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我的父亲母亲》经典影评集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我的父亲母亲》经典影评集

2017-12-04 21:27: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我的父亲母亲》经典影评集

  《我的父亲母亲》是一部由刘惠宁 Huining Liu执导,陈小艺 / 辛柏青 / 冯远征主演的一部剧情 / 爱情 / 家庭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我的父亲母亲》影评(一):被这个结尾给惊呆了

  身为一个传统思想滴被这个结尾给惊呆了。 这结尾是想传达单方努力是不可能有结果, 或者爱一个人就要给ta自由,还是说那个年代包办和有意图的婚姻最终的结果就只能是杯具???这个就只能是靠观众自己理解了。 我是半路进来和妈妈一起看的, 每当电视剧里闹矛盾了 我也跟着一直着急 活生生的被翠花给气的半死 因为她其实可以是很幸福的 但她没能理解这点。说这也不怪她 毕竟她的性格认和她的成长和见识都有关系, 看翠花的她老妈子就知道怎么回事了 当然要是翠花她遗传了他老爸那点理解能力 那也就没那么多事了。 翠花的性格直 而且是不太通情达理的。 她很要强 一旦认定的事就会一根筋到底。这些原本是优点 但是她不能换位思考这点比她的优点还突出。 身为女性 我和我妈妈看的时候开玩笑说,这要是你老婆你能接受吗, 我们俩都说不接受 他老公太好了。 妈妈对那个年代有发言权 因为描述的就是她的年代 。 那年代像陈志这样的人不少 很多还是定了娃娃亲 上了大学就不要媳妇的人大有人在 他们的媳妇都不是不好 只是那些男的觉得自己可以遇到更好的了 还别说像像陈志这种是下乡的知青了 而且他和叶秀罗在大学里相识 他和翠花根本没结婚的了, 当然更重要的是他不爱翠花 要都像翠花这种表白成功滴 那每个妹子给男神送礼时候应该都是呵呵。

  陈志当然有他不合格的地方 他不爱翠花却娶了她。由于那年代特殊 他只能接受了翠花对他的好 特别是他老爸的事,他大概想唯一能报答的就是和翠花结婚。俩人从骨子里的悬殊没有因为婚姻而减少 反而原来越远 最后的结果是一个人的战斗到位累了 还是决定放手了。

  要说爱这回事 还说不清了 爱一个人是怎么回事? 是像家人那般关心一个人 还是心心相印 彼此了解? 陈志对翠花绝对有家人那般的关心 他和叶秀罗当然就是心心相印 彼此了解和欣赏 但要说陈志完全不爱翠花吗??我不认为完全是, 至少他不讨厌她 不然怎能有陈大志? 当然一次又一次的反感行为 足以让人从不讨厌到讨厌 甚至没法接受。 爱是要共同进步 就当大结尾来临时我心想,这像翠花该进步了吧 各种感动啊 流泪啊 本想来个峰回路转什么的 结果让我惊呆了 折腾大半辈子都各自寻找所谓的幸福~ 我只想说真的会幸福吗? 也许会也许不会 

  《我的父亲母亲》影评(二):这种三观不正的剧,真是让人头疼!!

  我不知道这种白眼狼属性是不是所有男人都认同,但是真的很让人恶心!如果不喜欢,请在结婚前明确拒绝!不管有什么样的借口诱惑着你,既然走进婚姻,就要承担起相应的责任义务!不是什么离婚就好了的,毕竟你可以一开始就不结,为了前程结了婚,就不要再装什么清高,本就不是什么清高的起来的人!也许张翠花不是你理想的结婚对象,但她是实现你理想能上大学的对象,照顾你的父母,生育你的孩子,到头来连尊重都没有,你陈志不配为人!

  再说说叶秀萝,这是一个典型的不要脸型的人物,不管之前你多么喜欢一个男人,但在知道他结婚了以后都应该保持距离,而不是一面藕断丝连,一面有大义凛然的说着我们没什么,除了恶心,想不出其他的评语!所以,我相信,就是有这样一个令人感到恶心的妈,才能养出撺掇老公公离婚,好和自己妈在一起的女儿

  至于陈大志,我只能说都不如养条狗!

  最后,说一说结局,我觉得编剧一定是个男人,因为只有男人才会觉得陈志不恶心,而且会喜欢不要脸型的女人!并且认为一个女人付出了人生的30年换来的只是永远的鄙视和破碎的婚姻会是一个大团圆的结局,我只能说有(ma)理(de)有(zhi)据(zhang)!这得是多扭曲的思维才能想出来的结局啊?我劝编剧以后别当编剧了~真的~你这是要扭曲新一代孩子的三观啊!和琼瑶阿姨的‘只要是真爱管你什么状态我就是要在一起’有的一拼啊!

  最后的最后,我由衷的希望,以后都不要有这种尽毁三观,能闪瞎人眼睛的剧出现了!

