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一千次晚安》观后感精选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一千次晚安》观后感精选10篇

2017-12-18 21:45: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一千次晚安》观后感精选10篇

  《一千次晚安》是一部由埃里克·普派执导,尼古拉·科斯特-瓦尔道 / 朱丽叶·比诺什 / 玛利亚·多耶·肯尼迪主演的一部剧情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一千次晚安》观后感(一):一直没明白一千次晚安从何而来,但还是一部好电影

  当贝卡和女儿在肯亚遭遇种族冲突后,这部电影的最大冲突也呈现出来了。

  贝卡,也许把战地摄影当做了她的信仰,电影里也从各个方面对此有暗示明示。从这个角度说,为了信仰而舍弃一切,况且这个信仰没有带来危害,甚至还带来了某种促进(因为她的照片,影响了肯亚政府,派遣了军队来保护难民),这都是值得坚守的。

  但作为丈夫女儿来说,因为贝卡的这一特殊信仰,备受煎熬。好不容易因为爱而再次相信了她,与贝卡再次和解之后,这份信任和爱却在肯亚的难民营被毫不留情地撕扯得粉碎。女儿担心贝卡,也需要贝卡的时候,却被贝卡毫不迟疑地抛弃了。也许说抛弃,稍微严重了。但赤裸裸和冷冰冰的事实,的确如此。

  于是,冲突完全爆发。

  也许,有人会觉得,这就是生活的两难,每个人人生意义一样,就会导致生活态度、行为、结果完全不一样。

  前一天,我跟小猪聊到人生意义时,小猪的看法就是如此,她说,每个人的人生意义不一样吧。

  好吧,暂时,我们接受这种看法。

  再接下来,贝卡和家人都在调整自己,也可视为每个人的自我救赎。贝卡在机场转身的那一刻,就是她的救赎时刻。女儿在演讲的时候,承认贝卡是最勇敢妈妈,那些受苦受难的孩子更需要贝卡。而这种思考,也是女儿的救赎时刻。她也许原谅了妈妈。

  但,这还没有完。我觉得这恰是这部电影的厉害之处。

  最后的场景与最开始的场景完全一样,还是拍摄一样的人体炸弹。但这一次,不同的也太多了。首先,女人人体炸弹换成了孩子人体炸弹。于是,贝卡完全崩溃了。当然,她崩溃也是有前提的。第一次拍摄人体炸弹,接下来家庭的冲突,都为她这一次崩溃做好了伏笔。

  最后,也许终于能够明白,摄影不能当做信仰。

  真正的信仰是能够带来安慰和平安的。

  而贝卡宿命般地两次拍摄人体炸弹,应该破碎了她将摄影当做信仰的认定。

  希望如此。

  《一千次晚安》观后感(二):道了一千次晚安,好让空中的愤恨,哭泣稍微平息。

  电影开头就是特别美的微观尘土,世界太大,多少在黑暗中飞舞的尘土,无人知晓。有束光芒照耀着尘土,多么可贵,他们尽情的飞舞,下一秒又落在无边的黑暗中,难得还能留下一个剪影。

  rebeca就是尘世间的一束光,照进那充满危险的战地里。

  伊拉克地区的人肉炸弹制作过程,在镜头底下显得神秘,圣光闪耀。而在爆炸的一刻却显示出巨大的滑稽感,生命这个对于宗教而言最需要保护的东西,却在庄重的仪式后,成为伤害其他生命的工具。鲜血,哭喊,泥土飞扬。

  rebaca始终保持自己的职业度,记录整个事件发生的过程,但是却在最后时刻还是忍不住,大喊走开,有炸弹。遭受爆炸的冲击,rebaca被弹开,倒地。摔倒那刻他脑海里是身着白衣服的自己跌落在水面,美得不可思议,以及自己家庭一起的场景。

  rebaca回到家里却发现因为自己常年在外,家庭也产生了裂痕。

  女儿和丈夫因为随时担心自己的去世,担惊受怕,十分不利于孩子成长。丈夫指责,孩子恐慌。

  最后他还是回归到战场重新拍摄,但是回归的她,看到年纪仿若她女儿的年轻孩子被作为人肉炸弹的人选时,几度落泪悲伤不能拍摄,跪在地上,但是载着人肉炸弹的车又再次上路了,在远方又会有一次炸弹伤害,无数人死亡,鲜血四溢,却无力去阻止。

