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窦娥奇冤》观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窦娥奇冤》观后感10篇

2018-01-10 20:27: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窦娥奇冤》观后感10篇

  《窦娥奇冤》是一部由杨真执导,王力可 / 邱心志 / 杨昆主演的一部剧情 / 动作 / 悬疑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窦娥奇冤》观后感(一):《窦娥奇冤》:经典故事的全新叙述

  虽然最近两年国内电影票房的增长速度有所放缓,但是依旧处于一个正常的调整和上升期。整体来说,国产电影虽然也有精彩表现和较高的票房,但总体水准却是难以令人满意。很多高票房的国产影片评价和口碑都是相当一般,形成一个“叫座不叫好”的尴尬局面。除此之外,每年还有上百部国产电影票房只有几十万甚至几万元,令人对国产电影的制作水准和方式产生了质疑。究其原因,是因为很多国产影片既没有把握本土优良的文化传统,又在制作上粗制滥造,口碑或票房失利也是必然。

  新近上映的影片《窦娥奇冤》则从一个正面的角度阐释了国产电影的正确处理方式。首先,这部在题材上选用了一个国人家喻户晓的故事,直接将优秀的传统文化予以放大。但电影在故事处理上,又采用了一个全新的角度,没有将“窦娥冤”的故事平庸的直接流水账式的处理,而是采用了倒叙加悬念的设置的方式,体现了影片编导的用心之处。影片的开场是重臣周天章奉命赴东海郡调查当地灾害重重的缘由开始,设置多重悬念,众多离奇事件怪异人物纷纷登场,造成险象环生、蹊跷不断的场景,吸引观众一步步去探求真相,再将窦娥蒙冤的故事一步步讲出来,在揭开谜底的同时,更是令整个故事有着惊心动魄效果。此外,在周天章与窦娥之间关系的处理上,影片也做足了悬念,直到最后才揭开谜底,让人在为这种亲情离散唏嘘不已的同时,更是感觉到一种浓重的宿命感和原罪感在内,使得影片在悲剧色彩上更加深了一层,也就使得震撼力大大加深。

  可以说,本片的导演杨真在处理这个古代奇案的时候,更多的是利用了电影艺术的特征,充分利用电影影像视觉冲击力的作用,将这个古老的故事焕发出一种新的活力。影片开场部分鬼影憧憧,阴森恐怖目的就是来刻画窦娥蒙冤而死后其诅咒灵验后带来的整个东海郡的惨象,以及在这个惨象背后各种正义和阴暗势力之间的博弈和斗争。重要的是,这种处理方式,吊足了观众的胃口,也为整个故事的进行设置了足够的悬念,使得故事的进行更具吸引力。不客气的说,《窦娥奇冤》这部电影虽然未达到那种所谓的“无尿点”的地步,但是却也是一部足以让人在不自不觉间很快看完的电影。

  另一方面,虽然只是一部中小成本制作,但《窦娥奇冤》还是尽力在影像技术上做到了最佳。影片开场部分所营造的氛围足以令每个观众都印象深刻,而影片在表现整个东海郡饿殍遍地、荒无人烟的惨象是所运用的一个全景镜头也足以给人以震撼。在故事的发展过程中,影片编导将主要的精力放在故事的铺陈和悬念的营造上,但是对于影像的处理也是做到了尽量认真责任,尤其是全片对于时代特征的处理,还是比较成功的。但总体来说,这是一部强调以故事悬念来吸引观众的电影,胜在了对于传统文化元素的全新处理上,也胜在了对于经典故事的全新演绎和叙述上。

  《窦娥奇冤》观后感(二):《窦娥奇冤》蹊跷凶杀折射当代官场的黑暗

  看片名就知道,《窦娥奇冤》讲述了一起冤屈的事件。事发东海郡,怪事频发,比如六月飞雪比如大旱三年,皇帝让周天章去调查这件事情的始末,结果周天章在调查这幢怪事的时候现象丛生,各种蹊跷,不止是事件怪,出现的人也都很怪异,后来通过一起奇怪的凶杀案,周天章似乎看到了事件解决的机会

