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梦之安魂曲》经典影评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梦之安魂曲》经典影评10篇

2022-04-19 03:03:56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梦之安魂曲》经典影评10篇

  《梦之安魂曲》是一部由达伦·阿伦诺夫斯基执导,艾伦·伯斯汀 / 杰瑞德·莱托 / 詹妮弗·康纳利主演的一部剧情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梦之安魂曲》影评(一):现实

  影片讲述了四个人的边缘生活:中年丧夫的莎拉整天以电视为伴,一天她接到电话,得知她成了一个电视节目的幸运观众,可以上电视成为明星,于是她为了穿上那件她年轻时穿的那条红裙子而开始了减肥的计划。而她的儿子哈里则和朋友泰伦在街上贩毒,以此赚取金钱希望能和女朋友玛莉安过上幸福生活。一切似乎都很顺利,但在不知不觉中,所有的东西都失控了,这四个人都被自己的向往所牵引,渐渐走向黑暗的深渊。 加微信公号kuaiya521,输入电影名拿资源

  《梦之安魂曲》影评(二):没有春天的安魂曲

  没有春天的安魂曲 ——记看完第一遍《梦之安魂曲》压抑是看完电影(当然要把弹幕关掉)剩下的情感,整部片都是阴郁的色调,从summer到fall再到winter。没有春天。

  片尾,Harry被截肢且失去了Marion,Marion开始了卖肉换毒品的生涯,Tyrone被关进了监狱,Sara进了精神病院。他们的最后一幕都是蜷缩,仿佛是回到生命之初,只是当然回不去。 Summer Harry的母亲Sara为了上电视开始减肥,Harry和Tyrone的贩毒生意如火如荼,女友Marion在毒品世界里幸福快乐。

  Fall 转折以及悲剧的开始。Sara对减肥药里的毒品成分上瘾,Harry与Tyrone的毒品生意失败,Marion毒瘾犯了却没有毒品。

  Winter 大结局,回到第二段。

  直到后面在sara上电视的幻觉里,才知道她渴望上电视并不是单为了找回时光或虚荣,她只是想要儿子Harry的拥抱和陪伴和 幸福的生活。没有丈夫,儿子也不在身边,好朋友们“They dont need me”,她寂寞且孤独,电视是唯一的陪伴。可以说,节目的邀请是让她对生活充满热情的动力。她看着镜子前的自己,已穿不上那件儿子高中毕业时自己穿过的那件红礼服,于是她开始了减肥。后来,嗑药减肥,瘦了也上瘾了,她需要用这些致幻的减肥药抚慰自己的寂寞孤独,她只是太寂寞了。最后,她穿起那件红礼服奔跑在冬季的天气里,蓬头垢面四处询问节目的地址。直到后面被关进精神病院。

  Harry吸毒可以把家里的电视拿去换钱,后面贩毒赚到钱为母亲买了一部新电视,那是最后一次母子见面。他知道母亲需要他的陪伴,他许诺了但没有做到。没有钱的时候,他让Marion卖肉,很渣但他确实爱Marion。他努力地想为她实现开服装店的梦想,缺毒品的时候,他拼命刮寻毒品,在被关进警局的时候,他打电话给Marion他很想她。可他回不到她身边了。在幻觉里,他看见的Mario消失了。

  对Tyrone的压抑点在他对母亲的回忆里。做爱前,他望着镜子想起对母亲说过的“one day id make it”,关进监狱后想起母亲。他的梦想是不要一辈子在街上混挨饿受冻,最后被关进监狱,在床上蜷成一团。

  Marion(她好美!!!)离开父母是因为她需要爱而不是物质。但她后来为了钱为了毒品出卖了肉体和自尊。导演拍的时候把特写给了Marion去见其他人时的化妆,不知道有什么寓意,但最后一次化妆的特写让人很心疼。

  梦之安魂曲的致郁大概在于本来可以是温暖的却被冷酷覆盖,大概是因为某些细节处的明亮才把阴暗勾勒得更明显吧。

  总是无法用文字描述自己的感觉,压抑难过也许是因为片子里没有春天,没有希望,人物沦为没有热情的生命。

  最后一定要远离毒品以及看的时候开弹幕。

  《梦之安魂曲》影评(三):愿所有的希望安息

  这是一部为了安慰所有堕落和即将堕落的灵魂的影片。这些堕落和即将堕落的灵魂就是你和我。

  为什么会堕落呢?

