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裸岛》经典影评10篇
《裸岛》是一部由新藤兼人执导,乙羽信子 / 殿山泰司 / 田中伸二主演的一部剧情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裸岛》影评(一):恬然素朴的悲伤——记新藤兼人《裸岛》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在裸岛的顷刻阐释间,无须欲望抑或语言的染指,一种类似恬然素朴的悲伤在静静地流淌。
生命的真理不在乎兴衰成败,意蕴的潸然与否不在于不知不觉的幡然悔悟,一切的症候都归于化寂,栖止于海啸之石,静听翻浪的潮头卫冕于斯的清音。
盛水、挑水、摇船、灌溉,一切的声息在于和海潮波澜混同的清幽和岑寂,浮华和电视里的欧美女子做作的造型舞只是昙花一现的嶙峋生机,飞不过淡然静穆而凛冽甘醇孩子的心头。
青云咫尺,彩衣争献,对于他们来说不过是应景的清媚诗文而已。低调和迂回之间诉说着素朴的隐忍。从哭着降生到奄奄一息,他们的生涯携裹在波涛澜澜和落霞孤鹜里,没有槛外吹香,也没有暗香浮动月黄昏,一切的喑哑都只填补在清寂泛泛的维度间。
能攫的住大海的波光辉映,便能气韵生动。日复一日的劳作没有压垮他们的脊梁,而是沉稳的立柱,根脉交错横行,将生命伊始的造化摇摆在青天白日的杳杳渺渺之中。
她的存在只是为了这一座孤岛,她像是活在他的威势和权限的侧影里,即便因为弄翻了一桶水被掌掴,也毫无怨怼造次之言。她仿似裸岛一般落得无怨无求甚至毫无哀嚎忐忑的际遇里,身体力行养家糊口听从当家人的调度才是她的宽慰与芳馨。
终有一千销万绝之日的到来,两个儿子其中之一被暑热所捆缚,终于不治而亡。她和他抬着孩子的棺木,表情显得蓦然和木讷。然而在菜地上她却终于将原本的积郁奔流的情感爆发,抓取着菜地里的根苗,甚至俯身贴到布满泥土的地面上嚎啕。而他却静穆不语,知道她的悉心和哺育的情衷,依然劳作。她仿佛被一股殉道般的热忱点染,知道苦日子既然没有尽头,又何必不顺天应命。忍耐才是仁恕的重要体现,无辜的生命遭遇侵袭,苛苦的凌驾将人的呼吸摒弃,而孤雁纷飞即是她的心境。心襟却可以被更加醇郁宽纾的氛围浸没,深沉的契阔无忌的孤独都化作千载浮世绘的瞬息万变之间。
意态的动容在于唯有霜华伴月明的万籁静寂。晶莹饱满的实在即是存在的大悲悯,不能作浮光掠金式的查勘,而要对于存在的本质做一番刻骨的探寻。真挚和生命的毁损往往出于同一种生命的面向,复杂和不耐才是存在极端且中庸的本质。
如果生命的爱是一场讽喻,那么造化的纷繁又何尝对于爱以体面的维护?原本貌似固若金汤的生命防线一旦崩溃,涕泪交加的实质和风华不再的主旨便流露了出来。氤氲在窑炉间的既是热气升腾,也是清泪涟涟的情感迷雾。荒原的存在即是将人类的意旨剥夺和裹挟,以雷霆万钧的态势将人类的生存态势搜刮至孤寡。
《裸岛》影评(二):一个老流氓眼中的《裸岛》
这么多年了第一次写影评,不写影评是因为影评人喜欢过度解读一部影片,动不动就这个主义那个主义的很是受不了!当然大家看了小的影评不爽骂上几句也是可以的!日本影片我看的不算少,但新藤兼人还是第一次听说。《裸岛》还是因为被朋友叫去拍片,让提前参考一下的影片,当然我愿意看一名没听说过的导演的片子还是因为被那个“裸”字深深的吸引了,还以为满岛的裸女,心里痒痒很想一看究竟。
影片开始了十分钟,切确的说十分钟了影片还没开始,我还以为又是一部《都灵之马》,吓得小的腿直哆嗦(好莱坞流行一句话影片前十分钟还没抓住观众的注意力,那么这就是部失败的片子)。窦文涛他老爸有句话“节目不好看先忍一忍,过会儿就好看了”这是一位什么样的观众,有这样的观众是中国影视行业的大幸!当然我也是在这句话的指引下忍住了按快进的食指,把目标变为什么时候说第一句话!尼玛我这个小小的愿望尼玛到最后都没实现,连鸭和羊都说话了,他几口子还不说话!我一拍大腿瞬间明白了这是一部“实 验 电 影”
兴致来了,我最喜欢实验电影了,像什么《不可撤销》一个强奸连续九分钟不剪,什么《索马里120天》大段大段的裸露镜头,想想都有点小激动!结果除了一个个A4腰,蜜桃臀的特写,还有最后我边吃饭边哭边看女主那若隐若现的乳沟,就看她什么时候露点.....尼玛结果我又失望了!看完片子一搜乙羽信子居然是导演她老婆,据说自从结婚后乙羽信子就没缺席过新藤兼人的片子,瞬间明白了原来又一个姜文 贾樟柯,不是妻管严就是恋妻症,《山河故人》里赵涛一把年纪了,眼角全是皱纹还要去演个小年轻搞个三角恋什么的,你又不是刘晓庆!贾樟柯肯定是在外面乱搞被赵涛发现了经常跪键盘!从《天注定》里王宏伟打赵涛那39个大嘴巴子就知道小贾在家里被欺负成什么样了。当然这只是个玩笑,贾科长是我最喜欢的导演,当然赵涛也是我很喜欢的女演员!
