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心理游戏》经典观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心理游戏》经典观后感10篇

2017-12-10 20:30: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心理游戏》经典观后感10篇

  《心理游戏》是一部由大卫·芬奇执导,迈克尔·道格拉斯 / 西恩·潘 / 黛博拉·卡拉·安格主演的一部动作 / 冒险 / 悬疑 / 惊悚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心理游戏》观后感(一):我可不愿意体验的游戏

  今年才看这部片,之前感觉有点普通,导演似乎意识到这点,到最后反转两次,倒是有点小惊喜,不然就无敌后悔看了这两个小时。。。

  不过还是感觉这个游戏太假了,似乎牢牢掌握参与者的心理,在克里斯汀假的家里,他们怎么能确定男主能发现那是假的,在墨西哥那段,就那么确定主角回得来。他弟弟不知怎么想的,送这么个礼物,别的体验者还说很特别,还想再来一遍,但男主这个经历我就不信他还想再经历。倒是女主虽然不漂亮,但演技不错哦,很符合她的角色要求。。。

  另外,最后虽然提了下账单金额很大,我还是很好奇,这么大规模这么多设计的游戏得花多少钱呀,真存在这个公司也太NB了,渗透到各个领域。。

  《心理游戏》观后感(二):人生如戏,全靠演技!

  不得不说这是一部神作,一部经典。我真的被骗了,骗得心服口服,其实本片开始就强调这“仅仅是一个游戏”但是随着情节的发展,让观众觉得越来越真实,可信度越来越高,但是在结局却来了一个惊天大逆转,才真正的了解到这真的“仅仅是一个游戏”,一个出神入化的游戏。

  我没有想过当自己是富豪的时候会是什么样子,会有怎样的行为,但这些都会是你的弱点,如果没有CRS(消费者服务协会),你不会发现身位富豪的自己是有多么的肮脏,多么的让人厌恶。当你从拥有一切到一无所有的时候你才会发现,当下美好的事物会是什么,才不会草草的结束生命。在经历绝望之后,你所想的并不是如何看待社会,而是要复仇,这是本片中的一个亮点,他没有被绝望冲昏头脑而是更加意识到生存的重要性,并要知道探求事情的真相,才会义无反顾的踏上复仇之路。但是最后了解到一切的一切都只是一个游戏的时候,才真正的意识到,自己又重新活了一回,体会了一把重生的感觉。

  本片中另一大亮点就在于CRS所有员工的演技,堪比神作之处,慢慢的让主人公上钩,并完全操控了他,让他相信了所发生的一切,即使游戏的开始就已经说了“这仅仅是一个游戏”,我想所有的观众都被骗了,骗局一个套一个,真的让人无法摆脱,其实随着心里的变化,上钩便越来越容易,不得不感叹,如果这不是个游戏,相信很多人在经历绝望后,选择的结果必定是自杀。

  社会中亦是如此,很多人都会演戏来蒙蔽你他的真实身份,我并不是要讲我们每个人都要去表演,而是要学会表演保护自己,万千世界,无论何时都不要忘了本心,哪怕当你经历了绝望,回头想想,这何尝不是一场戏,自己的剧本只有自己才能谱写,他人都是过客,至此我不由得感叹:“人生如戏,全靠演技!”

  《心理游戏》观后感(三):“作”可以,不能挑战底线

  什么事都讲究一个“度”,“度”在人的心理阈值之内,谁也不和你较真,没完没了的不合常理,就让人生厌了。

  大卫芬奇的《心理游戏》剧情的不合理已经达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以至于我第一次看完之后强行抹去了自己的观影记忆。时隔多年再忍着脾气重新看一次,还是觉得上当受骗

  打着“烧脑”的旗号,剧情全都是不合正常物理规则的强行“巧合”,况且并不是什么架空世界观的设置,我不相信有人会认为这些事是真正可行的。单说结尾,有一百种可能性是让迈克尔·道格拉斯跳不到那个位置,没人相信这是可以搬演设计的结果。