  强大的幕后团队成就了《窦娥奇冤》这部电影。导演杨真是一个非常有实力的导演,曾经荣获“华表奖”“金鸡奖”,再加上这部片子的动作指导是香港著名的动作导演元宝,这对实力派组合共同努力的这部电影,着实代表了这部电影的实力。不仅画面精致,更是在故事上下足了功夫,整部电影从一开始便是抛出了各种疑点和悬念,这种悬疑探案的叙事和环环相扣的剧情,给这部剧奠定了很好的基础,再加上故事的“神奇性”,使得整部电影的可看度很高。这种揭秘式的电影,感觉尤其适合天生喜欢神秘感的天蝎座观看。

  故事虽然是改编自古典悲剧《窦娥冤》,电影在故事的表达上却更是下足了功夫,比原著这个超级IP更高级,很多剧情的巧妙设计颇得人心主角周天章东海查案,刚一接手便发现一个又一个疑点,每一个疑点都极有难度,并且片中时刻笼罩的恐惧感令观众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蹊跷的案件背后究竟有怎样的真相,吊足了人们的胃口。如原著中的窦娥一样,此片中的窦娥的命运也及其悲惨,受尽了折磨,整个被迫害的过程展现在眼前的时候,不禁令人唏嘘和怜爱,但片中最想要表达的一个正能量角度,其实是“孝道”。

  果然,自古“孝”为先。窦娥为了救婆婆,虽身陷囹圄之中,宁愿舍命不惜任何代价,也想要保护自己亲人。这就是为人所称道的“东海孝妇”。有恐惧,有智慧,也有正能量,这是这部片子的亮点所在,也是“窦娥”这个人物为什么能够流传千古的原因揭秘。

  除却“孝道”,片中另一个重点是从古代的事件折射了当代官场中的黑暗现实。冤枉好人、坏人当道,这是官场中的恶习,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都时有存在糟糕情境,同样的,从古至今,面对这种恶劣的现实问题,都会有好人、聪明人跳出来主持正义,甚至愿意为了给事实一个真相不惜付出百倍的努力。比如周天章这样的好官,就是因为他付出了努力为窦娥洗清冤屈,才让更多普通百姓相信有好人存在,相信好人有好报,也相信世界上总还是有美好的事情发生。正是因为有这样的好人,与坏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是电影中的喜剧冲突,实际上也是生活中一些坏事和好人的对比映照,也因为有这样的对比,使得整部电影看起来更加过瘾,当真相揭开的那一刻,六月飞雪不见了,天晴了。

  《窦娥奇冤》观后感(三):直面内心的恐惧

  人,生于天地之间,应该有父母哺育,也应该奉养父母。对于古人来说,尤其如此。对于窦娥来说,不知从何而来,父母不知去向,蒙冤死于构陷,诅咒盟誓死后会出现血溅白绫、六月大雪、三年大旱的异象,生生令成长之地东海人民经历困难。钦差大臣周天章解开迷雾,真相却是更深的恐惧,原来一切的过错,便是从当年漏夜赴京城赶考开始的大悲剧。李以省编剧、杨真导演的《窦娥奇冤》,改编自元代著名大戏曲家关汉卿的经典名剧《感天动地窦娥冤》,由邱心志、王力可、杨坤、田重等主演,将这出兼备社会教化和家庭起落的悲伤故事以新颖的表达方式,接近于《狄仁杰探案》的办法演出来,可以说是批判现实主义色彩浓厚的古装类型片。

  《窦娥奇冤》:直面内心的恐惧

  杂剧《窦娥冤》根据《列女传》和《汉书·于安国传》改编,《郯城县志》也有记载,可以说其来有自,并非是纯粹的艺术创作,而关汉卿又将元代的政治腐败和高利贷横行作为背景,扎实的创作了这部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并重的悲剧。官官相护和官商勾结作为东海郡(现今山东省和江苏省交接一带)和元朝的普遍现象,关汉卿和李以省都把“官吏每(们)无心正法”作为悲剧的主要来源之一,“无心正法”也就是“有心栽恶”,借用英国大学者培根在《论司法》中的名言“一次不公的裁决比多次不平的举动为祸尤烈,因为这些不平的举动不过弄脏了水流,而不公的裁决则把水源败坏了。”司法的不公,将导致从头到尾的腐败,张驴儿这等恶人的为所欲为,不仅毒害了他人,更是诬陷了好人,彻底毁坏了民间的风气,整个社会也将走向“劣币驱逐良币”的不归之路。关汉卿借古讽今,本片也是提醒观众要注意,要学会用司法保护好自己,当今社会已经与传统时代大不相同