  当现实超过你的能力,你既想要抓住又感觉自身无能为力。这种非常纠结的痛苦折磨你,所以你需要原始的生理刺激让你遗忘、淡忘、转移自己的注意力。你堕落了。你想要变成动物,因为动物不需要思考。你愤怒又可悲、你自大又卑微,一切在旁人眼里看来都是丑陋的、情绪化的。你伤害别人,也伤害自己,但是最终在欺骗、高傲、自私和情绪化的发泄之后,你只能让所有人厌恶。这一切都是源于你得不到,但又想得到?

  所以,希望是堕落之源。

  在多个希腊神话中都谈到了希望。一直有两种相对的理解:潘多拉盒子里希望是最后的善的力量,所以希望是救世主,是让人变得幸福的方法;另外一种是地狱入口处的名言“进入此门后汝当放弃希望”,意思是希望至会让你在强大的现实面前痛苦,不如放弃希望老老实实地接受命运,因为命运是不可改变的。

  所有有人把希望按刻度变成量化可衡量的,能够得到的就是理想,得不到的就是妄想。就如同你去网上查你的购房能力,当你把工资收入、家庭存款这些都输入进去了,它就自己算出来可以承担多少的房价。这其实也是希望,至于是理想还是愚妄,只有你老了快死的那天才能知道。所有把命运量化可衡量的,都是骗子和马后炮。

  回到影片吧。影片其实仅仅说明了三个希望,男人的希望,女人的希望,老人的希望。

  男人的希望是可以让自己的女人依靠,所以他用卖毒品的钱帮助女朋友开服装店,也一齐动手帮她做设计支持;另外的一个希望是希望汇报自己的母亲,所以他为母亲买了很大的电视音像。

  女人的希望是安全感,是让自己的家庭安稳。所以她为了帮男朋友筹钱可以做小三和别人睡,即使让自己非常恶心。

  老人的希望是家庭和睦,家庭延续。所以她希望上电视,让别人接受自己,让儿子接受自己,希望儿子一家和睦和早生贵子。

  命运总是捉弄人的。影片开始他们的愿望都是满足的,最后却是悲伤的结尾。是毒品在毁掉他们么?我认为不是,在使用毒品的时候他们已然堕落成为动物了。就好像,是权力欲望在毁掉希特勒么?是金钱毁了黄光裕么?是虚荣毁了张柏之么?是一套房子毁了80后么?是名望毁了影帝么?是现实毁了少林寺么?

  你被毁掉是因为希望驾驭了你。

  这个影片的角度是从旁观者的角度去看这些堕落的人,但实际上我觉得更像从自己灵魂的角度去看待自己。你驾驭了希望还是希望驾驭了你?

  .S. 康纳利年轻的时候真是美女一件阿。

  《梦之安魂曲》影评(四):失乐园

  aradise lost

  梦境是最甜美的乐园,梦醒却是最黑暗的解脱。

  失乐园想告诉我们的是一个有关贪婪和欲望丧失的故事,梦之安魂曲讲的也是那么一个关乎迷茫,垮掉,堕落的悲剧。弥尔顿的长诗解读我们人类的恶与原罪,但是达伦•阿伦诺夫斯基的影片却想讲述人是怎样在迷茫中在幻象中走向堕落。一个是上帝失落了人类,一个是人类失落了上帝。同样是lost,现实的迷茫却比天堂失落更来得撼动人心。