  《我的父亲母亲》影评(三):《我的父亲母亲》:童话照进现实

  张艺谋电影《我的父亲母亲》成就了章子怡的星途,同时成就了我们对美好爱情的憧憬。而14年后的剧版《我的父亲母亲》,在同样的爱情起跑线上,却是另一种更加现实的结局。

  如果剧版《我的父亲母亲》也有一个童话般的归宿,那么陈大志不妨可以这样追忆父母的邂逅:我的父亲陈志是个落魄知青,有一天他独自走在乡间的道路上,遭遇一位彪悍女子的打劫,这位女子将定情信物往我父亲怀里一塞,并在他的脸上盖了个唇戳,就此宣布所属。这就像是《大话西游》里的盘丝大仙在至尊宝的脚底板留下三颗痣,不由分说地占有。但本剧并不是无厘头的路数,它有着更加现实的羁绊。为了给这段姻缘板上钉钉,“女劫匪”的村支书父亲用一纸大学推荐书做嫁妆,从此,故事里的陈志时来运转

  在电影版中,章子怡对郑昊的各种花痴铺垫充足,郑昊投桃报李,成就童话爱情。在剧版中,我们不能说陈志对翠花没有好感,只是过早被村支书的大学推荐书冲淡。如果没有村支书画蛇添足,陈志已然被翠花的触动,收下翠花的定情信物就是很好的应正。毕竟,陈志也是情窦初开的年纪。而此时全村24个知青只剩下他回城无望,如果命运没有受到那纸大学推荐信的干预,谁说陈志与翠花就不能谱写一段童话般的乡村爱情。

  对于陈志来说,命运就像是一个天平秤,一边放着良心,一边码着爱情。良心是什么?良心就是翠花对他的一片痴情,还有翠花一家给他上大学、奔仕途的机会。而爱情,又是他生命不能承受之轻。明明与大学同学叶秀萝两情相悦,他却要坚守良心的底线,平衡心中那个天枰,不敢越雷池半步。如果陈志是个功利的家伙,那他应该果断甩脱翠花才是,一如马庆生利用叶家人际谋求仕途。但他显然不是,最后他还是放下了大好官运,选择做个清净的教书匠。

  对于翠花来说,她的爱情童话在父亲给陈志那纸大学推荐书时,就摧毁了。父亲并不是无私的,他还指着女婿将来辉煌腾达,泽被后世。然而他一手将女婿送进了大学,一手却抹杀了女儿与陈志一步步沉淀乡村爱情的可能。他不知道女媳与女儿之间的文化落差,对两个人未来感情生活和家庭生活会带来什么。而现实是,尽管翠花痴心依旧,尽管陈志良心也大大的好,但是他们一个是油一个是水,永远无法融合。所以在某种程度上,这也是一个仅用道德无法衡量的伦理课题。

  故事至此,当做何解?放爱一条生路成了无奈的结局,离异和重组家庭成了最好的救赎。最后需要强调的是,影视两版在文本上并无血缘关系,只是一题多解而已。而这14年的光阴落差,使得童话不再,一切都在现实中裂变。

  【完】

  2013年7月24日《京华时报》A34版

  http://epaper.jinghua.cn/html/2013-07/24/content_12205.htm

  《我的父亲母亲》影评(四):慌乱年代的爱情

  “就这样开始我们的故事没有浪漫的传说”在那个特殊的年代,在那个文革的动荡时期,我一直试图去理解那该是一个怎样荒唐的时代,好像开了个滑稽的玩笑,做了个自己都有些不敢置信的游戏,一场只是想着都会不由颤抖的梦。

  理性是脆弱的,一切的不合理都变得顺理成章,就好比陈志和翠花,秀萝和庆升,都错用爱来偿还感激,陈志曾说,婚姻是这世上不能犯的错误。可悲的是他们俩都犯了.

  选择你爱的人或是爱你的人,这好像是个经典话题,无数次被很多人提到,曾经的我会坚信不移的说,这还用选吗,当然是你爱的人,不爱的怎么在一起,一起生活。真正的爱,即便只是看着,陪伴着,便幸福的像得到了全世界。可是,不知什么时候开始,想着选一个爱我的人吧,至少不会害怕失去,至少不会仰望的太累,只是一个低头便可触到的温暖,谁不想要呢。

  在爱情的国度里,我们都处在不平等的地位,这里没有理智和道理可言,没有规则和律法存在,被爱的人总显得高高在上,无可触及。爱的人只能卑微的仰望,卑微到尘埃里,却依旧在仰望。爱到底是怎样一个庞大而复杂的东西,竟有着改变一切的力量,有着超越生死的存在。

  翠花深爱着陈志,一直一直,从未消失。她为他离开亲人住进城,改变自己过着自己不喜欢的生活,为他洗衣做饭操持一切。即便陈志一直对她冷淡,即便他一直深爱着别人,即便早已分居,说的话都屈指可数。她都没有能够放下,只是因为她爱他,心甘情愿忍受着,卑微着。因为太爱,总害怕失去,于是就想抓的更紧,然而她不知道这只会让他逃离的越快。她只是苦苦的守着他,以为和自己爱的人在一起就是幸福,殊不知和不爱自己的人在一起是多么痛苦

  欣慰的是,这部剧的主题是放下,最后他们都放下了曾看似重要的一切,翠花放下了陈志,庆升放下了秀萝,陈志也放下了他不爱的工作和痛苦的婚姻。喜欢校长说的一句话,改变,什么时候都来得及。往往是我们没有改变的勇气,当看到秀萝无望疲惫的说着,就凑活着过的时候,心就想被什么抽了一下

  是的,这世界有好多的无奈。我们被迫选择了自己不爱的,我们过得不幸福,疲惫的麻木度日,都快忘了自己想要什么。喜欢陈志的那句话,怀揣梦想,现实的活着,不要忘了天空和星星。有时候放下并不是失去,而是获得新的开始。就好比陈志坚定放弃别人都羡慕的官职时,他其实是个胜利者,人生的胜利者,不是每个人都有改变的勇气,不是每个人都清晰的知道自己到底想要什么,我们才是彻底的失败者

