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K-19:寡妇制造者》影评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K-19:寡妇制造者》影评10篇

2017-12-07 20:20: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K-19:寡妇制造者》影评10篇

  《K-19:寡妇制造者》是一部由凯瑟琳·毕格罗执导,哈里森·福特 / 连姆·尼森 / Sam Spruell主演的一部剧情 / 历史 / 惊悚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K-19:寡妇制造者》影评(一):比什么狗血大片好多了

  在美国有一个习惯,即使是在烽火连天的暑期档,也未必会一直上映新片,有时候会把一些经典的老片翻出来让人们反刍一下。

  其中,不得不说到被反复拿出的K-19。这是很多年前的片子了,和今天那些凭借华丽3D特效的影片相比,K-19毫无出彩之处,既无满天飞的导弹炮弹曳光弹,也无摇曳生姿的丰乳肥臀比基尼,场景也无非是压抑的几间钢铁舱室,就是一部这样的作品,几个纯爷们,创造了一个影史上的奇迹。

  影片看起来如此不可思议,但剧情却严格按照事实翻拍而来,这一点,对于曾经造就冷战的政治家们来说,实在是天大的讽刺。

  K-19,这根本不是所谓的政治恐怖片,而是一曲货真价实的悲壮史诗。只可惜,这原本该由苏联人演出的史诗,却由冷战时期的敌人,美国人所演绎。而且,演的如此催人泪下

  《K-19:寡妇制造者》影评(二):All u need is a Captain Kirk

  1、正好前两天纪实频道在回顾这个著名事件,估计配乐也借用的此片,煽情效果惊人,看得热泪盈眶,电影反倒不至于。越年幼越哭虚构,上了年纪开始爱哭现实

  2、但从来只有虚构才有happy ending,你看杰克姐夫冒着辐射进舱修理,毁容加挂了;Kirk船长今年星际迷航里同样这么干,就啥事都没有。好基友的呼唤力才是无穷滴,揣女友照片的异性恋只有死。

  3、前半部好像《从海底出击》,潜艇界第一名片可惜当年浮躁看得好不耐烦,现在终于能稍加体会,压抑在海下喘不过气的感嚼居然与《月光奏鸣曲》神配。反叛风波和下舰审判则是浓浓《凯恩舰叛变》感,但福特比鲍嘉一身正气

  4、在7人小组进舱之前,汉·索罗船长郑重其事地祝福说:May God be with you……绝对笑场跳台告诉我不是一个人……

  5、福爷气质真心好,无论是一意孤行还是热泪感动,都挡不住跨越国界的硬汉气。很欣慰没有像德尼罗一样,老了自甘堕落演喜剧,不是那块料硬逗哏看着多心酸。福爷作为曾经票房一哥,也不像Tom Hanks一样走行业大哥亲民路线,现实也一副永远懒得讨好状,把谁也不屌的气势保持成了传奇。所以即使过于煽情和patriotic的戏份,他演也觉得不那么假。

  6、连姆尼森的角色就有点莫名了,老好人,两头倒,莫名感激。结尾也是辛德勒上身,总一定要搞一个仪式来呼唤大家感激英雄,是美式编剧cliche。

  7、有必要一听是“comrades”就扯意识形态吗?再关心兄弟手下安危也好,冷战毕竟也是战,向敌人求助我狭隘觉得就是叛国投降,不是人道主义,不让投更谈不上老共刻板无情的体现。电影看到后来有点感动疲劳,就是反转得太多,一会求助一会不求反复无常

  8、揣测敌方故事,分寸总难拿捏,开始看军官们脸谱,以为毕格罗这次是米国五毛视角,后来看渲染原舰长人性化,又以为是公知上身,大国际人文情怀。但最后看这个求助上反复表现的价值观,还是觉得透着民族优越感——表面是大舰长被打动决定救大家一命而准备投降,好像在赞美人性温暖,但是试想如果拍美国人自己,怎么可能求助?

  9、单论执导实力,依然很硬。男人拍ship沉没,小情侣抵死缠绵,女人却拍boat载核,人类生死存亡。对比一次就让人想说一次,前妻man爆棚,前妻屌炸天。

  《K-19:寡妇制造者》影评(三):K-19

  K-19

  11年前的旧片,重看亦然紧张,如入其境!哈里森·福特演技卓越!

  这是一段真实历史改变的美国影片,描述了前苏联时期,冷战阶段首制H级核潜艇出航不顺,反应堆泄漏后艇员们前仆后继挽救整体,而高级军官们就小正义和大能量展开一场博弈!

