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林外》影评10篇
《松林外》是一部由德里克·斯安弗朗斯执导,瑞恩·高斯林 / 布莱德利·库珀 / 伊娃·门德斯主演的一部剧情 / 犯罪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松林外》影评(一):The Place Beyond the Pines - 7/10
几个月前看到本片的预告,就决定一定要看,只因为本片有我想看的演员,本片也有我想看的故事。
演员阵容十分豪华,两大男主角占据了影片的绝大多数时间,让我想起了无间道里的梁朝伟和刘德华。高司令在本片里的表现绝对配得上任何言语上的赞美,但我认为这并不恐怖,恐怖的是在看他的片子前不论你对他的期望有多高,看过电影以后他总能达到甚至超出你的预期。什么是好演员,好演员就是你给他三分之一的出场时间,他却能抢了整部戏的风头,这就是好演员!Bradley Cooper的表现也不错,和Silver Linings Playbook里差不多,戏入的不错,但是和高司令比,在力度上还缺乏一些震撼。倒是Eva Mendes在本片里的表现让我大为吃惊,有几幕给人留下了非常深的印象,原来她根本就不是个花瓶。
导演Derek Cianfrance的上部作品Blue Valentine,就是我非常喜欢的作品。本片的剧情题材依旧新颖,有一个不俗的开始,最终也有一个理想的收尾,遗憾的是在中段故事的走向上略显脱节,缺乏流畅感。看过前半部分后,你就能大体猜出之后故事的发展。本片的故事没有完全遵循好莱坞正统的好人和坏人的模式,而是尽力打造出一个个有血有肉的平常人,这些人有着自己的苦衷也有着自己的缺陷,这是我喜欢Derek Cianfrance的片子的原因,足够真实。
本片的剧本写的足够好,但我认为却没有达到其全部的potential,高司令和Eva Mendes的表演无疑是本片的亮点,但也恰恰是本片的缺陷,因为在没有他俩出场的时间里,观众会体会到极大的反差。看过本片后我在想,如果导演没有选择直叙,而是采用了《21克》那种插叙的手法,会不会能产生出不同凡响的效果?这样平铺直叙的方式,让我对本片的喜爱程度达不到上部作品Blue Valentine的级别。
话说对高司令的赞美和喜爱,写一整篇都说不完,我坚信,他将会成为好莱坞顶天立地的人物,他不会是下一个Brad Pitt或者Leonardo DiCaprio,他会是下一个Robert De Niro或者Al Pacino,等你拿影帝!!!
《松林外》影评(二):不知怎么搞的一直在出戏
知道这个剧是在看完乌云背后的幸福线,以前也看过Ryan Gosling的电影,两个人的第一个观感都还挺好的,对高司令的银幕闷骚形象记忆犹新……
故事完全跟拼盘一样的,开始以为是Drive翻版,心想挺好,结果演成了POI,心想也行,再来一个小时快到了,Bradley Cooper还没出现,心想这故事怎么搞的,后来他出现了,Ryan Gosling没两分钟就挂了,心想完了,这故事糙弹了。。。
可还有一个半小时呢,慢慢接受Bradley Cooper变主角,他做的一连串事情都是模糊他个性的,导致我不知道他到底代表什么形象,如果说追车枪击是正义的话,那知道他有儿子以后,还去搜家里是什么情况,去还钱人家不要就作罢了是什么情况,拿着钱去局长桌前要挟又是什么情况,出卖队友是什么情况,推三阻四不肯跟儿子一起过又是神马情况啊,他是不懂规则还是太懂规则我也没看懂……
开始一度以为这是要说一个背景雄厚不懂规则的愣头青警察成长记什么的,那样的话,高司令的部分就太长了,电影剩下的时间深入不了啥(摊手,当然故事也不是说这个的
然后出现了个十几年后,我不得不再跟自己说一遍,故事业已糙弹,没什么好纠结的了,莫名就把儿子拉出来当主角真的不是什么好手法,那货往一男同学对面一坐,我就知道那个闷骚弱受帅小伙是高司令的儿子,不然这片没法演了,问题不过是他怎么折腾,电影演到这份上绝笔是让人失望的
松林,是俄狄浦斯弑父之地。我看的时候不知道这个典故(你妹的看了也不知道在说什么……之前没有看导视,所以完全是跟着剧情来的,文盲果然不能理解文化人在想些什么。The Place Beyond the Pines说的是一个比俄狄浦斯弑父更疯狂的故事吗?