言归正传,中国有句老话叫“与天斗与地斗与人斗其乐无穷”,当然没有台词那就没法跟人斗了,只能和天斗了。上帝给你关上一扇门的同时,还会顺带着吐你一脸口水,《裸岛》的布景就是在一个岛上,岛周围都是海,但是他没有淡水,这就是本片戏剧冲突的根源。它是孤立的但也没有断绝和外面的联系,就像金基德的《春夏秋冬又一春》,但它又远远没有《春夏秋冬又一春》那么复杂,这也正是新藤兼人的伟大之处——简洁,导演极致的重复甚至到了变态的地步来表现自然条件的恶劣和主人公的坚韧,但又懂得节制不像《都灵之马》那样永无止境(想想都胆寒)。本片故事极其简单除了全片弥漫着给我水给我水给我水之外就两个冲突点:
一是:男主人公打了女主人公一个耳光(也不知道NG了多少遍,估计和小贾差不多,吓的导演在剧本里注明那是一个充满爱的耳光,估计也就是新藤兼人自己信了),在无数次的重复女主人公挑水上山,在一个个A4腰,蜜桃臀的特写下,好心疼乙羽信子,感觉女主人公要累倒了,要倒了,倒了(那都是山崖),没有,我们的女主人一步一个蜜桃臀,一步一个A4腰的咬牙坚持下,最后还是倒在了地里,还撒了一桶水,我正想着安慰一下,让乙羽信子休息休息,男主人公上来一个大嘴巴子就将女主人公打翻在地。这一段的剪辑堪称大师水准,将海里飘荡的小船、松果,还有在海里游玩的孩子、小乌贼和女主人公步履艰难的挑水上山、男主人汗雨如滴的浇水镜头以平行蒙太奇的方式剪辑在一起,诗意和痛苦并行制造出紧张、不安、悬念等感受,然而我的理解是痛并快乐着!影片开端还有一段全家人吃饭和鸭、羊进食的蒙太奇剪辑,初看是一种田园风光,甚是美丽,看完影片回过头来再看突然想起<芙蓉镇>里那句台词“活着,像牲口一样活着”
二是:大儿子生病了,看着男主人公在画面里跑来跑去的去请医生,女主人公一遍一遍的用湿毛巾给大儿子降温(不得不说乙羽信子的演技真的是一级棒,一句台词没有光靠几个动作和几个表情我的眼睛就湿润了),再怎么努力医生还是来晚了——大儿子死了,这就是裸岛的宿命——一个与世隔绝的地方然而那里并不是桃花源。女主人公痴痴的站在黑夜的裸岛上,看着对岸升起来的一缕缕烟花,那炫丽的烟花照亮了夜空却更显得这个世界的丑陋与无奈!裸岛上迎来了第一批坐着机械船的客人是大儿子的同学来参加他的葬礼,小儿子奔跑着去迎接,客人走了以后小儿子围着裸岛送了一程又一程。记得小的时候住在大山里,一年到头也见不到一辆汽车,每逢有钱人家盖砖瓦房,总会雇汽车运砖瓦来山里,不管多晚只要一听见汽笛声村里的小孩就自动集合去接车,等车回去的时候爬到货厢里坐一长段路任司机怎么撵也不下来,最后坐了两小时的车缺要花一天走回家。那是小孩子对新鲜事物的向往,对外界的向往,他想要离开,直到有一天他再也回不去!客人走了,生活还要继续,日子还在重复着划船、挑水、爬山、浇地,一直隐忍的女主人公最后爆发了,她把桶摔了把豆苗拔了,坐再地上放声大哭,男主人公只是浇地,他知道安慰也没用,哭出来就好了,生命还要继续......只要还没死,就是划船、爬山、挑水、浇地直到死去......
