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打擂台》经典观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打擂台》经典观后感10篇

2022-03-13 12:44:59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打擂台》经典观后感10篇

  《打擂台》是一部由郭子健 / 郑思杰执导,黄又南 / 泰迪·罗宾 / 梁小龙主演的一部动作 / 喜剧 / 剧情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打擂台》观后感(一):打擂台评论我原来也写过!!!!

  日薄西山一样如日中天!

  这真是个矛盾的命题,点解明明是一群糟老头子的戏却让我热血过一切日本青春剧。

  照理说作为一80后,除了各种原因为了小宝小姜两兄弟煲番的有数的几部,我真的对70年代的邵氏武侠零认知的,可竟然也这么爱这部片。

  不过话说回来,岁月神偷又干我什么事情,我还不是看见那些街道布景就立刻想哭了吗。。。

  原汁原味的香港味道!!!当合拍片日盛,这类就估到在大陆米有市场的片子我反而格外推崇。

  梁小龙版的陈真你不识么?(厄,其实我都不怎么熟的)陈观泰呢?泰迪罗宾呢?陈惠敏呢?邵音音呢?都不熟都不紧要,他们几十年前那些激动人心的光影都不紧要,片子做到好看好玩有故事有情怀最重要!

  当我看到老掉的顾冠忠出来一分钟的戏码我就很激动,我的启蒙武侠片是他的《天蚕变》,拍于1979年。

  还有95版射雕里的郭靖,当年在邵氏也很是风光过的肌肉男罗莽。

  抛低句金句就是:不打就不会输,打就一定要赢!

  《打擂台》观后感(二):地道、灰諧、胡鬧──港產片打擂台

  早兩天辦公室裡發生了一件小事︰

  瘦子老師︰「哇!你副3D眼鏡!你去看那套3D電影?仲帶埋副眼鏡返黎?」

  肥子老師尷尬︰「係呀。」

  瘦子老師激動︰「我倒是看了打擂台,頂!都不知道為甚麼拿這麼多奬,完全不知道在做甚麼。幾條老嘢係到打黎打去,一個瘦骨仙做主角,打鬥場面又奇怪…到最後,那個誰?很出名,以前拍很多戲時常扮黑社會大佬那個……呃對,陳惠敏,最尾講了一句『你明唔明?過多幾廿年你就明』都唔知UP乜春!」

  我忽然發現近年常說港產片沒落,新不如舊、遷就大陸巿場致失去特色……但同事港產片在國際電影界獲得許多殊榮。儘管獲奬數量增加,但無可否認某些港產片獨有的特色近年的確減少了,而打擂台獲奬,恰恰反映這種趨勢下的反動。

  這麼分類含義不清,過份概括,也許舉一些例子比較明白︰

  地道︰王家衛《重慶森林》特別的香港場境。

  無厘頭電影︰周星馳作品……90年代的作品,任何一句對白。

  不中不西︰《表姐你好野》系列堪稱代表。

  這些例子套在打擂台上,不難發現它完整地把所有東西湊在一起,成功獲得金像奬最佳電影。

  電影沒有大規模特效,大卡士大名星演員,單看演員陣容、投資監製,就令人覺得是賠錢的小眾之作。

  故事開頭與林家棟當電視演員時的成名劇類似, 一個貌不驚人,沒甚麼能耐,經常被欺負、地位低微的小伙子,一天偶然遇見手藝非凡但潦倒的高人,奮而拜其為師。幾經波折、一輪苦修,加上漂亮女主角支持,向強者挑戰……黃又南飾演的梁景祥恰如其份地表現失敗者的無耐和年青人的奮鬥心,同時賈曉晨的清純外貌亦的確能夠推動他苦練向上。[註1]然而兩位年輕人只是配角,用年青人引出時代背景、帶出處於偏遠地區幾位老人家埋藏三十多年的舊故事。