剧情片段让我想起的Drive,十一罗汉,POI S01E03,众多警匪港片,鸳鸳相抱何时了的剧情片,干将莫邪式的亲情片,白色巨塔式的个人奋斗黑暗片,每一个都要比这部大杂烩好看!另外,最近还看了Nicholas Hoult的血肉之躯,人家致敬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就挺有萌点的= =
每次我想吐槽之前都看一遍下面这段话,告诉自己说,有容奶大,不是电影不好,只是我水平渣,暂时欣赏不了罢了
徐复观初见熊十力,
徐问:该读什么书?
熊答:王夫之《读通鉴论》。
徐说:已读。
熊说:你没读懂,再读。
一段时间后,徐复观再见熊十力。
徐说:已读完《读通鉴论》。
熊问:有何心得?
徐说:好多地方写得不好。
熊怒斥徐:你这个东西,怎么会读得进去书!任何书都有好的地方,也有坏的地方。你为何不先看好的地方,却专门去挑坏的;这样读书就是读了百部千部,也不会受到书的什么益处。
=======以上是两个有用的部分,以下是写在有用以后没用的部分=======
故事节奏松弛,还是可以搞到紧张的,用传说中的倒叙,传说中诺兰们的插来插去穿越叙
比如说,故事从Bradley Cooper的儿子坐在骚弱受帅小伙对面开始,然后两个人培养基情(喜闻乐见,Bradley Cooper从中作梗,高司令的儿子从她妈那里知道爹以前是开车的,没在一起是因为和不来(有黑人爹了,Bradley Cooper可以回忆一段自己以前是当警察的说给他儿子听,高司令的儿子再可以找到那个抢劫的拍档喝喝酒,修车厂大哥顺便可以跟小朋友说说他爸在马戏团的事(我真的觉得Drive的部分挺多余的,这片还没到要致敬的高度吧?然后Bradley也喝个小酒,独自回忆下案发以后去高司令家搜钱的事情,再多此一举去还钱的事情,然后两儿子为了搞清真相再去找修车厂大哥,大家跟着一起回忆抢劫奶粉钱的美好时光,和最后两个爹面对面,高司令被逼死的的那场景,最后的最后小受在修车大哥和警察儿子的目送下,一个人骑土摩托离开……
好像更难看了……我觉得不好看大概是因为故事们的接触点太少了,高司令就看了Bradley一眼,Bradley和儿子也说不上话,高司令儿子其实也不过是某个罪犯的儿子(他自己还不知道,看完觉得根本不是悲剧,Bradley的今天也不仅仅是高司令这一件事造成的,至少电影没有花力气暗示
电影看得也有一阵了,值得回味的就是高司令血染水门汀,我看完也是这个感受
唉,求怒斥……
《松林外》影评(三):总有某种电影某种故事某种人让你感动
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好电影,对我来说,这是其中的一部。
不管你在中国,还是在美国,人性一样,有人性的地方就有光明和堕落。所以当看到腐败的警察的时候,我觉得电影更加贴近现实了。人们总是在道德和欲望之间摇摆,有时候不得不作出选择。有些人走向正面,有些人走向反面。不管是正,还是反,都是自己选择的生活。不同的是,有些人的生活有感动,有些人没有。
所以那些包含感动的事与物总是能引起观众的共鸣。
我能理解一个少年想去寻找自己真正的父亲,他想了解父亲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结果可能是,父亲令他失望,也有可能令他崇拜。不同的结果可能少年不同的影响。当少年骑着摩托车的时候,故事结束。我们不知道是接下来他的生活会是怎么样的。但显然,少年心中的老爹此刻已是自己的偶像。他希望像父亲一样,成为一个优秀的摩托车手,也许还会去抢银行,只是因为父亲的故事让他觉得温暖,让他觉得不再孤独,他觉得父亲能理解自己,而现实生活中自己身边的所有人都是不理解自己的。每个人都渴望被理解,在被理解被肯定的那一刻,是最温暖的一刻。
另一边,少年的养父,黑人,他一直觉得也一直告诉少年自己才是父亲。遗憾的是,人永远不能替另外一个人去判断和决定一件事情,尤其是不能用简单的道德去占据一个人的全部的认知。道德是约定成俗的行为准则,但它忽略了人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所必须的情感需求以及认同感。