《裸岛》影评(三):裸之岛
贴图版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IxNjE0MDc3Ng==&mid=507535655&idx=1&sn=2d34e492d2c319d8ea148881f6c05beb#rd裸岛是1960年上映的,由日本导演新藤兼人拍摄的影片,该片采用近乎于纪录片的手法描述了濑户内海的一座孤零零的裸岛上一家人生活的故事。
夫妇二人从天还朦朦亮就开始摇船驶向陆地,怀揣着憧憬,默默无闻的摇着橹划着船,接着下船挑担,再持勺汲水,又回船摇橹,划回小岛,跨过嶙峋的礁石滩,登上那崎岖陡峭的山路,一担宝贵的淡水微微的晃荡在他们肩头,那一步步小心踏着的崎岖的山路,让画外的我为他们捏了把汗,生怕打翻了水,受了伤。小心翼翼的挑到了山顶,那儿是一片他们千辛万苦开垦的土地,种满了庄稼的幼苗,他们小心的将水桶平稳地放在地上,慢慢的舀出水细心的浇灌在幼苗上,而两个孩子则帮爸妈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吃过早饭后,大儿子跟着父母的小船到岸上去上学,小儿子潜水抓鱼,而父母俩继续划船继续调担汲水,待到放学后,大儿子再跟着父母的小船一块回家,每天都是这样,持续着这些重复的事,平凡甚至枯燥,但枯燥之中也有温暖开心的时候,一家人吃过晚饭后,坐在山顶上,一边欣赏着美丽的晚景,一边惬意的洗着热水浴,夜晚的小家里,在那温暖的灯光下,一家人也是其乐融融。平凡的生活也不乏美丽,本片的摄影及其优美,基本上都是明丽的色调,朝霞满天的时候,一片片云彩飘散在天空,微微露出的朝阳将光投在云上,特别是边缘处,通透耀眼,日头升上去了,镜头变为仰望,明亮的光线反射出主角健康,充满希望的脸庞,背景是大片片的蓝天和饱满的白云,濑户内海优美壮丽的大场景也时常出现在画面中,这一切的壮阔美丽冲淡了重复劳动的枯燥,让整部片子充满了向上的力量。
就这样,日复一日,春来秋往,单调的日子也终会出现惊喜,小儿子在海里钓了一条大鱼,那个欢乐啊,让一家人都跳了起来,可都舍不得吃,于是着装整齐的拿着鱼去城市里卖,走过了一家又一家商铺,终于将鱼卖了出去,于是父母带着两个孩子逛逛街,吃吃饭,还坐了缆车登到山顶,一览广阔美丽的城市风景,度过与其他日子不同的美好的一天。
只是天有不测风云,大儿子突然得了急病,一家人心急如焚,父亲急忙划船去找医生,我很诧异他为什么不直接把儿子送到岸上去,却只是来回折腾,我好希望有奇迹发生,可终究没如人愿,大儿子还是离开了他们。
同学老师和一家人悲伤地送别了大儿子,母亲把他最喜欢的玩具小刀也随他一起下葬,孤独而忧伤的白烟在裸岛山顶悠悠升起,飘散在他曾经撒欢的小岛上空。
后来,母亲一直一言不发,继续着一尘不变的劳作,挑担浇水,终于有一次,内心的坚墙无法控制的崩塌了,失去了疼爱的儿子,自己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无休止的劳作究竟有什么意义,她愤懑的将水胡乱倾倒在田地里,发狂般的将幼苗扯出丢弃,她的儿子再也回不来了,要这些还有什么意义,她悲愤的无法言表,只能用破坏自己的心血来宣泄悲伤,以前有一次,她不小心摔倒了一桶水,丈夫冲上去就是一记耳光,而这次没有,他只是默默的深情的望着她,那也是他的心肝儿子啊,虽然不善言表,他的心也痛啊,他理解,只是哭过以后,生活终究无法逃避,只有重新振作起来,继续前进。
我很喜欢这部电影,导演使用了一个很好的节奏讲述了一个普通但深邃的故事。生活就是这样,短暂的快乐,长久的单调和平凡,面对生活的重压,只有用坚持不懈来抗争,别忘了生活中的美好和希望,痛苦在所难免,不能逃避,痛过之后哭过之后,振作起来,继续前进,为了自己,也为了所爱的人。
《裸岛》影评(四):讨厌一成不变,那么如何改变?