  梁景祥奉老闆命令,到破落的舊區洽談收地重建,遇上惡勢力,被阿淳救起,發奮拜師。正當故事朝著一般小伙子一鼓腦兒拜師練武奮發向上勝出比賽一統江湖的方向發展之際,泰廸羅賓飾演的羅新由甦醒至過世,把故事由青年奮發向上演變成舊派武俠的懷勉。

  羅新茶樓仿似郊區殘存的舊建築,沒有冷氣、沒有大電視、沒有明亮燈光偽龍鳳花燭侍應阿姐點心紙……天殘地缺的師兄弟兩人守著這麼一棟舊建築,以及變成植物人的師傅。偶爾,附近的老人家在茶樓閒聊,吹噓往昔功績,念舊的芬姐(邵音音飾)登上層樓診望羅新「乾屍」,猶如至親。

  新舊對立和羅新前後的對比同樣強烈。眾人口中,羅新是武功高強、德高望重、嚴厲訓徒,高手中的高手。他戲劇性甦醒,拉著一眾人等唱K蒲夜總會,報名參加武術比賽,劍拔弩張的氣氛之下,羅新走到穿運動裝的年輕女性面前︰「靚女你好,我英文名叫阿Ben,點稱呼?」

  這種無厘頭、帶點無賴的喜感與一代宗師的形象非常不配搭,兩師兄弟難道就守著這麼樣的無賴?身份尊貴和性格無賴的反差是港產片經常出現的角色,例如《大丈夫》裡面四位主角均是中產有地位之人,卻喜歡偷食。這種角色設定與其說是對近年武俠片的宗師形象之反動、無寧說羅新突顯了港產片巿井和人性的一面,周星馳演的唐伯虎亦是一例,胡鬧的設定和塑造甚至把唐伯虎數百年來的儒雅形象顛覆掉。

  一如唐伯虎,在無賴和胡鬧背後有著新材實學。終全劇,羅新沒有展現實力,然而他借助對話表示他個人的武功哲學︰「強身健體可以行山、游水、踩單車,練武係用來戰鬥」、「唔打就唔輸,要打就一定要贏」,加上電影裡不花巧的武打場面,近年戰鬥武術的概念完整且熱血表露無遺。這種哲學出自羅新武館老弱傷殘口,對比龐青體育會集團式經營,頗為可笑。然而羅新又的確令天殘和地缺起死回生,死氣沉沉的老茶館頓時生機處處。

  打擂台勾起我許多港產片回憶,灰諧、激昂、勵志、流暢,有時候和世界潮流脫節,性格雙面,不太正經地說大道理……過去兩年,狹義港產片在香港電影金像奬成績理想,小投資小製作在眾多資金龐大的大片中突圍而出,甚至擊敗對手。去年歲月神偷、今年打擂台均是成功例子。

  無論製作規模、演員陣容,打擂台、歲月神偷一定比不上《 投名狀》、《 狄仁杰之通天帝國》,後者大中國意識太濃太重。針對中國龐大巿場的定位策略無可厚非,但港產片的特色愈來愈少是不爭的事實,即使《 十月圍城》場景和主題圍繞著香港,缺乏香港片固有幾項原素,亦教人陌生,至少我不認同電影裡的香港是香港,仿似一群人帶著技術興建另一種建築,而不是在別的地方建立具自我風格的建築。反而小本投資,敢於表現自己,更令人欣喜。用巿場理由扭曲文化和藝術,是對巿場和文化藝術的誤解。

  羅新倒地不起,制止阿淳出手︰「我唔比你打,係驚你打死人。」故事裡青年正式離場,老人家復興。新舊衝突的高潮在羅新武館上演,一場激烈、令人動容的戰鬥結束於一記浮跨的飛踢,龐家軍呆若目雞,阿淳仆地狂笑。一股武俠情懷和江湖浪漫悠然滲出,羅新虛幻的影子和陳舊武館,眾人透過笑聲分享短暫而難忘的回憶。龐青拍拍年青人肩膀︰「你明唔明?過多幾廿年你就明。」也不必,有空多看幾套上世紀港產片即可。

