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沉默的证人》的观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沉默的证人》的观后感10篇

2017-12-15 20:13: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沉默的证人》的观后感10篇

  《沉默的证人》是一部由姜伟执导,王志飞 / 林熙越 / 董勇主演的一部剧情 / 悬疑 / 犯罪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沉默的证人》观后感(一):完美之余的BUG(有剧透,谨慎入)

  美中不足的BUG是::闻玉民失踪后,铺天盖地地调查会查不到他们家与陈家的恩怨??他的哥哥不会自省到这一点????绝对BUG,不服来辩啊!

  美中不足的BUG是::闻玉民失踪后,铺天盖地地调查会查不到他们家与陈家的恩怨??他的哥哥不会自省到这一点????绝对BUG,不服来辩啊!

  美中不足的BUG是::闻玉民失踪后,铺天盖地地调查会查不到他们家与陈家的恩怨??他的哥哥不会自省到这一点????绝对BUG,不服来辩啊!

  美中不足的BUG是::闻玉民失踪后,铺天盖地地调查会查不到他们家与陈家的恩怨??他的哥哥不会自省到这一点????绝对BUG,不服来辩啊!

  美中不足的BUG是::闻玉民失踪后,铺天盖地地调查会查不到他们家与陈家的恩怨??他的哥哥不会自省到这一点????绝对BUG,不服来辩啊!

  《沉默的证人》观后感(二):心理学和推理的启蒙片

  我不想把事情弄复杂

  我们理一理思路

  真相的原本脉络就会渐渐清晰

  .

  那个沉默在某个角落里

  窥探世界的懦夫

  经不住我们反反复复的推断

  迟早会暴露在阳光

  你会发现阳光照耀使他背后显现出巨大阴影

  这是我们从未经受所以难以想象的苦难哀愁

  .

  但是我们应该想到

  之所以他时常认为自己面对着社会的巨大黑暗

  难道不就是因为他的背后一直有着温暖阳光吗

  哪怕 哪怕只是发出光亮的明灯甚至仅是不灭的烛火

  .

  这给他带来的信念和力量

  加上他的天赋与奋斗

  足以给他带来巨大的成功

  .

  可是 可是他的痛苦的根源存在使他

  疲于和内心的恶魔作殊死的搏斗

  以至于他才必须寻求一个出口

  一个让他暂时逃脱牢笼呼吸新鲜空气的出口

  渐渐的这种可以解除疲惫的方法在他的主观意识里变得容易起来

  就变成了兴趣 并使他乐在其中

  .

  我不想把事情弄复杂

  只是 只是人性的障碍太可怕

  心理学的研究

  需要得到应有的尊重与支持

  .

  需要说的我都说了

  希望我的逻辑思维还算清晰

  不羞于开口说

  喜欢并学习过

  《沉默的证人》观后感(三):不要随便碰精神病题材

  作为17年来看04年的是电视剧,一开始觉得不错,佼佼者,连看8集,再看2集就有点吐了,要知道还有15集等着我,所以就翻剧情介绍了,陈果然是大家所说的大boss。

  其实如果要说变态杀人案,不如说说去年告破的白银市连环杀人案。

  真实,变态实在过去普通,以至于人们冠以变态之后不愿加以理解,也没有太多的心理学和高智商为吸睛点。

  本剧不说俗套狗血的四角恋,不说无数的炮灰角色,其中的核心,完全是把变态和高智商作为卖点出现的,高智商幼年心理阴影连环杀人案不真实,在现实中不可能存在。

  第一,绝不存在不怕死,高智商又隐藏自己的罪犯。一个不怕死的人飞非常容易暴露自己,他更容易地是感性杀人,而不是利用一系列复杂的,高智商,计划详细周密的杀人。

  第二,随机杀人案,绝不存在尊重死者(包括生者),因为随机杀人没有计划,随便杀人很容易暴露自己,所以凶手都是匆匆而逃,靠的是死者没有太多相关性而难以发现。

  第三,并不存在什么衣冠禽兽,或者大反转的连环杀人案,作为变态连环杀人案,其实罪犯很普通,而且如果不仔细观察,犯罪心理也很普通,根本没有电视中那样的戏剧效果,罪犯如果在物质上条件比较优越,更容易做出的是用钱来发泄自己的欲望,只有没有经济基础然不受控制的欲望往往伴随着杀人

  为什么人们希望成功,成功的人,拉的屎不是香的,但拉屎的过程可以包装成香的。

  《沉默的证人》观后感(四):有点虎头蛇尾,还好“站长”及时出现

  不得不说,这是国产犯罪推理类电视剧中的佳作。特别是头十集,围绕着一件案子,很紧凑地讲一件案子。但是,当“李队长”出现,基本就猜到了大概。中间有点起伏,就是觉得那么容易就抓了现行,那后面十几集能讲点什么呢?