黑人对于Ro的爱是世俗的爱,显然这是一个安于稳定生活的男人,其实对于Ro来说,这是好男人,至少他能对jason不错,视如已出。但女人总喜欢在生活之外,做点冒险的事情,所以Ro还是和LUKE偷情,或者不能说偷情,说保持关系比较好。
对于生活不稳定的年轻人来说,生活就是一堆狗屎,没有啥美好的东西。但如果出现什么可以自己为之奋斗的事情,那么美好就来了。所以Jason就是让Luke觉得美好的动力。同时,因为Jason, 他发现自己爱着Ro,至少他希望可以take care of her。当男人说take care的时候,他的意思是,他可以不顾一切,不仅仅是因为love,更因为男人的尊严。所以他去抢劫。
对于来说,这是一个浪漫的故事,结局是Jason是Luke的延续,他依然孤独,但终于自己的内心,而且,我总是在这种人身上看到真实,看到善良,看到感动。
《松林外》影评(四):松林外
2013年6月18日在图书馆看的一部电影,影片很淡但却有着巨大的震撼,主人公的名字也记不清楚只是这种感觉很深。摩托车手的儿子最后还是做了摩托车手,政治家的儿子最终也会去做政治。两个家庭的历史,15年的时间,曾在父辈之间发生的事又在上演,当年警察杀死摩托车手,现在摩托车手的儿子又差点死在警察的儿子手里,当摩托车手的儿子知道父亲去世的真相时,他没有选择最消极的做法,他完成了对自己的救赎。影片最后的结局我相信是代表一种美好的希冀,可是理想与现实的差距也从未被忽略。
摩托车手对儿子的爱也令人感动,为什么不能让一切都美好呢?为什么总是会有悲伤的事发生?
希望我能找到答案,或者遗忘这个问题。
《松林外》影评(五):《松林外》:禁不起拷问的良心
导演:德里克·斯安弗朗斯
主演:瑞恩·高斯林 布莱德利·库珀 伊娃·门德斯
本片三段式的情节就好像三幕的舞台剧一样严丝合缝、承前启后讲述了一个完整的故事,两个主要人物在错综的关系下纠结一生,甚至将这份恩怨延续到下一代的身上,给人一种冤冤相报何时了的复杂情感,又仿佛因果报应的因缘际会,戏剧冲突和戏剧效果在本片中突出抢眼,虽然故事的高潮一直有种隐而未发的感觉,但细品之下冥冥中仿佛又早有定数,影片最终结尾在下一代的恩怨上,其实还是想突出上一代的故事。
亡命车手高斯林
高斯林有些落寞的背影出现在画面中,人物从开始就有一种沧桑落寞的感觉,和《亡命驾驶》中的角色有几分神似,流浪的生活直到得知自己有一个孩子而告终,人生的转折也在此,踏上不归路的故事就像所有的罪犯一样,习惯了居无定所的人是无法停下脚步的,虽然决定不再离开,可又不能安于现状,所以寻求新的刺激是这种人必然的目标,而抢银行的营生就像罗宾告诉他的那样不能长做,高斯林也绝非上天眷顾的那种人,直到坐在窗台上给家人打电话的那刻他才明白了一切都结束了,可他并不想死,直到这时布拉德利·库珀才第一次出现在影片之中,跟高斯林短暂的对手戏送给了一颗致命的子弹给他,也给自己的人生埋下了伏笔。
纠结不安库珀
第二部分的开始,库珀躺在医院,醒来时成为了小镇的英雄,虽然法律没有对他死缠烂打,但良心的枷锁却没能轻易的放过他,这部分的内容基本上都是库珀自我的挣扎,原本相安无事却因搜查Romina的家庭而风云突变,结束一个人的生命对于库珀来说或许倒成了简单不过的一个动作,可自责和对良心的拷问却始终让他不安的徘徊在人生的边缘地带,他离开了巡警部门,想把钱还给Romina未果,向警长举报却被训斥了一番,他最后的手段就是想地方检察官检举他的同事,摆脱了一时的挣扎却没能换来一辈子的心安理得,当他的命运再次与高斯林相遇,已是十五年后面对高斯林儿子的枪口。
第二代的相遇
就这么无可避免的两人的儿子相遇在同一所学校内,故事发展到此,导演的用心已经完全展露无遗,早晚我们一定会看到复仇的那一幕,导演别有用心的让库珀跪在了高斯林之子面前,而更有深意的让高斯林之子放过了库珀,以此平息了这场仇恨,两个家庭的生活从此仿佛走上了正轨,可一切还是被隐藏在了平静的背后。
三段故事中最喜欢高斯林的部分,导演处理的很有感觉,不想之后的情节多少都有点儿扭捏矫情,故事和人物都很洒脱,尽管只是全片的一个铺垫,却很精彩,给影片开了一个好头,吸引观众的将整个故事看下去,之后的故事更像是导演为了深化本片的主题,而第一部分才是真正的讲了一个好故事。
