的电影。我应该是很喜欢大时代之下的儿女情仇,但对这个故事背景实在生疏的像一片白纸一样,甚至开始了好久之后,因为电影的名字,我还一直在想印度似乎应该是英国的殖民地,为什么忽然变成了法国的。逐渐明白之后,会觉得跟去过的柬埔寨的人真的很像很像,他们应该是同根同源的,也是同样的法属殖民地。
按说,那对年轻男女浪漫、致命的爱情很让人动容,很可惜的是,那位法国的地主婆实在太优雅太具有魅力了,哪怕她对待奴隶那样的冷酷,也抵不上她最后脱掉断了鞋跟的鞋挂在手里看向远方的背影让我觉得她依然迷人。我想,作为我这种只要喜欢就迷恋的人来说,一定会是死心塌地的跟随着在精神世界可以带领我的殖民者的,会逐渐适应那种不平等的、作为附属的生活。
那位年轻的海军军官有一张让人意乱情迷的脸庞,但我似乎一直没明白他的精神世界,到底经历了怎样的转变,他到底爱什么在抵抗什么;而那个越南的共产党公主,从追求爱情变成了追求民主,我不知道如果没有遇到爱情她的人生会是怎样,但我觉得她从监牢被放出来的时候是以自己的觉醒意识选择了这条路,也让我觉得国家的变革还是要从精英阶层开始的。还有很多面孔,都很有典型意义,只是翻译的大概有稍许问题,而我又实在太陌生了。

  《印度支那》观后感(六):Indochine

Elle (Camille) devienne tellement forte qu'elle n'a pas besoin d'une goutte de larme.
      Eliane est une femme fière, puissante, qui veut contrôler tout. Elle lutte contre les diffécultés avec la silence, isolément. Elle, en même temps, manque de l'amour.
      Jean-baptiste est un marine qui n'est pas pour la colonisation française à l'Indochine. Il proteste et part avec Camille.
      J'aime bien la partie dans laquelle Camille et Jean s'évadent et se cachent dans une troupe de théâtre, en jouant des théâtres vietnamiens, en direction de Yunnan, en Chine, le nom dont Jean s'explique comme le pays au sud des nuages. Quel beau nom.
     Histoire inoubliable, mélancolique et tellement belle.
     L'Indochine, ne plus un nom péjoratif, mais courageux.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