连男女主人公的名字都不知道,也没有一句台词。汲水、抬水、浇水,伴随着汩汩的摇橹声,好像这样的日子永远没有尽头。我开始想新藤兼人到底想要表现什么。这样的镜头持续了十几分钟,观众们开始厌烦了吧。渴望出现点变化吧,可是镜头反复,节奏仍然是“667式”的BGM。没有人知道,他们是为了什么来到孤岛上的,也没有人知道是什么让他们在这样的条件下艰苦的劳作,没有放弃。我甚至想知道,他们为什么不搬到大岛上去住,或者是一次多带几个水桶呢?
我觉得这个问题,主人公乃至导演也想过。片头二人在田地里浇水,没有一句言语。时而听得突突的柴油船驶过,女主人公抬头,出了一会儿神,继续低头,认命似的浇水。
谈到浇水,这里有一个细节。不知道观众们发现没有。男主人工浇水像是在掬一捧甘露,一勺水下去,小心的灌溉,嘴里嘘着,像是对待一个新生儿。当然他对水也是格外珍惜,通常一勺可以灌溉三到四棵苗(对不起,理工科的数理神经拦都拦不住)。而女主则不然,她有点心不在焉。我想,这除了体力劳作导致的精神涣散外,也有对生活的无奈和不甘吧。她浇水很随意,细细的舀起一勺,在距离植物根很远的地方一勺下去,水渍漫延,歪歪扭扭到流到沟墁。
当然,电影并不是没有起伏的,否则再专业的观众也会睡着的。变化在哪儿呢?主要由三点。(完了,理工科大脑彻底苏醒)
第一个转折在片头,大约不到二十分钟的地方。就在观众以为导演要把这种劳作拍成纪录片的时候,变化出现了。没有任何音乐的变化的提示——通常,这种没有一句对白的片子,要是没有背景音的衬托和变化的话,就是神作了。女主自己一人,颤颤巍巍的爬上山坡,就差几步要放下木桶的时候,摔倒了。男主回过头,惋惜似地,叹了一口气,走过去,然后,不发一言而又果决的——给力女主一个耳光。很响亮,但女主没有难过,理所应当的接受,然后二人小心翼翼的把剩下一桶水抬上去了。这里是个伏笔,我可能说的太罗嗦。因为这是男主为数不多的情绪波动了——或者说这不叫情绪波动,而是本能的反应——而在片尾二人几近情绪崩溃的时候,却有什么都没有做,只是用机械的劳作压抑丧子之痛。这里剧透了,暂且不表。
我们先来分析一下这个转折。首先,为什么观众会在片头镜头反复,场景重复出现的时候,不感觉到厌烦,还会盼望着有所变化。有人说,一成不变就是会对未来有所期待啊。其实不然。大家看过《小亚细亚往事》吗?也是很美的片子,开头的静风,炉火边的对谈都让人感觉到生活的程式化。可是,这个时候,人们不会期待有所变化,大家会想,虽然景色很美,很有异国风情,可是,很憋闷,这一段快点过去吧。我在这里不是批评《小亚细亚往事》的导演,我很喜欢这部片子。有点跑题了,回到《裸岛》,为什么观众在这里不会感觉到憋闷呢?原因有两点,首先,这是很日常的劳作,却有发生在不常见的地方,人们有所期待平凡的事情在不平凡的地点是怎么表现的。其次,最重要的一点事导演的表现手法。新藤兼人一点都不傻,他太懂得什么叫做互补了。既然劳作无聊,反复无聊,那么什么不无聊呢?他设了一个地点——孤岛。演员们颤颤巍巍的挑水下船,有颤颤巍巍的爬上山坡。山坡是一铲一铲凿出来的,穿着草鞋的二人没走一步都想是在试探地雷,两手扶着扁担,脚先探出去,打个转,踩实,再迈出下一步。肩头的扁担随着脚步的力量一晃一晃的,桶里的水却一滴不漏,观众的心紧随着纠紧。水会不会洒,人会不会倒下,这样的工作可以坚持多久?我想这就是大师的魅力,他不是放开了在导演,而是很控制的在导,他能够利用自己的节奏控制观众的情绪,这很厉害。哪怕是枯燥的情节也能够拍出探寻的意味。