  我想这大概是今年看过最好的关于边缘人物的电影了。黑色,意识流,触目惊心,压抑,不适和反思,是我看完电影之后脑海混乱地跳出的几个词语。在一开始的前几十分钟内,你会觉得这是一部节奏很乱的电影,快速剪辑,蒙太奇跳跃,过多淡入淡出处理幻觉,会让人在时空和逻辑上上费解。也的确是在一个头晕目眩的时候看完整部片子,恰逢自己感冒,把抗生素当做止痛剂来吃。随后镜头中就出现了快速缩小的瞳孔,显微镜下活跃的细胞,注射器,点燃毒品的打火机,针头扎破了皮肤,一系列的快速的画面来反映吸食毒品的过程。急促的感觉能把人从药物乏力的后遗症中无限扩大,好像自己也和影片的主角一样,沉入歇斯底里混乱的臆想世界里。最好的观影效果如果说是打动人心,我想被压抑和忧悒包围的感官感受,也是很好的体验。

  吸毒成瘾,渴望出名,卖淫,现代社会一种种嗤之以鼻但又比比皆是的现象,是电影描述的主要内容。四个小人物,卑微挣扎在底层,他们有梦想吗?有的,微不足道但也曾经是一度追求心心念念的理想。开一家服装店,上电视,和家人爱人永久,我一直觉得只要是能给人带来希望的理想,哪怕在遥不可及,幼稚甚至愚蠢,它都是有正能量的。可是,残酷的就是这些明媚的正能量,被一点一点催蚀,被一点现实的无奈,被一点人性的丑陋,被一点贪婪的欲望,慢慢地汇集起来,成为最强的原子弹,毁灭殆尽。原子弹的威力不光是破坏,还有漫长的后遗症。毒品的注入毁掉的是一辈子的时光,是人得来不易的生命,还有爱情。疯狂的成名之瘾也带来的是精神终于奔溃的境遇。出卖肉体,出卖灵魂,最后得到的还是迷失,还是走丢在现实和幻影的边缘了。

  我一直自诩自己是一个清醒的人,但是在这个世界怎么会变的清醒?你说你不嗑药,可是精神依赖也是一种鸦片,你依赖智能工具,依赖父母,依赖这个社会的纸醉金迷。你被放逐在自然的时候,你就一事无成了。你只会感慨迷茫,却不去寻找出入,你渴望站上舞台,却不肯攀登,我一直在思考什么才是毒害人类的药物,什么让世界变为失乐园,答案却始终只在人心。

  最后谈谈电影手法。这部电影实验性质很强。导演大段使用镜头的快速切换,虚实结合的叙事手法,带给观众视觉上一种冲击。并且这种有点歇斯底里的高速摄影还会使人产生压抑的感受,也让影片更触动了。影片的配乐是一大亮点,迷幻的电子乐交响曲相辉映,使得整部片子伴随音乐节奏掌握的张弛有度。花了很长时间去一帧帧定格画面,最难以忘怀的还是那个蓝色的大眼睛,清澈却迷茫。电影里这样的意象太多了,也是导演迫不及待想去表达的,可能一遍看过去会有些凌乱,可是这样残酷的电影就需要反复去咀嚼才能回味其中的深意。

  《梦之安魂曲》影评(五):当梦死亡,我们魂归何方 —— “梦”之于《梦之安魂曲》以及一些与之相关的联想

  在诺兰的《蝙蝠侠:黑暗骑士》出现之前,对于“你最喜欢的电影”这个问题,我即使思付很久,也很难给出确定的答案。即使在《黑暗骑士》出现之后,这也不是一个很容易回答的问题:一是因为干扰项仍然存在;二是因为我无法说服自己让诺兰成为自己最喜欢的导演(这是另一个问题,按下不表)。

  现在,这个问题终于暂时有了明确的答案——达伦•阿伦诺夫斯基的《梦之安魂曲》。也许在某一特定的方面会有某部影片和它并驾齐驱甚至更好,但是当所有元素聚集成一个整体,《梦之安魂曲》给我带来的震撼和满足感却是前所未有的。

  “震撼”和“满足感”——这两个词会让人乱想么?熟悉我的人都觉得我口味偏重,何况这部电影还不止一次地被不知何人列入“世界十大禁片”名单并广为流传。所以我不得不说的一点是这部影片中没有任何血腥暴力镜头,唯一能称得上是“把柄”的片尾处“令人不适的暴露镜头”——注意是“把柄”不是“缺陷”——总共也不超过五秒。

