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限特工》影评精选10篇
《极限特工》是一部由罗伯·科恩执导,范·迪塞尔 / 艾莎·阿基多 / 马尔顿·索克斯主演的一部动作 / 冒险 / 犯罪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极限特工》影评(一):极限运动明星改行
范·迪塞尔这位靠着斯皮尔伯格的赏识,在犹如男星集中营一般的影片《拯救大兵瑞恩》中的出彩表现一举成名,那一身强壮而发达的肌肉,彪悍的外形让他在此后的岁月中逐渐获得了许多动作戏的片约,并逐渐树立的超级硬汉的荧幕形象,本片就是他在《拯救大兵瑞恩》之后,又凭借《星际传奇》和《速度与激情》中的精彩表现,逐渐确立的硬汉路线之后,又接拍的一部劲爆十足的电影。
看海报就可以看出范·迪塞尔在10年之前那一身肌肉练的有多彪悍,在影片中他借助了各种视觉特效和道具的辅助,本身就能给人带来那种极端爆炸力的他,更是完成了各种令人眼花缭乱的动作戏。在片中他扮演一位极限动作明星,无奈之下成为了反恐精英,前往海外捣毁势力庞大的黑帮,在《速度与激情》中就对飙车无比熟悉的他,在本片中更是不会错过飙车的戏码,而激烈的枪战、暴力的肌肉对决更是令人看的血脉喷张。
绝对的极限!绝对的夸张!
《极限特工》影评(二):所以这部剧是超人特技肌肉男破解恶棍报复世界惊天大阴谋拯救了世界人民兼美貌女间谍居中打酱油?
正如吉布斯所言:X是底层社会最机灵、最强悍、混的最好的那类人。和上流社会真正的警探相比,那些警探是羊,让他们去接近恶棍,不亚于羊入虎口,有去无回。而X,是毒蛇,能够和那些最为凶残、野蛮的暴徒好好的来场龙虎斗。所以,X见了大反派之后,简直是如鱼得水,没吃任何亏,相反被引为知己,待如上宾。X反问吉布斯:这帮家伙就走个私、收藏些武器、弄个帮派,不是到处都是吗,有什么特别的?!
我的感悟是:所以说,电影里说:在底层社会混,是最难的,需要最强的能力,才能应付那种艰难复杂危险的局面。是一种讽刺吗。不,某种角度,是实情。
现实中也是如此。底层暗无天日,想过好一点,难如登天。但一旦迈入中产行列。你还是可以平庸,但日子却好过许多。不是吗?
不要再迷信没有阶层,人人平等。越平庸的人,越应该争取进入中产阶层的门票。因为在下层,那种艰难的日子,以普通的能力和付出根本难以应付。
所以,早年努力的学习读个名校吧。工作上处理不好权力关系无从升职,那就去读个MBA吧。大学毕业时对就业还没有太多想法,眼看大家找工作的找工作,继承家业的继承家业,考公务员的考公务员,都有着落,赶紧的考个研究生吧。
社会上有种言论:年轻人要能上能下。真是……假如有智商又有情商,又或者努力进取,当然在什么位置都能干出一番事业来。
可是,通常情况下,只是一点小聪明,做事又不够拼命,又没有耐心,感兴趣的都是娱乐活动,无法不享受,-----这种情况下,还是选择适合自己的容易的人生吧。那就是,通过考试等相对容易的方法,拿到进入中层的门票。以后就算混吃等死,庸碌无为,也能过着大众平均以上的生活。千万不要幻想从底层开始会比较好混。
X只是电影中的英雄人物。真实的你我,根本没有真材实料去硬碰硬的讨生活。所谓人生的捷径,这就是吧。
《极限特工》影评(三):距天堂最近的地方————Bora Bora
严重跑题
不过对于这样一部片子也没必要评论什么
大场面、大英雄、大美人
弱智剧情、英雄刀枪不入、美人投怀送抱
比fast five好看,起码我就没期待有多少飙车戏
范迪塞尔的演技就那么回事吧
太长就显得絮叨了
最后的最后
范迪塞尔和女主待的小岛
可是大有来头~
ora Bora 号称距天堂最近的地方
这种地方早晚都会被大海淹没
能去就赶紧去吧~~~