电影里也有体现控制,但不是绝对的。女主洒水的时候,其实是看男主脸色行事的。劳作的时候也是,再悲伤难过,听到男主拿着劳动工具过来也会赶紧上前去。这里并不是要分析女权主义或者地位的平等之类的。导演设定了这样一个场景,观众却不容易像偏激的方向去想,这才是功力。为什么?明显可以看出来,在极端的劳作条件下,男人比女人更理智也更容易控制自己的情绪。这很必要,要不然你以为在石器时代,人类是怎么活下来的。第二个,我觉得,用劳动掩盖悲伤大概是由古以来的传统吧。
片中也有欢快的场景,在一年的劳作换来回报时,一家人有出去玩耍。少年钓到大鱼,拿去换钱的时候,开始去了很多地方 ,可是人家不收,于是,开始的喜悦化作少年脸上的忧愁。那是特有的童年的忧愁。就像我们小时候以为写不完作业就会天塌下来一样,估计他们也以为鱼卖不出去会让父母不悦吧。所幸,父母并没有那么着急,鱼卖出去了,也坐了现代化机械的游艇,也吃了好吃的。然后,一家人满足的又划着小船过自己的日子去了。这算是第二个印象深刻的场景吧。其实,在全片表现来并不出彩。所幸的是,恰恰是这样的幸福并不突兀,反而很好的陪衬了片头跟片尾。一部处处都可以大施笔墨的片子绝不是好片子,那至少说明导演不会用力。
如果没有那场意外,这也就是天堂般的生活了吧。虽然劳作艰苦,可是没有欺压也没有抱怨,本着对自然的期望,日复一日,看着两个儿子长大,然后重复自己的工作,或者是离开岛屿很多年,回来探望依然本着这样原则生活的父母。然而,真正的认识就是生老病死,甚至白发人送黑发人。这也是片中唯一的一处曲风突变。按照新藤兼人的节奏,不需要音乐,仅仅需要在峭壁上的几步行走就能预示危机的手法,背景音乐如此激烈的变化应该是大事情了。还是去汲水,挑着桶下第一级台阶的时候,曲风就变了,大家还没明白过来怎么回事,持续的了几秒,划着船,发现小儿子轮着胳膊,使劲儿摇,这是危险的信号,于是女主原先的从容不见了,男主划着船,使劲儿摇,及至回家,大儿子几近不行了。等到医生来,已是回天无力。这会儿再看二主人公的心境,很有意思。都很悲伤,都很克制,都很礼貌的招待前来吊唁的老师同学。可母亲毕竟是母亲,在同学献花的时候控制不住了,回到家把儿子先前的佩剑拿来葬了。然后,机械船远去,小儿子爬上山坡,目送,有着父亲一般的表情。船驶远了,看不到了,就爬高,再目送。儿子有着父亲一般的坚韧和母亲一样的不甘。然而生活,不会说变就变。家庭生活更不是想变就能够改变。依然是汲水、灌溉,却是不一样的心情了吧。
这是第三个让我印象深刻的场景。这一回不是不小心滑倒了,母亲放下水担,汲水浇菜。父亲依然一小口一小口的,像是喂孩子,母亲一勺下去,又一勺,然后,崩溃了。她搬起整只桶,掀翻在地,沙质土壤瞬间把水吸干,不久就没有一丝痕迹。就像是积郁已久的怒气,发出去,却得不到一丝回应。父亲抬头看一眼,继续浇水,母亲得不到回应开始疯狂的拔植物苗。就像是我们平常会犯错发脾气的样子,等到荷尔蒙释放完全,抓着枯苗的母亲开始害怕。手中握着的沙土掉落,然后趴在地上开始大哭。父亲看了一眼,叹口气,继续浇水。多大的表演张力啊。然后,母亲哭累了,没有回应,意识到生活不会改变,沉默就是回应,哭也不是办法。也可能是意识到自己失态了,于是站起来,把桶扶直,继续浇水。
剧终。