  最后,冲入核控室抢修的成员全部殒难,因为他们拿到的是防化服,而不是防核服。

  需要说明的是,从历史资料中查询,K-19的外号不是“寡妇制造者”,而是“广岛”!

  故事具体背景为:

  1961年,苏美两个超级大国之间冷战的最尖峰时刻,双方陷入了一个军事竞赛的怪圈,不断加大对对方的核威慑力。在美国率先派遣核潜艇潜(“乔治 华盛顿”号弹道导弹核潜艇)入苏联领海并以莫斯科和列宁格勒作为未来主要攻击目标的前提下,苏联最高决策层把全部希望寄托在了第一艘弹道导弹潜艇K-19上(658M型 北约代号:旅馆II级)。

  于是就爆发系列悲剧。除了直接描述的,我们还看见其他方面被暴露出的问题,如精度可疑的仪表、调度欠妥的基地配属、一心小我却看似为了更崇高利益的前苏军首脑人物!

  总之,被极力描绘出了苏联军事、工业及控制系统的弊端,毕竟这是美国电影嘛!不过考虑到某些西方人对共产主义和前苏联的根深蒂固的偏见和反感,这部影片在描述及诠释了什么是军人的职责,并让观众通过这部影片中感悟“为了祖国”不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方面,可谓是难能可贵的了。

  不幸的是,本片没有这方面的惊喜,它所采用的每一招每一式都来自别的潜艇片,而它离潜艇片的最高成就、1981年的德国影片《潜艇风暴》(Das Boot)相去甚远

  可能原因是,首位奥斯卡最佳女导演奖获得者凯瑟琳·毕格罗来导演的潜艇影片吧。

  其实,或许导演等到2006年,按照故事原貌去拍摄,或许真的可以提升影片的整体质量!

  K-19结局

  《K-19:寡妇制造者》影评(四):胡言乱语

  原来只是演习。

  出航前酒瓶没撞碎,船员:我们被诅咒了。

  Gulag(古拉格):苏联集中营,在史达林时期是迫害异己分子的工具。

  隔着栏杆的离别之吻。

  下潜至极限深度300米,船体被挤压并多处出现凹陷。 浮上冰面,冰面破裂,潜艇露出。 试射导弹成功

  船员在冰面踢球,合影。

  喝红酒防辐射。

  无辐射服,自杀式抢修反应堆散热器。 真正的勇士与懦夫的强烈对比。

  甲板上一排船员冲着美国直升机露屁股,哈哈哈。这段的背景乐配合画面挺带感的-露屁股+气势恢宏的背景乐。

  为了防止潜艇爆炸波及到附近的美军驱逐舰继而开启战端,潜艇下潜。

  第二次抢修反应堆,懦夫变勇士。

  -你的海军生涯就会结束,他们会把你送到古拉格,像你父亲那样。 -那样就是家庭传统了,不是吗?

  -他是我们的艇长,他是我的艇长。

  28年后墓地前再聚首。

  -这些人牺牲了生命,不是为了一枚勋章。是因为那一刻来临的时候,那就是他们职责所在,不是对海军尽责,也不是对国家尽责,而是对我们...他们的同志尽责。所以...为同志们干杯!

  《K-19:寡妇制造者》影评(五):男人的荣誉、勇气责任

  《K-19:寡妇制造者 K-19: The Widowmaker 》

  男人的荣誉、勇气和责任。

  很久没有看到这样震撼的电影了,没有一枪一弹,照样惊心动魄,紧张的气氛让人简直喘不过气,是我看过的凯瑟琳•毕格罗的最佳影片,比那个政治正确的《拆弹专家》强多了。

  新舰长哈里森•福特,从严治军,对手下高标准严要求,好像不近人情,但是他的训练后面都发挥了作用。况且各军事强国都有类似“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的格言。虽然他一心想往上爬,也用了一些手段,不过就别让我重复拿破仑的名言了吧。再说,那些达官贵人也希望有能干的继承人帮他们保住子孙后代的荣华富贵

  对于新舰长,他最大的勇气在勇于担当。当他的K19出故障导致辐射超标,舰员生命受到威胁的时候,他依然违抗上级命令,让他的舰员转移到美国军舰上。他的责任在于,在保住了舰员的生命后,为了不让潜艇落入美军手里,依然决定自己孤身一人留在潜艇,并且把船沉到海底,最大限度保住军事机密。