  在人的一生中,做一件成功地事,做一个成功的人不难,难的是成功地做好自己。在我们面对太多现实,太多无奈的时候,已经丢失掉太多东西了。庆幸的是,最后的最后,他们都找了回来,尽管都不再是最初的模样。

  那我们呢,要去找什么,要去哪里找呢,有是否还会有孤注一掷改变的勇气呢。。。。。。

  《我的父亲母亲》影评(五):前半部分偏于理想,后半部分偏于现实。

  感觉前半部分比较好,后半部分感觉像在凑集数,很喜欢陈志说的怀揣梦想,现实的活着这句话。前半部分关于陈志和叶秀萝的大学初恋是精彩之处,他们有着共同的语言,叶秀萝能够理解支持陈志的爱好和理想。由于翠花有恩于陈志,为了自己的良心和家人陈志不得不和翠花结婚,但陈志和翠花有着三观的差距。陈志是个文化人怀揣理想,而翠花只知道过日子,陈志曾经努力过想要改变翠花,比如带翠花去看星星,可是翠花压根不理解。反倒是翠花和他的家人去改变陈志,陈志顺从他们的意思步入仕途,但并没有忘记自己的梦想和初恋,时常去看星星看自己的小说。

  总之他们的婚姻是注定要失败的,毕竟他们的三观存在巨大差距,就算没有叶秀萝,就算他们最后没有离婚,那段婚姻也是名存实亡

  《我的父亲母亲》影评(六):维系婚姻的主要因素

  心理学角度解读电视剧《我的父亲母亲》

  前些日子无意间在电视上看了几眼《我的父亲母亲》,觉得很是吸引我。所有的人物都非常丰满,并且性格设定极其恰当。于是花了三天的时间以电视点播的方式集中看完,之后还向我的先生郑重推荐了一番。

  因为我一直为了剧中人物性格的设定,为了某些很有内容的对白,而赞叹编剧对人性心理学、哲学社会学、历史文化学的理解之深,这是一部对现实生活很有指导意义的电视剧。我认为那些诸如《媳妇的美好时代》、《婆婆遇上妈》之类的家庭剧都只是故事的堆砌,这两个还算好的,其实更多的家庭剧都是瞎编、胡编,故事、人物完全没有逻辑性,就不提他们的名字了吧。

  在看这部电视剧的过程中,我就有想法藉由它写一篇心理学角度的剧情分析。我写过很多影评,但写电视剧的评论,这还是第一次。

  社会和家庭对人的影响

  有段时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这句话很流行,家庭确实是人的第一学习场所。人们是在家庭中学习和成长的,如果某些东西在家庭里没有学会的话,社会就会来补充教育。作为特殊年代的村支部书记独女,从小被百般宠爱的翠花,人到中年才开始被社会教导该如何尊重别人,然而这样的教育是痛苦而又艰难的。

  一般来说,人活到四十多岁,再来改变自己遵循了半辈子的处事习惯和思维模式是很困难的,可是翠花却跌跌撞撞地做到了,并且是在没有爱情浇灌的情况下。而她之所以能做到,与社会和家庭对她个性的塑造是有直接联系的。

  翠花的所做所为处处都反映了她强大的内心力量,这与个性懦弱、行事退缩、总是在害怕的秀萝形成鲜明对比。

  翠花不管不顾所爱之人是否爱自己,就是那样奋不顾身地扑进他家;在动乱的年代独自上路去帮未来的公公讨说法;面对想要非礼她的歹人,她豪不畏惧地反抗和呼救;理直气壮地侵占公共空间,还自有一套逻辑来解释自己的行为;对那些穿着公家制服的人,她也气势汹汹地吵骂攻击;对于时尚邻居故意买漂亮衣服刺激她的做法,她非但不会受刺激,反而自信地批评是那女人的不对;对于人家把堂堂领导夫人当做农村大妈,她丝毫都不会自尊受损,反而极厉害地要求丈夫来接迎自己。

  编剧的强大之处就在于,她给了翠花能这样做的充分的理由。

  她的家庭是八代贫农,在当时有着很高的社会地位,父亲是当地的村支书,四十多岁才生了她,六个哥哥身强力壮,人丁又很兴旺。诸多家庭因素合到一起,翠花差不多就相当于哨寨的公主——在家里是公主,在那个交通不便的村子也是公主——再没有人能比她的地位更高了。除此之外,她还是铁姑娘队的队长,身强力壮,健步如飞——人类安全感的来源之一,就是强健的身体。

  从小被父母无条件爱的孩子,成年后会有极高的自尊感,在进行人际互动时有很多的内心力量。但如果自尊感过于高了,就容易倾向于自我中心和盲目自信。故事中,无论是翠花在爱情上的选择,还是参与社会生活中的种种表现,将这两个特点发挥得淋漓尽致。

  再来谈谈这部电视剧里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人物:马庆升。

  很多影视剧都刻画来自社会底层的小人物是多么的宽厚,多么的的善良淳朴。比较少有像《我的父亲母亲》如此直接地塑造像马庆升这样工于钻营,促狭伪善,为了个人前途可以不择手段的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小人物。

  这样的形象塑造一点都不过分。

  陈志和秀萝永远都无法体会马庆升这样的人的内心世界。他从小经历了太多的贫穷,以及因贫穷而来的无助、孤独、悲凉,以及自尊受损。或许小时候他常常见到父母因为地位低下而被欺负,常常见到当了官就耀武扬威的邻人,于是暗自下定决心:长大了一定要做官。