这部片子播于1960年,日本战后恢复最艰苦的年代,中国大搞生产破坏的年代。既然是纯影评,就不想搞什么中日对比,素质高下,引来一阵阵讨伐了。我也不知道新藤兼人拍这部片子是为了在战后几近孤岛的土地上激励信心,还是忠实的记录赤贫下人们的生活状态,虽然我觉得后者可能性较大。我想分析下我的题目——如果你讨厌一成不变,那么如何改变?片子海报就是母亲的张望啊。可见,虽然是选择了赤贫的生活,或者是赤贫的生活缠绕了二人,虽然没有觉得不满,可是总归是有所期盼。我们何尝不是,太想改变,太想里开,总觉得生产工具落后或者是生活环境不好,雾霾地沟油不断。那么怎么离开,怎么改变?前一段时间《中国合伙人》一句台词特别火,如果你的才华还配不上你的野心的时候,那么你就应该静下心来学习《裸岛》也给出了一个答案,如果你羡慕机械化的工业胜过机械化的生活的时候,那么先不要寻求改变,等待时过境迁,劳动掩盖了悲伤,生活自会替你选择答案。毕竟,所有的选择看似是人做出的,其实都是来自于生活。强扭的瓜不甜,强选的人生迟早会被夺取掉。
人,总归是要有承受力的。不能一点打击就改变的,对吧。
《裸岛》影评(五):裸岛
影片开场的那场开船驶向裸岛的戏就是这种追求镜头语言形式的明证。从一个航拍的大远景入手,这种自然的神圣和残酷。继而海中孤岛与千代夫妇划船归去的镜头穿插交叠。冗长到甚至难以忍受的主观镜头和远景定镜头的缓慢记录,日出前微蒙的光影,自然的层次微妙的变幻,以及天地的扩大和无边延展,精致的空镜:水上耸立的裸岛、沙滩上的孤蟹。这些都旨在说明片中人的生存的孤立与往复,日子往复的艰难,也恰犹如日本战后那种被孤立的精神状态以及在这种情状下日本人本身的抗争与美德。而同时在摇船的镜头中,又经常性地运用对于夫妻俩的仰拍的镜头,人的姿影在自然的映照下同时又显得唯美而无与伦比的高尚。
《裸岛》影评(六):活着就是一切
被影片汹涌的人文关怀所淹没。
影片里所表现出来的生存环境的严酷和贫瘠和在这种环境下顽强生存的小家庭的喜怒哀乐非常有力量。
影片的形式和内容都是超一流的,黑白影像与镜头调度非常有诗意。内容虽然简单,但是情感充沛,元气淋漓。好的艺术作品,不管哪种形式,不管表现什么内容和情绪,你都能感受到创作者的情感。创作者是有情感要抒发的,是有话要说的。
生存是残酷的。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小家庭每天的生活几乎是苦役,几乎是不可承受的。但是,他们接受了,他们的生活就是这样,他们没有选择,也不知道自己可以选择,他们接受了这一切。他们和我们的生活其实没有区别,大多数人的大多数时间都是为了生存而挣扎。里尔克说的好,谈什么胜利,挺住意味着一切。所以可以说,谈什么生活的意义,活着就是一切。
另一面,小家庭沉重的生存压力下,能看到他们的顽强和巨大的生命力。小家庭就像小动物一样生存着,命如蝼蚁。但是,这种生命力极具美感,非常震撼人。生命不需要意义,生命本身就是意义。生命的目的不在于别的,生命的目的就在于完成自己。在完成自己的过程中所表现出的生命力,就是这个世界的爱和美。世界很残酷,世界不以你的意志为转移,但是你知道,你是世界的一部分,这个世界爱着你。在你身上,这个世界的光芒得以闪现。
小家庭每天循环往复的生活被儿子的突然死亡所打断。在巨大的悲痛下,妻子忧伤的看着夜空里璀璨的烟花。又是新的一天,烈日当空,在给农作物一瓢一瓢浇水的时候,妻子终于爆发了。对啊,这一切有什么意义呢?活着有什么意义呢?那么辛苦又是为了什么?