  老舰长连姆•尼森,被降级成副舰长,不爽是人之常情,没有反应那才叫见鬼。不过他依然最大限度地支持新舰长的工作,在舰员、军官与舰长之间充当缓冲地带。当政委、水手长等人密谋反叛的时候,他毅然挺身而出,粉碎反叛阴谋,依然保持着男人的荣誉、勇气和责任。

  电影里舰员的性格描写也很丰富,比如那个新来的反应堆操作员,平时维修设备的时候兢兢业业,当他第一次要冒死抢修反应堆的时候,却退缩了,不过怕死也是人之常情,何况他还是第一次上船、出海的菜鸟。但是英雄终究是英雄,当面临第二次生死考验的时候,他把生死置之度外,抢修反应堆并修好,为K19返航奠定基础。

  当然,这毕竟是描写苏联海军的,为了政治正确,导演还是把K19的政委、水手长描写成坏人。

  总的来说,我对IMDB对本片的评分表示不解,这绝对是一部佳作,用一句好莱坞电影来形容导演:凯瑟琳•毕格罗天生就是做导演的,就像鲨鱼天生会游泳。

  《K-19:寡妇制造者》影评(六):我们的答案是相同的

  起初想看这部电影是一种对武器暴力美学的渴求。想象着能一睹潜艇冷发射,或者ss-20的英姿。可是导演把我们引向另一个方向;如何看待集体主义的爱国行为?

  作为一名学生,一个有点偏科研的大学生,最深的感触可能就是自己工作沉重的责任感。假如我们设计了一艘实战用的潜艇,是否敢像亚里克西一样,毫不犹豫的测试它的极限,相信它的坚实?

  在冷战期间,苏联人在军事上有过很多这样那样的技术问题。其原因无非是技术落后或者违反科学常规的盲目提高建设速度。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联盟一号的事故。就是被写进小学课本的“感人”的小数点的故事,一个被大环境掩盖了的航天悲剧。关于cccp暴风雪航天飞机,我们除了叹息还能做什么呢?可能如今只有孤寂的“登月火箭王”才能能理解苏联科学家们无人理会的辛酸吧。为了赶在美国之前的登月,强行提前发射时间牺牲了那么多优秀的宇航员。但是谁想过他们是谁的丈夫,又是谁的儿子呢?

  说到底,人类精英们成为了意识形态的棋子。

  看完这部影片我们首先要问,为什么Polenin船长要忠实的执行Vostrikov船长的命令?为什么政委剥夺了Vostrikov船长的职权,Polenin却逮捕了他们?

  我想说,问题一旦提升到了国家利益的高度,都是不能谈的。

  就像《霸王别姬》中的程蝶衣,不论他是否是被迫的,他就是叛国的。人自然有权利说自己有权利“把枪口抬高10cm”来让自己能面对自己的良心。

  不过那是对别人,对于军人,生命和祖国永远是祖国是第一位的。而生命永远都是第二位的,无论是自己的还是部下的。Vostrikov所考虑的永远是祖国,即使是向美军求助,也是在毁坏潜艇为前提的。

  所以我们不难理解Polenin的自尊是什么;“随时为祖国牺牲自己和自己的同志们。”所以Vostrikov和Polenin在最终的高度上都是一样的。他们在某些必要性的争论虽然激烈,但是并不阻碍什么。

  无论东西方在对待这个问题上是没有太多的疑问的。我们的答案一定是相同的。只是这部影片是美国人拍的,让苏联人回答。如果让苏联人拍一部电影,美国人也只能像这部影片一样回答了。

  矛盾只是战争与人性的矛盾,永远没法令所有人安心接受。

  有关电影的另外的一个疑问就是;为什么新的反应堆长官最后牺牲自己去抢修反应堆?

  没有什么比责任更好的解释了。

  寡妇制造者,是一个深刻的名字。在建造的时候死了很多人,在航行的时候死了很多人。潜艇的目的是为了在敌人毁灭祖国的时候给敌人制造更多的寡妇。但是所有人,无论苏联人还是美国人的努力却是尽力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那么我们为什么还要寡妇制造者呢?

  只能说不是制造更多的寡妇,而是和平,才是对寡妇制造者最大的褒奖。

  《K-19:寡妇制造者》影评(七):没人格独立的个人与群体怎么就这么贱?内容1星,拍摄5星

  组织说怎么样,就怎么样,总是说报销祖国,不惜牺牲牺牲。难免死,但不是应该被组织要求去死,或者被孤立冷战不好意思不死。

  要感谢苏联反应堆士兵的责任心视死如归的革命精神?要是潜艇反应堆冒险抢救失败,并且是在美国东海岸核爆炸,美国人会报复性地艹整个苏联每一寸土地,每个苏联人祖坟都会轮翻的吧。

  苏联兵,要死就死,不要带上污染北极,污染海洋。至今的苏联核电、核舰艇、核动力飞船失事污染海洋、陆地还少?