  照片的震撼力,在这部电影中,跟随rebaca一起经历那些拍摄过程,更能理解照片原来比视频更震撼,定格的瞬间,停滞的时间,无处可逃的悲伤,像困在照片中,嘶吼着,下一秒破纸而出。

  遥远的她归不了家,最遥远的是他的心属于战场,他的心在为那些不确定的危险跳动,他也曾想尽力让那颗心为家庭安定下来,可惜,有些天生的追求,使命感,让他无法停下。

  只有一个人开始成熟的理解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追求,而且不试图去捆绑他人,努力追求自己的未来时,人才学会尊重他人和自处。

  电影结束才觉得一千次晚安这个电影名跟电影的基调很配,导演总是在悲伤中,依旧温和地展现美好

  一开始写的是以下的一段话。

  道了一千次晚安也抚慰不了那些颤抖的灵魂,那些压抑着的沉重的喘息声,在战乱中,在恐慌中,夜夜未眠。

  后来又觉得可能下面这样才是导演的本意。

  无力抚慰那些在战乱中,在恐慌中,在压抑着的沉重喘息声中,颤抖的灵魂,只好道了一千次晚安,好让空中的愤恨,哭泣稍微平息。

  《一千次晚安》观后感(三):战地记者

  看这部片子纯粹是被摄影记者这个职业所吸引,本身是个大三新闻狗,但对新闻却缺乏实际的理解,对摄影也只停留在带着单反拍拍花草的地步。

  被炸伤的后吕蓓卡暂时回归了正常生活轨道,缺席了很久发现要面临的实在太多,丈夫的孤独和不解,女儿的内向和疑问。但她毫无疑问是专业的,表情永远那么冷静,在混乱中仍坚持拍下亲眼所见。

  报纸上,她是英雄。生活中,她只是一个普通的妻子,一个有着两个孩子的妈妈。没有人知道成功的背后到底付出多少。为了挽回婚姻,她甚至做了不会再回战区的准备。但他太了解她,她每一次的休息只是为了更好的出击。

  非洲之旅后,女儿明白了她的选择。而她重新出发,带着佳能单反,带着一堆闻起来有死亡味道的器材,又来到到那个让她宣泄愤怒地方。在那里,她见证了人肉炸弹的残忍,看见穆斯林妇女和儿童生活的苦难,近距离地感受恐怖组织视生命如草芥的死亡威胁,面对难民彷徨无助的眼神,只能一遍又一遍地按下快门。她想让世界知道发生了什么,想让人们在早上看报纸喝咖啡的时候能对遥远的另一边给予更多关注。

  新闻联播节目里,国内形势一片大好,然而在世界的另一边却总在发生匪夷所思事情。炸弹,自杀,宗教迫害,但这于太过普通的我们又有什么关系呢,国际大事与催缴的房租孰轻孰重

  这世界的苦难和创伤每时每刻都在发生,从未停歇过,然后像消逝的硝烟一样被遗忘。我们在别人的镜头里见过太多的杀戮,并因此变得麻木。正如电影《卢旺达饭店》里一位西方记者所言,“你以为拍下的东西就会有人看,如此就有人关心这儿的情况?我想不,他们会边看电视边说‘天哪;那真恐怖。’然后继续吃晚饭。”

  展江曾言,中国没有真正的战地记者,“水均益是饭店武士,闾丘也是。”诚然,中国不乏优秀的记者,但战地摄影记者由于新闻的标签,崇高的职业道德和较高的职业要求,加上中国独特的新闻环境,优秀的战地记者可谓零星。

  很多时候,他们只是一群在战火纷飞的镜头前面用生命在报导的人。而是什么让他们甘愿用生命去冒险,记录甚至是很少人关心的事情,一张照片到底值不值得付出这么多。没有答案。有人预言,只要有人类。就会有战争。而有战争,我们总能看到那群勇敢的人。