http://baike.baidu.com/view/66147.htm
《极限特工》影评(四):在如今看来很平淡的一部商业片,或许15年时间真的太久了。
因为《极限特工3》的热映才知晓的一部电影。
整部电影的开头我都在猜测黑人局长的扮演者到底是《神盾特工局》的弗瑞局长,还是《王牌特工》里的反派boss瓦伦丁……
前中期的紧张刺激反而让进入正题后的情节显得有些疲软,女主角据说是国宝级的美人然而并没有戳到我。人设为特攻然而看起来似乎就是一个很普通的……女主角。
2002年的电影已经是15年前了,这数字好可怕……看到雪崩那段才意识到极限特工的意思并不是“挑战极限”,而是指男主角擅长极限运动。也正是出于这个设定,男主角第一次拿枪的时候根本不会用,也只有那一个镜头显示出了女主角的特工身份,之后的表现宛如一个手忙脚乱的良家girl。
虽然极限运动的场面在如今看来依旧不错,但是科技和衣着方面着实有些辣眼睛。衣着暂且不说,boss的打扮也就是如今一个小喽啰的水平,生化武器的控制面板看起来像淘汰了的老式录音机又是想怎样?全篇最右科技感的设备如下图,怎么看都是一堆年代感很强的东西被焊接在了一辆车上。
《极限特工》影评(五):范迪塞尔的经典
比较老的动作片。也比较经典和典型。
但是要考虑到他的拍摄时间,首映才2002年,所以老套一词,不可妄下断语。时间过得好快,今天已经是近十年之后了。而我是第二次看这部电影了,也许第三次。而小时候看之或者早几年看这个,第一次看,会觉得相当给力。在那个年代里,有这样的动作片是眼前一亮的。当然我知道,更多在于幼小的心审美能力较弱,被里面的打斗和装备迷倒。
而今天看,是冲着范迪塞尔来的,当看了5部速度与激情之后。范的魅力确实不能档,这部影片因为范的主演而熠熠生辉,也正是因此,其他演员就变得暗淡无光可有可无了。
和007类似,但是胜似007。很能够体现美国精神,自由得让人心旌荡漾:人可以这样潇洒!
时代过去了,范笛卡尔本来确实可以成为斯瓦辛格、史泰龙这样的动作片(至少是动作片)巨星,但是今天,动作片不再那么举足轻重了,范笛卡尔也不知道到哪里去了,是慢慢走向史泰龙那样垂垂老去吗?
今天还回顾了4部史泰龙的经典:第一滴血。范笛卡尔的主宰,可能到不了那一天了,惋惜中……
动作片也是在出新,早几天看《速度与激情》第五部,在电影院,确实不落窠臼,思路新颖,让人感受头脑风暴。遗憾的是:范笛卡尔这样的大匠,90后还会涌现出来吗?怀念、钟爱范笛卡尔。
《极限特工》影评(六):极限特工
2017-2-13
个人自用 非影评
马场被攻击 被全副武装人员攻击 炸开地面 锁链至地下 地下特工被杀 黑人和白人通过通道至汽车里 用车上炮弹炸开大门逃出
黑人与白人被通缉
黑人装作律师来到监狱 与男主对话 男主防风 打伤狱警从楼顶逃离 跳下楼顶 直升机来到 跳到直升机上
男主 黑人 白人找安全场所 找到黑人女 得到汽车
白人让男主去地下拿硬盘 男主用火箭筒炸车 特工追出来 他溜下去拿了硬盘被追 开游艇 将其它游艇炸掉 白人在桥上被警察围 男主把游艇开到桥上 压扁了警车 警车爆炸 二人离开
黑人在自家被国防部长和他的手下打晕 制造瓦斯爆炸
男主在黑人葬礼找到一女 女子带他到高官聚会 男主见到了国防部长 被发现 被追杀 女子带他逃离 来到自己家 结果屋里一高官被枪杀 女子离开 房屋被警察包围 一国家安全局人员进来 与男主交谈无果 男主制造微波炉里加热的热成像假象 打晕一特警 穿上他的衣服开车离开
白人侵入系统 发现了线索
男主来到航空母舰 国防部长要暴乱 航母上有坦克 飞机等等
男主潜水至航母 被发现 男主看到女子 打晕她 看到了被关押的黑人和其他以前的队友.开坦克 另一辆坦克追 男主弹射坦克将另一辆炸飞
黑人找到国安白人 二人合作