  美国电影协会(MPAA)拟将这部影片定人NC-17级(NO ONE 17 AND UNDER ADMITTED 17岁以下观众禁止观看——该级别的影片被定为成人影片,未成年人坚决被禁止观看),这意味着作为观众主体的17岁以下青少年都将无法看到这部影片。值得一提的是,面对着想当然的票方损失,艺匠公司却和导演站到了一起拒绝对片尾处“有伤风化”的镜头做出修改,最终本片以“无定级”的形式推出,这意味着它只能在几个特定的影院放映,票房必然大打折扣。在好莱坞,这种坚持艺术追求而不向票房和审查低头的精神着实难能可贵。

  额 话题好像被岔开了 刚才说到哪了 ……

  咳。尽管身价如此清白而被列入禁片,但是大多数看过此片观众都对其被禁表示相当程度的理解。这听起来很奇怪,可很多人都会认为这部电影给人带来的冲击不是孩子所能承受和所该承受的。即使这就是现实。

  当影片结束时,伴随着安详的海浪声的,除了绝望,再无其他。

  安魂曲是用于天主教悼念死者的祭奠仪式中演唱的合唱套曲,因唱词首句以“Requiem aeternam(主啊,请赐予他们永恒的安息)”开头而得名。所以,片名“Requiem for a Dream”摆明了就是梦死后的挽歌。

  这部电影曾推荐给很多人看过,很有一些人的反应是“禁毒片拍成这样,也算可以了”。我真心不能附和这种说法。我觉得这部影片不是,至少不仅仅是反对毒品的宣传片。毒品在这里只是一个媒介或说载体。通过这个载体,人们可以看到:当梦想破灭,人的灵魂也将随之消亡。我不知道这是不是主创的原意,但是这层意思,很耐人寻味。

  主角们希望通过毒品的麻醉延缓死亡,结果却导致灵魂腐烂并加速了死亡的到来。

  用毒品作为主要意象也是主创者们独具匠心的一个表现——说“主创们”而不是导演,是因为这部电影改编自塞尔白写于七十年代的小说,没看过原著的我很难说片中的思想和意象究竟是达伦的原创还是“忠实于原著”——众所周知,毒品是最易令人上瘾而不可自拔的物品。在七十年代的美国,毒品在黑街上泛滥。有一种说法是,在贫民区,毒品和性一样,是每个少年都要经历的事情,至于上不上瘾,就看自己了。这种风气由来已久。诸如毒品毁掉天才这样的事情,虽然常常令人叹惋,但也不是什么新闻。

  那么毒品为什么能如此盛行?

  毒品的主要功能是麻醉,它带给了人们一种“逃避现实”的选择。当人们被生活压迫到痛苦的程度,而又无从反抗,那么他们首先想到的——或许也是唯一能想到的——是逃避,哪怕只是暂时的。所以,毒品最泛滥的时期,往往也是政治经济形势最紧张的时期。十九世纪末的中国,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美国,都是如此。

  看起来好像跑题了,其实没有。这是一切的背景。

  片中的四名主人公:莎拉、哈瑞(母子)、泰伦(哈瑞的生意合伙人)、玛丽安(哈瑞的女友),他们的悲剧都来源于吸毒成瘾。他们为什么会沾上毒瘾呢?莎拉是为了减肥,其他人都是为了逃避痛苦(实际上莎拉后期自行加大剂量的行为也可以看做是逃避痛苦)。那么苦从何来?因为梦想无法实现。

  俗话说:“不疯魔,不成活。”当一个人下定决心要完成一件一定要自己完成的事,就会不择手段。这并不一定全是出于性格因素,实际上,在很多时候,他并没有选择。

  莎拉原本过着安稳的日子,除了儿子哈瑞偶尔来捣蛋以外,她的生活被晒太阳、电视(真人秀节目)、和各类美食充斥着。直到有一天她接到一个电话,说她被自己最喜欢的节目“选中了”,于是她有了梦想——穿着年轻时最心爱的红裙子上节目。这样莎拉“顺理成章”地依赖减肥药上瘾,以致精神错乱。而最终当她发现上电视这种事情似乎没什么希望时,她的精神被彻底摧毁了。

  从这段情节来看,莎拉貌似不太像一个会引起人们深刻同情的形象。悲剧之美在于“摧毁美”,首先被摧毁的药足够美才行。所以导演安排了哈瑞与莎拉的会面,并引出了全篇最经典的对白——

  赚了钱的哈瑞想报答母亲,回到家却发现母亲已沾上毒瘾——并且只是为了上电视。他很不解地问母亲为什么那么想上电视。

  Harry Goldfarb: You’ll get strung on.

  ara Goldfarb: Ah, come on. I almost fit in my red dress. The one I wore to your high school graduation. The one your father likes so much. Oh. I remember how he looked at me in that red dress.