虽然本片由三个明显的段落组成,但导演很好的避免了如此叙事所造成的疏离感,用情感、恩怨的暗线串连整个剧情,恰当合理的安排情节将故事层层推进,看这样的故事角色的命运会自然而然的吸引观众,虽然没有一个贯穿始终的绝对主角,但就像看到最后谁也不会忘记高斯林一样,期待着导演将给出的结局。
《松林外》影评(六):两代人的纠葛
一部时间跨度很长的电影,一个父亲为了儿子而走上了抢劫的道路。前不久,在中国海南也发生了真实的事件,一个年轻的父亲(好像只有20多岁),为了救儿子,拿着把菜刀到银行抢劫,没有成功。但这件事经报道后,社会力量对这个家庭进行了捐助,捐款累计达到100多万,那个父亲也得到了轻判。与电影中的故事相比,他的结果要比电影中的主人公要好多了。每个国家都有一些被逼着走上绝路的人,只是多还是少而已,就算是一个正常的家庭,也可能出叛逆的儿子。这就是社会的复杂之处,很难判断一个人是好人还是坏人。这个社会也不是非黑即白,同样的,也不是只有好人和坏人。这就是这部电影给我的启示。
《松林外》影评(七):《松林外The Place Beyond the Pines》:那些缺失的与无法弥补的
一个为担当起父亲的职责不惜抢夺银行的特技飞车手。一个出身名门刚刚步入警界的菜鸟警探。直到Bradely出场五分钟之后,我们还以为这是一部“双雄”模式的电影。
导演Derek Cianfrance凭借2010年的《蓝色情人节》 声名大噪。此番与Ryan Gosling二度合作,还请来了2012年当时还没拍完“The Silver Linings Playbook”的Bradley Cooper.
电影的摄影风格粗犷写实,摄影师Sean Bobbitt在开篇Ryan Gosling扮演的Luke登场时,使用了一个将近四分半的一镜到底。并且Gosling曾表示,片中所有的抢劫银行的戏全部都是一次拍好收工的。
飞车手Luke从有过一夜情的女子Romina口中得知自己当了父亲后,自幼便家庭不幸的他决定承担起一个父亲的责任。然而在生活的重压之下,有过抢银行前科修车铺老板Robin怂恿Luke打起了当地银行的主意。在一次次轻而易举的得手后,一切似乎都迎来了转机。为了自己那作为父亲的义务和担当,为了得到Romina的认可,Luke不得不再次的铤而走险,而谨慎的Robin最终与其分道扬镳。在一次抢劫失误后,被警车追逐的Luke被迫逃进一家民宅,而和正巧在附近执勤的Avery狭路相逢。就在这里,剧情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急转直下。观众这才明白这并不是一部想象中的“双雄”式的电影。
Ryan Gosling扮演的Luke虽然戏份和台词并不多,大概只占了全片的四分之一,但我们都知道这样的角色通常贡献更大。实际上也如此,Luke是串联整个片子举足轻重的角色。在Luke一次失手打伤Romina的男友Kofi之后,他抱着自己的孩子默默走出房子,坐在台阶上,一边轻柔地哄着孩子,一边喃喃地念叨“It's over.”似乎是在跟所有人告别。
radley Cooper的角色Avery从小受过良好的教育,父亲是大名鼎鼎的检察官,大学毕业后来到警界,抱着大干一番的信念。与Luke意外的相遇成就了他的英勇事迹,一夜之间,初出茅庐菜鸟成了市民口口相传的击毙劫匪的英雄。然而在得知Luke留下的一对妻儿后,Avery的内心充满了内疚与自责。
多年后,曾经刚正耿直的Avery已经变成通过牺牲朋友和同事,与官员勾结的政客。造化弄人,当年死在自己枪下的Luke的儿子Jason居然与自己的儿子AJ成了好友。狂放不羁的AJ在怂恿Jason买毒品时被警察逮捕,赶到警局的Avery发现了Jason的身份后告诫AJ与他断绝来往。最终在AJ举办聚会时,得知AJ的父亲居然是当年杀死自己父亲的警员后,冲动的Jason持枪闯入Avery家中殴打了AJ,并劫持了Avery。在当年Luke骑着摩托车疯狂行驶的那片松树林里,跪对着枪口,Avery痛哭流涕,一边又一边的说着“I'm sorry."