黑人找到黑人街区的一偷车老大 说服他参与
总统在白宫演讲 灯灭被带离 房顶绳索溜下武装人员 打死总统保镖 国防部长带走总统
众人开车前来 一路冲撞 遇到坦克 用千斤顶抬起塔克 劫持了坦克 坦克炮轰白宫
男主与国安白人杀武装份子 救了黑人 部长带总统来到地下的火车
黑人女给男主送来了汽车 黑人与国安白人驾驶黑鹰
男主将车开到铁轨 轮胎磨没 用轮毂在轨道行驶 炸开火车尾部上车
男主杀了一特工 国安白人从直升机绳索吊着自己 接住总统 男主跳下火车 黑人发射导弹 炸了火车 部长死
部长被授予功勋 为国而死
男主离开 黑人女又给了他一辆豪车
黑人 白人 国安白人开始选下一届特工
《极限特工》影评(七):个人备忘
跟战车的MV结合的太好了! 爬上台的男子被枪射中后才台上倒下,台下的乐迷们以为这哥们是在玩跳水,纷纷举手托他。
因为议员反对饶舌音乐和电子游戏,迪塞尔等人策划了一个将议员的车从高桥开下摧毁的行动,并全程录像。 干的漂亮!
妹子对迪塞尔提议:像你这么酷的人就有个专属于你的电子游戏。 其实,以迪塞尔为原型的电子游戏在本片的2年后了--《超世纪战警:逃离屠夫湾》,该游戏在2009年还有了续作《超世纪战警:暗黑雅典娜》。
弯刀哥丹尼·特雷霍打了个酱油。
摩托车特技。起飞,在空中横过车身,在铁丝网的缝间穿过。飞车车轮碾上敌人的脸,碾掉牙花子。
“膏药炸弹”,真他妈逗。
拿餐板当滑沿着阶梯扶手滑下。
透视镜,神奇!
踩着单板从空中降落在雪山上,然后从山上“率领”着雪崩奔涌而下吞噬敌人的哨塔。极具冲击力的画面配合金属乐,真他妈爽。
迪塞尔对被狙击手压制的警察说:You got a bazooka,Stop thinking prague police and start thinking PlayStation.Blow shit up!(你这不有一火箭筒么。别把自己当作警察,当自己在玩PS,随便开轰啊!) 见警察没反应,迪塞尔自己拿起火箭筒轰杀了狙击手。
妹子的毛子口音很有趣。
各种重型音乐和电影结合的很好。
《极限特工》影评(八):狂拽的特工,
首先申明,我是个老好人,看片一般都会给高分,尤其崇洋媚外,对好莱坞的片子基本上会高看一等(但是内心还是期待国产片能够多些有深度的好作品出来,每每有诸如《一代宗师》、《让子弹飞》这样的作品都能让我欢欣鼓舞),本人不善写作,自从高中毕业就忘了怎么 作文了(虽然也有做过文艺梦),诸多不到之处看官看了就当个屁给放了,千万别跟我这俗人一般计较。
晚上闲来无事,翻看旧片,看到《极限特工》这个狂拽炫酷吊炸天的中文译名再在加上范·迪塞尔后就果断下下来,满怀期待的准备看看。
或许是被《碟中谍》、《谍影重重》、《飓风营救》那些好莱坞特工片宠坏了,对这部片子也是有很高的期待,结果两个小时看下来,一向喜欢做老好人,看过的片子基本都打高分的我第一次给了两颗星,一颗给滑雪那段的特技师的,场面确实够壮观了,辛苦了;一颗给女主的美胸和美腿,这是支持我看完整片的一大动力;即使几个大场面也不足以掩盖台词的幼稚和剧情的不连贯。
全剧下来,我还是忍不住要吐槽了,那个大花脸boss,你以为你花了半个脸就可以表示你是个有故事的人么?你训练特工拉到哥伦比亚毒窝去是闹哪样啊?送到毒窝又派飞机扫荡赌窝是闹哪样啊?你这么大张旗鼓的抓了男主一遍又一遍,却又待男主如初恋的感觉,演的也太烂了吧?最后事态如此紧急你却带着大队人跑步前进,你这是锻炼身体呢吧?男主你是故意的吧,屁大的一片地方,摩托骑得飞天遁地却找不到人你丫是来炫技的吗?大反派你的自由世界理论真的too young too simple,你这么傻你爸妈造吗,你不知道no zuo no die 吗?最后,不得不吐槽那个亚哈号,到底是个什么东西啊,什么造型啊,作为最后的秘密武器你简直亮瞎了我的钛合金眼!