  Harry Goldfarb: Ma, what’s the big deal about the red dress?

  ara Goldfarb: I’m going to wear it at…You don’t know! I’m gonna be on television. I got a call and a application…

  Harry Goldfarb: Come on. Ma, who’s pulling your leg?

  ara Goldfarb: No, no, no. I’m tellin’ ya, I’m gonna be a contestant on television. They haven’t told me when yet, but you’ll be pound when you see your mother in her red dress on television and golden shoes…

  Harry Goldfarb: what is the big deal about being on television? Those pills will kill you before you get on.

  ara Goldfarb: Big deal? you drove up in a cab ,did you see who had the best seat? I'm somebody now, Harry. Everybody likes me. Soon, millions of people will see me and they'll all like me. I'll tell them about you, and your father, how good he was to us. Remember? It's a reason to get up in the morning. It's a reason to lose weight, to fit in the red dress. It's a reason to smile. It makes tomorrow all right. What have I got Harry, hm? Why should I even make the bed, or wash the dishes? I do them, but why should I? I'm alone. Your father's gone, you're gone. I got no one to care for. What have I got, Harry? I'm lonely. I'm old.

  Harry Goldfarb: You got friends, Ma.

  ara Goldfarb: Ah, it's not the same. They don't need me. I like the way I feel. I like thinking about the red dress and the television and you and your father. Now when I get the sun, I smile.

  很遗憾,我无法翻译出原文的韵律。我相信大家都能看懂。究其根源,莎拉只是为了摆脱孤独。她一生相夫教子,没有事业。那条红裙子与其说是她自己的最爱,其实不如说是丈夫生前的最爱。当年老的时候,她只是希望儿子事业有成,自己一生的努力和价值能得到大家承认。影片的最后一幕是莎拉的幻想,也印证了这一点。无价值地活比死更痛苦,更令人难以接受,所以她才不惜挺而走险。有一个细节是,当莎拉入院治疗,她的两个昔日的朋友来探望她。在离开医院之后,两个老人在萧索无比的环境中抱头痛哭。这个镜头仅仅是要说明她们几个友谊深厚么?不,关系好的会在当面哭,而不是背后(我是说导演手法,不涉及人情世故)。她们哭是因为莎拉是她们的希望。所有一起晒太阳的老人们都有着同样的命运,她们是一种人。莎拉的那段内心独白也是她们的心里话。所以,在莎拉寄出简历的时候她们一起跟着欢喜若狂,而莎拉的失败也宣告了她们希望的破灭。

  话又说回来,“有价值地活”,作为梦想,不是一个很高的要求吧?为什么莎拉作了如此的努力却仍然无法实现并最终导致了她的毁灭?如果这只是一个人的问题,可以说是因为性格因为命运,但是一类人的问题也可以这样归因么?

  哈瑞的梦想是有一个幸福的家庭,让女友和母亲过上美满的生活。泰伦的梦想是出人头地,至少“不在街上混一辈子,挨饿受冻”。而玛丽安的梦想只是开一家属于自己的时装设计工作室。

  都不是多么遥远多么过分的事情啊……

  不知为什么,三人的原始资本积累都来自于贩毒,并且看起来也只有贩毒这一条路。他们为当泰伦的主要供货商被警察除掉之后,她唯一想到的就是去联系另一个毒枭。在此期间,他们甚至只能靠玛丽安出卖肉体赚钱。我不知道这是一个BUG,还是有什么时代或社会背景。总之在找不到货源的情况下,三人的梦想在资本原始积累阶段就背摧毁了。哈瑞因手臂感染而被截肢,泰伦被捕入狱,而玛丽安则沦为了男人的“玩物”(这不是比喻,是“真正的”玩物)。

  影片的结尾,导演用令人触目惊心的快速平行蒙太奇为我们展示了四人灵魂的死亡过程。最后,四具空壳般的躯体环抱着曾经咫尺之遥的梦想,以婴儿办蜷曲的姿势谁在了自己的幻觉中。

  梦想破灭了,人就不能活么?