  想玩“机械降神”,玩砸了。

  在古希腊戏剧中,当剧情陷入胶着,困境难以解决时,突然出现拥有强大力量的神将难题解决,令故事得以收拾。利用起重机或起升机的机关,将扮演神的下等演员载送至舞台上。这种表演手法是人为的,制造出意料之外的剧情大逆转。此之谓机械降神。

  金庸小说中诸多的“扫地僧”以及倪匡小说中每次搬出的“外星人”,都是这个结构作用。

  我不是反对巧合,《整蛊专家》中周星驰和成奎安的那一系列巧合,是合理的。基顿和成龙电影中的动作机关,也是一种在“器物”层次上的巧合。

  大卫芬奇这个,不合理。

  《李米的猜想》中,两次跳桥砸车戏,同样是不合理的。

  《心理游戏》观后感(四):ah,that's it!

  在某个订阅号的大卫芬奇专题期,看到了他所有电影的介绍。基于那些大名鼎鼎的高分电影,心里有个声音说,去看看“大师”其他不是那么让所有人叫好的影片也罢!

  我不是一个喜欢看老电影的人,对电影的画面风格和视觉效果抱有某种挑剔感,对,我就是不喜欢那种悠悠飘来的年代感。无法形容具体,只是这部1997年上映的电影,却能在摄影上让我全全接受,难道这就是芬奇超越时代的地方。

  订阅号里的编辑说,大约芬奇是一个“反资本主义”的价值观导演。搞不清楚什么左派右派,但是他的悬疑总是针对一些看似应该无忧无虑生活的舒适的人,比如本片什么都不缺的男主尼克拉斯,却“荒诞”的在他们身上发生了恐怖刺激的事情。他是超级富翁,是将金钱玩弄于鼓掌之间的人,是可以通过一部手提电话解决很多问题的人,似乎是一个无懈可击的人。他有强大的战胜欲望,不然哪能整那么多钱呢,面对困难不是先逃避而是想要搞个清楚,不然哪能让那么多对手闻风丧胆呢,是想一次次绝地反击,就是不认输的一个人。也许我们的生命里没有如此强的力量,但是总有那么一些瞬间,你以为会十分顺利的事情,就是TMD给你闹点波澜,你以为会百分之百确定事情,就是会来点大转折,总以为自己可以掌控一切,才有安全感。然而事实是,没什么百分之百,没什么一定,没什么不可能。接受自己的失败,接受失败的可能性,也是我们战胜最终敌人的方式吧。老子就是输了,又能怎么样呢?

  看许多影评说,男主始终放不下的父亲自杀的心结通过CRS设计的桥段,最终那么一蹦下来之后,也没有打开呀?在这里,我是觉得男主始终放不下的,是害怕自己成为父亲。我们每一个成长与一个家庭,我们所习得的一切,根深蒂固的都是源自我们父母,然而我们与父母最近距离的生活,却让我们最能知道父母身上有什么样自己所厌恶的缺点,而那些缺点也是我们不经意间所有的,动作、表情、甚至吃东西的习惯。因此,只有当男主经历了一次自己自杀,他了解了父亲所面对的绝望感,了解了这确实是一个缺陷,一次失败之后,才能正视自己的生活,接纳自己,重新与他人建立亲密关系。

  另外,当经历了导演安排的一次次的转折之后,谁又仅仅能相信,最后的happy ending不是一个starting呢?

  《心理游戏》观后感(五):任何一个牛人也玩不过一帮人

  玩的尺度真大,中间也有些地方感觉经不起推敲,不过也不用纠结这些细节理解导演想表达的意思了。看完直观的感受是身边的能看到的东西都不一定是真的,如果被如此的组织针对,任何自认为牛和的确牛的人都是那么渺小孤立,精神压力一步步加深。