  《窦娥奇冤》:直面内心的恐惧

  《窦娥奇冤》改编了故事的架构,让周天章率先出场,朝廷得知东海郡意事连连,命令其调查真相,从侦探片的角度来表现这个众所周知的故事,对于现代观众来说,如此的讲述是亲切的。接下来,周天章团队在东海郡调查时遭遇一系列怪力乱神,包括冤鬼浮现、县令装疯、蝇营狗苟。周天章在梦中看到的一切,以及调查中得出的结论,逐步发现真相,实锤的结果便是窦娥原来是端儿,当年卖女进京之后又有了如此曲折凄惨的“然后”。周天章莫名其妙的恐惧,心生不安、担忧深沉,最初可能是物伤其类,终究是“想象的可能就成了唯一的现实”。青天大老爷、侦探,真正需要审判的,不仅仅是张驴儿、县令还有自我,过去始终是现实的一部分,即使是不知道的“正在发生的故事”,往事也可以成为新知的现实。关汉卿的台词爱憎分明传奇力量痛彻心扉,如今再看,以人民的名义去审视窦娥以及包裹其整个生命全程的社会,都需要批评和反思。坏人受到制裁是题中应有之义,周天章也必须直面其内心的恐惧。社会的不公,是恐惧产生的来源之一。个人的不公,尤其是父母没有给予子女公平人生道路,更是恐惧产生的来源。

  《窦娥奇冤》:直面内心的恐惧

  《窦娥奇冤》观后感(四):窦娥的故事

  中规中矩,可以一看。虽说有点电影频道电视电影的味道,但是主创们敢于触碰这个妇孺皆知的故事,除了压力也更显自信。然而不得不说的是,导演似乎只想完成任务似的说一个故事而已。本应该提炼出来对传统儒学礼教束缚的深入解构,统统只是蜻蜓点水。主角窦娥人性完美到不入烟火,难道她的心理波动当真只有蔡婆刑讯时的扛罪和最后刑场前后的哭恸吗?当然全剧也是有精彩的笔画的,比如周大人卖女保剑求功名(不过关汉卿原著即有),于县佐发乎情止乎礼的情愫,霜儿对情欲的追索等等。那些悬疑,恐怖,官场什么的元素如果少一点,或者更技术一点。至少别搞什么装疯卖傻一眼就被识破的伎俩,想想点子弄出个罗生门般各说各话的也不错啊。多点空间将我们女主角立起来多好啊。至于表演方面,不能过多苛责,人物饱满与否首先得要我们编导大人先打好基础啊。

  《窦娥奇冤》观后感(五):古代经典如何改编?

  作为元杂剧的典范之作,《窦娥冤》位列《全元戏曲》第一卷,我也算是读了几回,在此基础上来说这部电影,有很多东西真是一言难尽。电影开篇就说故事发生在东海郡郯城县,这明显是将设定在楚州的《窦娥冤》和它的原型“东海孝妇”故事进行了糅合,再一看投拍的是山东临沂方面,呵呵,原来如彼。然后,男主角出场了,叫周天章,编剧再次将关汉卿原著中的窦天章改了姓,将“窦”这个姓送给了窦娥婆家,窦娥变成了窦周氏。可是蔡婆还是蔡婆啊,这就很好笑了,为啥蔡婆不改姓叫窦婆?这是本片对于原作第一个错误的颠覆性修改。《窦娥冤》原著采用正叙形式,窦天章到了楚州后,窦娥鬼魂自行出来伸冤;这部电影采用倒叙手法,周天章到了郯城后也发现闹鬼,但是结合管制规定我就知道这不是真的闹鬼,一定是有人在暗中搞鬼。不过这一段画面做的挺吓人的,蛮有恐怖片气质。郯城县佐和窦霜儿这两个人物是编剧生造出来的,而推进剧情的主要人物居然就落在了这两个人身上。因为是倒叙故事,县佐出现带领周天章探案无可厚非,至于他掉水里被窦娥救了以后就有些暗恋这种细节实在是削弱了这个人物的正义性。窦霜儿这个人物就不知所云了,反而因为她的出现,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张驴儿的罪恶性。接下去,这部影片让我最难受的就是窦娥在刑场上的一段话。编剧显然是想直接借鉴《窦娥冤》中经典的【正宫·端正好、滚绣球】两支曲子,但这样充满韵律的唱词直接插入现代汉语的对话中实在是很奇怪。编剧大概是对汉语音律不够熟悉,硬是将“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颠倒成了“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我说编剧大人,你自己拿剧本读读,你不觉得这样改很拗口很别扭吗?不过到了结尾,这片倒是让人眼前突然一亮。窦娥的父亲为当初为了求功名,宁可抛弃女儿,也要留住宝剑,可这渣爹最终抛弃女儿付出了代价,他杀了桃县令后弃官而去,疯疯癫癫了却残生。这个收尾,符合现代人的理念,算是这次改编中唯一成功的地方了。这个戏的问题出在编剧身上,演员方面,扮演周天章的邱心志感觉是中规中矩,不功不过;窦娥的演员王力可给我的感觉挺像九十年代台湾演员邱于庭的,就是孱弱善良的苦命女人典型形象