  有很多人会觉得梦幻想这东西,能实现了当然很好,但是实现不了也影响不了吃饭睡觉不是?我觉得这种想法其实是经不起推敲的,但我也无力反驳。为了自圆其说,我觉得把文本里“梦想”的含义推广到一切积极性的“心愿”或“希望”,这样会更准确一些。

  于是我可以说:“梦”是人存在的理由。

  那么,有没有连含义扩大之后的“梦想”都没有的人呢?

  有。《新世纪福音战士新剧场版:破》(以下简称《破》)中的碇真嗣。(注:此处只指《破》一部作品,而不涉及EVA系列的其他作品。新剧场版和TV版在内容和主题思想方面有很大差别。这个问题说来话长,在此按下不谈。)

  碇真嗣十一个极敏感极内向的少年。在某种程度上,他是一个内心空虚到失去所有“心愿”或“希望”或“梦想”,抑或一切积极因素而只想逃避的人(当然这也是一系列悲剧所造成的)。但在《破》中,真嗣最终获得了——并在初号机的帮助下达成了——自己的“心愿”,而且在某种程度上完成了自己乃至凌波丽的救赎。

  那么他是靠什么完成这一切的呢?换句话说,一个没有梦的人,可以靠什么存活甚至重生呢?

  答案是“爱”——在这里指真嗣和丽之间的爱情。

  有人会说他们之间只是友谊,但我认为在《破》中——并只在《破》中——他们之间的关系已经有了质的变化。有对白为证:

  lt;证一>

  (凌波丽驾驶零号机手持炸弹想使徒冲去)

  凌波丽:我要让碇君,即使不驾驶EVA,也能够安然地活着.

  lt;证二>

  (为了营救凌波丽,真嗣与初号机同化)

  赤木律子:快住手,真嗣君,你会变不回人形的!

  碇真嗣:我变得怎样都好,世界变得怎样都好,但是凌波,至少是凌波,我一定要就她出来!

  lt;证三>

  (真嗣终于找到了凌波丽,但凌波丽要求碇真嗣以自身安全为重,放弃她)

  凌波丽:即使我消失了也会有替代品的。

  碇真嗣:不对!凌波除了你再无其他。

  这样的话,这样的付出,除了爱情,很难解释吧……

  而碇元度之于碇真嗣的父爱,如果有,或者更温暖一些,真嗣想必也不会如此吧。

  初号机与真嗣之间的感情有些复杂,因为初号机实际上即使真嗣的母亲又是真嗣自己。这个问题再次不做讨论了。

  另外,作为对照,在《The End of EVANGELION》中,当“第二个”凌波丽(即与真嗣交好的那个凌波丽)死后,真嗣完全变成了一个失去灵魂的空壳,放弃一切希望的表现也令人反感。

  于此便引出了一个新问题:难道《梦之安魂曲》中关系如此亲密的主人公们没有爱么?

  当然不是。但是在《梦之安魂曲》中,每个人的爱都被封闭在自己的世界里。他们互相之间知道爱的存在,但却感觉不到爱的温暖。这种封闭的结果是——他们越想要表达爱,结果却越是背离爱。最后他们只有眼睁睁地看着甚至推动着自己深爱的人走向毁灭。

  也许,追逐梦想本身就是一种偏执。但正是这种偏执补完着我们的人生。《梦之安魂曲》是一部警醒世人的寓言。但我们真的愿意清醒么?正如有评论所说:“与其这样痛苦的醒来,不如让我们一起安然死于梦中。”