  原文詳見︰http://housescheung.blogspot.com/2011/05/blog-post_09.html#more

  《打擂台》观后感(三):老港之心

  本来我这样的岁数和这样地方的人,是没什么资格谈老港情结的。所以其实这是个标题党,内容则是胡扯。

  (谢谢豆瓣观影club赠我免费影票,和两小时的美好经历。这就交作业。)

  看完《打擂台》之后走出电影院去坐地铁,还有很长一段路。走着走着突然间想起高一军训的时候,一场未竟的争执。

  高一军训时与我要好的朋友是个文艺爱好者,她那时候正疯狂痴迷欧洲和好莱坞各艺术大家的作品。那天她问我最近想去看什么电影。我没多想就回答,大概去看刘德华那个一夜变老的电影吧。

  听罢她用看着怪物和低等动物的眼神盯着我,毫不掩饰她的惊讶:你居然看港片???!!!

  同大多数一样,与人交谈只要没有涉及原则问题,打打哈哈求同存异是构建河蟹人际关系的重要手段。但是那天我突然蹿火,一字一句呛回去:我是看港片长大的。

  而后不外是唇枪舌剑的争执,随着教官吹哨继续操练而偃旗息鼓。

  看港片长大。其实应该是说,我是看着凤凰卫视电影台长大的。

  时至今日还能清楚记得凤凰台的那个频道宣传片和那个字正腔圆的配音员的声音:你现在收看的是,凤凰卫视电影台。

  小学五六年级,拜它所赐,看过多少部早就记不清。且那时候放电影,角落处也不标明片名中间也不插广告,更有多少部中间捡起来的港片,根本不知道片名。

  可是就这样看下来了。然后长大了,然后淡忘了。

  在《打擂台》之前,我压根不觉得我对功夫片有什么情结。可是片头那种熟悉的不能再熟悉的动画和字幕效果一出现,导演毫不掩饰的复古怀旧之心,拉着人掉回香港电影的黄金年代,拉着我掉回十年前坐在小小的电视机前的那个小小的自己。

  小时候不喜欢看动作片,要看大概也看那种改良的警匪类型的。这种邵氏动作片,小时候的我几乎从来都是无可选择的时候,才硬着头皮看下去。

  可是原来,记忆里,依然有它的位置。剧情内容,诸多戏骨,字幕效果,音乐节奏,镜头推拉,还有感谢博纳影城放映的是粤语原版,无不让人从热血沸腾到会心一笑到唏嘘感叹到热泪盈眶。

  说回《打擂台》。

  中间阿祥练习的时候,我默默的在心中想,千万别变成真人版功夫熊猫啊。。。。。。别告诉我丫是武学奇才骨骼精奇最后变成阿祥大侠啊。那就太没意思了。

  幸好,没有。

  最后男主人公还是三脚猫功夫,还是被那位酷哥踹两脚就歇菜了,还是老人家上阵,老人家拼到力竭也没真正放倒对手。

  然而力竭的人,瘫坐的人,半倚着的人,却都笑了。胜者的,无愧的,完满的笑。两位大叔释然了,男主人公和儿时玩伴笑着走开,那个女娃子也要回上海念书了。

  如同我们在电影院里燃烧完青春的热血,走出放映厅还要继续普通人的生活。但是心境却不再一样。

  这是一种被解读的很温暖的,真实。

  而这部电影就像香港电影的现在,黄金年代已成过往,斯人已逝。留下来的人,被时代和社会裹挟,然而却存着一颗不死的老港之心:不打就没有输,要打,就一定要赢。

  感谢促成《打擂台》的人们。

  感谢陪伴我童年的香港电影。

  这也许不是很多人心中的最佳影片,但这一定是香港金像奖的,最佳电影。

  :男猪脚你长得好生神似方大同!!!!!!!!!!