  《窦娥奇冤》观后感(六):让经典戏剧挥起类型之剑

  近几年,古装悬疑动作片成为银幕上的一支生力军,《剑雨》《狄仁杰》《绣春刀》等佳作不断,而即将到来的《窦娥奇冤》不仅延续了这一势头,而且立足经典戏剧大展开发和创作,以全新的影像和叙事,给经典文本赋予娱乐功能,既有惊险纷呈的案情悬念,正邪斗法,又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把历史落地,具有现实主义的意义

  《窦娥奇冤》观后感(七):不是所有传统故事经典都适合上大银幕

  这个中学课本就有的传奇故事,被搬上影视舞台的机会不多,也是少有,大概是可改编的点不多,难出新意使然。这次编剧倒是大胆地扭曲了原著,把窦天章为女申冤变成了一个清官给民女洗雪沉冤(当然只是加了一层假象,其实最后还是父为女复仇),并且以倒叙讲述,试图变成一个悬疑片,但因为故事众所周知,这种改编其实作用不大,但不失是一种尝试。其实武松杀潘金莲也拍过很多次,如果把人性挖掘得更深,另人物更立体更复杂化,还是可能出新的。 对了,本片还加入了动作的元素,可以有这个。

  最令人期待的“血溅白练”、“六月飞霜”、“三年大旱”都没拍出震撼惊艳效果,失败。

  女主王力可的演技不太在线啊,至少在本片没能演得让人感动,也许换王思懿这种演潘金莲的来还有效果点。对了,某些角度看,王力可有点像宁静。男主是邱心志。本片用了两位电视二线明星担纲主演,而且并非小鲜肉小鲜花,又是这样的一个古装题材,票房就不要奢望了,上CCTV6是最佳选择。

  不过貌似本片上映期间票房有点异常,片方卖票房(或者说补贴)是为了金融目的?还是为了政治资本?

  《窦娥奇冤》观后感(八):窦娥奇冤

  《窦娥奇冤》讲述了东海郡怪事频发民不聊生,六月飞雪大旱三年的故事,皇帝命邱心志饰演的周天章到东海郡调查怪事缘由并解决此案,周天章在调查时险象丛生蹊跷不断,众多奇怪人物纷纷登场,当地的一起凶杀案引起了他的注意,随着案件的慢慢揭开,幕后的往事让周天章瞠目结舌。 由王力可、台湾著名演员邱心志、杨昆、田重主演的电影悬疑动作片《窦娥奇冤》日前宣布定档4月21日。该片幕后团队强大,导演杨真曾荣获“华表奖”、“金鸡奖”,香港著名动作导演元宝担纲动作指导。 该片不仅展现了史上最感天动地的故事,还揭露了历史上最触目惊心的冤案。此次翻拍名著《窦娥奇冤》,添加了许多新鲜元素,加入了更快的节奏和欧美式悬疑元素,使剧情更加跌宕起伏,旨在倾尽全力打造成一部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具有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的电影精品。影片通过层层剥离,将骇人听闻的冤案展现在观众面前,鞭挞了封建社会的腐朽制度。