不久后,Avery利用媒体对这一切的大肆渲染赢得了竞选,在AJ的陪伴下,最终站到了的被热情的支持者包围的演讲台上。而Jason则远走他乡,追寻着父亲Luke的影子,骑着摩托车消失在了镜头里。
两代人的情仇纠结交缠不清,Luke为了生存,为了承担作为一个父亲的责任最终死于Avery的枪下。而Avery为了生存,为了达到作为一个政客的目的不惜牺牲朋友成全自己。Avery亲手夺取了一个孩子得到父爱的权利,他为此深深地自责和愧疚,而他作为父亲却没能给予自己的儿子应有的爱。他亏欠AJ的一切可以弥补吗?Jason是否也会像他的父亲Luke同样走上那条不归路吗?
《松林外》影评(八):不知所云的片子偏有N多人打4星以上,欣赏不了啊!
不知所云的片子偏有N多人打4星以上,欣赏不了啊!本来以为这些一线影星拍的片子多少能看,看完才发现浪费了2个多小时的时间。3个故事叙述的乱糟糟的(可能是导演水平太高,我辈欣赏不了),连基本的前因后果都没交代清楚。人物刻画也基本脸谱化,基本没怎么触及内心世界,基本就是一群脑残人士把自己的生活搞的一塌糊涂。想触及警察黑暗内幕、未婚家庭、青少年问题等社会话题,但是都是浮光掠影,既没深入发掘也没什么新颖的观点。
综上所述,这样的片子还有很多人打高分,甚至说的神乎其神,发掘出无数闪光点,实在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了。
《松林外》影评(九):松林外:故事的开始也是故事的结束
一开始觉得只可以打三星是因为虽然导演故事交代的清楚,但是并没有一个突出的主题,不明白导演到底想表达什么。后来再回想发现导演的调理很清楚,三段式结构:第一段高司令抢劫个人秀,第二段copper的出卖队友发家史,第三段下一代的复仇。每一段都相对独立但是又符合事情发展的顺序。
第一二段都拍得不错,尤其是第二段对正义以及利益的冲突描写很像黑帮电影,所以更具反讽意味。第三段的复仇有点刻意,所以并不是很喜欢,但是Jason对父亲的那种爱和怀念拍的不错,尤其是他拿到高司令的墨镜和骑着摩托纵情驰骋的时候仿佛命运的轮回,luke又回来了。
其实最意味深长的是这部电影的名字---松林外。
三个相对独立的故事都不约而同的提到了松林:luke是在松林里碰到结识他的搭档并且最终走上抢劫的道路;copper是被同事逼到松林里才决定要改变现状出卖队友走上从政道路(有点逼上梁山的感觉,因为他不想走他父亲的老路但是迫不得已去竞选检察官);Jason在松林里结束了复仇(并不是真的结束,只是彻底放下对对方的怨恨)。一切从松林里开始一切又都在松林里结束。
《松林外》影评(十):《松林外》又一出法官与贼的故事
《松林外》又一出法官与贼的故事
这又是一部,法官的儿子永远是法官,贼的儿子永远是贼的故事!
当然,在松林里,法官也会面对举枪的贼跪下、痛哭并内心反省!
可惜,世界从丛林法则变为公约法则,已经200年了,在一国之法制社会内,丛林法则同样也已经老古董!
因此,当老法官指导自己身为巡警的儿子,就警局同事违法案件向检察官检举的时候起,这位受过良好教育、早就获得律师资格证的年轻警员就具备了向更高程度迈进的基础!
15年后,老法官葬礼之际,其子已经在积极竞选州最高检察官一位!
戏剧冲突在这里又开始,年轻法官的儿子与当年被其击毙的摩托银行劫匪之子,居然成为中学好友!
且法官之子,是教唆劫匪之子吸毒、放浪的本源!
正当一切都开始不那么故事化的时候,劫匪的儿子却推波助澜了,其搞清身世真相,开始寻机报复!
携枪入室,击伤法官之子,又劫持法官入松林里!
枪声没有响起,人物的生活轨迹继续!
结尾部分,法官顺利竞选得其位,法官的儿子站在台上一侧,初始佯装鼓掌,慢慢受到气氛感染,既然若有所思,全身心投入,热烈鼓掌!!!
因为,法官的儿子----依然可以是法官!
劫匪之子,伤人抢车潜逃,未受举报,得以逍遥!
他来到某区郊外农场,向老人买下一辆旧款摩托,驾驶而去!
是去走其父未走过的道路吗?
歌声响起,职员表循上!
结束了,一部影片结束了!
法官的儿子永远是法官,贼的儿子----或许永远是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