  《梦之安魂曲》影评(六):琐碎日子中的绝望

  梦之安魂曲

  Requiem for a dream

  侧躺,双腿弯曲靠近腹部,手臂收紧,头向下倾斜,据说这是最接近母体子宫内的姿势,也是最安全的姿势。

  影片最后,抛弃了之前的荒诞疯狂,所有人都或安详或微笑或痛苦或皱眉得把自己围成一个半圆,就像重新回到起点。

  就像回到梦开始的地方。

  那时候,所有人在吞云吐雾里诉说着梦想,脸上的笑容是真挚的,爱这个字眼还不是奢侈的,dream还是一个精神层面的词汇。

  蒙太奇手法里分割的画面,拼接的镜头,让人无时无刻不揪着心,碎片式的美好愿景,如同一面掉在地上的镜子。

  别捡了,你没看到手流着血吗?

  夏之惊梦。

  秋之凉露。

  欲望的最终,不是疯癫就是同化。

  你看那位母亲和玛丽安空洞的眼睛,精神的幻灭连带着肉体的妥协。

  衣冠楚楚,道貌岸然,陌生的人。

  他们不关心你,无视你的痛苦,甚至无视你的堕落。

  你今晚就回来吧。玛丽安说。

  好。夏利捂着胳膊哭倒在戒毒所。

  可哒哒哒的高跟鞋声,走出门渐渐听不见。

  闭上眼,哦,原来dream只是一个生理上的词汇啊,我困了,需要寻找片刻的安宁。

  坠落。

  影片隐藏了一部分,那就是随之而来的冬之寒雾。

  终究一片迷茫,一片沧桑。

  最悲哀的一幕,是妈妈的两个好友在精神病院探望她之后,坐在长凳上相拥痛哭。

  你才惊觉,原来你不过是局外人而已。

  悲伤过后,归于静寂。

  被列禁片,观影需谨慎,请准备好纸袋在身侧,无需纸巾,应该哭不出来。

  《梦之安魂曲》影评(七):一位母亲的自白

  接受也是一种爱 很久没见到家人了 他们看到你就会想把好的都给你 你

  要接受并且夸赞 她会开心

  母亲的情意 我想了解母亲的情意 梦之安魂曲里

  那位母亲说 我就快穿上那袭红裙了 我穿着参加你毕业典礼的那件 我打

  算穿那件红裙上电视 到时 你会引以为荣的 就是为了那天 我才愿意早起

  吃药 才愿意微笑 才愿意生存下去 否则 我还有什么寄望 为什么要铺床

  洗碟 活下去 是为了什么 不用照顾谁 我不用照顾谁 我活着还有什么寄

  望 我寂寞 我老了 朋友毕竟只是朋友 他们不需要我 我现在活的有目标

  穿上那件红裙 上电视 想着你和你爸

  我想理解一个母亲的情意

  母亲喜欢被需要的感觉 特别是当他们渐渐老了 更喜欢被需要的感觉 因为

  老了 就会很多事情做不了 他们不想觉得自己没用 他们喜欢被儿女需要

  他们很久不见你 就想抱抱你 和你亲近 想做好吃的给你 以前我会拒绝何

  我妈拥抱 因为她一抱我 我就像融化了 但是这回我想如果她抱我 我也会狠

  狠的拥抱她 让她感觉到我的爱 做好吃的给我 我就吃 问我想吃什么 就

  说出来确切的 不要说随便 这是他们表达爱的方式 你接受 也是一种爱的

  方式

  对于毒品的看法是 一开始很快活 后来生不如死 什么事情都有代价 有些事情代价太大

  《梦之安魂曲》影评(八):梦之安魂曲 requiem for a dream

  每个人的内心都充满着对于某些事物的强烈欲望,比如片中沙拉老太太,一个十足的电视迷,当被通知说有机会登上电视荧幕时,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便开始走上了魔鬼般的减肥之路。莎拉老太太为了在舞台上穿上那件红色裙子,让百万人看到自己最美丽的一面便不顾一切的想要减肥,最后却因为过度服用含有毒品成分的减肥药而落得个惨烈的下场。她的身心其实早已疲惫不堪,一句i am lonely i am old 已经道出了她的人生轨迹,可是为了追求精神上的满足,却让自己的肉体承受非人般的痛苦,这种扭曲的思想来源于她真实的欲望,对于无限的欲望,人类往往会采取错误的方式,却不以理性的思维去思考,只知道一味的追求,即使方向错了也义无反顾哎!~~