  读书无用,结果医生是光脚医生、反应堆仓只是个学生做技术支持。要结婚,不进反应堆仓都不好意思,对不住众人。铁杆杆的领导勇敢地进了反应堆--找死,死得快。

  已经闯过两次劫难了,还不允许离开舰船,说是多给几个新鲜水果。一级一级地下压,首脑怀疑船长忠诚,船长怀疑仓室长官没严格要求船员,仓室长官嫌弃船员不够先进,不进反应堆仓。没有怨言,所以反应堆仪表不正常的事也掩盖。在好运用尽前到另外的船---被告诫上报擅离职守。船长自己最终面临被劳改----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你为组织为国家着想,组织、国家又替你着想过?

  韩国片《高地战》,新兵被要求唱首歌,不唱就被扇脑袋。前线兵没个人荣誉,也无所谓生死了,就无所谓地吊儿郎当。

  最终都是疑问“(战争、抢险对于个人)为了什么”

  公司加班,不留下一起加班都不好意思,甚至被秋后算账。

  公司聚餐海皮,你就得跟着海皮?领导说“像大家亏欠你”,x就亏欠大家?谁去过医院不好事还嗨皮?

  《K-19:寡妇制造者》影评(八):忠心尽责

  <K19-寡妇制造者>观后些许感受

  你能为你手中所做的尽责到何种程度?你能为你的团队忠心到什么地步?当生命安全与你的职责发生巨大冲突时,你愿意献上自己吗?

  其实,这是我向自己发出的问题。

  我对瓦提姆这个人有太多感触了,他如此的真实,他看到遭受辐射的弟兄惨不忍睹的样子,恐惧到不能呼吸、不能站住。他只是一个刚毕业的学生,遇到这样重大的事故,他的表现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如果是我,我恐怕要恐惧到休克了。那种面对死亡的恐惧我略微能够感受,因我也曾有以为自己是面对死亡的时候,那个时候是一丁点力量也没有,软弱恐惧到极限。

  瓦提姆看望躺在床上弟兄时,我能感受到他心中的羞愧,他多么愿意去尽忠尽责,但是他胜不过他的软弱。当初他来这艘船报道的时候,带着单纯的信心,有着奉献精神,更是有雄心壮志愿意为岗位坚守到底,但事实是:他逃避了。他里面的惧怕胜过了忠心,他为此而羞惭痛悔。

  最终,瓦提姆战胜了他自己,为自己的职责尽忠到底,就算是恶心呕吐,他要尽忠;就算是血管爆裂、内脏出血,他要尽忠;就算是失去视力,他要尽忠;就算是癌细胞把他立刻吞噬、承受生不如死的痛苦,他要尽忠;就算是核辐射摧毁他的生命,他要尽忠。他无愧于他的良心,无愧于他的团队。

  他生命的改变太令我感动,太令我震撼。不是为了国家的荣耀,不是为了自己的名誉,而是对自己的团队忠心!我能为我的主、为教会做到如此吗?主爱我,为我舍命、钉在十字架上,我能为主舍命吗?我不敢说我能,但我真希望我的生命可以做到!

  从这部影片中我得到的其他领受:一艘船只有一个船长,船员要无条件的顺服,团队也是如此,要相信领头人,他以更高的角度考虑全局,甚至是以世界或者超越世界的眼光去考虑事情;没有一个团队是完美的,其中会有破口,你是抱怨、离开、还是去尽忠堵住破口呢?你要对得起你的生命和弟兄们的生命!(这句话是对我自己说的)

  还有很多情节值得深思,暂时总结到这里吧,没时间了。

  《K-19:寡妇制造者》影评(九):男人的荣誉、勇气和责任

  《K-19:寡妇制造者 K-19: The Widowmaker 》

  男人的荣誉、勇气和责任。

  很久没有看到这样震撼的电影了,没有一枪一弹,照样惊心动魄,紧张的气氛让人简直喘不过气,是我看过的凯瑟琳•毕格罗的最佳影片,比那个政治正确的《拆弹专家》强多了。

  新舰长哈里森•福特,从严治军,对手下高标准严要求,好像不近人情,但是他的训练后面都发挥了作用。况且各军事强国都有类似“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的格言。虽然他一心想往上爬,也用了一些手段,不过就别让我重复拿破仑的名言了吧。再说,那些达官贵人也希望有能干的继承人帮他们保住子孙后代的荣华富贵。