  人们成年后最渴望的东西,往往是童年时最缺乏的。

  编剧选择让马庆升死在通往希望的路上,不免有一些影射“阶层固化”的意思。

  秀萝和陈志为什么能那么超然于世,在那样动荡不安的年代竟然还可以奢谈梦想,不在乎外在的得失,并且能够勇敢地追求自己真正想要的东西。这是因为他们童年时期的家庭都是衣食无忧,并且有很好的文化环境(秀萝懦弱退缩的个性,一方面与社会大变革时她刚好处于青春期有很大的关系,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她天性比较敏感内向。青春期正是建立世界观的时候,可是那时却突遭变故,失去父母的保护,这对秀萝来说是巨大的心理创伤)。

  世界上有很多伟大的艺术家都是终生贫困,缺吃少穿,但是却并不影响他们的艺术生命力。如果仔细了解,你往往会发现他们的贫困始于成年期,他们童年时期的生活通常是很优越的,有着很好的社会地位。

  事实上,自小生活贫困的人,比较难投身艺术、哲学这样的人文学科,因为他们需要耗费更多的精力去营营役役,以赚取生活费,及改变自身的命运。

  狂热的爱情都是理想自我的投射

  翠花疯了一样地爱陈志,就像马庆升不由分说地爱秀萝。

  他们都是爱情的狂热分子,但他们都只是爱上了理想中的自己。

  虽然是一方土地的公主,可是翠花对生活有着自己的追求:做城里人。眼看周围的同龄人都是像自己一样缺少文化、举止粗放的人,她就愈加渴望美好的自己——这是人的本能,当满足了安全、尊重等基本需要之后,人会渴望自我实现。

  可翠花一时间无法做到她想要的样子,那么就爱一个想象中美好的人吧,于是就爱了陈志。陈志身上有她渴望的所有美好的东西:知识、文化、气质、希望、高雅。

  而马庆升爱秀萝,不过是爱那一份淡然的气质,爱那脱离了凡尘气的超脱。那是他所缺少的东西,也正是他所渴望的——得到自己想要的一切之后,他就可以那样了。

  翠花和马庆升爱的,都是理想中的自己,而不是对方那真实的人。所以他们只懂得以自己的方式,狂热地、不由分说地、罔顾对方意愿地,去付出、去爱。他们不在乎对方有没有回应他们的爱,因为他们爱的是自己。只要自己的内心有回应,被满足就可以了。

  再进一步说,他们是在和自己谈恋爱,而不是和所爱之人。说得更过分一些,他们其实从未爱过那个他们声称很爱的人。否则他们就会懂得认真去了解爱人的思想、性格和感受,然后去进入爱人的世界,理解他,以及尊重他——如果没有这几样东西,那么根本就称不上是爱,而仅仅是投射。

  中国文化下的婚礼和葬礼

  某天我在电视上看到易中天主持的节目,主题是讨论“结婚要不要办婚礼”。他邀请的嘉宾一个是媒体记者,一个是社会学家,我当时很替他遗憾,因为他应该再邀请一个心理学家。

  社会学家强调婚礼是必须要办的,理由是人们需要通过婚礼来凝聚亲朋好友的关系和情感。但其实现在的年轻人根本就不在乎这个,比如那个节目的主人公就不认同,他听完后依然坚持办婚礼很麻烦,旅游结婚更特别。

  如果有个心理学家在场,他应该会告诉那位认为不需要办婚礼的年轻人:筹备婚礼的过程,以及婚礼上的繁琐仪式,不停地在给他的意识和潜意识进行暗示:你结婚啦!你的身份和角色发生变化啦!你需要承担责任啦!你是成年人啦!你的命运就要和这个人绑定啦!你需要学习独立啦!等等信息,都在通过这些仪式潜移默化地传达给新婚的伴侣。而如果省略了结婚仪式,人们很可能只是在头脑上认为自己身份和角色的变化,在潜意识深处却并没有植入这样的感觉,这将给未来的婚姻关系埋下隐患。

  所以婚礼是很重要的。

  在电视剧《我的父亲母亲中》,我印象很深陈志和翠花的订婚宴和婚礼,以及陈志母亲和翠花父亲的葬礼。做得很极致,画面也很美,但更多的还是体会到这样的仪式背后,对人物关系的促进,对社会关系的凝聚,对中国文化的诠释,以及对观众情绪的调动。

  中国人认为,婚礼和葬礼最能体现这家人的能力和面子,所以一旦要做势必是要大操大办的。同时婚礼和葬礼作为最重要的生活事件,那些本来有怨怼的亲戚朋友也能趁着参加仪式而建立“一家人”的感觉,从而冰释前嫌;而那些想要拉近彼此关系的人,也可以趁着这大事件来表达自己的善意。

  说到底,中国人的婚礼、葬礼确实是凝聚亲朋好友关系的平台(当然现在的年轻人看不上这些,认为是封建糟粕)。也许编剧和导演就是这样认为的,所以他们不惜为这些仪式多花金钱和时间来为观众呈现颇有中国文化风格的婚礼和葬礼。

  陪伴才是爱

  当陈志搬离家里住进学校的宿舍,他们正在读初中的儿子大志对父亲充满愤怒。他认为是父亲导致母亲那么伤心。他深切地同情母亲的遭遇,最大的愿望就是父亲能够搬回家里——不是因为他需要父亲,他早已习惯了家里没有父亲——这样母亲就会高兴了。