不为什么,生命就是这样,生老病死无人能逃脱。只有爱,只有爱能救赎。儿子的死让妻子明白,为什么她会那么平静接受沉重的生活,因为爱,因为这个小家庭有爱。她爱这个家庭,所以当这个家庭成员有人离去,她就崩溃了。但是,同样是爱,爱让她继续承受这一切。
每个人不管再卑微都是重要的,每个生命不管再弱小都是价值非凡的,众生平等,所有的喜怒哀乐都值得被关注被在乎被记得。
水之于生命,就好像爱之于生命。当妻子崩溃后恢复平静继续一瓢一瓢给农作物浇水,我看到的分明是她在给自己浇水,在给她逝去的儿子浇水。她要活下去。她要带着对儿子的爱活下去。
不要说这个世界是虚无的,只要有爱,活着就是一切。
《裸岛》影评(七):主线突出的展现手法
本片一直在讲一家人的生活,镜头始终跟随他们,作者刨除了语言与不必要的交流,只留下动作。反而使主线更清晰,使观众更明确作者要交代的,也使观众更近距离的感受他的生活,这样的处理,看似单调,却更有张力,导演功力深厚,使观影的人完全沉浸在这一家人的生活魅力中。省略句也用的很好印象深刻的是,父亲求医,见到医生,拦车,一个表情,划船。
这一组省略,是此段节奏加快,达到一个小高潮。
并且父亲的这个表情,很好,很到位,也很有日本表演的特点。之前知道这是默片,我看到父亲去求医的时候,我还在想,他要怎么向医生表达呢,没想到,是用了这样一个特写的表情。
其实,对于儿子的死,我一直觉得太突然,太刻意,这一段的省略用得好吗?就我个人来讲的话,这一段我始终在出戏状态,所以我觉得应该算不好吧。
首先因为,儿子的病,来得太突然,没有前戏作为铺垫,并且,看起来就是发高烧,发高烧就算一天,也不至于挂掉吧。所以高烧致死这让我觉得有点假。致使我觉得此段的情节设置的并不合理。
或者说,这是当时日本农村的普遍情况?小孩子生存率低?这个病到底是什么病。
整体给我的感觉是,底层人民生活的不容易,平时吃饭与在镇上的小餐厅吃饭是一个很好的对比。
看他们一家三口在餐厅吃饭的那种体面,会瞬间觉得之前的那些与世隔绝的劳作都是虚幻的,仿佛二者并不共存于一个世界。
可仔细看,会发现,他们在餐厅的吃饭也一样很仓促,因为,对于生存都是问题的他们,是并没有意识来享受食物的美味的。
只有富足的人才有闲情雅致去享受那些。这也让人心痛,难得收获,一家人狠下心来奢侈一次,却依旧只是吃而已,并没有办法体验到这次的奢侈带来的真正的快乐。
对于丧子之后,妻子拿红薯苗出气,是一个很好的对比,上一次,妻子不小心摔倒,撒了水时,丈夫下来,用力的扇了妻子一耳光,将妻子重重的摔倒在地上。
这一次,妻子不但狠狠地倒了水,摔了水桶,还不停的破坏红薯苗。丈夫却没有打她,他知道,妻子心里的愤怒,怨恨,对上天的斥责,对这种不公平的待遇的不满。
丈夫就这样看着,两个人的对视也很好,眼神中包含了太多的东西,而这些东西,都是观众自己根据自身的经验结合前后的动作安排而自行揣测的。
我的揣测是,丈夫觉得,她一定很心痛,原谅她吧,她也不好过,妻子看丈夫并没有打自己的意思,于是蹬鼻子上脸,顺势哭了起来以求丈夫安慰,这种行为如同小孩子,希望被关心被呵护。于是越哭越凶。而丈夫只是继续浇水。妻子哭了一会儿,见丈夫根本不打算安慰自己,于是只好默默地拍掉身上的土,也继续浇水。
开个玩笑,不过,作者对人心里的把控在这里可以很好地体现,人物的反应非常真实,并且很合理,如果丈夫此时安慰妻子,那妻子一定会越哭越凶,并开始变本加厉。正是因为丈夫的不作为,才使妻子很快恢复。也是丈夫的冷静支撑起妻子,支撑起这个家。
这里体现的是一个男子汉应有的担当,一家之主,他心里难受吗,一样很难受,可是,他能怎么办,他明白自暴自弃也不会挽回什么。死去的人已走,活着的人,只能想办法继续活下去,这就是他们,底层人民的生活。
太太倒下了,他更不能倒,他要继续劳作才能养活一家三口。
再说说林光先生的配乐,配乐从始至终都是一个,只是偶尔根据不同的情境进行了变调处理。也正是这个配乐撑起这部电影。
在不同的位置对应不同的情绪,都能分别作出很好地诠释,同一个曲调却能表达并渲染出不同的情绪,实属不易。