  范先生从疑惑到恐惧的第一次蜕变是在从的士车逃离之后,他渐渐暴露出他脆弱的一面。范先生很聪明,不然不会发现那么多的细节,可也就是他的聪明帮他一步一步地配合完成着这个游戏。第一次蜕变之后,范先生遭遇信任危机,身边的人都在算计他,各种各样的负面情绪影响着他,让他失去判断能力,直到他还算信任的Christine成功套取了他的银行密码,范先生也就彻底崩溃了。范先生从墨西哥的墓地里爬出来,完成了第二次蜕变。这一次,他变得坚韧机警,走上了一条复仇之路。现在他一无所有,除了一条老命。可就在他打算拼了命也要射出充满仇恨的子弹之后,他发现,一切真的只是个游戏,而他的弟弟Conrad死在他的枪下。这时候,范先生完成了第三次蜕变,他陷入了深刻的思索。原本觉得自己破产了的范先生发现其实他的财富一分没少,而他那个唯一的感情寄托被他误杀掉了。咳咳咳,注意注意哈,这时候导演就做了个比较了,财富一分没少,可是死了一个亲人,就直接把钱和感情摆在了范先生面前让范先生选择了。范先生选择了跳楼自杀,嗯,没了感情,人活着也是无趣的很,还不如死了算了。范先生选择了,可是已经大错已铸成,哎...

  还好还好,楼下有个气垫接着范先生,范先生没死成,这时候才是游戏真正的结尾。大彻大悟的范先生终于领悟了人生真谛,原来世界如此美好...

  游戏的真正目的是让玩家蜕变并且给玩家重生的机会。如果片子在范先生跳楼之后就结束,那Conrad不就是个彻彻底底的变态吗,那么无聊一人,图个啥阿他...所以,片子最后结尾删不得啊删不得。

  重生之前的范先生受尽了各种负面情绪的折磨,重生之后的他还能挺得过来吗..可是,一个选择以生命完成自我救赎的人还有什么会看不开的呢...

  就主题而言,应该是想表达圣经里的那句话,“我之前是盲的,现在我能看清一切”,这原应是一场对迷失灵魂的救赎。但是拍出来的效果却是比较作,有些值得挖掘的东西表现得相当肤浅,比如两兄弟之间的感情,父亲对NICK的影响,都可以成为悬疑背后的原动力和推动力。其实这个片子给我最深的感慨是“信任”二字。当你连自己眼睛看到的都无法相信,当你一无所有,当你无力抗争,第一个或许也是唯一一个想到的会是谁呢?

  在海底最危急的时刻,NICK倏忽间的冷静,他告诉自己“it’s just a game”是的,一切的一切,最后的最后,JUST A GAME……

  《心理游戏》观后感(六):连环计,套子中的套子

  感觉有点计中计的感觉,全部都是在演戏。

  看了有点后怕,又有点感动

  这和盗梦空间的多层结构是不同的,The game给的感觉是比较真实。当出现所谓的诈骗集团偏空Nicholas一切财产的论调的时候以为这是一本悬疑片,疑惑于是真的诈骗集团还是弟弟想要谋财害命

  然后是Nicholas暴走,直捣黄龙。却不知道仍是一场戏。亲手错杀弟弟后的选择跳楼自杀。在跳下的一瞬间,又偏向于认定是弟弟假死谋财害命,结果跳楼也是假的。

  最后感动于弟弟接整场演出让哥哥摆脱于父亲多年前跳楼给Nicholas带来的童年阴影。以及找到人生的真谛。(太假大空的评论。。。)

  It's a game.

  Just a game!

  《心理游戏》观后感(七):Now I can see

  ----“Whereas once I was blind, now I can see.”

  这是一场灵魂洗礼的游戏。Nicholas的生活除了工作其他都很糟糕,童年父亲跳楼,妻子跟他离婚,每天除了工作回家后就独自一人在周围街区最大的豪宅里看新闻,没有朋友,没有倾诉对象,甚至对唯一的亲人弟弟也表示出了一些失望

  弟弟Conrad决定给他进行一次游戏,让他重新认识生活。Nich知道自己在玩游戏,一开始只是配合着游戏想看看到底CRS想做什么。当出租车坠入河中,他惊险逃生,这是对他精神的第一次打击,他开始觉得这是一场阴谋,他开始不相信CRS了,这是一场有所图谋的游戏。