  与此同时,编剧还刻画了陈志的同事陈同古父子的关系,陈同古对着镜头伤感地说:二十年的离婚战,让他与儿子之间就只剩下金钱关系。

  听起来,是离婚导致他与儿子的关系变成冰点。

  但这不过是父亲们为免于内疚和挫折感对心灵的折磨而找到的合理化借口而已。

  导致陈同古的儿子那么不尊重他的真正原因,其实是他年轻时对儿子的疏于陪伴。陈志很快看到了这一点,他不愿意步陈同古后尘,于是想尽一切办法修复与儿子的关系,主要是用大量的时间陪伴儿子,关心他的想法和生活,这才慢慢消融了儿子心里的冰霜,开始能理解爸爸——感受到爱,才可能有理解。

  想想我们的社会,很多父亲都像陈志那样,一直忙于工作而疏于陪伴孩子,他们误以为赚钱养家就是为家庭的付出,关心地问问儿子的学习就是在爱儿子了。或许他们还误以为儿子就该天然地爱爸爸,无论爸爸是否有让儿子感受到爱,儿子都应该爱他——这是多么滑稽的想法。

  家庭里父亲的缺位会导致母亲和孩子的关系过于紧密,这一方面不利于孩子个性的完善,也不利于夫妻关系的维系。当出现矛盾和变故时,家庭的稳固性就很容易受到冲击。

  有精神分析学家认为,父亲所谓的忙于工作而疏于陪伴家庭,是因为家庭里的关系太亲密,让真正的自我无所遁形。如果人们害怕面对真实的自我,害怕亲密会吞噬自己,或者害怕被妻子和儿子看到他自认为不堪、不优秀、不高大的自我而嘲笑他,他就会用工作的方式逃开。但我想,这种情形不过是恋爱和新婚阶段亲密关系不够良性互动的再延伸而已。如果人们能够尽量和相爱的人结婚,并且婚后愿意花时间经营亲密关系,那么后面的一系列亲子的问题、健康的问题、夫妻关系、婆媳关系的问题都将变得很轻松和容易解决。

  已经为人父的男人们,请记住一句话:陪伴才是爱。如果你认为自己很爱妻子,很爱孩子,那么就要多陪伴他们——只有在陪伴中,亲密感、安全感、连接感、信任感等等与爱相关的感觉才能有机会被建立。

  维系婚姻的主要因素

  曾经不止一次有人在微博上问我,结婚多年以后两个人变成了亲人,没有爱的感觉了,这可怎么办好。

  有时候我会认真地回答,说那是因为人们对爱情有误会,误把激情当爱情。有时候我就会调侃地反问:那你们还会滚床单吗?答:有。我笑:很少人会和亲人滚床单啊。

  翠花与陈志最后才真的变成了亲人,陈志彻底从家里搬出去,十多年不再与翠花滚床单,即便有机会,即便内心承受很大的压力,也决不再滚床单。

  因为他真的与翠花变成了亲人,而不再有爱情。

  最初的时候陈志并不爱翠花,可是他却能与翠花共同生活很多年,并且在翠花无理取闹之前,他主观感觉上并没有痛苦万分,甚至有时候他还觉得自己日子过得还行。这是为什么呢?

  所以我们真有必要探讨一下,维系婚姻的主要元素到底是什么。

  ○价值观的相近性。陈志虽然不爱翠花,可是电视剧屡次告诉我们,他们的价值观是高度一致的。翠花虽然并不理解陈志,可是她和陈志一样生性善良,不贪图权势和利益。这是陈志很喜欢她的方面。

  ○彼此欣赏。翠花对陈志的欣赏简直可用崇拜来形容,而妻子对丈夫的崇拜很容易让丈夫体验到价值感、被接纳,对于男人来说,这是提升他们自尊感的最佳催化剂。每个男人都需要这个东西。陈志也很欣赏翠花一把年纪还愿意学习,这是一种向上的力量,无论翠花的出发点是什么,陈志是喜欢她这股子劲儿的。

  ○感恩的心。夫妻之间不认为对方为自己付出的都是义务,这是维系夫妻关系很重要的元素之一。

  ○多多制造共处机会。感情是可以培养出来的,也需要被培养。陈志为了翠花,主动申请到农村工作,这为他们日后的感情培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事实上他们的儿子就是在那个阶段出生的,那也是他们感情最融洽的日子。之后他们搬到了城里住,陈志开始工作忙碌,两个人共处的时间变少,矛盾也就多起来了。

  ○刻意表达爱意。翠花常常对陈志说“哎呀喜欢死你了”,而陈志也曾经给翠花买生日礼物。

  ○彼此融合。陈志愿意为了婚姻关系的稳定而选择在农村生活,可是翠花却不愿意为了陈志而把自己变成城里人。此外,陈志曾经试着给翠花讲星座,讲宇宙的奥秘。但是翠花对此丝毫不感兴趣。事实上一对夫妻如果想要长期幸福和谐地共同生活,彼此性格、价值观、生活习惯、精神追求的融合是很重要的。翠花拒绝去了解丈夫的世界,拒绝与丈夫融合,这也是他们后来婚姻结束的伏笔。

  ○愿意改变。翠花为了能与陈志对上话,她努力学习文化知识,这也让陈志对她由欣赏到喜爱。陈志为了翠花,也愿意一次次违背意志为翠花的家人谋福利。可是翠花在进城后,不愿意融入城市生活(不愿意改变),这或多或少也给两个人后来婚姻关系的结束埋下伏笔。

  ○双方家长的支持。陈志和翠花的婚姻之所以前十几年还算顺顺利利,与他们双方父母的关心支持是分不开的。尤其是陈志母亲对翠花的循循善诱,她活着的时候很好地充当了调和剂的作用,对翠花的影响非常大。当我看到陈志的母亲去世时,我就知道这对夫妻的大冲突来来临了,他们的婚姻要面临大考验了。