  《窦娥奇冤》观后感(九):千古奇冤新演绎,此版窦娥扣心弦

  在中国,没人不知道几个冤案故事。不论你是达官显贵还是一介草民,不论你是风华绝代还是奇丑无双,只要你头扎一尺白帐,撩起三千烦恼丝,脑门上用手指蘸血写两个字——“我冤”——就足以让众人围观,万人叹惋了。杨乃武与小白菜,杨三姐告状,杨月楼案,淮安奇案,这个名单还可以往下写上更多。就连最近十几年火爆大小屏幕的《狄仁杰探案》《包公案》也无一不是有知名的冤案牵头,搅动着观众的叹息。可若论这冤案的源头在哪里?谁才是第一个被中国人熟知的“冤”大头,哪个案案才是冤案中的冤案,故事中的超级IP,《窦娥冤》敢说第一,恐怕没人敢否认。

  《窦娥冤》是元代著名剧作家关汉卿的名作,该剧根据东汉年间一件真实案件改编,讲述了一个叫窦娥的女子自幼被贩卖到婆家当了童养媳,丈夫死后跟着婆婆相依为命,不想却引狼入室把流氓张驴儿和他父亲引到了家中,张驴儿想要娶窦娥做老婆不成就要毒死窦娥婆婆,不想却毒死了自己的父亲。张驴儿只好状告窦娥是凶手,县官错判酿成冤案。窦娥在临刑前发毒誓,血溅白练,六月飞霜,三年大旱……该剧因为在创作时运用了夸张的表现手法,将“冤”的程度用了三条逆天标准呈现,艺术表现力惊人,成为了数百年来人们口中的经典之作。根据此剧改成的影视剧作品也不少。由临沂市聚贤影视传媒有限公司出品的电影《窦娥奇冤》则可以说是最有突破性,最好的一个版。

  《窦娥奇冤》与关汉卿的剧本不同,影片采用倒叙方式,先从周天章(原剧窦天章)接到圣旨查办东海奇案开始,通过梦境将周天章的心结展现给观众。之后,周大人进入东海县衙,看到了发疯县令和形迹可疑的于为忠(田重饰),窦娥的故事才渐渐浮出水面。大多数观众都没看过《窦娥冤》的原剧本,原剧本是将将幼女窦娥被贩卖当做楔子,窦娥和婆婆遇到张驴儿父子做第一折,窦娥婆婆被毒死第二折,窦娥刑场发誓第三折,最后第四折才是窦天章出场惩办冤案。原剧本侧重刻画窦娥这个人物,什么时候成为孤女的,冤案是怎么发生的;电影《窦娥奇冤》则侧重案情本身,为什么县令和窦娥婆婆会发疯?为什么频繁闹鬼?冤案和闹鬼究竟有什么关系?这样做就大大提高了故事的可看性。可以这么说,如果你喜欢卷福的《神探夏洛克》或是梁冠华的《狄仁杰探案》,那么你肯定会喜欢《窦娥奇冤》。因为它的类型设置,原素添加,抽丝剥茧,案件重现等手法和前两部公认力作十分相似。其中周天章内心世界的刻画又吸收了西方爱伦坡哥特小说的手法,将黑猫、雨夜、小女孩等神秘元素融合其中,使得本片在遵循传统侦探电影的前提下又有突破,实现了个性化和共性化的交融。在展现“血溅白练、六月飞霜、三年大旱”这三个标志性场面时,本片也运用了视听语言极富夸张力的表现手法,让人印象深刻。尤其是六月飞霜的情节,窦娥人头落地,天上落下白霜,百姓们在白霜下跪地恳求。最后大雪落尽,刑场上白茫茫一片好干净,只剩下血染断头台的窦娥和被冤案所感的于为忠。白色的雪和红衣窦娥,黑色勾勒侧影的于为忠,俯拍看场景,侧拍看构图,颇具国画那种追求极简,侧重意蕴,留白和点染技巧并用的审美特点,是片中最让人称道的镜头。请观看时留意。

  中国故事新演绎,一直是国内电影人们的努力目标。从《狄仁杰探案》《白蛇传说》到《智取威虎山》《铁道飞虎》,它们的成功证明了老故事是可以被现代观众们接受的,观众接受后效果可能会爆棚。问题的关键还是在于怎么改,如何改。《窦娥奇冤》是结合现代侦探视听手法的成功尝试。推荐观看。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