  随后他开始寻求帮助,他信任警察,信任管家,信任他弟弟,信任他的律师和助手,还有Christine。他想从中得到答案,可是当他被Christine迷醉最后从墨西哥的墓地里爬起来时,他才深知所有这些人都背叛了他,他们都是游戏的策划者,为了夺走他的钱,搞垮他的人生。还有他的弟弟,他认为他也是被他们所害。这是他的第二次打击。

  随后他想到了他的前妻,他认为这是他唯一能信任的人了,他表达了自己之前对他的歉意,深深意识到自己的所作所为伤害到了他的家人。

  当在阳台上他开枪打死了拿着香槟要跟他庆生的弟弟后,他彻底崩溃了,父亲跳楼的场景再次涌现,他意识到自己赚再多钱但是失去了唯一的亲人,那是无法衡量的痛苦,他决定用死来赎罪。所以他跳了下去,这次第三次打击。

  最后他获得了重生,那是灵魂洗礼后的重生。他对着账单说这可真是不少啊,他是释然了。本来深锁的内心也打开了,周围有许多温暖的地方,不需要把自己关在自己的空间里折磨自己,也折磨身边的人。

  有人说最后的结局有点俗套,又是好莱坞式的皆大欢喜。我觉得不然,最后的结局才是点睛之笔。如果Nicholas真的死了,亦或者他弟弟真的死了,那一切的救赎又为了什么,如果这只是一场阴谋的游戏,才是落了俗套。

  总的来说这是一部动作,悬疑兼顾的片子,一场从好奇,到猜疑,再到复仇,再到大彻大悟的灵魂洗礼的游戏。

  我自己脑补了下最后在宴会厅外,Nicholas对着Christine所想的:

  ow I can see.

  I can see the beautiful life around me.

  The people, the family.

  Abandom the bad memories, there is another new life for me.

  《心理游戏》观后感(八):无视观众智商的电影

  这是我看过的最无视观众智商的一部电影。导演脑残,编剧更脑残,居然豆瓣上高达7.8的评分,也不知道是怎么评出来的。我感到非常非常不可思议的费解。

  试问一个亿万富翁,最后差点被一帮CRS的人给搞死了,然后群众演员们眉飞色舞的给你个surprise,换做是我,立刻丫的上去就是一脚。安排的西班牙之旅,穷困潦倒,你以为哪里都有你们公司的摄像头啊,稍微有个意外就客死他乡了。安排的taxi坠海,你以为是魔术师密室逃脱啊,也只有导演想的到最后一刻尼古拉斯想到了用摇杆道具,要是男主角想不到呢?荷枪实弹的CRS队员们,美国也不是随便乱开枪的地方吧,你一个演艺公司天天在街上乱开枪,以为整个洛杉矶都是你的演播室啊,警察局不会来查么?最后那精准的一跃,一个气垫子能不能收了他暂且不论,月黑风高,这么大的冲击力不死也残啊,但是男主角很欢乐的站了起来,跟大家一起庆祝演出成功。

  导演,我服了,真的。

  《心理游戏》观后感(九):心理游戏

  不得不说,这是一场要命的游戏。

  家,电视机里的播报员,餐厅,公司,机场,宾馆以及身边的人,似乎没有一个地方是安全的,也没有一个人可以信任。当然一如片名,这只是一场游戏。子弹是空气弹,血是番茄酱,从50多层或者是一百层的高楼跳下,不过是道具,不会伤害到人。

  这一切都是为了一个身家过亿但是脾气暴躁一切只围绕自己的银行家准备的,最后他像他的父亲那样从高楼跳下,寓意脱胎换骨,摆脱了父亲的自杀的阴影。一个人生命中的所有人都串联起来,去演一场酣畅淋漓的戏。当然,片酬不低。