  近年来的热门词汇:身心医学

  剧中的两个主人公都弭患重病:马庆升因胃癌而死,翠花因脑出血几成植物人。

  近些年我们身边患癌症的人越来越多,并且呈年轻化驱使在蔓延。剧中马庆升患胃癌时,也正值壮年。

  身心医学认为,胃是承受感觉不适的情绪——悲伤、愤怒、内疚、尴尬等——的主要身体器官。有研究还指出,感受到“被欺骗”时,往往也是胃部首先向大脑发出信号。

  从这个角度来说,马庆升的胃癌或许有很大一部分来自他与秀萝的婚姻(被妻子看不起对一个男人来说,可以是重大的心理创伤),其余部分则来自他过于钻营算计,阿谀奉承(没有人会喜欢把自己放得那么低微,这样做时他势必会感觉不那么好),以及长时间不规律的饮食习惯(他长时间在外工作,较少参与规律的家庭生活)。

  翠花的高血压和脑出血,则来自她的暴脾气,容易激动的情绪与高血压是有关联的。常常沉溺于钻牛角尖,重复地想那些有毁灭性的想法的人,容易患与大脑相关的疾病,比如脑瘤之类。所以恐怕翠花的脑出血,还与她想不明白陈志离他而去的原因,所以反反复复想那些事有关系。

  身心医学的其他观点:

  ○感冒意味着你该休息了,或者你这段时间感到缺乏关心。

  ○腿或者脚受伤,也许你不想行走了,或者你感觉走不动了,或者你觉得自己累了需要休息。

  ○头疼。你可能太紧张了,还可能感到无力无助,没有安全感。

  ○口腔溃疡。压力太大,或者焦虑,或者没有安全感,或者有一些没有说出口的话。

  ○眼睛不舒服,近视。有一些东西让你不想看。

  ○耳聋,重听。你不想听别人的话,或者有声音、消息是你不愿意知道的。

  ○癌症。身体里积压了太多负性的情绪能量,比如恐惧、愤怒、悲伤等等。

  ○月经不调、乳腺增生。情绪波动太大,或者一些感觉不好的情绪淤积在身体里。

  ○消化不良。有一些东西让你觉得无法消化,可能是事件、情绪、人。

  《我的父亲母亲》影评(七):《我的父亲母亲》俨如婚姻教科书

  着眼中国婚恋观念的转变,年代剧依然魅力不减。从包办婚姻到自由恋爱再到离婚风潮崛起以及小三概念的泛滥成灾,中国人眼里的婚恋不是知音体能够诠释清楚,一批批年代电视剧让观众了解到中国式的婚恋,离不开家庭,离不开社会的变革。爱情是浪漫的主题,而婚姻却是现实的围城。

  最近上映的《我的父亲母亲》以主人公儿子口述的方式讲述了一对共患难的夫妇是如何经营爱情与婚姻,如何在历经世事的变迁终于放手“面子”婚姻,让各自寻回适合自己的爱情和婚姻。其实捆绑式的婚姻在七八十年代可谓成千上万,真正自由恋爱组成家庭的可以说非常之少,先结婚后恋爱并不是构筑幸福的理由,因为有些人是无法到达彼此的内心世界。婚姻也是时代的产物,是利益关系的联姻,是一种成全别人的牺牲,但这样的爱情一点也不幸福。

  故事以淳朴的叙事风格再现了年代的婚姻悲喜剧,陈志和张翠花,马庆升和叶秀萝,这两对婚姻的不幸,和那样的时代脱不了干系,为了生活人们不得不学会放弃和隐忍。生活不是一盘棋,没有更多自己命运的掌控权。故事聚焦这样的两对婚姻,真正的意义应该是告诉我们,捆绑的婚姻没有幸福,嫁接的爱情并不会白头偕老。张翠花用自己的热情和无限的折腾换回了自省,爱一个人死心塌地,但这个人其实并不爱你,所以她最终选择了一个爱自己的人唐志良,也可说她最终找到了让自己满意的伴侣。当婚姻掺杂太多目的,这样的婚姻不是生活,而只能是交易。同样叶秀萝也没得选择,为了生活不得不向现实低头,和马庆升的结合其实就是一种错误,无非这种错误一直在寻找一个无果的答案。现实的阴差阳错,将纯美的爱情扼杀在摇篮里。张翠花的放手成就了陈志和叶秀萝有情人终成眷属的梦想,同时她也是拯救了自我,也只有唐志良让他感觉到自己是一个幸福的女人。

  该剧其实也是一场婚姻的保卫战,张翠花一家对陈志的好,让陈志无法独立自己的婚恋观,只有容忍和迁就,或者是更多的回报,才感觉到自己的价值。而马庆升也是和张翠花具有一样的秉性,就是通过自己全身心的付出去绑架一场没有感情的婚姻,张翠花的动机更多是一种盲目的爱和付出,而马庆升的付出更多是一种投机,当然他们的结果都不幸福,因为他们的婚恋观有误,其实在那样的时代,又有多少爱情是自由的。该剧同时还植入了一个“小三”角色,其实像陈志对爱情忠贞对家庭负责任,而马庆升却是自己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自己的双手埋葬自己的婚姻,所以他认为自己的付出必须有所回报,当回报无望时,他只有将感情寄托在“小三”小田那儿,可小三的欲望并不是那么简单。欲海沉浮,婚姻的本质变得多元而复杂。