  当老刘重放一遍录音的时候,基本上也就知道后十集的走向了。

  贩毒案的插入有点分散焦点,而且比较牵强地和主线连在一起。一旦这个桥段结束,也就意味着后面的戏份就很水了。

  于是最后五六集基本就是快进,直到“站长”的出现。虽然只是最后出来了一小会儿,演了个无足轻重的角色,但功力显现。一句“到时候就像审小偷扒钱包这么容易”加一句“这是办案,不是打麻将,说换庄就换庄”让我见到了“天津站吴敬中少将站长”的风采,虽然这部片子比《潜伏》拍得早。

  《沉默的证人》观后感(五):哲学式犯罪

  看这部电视剧让我想起了2011年挪威爆炸和枪击事件。从某种程度而言,它和点兵山连环杀人案有相似之处,都有别于图财害命之类的世俗性犯罪。剧中的陈俊威和挪威枪击案主犯安德斯·贝林·布雷维克,也都是在强烈的心理情结,甚至是类似于宗教暗示的驱使下杀人的。不甚恰当地姑且称之为“哲学式”犯罪。

  追溯陈俊威这种心理情结的渊源,来自于童年的幻灭。其母白纯年轻美丽,又是著名的核物理学家,在男孩幼小的心里,这一形象接近完美,几乎无可挑剔,他一心梦想成为母亲一样的人。然而,后来他亲眼目睹了母亲因偷情被发现通身赤裸上吊而死。这一情景带来的震撼可想而知。在儿童的心灵里,他不能理性分析看待母亲偷情这背后可能隐藏的复杂的家庭社会甚至是性格背景,只能将其理解为堕落。当然,这并不是为偷情辩护,更不是要强迫以儿童的心理年龄去理性看待一切,只是说如果这一切发生,它就会按照这个逻辑进行。母亲的堕落给陈俊威带来了羞辱,随之转变为愤恨,童年幻灭了。

  那是不是这种童年的幻灭一定会引导陈俊威走向连环杀人之路呢?也并不一定,这还需要其他因素的诱导。我们需要注意到,陈俊威继承了母亲聪明的基因,出国留过学,有着良好的教育背景。他始终耿耿于怀的是,像母亲这样的受过良好教育的女人为什么会走向堕落毁灭,这样美好生命应该是永存的。所以他选择了研究心理。良好的教育更加重了其精神洁癖,他挑选目标,将她们残忍猎杀,之后却又将她们的尸体排列整齐,甚至梳好头发,穿上丝袜。驱使他做出这种极端扭曲变态行为的恰恰是母亲之前美好形象的心理遗存和幻灭之后的极度失落。可以说,他对于受过高等教育而又走向堕落的女人始终抱着一种极端爱怜而因此又极端仇视的矛盾心态。正如他所爱的《泰森传》扉页所言:我的痛苦所在,就是要和内心的恶魔作殊死的搏斗。

  按照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其实消灭这一类人已经成为陈俊威自我实现的一种需求,他在做这件事时带着某种使命感。所以查案过程中陈俊威挑战警方,显示自己的存在;最后周马剖析其犯罪动机时,说其实陈俊威甚至希望警方早点抓住自己,他猜陈俊威早已准备好一篇演讲稿,准备在法庭上慷慨陈词。何以如此?就是因为心中变态的使命感。我们试想,如果让陈俊威在法庭上演讲,他一定会把自己的行为解释为“拯救”。是的,拯救,在陈俊威心里,这不是狡辩。当一个人的行为上升到自我实现的层次,这就与良好的教育背景和相对富足的世俗生活联系起来了。很难想象,一个没有受过良好教育,食不果腹衣不蔽体的人会患上某种精神洁癖,在强烈宗教情结驱使下实施心理犯罪。我们也因此可以大致推断,当社会走向整体性富足,教育水平提高时,这类犯罪比例就会上升。

  《沉默的证人》观后感(六):有瑕疵的好剧

  杜源与王志飞的表演最好!