  《打擂台》观后感(四):香港武打片的一次回归

  冲着师兄弟两人守了师傅三十年,以及周围人保留着的那份敬畏,从中可以知道一种什么叫做记忆的力量:人格的崇拜;一句话:不打就不会输,打了,就一定赢;武术的这种赢的精神与现代武打片的嘻哈风格迥然不同;其中真真的身体撞击声,扎扎实实的动作一切都让人深入其中;

  但是也要看到这里宣传的不是民族大义,不是英雄壮志,更不是搞笑动作;而是一种自由主义跟个人主义的完美结合;其中很大一部分暗合周星驰【功夫】,里面一群武术高手人的状态跟行事风格;也可以说与周星驰殊途同归,一个场地,破落的拆迁地;场景极其简陋,更符合“真功夫在民间”这样大众化的心理;唯一不同的是:功夫是有主角的,但是让人们更加敬重的是背后那一破落功夫家;这里则是没有真正意义上的主角,而唯一的精神支柱是师傅,但是仅仅就是那样回光返照;这里的这种精神是别的电影里没有表现的;

  个人自由才是真正的武术追求,而不是现在浮华社会下,那种花拳绣腿,即使有一些人一知半解,甚至完全只是蔑视;但是结尾那句:再过几十年,你就会懂的;

  此片结尾过于草率,但在紧张的武打中也不失为一种放松;他们属于民间,维护的不是正义,而是一种朴素真实生活状态,一种求赢不怕输精神信仰,一种对于祖师的崇拜;

  现代人缺少的不是拼搏精神,也不是求赢的心态,而是一种追求朴素生活的平和心态,化繁为简的心理追求;

  《打擂台》观后感(五):臘鴨

  武者不祥,故徒弟瘸手瘸腳全佔,而師父羅新武場上未逢敵手,只因風邪侵奪心神,無關拳腳創傷,當即昏睡三十年。三十年,世界變了,風氣變了,人也由活變死、由妍好變老丑,連陳年臘鴨的味道也變得不再清晰。當羅新發覺,這些翻天覆地的變化嚴絲合縫地籠罩住他的時候,他沒有透露絲毫的唏噓,只是一改動輒甩巴掌的怒性,笑着,不漏痕跡地安撫身旁這些三十年的旅伴,仍舊以那勁頭十足的精神。

  其實,人生在世,講究的,就是一股純正的精神罷。門派不同的習武者為同道的故去表示悼念,在手臂上簡單地系一條黑布帶,這是一股精神;用紙筆下挑戰書,親自送上門去,是一股精神;不打就不輸,要打就不能輸,明知會輸亦不怕輸,是一股精神。但這些都是源于傳統、老舊的,正在被嶄新的潮流取替、抛棄的東西。

  寬慰人心的是,縂有一些物事,無論如何,都是潮流所取代不了的——一旦被取代了,人間就會變得破敗不堪留戀。

  羅新昏沉年深,猛地裏清醒過來——何嘗不可看作,是一股精神,燃點了命門最後的那盞殘燈?他到底要給自己的徒弟一個交待吧。為着酬報親、友的情味,為着不把晦暗的遺憾留給生者,這無疑是一股最純正的精神。人死,情還在。正如片末夜色之中,那只為羅新珍藏的臘鴨,脖子死硬地挂在樹上,不肯落地沾塵。

  臘鴨算得什麽珍饈,品嘗年限正常的也就一年,一隻挂了三十年的臘鴨該是什麽味兒,很難想象。給半夏的臭水浸過的死雞,和那風乾多年的臘鴨,對于嗅覺隨年月衰退的人而言,不還是差不多的味道?令人挂念的,不過是故人親手製作的那份情意啊。所以臘鴨,和那祈求家宅平安的符,是可以放到一起的。