  从《中国式离婚》到《金婚》再到《娘要嫁人》和现在的《我的父亲母亲》,年代剧曾经吸引大批的观众,传统文化根深蒂固的中国,不幸的婚姻很多,幸福的婚姻很少。而《我的父亲母亲》聚焦的城乡爱情婚姻的观念,固然不是诸如现代版的《婚姻保卫战》之崭新矛盾,它俨然就是一本活的婚姻教科书,珍惜美好的爱情,播种幸福的婚姻,不能因为更多客观的条件而将婚姻作为一种交易或是赌注。真正的幸福快乐,就是和对的人一起慢慢变老,没有过多的渴求,没有更多的奢望,这似乎是理想的婚恋观念,但植根现实却又那么不堪一击。(发表于北京晚报有删减)

  《我的父亲母亲》影评(八):不希望结束的结束

  我咋觉得漫长的剧集渲染出来的爱恨情仇,都在最后一刻草草收尾呢?爱得轰轰烈烈义无反顾的翠花先找好备胎再提分手,陈志生生念念的不会甩掉恩人,离了之后忙不迭的领着儿子找初恋了,仿佛一刻都等不了。爱情和感情经历了那么多的折磨,最近一刻像包袱一样丢的那么轻松,真是叫人看了郁闷...

  都说曾黎美,确实天生丽质,但在这部剧中我咋感觉她脸那么大,还得吊白眼,而且几个半夜起来的镜头配上呆滞的表情,看了像鬼一样吓人呢?还有带着浓重鼻音的台词,整体确实是演员中比较弱的一个了。

  还有这几个大叔大妈们演青年时代的造型,真叫人看了出戏,尤其是翠花腚大腰圆的,马庆生一脸褶子跟松紧带似的,真是很难带入到年轻富有朝气的时代……好吧这些都是次要的,一点都不耽误五星。演员们真是个个出彩啊,尤其是陈小艺,这演技真是出神入化了,仿佛本色,根本没有演的痕迹。

  活得最明白的俩人都走了,一个是陈志娘,一个是翠花爹

  不得不说的是片尾曲,真是神来之笔,电视剧的升华,已经单曲循环了一周了

  另外说点有趣的:陈志笑起来真的很像马伊琍,陈小艺脸上也带着吴镇宇的影子……

  《我的父亲母亲》影评(九):出乎意料的结局。好吧...

  原标题《史上最恶心的女主——翠花》

  看到13集 陈志去当副县长,居然嫌弃翠花不肯带她去,我就觉得其实陈志才是最恶心最忘恩负义的,他打心眼里瞧不起翠花,哪怕翠花一家人尤其是翠花爹那么宠自己~

  后面还和翠花分居,只在家吃个晚饭...

  翠花有多招陈志恶心啊?!

  =======

  第一集

  翠花就是女流氓、女痞子!

  一般农村的、讲过去的电视剧里的女主都是纯真善良甚至是懦弱隐忍,就算是比较泼辣点的女主,比如《傻春》里的女主素春,都至少坚强仗义、讲道理。

  这个翠花呢?大胆表白或许还值得赞扬,但硬塞给人鞋垫,然后才说这是定情信物,不能退,收了就算关系定了.. 还硬是投怀送抱亲人家一口... 人家跟你很熟么哟喂?!

  如果这还不算痞,那么她拒绝先前订婚的人家的时候就可以看出她有多流氓了。

  翠花看不上人家可以一再拒绝,但不要看不起对方,贬低人家啊,

  你看她那流氓样,说人家不配,还“呸”人家...

  这是一大姑娘干的事儿?再是农村的再没文化也不能这样吧?

  翠花就是一从小被惯坏了的官二代,仗着有老爸和六个哥哥撑腰,在那儿自以为是!

  男主女主这两个人明显不是一个层次的,思想不同,追求不同,连最基本的处事方式都不同。

  陈志娶了这种女人,有的苦吃呢。

  另外,女主爹也不是个东西,拿大学名额做诱饵逼陈志就范。说是说即使不娶也可以上大学,谁知道是真是假?万一拒绝了这门婚事,大学没的上,将来连在村里立足都困难...

  陈志的处境真的是进退维谷,怎么选都是深渊...

  =========

  第二集

  陈志爸瘫了之后,女主还真是帮了大忙了,(看来标题什么的不能只看一集就起...)

  陈志妈好精,会瞒会骗,充分利用这个劳动力,

  这下没有谁欠谁的了,都是双方互相利用...

  =======

  第三、四集

  翠花真是太有用了!把男方家的历史问题给解决了,而且还喊了两哥哥来帮忙看护公公... 翠花爹也好地不得了,还让亲家别担心自己女儿,不要打扰陈志上学...

  这段太美好了,好到有点不真实!

  被那个书书记看上真是太恐怖了,一天到晚缠着,还耍流氓吃人豆腐...

  看来女人长得太漂亮也受罪啊...

  陈志妈算是报恩似的把儿子给嫁出去了,

  其实感觉陈志更像是入赘女婿多一点,他一点都不爱翠花,从头到尾都是利用(虽然他也做出了牺牲),

  但这两个人一点感情基础都没有就结婚了,以后日子不好过哟...

  另外,右边的那个海报小图,我以为是一道半截围墙,中间一座坟呢... _(:з」∠)_

  =====

  第二十二集

  其实里面最会当官的是翠花爹,说话很有道理,看事情又透彻;马庆生太激进,爬得快但容易摔跟头;陈志太木讷,根本就不适合当官。

  陈志整天累啊,不想当官啊,不愿意升迁啊...