  豆瓣上评分很高,也有一些我认识的网友来强烈推荐这部剧,但在观剧的初期我真的提不起精神看(部分原因是因为感冒吃了药,所以失眠的话其实磕感冒药应该也可以),因为在剧的前1/3我真的看不出这剧有什么可以让人推荐的因素,但没办法,唯有就这么熬着,看到将近过半时,情节终于开始紧凑起来了,而我也开始嗅到了一丝真凶的味道,但是我对自己太没信心了,但又不想提前去剧透来印证我的推断,又这么继续熬着,终于几集过后我很开心的竖起胜利的手指,我猜对了!此后我犹如被注射了鸡血,兴奋不已,一直到了最后几集稍微缓和,但现在回想起来,还是觉得2/3那部分是最精彩的,不论我猜不猜的中凶手,它都是全剧最精彩的!

  那个“高加索教会案”编剧写得很有意思,可以说电视剧里各种杜撰的故事有很多,但在我看过得的剧中,都没有这个来的深刻,它作为一个参照的手法、被借鉴的例子,剧里甚至没被展开来叙述,保有神秘感,使得其有一种无形中的惊悚,让我有点后脊背发凉

  至于此剧的瑕疵,就是在于男一号的塑造以及谈情说爱的篇章上,如果能精简那些显得有点多余的情感片段,那男一号奇葩点也就没什么,顶多将他看做是路人主角就算了,而对于女二的牺牲我觉得完全是为了起激励作用,面对着这么个厉害的凶手,肯定是要下点猛料刺激一下,也好让相持不下的三角恋好有个终场

  《沉默的证人》观后感(七):还在看

  看到评价很高,结果很失望

  表演痕迹非常重,看着像演话剧。有些人很喜欢这部剧里的话剧腔,我实在无感,生活中要有人和我这么说话,我一定在心里抽他

  剧情发展也太慢了,就比如叶小晶父亲的事,说好几遍,有完没完啊。

  还有男女感情戏,这是来逗逼的吗?还不如索性就演案情,干嘛插入感情戏,生硬的要死。

  最后,周马这个演员选的最失败。演的太假

  叶小晶也让人呵呵了,怎么就一副人人都得保护你的样子,男人真的都吃这一套啊。叶小晶和冯薇完全是两种女人,一个柔弱,多愁善感,另一个坚强独立,哭也是背着人。所以男人都会喜欢前者,而女性关注往往更爱冯薇

  演石隐,也就是《潜伏》里李涯的演员令人惊艳,演技非常传神

  情节上

  叶小晶说没去过咖啡厅,可是早就和袁队长去过了啊,那次还表白失败,怎么说自己没去过咖啡厅呢

  看到第十一集说确认了五具尸骨,可是李婷、陈淮、方芳和闻玉明一共就4个啊?

  《沉默的证人》观后感(八):无法拒绝的疯狂

  因为爱

  ——沉默的证人

  我是先看过剧情简介知道答案才去看这部片子的。嗯,我作文的目的是谈论我对这部电视剧的看法,所以并没有激昂的文字,很可能也无法引起你的共鸣。

  乍看点兵山一号案,六具跨度七年的尸体,每一个都死状相同,排列整齐,甚至死后的姿态也十分端庄。起初我是讶于凶手良好的心理状态,他能保持长时间有规律作案,日常却没有一点马脚被人发现。如果加上之前的两起案子,也就是凶手是从十二年前就开始行凶的话,不难想到杀人对于凶手来说并不是一项难以胜任的工作,他甚至将此当做娱乐。

  是什么动机能促使凶手这样有规律且持续的犯罪呢,这必定是出于一个凶手自己无法拒绝的理由。他不是具体的仇恨谁,如果仇恨非常具体,他很难忍耐这样跨度的规律作案。他在享受过程,他仇恨一类人。

  “我看见这一代最杰出的头脑毁于疯狂。”

  陈俊威的出色毋庸置疑,他毁于一种什么样的疯狂呢。虽然我自己也觉得这样的答案很俗套,但是我相信他的疯狂是因为极致的爱。

  我不知道此前是否有人注意到陈俊威在因招妓入狱一月后,出狱面对同仁的鄙视,屈辱,准备报复周马,在车里用安全带作势勒自己的脖子,扯领带。他觉得自己喘不过气,同仁的歧视和内心的屈辱感如同紧缚他的领带一样,窒息将他淹没。