  看官明白木有:其實這是一部文藝片。恰是這個故事的高明處。

  《打擂台》观后感(六):那些岁月永不褪色的日子

  武术的至高境界,来源于练心。

  李小龙的横空出世并非事出偶然,他就是为了证明给黄发碧眼的洋人中国功夫的真谛。当他在《青蜂侠》里获得远远多过于主演的关注的时候,他意识到,需要改变的时刻到来了。他放弃了武馆事业,而是期望从自己开始着手改变在好莱坞华人丑角的形象。这个决定一旦成为现实,他便再也没有回头亦或者放弃。这条道,艰难重重,直到今日,我们提及kongfu,人们总是不会忘记这位前驱者。他的离去,实属可惜,但是其身后的影响绝对不容忽视。

  紧追其后的梁小龙、洪金宝、成龙、李连杰,甚至插科打诨的周星驰也都在自己的电影中或多或少地通过各种方式,表达了自己对于这位前辈的敬仰。

  于是,整部影片从里到外都洋溢着浓浓的怀旧味道。耳熟能详的几位老牌武打明星带来的不再是让人拍手叫绝的格斗,更多的是精神上对于武术以及怀有对当初香港武打片的致敬。

  贾樟柯说,他们一群伙伴在录像厅看完武打片,出门总是要真的来上一架,不为了任何理由,就是觉得满腔热血上涌。我不曾有过如此的经历,理解起来有些困难。但是,从这里似乎能找到些许同感。哪个年少不轻狂,如若没有这个过程,恐怕日后老来垂暮之年,会留有遗憾,此生最最容易最最值得疯狂的日子就那么轻易溜走了。

  关键是不是你打出的拳有多重,关键是在接受重拳之后,还能勇往直前!!!

  《打擂台》观后感(七):《打擂台》的新版港產武打世界

  《打擂台》開宗明義是致敬電影,沿用三、四十年前的成名武打影星,戲名源自八十年代的一齣電影,戲中茶樓的設計令人想起邵氏電影《成記茶樓》。導演著意要把舊世界帶到新觀眾面對,並沒有帶著美化過去的懷舊色彩。

  近年由於《葉問》成績斐然,不少武打動作片相繼出爐,但卻沒有一齣像《打擂台》如此地道,如此堪稱為地地道道的港產片。片中龐青(陳惠敏飾)的徒弟叢生猛(歐陽靖飾)以現代企業模式經營武館,以新穎的形式包裝武館,辦打擂台比賽獲名奪利。電影開頭龐青在電影上賣廣告,說辦擂台不是推倡甚麼暴力,而是鼓勵強身健體並推廣武術;事後他的武館固然贏盡了比賽,也因報名費高昂而盡得漁人之利,但被報章炮轟為「搞噱頭」。這裏不只是道出了新舊世界價值觀,彷彿也暗指武打片作為香港電影最重要的類型的命運;一方面這片寄予了導演對港產的致敬,透過電影導演也製造了空間讓觀眾思考港產武打片的前途和路向。

  《葉問》的成功,內裏包含了市場運作的道理。制作人選用了香港最強的電影片種,瞄準香港並國內的民族台頭情緒,以武打把中國人放進世界舞台。《葉問2》的情節表面上好像是表達了五十年代香港人的反殖情緒,其實是暗喻了對武打電影的寄望。洪金寶與他的洪拳代表的七、八十年代的武打格局,被外來的西方拳打徹底打敗,但甄子丹與詠春所代表的新一輪武打熱,反過來在同一「武」台上把西方拳手打個落花流水,並在勝敗後以中國傳統的武「術」教訓教訓台下的外國人一番。若果我們把「擂台」看作是電影事業,這正暗合過去三十年香港電影的走勢,而《葉問2》的結果,正暗示了電影人在這全球化的競爭格局下對中港合拍的武打片投下信心的一票。