  有人说,电影就是每秒二十四帧的谎言。确实,这样的游戏,现实生活里玩不起,也玩不了,因为没有人会为你的成长买单。

  小时写作文,总是将长大比作禾苗,总是觉得长大就是那些沉甸甸的稻米,因为收获而低垂着头在风中摇摆。显然长大并不仅仅止于此,除了那些看的到的粮食之外,除了用手触摸的价值之外,有更多的东西沉淀在岁月里,或许像树。越长越高,攀爬着向上,看到更多的风景,更多的人,然后看到一个真实的自己。

  家庭对一个人的影响是深刻的,网上有篇“选老公的标准”的帖子,其中有一,要去观察父母的行为,因为父母的样子就是孩子的样子。片中男主角到了四十八岁,这个年龄让他想到他父亲从高楼上跳下去的场景,于是他心里对这个年龄莫名的抗拒。家庭对孩子的影响确实至关重要,也总是处处庇护着孩子,但一个家庭是不能够代替一个人的成长的。如果只是依托在家庭,家人的藤蔓,没有办法爬的高,也结不出甜美的果实。父亲也总是很忙,孤身在这个世界之外,在一个房间里很久才有人察觉他的存在,男主人公也带着父亲身上的某个特质,很忙很忙,忙得没有时间去关爱其他人,他不讲情面,不通情理。影片的一开始就注定他会改变这种个性,这是典型的好莱坞大片。

  他很幸运,有如此人性化的公司“消费者娱乐服务会”,有爱他的弟弟,有这样一场可以用金钱购买的成长,同样也很幸运是在银幕里。现实世界是比不得电影世界的,所以现实里的人,还要继续摸索,继续像前走,无论哪个年龄里,都有蜕变的机会,也有可能一生都没有机会。生活没有改变,就没有机会,没有机会,也没有未来的改变。

  “消费者娱乐服务会”的会员卡,你拿到手了吗?这是现实世界,不是电影,所以不是一个游戏,好好把握吧!

  《心理游戏》观后感(十):我还一直坚信。。

  首先,结局一定是被改动过的,前面的铺垫与结尾严重不符,否则就是前面铺垫漏洞太多!难以自圆其说!

  一开始一直当喜剧片看的。。

  什么“Whereas once I was blind,now I can see——曾经我弄瞎了眼,现在看得到了”John Chapter 9,Verse25。。。。。生意合伙人忠告神马的。。当时就卡到笑得不行。。

  还有范先生因为紧张而像个孩子一样,辩解、不屑、嘲讽、轻蔑眼神以此对抗周围一切。。对于打劫、出租车、家中入侵。。他的惊恐与慌张,不断强调自己是生意人,天真的以为自己有钱就是一切。。。。等等云云

  前大半段一直都当喜剧片看。。

  但片子进入到约1:30的时候,范先生醒来发现自己躺在像马厩一样的破烂地下室里,我就开始无限惋憾的信了。。我真的以为他就这么被血淋淋的骗去了家产。。他没钱、没房、没护照、没车。。就像美国大使馆工作人员说的那样。。

  看他的落迫像是看到了未知可能里的自己。。

  我开始一边看片一边叹气。。心想好莱坞这把真玩起悲情来比谁都悲情==

  包括他枪杀他亲爱的弟弟,我真的真的都信了。。。可最后结局很“给力”告诉我一切都真是个GAME。。虽然这正是我们无限期望的。。

  很像《居家男人》:类似这样一个冷血的所谓成功人士在认为自己什么都不欠缺的年岁,被人恶搞了一下,然后良心重新被唤起。。

  旧药换新瓶。。。只是这次是换了题材和导演。。

  故事脉络很清晰,结局真的很狗血。。我们期望大团圆的结局,但故事演讲到这份上了,导演也把观众领到这了,为何不彻底悲情一把,一定要大大团圆?

  虎头蛇尾很俗气,把这个词用来形容起事物更俗气。。难道不是么。。

  好莱坞剧本模式遵循大团圆的美好结局。好吧。。我宁愿相信是编剧或导演为了这样的原则,无奈改了剧本。。

  电影或者人生,也许在启程时,就已注定了结局。。只是我们都深陷其中。。。无以感受这是个游戏。。

  游戏结束了,只是,我还坚信。。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