  他车里放的是意大利歌剧,虽然我没听出来到底是哪一部。喜欢歌剧戏曲的人在遭遇家庭丑闻的时候,用自杀来解决问题的机会比其他人高两倍——这是美国韦恩州立大学心理学家史蒂芬•斯塔克的研究结果。家庭丑闻对于这一类人来说会是比喜欢其他音乐的人更加沉重的打击。陈俊威虽然没有自杀,但他心里的仇恨使他在母亲自杀之后几天都没有说话,逐渐变得冰冷。他很困惑,为什么母亲会选择这样一种不光彩的行为,他很愤怒,母亲为什么要做这样堕落的事。

  “沮丧中包含着大量的愤怒。”

  他过于愤怒了。

  正因为爱,所以仇恨,因为他爱他曾经天使一般的母亲和妹妹,但她们都因为那样的堕落而毁灭了。他认为毁掉母亲和妹妹的是堕落,他更不能理解的是母亲和妹妹都受过高等教育,为什么还要这样选择。

  他用曾用清教徒来形容自己,这样维护他的世界。

  “有一个人,他的心理已经成型了,说那是畸形变态也行,但是他决不承认,他活得很孤独,但是有一个信念,使他能破除孤独。这个人,他容不得受过高等教育的女人无耻堕落,他的灵魂有洁癖,要清扫那些精神失贞的人,有人想阻止他,可是他总能战而胜之。”

  在他的生命里有三个女人影响了他的心理。

  如果苏安慧没有选择堕落,那么他的杀人行为应该可以很早就中断了,他后来继续作案不可否认其中有苏安慧的刺激。不论是由于她在美国和鹰哥的苟且还是因为她的死。

  “谁说没有人知道,堕落就不恶心了?堕落的滋味就真的那么甜蜜么?我这么拯救你,你就铁了心的往脏水里跳。”“下辈子做人干净点。”

  如果妹妹没有死于大出血,闻玉明就不会死,因为那是他报复使妹妹怀孕人的方式,用痛苦。

  如果他的母亲没有在树林里赤裸的屈辱的吊死,在众目之下被人指指点点,他很可能会拥有一个幸福的人生。

  “烧焦的一大片黑色原野上,站着早已石化的一大群夭折的战士,默默无言的双眼,乌木一样黑亮,望着永无变化的地平线,以几百万年以前与生俱来的耐心,等待着从未升起的黎明。”

  我总是将石隐的话套在陈俊威身上,因为那是两个同样的天才因为生活的打击而疯狂。石隐从某种程度上来讲真实的道出了陈俊威的内心,但是相比之下石隐缺乏打磨。

  “他无法诠释这个角色,尽管有人让他粉墨登场,但一个不入流的演员怎么能演好哈姆雷特呢? ”

  整部剧,我哭了两次,哽咽了一次。

  第一次哭是陈俊威审问诈骗案的嫌疑人,我为他们相濡以沫的爱情而动容。那样一个老实甚至懦弱的人,为了爱人的勇气值得敬佩。而他不开口的原因还是出于保护自己的妻子。

  第二次哭是周马审问陈俊威,我为他在妹妹心中树立的母亲的完美形象而动容。也许是他的独自承担压垮了他。

  哽咽是感叹老刘的敬业,感叹他在全队沉浸在破案的欢乐中还在反思和推敲,最终使得陈俊伟没有因为石隐的自杀而逍遥法外。

  我不知道这是不是一种传承,两个研究犯罪心理学的人,西装革履,做同一件事,只不过位置已经翻转。

  关于叶小晶,周马,冯薇三人纠结的关系。我是赞同结局的,对于周马来说,冯薇是一个过于强势的女人,冯薇的光环太耀眼了。我想如果说袁可为是剧中最模范的丈夫,叶小晶则是剧中最适合做妻子的人。冯薇的结局确实有些悲剧了,但是如果冯薇不去做这件事,陈俊威和点兵山一号案就成为一个死结。如果说必须有人因为逮捕陈俊威而死亡,那么冯薇就是最合适的人。如果她不消失,叶小晶和周马就很难继续下去,必须有什么意外来打破僵局。她曾经做过卧底,她的光环已经很耀眼,但是她可以更耀眼,成为剧中一个近乎完美的女人,智慧,勇敢,美丽,孝顺。

  “一旦你让我开始,我就不会停止。”

  我并没能将这句反复出现的歌词和剧情联系起来,但是这种开始在我的理解中是一种舞蹈,一种疯狂的起舞。

  也许陈俊威就是在妹妹下葬那天晚上开始起舞的...