  我就觉得奇怪了,像陈志这样的人不应该一辈子只能当个小官嘛,怎么接二连三地升?没其他能人了?...

  翠花还是非常向着陈志的,但找工作、上大学这种事上,一大家子人,帮这个帮那个根本没尽头啊...

  =======

  翠花第二十七集之后就疯了...

  =======

  第二十八集

  翠花妈就是根搅屎棍,居然还派大志跟踪陈志... 大人的事还把小孩搅进来,弄得小孩也跟着紧张,还让不让人专心学习了?

  =======

  第三十集

  虽然翠花妈做地不对,翠花也有点蛮不讲理,但最后翠花已经把妈赶回家了,而且表示不再拿秀萝说事,怎么陈志就铁了心地要离家出走,完全一副再也不想和翠花过的样子...

  反应过激了好像...

  =======

  第三十二集

  我以为翠花真的痛改前非,不再怀疑陈志了,结果还小孩探听消息... 无语...

  =======

  第三十三集

  陈志为什么回来了又走,只在家吃饭不在家住...

  他到底是想闹哪样啊?一辈子就这样和翠花过?...

  ======

  第三十四集

  夏晴哪里像历史老师,明明就是个教外语的...

  而且我觉得她多了一份轻浮,少了一点为人师表的自重,

  她居然还被学生评为优秀老师...

  =====

  第三十三集

  陈志的孩子和秀萝的孩子就是这么巧谈恋爱了,我都不说什么了,

  但这结局也太太太太出乎我意料了...

  翠花喜欢了陈志大半辈子,最后跟没认识多久的旧相识主动提结婚...

  这叫什么事啊!

  你要说翠花醒悟了,我都有点不敢相信,你说翠花还主动提跟陈志离婚跟大唐结婚,我那个去...

  再者,一般人和平离婚已经是少数了,

  他们居然还摆酒,而且还是一副相亲相爱、相互体谅、又说好话又道歉的样子,

  这是离婚么,这是复婚还差不多。

  如果一段婚姻到最后连离婚了双方都能开心成这样,那说明这段婚姻简直错到离谱了。

  四星改三星,其实想改两星的,但其实前半部分还是挺好玩的。

  我觉得拍到陈志过年回家就可以大团员结局了!!!

  =========

  最后再补充一点:

  翠花怕陈志和秀萝搞婚外情,处处叫监视陈志,但其实陈志只是和秀萝有感情,从来没有想过要和翠花离婚找秀萝。

  但翠花自己呢,她最后能和陈志提离婚,是因为她已经想好了要和大唐结婚,她不仅在感情上出轨,而且已经上升到了行动,所以她比陈志的行为恶劣多了!

  《我的父亲母亲》影评(十):【非评价】替奔驰、高通等的反垄断罚金伸冤

  本剧的世界观让人作呕。

  其中的与人交流其实就是像暴力屈从。

  最近看了《愤怒的妈妈》《塞尔玛》《安妮·霍尔》从中感到,所谓的正确只不过是变成一只“杀死自己‘羔羊’的‘杜鹃’”而已。

  “暴力让人感到快乐。”

  人们喜欢以暴力的方式剥夺别人的尊严,如果你想夺回来,就得变得更加暴力。

  这个话题不仅仅从《模仿游戏》中提到,也从《百万美元宝贝》中提到。

  这与fascist没什么区别,每个人都是nazi。

  本剧就是典型支持right wing的。

  作为left wing,在下无法接受,也不想接受right wing的世界。

  在菜市场里,买菜比别人便宜就会被赶出去。这不就是价格垄断吗?这不就是群体暴力吗?压迫非要用绝对暴力的方式表现出来人们才会感到愤怒。好好体会体会《愤怒的妈妈》这部电视剧,别像个傻【哔——】只懂看婚姻爱情。

  而这种价格垄断被称为“与人交往的技巧”。“与人交往”就是服从?服从就要放弃fairness、Justice、freedom、humanright、dignity、self-esteem and etc?

  从价格垄断的角度来讲,奔驰和高通简直太冤了,他们有自主知识产权,也就享有独立定价权。

  卖菜的卖的菜都是一样的,这还能享有价格垄断保护,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和企业居然没有这种权利,谁来告诉我这【哔——】蛋的Law的逻辑在哪里?就他妈知道排外吗?你丫把国内产业做好也行啊?你他妈做不好就这样排外啊?你妈【哔——】,先管管国内吧,后院都起火还有闲心管人家啊?

  .S.

  《愤怒的妈妈》中也讽刺了,男权统治社会,女人地位低下,这一社会现状,多数人助纣为虐,是墙头草。正如《周六夜现场》一直以来讽刺的那样,老人一般都是性别歧视者、种族歧视者、残疾歧视者、职业歧视者、历史歧视者等众多喜欢其实其他人的典型代表。

  《周六夜现场》不仅仅是一档喜剧节目,它意味着太多了。洛恩·迈克尔斯意味着太多了。

  洛恩·迈克尔斯在40周年庆典中请出了《飞越疯人院》的男主演 杰克·尼科尔森 ,特意提到了《周六夜现场》是在1975年开播的,强调了杰克·尼克尔森在那年的经历。而1975年是《飞越疯人院》获得奥斯卡最佳影片的时间,也是杰克·尼克尔森获得最佳男主演的时间,更是一个对压迫和权威挑战的发起时间。所以这其实是在反压迫,anti-fascist的时间。

  这档节目意味着一种哲学上justice,freedom,anti oppression。

  尽管看起来很混蛋。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