  哈瑞,玛丽安还有泰龙三个人都犯上了严重的毒瘾而无法自拔,同样地,为了满足自己对于毒瘾的强烈欲望而走上了不归路。中间有的情节我们明显可以看出,哈瑞也觉悟到自己应该过一个正常人的生活,比如,当一个孝顺的儿子,时不时来看望自己的母亲;比如,为以后建立家庭而储备资金。可是,这一切对未来的期盼又可以不堪一击的被魔鬼般的海洛因粉碎从而让一切美好的幻想变成泡沫~

  人们总是有那么多欲望要得到满足,但总是会采取一些错误的方式而整蛊自己的人生,最后只会是精神和肉体的双重伤害~

  整部剧告诉我们的太多太多,比如在欲望面前人类的脆弱,卑微和作贱等等~~重新审视自己的人生吧,不要再去幻想有所谓的海市圣楼,不要让那些虚无缥缈而不真实的存在操纵自己的人生,那些也许只是一个梦而已,到最后,始终都还是要回归到现实中来的。

  《梦之安魂曲》影评(九):梦之安魂曲

  我喜欢这部电影的名字,很现实的名字。最开始,不知道为什么要叫这个名字,看完电影恍然大悟。他们都有自己的梦,最终值得在现实里沉沦。看着每一个人一步步走向深渊,心里好伤。

  梦之安魂曲?这个名字为何如此据有讽刺意味?梦都死了,还要安魂曲何用?我开始嘲笑自己了。我的梦呢?会不会像玛丽安一样?曾经做着华丽的梦,一度以为自己将要触摸到它了。可是,最后呢?为了生存,放弃了尊严。在一群人的狂欢里出卖自己。整部电影最爱的镜头是她蜷曲在水里,最震撼的是她在水里发出的呐喊。但是,这一切有又有什么意义呢?觉悟之后,只是更深的沉沦。好苍白的人类。

  莎拉好孤单,以至于冰箱也被她人性化,不过这种人性化带给她的是恐惧。当她说出他们都不需要她的时候,似乎已经死了。原来被人需要时这么简单的快乐。她的爱,她的恐惧,她的梦,她的一切,好忧伤。没有人陪着她,她艰难地寻找着生命的意义。她梦想着上电视,但是,其实是梦想着有人来依靠,她想丈夫,想儿子,想有孙子,因为她孤独,因为她怕。

  哈利有梦想吗?有吧,他也想跟爱的人好好地生活,所以,他才想着穿红衣的玛丽安站在海边等他。但是,他染上了毒瘾,没办法。

  那个黑人深深地爱着妈妈。

  导演手法:

  1.鱼眼镜头表现莎拉的扭曲;

  2.莎拉和玛丽安背叛自己之后的诡异的移动,表现他们已如行尸走肉了;

  3.吸毒镜头的特写

  4.画面的切分,不知道为什么?难道是为了表现人物之间的隔离?不太喜欢这种方式

  5.黑人和女朋友XOXO拍的很美

  《梦之安魂曲》影评(十):Requiem for a Dream

  哈瑞(贾里德-莱托饰)和玛丽安(珍妮弗-康奈利饰)彼此相爱,梦想着开个服装店,梦想着有个美好的明天。然而他们都离不开毒品,并想着以销毒赚得第一桶金。哈瑞的母亲是个彻底的电视迷,最大的梦想是上电视,为此不顾年迈吞食减肥药。由于药品里的毒品成分,她渐渐上了瘾。哈瑞的朋友狄龙(马龙-瓦延斯饰)同样是个瘾君子,为了挣大钱加入了黑社会。为了梦想,他们努力着,却一步步深陷毒品难以自拔。

  哈瑞的胳膊因注射毒品感染而被割去;玛丽安为了毒品出卖肉体和自尊;哈瑞的母亲最终住进了精神病院受尽折磨;狄龙锒铛入狱。当视线变得模糊,梦在遥远处呼唤,迷失的人该以怎样的姿态安抚自己的灵魂。©豆瓣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