  最后提陈俊威的一个冷笑话。

  整部剧,虽然他总是笑,但是他的笑带有那种公式化的礼貌,他的慢条斯理带有那种清高和俯视。

  他在伤害冯薇之后回到家里,换好睡衣,看着警察质问他却毫无证据。他很得意他的不在场证明。问他屋子里的奇怪味道。他说“抽得不熟练,烧了个洞。”甚至摆出那种你就是拿我没办法的表情,用手指穿过睡衣上的洞。

  剧中还有很多有深意的台词,我并没有整理出来,只是选择了一部分与陈俊威有关系的台词。从台词来讲这部剧还算是有营养,很多细节也处理的很好,比如歌剧的那一段,这样的处理如果不是看过有关音乐反映性格的人是无法想到的。但是,整部剧为什么没有一个帅哥和美女呢,太不养眼了。而且还不是高清的,看的我的眼睛难受。13年了我才看这部04年的老片,嘿嘿,确实有点晚了。如果谁有<第二次诊断><没有街道的城市>希望能传给我

  《沉默的证人》观后感(九):这部剧让我第一次知道了犯罪心理学!

  2014年4月,我重温了这部由姜伟编剧并导演的刑侦题材悬疑剧《沉默的证人》。

  这部剧让我第一次知道了犯罪心理学,它并没有歌颂犯罪心理学的万能,相反,整个剧情的设计让一般警察甚至犯罪心理学研究者自己都在质疑它,直到最后,年轻的研究者周马用带有话剧腔的讲述,击溃了罪犯的心理防线,让我们看到了犯罪心理学的不凡。

  姜伟后来又拍出了经典的谍战剧《潜伏》,回过头来我才发现,原来吴站长和李崖都出演了《沉》剧,并有相当精彩的表演。其实《沉》有一条隐含的线索是传统刑侦学和新兴的犯罪心理学的交锋,二者在案件侦破中各有其重要的作用,犯罪心理学要以大量的罪犯生活材料为基础进行分析,才能发挥更大的作用。

  有人说《沉》中的多角恋很烂俗,其实我觉得该剧在情感方面的表达并不做作,而是比较合理的。内心火热的周马的“移情”并不突兀,作为一个感性的人,他乐意用自己的真心去温暖身边的人,而因父亲的冤案和警察工作的压力而变得冷漠并失眠的叶小晶正因此爱上了他。该剧也表达了对刑侦工作者内心的关照。

  《沉默的证人》中的两个男人:刑警队长袁可为,理性果敢,办事干练老辣,也懂得人情世故,但情感的表达却是内敛的,让我想起周浩晖笔下的罗飞;犯罪心理学研究者周马,内心火热,待人友好亲善,却很感性,容易冲动,工作时虽经常发牢骚,但一旦投入,便会忘情地工作,让我想起雷米笔下的方木。

  但是杜源老师饰演的刘宝生老是把我带入到《金太狼的幸福生活》中金亮他爸身上,肿么破?

  《沉默的证人》观后感(十):失窃的恐怖

  波德莱尔在翻译爱伦坡的《失窃的信》时用了“Purloined”这个词,拉康将其解读为“in sufferance”,在等待中经受忍耐。问题在于:忍耐什么?

  这恰恰是小说最具恐怖之处,当你被迫进入信的世界。于是,人们总在疑虑:信去哪里?

  这一点,由剧中一句滚石的歌词硬生生地砸在诸位面前:一旦你让我开始,我就不会停止!

  整个过程总能感到一种莫名其妙的恐惧感,那究竟是什么?直到播放到最后一秒后,猛然醒悟,支离破碎的恐怖碎片瞬间串联起来。我看到了世界的背影......

  周绝口没有提起过他那“牵挂”着的家人;

  周在亲历两个似乎对他重要之极的人的死时并无半点忧伤;

  陈凝视着周的脸,其慌张跟石凝视陈时所表现出来的无助何其相似;

  周深情地朗诵那封死人的诗歌,其深沉看上去多么像是他在朗诵自己的心声;

  陈靠对话操控着石,同样,周也靠对话操控着陈,那么,最后对警察同志们的“讲座”意味着什么呢;

  石活在一个纯粹“虚幻”的世界,陈则游走在“现实”与“虚幻”之间,而周则进入了一个纯粹“现实”的世界;

  周认真地对自以为“正常”的冯说了两个数字:1900万,8亿;

  ......

  刘已经觉察到了周的强大,于是面对自己的虚弱,只能选择死亡。而当周面对警察们的现实世界时,他耳畔必定萦绕着刘的忠告:这是一场硬仗......

  于是,爱伦坡相似的恐怖再次降临:周将何往?

  一旦你让我开始真实,我便永不会停止藏匿......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