  对于新舰长,他最大的勇气在勇于担当。当他的K19出故障导致辐射超标,舰员生命受到威胁的时候,他依然违抗上级命令,让他的舰员转移到美国军舰上。他的责任在于,在保住了舰员的生命后,为了不让潜艇落入美军手里,依然决定自己孤身一人留在潜艇,并且把船沉到海底,最大限度保住军事机密。

  老舰长连姆•尼森,被降级成副舰长,不爽是人之常情,没有反应那才叫见鬼。不过他依然最大限度地支持新舰长的工作,在舰员、军官与舰长之间充当缓冲地带。当政委、水手长等人密谋反叛的时候,他毅然挺身而出,粉碎反叛阴谋,依然保持着男人的荣誉、勇气和责任。

  电影里舰员的性格描写也很丰富,比如那个新来的反应堆操作员,平时维修设备的时候兢兢业业,当他第一次要冒死抢修反应堆的时候,却退缩了,不过怕死也是人之常情,何况他还是第一次上船、出海的菜鸟。但是英雄终究是英雄,当面临第二次生死考验的时候,他把生死置之度外,抢修反应堆并修好,为K19返航奠定基础。

  当然,这毕竟是描写苏联海军的,为了政治正确,导演还是把K19的政委、水手长描写成坏人。

  总的来说,我对IMDB对本片的评分表示不解,这绝对是一部佳作,用一句好莱坞电影来形容导演:凯瑟琳•毕格罗天生就是做导演的,就像鲨鱼天生会游泳。

  《K-19:寡妇制造者》影评(十):K-19(苏联潜艇)

  1958年10月17日,K-19在北德文斯克造船厂正式开始建造。1959年4月,K-19潜艇建造完毕等待下水。潜艇的下水仪式中“砸香槟瓶”的工作通常由女性担任,但这次为保密而改由一位苏联男性将领砸香槟。而该仪式中香槟砸向潜艇後因潜艇布设消声橡胶使香槟瓶砸向潜艇后被完整无损地弹开。而这一切也被人们视为后来潜艇一切事故的“凶兆”。经过了长达将近2年的改进和系泊试验,该潜艇於1961年4月30日正式服役。

  服役编辑

  “广岛”

  1961年7月4日,K-19号由扎特耶夫指挥下潜行到北大西洋接近南格林兰岛的海域准备进行发射训练。潜艇浮出水面后核反应堆主循环泵和辅循环泵发生卡死,反应堆反应区温度急速升高。但与此同时更不幸的是当时无线电系统发生电器故障,他们无法联络本部寻求救援。反应堆温度很快就超过了控制极限并达到了900摄氏度的高温,这个高温已经达到了反应棒的熔点并使得原来反应堆内的反应更加加剧。尽管当时自动停堆器的控制棒已经插入了反应堆,但一切都无济于事。

  由于潜艇反应堆如果再不控制则很可能发生反应堆爆炸,同时艇上携带了3发核导弹以及导弹的液体燃料,一旦发生爆炸,该海域将造成严重的生态危机和核污染,同时100千米以外的北约基地也将可能受损。艇长惧怕潜艇爆炸之后会给当时美国以借口发动核战争,艇长和艇员一致决定组成一个7人小组,由艇上工程师和船员组成,潜入反应堆舱,切断空气调整阀门,重新焊接冷却水供应管,从而安装上备用冷却系统。这7人不顾个人安危进入充满核污染的反应堆舱内对反应堆抢修,从而使得潜艇反应堆逐渐得到控制,随後K-19艇艇员转移到在附近海域的S-270艇由在S-270艇拖回。而这些进入反应堆舱的艇员们由于受到核污染,有人当场就死亡,没有当场死亡的也在返航途中即事件发生的一周内陆续死亡,而由于通过管路漫步整个潜艇核泄漏则造成了很多其他艇员受到核污染,第一批艇员中包括舰长在内的几乎所有人都受到了或多或少的核污染,并且在事件发生后的几年内就有至少20名艇员死于核污染导致的疾病。