  然而,《打擂台》帶來的是完全別樣、完全地道的美學和倫理。三十年前港產的武打片並不只是建立了一套動作的美學,而是建立一整個武打世界。《打擂台》固然展視(翻新)了舊時武打片的美學,動作設計上不像《葉問》般讓人眼花繚亂,幾場梁小龍、陳觀泰和羅莽的對手,不以快速的拳術增強觀眾的快感,而是以一招一式展視對打之美,彷如以往在《蛇形刁手》、《醉拳》等電影中一招一定格的武打場面。若說兩套《葉問》以武打為外衣,內裏是國族至上的倫理觀,那麼《打擂台》則是從內到外承繼了過去的武打世界,如一日為師,終身為父的倫理觀,如不打不輸,要打就要贏的戰鬥心態,如見面互相「撻朵」的出場氣勢,如發戰書、收戰書和應戰的禮儀。

  沿用我以擂台為電影事業暗喻的看法,《打擂台》中最後一場打鬥就別有奇趣。其實龐青、阿成(陳觀泰飾)和阿淳(梁小龍飾)都同是上一代的武打人,用樣是從上一代的武打世界出生的人。所以,當龐青接到阿祥(黃又南飾)親身帶來的挑戰書難掩他心中的興奮,這是因為他再次與他的世界接軌了。因此,龐青決定接受挑戰,並帶同他的大弟子和叢生猛到羅新(泰迪羅賓飾)創辦的羅新門應戰。最後在「擂台」對打的是阿淳和龐青的大弟子,旁觀的有龐青、叢生猛、阿祥、阿成和阿桂(賈曉晨飾)。阿淳在技術上不輸予大弟子,只是拳怕少壯,很快阿淳就氣力不繼而被打至跪在地上。就在他要認輸的一剎,阿成拿著象徵師傅羅新的臘鴨和平安符要阿淳起來再打,阿淳因而重拾回「不打不輸,要打就要贏」的戰鬥心態,奮力的還擊。電影克制的是沒有讓阿淳突然回勇以致擊倒大弟子,反倒阿淳最後不斷的出拳以致氣力不繼的仰倒在地,卻以大笑和滿足告終。就在大弟子一面迷茫望著在地上的阿淳時,師傅龐青突然問了他一句「你明白嗎?」,弟子依然迷茫而他再多補一句「幾十年後你就會明白。」這個「明」與「不明」正是欣賞這電影的關鍵。叢生猛(新一代的觀眾?)其實不明白為何師傅要應戰,因為按他們的企業運作來說,他們武館已經「勝到盡」,名利雙利;大師兄則雖然是願意落場打,但他其實也不太能了解這種舊式武打世界的美學,看著阿淳痛快淋漓的出拳他只有茫然。所謂「明白」這打鬥,其實就是懂得欣賞港產武打世界的美學與倫理;沒有這個前題,單純從格鬥來說阿淳已經一敗塗地。

  在現在一片中港合拍追逐大中華市場的形勢下,這種真誠承繼港產片的電影已經買少見少,而能與這些電影接通的觀眾也同樣越來越少。於是乎,導演沒有空想最後代表港產武打片的阿淳能打敗新式的打手,但致少在忿力格鬥中打出一場漂亮而淋漓的戰鬥。多得郭子健和鄭思傑,把這粒幾乎要淹沒的港產武打片的種子又挖回來再次種到電影熒幕上。

  《打擂台》观后感(八):唔打就唔会输,要打就一定要赢!

  虽然几十年前的梁小龙的武打片基本没看过,但以前在凤凰电影台还是看过一些旧式的港式武打片,比如洪金宝,元彪,成龙,当然包括像这部电影中的陈惠敏,陈观泰,以前也总是在一些武打片中看到他们的出现,懂得不多,但是我想李小龙,梁小龙,陈观泰,陈惠敏等等这些老一辈的武打片高手,对于熟知以前港式武打片香港人来说,就是一种标志,一种怀念吧。

  也许内地人很难去理解这部电影对香港人的价值,就好像内地人也许很难去记得几十年前的港式武打片,同样内地人也很难去理解所谓的“港人精神”。

  唔打就唔会输,要打就一定要赢!