并且它的存在,使本是默片的片子,不至于太枯燥而使观众失去兴趣与耐心。
作者本人在100岁的人生方式中说到,浇水这一行为,并不是在给干涸的土地浇水,而是在给我们干涸的心灵浇水。
确实,心灵是最需要灌溉的土壤。
《裸岛》影评(八):无言的沉默
全片没有一句台词,也没有旁白。镜头的移动,人物的表情和动作,以及背景音乐的恰到好处,这几大元素就勾成了一部节奏紧凑的黑白电影。
你不会觉得无聊,反而会紧紧盯着屏幕。看着夫妇俩摇着船,到岛外的村镇取水,再挑回岛上。看着父母在旁劳作,两个孩子在旁嬉戏,一幅很平凡的日常生活图景。
一个像是与世隔绝的荒岛,但它并没有什么浪漫色彩,而是生活的贫瘠,而更加沉重的打击是儿子的离世,它带来了一阵抽搐的痛苦,却也没法让生活停下脚步。这种似乎看不到头的日子,还是照样得过下去。
有一个镜头,让我觉得特别人性的纯洁和可贵,就是老师带来了一大帮小学生来“送别”这位不幸的同学。而弟弟看着他们离去的背影,换着角度目送,眼神中或是充满了期待或是渴望。也许他也想离开这个岛了。
荒凉岛上的农民对于生活的坚韧,耐心,和对那片土地的那片希望是支撑下去的一切动力吧。
《裸岛》影评(九):裸岛 教材汇编
导演创作90页 直觉思维引导创作灵感 电影构思 导演在一次沿海旅行中 远远看见影片里的孤岛 他意识到他正在寻找的东西 当时表现的东西正是裸岛 这个赤贫岛苦苦挣扎的一家人 这家人同大海大自然搏斗中的坚韧 默默耕耘 摇船运水的命运 导演创作124页 一系列劳动生活学习细节组构积累
《裸岛》影评(十):我所理解的生活
生活是包含各种悲欢离合的剧本,有主角、配角、路人甲乙丙丁。生活不是糖,无法甜到消失殆尽;生活不是水,无法波澜无惊;生活只是你我他的序列码,你永远无法准确预知下一位数字是什么。生活是一复一日,年复一年饱受地苦难,但苦难并不是如电影里那样,我们每时每刻要去面对和抉择,任何一个岔路口或许就可与颠覆我们的命运,《一步之遥》的马走日和田项飞天,操办同一件事情却有完全不同的结局,如果马走日答应完颜和她结婚,如果答应完颜说爱,如果没去抽大麻,结局或许不会那样;如果《on time》的男主再听听自己内心的声音,再多等那几分钟;
如果还是没有如果。。。。生活没有如果,没有退路,只有擦干泪水往前走,宣泄毫无争议你有权利,也是正常的表现,你可以失去理智拔掉所有番薯叶,你可以倒地嚎啕大哭,但事实不会因为你的任何挣扎和反抗倒退,唯一可以改变的是下一秒,下一秒的发展情节你有机会去影响,你可以干涉因子的排列顺序和排列规则;完全的控制是不可能的,但你的努力可以不让情节变的那么坏。没人任何人的心是钢铁铸造的,还是会被环境和事件所影响,或许伪装千百年的坚韧也会在瞬间瓦解,那是潜意识阴影的决堤。每个人都有脆弱的权利,但不要忘了你哭够了,闹够了,收拾好地上的被你打破的玻璃碎片,不要让它们再一次扎的血流不止。最大的痛苦不是事件带来的决堤,而是一次又一次的单曲循环“我真的受伤了”自我告白所带来的伤害叠加值的痛苦,求你自己放过自己,没有任何人可以让强硬压着你的头,硬逼你去痛,只有你自己,只有你自己可怜自己,觉得全世界都负了自己,你看的到只有你眼前的事件和眼前的苦难,或许你的任何诉苦都是在寻求他人来可怜自己,来加强自己是个可怜人这个事实;哭过痛过也就算了,给自己一个葬礼去埋葬过去,回收心情回收能力,重新好好疼爱自己。没有人会代替你去难过,痛只有自己,苦的也只是自己,过好自己的生活比什么都重要。
生活是存在感, 存在感是我们彼此感知,知冷暖。虚幻的总是有股不了估量的力量,物质或许可以带来短暂的雀跃,但是经历九九八十一难后塹获的精神力量是无法去对比的,越难得到的越是美好的,看似最简单的一日日,没有任何对白,却最令人动容。
如果你可以拒绝苦难,那么请你好好珍惜这个非人的待遇,不要调皮不要好奇,好好享受天使的权利;如果你是凡人,你注定饱受苦难,那么不要质疑生活对你的不公,不幸的模式,有千千万,而幸福只需要一个模式。
抹干泪水,生活还是要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