  美国海军在K-19附近的战船收到了由K-19备用无线电与S-270的无线电交流之后主动向K-19艇发出无线电说可以提供帮助,但当时艇长恐惧苏联军事机密泄露给北约而没有理会。同时当时艇长为了防止可能发生的兵变,收缴了除了6把亲信军官手中的手枪以外的所有轻武器并把它们扔到了海中。

  返回港控制后,K-19迅速开始进行修复工作,但不幸的是K-19残余的核污染造成了船厂船台的核污染,所有维修人员必须身着厚重的防护服才能进入封闭船厂内进行维修,这无疑增加了维修时间和难度。经过检修,工程师们发现该潜艇这次灾难是因为K-19主循环回路中的一个焊点质量不合格,从而造成整个循环回路的核泄漏以及循环泵的卡死。1965年,K-19艇修复返回北方舰队,但这个时候他却多了一个外号“广岛(Hiroshima)”(在美国电影中则被戏谑为「寡妇制造者」(Widowmaker))。

  2006年2月1日,前任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向挪威诺贝尔奖委员会提议将这次事件发生时所有K-19上船员提名为诺贝尔和平奖。以表彰他们在这次事故中成功避免了一场潜在核战争。同年6月,K-19号时任艇长的扎特耶夫被提名诺贝尔和平奖。

  1969年11月15日7时13分,K-19艇与当时停车监视海域的美国攻击潜艇小鲨号[1]在巴伦支海海峡60米深左右的海域相撞。撞击後因K-19艇的主水柜紧急排水以及储备浮力大而没有沉没。这次撞击造成了K-19艇的艇首受损,其中弓形声纳阵被彻底破坏,鱼雷发射管外舱盖也脱落掉了。而小鲨鱼号的耐压艇体则被撞出一个大洞,潜艇迅速失去平衡下沉,经过长时间的水下挣扎後才浮上水面勉强回港。

  当时小鲨鱼号上的鱼雷长已经准备发射反潜鱼雷击沉K-19,但长尾鲨号艇长L·巴克霍德为防止苏联以此进行核报复发生核战争从而制止了他。[2]

  1972年2月24日,加拿大纽芬兰1300千米开外120米深的海域中,正在战略值班的K-19号艇艇内轮机舱突然着火,当时值班的28名艇员不幸阵亡。着火的原因是由于液压机液体泄露到了热滤器中引发大火。着火之后该艇立即上浮并接受附近北约水面战船实施营救。军舰很快赶到後撤离了除尾部着火轮机舱后面的鱼雷舱内12名艇员以外的全部艇员。撤离後因海风而使得战船对潜艇的拖拽工作造成了一定难度,K-19艇不断辗转直到4月4日才被回到塞维洛莫斯克(Severomorsk)港,而被困於尾鱼雷舱的12名艇员在度过了缺少水和食物,低温以及近乎无光的空间中度过了漫长的40多天後被解救。而这次事故则使得K-19不得不又回到港口大修,之後返回北方舰队。这次事件也是全世界非沉没核潜艇事故中阵亡人数最多的事故

  1991年,K-19艇度过了命运多舛的30年服役生涯後终于除役。但就在除役前的1991年6月4日,K-19艇又一次发生了反应堆故障,尽管这次事故被迅速控制,潜艇没有受到污染并且无人伤亡,但这次事故也让苏联政府决定以START-II协定让这艘艇除役。随后这艘艇的核反应堆、武器和电子装备後,拖到位于科拉半岛的「核潜艇坟场」等待最後拆解。2002年5月,K-19艇拖到了摩尔曼斯克的Snezhnogorsk港等待拆解,2003年10月,俄政府决定在「近期」完全拆解这艘艇。

  2006年,原来在K-19上担任厨师的Vladimir Romanov成为了富翁,他买下了这艘已经随时将要拆解的潜艇并准备将这艘潜艇停泊在莫斯科作为苏联时期退役潜艇水兵的俱乐部或博物馆。一些K-19艇上的退役水兵强烈反对此举。[3]

  据悉,现年59岁的罗马诺夫出生于苏联的立陶宛。从1966年至1969年,他作为一名厨师在K-19潜艇上服役。1991年苏联解体之后,罗马诺夫回到家乡立陶宛下海经商。随着生意越做越大,他成了一名亿万富翁。后来,他旅居英国苏格兰,并且成为苏超爱丁堡勇心足球俱乐部老板,拥有近10亿美元资产。据称,罗马诺夫赎买K-19号之举“纯粹出于感情,与金钱无关”,是为了完成该艇已故艇长尼古拉·扎杰耶夫的遗愿。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