  《打擂台》观后感(九):打擂台之观影细节

  1、 无处不在的阿迪达斯广告。

  阿祥练武时身着全套阿迪达斯行头,绿色三叶草外套,搭配白色复古贝壳鞋,尽显青春本色。而红色三叶草外套衬得梨涡浅笑的女主角肤色格外白皙。还有庞青帮的大师兄决斗时穿的是黑色阿迪达斯外套,令原本就身材修长的他显得格外冷酷无情。还有那个小时候老挨打,长大之后成为不可一世海龟富二代的“鼻涕虫”,紫色阿迪比较适合他追求“贵气”的感觉。

  2、 知道邵音音奶奶是因为她整容失败的新闻。年轻时美若天仙的音音小姐因为贪靓,下巴注射了过多的硅胶导致中年以后脸型呈“倒八角”。但邵奶奶却坦言因为样子变丑,才有机会赢得这么好的角色,此角色更助她一举拿下金像奖最佳女配角的桂冠。正所谓“福兮祸之所倚,祸兮福之所伏”,人生之起起落落,令人唏嘘不已。

  3、 阿淳师傅扛米救被打的阿祥时所穿的黄色“维他奶”汗衫是一个香港家喻户晓的豆奶品牌。

  4、 黄又南先生饰演的阿祥虽然只是一般小职员,但是对潮流的敏感度简直一流,他的发型和edison陈奕迅童鞋的吹大风造型如出一辙。

  5、 开茶楼有特色才能吸引食客,倘若阿淳和阿成师傅不开武馆的话,倒是可以将师母的酱鸭做成一道招牌菜,从另一个立场将师门传统发扬光大。

  6、 本片的诸多演员同刘德华有千丝万缕的关系。

  本片的监制是林家栋先生,作为近年来刘德华电影中雷打不动的男三号,终于开辟了自己的另一条道路。而泰迪罗宾是在刘德华处于人生低谷时,给了他一个试镜的机会,让他出演了电影《彩云曲》,从而促使刘德华走上了大荧幕的恩人。

  感谢任末末同学,感谢梦中僵尸的电影票,以上影评献给她们俩!

  《打擂台》观后感(十):打擂台:不以成败论英雄

  看了楼上一个人的评论,我其实也想讲一个故事。

  1981年的一个金曲颁奖晚会上,一个训练班刚出来的小子负责站在台边扶着每一位嘉宾上台。其中一位嘉宾是泰迪罗宾,他见他外貌俊朗于是特意到后台邀他为自己公司的新片试镜。最终那小子没有成功出演男主角,却藉此开始了自己的电影之路。那个小子叫刘德华,那部电影是他的第一部电影《彩云曲》。

  三十年后

  2011年,香港电影金像奖颁奖典礼,几经沉浮的泰迪罗宾终于在人生的第66个年头得到了自己人生中第一个金像奖。他凭借着当年那小子投资的电影《打擂台》众望所归的将奖项收入囊中!

  人生真的很奇妙,很多时候人与人之间的缘分就是在千丝万缕的牵扯着每个人的命运。

  打擂台的故事不新,但是就是在这样的旧情旧调里让人感动了。其实也许感动的不是电影,它只是唤醒了我们内心深处对港片的那种眷恋。它只是告诉我们就算是香港电影的鼎盛时期已经不复,但是还总有人在为之奋斗。郭子健是,郑思捷是,林家栋是,刘德华也是。

  不打就不会输,要打就一定要赢。赢并非是赢得别人,是赢得了自己。人生处处皆是擂台,只要站在台上就不能选择逃避,只要你肯应战,尽全力,就算是输也会赢得别人的尊重。

  刘德华肯投资,林家栋顶着压力上,两位导演外加一并老前辈能将这样一部电影在大陆呈现就已然让人肃然起敬了。票房可能惨淡,但谁会说《打擂台》输了?金像奖一役不止是《打擂台》的全胜,也是所有中小成本电影的生机。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