  我不愿站于道德的最高点去赞扬他们,因为他们有自己的坚持和热爱,坚信这世界最该看到的是正在发生的苦难。

  《一千次晚安》观后感(四):要谢谢becca这样的记者的存在

  早上起来开电脑想看个没羞没躁的爱情故事,就是那种两小无猜你侬我侬的,陶冶一下秋天的心情

  然后因为我硬盘太乱所以就靠名字点开了。

  一千次晚安,天呢听起来就像恋恋笔记本啦和那谁的五百天啦之类的样子呢。

  打开一秒钟我就知道自己打错电影了。

  但是,开都开了···

  其实这种慢节奏的片子其实我一般会选择性的回学校看,自己晚上在宿舍抱着腿慢吞吞的看。

  我觉得这部电影人物心理表现的特别好,矛盾冲突很真实,演员演技更是没得说,剧情稍微有些压抑的时候我看着立刻就能感受到那种心塞。这些冲突里根本没有对错,只要你站在人物角度上一想就知道自己也会做出类似的选择。

  从becca的角度看,身为记者,而且是前往战区的女记者,她比别人有更多的优势看到更多的穆斯林世界,她看着妇女变成人肉炸弹,前几分钟的开场你就知道她的专业程度,她拍照的时候没有什么感情流露,就是一直在找更好的角度还提出要跟车拍照的要求。后来她受伤回家,家庭暂时抚慰了她她决定不再回去做这么危险的工作,可是她的女儿Stephen想和她一起去Kenya拍照,在那里她们有了一瞬美好的母女时光,之后却是更激烈的矛盾和冲突。为什么要拍照,为什么冒着生命危险也要拍下这些照片,因为这世界上大部分人都不会关心这些地方,这些明明最需要关注的地方,你只有把他们拍摄下来,发表出来,让那些每天喝着咖啡带着名表的人在早餐的报纸上看见这些有所冲击,那么一切才可能有一丝丝的好转。最后她回到那里,和开头很类似的场景,知道她看到帘子后面是个孩子,她顿时失控,相机举起又放下举起又放下。

  我很尊敬她,很尊敬在做着这样的事情的所有人。有人以一己之力在为这个别人寻求一些帮助,她通过镜头让到不了那里的人看到了真实的场景。

  当然这个代价也同样巨大。

  但是好在她的女儿们是理解她的,Lisa说妈妈是世界上最勇敢的妈妈,而Stephen说,我知道比起我,那些人更需要我的妈妈。

  整个电影节奏不快,但是这绝对不是什么坏事,因为它表达的就是普通人的生活啊,我们又不是每个人都是超人,我们每天过的就是比这还慢镜头的生活。我们只是观众,在有限的两个小时里看着一个家庭的变化每个成员的变化并且被其中的情绪牵动。我觉得这电影超棒吖。

  《一千次晚安》观后感(五):近乎纪录片

  这部电影真实得像纪录片一样。

  影片一开始我就被Juliette Binoche的表演深深震撼,她完全和角色战地摄影师Rebecca融为一体

  她震惊、疲惫、悲恸、伤心遍体鳞伤,她有皱纹,有黑眼圈,有岁月的痕迹,有战争的伤害,她眼睛仍然里有光。

  她就是那个人,而不是别人。

  她就是那个自小笃定成为战地摄影师的Rebecca。

  她的事业源自于愤怒,却带给她平静,甚至生命。

  如果问她,在家庭和战地记者中选哪一个,不是太残酷了吗?

  这个世界需要人们各司其职,有的人带着使命降生,他们是关不住的,他们用生命改变世界。

  即便世界在某种程度上依旧掌握在别人手里,比如NY的媒体大佬背后的山姆大叔。

  电影里的光影尤其的美,也尤其深邃,像漩涡一样让人沦陷。

  无论是北欧静谧广阔的隐居生活中的点点黄光,

  还是阿富汗沙漠中行驶的货车车厢里微弱刺目的残光,

  亦或是难民营伊斯兰建筑的中庭里投射下的冷酷而神圣的死亡之光……

  可是这些光,似乎还不如北欧冬日的海水有温度。

  有两个点觉得可惜,其一是大女儿Steph演得不够好,小姑娘的演技还是很稚嫩,而她这条线也设计得太突兀,也许青春期的少女就是这样别扭的成长的吧,还生活在这样一个家庭里,爸爸有什么也不会直说,总是闷闷的,而妈妈的工作一直不被家人接受。其二是爸爸好年轻啊,大胡子也掩饰不住的年轻。

  《一千次晚安》观后感(六):Life or Career

  这部来自挪威的电影拥有着和北欧气候一样的气质。也和故事的主角的职业战地记者一样,有一种冷静,克制,平淡的味道。

  影片起始对于自杀式炸弹者的表现,中段的集中营屠杀,结尾的再呈现。展现了战地记者的常态,客观,只是单纯的表现事件。这一点本是新闻从业者的基本要求,现在看来,能做到者实属不易。