实在没想到我豆瓣的第一篇竟是吐槽啊啊啊啊啊!!!!唉。。。。。。。。
《极限特工》影评(九):极限特工
十多年前,范·迪塞尔与罗伯·科恩便相继的合作了《速度与激情》及《极限特工》,也就成为了新世纪好莱坞动作片的代表,而后来范·迪塞尔回归的《速度与激情》系列更是成为了动作片迷里的经典佳作。而《极限特工》也正式回归,由范·迪塞尔与甄子丹、托尼·贾、艾斯·库珀等国际明星们联手,打造成一部动作戏层出不穷、超爽的动作猛片。
说到特工片,很多观众的第一反应无疑是风靡全球半个多世纪的《007》系列,穿着价值不菲的西装、开名车、用先进武器的詹姆斯·邦德,不断的前往世界各地阻止各种各样的阴谋,顺便泡泡妞耍耍帅,而在《极限特工:终极回归》的片尾时,塞缪尔·L·杰克逊扮演的极限特工创始人希望范·迪塞尔扮演的桑德·凯奇回归继续当极限特工,需要时打打坏人拯救世界,有空时则可以耍帅泡妞。这无疑是一种对《007》系列的调侃与致敬。但毕竟桑德·凯奇不是詹姆斯·邦德,而范·迪塞尔的带点坏坏的笑,使得桑德·凯奇这个特工更像是一个不按常理出牌的痞子英雄,他被招募为极限特工,也为拯救世界而努力,但他并不认同一些所谓的权威,而带有些反叛的色彩。
尽管影片的剧情比较简单(世界再度出现了危机,桑德·凯奇则回归,经过一番的努力挫败了阴谋),但动作戏毫不含糊。影片一开场便是卫星爆炸而安全部门高官商讨对策,甄子丹扮演的极限运动高手“从天而降”并几乎是赤手空拳的打败了一群特工,凌厉的动作戏配上上快速剪辑,就已经渲染出甄子丹这个角色的不凡能力;随后则是范·迪塞尔为了让小人物们看到心爱的足球比赛节目而进行的一系列行动,尤其是借助于滑板的高速极限运动,再现了桑德·凯奇这个传奇极限特工共的风姿。菲律宾的某小岛上的那一段戏,则通过范·迪塞尔与甄子丹的摩托车追逐、冲浪等,带来了充满速度与激情的观影快感。
而且影片也不仅是一味的夸张主角的超乎寻常的打斗能力,也突出强调了团队作战精神及不同人的不同能力,这既是为高潮埋下了伏笔,也让影片的动作戏更加多元化、更具娱乐性,比如那个有蓝发的狙击手姑娘阿黛尔,既是对当年的戛纳电影节最佳影片《阿黛尔的生活》的致敬,也给这部充满着阳刚意味的动作片带来了些许女性的温柔与特别之处,她与另一位女主角的几场枪战戏也都很出彩。这点便比很多的动作片要处理得好,在传统的动作片中女性往往是男性英雄的拯救对象,以及最后英雄成功拯救世界后的“礼物”,如《007》系列、成龙动作片等,但《极限特工:终极回归》突出了女性的重要性。
另外,影片也有不少的致敬/调侃桥段,为紧张刺激的动作戏带来了调节,如前文所说的致敬《007》系列、《阿黛尔的生活》,又如“死而复生”的创始人——这点明显是致敬了《美国队长2》,不仅是角色都是由塞缪尔·L·杰克逊扮演,何况影片中充满着对神盾局的调侃致敬。
整体来看,《极限特工:终极回归》是一部动作戏十分好看、打斗场面很爽的动作片,各式各样的动作戏层出不穷,让人看得直呼过瘾,美女们也十分养眼,但她们又不仅仅是成龙动作片式的花瓶,为剧情的推动、问题的解决等,都带来了不小的作用。何况还有不少的致敬或调侃的梗,让人在看片过程中不断的会心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