  电影的叠化转场堪称精彩。女主的心态有两次改变,第一次决心回归家庭,却又因女儿的缘故重回混乱的非洲。第二次决心去继续自己未完的拍摄,又因女儿的留言而暂时驻留。因为她如此热爱这份工作,又想同时兼顾自己的家庭。工作和家庭的矛盾贯穿全片的始终。人的一生或许就是在不停的两难选择之中艰难前行。

  影片的内核其实还是一个在自己所爱的工作和自己所爱的家人之家的艰难选择。中国古代便有忠孝难两全之说,战地工作这一职业的危险性和脆弱性更容易导致其身体和心理两方面的创伤,以及其工作性质对家人带来的心理困扰。不仅限于个体本身,对于其家庭环境的影响也是潜移默化的。

  解决的方式无它,要么迁就家人,要么执着工作。当一个人结束了一个人生活的岁月,他就必须要舍弃一些什么。同样,当你下定决心和一个人开始长久生活,也要明白,你要容忍一些什么。如果那工作真的是你生活的源泉,哪怕短暂的决心放弃,你还是会念念不忘。其实最佳的解决方式还是那句说了又说的话:理解万岁。最后,女儿也懂得了理解,选择了支持。

  感谢世界上有这样一群人,不顾危险,不顾高压,敢于向我们展示世界本真的面貌。

  《一千次晚安》观后感(七):一千次晚安,对战地记者

  《Tusen ganger god natt》

  她是一个战地记者,却也是一个母亲。被影名吸引而来,纵观全片是震撼心灵的。

  她是任性的,勇敢的走近真实,从不考虑自己的生命;但作为一个母亲,她是自私的,将家庭的琐碎抛给了丈夫,不在乎亲朋好友如何在乎。

  本片以母亲自身的亲情与事业为主线,女儿的两次心声将故事推向了不得不做出抉择的处境。险象迭生后女儿的痛诉“It would actually be easy if you were dead.Then we could all just be sad together."直到最后女儿的理解“I think about the kids who go through in danger every day.They need her more than I do."

  我们的一生会经历无数小爱于大爱,取舍得失并无对错,每个人富贵权重并无不同,只是抉择时是否能依然坚持自己最初的任性(我所谓任性意指有思修者对于人生价值的追求,而非愚昧者之于欲望)

  全片起始于喀布尔,也结束于喀布尔,混乱依旧持续着,正如片中她对女儿致歉的独白“Someday when you have grown up and you've found out who you are You will understand that there are some things you can do nothing about.Things you have inside you.I started something out there that I cannot walk away from.I have to find a way to finish it.

  I've made a big mess of our lives.I hope one day you'll be able to forgive me.”

  正是因为美中不足人们开始学会思考,如何进步,而不是将问题放在那里,理所应当,居于平衡木上端者坐享其成;居于下端者麻木不仁得过且过,这个世界有太多问题需要我们去思考,所以信息真实性就变的更加重要了。

  仅于此对战地记者们致敬,愿君平安。

  2015年2月4日 北京

  《一千次晚安》观后感(八):工作和家庭二者中若需取其一,我永远选择家庭。

  该拯救全人类还是把自己的小家庭维持好,work or family,仍旧是值得思考的议题。题材本身很好,每一帧的画面也像是为了突出战地摄影师这个职业一般唯美至极。"There is power in your pictures." 从小便很向往及欣赏战地记者/摄影师和无国界医生这两个太伟大的职业,长大后反而变得畏畏缩缩。 Steph says,“I think of the kids who go through this everyday. They need her more than I do." 要回归正常凡人生活相夫教子这件事情对一个看过太多生死的战地摄影师妈妈来说显然太难。看到她抛下女儿在车里而自己在四处逃散的人群中逆流,在枪林弹雨中拍摄第一手素材那里,真心气炸了!也完全支持她丈夫的生气和女儿的恐慌。女儿Steph境界太高,我纵然可以理解,但即使一个妈妈的事业可以拯救全人类,只要是以牺牲其子女及家庭的幸福来达成,“牺牲小我成就大我”这种做法在我现在这个自私的阶段大抵无法接受。[失望]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